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门诊病历--范例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门诊病历范文完整版本

中医内科门诊病历范文完整版本

中医内科门诊病历范文完整版本
患者信息
- 姓名:张三
- 性别:男
- 年龄:40岁
- 职业:教师
- 病历号:
主诉
患者主要感到腹部不适和消化不良,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泻,口苦纳差等症状。

现病史
患者经常感到腹部胀闷不适,大便频繁,并且伴随有食欲减退
和口苦纳差等不适症状,已有近一个月。

患者平时饮食偏好冷饮,
容易吃辣食物,工作压力较大。

既往史
患者无重大疾病史,但过去曾多次感到腹部不适和消化不良,
每次经历数天后症状自行缓解。

体格检查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精神状态正常。

腹部轻压有轻微饱胀感,肝、脾、胆囊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主诉、现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脾胃虚
寒型消化不良。

中医辨证分型
辨认为脾胃虚寒型消化不良,属于中医寒湿内蕴证类型。

中医治疗方案
1. 药物治疗:
- 温中健脾方:包括党参、白术、炙甘草等中药,可补脾养胃、温中健脾,改善消化功能。

- 寒湿泄下方:包括紫苏籽、木香等中药,可祛除湿寒,促进
胃肠道蠕动。

2. 饮食调理:
- 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多食用易消化、温补的食物,如温热粥类、煮熟的蔬菜等。

- 注意餐饮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3. 生活调理:
-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改善脾胃功能。

- 注意保暖,谨防受凉。

随访计划
患者每周复诊一次,观察症状变化和体格反应。

以上仅供参考,请患者遵循医生的指导,并配合治疗和调理。

门诊中医初诊、复诊病历示例

门诊中医初诊、复诊病历示例

门诊初诊病历示例科别:姓名:日期:门诊号:反复咳嗽、气喘 3 年,加重伴发热 1 周。

主诉患者 3 年前因受凉后开始出现咳嗽,咳吐白色黏痰,量少,较难咳出,并稍有呼吸急促、喘憋感,曾于当地医院按现病“气管炎”治疗,效果不理想,其后每逢秋冬寒凉季节反复发作咳嗽、气喘,症状逐年加重。

1 周前又因感受风寒后开史始咳嗽,咳吐黄白相间黏痰,痰量较多,并胸闷气喘,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曾于当地卫生室静脉点滴“青霉素”治疗 5 天,症状未见缓解,遂来我院就诊进一步治疗。

问诊现现症见:咳嗽,气喘,咳痰黏稠,咳声重浊,色黄量多,发热,饮食、睡眠可,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暗红,苔黄症见腻,脉弦滑。

切诊闻诊望诊既往无其他病史可查。

既往史查体: T37.9℃, P24次/ 分, BP140/80mmHg,呼吸急促,口唇轻度发绀,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气管居中,平卧位无静脉怒张,双肺散在鼾音及小水泡音。

心率82 次/ 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平软,无压痛,肝脏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诊断错误或中药处方辅助检查:血常规等。

不对症,其他都白写诊断、辨证要准确中医诊断:喘证痰热蕴肺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处方:1. 治以清热化痰平喘,方选清气化痰汤加减:中医治疗在前,重点要对症桑白皮 30g黄芩 12g姜半夏 9g瓜蒌 30g炒杏仁 9g茯苓 30g栀子 9g胆南星 6g赤芍 15g郁金 12g桔梗 12g生大黄 6g3剂日1剂水煎 300ml早晚 2 次餐后温服2.胸部正侧位片。

3.血生化。

4.西医治疗处理(略)。

西医处方在后5.建议住院治疗(患者拒绝,已向其家属说明病情并请患者签字)。

容易引起纠纷的问题要患者签字6.三日后复诊。

李某某医生签字门诊复诊病历记录示例2018.8.4病史同前。

经上述治疗后,咳嗽、气喘明显减轻,咳痰量少,色白,稍黏稠,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脉滑。

一般情况同前, T37.4℃,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少量细小水泡音。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实用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实用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实用模板姓名:XXX,性别女,年龄59岁,初诊于中医科,就诊时间为2017年8月23日上午9点。

