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新剂型

合集下载

新剂型靶向制剂

新剂型靶向制剂

靶向制剂中华民众在与疾病的不断地斗争过程上发现了中药, 并且创造适当的剂型。

中药剂型在临床主治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只有把中药制成不同的剂型, 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 接触或导入机体才能使中药发挥疗效。

中药剂型根据创制应用的历史年代不同可分为传统剂型和新剂型,传统剂型主要有有膏、丹、丸、散等。

近年来,由于临床的需要发展了胃内滞留型漂浮制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透皮吸收制剂以及微球、凝胶剂、巴布剂、穴位贴敷剂等一系列新剂型。

剂型的选择不仅是要贮藏、运输、携带、使用方便, 更重要的是依据疾病性质的不同和药物自身的理化、药物性能来确定。

靶向制剂是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中药剂型。

靶向制剂又称靶向给药系统(target-oriented drug delivery system,简称TODDS),是一种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制剂。

靶向给药的概念是由Ehrlich P于1906年提出的,而靶向制剂则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靶向制剂主要是针对癌症的治疗药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靶向制剂已被延伸到“运载”多种药品,一诞生就受到了各国药学家的重视。

1995年美国靶向制剂的产值已达到数亿美元。

1984年日本成功研制出靶向制剂药物。

而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靶向制剂的研究。

我国主要在脂质体的制备、稳定性、药效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在中药靶向系统研究方面,对汉防己素、乌头生物碱、喜树碱、莪术油、紫杉醇、斑蝥素等进行了较多研究,主要研究的靶向剂型是微球制剂和脂质体。

靶向制剂从药物到达的部位,可分为三级:第一级指到达特定的器官或组织;第二级指到达器官或组织内的特定的细胞;第三级指到达靶细胞内的特定的细胞器。

从靶向传递机理分类,大体可分为三类: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被动靶向制剂(pass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就是指自然靶向制剂。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摘要:脂质体作为一个新的剂型,以其强大的应用价值备受关注。

本文是对脂质体的种类和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的一个综述。

关键字:剂型脂质体制备方法剂型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大有前途的学术领域.中药制剂工艺落后,质量不稳定阻滞了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脂质体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作为药物载体应用以来, 由于具有制备简单, 对人体无害, 无免疫原性反应, 易实现靶向性,可提高和延长药物疗效,缓和毒性,避免耐药性和改变给药途径等优点备受重视。

1.脂质体的定义和分类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是将药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剂型,其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

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人工生物膜。

脂质体主要是由双分子层组成。

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和胆固醇是形成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再加入其他附加剂制备而成。

1.1普通脂质体早期的脂质体是普通脂质体。

是以磷脂、胆固醇为膜材料.以传统的方法(如注入法、薄膜分散法、冷冻干燥法、逆相蒸发法、水化法)制备而成的脂质体(1)。

1.2新型脂质体近年来,为使脂质体专一作用于靶细胞和提高其稳定性,药学工作者对其组成及其表面修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备了如pH敏感脂质体,热敏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前体脂质体,光敏脂质体,磁靶向脂质体和受体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

1.2.1 pH敏感脂质体 pH敏感脂质体是用含有pH敏感基团的脂质制备(9)。

加入台可滴定酸性基团的物质,应用不同的膜材或通过调节脂质组成比例。

可获得具不同pH敏感性的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膜发生结构改变,促使脂质体膜与核内体/溶酶体膜的融合。

将包封的物质导入胞浆及主动靶向病变组织。

利用这种机制构建pH敏感脂质体可以治疗对不同pH敏感性的肿瘤。

1.2.2长循环脂质体用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脂质体,可以延长体内循环时间,故称为长循环脂质体,又称隐形脂质体。

具有延长脂质体体内半衰期的作用(2)。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发展一直是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许多新的药物剂型
和技术被引入到临床实践中,为病患提供了更加便利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其中一种新的药物剂型是纳米颗粒。

纳米颗粒是一种粒径在纳米尺度的微粒,具有较
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药物包裹能力。

