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鉴赏
高考微型小说鉴赏技巧

高考微型小说鉴赏技巧微型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高度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以小见大”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也是近几年新课标高考卷首选的文学类题材之一。
一、小说的基本特征1.体裁特征:既“小”又“微”。
也就是说它的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单纯。
2.主题特征:以小见大,以微显著。
即短小中开掘深蕴,在单一中追求精美,而在单纯中体现丰富。
二、鉴赏角度1.把握故事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理清小说的结构;②寻找线索;③抓住场面。
【典例】2013年高考湖南卷(《未婚妻》奥杜)第15题:“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答案】①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他的“玩笑”引起农民夫妇对“我”的身份的误会,从而推动情节发展;②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看,他是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把“我”与农民夫妇、未婚妻联系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
从人物本身的作用与推动情节的作用两个方面作答,既要用术语,又要引文本。
2.揣摩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之鉴赏叙事技巧

小说:鉴赏叙事技巧一、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二、鉴赏叙事技巧表达技巧这个概念比较宽泛,一般在命题时很少直接用到这个概念,我们在审题时要明确到底考查的是什么技巧,确定答题方向,再调动相关知识储备,结合命题所涉及的作品内容,对号入座。
一般而言,表达技巧包含表达方式、叙事技巧(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叙述节奏、叙述腔调)、描写技巧(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情节安排、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一)提问:1.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5.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二)叙述是小说创作最基本的表达技巧之一,是指作者用陈述性的语言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说明、介绍和交代的一种方式。
【课件精创】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赏析语言 课件26张

• (二)赏析小说语言类试题,多数表述为“赏析某句话的妙处(含意、意 蕴)”。解题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①看这句话所在的语境,包括上下文、描述(说话、评论)的对象、小说的 主旨等;
• ②分解要赏析的语句,看看能分解成几部分,抓住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 分析这句话有没有蕴含什么深刻含意(字面意义、语境含义、比喻义、象征义、 指代义、双关义等),对于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刻画、主旨表达、情节发展等 的作用;
• (4)在引用原文内容之后,分析具体手法及幽默效果,组织答案。
• 【参考答案】
• 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 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
• 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 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
• 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 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 出;
•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 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 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 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 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 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 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 角度四: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品味。答题要点: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 蕴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绚丽华美等。
三、巩固训练
• (2020·全国3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 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 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 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 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 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的所有鬼故事,几乎 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 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 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文学鉴赏短评题答题策略——以2023年高考语文小说散文阅读题为例

文学鉴赏短评题答题策略——以2023年高考语文小说散文阅读题为例一、意趣与真情选择富有意趣和深藏真情的话题命题,是2023年高考小说散文阅读命题的一大特点。
意趣盎然、深情真挚是中国短篇小说和散文的特点。
因此我们应力求揭示这类题目的答题规律,呈现这类题目个性化的答题魅力。
例1: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2023年全国乙卷)参考答案:①“人老,牛老,犁也老”,总述三者具有共同的老迈特征;②对人、牛、犁的描写一视同仁,不区分人与物,互为参照;③将人、牛、犁三者并列,交替描写;④行文舒缓,与人、牛迟缓的步态和谐一致。