主诉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痛已有两周,易出汗、手脚发热已有五年,便秘、眼睛干燥已有一年。

现病史:患者曾患有食道炎和浅表性胃炎。

望闻切诊:患者精神正常,形体消瘦。

舌质偏红,苔薄白而干燥,脉细数。

脘部有压痛,肝区有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略高。

辩证分析: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属于胃热内盛,肝胆不和所致。

易出汗、手脚发热、便秘、眼睛干燥等症状,属于阴虚火旺,肝肾不足所致。

诊断:中医诊断为胃热内盛,肝胆不和,阴虚火旺,肝肾不足。

治法:清热解毒,疏肝利胆,滋阴降火,补肝肾。

处方:黄连30克,黄芩20克,柴胡10克,白芍20克,生地黄30克,山药20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20克,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甘草6克。

医嘱: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多喝水,保持口腔卫生。

忌烟酒,保持心情舒畅。

每日服药三次,每次服药后饮水。

医师:XXX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就诊时间为2017年8月27日上午9点。

问诊: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但手脚发热、便秘、眼睛干燥仍然存在。

望闻切诊: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形体稍有恢复。

舌质偏红,苔薄白而干燥,脉细数。

脘部轻微压痛,肝区无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

辩证分析:患者口臭、口渴、吐酸水、脘部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但手脚发热、便秘、眼睛干燥仍然存在,说明肝肾阴虚火旺的症状仍未得到有效缓解。

诊断:中医诊断为肝肾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补肝肾。

处方:生地黄30克,山药20克,熟地黄20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黄芪15克,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甘草6克。

医嘱: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多喝水,保持口腔卫生。

忌烟酒,保持心情舒畅。

每日服药三次,每次服药后饮水。

医师:XXX刻下症:患者近1个月来,常感心悸不安,伴有头晕,气短,乏力等症状,加重时有胸闷,但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出汗,无失眠,无口干口苦,无小便不畅等症状。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一、疾病名称:胃痛科室医生姓名:杨建新初诊记录姓名:陈××性别:男年龄:35岁科别:中医科2017-8-23,9:00问诊主诉:胃脘部疼痛,反复性发作15年,复发4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15年前因工作紧张、饮食无规律致胃脘部疼痛,经服中药后病情缓解,以后经常反复发作。

2015年8月在某医院做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刻下症:此次患者于4天前,因工作不顺心、饮酒过多而再次复发,自服“止痛药”无效。

现患者胃脘部灼痛,纳差,胁胀,情绪不宁,伴吞酸、嘈杂、呃逆。

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4.5×1012/L WBC2.98×1010/L辩证分析:既往有胃脘痛病史,此次因情志不适、饮酒过多,化为火热而侵及肝胃,肝胃不和而致上述诸症。

诊断:中医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西医诊断:1、急性胃炎2、胃溃疡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建议做上消化道造影或电子胃镜检查。

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禁酒,戒怒。

医师:杨××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2017-8-27,9:00问诊主诉:病史同前。

现病史:患者服上述中药3剂后,自觉胃脘部灼痛减轻,胁胀缓解,吞酸好转,但仍呃逆。

二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不明显。

辅助检查:同前。

辩证分析:上方服用有效,症状好转。

但呃逆仍在,前方应加上降逆止呃药物生姜。

诊断:同前。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降逆止呃。

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生姜7片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患者姓名,李小姐性别,女年龄,35岁职业,教师。

初复诊,初诊就诊日期,2023年1月10日。

主诉,月经不调、腹痛、情绪低落。

现病史,患者自述月经来潮不规律,周期不定,量少色淡,伴有腹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后出现情绪低落,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精神状态差,体重波动较大。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月经不调,给予益母草颗粒、调经灵颗粒等中药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因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故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患者平素饮食规律,不挑食,无过量饮酒,不抽烟。

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妇科B超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辨证,患者证属气滞血瘀、肾虚血亏证。

中医诊断,月经不调。

治疗方案,调经活血、温肾补血。

处方,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熟地黄、黄芪、女贞子、枸杞子、山药、肉桂、炙甘草等,煎服。

指导意见,1.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2. 加强营养,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3. 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4.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随访,患者随访1周,月经周期有所缩短,量少色淡,腹痛明显减轻,情绪状态有所好转。