这种药物剂型可以通过直接靶向治疗疾病部位,提
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组织特异性。

纳米颗粒还可以通过改变表面修饰和控制释放速率,
实现药物的缓释和靶向释放,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另一种新技术是脂质体技术。

脂质体是由一个或多个脂质层包裹着的水质泡囊,可以
用来包装和传递药物。

脂质体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延缓释放特性,可以增强药物的稳
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脂质体还可以通过改变脂质层的成分和结构,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和
途径,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和控制释放。

除了药物剂型的创新外,新的药物递送技术也不断涌现。

基因递送技术可以将基因有
效地传送到靶细胞中,实现基因治疗。

纳米颗粒和脂质体等纳米递送系统可以包裹和保护
基因,通过改变载体的形态和表面修饰,提高基因的稳定性和靶向性。

还有一些微型递送
系统,如微针贴剂、纳米粒子贴剂等,可以实现药物的无痛、无创递送,提高患者的依从
性和治疗效果。

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为临床治疗带来了诸多优势。

这些创新既提高了药物
的治疗效果和生物利用度,又减少了副作用和药物使用的不便之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将有更多的新剂型和新技术出现,并进一步拓展医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我国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

我国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

我国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是当代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新药研发、药物剂型改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旨在综述我国近年来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探讨各类新剂型的创新点、临床应用及前景,以期为我国药物剂型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简要介绍药物新剂型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述新剂型在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性、改善患者顺应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综述近年来我国在新药研发、药物剂型改进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包括新剂型的创新点、技术难点、临床应用等;接着,重点分析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药物新剂型,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纳米药物等,探讨其原理、制备方法、临床应用及前景;展望药物新剂型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为我国药物剂型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我国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的综述和分析,本文旨在展示我国在新药研发、药物剂型改进等方面的成果和进展,为推动我国医药工业的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医药领域的竞争力做出积极贡献。

二、药物新剂型分类与特点药物新剂型是指在传统药物剂型基础上,通过创新技术或方法研发出的新型药物形态。

这些新剂型旨在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及满足特定疾病的治疗需求。

近年来,我国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显著,为医药产业和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缓控释制剂:该类新剂型旨在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实现药物在体内的长时间维持有效浓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如口服缓释制剂、植入式缓释制剂等。

靶向制剂:该类新剂型能够将药物直接输送到病变部位,提高药物在目标组织的浓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如纳米靶向制剂、脂质体靶向制剂等。

透皮吸收制剂:该类新剂型通过皮肤给药,使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避免了口服给药的首过效应,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及呼吸道给药新剂型

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及呼吸道给药新剂型

1.3 经皮给药系统
(2)局限性 ①一般只有具有合适油水分配系数的小分子量药物可达到治 疗要求,多数药物通过经皮给药无法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②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过敏性的药物不宜设计成经皮给药系统 1.3.2 经皮给药系统的分类
1.3 经皮给药系统
(1)膜控释系统 (2)基质控释系统 1.3.3 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工艺
(3)X射线衍射法 ①亲水凝胶骨架制剂 ②溶蚀性骨架制剂
③可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避免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 2 药质体与固体脂质纳米粒
(4)红外光谱法 药物肺部给药,一般认为,肺内沉积量是反映药物能否有效地发挥药效的重要指标,而进入呼吸道的药物颗粒的大小及形状则是影响肺内
沉积量的重要因素. ⑤可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差异 制剂中最常用的是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3 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工艺 ⑤可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差异 葡聚糖微球 :载药过程也是通过葡聚糖微球吸水后溶胀,药物分子扩散进入微球的骨架中的。
1.9 包合技术
1.9.1 包合材料 常用的包合材料有环糊精、胆酸、淀粉、纤维素、蛋白
质、核酸等。制剂中最常用的是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1.9.2 包合物形成的条件 1.9.3 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1)饱和水溶液法 (2)研磨法 (3)冷冻干燥法 (4)喷雾干燥法 (5)中和法
(1)溶解度及溶出速率 1 微球与微囊化载体材料
因此SLN 肺部给药系统将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 肺吸入给药的限制是其吸收和有效的重现性问题,以及长期给药可能带来的临床副作用。
(2)热分析法 微球: 微球能够延长药物的在鼻腔中的停留时间,所载的药物主要是多肽类及小分子的药物。
(1)骨架控制型缓释控释制剂 ⑥制剂处方常常是按正常人的动力学参数进行设计,并未考虑患者,而药物在疾病状态的体内动力学特性可能会有所改变。