再写答案:①强化人、牛、犁的共同特征,人老牛老犁老,人小牛小犁小,人慢牛慢犁慢,各叙述对象协调有致;②突出画面的静态感,静态的人、牛、犁,在静态的堤坝上,整个画面人景相融、安宁祥和;③运用短小紧凑的句式,排除了其他信息的干扰,凸显了人、牛、犁的紧密相依,整个叙述节奏优美和谐。
再写理由:紧扣“如何营造”这一鉴赏任务答题。
解读了“浑然一体”的节奏和谐、构图协调、人景相融等。
从构图角度处理了人与人(物)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讲述角度处理了顺序和节奏问题。
例2: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2023年全国乙卷)参考答案:①让牛、犁饮水以及对它们的笑骂,表现了德贵对牛和犁的亲近与爱惜;②问牛与犁“俺们这地犁还是不犁”,借犁的“回答”表达了德贵坚持耕种到底的决心;③对牛与犁的絮絮叨叨,表现了德贵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
再写答案:①德贵无法与人们交流,只能和牛、犁交流。
与牛、犁对话成了他的内心需求;②第一次对话,怪怨牛和犁,是他想急于犁地,也体现了与牛、犁无话不说的亲密心理;③第二次对话,大水将至,担心无法犁地,对话给了他信心;④两次对话,反映了德贵由急切到犹豫再到坚定的心理变化。
对话成了一种仪式。
再写理由:就“心理”设题,意味着应细读细品;意味着应把握心理变化;与隽永的情境相应的心理活动也应是充满意趣的;凸显作答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小说命题方面的重点内容。
【设问方式】1.第×段中对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作品运用了××手法,请谈谈其艺术效果。
3.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
就小说来讲,叙述与描写是其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1.叙述(1)叙述人称(2)叙述视角(3)叙述顺序2.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
(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使文章整体或部分给人留下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小说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下表:下面是对几种易混手法的辨别:1.烘托与衬托,衬托与对比烘托是一种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但所要表现的对象不出场;而衬托则是两个对象都出场,其中一个做陪衬,用以突出另一个。
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两者主次分明;对比则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的双方不分主次。
2.象征和比喻象征和比喻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1)两者的表现手段不同。
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2)两者表现的对象不同。
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具体人。
(3)两者范围大小不同。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文章,至少是文章的一部分;比喻的范围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三、结构技巧主要指构筑情节、营造环境等方面的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结尾题答题技巧

【导语】⼩说通过⼈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活。
⾼考⼩说阅读鉴赏也是⼀个常考考点,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考⼩说阅读结尾题答题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考⼩说阅读鉴赏答题技巧1(⼀)⼈物形象1、常见题型①结合全⽂,简要分析⼈物形象。
②对⽂中⼈物进⾏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对⼈物的态度和读者对⼈物的评价)——XX是⼀个怎样的⼈物?③概括⼈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④分析⼩说对⼈物进⾏描写的具体⽅法及其作⽤。
⑤分析某⼀次要⼈物的作⽤2、解题思路:通过⼈物的描写(语⾔、⾏动、⼼理、肖像、细节)分析⼈物的性格特征。
⼈物(⾃⾝的性格特点,与另⼀个⼈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先总体把握⼩说⼈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分析主要⼈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三个⽅⾯⼊⼿:分析⼈物外貌、动作、细节、语⾔、⼼理活动的描写,从多⽅⾯准确地把握⼈物形象的特征;着重分析⼈物与⼈物、⼈物与环境的⽭盾冲突;思考和发掘⼈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然后找出⼩说中关于这个⼈物⽣活的环境及⾔⾏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了什么描写⽅法,在此基础上进⾏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答题格式:XX是⼀个……的⼈物形象。
作为什么⼈,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某⼀次要⼈物的作⽤:①这⼀⼈物的……性格烘托或者反衬主要⼈物…的性格,是⼈物性格更加鲜明。
②通过两个形象的……对⽐,表达⼩说的主题……(主题内容概述)。
③本⽂描写了……的情节,这⼀形象安排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附:⼈物形象描写的⽅法⑴正⾯描写——直接描写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描写(对话/独⽩)、⾏动描写、细节描写、⼼理描写等⑵侧⾯描写——间接描写侧⾯描写,通过其他⼈物的⾔⾏,间接写主⼈公。
如⽤有关⼈物的对话,⼼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ppt(共107张)

二、小说的特点:
• 1、完整的故事情节 • 2、鲜明的人物形象 • 3、典型的环境 • 4、深刻的主题 • 5、精巧的构思
几个命题要点: • 把握故事情节
• 揣摩人物形象
• 注意环境描写
• 概括探究主题
• 理解小说标题
6.品味语言特色
7.分析写理概括情节; • 2.分析情节作用; • 3.鉴赏结构技巧
• 一、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 •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 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 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 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 称为小说的三要素。高考中小说阅读的命题直 指五个关键词:情节、环境、人物、手法、主 题。
