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分子发生Δn=1的振动能级跃迁时,
吸收红外光的波数和频率分别为:
1 σ 2c
k

1 k ν 2π μ
c光速; k化学键力常数( N· cm-1); μ原子的折合质量 μ =mA.mB/( mA+mB)
某些键的伸缩力常数(毫达因/埃)
键类型 力常数 峰位
—CC — > —C =C — > —C — C — 15 17 9.5 9.9 4.5 5.6 4.5m 6.0 m 7.0 m
叁键及累积双键区(2500~1900cm-1)
叁 键 及 累 积 双 键 CC,CN,C=C=C,C=C=O 等 2100-2140 RCCH 2196-2260 R=R’则无红外吸收 RCCR’ 2240-2260 分子中有 N,H,C,峰 (非共轭) 强且锐; CN 2220-2230 有 O 则弱,离基团越近 (共轭) 则越弱。
C-C骨架振动
1170cm-1
1195 cm-1
1372-1365cm-1
1250 cm-1
CH2面外变形振动—(CH2)n—,证明长碳链的存在。 n=1 770~785 cm-1 (中) n=2 740 ~ 750 cm-1 (中 ) n=3 730 ~740 cm-1 (中 ) n≥ 722 cm-1 (中强 ) CH2和CH3的相对含量也可以由1460 cm-1和1380 cm-1的峰 强度估算强度
第二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一、红外吸收光谱产生条件 1. 辐射应具有刚好能满足物质跃迁时所需的能量。 当一定频率(一定能量)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 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外界红外辐 射的频率一致,就满足了第一个条件。 2.辐射与物质之间有偶合作用(相互作用)。 物质吸收辐射的第二个条件,实质上是外界辐 射迁移的能量到分子中去。而这种能量的转移 是通过偶极矩的变化来实现的。
(3)峰强:瞬间偶极矩变化大,吸收峰强;键两端
原子电负性相差越大(极性越大),吸收峰越强;
CO2分子振动情况
(4)基频峰: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产生一个强 的吸收峰; (5)倍频峰:由基态直接跃迁到第二激发态,产生一 个弱的吸收峰为一级倍频峰; (6)合频峰:两个以上基频峰之和或差处出现的峰。 强度比基频峰弱得多。
研究范围
近红外区:主要研究稀土和过渡金属离子的化合物, 水,含氢原子团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中红外光区(又称红外光谱区):绝大多数有机化 合物和无机离子的基频吸收带都出现在该区,由于 基频振动是最强的吸收,适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远红外光谱区:由于低频骨架振动能很灵敏地反应 出结构变化,所以对异构体的研究特别方便,还可 用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氢键、吸附现象的研究, 但由于该光区弱,一般不在此范围内进行分析。
芳香环的δ=C—H振动吸收在900~650cm-1出现1~2个强度 相当大的谱带,它们的位置取决于苯环的取代类型。
指纹区(可分为两个区)
单、双键伸缩振动 1800-900 C-O(1300-1000) (不含氢) C-(N、F、P),P-O,Si-O 用于顺反式结构、 900-650 面内外弯曲振动 取代类型的确定
CH2 γ 720 cm-1(水平摇摆)
CH2 CH3 对称伸缩2872cm-1±10 CH2不对称伸缩2926cm-1±10 CH3不对称伸缩2962cm-1±10 对称伸缩2853cm-1±10
由于支链的引入,使CH3的对称变形振动发生变化。
δCH3
1385-1380cm-1 1:1 1372-1368cm-1 1391-1381cm-1 4:5 1368-1366cm-1 1405-1385cm-1 1:2
R C O
1715cm-1
R
R
C C O O
NH2 R
R
C O
1 735cm-1
OR'
1 650cm-1
(2)氢键的影响
氢键的形成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从而使伸缩 振动频率降低,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体 系能量降低,使吸收峰强度增加峰形变宽。
如羧酸 RCOOH(C=O=1760cm-1 ,O-H=3550cm-1); (RCOOH)2(C=O=1700cm-1 ,O-H=3250-2500cm-1) 如乙醇:CH3CH2OH(O=H=3640cm-1 ) (CH3CH2OH)2(O=H=3515cm-1 ) (CH3CH2OH)n(O=H=3350cm-1 )
共轭效应使共轭体系中的电子云密度平均 化,结果使原来的双键略有伸长(即电子云密 度降低),力常数减小,使其吸收频率往往向 低波数方向移动。
R C O
1 715cm-1
R
C O
1 680cm-1
R
C O
1 665cm-1
中介效应(M效应)
当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O、N、S等)与具 有多重键的原子相连时,也可起类似的共轭 作用,成为中介效应。
三、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可分解为多个简正振动来研究。
简正振动
整个分子质心不变、整体不转动、各原子在原地 作简谐振动且频率及位相相同。此时分子中的任何振 动可视为所有上述简谐振动的线性组合。 简正振动基本形式
伸缩振动:键长改变,键角不变。
变形振动:键角改变,键长不变。
又称弯曲振动或变角振动。
空间效应
由于空间阻隔,分子平面与双键不在同一 平面,共轭效应下降,红外峰移向高波数。
O
C O
CH3
C CH 3
CH 3
C=O=1663cm-1
C=O=1686cm-1
五、各类化合物的特征基团频率
1、烷烃(CH3,CH2,CH)(C—C,C—H )
3000cm-1 δas1460 cm-1 CH3 CH2 δs1380 cm-1 δ s1465 cm-1 —(CH2)n— n 重 叠
四、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1 外部因素
试样状态、测定条件的不同及溶剂极性的影响等 外部因素都会引起频率位移。一般气态时 C=O伸缩振 动频率最高,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次之,而液态或固 态的振动频率最低。 同一化合物的气态、液态光谱或固态光谱有较大 的差异,因此在查阅标准图谱时,要注意试样状态及 制样方法等。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um IR
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红外吸收光谱仪
第四节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第五节 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第一节