八十年代抗癌药物新剂型——介绍油酸多相脂质体(139)注射液及其系列品种

八十年代抗癌药物新剂型——介绍油酸多相脂质体(139)注射液及其系列品种

超微 粒的

具 有 靶 向 性 的 药物 载 体
,
囊封 在 里
多相 脂 质
,
如 同 一枚 导弹


准确 地 命 中 癌 组 织





中西 药 结 合

的典 范
因此
,
被 人 们 誉 为
,
导弹 式
伐体和
,
长眼 睛 的 药 物

鉴 定 委 员会 主 任 委 员 刘 国 杰 教 授 等 认 为
l 的 发 展前 途 体 作 为 抗 癌 药物 新 剂 型 有 着广 词


自治 区 各 大 肿 瘤 医 院 广 泛 地 使 用
( 曹桂 凤

陈世 卿 )
治 疗 过程 中
,
,
正 常的 细 胞 也会 遭 到 伤 害

临床
,
为 使 癌 病 灶 部 位 具 有 足 够的 药 物 效 用
不 得不 加 大 剂量

因此
,
癌 症 患者 治
,
疗 过 程 中 机 体 正 常 细 胞 也 遭 到 药物 的 伤 害 如 环 磷 醚 按 氛 尿 嗜 咤 等 疗 效 较 好 但 具 有骨 髓 抑制作用 物
(1 3 9 ) 注 射 液 及
是 我 国 著 名 药 学 家顾 学裘教 授 等 科 缺乏 药理 活 性 的 专一性
,

研 人 员经 过
6
年 的苦 战
,
上 百 次 的 试 验 而 研 制 成功 的
, ,
一 般 化 疗 药物 都 有 它 们 的 共 同 特 性
, 即 毒 副反 应 大

大学药学-药剂学-新剂型、新技术考点串讲

大学药学-药剂学-新剂型、新技术考点串讲

药剂学——专题二新剂型、新技术1.缓控释制剂的特点2.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3.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4.缓控释制剂的辅料5.缓、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6.迟释制剂7.靶向制剂的分类8-10.脂质体的特点、制备、质量评价11-12.新技术、制备方法13.固体分散体常用载体与应用14.微球、微囊15.复凝聚法16.经/透皮给药制剂17.生物技术药物制剂考点1——缓控释制剂的特点考点2——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①生物半衰期很短(<1h)或很长(>24h);②单服剂量很大(>1g);③药效激烈、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律或吸收差或吸收易受影响;④在肠中需在特定部位主动吸收。

