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马哲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
马哲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马哲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化地学习和整理。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方法论、唯物史观、辩证法、自然哲学、社会哲学等方面,对其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汇总,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
物质不是人类思维的产物,而是独立于人类意识存在的客观实在。
2.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认识不是主观的自生自灭的,而是建立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
3.辩证法是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运动规律。
辩证法包括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
4.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活动是认识主体与客观世界的互动过程,是认识的基础和条件。
5.历史是由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决定的。
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灵魂。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矛盾普遍存在、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否定之否定等。
3.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包括分析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运用矛盾的转化规律、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性原则等。
三、唯物史观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经济基础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3.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是由于人们在生产的有别而产生的社会分化,阶级斗争是由于利益分歧而展开的斗争。
四、辩证法1.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研究事物运动和变化的一种方法论。
2.质量互变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基础。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不是单纯的量变,而是量变到一定程度形成质变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与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与运动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与静止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得物质与时间、空间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得绝对性与相对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得有限性与无限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得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得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得本质与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得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得东西变成现实得东西。
意识得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得性质:其一,正确得意识促进事物得发展,使人们得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得意识阻碍事物得发展,使人们得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得这一作用就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得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得生理过程。
人得精神就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得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就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得共同得本质得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得统一就是无限多样得统一,就是包含着质得差别得统一;世界得物质统一性就是运动与发展得充满联系得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就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得同一性与斗争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得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得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就是事物发展动力得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总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党在幼年时期(遵义会议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的扎根、开花、结果。
⑵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①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半封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社会的变革③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追求和提倡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3.”三个代表”内涵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⑴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⑵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范本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范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包括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原则。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起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规律。
为了探究这些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了辩证法这一方法论。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
首先,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则之一。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世界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强调了物质的本质和作用,认为人类的思想是从物质世界中产生的,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唯物主义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认识到真理。
唯物主义对于解释现实世界和指导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另一个基本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的作用,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之间的斗争而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科学解释,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
为了探究这些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采用了辩证法这一综合的方法论。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矛盾统一的,事物的变化是由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推动的。
辩证法强调了相互作用的观点,认为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辩证法还强调了发展的观点,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的演化过程。
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则、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原则、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则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则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原则认为矛盾的存在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也要注意矛盾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则认为事物的变化既有渐进的量变,也有突变的质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引起突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对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种方法、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4种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1大规律、1个基本问题)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规律1个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大概念(一)物质物质是指由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概括出的一种共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首先要确立的是它的客观实在性,也就是说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意识存在可以独立存在。
同时它又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二)意识(1)意识产生的充分条件:人脑。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2)决定条件:社会实践(语言促进)。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并反作用于物质。
2大原理(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包含三点内容:1、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归纳唯物论原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辩证唯物论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能能动的认识世界(表现为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和改造世界(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表现为: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表现为: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力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整个原理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3、规律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辩证唯物论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有其规律)、客观的(表现为: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改造和改变;有不可抗拒性,违背规律要遭受惩罚;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
人可以在认识合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合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4、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C、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2024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如下: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社会演化的过程,受到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决定。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2.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认为事物是永远变化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3.阶级斗争: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认为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4.社会意识形态: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一致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被认为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所驱动的,无产阶级应该培养自己的革命意识形态。
5.实践论:强调实践是认识世界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和发展理论。
6.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最高目标,强调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7.无产阶级专政:认为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后应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通过国家权力来保护无产阶级的利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以上是2024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总结,其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而有所变化。
第 1 页共 1 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理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哲理总结一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失去斗志(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4)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论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2)关于真理的哲理1、真理的客观性原理: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三)唯物辩证法(辩证法)(1)关于联系的哲理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①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A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B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 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物质观1.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2)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3)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4)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5)【方法论】: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与空间的客观性。