• 1.小说的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 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多为虚构,往往 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 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 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 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 阅读一篇小说,对其人物,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 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 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 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 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 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 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 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考虑 这一情节是否暗示了社会环境?是否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 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的作用? 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 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如《古渡头》一文 结尾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从批判社会现 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考虑 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如设置悬念,吸引读 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新高考I卷:冯至《江上》
【小说】历史、诗化小说
新高考Ⅱ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 【小说 】
新高考I卷:陈村《给儿子》
【小说】书信、知青小说【
新高考Ⅱ卷:沈从文《社戏》(节选) 小说 】
提示:近三年新课标卷命题素材均以小说为主,侧重国内名家的文本,还未 出现外国小说,其中有些作者是统编版教材中的选文作者。
14
(2) 隐性关联:阅读材料与试题材料有关联
2021——2023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一览表
卷别 2023新高考I卷 2023新高考II卷
篇目 《给儿子》 《社 戏 (节选)》
作者 陈村 沈从文
2023全国甲卷 2023全国乙卷 2022新高考I卷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江上》
作品简要分析。
全国甲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 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2020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 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
考查对小说情节安 排及其作用的分析 能力。
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考查筛选并概括文
全国乙卷: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信息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的整体阅读
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 的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最杰出的小说是文明赠予我们的礼 物。它们让你完全沉浸在床头的台灯能够照射到的小小空 间之中,摒除了喧哗的世界。本来你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 它们却让你了解自己的孤独,了解自己的悲哀,了解自己 在永恒时光中小小的位置。
小说阅读有问题 想说爱你不容易
1.不曾经历的人生让我们产生隔阂 2.专注于故事情节让我们忽略鉴赏 3.艰深的主题意蕴让我们难以把握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中的象征和倒叙——何士光《远行》小说鉴赏+课件20张

【答 案】
象征义把握不当,主题领会不准确 ①客车遍体鳞伤,象征
着过去年代留下许多创伤
和痛苦;客车混乱不堪,
象征时代变革引起种种矛
盾和冲突。
审题不当
②客车变得秩序井然, 象征人们有着共同的期待,
能够达成共识,合力解决
变革中出现的问题。
③客车成功远行,象征
在经历波折之后,社会将
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将集
体奔向美好的新生活。
情节结构: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行文跌宕起伏,避免平铺直叙 引出下文、作铺垫等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 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 插叙 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叙述原来的事 件。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
(1)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 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 更严密,内容更充实。(2)衬托中心人物, 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题目解析】
8.小说在写争着上车和等待车来这两个场景时,两次打乱了情节的先后顺序,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叙述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结合小说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审题: 两个场景:争着上车和等待车来。 两次打乱:如何打乱?概括场景。 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分析效果。
分点作答: ①争着上车,如何打乱顺序,具有怎样的文学效果。 ②等待车来,如何打乱顺序,具有怎样的文学效果。
(1)对上文的内容作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 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