半长半短不合适量大溶小不合适药效剧烈不合适吸收麻烦不合适肠中特定不合适考点3——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缓控释原理方法溶出减小溶解度/溶出速度——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与高分子化合物形成难溶性盐、控制粒子大小扩散增加黏度减小扩散速度、包衣、微囊、不溶性骨架片、植入剂、乳剂溶蚀与溶出、扩散相结合生物溶蚀型骨架(水溶性/脂肪性骨架材料)渗透压驱动渗透压为动力,零级释放:渗透泵片离子交换药树脂Noyes-whitney方程考点4——缓控释制剂的常用辅料(药物释放阻滞剂)类型特点骨架型亲水不溶生物溶蚀包衣膜型(膜控型)不溶肠溶增稠剂明胶、PVP、CMC、右旋糖酐、PVA 类型特点骨架型亲水:天然胶、纤维素(CMC-Na、MC、HPMC)、高分子聚合物(PVP、PVA)、非纤维多糖(卡波姆、海藻酸盐、壳聚糖)——遇水膨胀形成凝胶屏障不溶:聚甲基丙烯酸酯(Eudragit RS,Eudragit RL)、EC、聚乙烯、聚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生物溶蚀:动物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醇、单甘油酯包衣膜型(膜控型)不溶:醋酸纤维素(CA)、乙基纤维素(EC)、聚丙烯酸树脂、硅酮弹性体、交联海藻酸盐肠溶:纤维醋法酯(CAP)、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eudragitL、eudragit R增稠剂明胶、PVP、CMC、PVA、右旋糖酐QIAN缓控释辅料亲水骨架纤维胶缩写找CPVP卡在壳里海藻酸膨胀凝胶是屏障骨架不溶丙乙烯乙基纤维硅橡胶生物溶蚀脂肪油硬要单身还打蜡包衣不溶找EC醋酸不溶聚丙烯肠道材料钛酸酯尤其树脂L、R考点5——缓、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①体外释放度试验(取样点缓释3控释5)②体内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单次给药、多次给药)③体内外相关性评价考点6——迟释制剂①口服定时释药系统(择时释药系统)口服脉冲制剂:渗透泵定时释药系统、包衣脉冲系统和柱塞型定时释药胶囊等②口服定位释药系统胃定位释药系统口服小肠释药系统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OC DDS):时控型、 pH敏感型、生物降解型考点7——靶向制剂分类分类按靶向原动力(药物载体不同)被动:脂质体、微乳、微球、微囊、纳米粒(球、囊)主动:修饰的药物载体、前体药物物理化学:磁性、热敏感、pH敏感、栓塞被动植入球囊巨噬细胞吞噬主动修饰改造物化磁栓热敏考点8——脂质体的特点特点应用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用于肿瘤降低药物毒性富集在肝脾骨髓,心脏、肾脏累积量少缓释和长效性减少肾排泄、代谢,延长滞留时间/药效提高药物稳定性青霉素G/V钾盐考点9——脂质体的制备①注入法②薄膜分散法③超声波分散法④逆相蒸发法⑤冷冻干燥法考点10——脂质体的质量评价形态、粒径及其分布:封闭多层囊状,注射<200nm包封率>80%载药量物理稳定性:渗漏率——表示包封率变化情况化学稳定性:磷脂氧化指数<0.2,磷脂量的测定考点11——新技术共同点不同点固体分散技术①提高稳定性②掩盖不良气味③减少刺激性④液体药物固体化/粉末化⑤调节释药速度⑥增加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①水溶载体速溶,难溶载体缓释,肠溶载体控释②容易老化包合技术材料: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微囊①缓释或控释(靶向)②减少配伍禁忌制备:单/复凝聚法考点12——新技术的制备方法新技术制法固体分散技术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研磨法和双螺旋挤压法包合技术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超声法微囊物理化学法(相分离法):单凝聚法、复凝聚法、溶剂-非溶剂法、改变温度法、液中干燥法物理机械法:喷雾干燥法、喷雾凝结法、空气悬浮法、多孔离心法、锅包衣法化学法:界面缩聚法、辐射交联法考点13——固体分散体常用载体与应用载体材料具体品种应用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PEG、PVP)表面活性剂有机酸糖类(山梨醇、蔗糖)速释难溶性EC、聚丙烯酸树脂、脂类缓释、控释肠溶性**酞酸酯(CAP)、聚丙烯酸树脂肠溶考点14微球微囊粒径1-500μm 1-250μm特点缓释、靶向、毒副↓、注射或口服主要问题:载药量有限用途:抗肿瘤/多肽/疫苗/局麻长效载体缓释、控释、靶向、稳定性↑,掩盖不良臭味、配伍变化↓,液体药物固体化进一步制备片胶囊注射剂质量要求粒径、载药量、有机溶剂残留检查、体外释放度粒径、囊形、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度载体材料天然合成:聚乳酸(PLA)、聚乳酸-羟乙酸(PLGA)天然半合成:CMC-Na、CAP、EC…合成:PLA、PLGA、聚酰胺、硅橡胶填充球囊聚乳术先安橡胶不降解考点15——复凝聚法考点16——经/透皮给药制剂(TDDS、TTS)①贴剂、软膏剂、硬膏剂、涂剂、气雾剂②膜控释型、黏胶分散型、骨架扩散型、微贮库型考点17——生物技术药物制剂1.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应用生物体(微生物、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进行生产。

