教师技能比赛作品《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
语文组18吴昌晖
【教学理念】
现今语文教学不能单以教师的传授知识,学生完成作业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突出语文的功能——“语”和“文”,即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而这两方面需要在正确的价值观和多层次的情感为基础。因此,本着“语”和“文”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来展开学习。
【教材分析】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一篇课文,本专题重在培养学生对于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深切思考,且通过对其思考,使学生形成正确和积极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小说的三要素以及本篇小说三要素的安排;
2.学会概括这篇短篇小说的大意以及三个主人公的经历;
3.了解欧·亨利式的语言和作者的描写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文本解读,品味欧·亨利式的语言和描写手法;
2.通过活动探讨,明确在三个主人公的经历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技法探究,对文中省略的场景进行续写或仿写。
三、情感与价值观:
1.明确苏艾的作用,感悟贝尔曼的价值;
2.体味并感悟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在知识归整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已有一个层次的提升,在系统性地分析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对正确价值观的辨别应有一个更好的导向。学生通过学习应在情感价值以及看待人情方面需有进一步提高。
【课时安排】
本课文安排2个课时:
第1课时主要整体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以及本篇小说三要素的安排,了解欧·亨利式的语言和作者的描写手法,学会为小说进行续写或仿写;
第2课时主要对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的作用和价值进行探究,然后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品味欧·亨利式的语言和描写手法;
2.学会概括三位主人公的经历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教学难点:
1.明确苏艾的作用,感悟贝尔曼的价值;
2.通过本文培养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快速阅读法、活动探讨法、多媒体辅助法
二、学法:文本解读、学会概括、学会扩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导入之一:
请看题目——《最后的常春藤叶》,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想到了季节、想到了价值等等;
老师明确:本文之前有许多题目,如《三个人的故事》、《最后的叶子》等,但明显《最后的常春藤叶》更为有深意,更具象征性,“最后的”突出了时间性,“常春藤叶”突出了其中的内在含义。具体有什么深意呢?就让我们来进入欧·亨利的小说。
2.提问导入之二: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谁?(复习导入法)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莫泊桑、契科夫、欧·亨利。今天就来学习欧·亨利的一部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2.掌握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3.本篇小说三要素的安排(让学生自己在文章中寻找,并请学生概括回答):人物——琼珊、苏艾、贝尔曼、医生;
环境——错综复杂、狭窄、苔藓遍地、古色天香、“艺术区”
情节——贝尔曼为了重塑琼珊活下去的勇气,深夜冒着风雨在墙上画下常春藤叶,而自己却因此病逝。
三、深入探究:
(一)文本解读:品味欧·亨利式的语言和描写手法
1.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提问:“在你看来,你觉得作者的哪些语句生动形象,说说原因?”(引导学生在寻找过程中用笔画出,并在旁做批注)
(学生回答,有理便可,给予鼓励)
例如:“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潜蹑着,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用了拟人的手法,带有一种幽默的笔调写出了肺炎特点。
2.俗话说一篇优秀的小说是找不到一丝败笔,即前后都有所照应,不会有漏洞。你觉得本文有漏洞吗?找找看!(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例如:
学生甲质疑:苏艾与琼珊同住,为何没有染上肺病,而贝尔曼没有与她接触,就是受了点风寒,为何会染病并且病逝呢?
请同学乙回答:文中有伏笔——“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说明其身体状况很不好,而且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酗酒过量,身体经受不住风雨打击。
(二)活动探讨:明确在三位主人公的经历
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前后桌同学讨论,概括三个主人公琼珊、苏艾、贝尔曼的经历。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教师明确:琼珊——寻求艺术、不幸染病、命托藤叶、重塑信心、战胜死神
苏艾——寻求艺术、结识琼珊、照顾琼珊、无限关爱、相濡以沫
贝尔曼——失意艺人、(做模特)挣点小钱、(为琼珊)画出杰作、病重无救
(三)技法探究:
1.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最后一篇常春藤叶是贝尔曼画的,可是为何作者没有详细描写贝尔曼是如何画树叶的?
明确:①设置悬念
②欧·亨利式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既然作者没有描写贝尔曼是如何画树叶的,但我们知道他是怎么画的,请续写他是如何画最后一片常春藤的。
句子:在那凄风苦雨的的夜里,老贝尔曼……
【章节小结】
作者通过细腻和附带幽默的笔法,向我们展现了主人公生活的环境,以及三位主人公各自的经历。作者对琼珊寄托希望于树叶,苏艾无微不至的照顾,贝尔曼冒雨画叶最后献出生命都进行细微的描绘,我们也知道了欧·亨利式的结尾的特点。在下节课重在分析三个人的性格,以及老贝尔曼的精神。
【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堂课学生回归文本,从文本中寻找作者描写的特点,以及探究小说伏笔和语言表达的效果来看,学生对小说文本的解读有一定的层次。在概括能力和情感表达上需要有进一步的提升,将在下节课着重探讨。
【布置作业】
贝尔曼为琼珊画常春藤,最后献出了生命,这的确令人震惊的。请从琼珊的角度出发,当从苏艾口中得知贝尔曼为其画常春藤而逝世,,写一段她听到这个震惊的消息后的感受和感悟。要求字数不少于200,要写得深入细腻。(可以结合老贝尔曼的言行举止来写)。
(本作业为下节课分析人物性格和培养学生情感价值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