地表达主题。 补叙 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件与
(2)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 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出人意料的效果。
•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故事时间中后发生的情节片段提到前面来 先行讲述的方式。补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故事时间中先发生的某些 情节片段刻意放到后面,在中心事件的叙述大致结束时再进行补充讲述 的方式。总之,倒叙和补叙都是对主要故事线的事件进行的顺序调整重 组。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 小说阅读之分析文本特征

戏剧化小说和寓言体小说
讲义练习
1.请根据小说的特点,给上述三则材料拟写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_美__好__的__遇__见__/_微__笑__的__媳__妇__ 材料二:_细__腻__的__心__思__/_闪__光__的__盒__子__ 材料三:_唯__美__的__等__待__/_诗__意__的__编__席__(答__案__不__唯__一__,__只__要__符__合__文__学__体__裁__的__特____ _点__,__抓__住__形__象__或__细__节__等__拟__题__即__可__)__
虚 构
虚构的意义
• 虚构是小说的灵魂 • 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 虚构意义的本质:一种想象艺术,一种心灵的真实。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 真实
小说基本文本特点
1、虚构性与真实性
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 实,赋予生活和历史审美价值,更能感染读者,使读者在领略 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动的心理描写。④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⑤语言特点,叠
词·长短句交错·重章叠句等;⑥题材丰富、形式片段化短小
灵活。
《石匠留下的歌》
《石匠留下的歌》
从山外头来了一个石匠,在水碾子坊前歇脚。他把背上的褡裢往地上一撂,褡 裢里发出了金属的沉闷的音响。侧耳,听了听水碾子坊里碾谷的嗡嗡声,他大声说: “碾子要凿了哦!”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6 小说(赏析艺术技巧)学案(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6 小说(赏析艺术技巧)学案(含答案)赏析艺术技巧[导语] 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从这一点上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
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
单就小说而言,它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叙事艺术、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三大方面。
前一种艺术在突破一、二都已涉及。
这次任务重点放在后两种艺术上,要能准确判断艺术技巧,说出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一、环境描写艺术1.社会环境描写艺术社会环境描写既包含了一般的手法特点,又有自己独特的手法、角度,表现在:(1)点面结合。
“面”指整体;“点”指个别情景,一般是场景中较突出的人或物。
点面结合,即社会场景的描写既要注意整体,又要突出重点。
(2)对比映衬。
通过场景内不同人、物的对比,或同一人、物的前后对比,突出相关内容。
(3)简笔勾勒或精笔细描。
对人物活动的背景或者人物本身,用简明或精细的笔墨突出相关内容。
理解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
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
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
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
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
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
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节选自契诃夫《不平的镜子》)1.客厅的环境描写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写出了客厅什么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答案手法:运用了白描和夸张的手法来描写客厅环境。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鉴赏 课件48张

答案要点:憨厚朴实;重情重义; 谦恭有礼;心地善良。
答案要点:憨厚朴实;重情重义; 谦恭有礼;心地善良。
小说阅读人物鉴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题不准、 答题不准、 答案不全……
怎么办·大家的招数
如何读懂小说中的人物形 象,大家有什么妙招?
知识储备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别人的描述 衬托、对比 环境烘托 情节推动
•教师小结
1.语言描写《红楼梦》中:因笑道:喜道:短短一段人物语言描 写,把王熙凤的倚势、虚伪、逢迎、乖巧、逞能、揽权等性格表 现得淋漓尽致。结论:“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 化,因此,人物语言是小说体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2.动作描写《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有段描写:只一脚、 只一拳、只一拳、又只一拳。简洁有力,深刻体现鲁提辖疾恶如 仇的内在品质和拳脚利落有力的外在气概。这是鲁提辖人物个性 具体而高度的体现.结论:人物的动作是其性格外在的具体体现。 3.肖像描写 揭示了他的社会地位。“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 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 则含蓄地说明了他还要硬摆“读书人”的架子,羡慕上层阶级, 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我才好了,你又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 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别再提了。”熙凤听了, 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 都在他身上,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 宗了,该打,该打!”