脂质体剂型的特点

脂质体剂型的特点

脂质体剂型的特点脂质体剂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的药物载体,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脂质体由一个或多个由生物相容性脂质(如磷脂、胆固醇)组成的双层膜结构组成。

这种结构使脂质体能够包裹和保护药物,在体内传递并释放药物到目标组织或细胞。

脂质体剂型具有以下特点:1. 生物相容性:脂质体由生物相容性的脂质构成,与生物体内的脂质相似,因此能够减少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2. 载药能力强:脂质体可以包裹各种药物,包括水溶性、脂溶性和两性药物。

这种多样性使脂质体成为一种非常灵活的药物传递系统。

3. 高稳定性:脂质体剂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在体外和体内维持药物的稳定性。

脂质体的双层膜结构可以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延长药物的半衰期。

4. 控释性能好:脂质体可以通过改变脂质组分、脂质结构和脂质体的大小,来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方式。

这种控释性能使脂质体剂型能够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用药频率。

5. 可靶向性:脂质体可以通过改变脂质体的表面性质,如表面修饰,来增加对特定组织或细胞的亲和力。

这种可靶向性使脂质体剂型能够精确地将药物送达到目标组织或细胞,提高药物的疗效。

6. 生物降解性:脂质体剂型中的脂质可以被生物体内的酶降解,从而实现药物的可降解性。

这种特点对于一些需要持续释放药物的应用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剂量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7. 良好的透过性:脂质体剂型可以改善药物的透过性,增加药物的吸收。

脂质体的双层膜结构可以与细胞膜融合,从而促进药物的跨膜转运。

8.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给药:脂质体剂型可以通过口服、注射、局部应用等多种途径给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不同给药途径可以实现不同的药物释放速率和方式,适应不同的临床需求。

脂质体剂型具有生物相容性、载药能力强、高稳定性、控释性能好、可靶向性、生物降解性、良好的透过性和多种给药途径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脂质体剂型成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药物传递系统,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中。

维生素C新剂型脂质体制备方法比较

维生素C新剂型脂质体制备方法比较

维生素C新剂型脂质体制备方法比较
胥传来;乐国伟;吴振国
【期刊名称】《中国饲料》
【年(卷),期】2002(000)010
【摘要】@@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Bangham等发现磷脂分散在分子中能形成多层微囊,且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双分子层结构的微囊称为脂质体,由于脂质体具有提高药物治疗指数、降低药物毒性、减少药物副作用和减少药物添加剂量等优点,近年来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医药上制备脂质体的方法,来制备饲料中的添加剂和微量元素脂质体,本文中被包裹的添加剂是抗坏血酸[维生素C(VC)].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胥传来;乐国伟;吴振国
【作者单位】无锡轻工大学;无锡轻工大学;广东省中山市新泰饲料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
【相关文献】
1.一步乳化法与两步乳化法制备维生素C脂质体的比较 [J], 王玮;夏强
2.紫杉醇脂质体制备方法优化比较 [J], 乔广军;张保奎;杨荣;焦毅;季大林
3.磷脂脂质体制备方法比较以及药物—脂质体微... [J], 汪树玉;张晓凯
4.抗癌药物新剂型—多相脂质体的研究(Ⅰ)——Ⅰ、多相脂质体139等抗癌活性的筛选 [J], 顾学裘;马竹卿;李焕秋;孙淑英;姚崇舜;辛顺妹;裴孙琳;马冬娣;陶钧
5.抗癌药物新剂型—多相脂质体的研究(Ⅱ)——多相脂质体(139,76)混悬型静脉注射液的研究 [J], 顾学裘;马竹卿;辛顺妹;李焕秋;孙淑英;裴孙琳;沈兴昶;周明伦;陶钧;林东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