分子吸收光谱后发生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红 外吸收光谱也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 与紫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及质谱法一起称 为四大谱学方法。
2 内部因素
(1)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I效应):由于取代基具有不同的 电负性,通过静电诱导作用,k增加,使基团 的特征频率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δ-
O
O R' R C Cl Cl
O C Cl F
O C F
R
δ+
C
1 715cm-1
1 800cm-1
1 828cm-1
1 928cm-1
共轭效应(C效应)
振动基本形式
2、峰位、峰数与峰强
(1)峰位 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 量越小,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 高波数区;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
(2)峰数 峰数与分子自由度有关。无瞬间偶 极距变化时,无红外吸收。 非线性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3n-6;线性分子的 振动自由度为3n-5(n为原子数)
3、振动频率
基团频率
红外光谱区可分成4000~1300cm-1和1300~400cm两 个区域。基团频率区在4000~1300cm-1之间,这一区域 称为基团频率区、官能团区或特征频率区。区内的峰 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常用于鉴定官能团。
基团频率区又可分为三个区域:
(1)4000~2500cm-1为O-H、N-H、C-H的伸缩振动。
正庚烷 正十二烷 正二十八烷
1500 1400 1300cm-1
1500 1400 1300cm-1
1500 1400 1300cm-1
2、烯烃,炔烃
O......H RCOOH (游离) R C
O C R(二聚体)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O H......O
1 760cm-1 1 700cm-1
分子间氢键随浓度减小而消失。分子内氢键也使基 团的振动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但不受溶液浓度的 影响。
(3)振动偶合
当两个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的基团相邻并具有一公共 原子时,由于一个键的振动通过公共原子使另一个键的长 度发生改变,产生一个“微扰”,从而形成了强烈的振动相 互作用。其结果是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一个向高频移 动,一个向低频移动,谱带裂分。
O R R C O C O
O R R C O C O
1 820cm-1
~1 760cm-1
(4)Fermi共振
当一振动的倍频与另一振动的基频接近时,由于发生 相互作用而产生很强的吸收峰或发生裂分,这种现象叫 Fermi共振。 l COCI
σC=O为1 773cm-1和1 736 cm-1,因为C=O和 C-C变角振动的倍频发生费米共振使C=O分裂。
12820-4000
跃迁类型
O-H,N-H,C-H键 的倍频吸收 分子振动、转动 分子转动, 骨架振动
近红外(泛 频区)
0.78-2.5
中红外(基 2.5—50 本振动区) 远红外(转 动区)
4000-200
50—300
200—33
与紫外吸收光谱法比较:
涉及对象:紫外研究对象是具有共轭体系 的不饱和化合物;红外几乎针对所有分子 (除单原子分子和同核双原子分子外) 功能:红外可对物质组成、结构提供详细 信息。 定量分析:红外可进行定量分析,但能量 小,干扰强。 样品类型:液体、固体和气体试样。
双键伸缩振动区(1900~1200cm-1)
1-己烯
1-己烯 你能分辨出哪一个峰 是双键峰?
指纹区
1、1 800~900cm-1区域主要是C—O、C—N等单键的伸缩 振动吸收及C—C单键骨架的振动。
2、900~650cm-1区域主要是C—H的弯曲振动吸收。可用 来确定化合物的顺反构型或苯环的取代类型。 烯烃的δ=C—H吸收谱带出现于900~700cm-1 。
C2H4O
O
1730cm-1
1165cm--1
H H
乙醛分子诸键 振动示意图
C
H 2720cm-1
C
H
红外光谱区实际峰数少于基本振动数目原因:
(1)当振动过程中分子不发生瞬间偶极矩变化时, 不引起红外吸收; (2)频率完全相同的振动彼此发生简并; (3)强宽峰往往要覆盖与它频率相近的弱而窄的吸 收峰; (4)吸收峰有时落在中红外区域(4 000~250cm-1) 以外; (5)吸收强度太弱,以致无法测定。
偶极矩与红外活性
用分子偶极距μ 来描述分子偶极距的大小。 μ =q.d d:正负电荷中心距离;q:电荷 对称分子 μ =0,但不一定无红外活性
固有偶极是红外光谱产生的必要条件
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可观测到红外吸收谱带, 这种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
二、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把双原子分子看成质量分别为 mA、 mB的两个小球,其 间的化学键看作不计质量的弹簧。
微观:分子的振动能量比转动能量大,当发生振动能 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转动能级跃迁,所以无 法测得纯粹的振动能谱,而只能得到分子的振动—转 动光谱。
宏观:以λ或σ为横坐标,以T或A为纵坐标所作的曲 线,为红外光谱图。
红外吸收光谱图
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红外光区的划分
λ(μm)
σ(cm-1)
(2)2 500~1 900cm-1为叁键和累计双键区 。
(3)1 900~1 300cm-1为双键伸缩振动区。
X-H伸缩振动区:4000-2500cm-1
醇、酚、酸等 O-H 3650~3200 3650~3580 低浓度(峰形尖锐) 3400~3200 高浓度(强宽峰) N-H 3500~3100 胺、酰胺等,可干扰 O-H 峰 饱和(3000 以下)与不饱和(3000 以上) 饱和-C-H -CH3(2960,2870) (3000-2800) -CH2(2930,2850) 不饱和=C-H 末端=CH(3085) C-H 3000 左右 (3010~3040) 不饱和C-H 较弱 (2890) 、 较强 (3300) (2890~3300) ArC-H 比饱和 C-H 峰弱,但峰 (3030) 形却更尖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