又忙拉着黛玉的手问道:“妹妹几岁了?可曾上过学?现 吃什么药?在这里别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 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黛玉一 一答应。一面熙凤又问人:“林姑娘的东西可搬进来了? 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屋子叫他们歇歇儿 去。”
高考一轮复习《小说阅读鉴赏之环境描写》 课件33张

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 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 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 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 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 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 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 结构完整。 (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1.探讨小说环境描写 的作用
2.把握环境描写的解 题技巧
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时间、天
环
自然环境
气、季节、景色、场面等。
境
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 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
描
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
写
社会环境
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 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 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
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
栏目导 引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环境描写作用类题目三步走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题三步走 第一步 找出自然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 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是一致的。
第二步 明确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分析自然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 个角度去考虑。具体地讲,自然环境描写通常有以下几方面 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
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
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小说中的结构艺术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小说中的结构艺术高考小说阅读:鉴赏小说中的结构艺术一、结构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小说的结构,是指小说中人物、情节的编织方式。
也就是所谓的谋篇布局。
它把以情节为主的全部材料融会贯通,结成一体,使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得到充分完整地表现。
包括对比、悬念、倒叙、插叙、虚实、疏密、主次、伏笔、铺垫、浓淡、断续、出人意料的结尾等。
一个好的结构好比一个合适的“容器”,能够容纳小说家从生活中得到的见闻和情绪意念,让它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展示丰富的姿态。
恩格斯又把结构比作“建筑物的骨架和脚手架”,因为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质量,结构好,作品就吸引人,能产生较大的艺术魅力;结构不好,文章就立不起来。
二、小说结构的几种形式1.短篇小说的结构横向结构。
横向结构大多精选一个生活画面展开故事,深入地透视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搅动人物心灵冲突的旋涡。
例如,1870年的普法战争之后,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被迫割让给普鲁士的巨大伤痛、爱国主义的炽热激情自然成为法国文学的视野聚焦点。
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里选取了一个乡村小学的课堂为画面中心,用一个小学生的心灵来感受失去祖国的沉痛与悲怆,以极其精巧别致的艺术结构将爱国主义这一传统主题表达得酣畅淋漓。
纵向结构。
纵向结构具有极大的时间容量。
几个生活截面、一生的际遇命运都可以连缀成一组系列画面,涵括了更丰富的形象意蕴。
因此,粗线条的勾勒、较概括的描绘和精雕细刻的场景等多种情节形态更需要合理的安排配置。
例如,鲁迅的名篇《祝福》就是通过个别场景展现祥林嫂的悲剧人生并揭示这一人生悲剧的社会历史原因的。
2.长篇小说的结构长篇小说的结构则复杂得多。
在长篇小说中,人物数目的增多,使得人物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与人物相关的情节,也呈现出双线或更多条线索一起进展的局面。
比如,人们常提及的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其中有两条平行的线索——安娜的线索和列文的线索,这两者相互映衬,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怎样鉴赏小说(全方位分析)

怎样鉴赏小说一高考中小说鉴赏什么1.鉴赏人物形象(1)从作者对人物得介绍与评价来把握人物;(2)从人物得语言、行动与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3)从人物活动得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4)从多种不同得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2.鉴赏故事情节(1)找出线索,理清情节得来龙去脉;(2)由事见人,瞧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3)见微知著,从场面与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得意义;(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得艺术匠心。
3 鉴赏环境描写(1)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得暗示;(2)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得烘托;(3)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得创造;(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得推动。
4.鉴赏语言(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得个性特色;(2)注意鉴赏作者运用语言得风格;(3)注意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5.主题得鉴赏(1)从作者背景瞧主题;(2)从人物塑造瞧主题;(3)从情节发展瞧主题;(4)从语言得情感色彩瞧主题;(5)从整体倾向瞧主题。
二小说得基本常识近几年现代代阅读在第Ⅱ卷文学作品阅读以散文为主,但也时常考小说阅读,侧重考查理解、判断、推断、想象能力。
从选文来瞧,更趋于考查文化内涵深、体现历史沉淀与寓含哲理性、教育性得散文或小说。
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其文学特征最为明显,也最体现《考试大纲》中得要求:鉴赏文学作品得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
(一) 小说得基本常识1、小说就是通过人物、情节与环境得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得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就是小说得三要素。
2、小说刻画人物形象得方法包括: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
3、小说中得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4、小说得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二)小说得特点1、完整得故事情节2、鲜明得人物形象3、典型得环境4、深刻得主题5、精巧得构思(三)高考命题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三鉴赏小说得基本方法第一点鉴赏文学作品得形象(一)关于文学作品得形象1、优秀得小说与戏剧文学作品大都着力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得人物形象。