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

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
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是当今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制剂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和进步。

新技术和新剂型的出现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疗效,还可以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

目前,药物制剂新技术主要包括纳米技术、基因工程技术、脂质体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制备出具有针对性、降解缓慢、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的药物制剂。

例如,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纳米粒子药物,具有更好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制备出重组蛋白药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疗效,可以治疗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

除了新技术,新剂型的出现也在推动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

新剂型包括口腔快溶片、贴片、水凝胶等。

这些剂型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口服吸收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便利性和治疗效果。

比如,口腔快溶片可以降低药物的代谢和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便于患者的用药。

总之,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的应用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

未来,随着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和新剂型出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药物制剂选择。

- 1 -。

药剂学重点笔记-5新剂型

药剂学重点笔记-5新剂型
(三)滴入冻凝法 将芯料分散于含有囊材的溶液中,将所得混合液以小滴形式骤然导入一种非溶剂或囊材的冻凝液,囊膜在小滴周围冻凝,即成微囊。随后可用适当干燥技术将溶剂或非溶剂除去。
另一方法是将芯料均匀分散(或乳化)在室温以下能冻凝的囊材溶液中(如囊材用明胶,则以液状石蜡或植物油作冻凝液),高速搅拌,即分散成圆球状小粒 ,经筛选后,大粒加热熔化后,再重复上述操作,最后得到均一的微囊。
3. 挥散有机溶剂法:将药物均匀混悬或乳化于溶有囊材的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混合液加热挥散有机溶剂,由于囊材沉积而形成微囊。
(二)喷雾干燥法 将芯料分散于囊材的溶液中,将此混合物用汽流雾化,使溶解囊材的溶剂迅速蒸发而使囊膜凝固,将芯料包裹而成微囊。此法制成的微囊,近圆形结构,直径为5~60011m。成品质地疏松,配料时主药含量超过20%时,则成品难以达到足够的保留量。
制做技术
(一)注入法 将磷脂与胆固醇等类脂质及脂溶性药物共溶于有机溶剂中(一般多采用乙醚),用注射器缓缓注入加热至50℃(并用磁力搅拌)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或含有水溶性药物),加完后,不断搅拌至乙醚除尽为止,即制得大多孔脂质体。其粒径较大,不适宜静脉注射。再将脂质体混悬液通过高压乳匀机二次,所得成品,大多为单室脂质体,少数为多室脂质体。粒径大多数在0.1~0.2μm以下。
在医药上的应用 作为多种药物的载体,如抗癌药、抗寄生虫药、酶、螯合剂、激素、抗生素等。此外,还可用于遗传工程,及促进口服药的吸收或使药物在消化道内不被破坏。
四、复合型乳剂Multiple emulsion
复合型乳剂属于不稳定的分散系统,将水包油或油包水的初乳(W/O或W/O)进一步分散在油相(O/W/O)或水相(W/O/W)中经过二次乳化所成的一种复合型乳剂,或成为更复杂的复合型乳剂,如O/W/O/W型或W/O/W/O型。若将药物溶解或混悬在较高浓度的明胶溶液(10~20%)中,则胶凝后成固体状的“明胶水相”,亦称凝聚微球(以符号S代之)。第一步将熔化的明胶溶液分散在油相中则成S/O型乳,亦称为微球乳。再进一步分散在水相中则成S/O/W型复合乳剂。 复合型乳剂的粒径一般可控制在1~2um以下,凡水相为外相的乳剂(O/W,W/O/W,S/O/W)可作肌肉注射,如成品通过药典规定的热原与降压物质检查的要求,不产生溶血作用,粒径符合静注的要求,亦可供静脉滴注。以油为外相的乳剂(W/O/O,O/W/O)则只供肌肉注射。

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的新剂型

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的新剂型

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的新剂型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涉及药物的加工处理、分散制剂、控释制剂、微胶囊制剂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药物治疗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药物制剂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其中,药物制剂的新剂型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新剂型是指与传统剂型不同且具有一定独特性的药物制剂形式。