继续原方治疗,加减适宜。

患者自来我院就诊,诉月经不调、腹痛、情绪低落,经详细询问病情,患者自述月经来潮不规律,周期不定,量少色淡,伴有腹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后出现情绪低落,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精神状态差,体重波动较大。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月经不调,给予益母草颗粒、调经灵颗粒等中药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因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故来我院就诊。

患者平素饮食规律,不挑食,无过量饮酒,不抽烟。

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妇科B超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肾虚血亏证,中医诊断为月经不调。

中医妇科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妇科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妇科门诊病历范文
病历。

患者姓名,李女士。

性别,女。

年龄,35岁。

职业,家庭主妇。

主诉,月经不调、经期腹痛。

现病史,患者自述月经不调已有3个月,经期腹痛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遂来就诊。

既往史,未发现有重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平素体质较弱,易感冒,饮食规律,睡眠不足。

家族史,无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患者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辅助检查,血常规、B超、内分泌检查等。

诊断,中医诊断为月经不调、经期腹痛。

治疗方案,中药调理,针灸治疗。

处方,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茯苓、丹参等。

治疗过程,患者按时服用中药,每周接受一次针灸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月经恢复正常,经期腹痛明显减轻,头晕、乏力等症状消失。

随访,患者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症状。

总结,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有其独特优势,患者在配合下取得了良好疗效。

希望患者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复发。

医师签名,日期,20XX年X月X日。

以上是一份典型的中医妇科门诊病历范文,患者因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症状前来就诊,经过中医的治疗方案,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康复出院后也未见复发症状。

这充分展示了中医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也为其他患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重视中医治疗,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早日康复。

中医门诊病历 范例

中医门诊病历 范例

中医门诊病历范例
患者背景:男,15岁。

主诉:患者于本月上旬起突发耳鸣、鼻塞、头晕、头痛,发作数次,伴有乏力、胸胁痞闷,休息后好转,其中鼻塞现仍维持时间较长,右耳有渗出,就诊求医。

体格检查:血压118/73,心率73次/分,体温37.2℃,痰质量,口腔淡暗、舌质淡红、轻动脉络细密。

头颈色苔垂正常,目瞳清澈,无红肿,耳道膈闭可闻胆粉高音,ncs 双侧耳朵弱收缩、右耳多渗出液,部分无收缩;鼻内有肥厚的肉芽、多汁性浊物;鼻孔能正常呼吸,无阻塞症状。

诊断结果:双侧鼻炎,右耳进行性外耳炎。

中医辩证:辩证为气虚湿郁。

治疗方案:施以补益女人汤,外附桔梗石榴膏,口服丹参、温馨生服用药。

病情评价:经过一周治疗,患者鼻塞症状明显好转,耳渗减少,精神进一步改善。

防治指导:平时应该多准备热茶、保暖衣物,勤洗澡,多运动锻炼,注意保暖,减少受寒;多吃生津旺肾、补气养血的食物,合理搭配饮食;勤于用药,补血补虚。

防治失调导致的鼻。

中医门诊内科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内科病历范文

1.刘某,女,46岁,主诉:尿频,尿急3天。

现病史:尿频、尿急,无尿痛,每日排尿次数最多达16次,小腹发凉,纳可,眠可,大便调。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沉。

诊断:尿频病,肾气不固证。

治以补益肾气,固摄缩尿。

处方如下:熟地、山药、山萸肉、黄芪各20g,浮小麦、煅牡蛎各30g,鸡内金15g,益智仁、桑螵蛸、炒白术、覆盆子、陈皮各10g,砂仁5g,3 剂,每日 1 剂,水煎 2 次,取汁400mL,每次200mL,每日早、晚2 次温服。

二诊:尿频症状无好转,原方加杜仲、续断、桑寄生各15g,3剂。

三诊:8月16日,尿频症状仍无好转,舌淡、苔薄白,脉沉。

改治以温通心阳为法,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方药如下:瓜蒌、薤白、桂枝各10g,浮小麦、煅牡蛎各30g,豆蔻10g,木香3g,3 剂。