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辩证统一的,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5)【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 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运动的时间与空间的客观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与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因此,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5.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重点内容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内容总结(一)辩证的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的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20条原理汇总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20条原理汇总为帮助大家可以更好地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这里特意整理总结了下面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20条原理,供大家背诵记忆。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5、辩证的否定观;
6、否定之否定规律;
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9、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1、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
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6、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7、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9、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
20、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原理。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原理归纳与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原理归纳与总结[辩证唯物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派别,是围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展开的。
(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因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的依据。
3、意识的能动性原理原理内容:①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本质、规律;②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或否认意识的作用。
运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唯物论依据。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方法论: 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达到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重视精神的作用。
反对: 反对从主观出发;夸大或否认精神的作用。
运用:论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前人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一、物质与意识物质:客观存在的一切,是世界的本质。
意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物质世界的高级产物。
二、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
三、自然辩证法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三、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新社会制度取代旧社会制度的途径。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三部分:认识论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二、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
三、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真理是具体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历史的,具有时代性。
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一、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要求全面、发展、联系地看问题。
二、历史思维历史思维要求把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
三、阶级分析阶级分析要求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
四、群众观点群众观点要求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力,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理论。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在实践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哲学是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
此外,这个问题也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同时也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有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认识论根源。
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是阶级性、实践性、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最伟大的贡献是创立唯物史观,与旧唯物主义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有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前提和思想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实践性、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以及唯物史观的确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本文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方面:科学研究对象、完备理论体系和无产阶级哲学。
其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
首先,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绝对,静止相对,他们相互包含。
物质运动是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变化发展着的,这些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客观的、稳定的联系。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
其次,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从生物刺激感应到动物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成人类意识。
意识是物质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计划性、主观创造性和生理机能调控。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仍然是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指导思想。
在经历了多年改革发展和实践探索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更加科学、先进和具有时代特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体系。
一、基本原理总结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强调事物的矛盾着、统一着和发展着的本质。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系统。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强调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方向,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基本原理,强调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来产生和发展的,真理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
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实践是认识真理和实现真理的具体行动,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和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方法论总结1. 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论,是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和思考的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强调从整体和矛盾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做到全面、具体、专门、相互联系和分析矛盾的思考。
2.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方法论,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和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实证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联系: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的含义和特征);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③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发展:①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
②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正、反、换)。
③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事物有限的发展过程的集合而成的。
3、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1)质量互变规律:①度的原理: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把握事物的度,可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做到胸中有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
把握事物的度,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适度”的原则,不能随意超出事物所允许的范围。
②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2)否定之否定规律:①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辩证的否定观的原理:第一,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否定的根源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否定是批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3)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见一个一。
4、四个四是指四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①现象和本质(并列,都有);②必然与偶然(并列,都有);③原因与结果(并列,都有);④现实与可能(并列,都有)。
⑤形式与内容(从属)(三)、认识论(三个一,一观一论一方法)10个原理1、一观——真理观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③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④真理的价值性与客观性的原理:第一,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价值性。
第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观随意想象的成分。
第三,真理的价值性是从真理对主体的意义和效用上考察,是对真理的作用、意义、功能的揭示和反映。
第四,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⑤价值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原理: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能实现价值的满足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另外,同一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的价值满足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⑥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原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一论——认识论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具体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相适应。
认识、理论要根据具体实践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
所谓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不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要根据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落后于实践。
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无限发展的全过程。
3、一方法——辩证思维方法。
注意:辩证思维方法、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见03年、04年真题)(四)、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因素、规律、特点和动力)15个原理1、因素:①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②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③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规律: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3、特点:①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原理;②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理;③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原理。
4、动力: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⑥社会革命和改革推动着社会发展;注:本章还有一个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意义总结一、唯物论的方法论意义:1、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客观规律办事。
2、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其一,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我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
其二,在改造世界时,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目的的需要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限制和防止规律的有害作用,利用其有利作用。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1、把握矛盾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分析方法):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
解决矛盾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但要抓重点、抓关键、看主流。
2、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3、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4、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既要看到量变又要看到质变,注意特殊量变引起的质变。
三、认识论的方法论意义:1、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2、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四、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1、要尊重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要尊重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3、要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4、要尊重社会存在的第一性,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奇摩女孩LlhCN8hTdq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