新剂型的出现,旨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药效、减少副作用、方便患者用药等方面。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新剂型。

1. 纳米药物制剂纳米药物制剂是指药物以纳米级别的尺寸进行制备和输送的药物制剂。

由于纳米尺度的特殊性,纳米药物具有比传统药物更高的比表面积、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分布等优点。

同时,纳米药物还可以用于靶向输送,提高药物对病灶的选择性,减少对健康器官的毒副作用。

因此,纳米药物制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抗感染药物等领域。

2. 难溶药物的固体分散制剂难溶药物是指溶解度极低的药物,传统的制剂技术无法很好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而固体分散制剂是将难溶药物制备成微米级别的胶体颗粒,使药物在消化液中快速溶解,提高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制剂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如粉碎法、溶剂法、凝胶方法等。

固体分散制剂主要应用于难溶药物的制剂领域,如黄体酮、罗非嗪等药物的制备。

3. 控释制剂控释制剂是指通过药物制剂技术,将药物以控制释放的方式给予患者。

这种方式可以使药物在体内保持平稳的血浓度,达到长效治疗的目的。

常见的控释制剂有缓释剂、吸附剂、膜剂、颗粒剂等。

控释制剂的制备主要有直接制剂法、间接制剂法、骨架制剂法等,其原理多为扩散控制、溶解控制或化学反应控制。

控释制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如心血管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