高考小说阅读之鉴赏语言特色

高考小说阅读之鉴赏语言特色作者:李霞来源:《高中生学习》2023年第12期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主题的表达都是通过语言去实现的。
因此,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语言的鉴赏,要深入挖掘其艺术魅力。
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人物语言,如文中人物的独白、对话等。
人物语言应该是个性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二是叙述人语言,如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鉴赏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一是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二是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有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的描写技巧,有遣词造句的技巧,还有修辞方面的技巧等。
在复习备考时,学生要多关注课本中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通过落实单元学习任务把相关知识点转化到写作实践中去,从而在赏析之余体会语言运用之奇妙。
把脉考情近年来,高考信息类文本逐渐开始考查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相关内容,2023年尤为明显。
比如,今年高考“甲卷”“乙卷”和“新课标Ⅱ卷”专设客观题,考查考生对原文论证方法的分析,选项内容涉及文章谋篇布局的整体思路和论证的具体方法。
此外,命题开始关注信息类文本的语言特色。
高考新课标Ⅱ卷就费孝通《亦谈社会调查》一文设置简答题,请学生分析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其学术语言的生动形象和通俗易懂。
这些带有赏析语言色彩的命题拓宽了信息类文本的考查范围,对我们复习关于文学类文本“鉴赏语言特色”的相关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02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选取《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巴金)、《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曹多勇)、《给儿子》(陈村)和《社戏(节选)》(沈从文)等作为材料考查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这些作品情感真挚、文风朴实、语言各具特色,为审美鉴赏奠定了基础。
总体来说,高考对小说语言鉴赏的考查有两个角度: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其他技巧特点,如误会、巧合、伏笔、照应、悬念、铺垫、 对比、衬托、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等。
4.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 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 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 愉悦之感。
12
2、梳理概括情节基本方法:
矛盾冲 突
线索
重要 事件 场景
答题: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何事
3.答题步骤 (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 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 章的主要情节; (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 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 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 人”“做何事”不能省); (3)对于梳理情节(脉络)题,可以根据故 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行概括
(2)从内容方面:①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② 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③表现主旨或深化主 题。
2、解答思路: 小说情节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内容上为塑造 人物形象,表现主题;①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③表现主旨或深化主 题。二是:结构上。①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 笔;②照应前后文;呼应标题③推动情节发展或转 折;④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⑤作为线 索,贯穿全文。 (1).(考点题)小说开头的情节,有哪些作用? 解题思路:既要把握该段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又要
31
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 人物描写的方法: • ⑴正面描写: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
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 写等。 • ⑵侧面描写: • 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32
紧密结合文本,不 能生搬硬套,不能 凭空想象。
30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 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因 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 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要善于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关系等 角度概括人物。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B、令人伤感的悲剧式结局。作用: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 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
C、令人喜悦的大团圆式结局。作用: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 空间,耐人寻味;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 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 性,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
结合下文情节:①与 的关系:开篇点题,扣住
题目。②与 的关系:借写什么来塑造相应的人
物形象。③与 的关系: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抒
情基调。④与故事 的关系:提出疑问,造成悬 念,引出下文,为后文发展做铺垫,引起读者思考。
1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 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老舍《马裤先生》2012 高考) 内容上:①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 物形象;结构上: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 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报 复》 [法]雨果·克里兹)
8
(二)情节运行方式
1、基本模式 2、一波三折 3、结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三)解题注意
情节
全文情节 由事及人 揭示主题
小说情节
情节概括题
情节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 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 一方面)
6
二、小说的特点:
• 1、完整的故事情节 • 2、鲜明的人物形象 • 3、典型的环境 • 4、深刻的主题 • 5、精巧的构思 • 6、精妙的语言
7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 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 时,也往往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 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模式: 情节概括=人物﹢事件(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
6.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
之处。(6分)
(小题 狂练第6页)
小吴的秘密——卖给“我”凉拌菜的人的哥哥死于
肝炎,引起“我”的胃不舒服,初起波澜;(2分)
刘姐的秘密——“我”经常去的蔬菜店的小吴得了
肺结核,使“我”的心情不免沉重,再起波澜;
2020.5.7孙健程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我们人生的旅途也正因为有了 感情才会更加丰富多彩.“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意味 着我们应当放弃自己的感情,而是要我们学会控制自己 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掌控。不因为心情扰乱自己前行 的脚步,不因为感情而困扰。过去的都已随风而逝,只 有那些人和事成为记忆珍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而未来 永远是未知的,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因改变现在而 改变未来。我们没有改变不了的未来,只有不想改变的 过去。“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答案】内容上: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点明 彭恩的身份;表现彭恩的性格特征;结构上:②为下文 故事发展作铺垫。
2.中间段落作用 ①XX情节与全文相关情节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②虑情 节和主题的关系;③考虑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关系。 3.(考点题)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解题思路:小说在结尾时突然让人物关系发生出人意料的变 化,使主人公的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打破 了读者的心理期待。从而使得谜底一揭开,小说就达到了高 潮。但高潮即结尾,小说至此戛然而止,从而形成独特的艺 术魅力。 艺术效果:①呼应前文;②出人意料,令人回味;③丰富了 人物形象;④卒章显志,解释悬念,深化了主旨。
• 3、第三人称:(1)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 制,反映现实更灵活自由;(2)作者以旁观者的身 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 更丰富的内容;(3)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 ,更具客观性。第三人称属于全能视角,不受时空 的限制。
(二)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 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 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二)记叙(叙述)人称(视角)
• 1、第一人称:(1)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 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2) 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第一 人称属于有限视角,受时空的限制性很强。
• 2、第二人称:(1)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 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2)便于 作者的感情抒发;(3)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 ;(4)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阅 读;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或暗示小说的主题。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2.写景开头。 渲染环境氛围, 交代主人公活动背景, 烘托人物性格。 暗示小说主人公的命运。
4、就结尾看:
A、出人意料式结局(突转式结局/欧·亨利式结尾)。作用:使 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 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的真 善美超越战胜了假丑恶,反映出人类对和 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二)情节安排的技巧
1、就全文看:一波三折。作用:引人入胜,扣人 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看:首尾呼应。作用:使小说结构 紧密完整;
3、就开头看:
A、倒叙式。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答题提示】内容上,结构上。
5.小说的结尾一段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 析。(6分) 小说结尾揭示的最后一个秘密与前两个秘密的截 然不同与偶然巧合形成情节上的突转,给读者带 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享受,颇为耐人寻 味;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传递了正能量,契合 人们心理上、精神上的期待与追求,令人 感动、
B、设疑式。作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 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 说的题;
C、写景式。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 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
(一)记叙(叙述)方式 1、顺叙:按时间、空间或内在逻辑顺序来写 。作用是使记叙有头有尾,脉络分明,层次清 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 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叙 叙述下去。作用是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 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 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 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 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5
一、关于小说的常识
• 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 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 3、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
写) • 4、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 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2分)“我”在洗手间无意中得到的秘密——小
吴、刘姐告诉“我”的秘密都是源于不正当的竞争,
而且刘姐的做法受到了同样在市场做买卖的母亲的
警告,令“我”顿时心旷神怡,小说达到了高潮。
(2分)
小说情节
情节作用题
1.情节作用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分析情节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1)从结构(情节自身)方面:①为下文情节作铺 垫或埋下伏笔;②照应前文;③推动情节发展或转 折;④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⑤作为线 索,贯穿全文。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 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