4. 微胶囊制剂微胶囊制剂是指将药物包裹在微米级别的胶囊中,形成微胶囊制剂。

微胶囊制剂具有保护药物、改善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优势。

微胶囊制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如油包水法、乳胶法、复乳法等。

紫杉醇新剂型——紫杉醇脂质体(力扑素)临床应用观察

紫杉醇新剂型——紫杉醇脂质体(力扑素)临床应用观察

紫杉醇新剂型——紫杉醇脂质体(力扑素)临床应用观察
刘斌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年(卷),期】2007(7)1
【摘要】目的:观察国产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力扑素)不做预处理在治疗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指导紫杉醇脂质体(力扑素)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入组的方法进行研究,试验组给紫杉醇脂质体每次剂量135mg/m2,联合使用顺铂,每3周为1周期,共2周期.结果:入组39例患者中,应用紫杉醇脂质体化疗前不做做大剂量激素预处理,相关毒副反应明显减轻.结论:紫杉醇脂质体在化疗前,不用做大剂量激素预处理,未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及胃肠道反应等,同时患者免除大剂量激素副作用的影响,化疗效果好,临床应用方便.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刘斌
【作者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放化疗科,石家庄市,05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1
【相关文献】
1.免预处理使用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力扑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J], 刘义冰;董倩;杨瑞合;魏书菊
2.国际首次上市的抗癌新剂型——力扑素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 [J],
3.国际首次上市的抗癌新剂型——力扑素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 [J],
4.“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力扑素)有奖征文”通知 [J],
5.“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力扑素)有奖征文”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制备脂质体的材料
Materials for preparation of liposomes
1.中性磷脂磷 •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是最常见的中性磷
脂。有天然和合成两种来源。与其它磷脂比较, 它具有价格低、电中性、化学惰性等性质。 • 合成的磷脂酰胆碱: • 二 棕 榈 酰 胆 碱 dipalmitoyl phosphatidyl choline, DPPC • 二 硬 脂 酰 胆 碱 distearoyl phosphatidyl choline, DSPC • 鞘磷脂sphingomyelin, SM •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
PEG conjugates already on the market
腺苷脱氨酶 天冬酰胺酶
促红细胞生成素
蛋白质的聚乙二醇化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生 物 活 性 30%
40h 半 衰 期
High (Long)
5KD
Half-life 30KD
Low (Short)
12KD
5KD
30KD
PEG mol.weight
Half-life↑ & activity ↓ following PEGylation
Random & Site-specific PEGylation
一、概述 Introductions
脂质体在体内与细胞的作用过程:分吸附 adsorption 、 脂 交 换 lipid exchange 、 内 吞 endocytosis、融合fusion四个阶段。 • 吸附是脂质体与细胞作用的开始,受粒子大小和 表面电荷等因素影响; • 脂交换是脂质体的脂类与细胞膜上脂类发生交换; • 内吞作用是脂质体被作为外来异物吞噬,通过内 吞,脂质体能特异地将药物浓集于起作用的细胞 内; • 融合指脂质体的膜与细胞膜融合进入细胞内,然 后经溶酶体消化释放药物。
载药脂质体的结构示意图
一、概述 Introductions
药物被脂质体包封后有以下特点: 1.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 2.长效性 3.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 4.降低药物毒性 5.提高药物稳定性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PR) effect
正常组织中的微血管内皮间隙致密、结构完整,大分子和脂质颗 粒不易透过血管壁,而实体瘤组织中血管丰富、血管壁间隙较宽、 结构完整性差, 造成大分子类物质和脂质颗粒具有选择性高通透 性和滞留性,这种现象被称作实体瘤组织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 简称EPR效应。
1000 100
12 KD
PEG-IFN -2b IFN -2b 1.5 µg/kg
未检测到血清 干扰素
病毒重新出现
10
IFN -2b
3 MU 1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h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Data from EASL 2001: Schering-Plough Research Institute
靶向制剂的设计
2 主动靶向 是指表面经修饰后的药物微粒给药系统,不被单核吞 噬系统识别 其上连接有特殊的配体, 使其能够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
脂质体 Liposomes
一、概述 Introductions
• 脂质体(liposomes)的概念最早是1965年被英国科 学家Banghan等提出的。
脂质体新剂型
Introduction
靶向给药系统 (target-oriented drug delivery system,简称TODDS)又称靶向制剂 是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 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 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制剂。
一、TODDS的分类
• 当磷脂分散在水中时形成多层囊泡,而且每一层均 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由脂 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称之为脂 质体。
图 脂质体的示意图
一、概述 Introductions
• 脂质体主要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磷脂由一个亲水 的头部和两个疏水的尾部组成。
常见磷脂的结构示意图
蛋白质的聚乙二醇化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mPEG
Frank F. Discovery Today. 2005 Nov; 10(21)
1981
PEGylated Molecules
蛋白质的聚乙二醇化
浓度 干扰素 a-2b (pg/mL)
TODDS 分类介绍
➢ 迄今,研究最多的被动靶向给药制剂是
Liposomes Microspheres
Microemulsions
Nanoparticles
被动靶向制剂的体内靶向性
TODDS 分类介绍
被动靶向制剂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微粒 的粒径大小。 通常小于50nm的纳米囊与纳米球缓慢积集于骨髓; 小于7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 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机械滤过的方 式截留,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
1. 从药物到达的部位,可分为三级: ⑴ 第一级指到达特定的器官或组织; ⑵ 第二级指到达器官或组织内的特定的细胞(如肿
瘤细胞而 不是正常细胞,肝细胞而不是Kupffer细 胞); ⑶ 第三级指到达靶细胞内的特定的细胞器。
一、TODDS的分类
1. 从药物到达的部位,可分为三级: ⑴ 第一级指到达特定的器官或组织; ⑵ 第二级指到达器官或组织内的特定的细胞(如肿
瘤细胞而 不是正常细胞,肝细胞而不是Kupffer细 胞); ⑶ 第三级指到达靶细胞内的特定的细胞器。
靶向制剂的设计
1 被动靶向 即自然靶向,药物以微粒给药系统为载体 (microparticles drug delivery systems)
通过正常的生理过程运 送至肝、脾、肺等器官
(一)被动靶向制剂
Bioactivity
相对清除率 (%)
PEG 5KD
100
80
60
PEG 12KD
(PEG-IFN -2b)
40
20
PEG 20KD
0 10
30
80 100
Stokes 分子半径 (Angstroms)
Schering-Plough Corporation, Wyss et al.,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 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