2.赵某,女,52岁,主诉:尿频、尿急5 天。

现病史:伴有尿频遇冷加重,夜尿频甚,畏寒,舌淡暗,苔白微腻,脉沉。

尿常规未见异常。

诊断:尿频,证属肾气不固证,治以补肾固摄为法,处方:山药、山茱萸、益智仁、鸡内金、炒白术、金樱子各15g,桑螵蛸、佛手、丹参10g,砂仁5g,黄芪30g,5 剂。

每日1 剂,水煎2 次,取汁400mL,每次200mL,每日早、晚2 次服。

二诊:尿频未见好转,舌淡暗,苔白微腻,脉沉。

在原方中加入瓜蒌、薤白、桂枝各10g,4 剂。

3.袁某,女,77 岁。

主诉:咳嗽咳痰半个月。

现病史:患者半月前因吹风受凉导致感冒,伴见咳嗽咯痰,色白稀,自行服用头孢呋辛酯片、氨溴索口服液后症状无明显好转。

门诊就诊时症见咳嗽,咯痰,痰色白而稀,量多,口干,活动时感胸闷气喘,胃纳不香,夜寐差,小便调,大便软烂,平素怕冷。

舌质淡、苔白微腻、边有齿痕,脉沉缓。

查体:咽喉部轻度充血。

两肺听诊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啰音。

西医诊断:感冒后咳嗽。

中医诊断:咳嗽(寒饮伏肺)。

治宜散寒解表、温肺化饮。

予小青龙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姜半夏、麻黄、杏仁、桂枝各10g,生姜6g,细辛3g,白芍15g,炙甘草5g。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中医门诊病历记录的撰写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是医生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下面提供五篇中医门诊病历的范文,供参考。

病历范文一:感冒主诉:患者男,32岁,因咳嗽、发热、头痛、鼻塞、咽痛2天来诊。

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8.5℃,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清涕、头痛,自感寒战,未经正规治疗,症状持续存在,故来诊。

体检:体温38.2℃,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肺部听诊无异常。

中医诊断:风寒感冒治疗原则:解表散寒,温中止咳。

方药:麻黄汤加减。

麻黄9g,桂枝9g,杏仁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

治疗结果:服药2日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咽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3日,症状全部消失。

病历范文二:胃痛主诉:患者女,45岁,反复胃痛1年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胃部不适,饮食不规律时症状加重,近1周来胃痛明显加重,伴有烧心、反酸。

体检:腹部软,上腹部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其他查体无异常。

中医诊断:胃痛症(寒凝胃脘)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调和脾胃。

方药:理中汤加减。

干姜9g,白术9g,茯苓15g,炙甘草6g,附子(炮)6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胃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2周,胃痛症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

病历范文三:失眠主诉:患者女,28岁,失眠2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2个月前因工作压力大开始出现入睡困难,夜醒次数增多,早醒,睡眠质量差,伴有心烦易怒,记忆力下降。

体检:精神状态良好,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心脾两虚治疗原则: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

酸枣仁30g,茯苓15g,远志10g,甘草6g,大枣10枚,麦门冬15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睡眠质量有所改善,继续服药1个月,失眠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 .doc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 .doc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范文一:中医院门诊病历模板中医院骨科门诊病历模板颈椎病主诉: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无其他肢体麻木、走路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暗、苔薄白脉象:脉弦。

查体:颈部活动受限活动度可,颈项肌紧张,左右双侧压痛,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右侧压颈试验(Spurling试验)阳性,右前臂、虎口区、手指痛觉减弱,左右上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颈椎MRI提示:C67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气滞血瘀)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处理:(处方引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诉:腰痛伴左下肢痹痛8天。

病史:患者8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腰部痛不适伴左下肢痹痛、麻木,无走路不稳、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腰椎活动受限活动度可,双侧腰骶部压痛,下腰部压痛、叩击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4字试验阴性,左小腿及足部皮肤痛觉减退,左踇趾背伸肌力减弱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腰椎MRI提示:L45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腰椎间盘出症处理:(处方引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诉: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活动受限1月。

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无小腿以下痹痛,无走路不稳、乏力。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长期酗酒病史。

舌象:舌暗、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跛行,右髋部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内旋及外展受限明显,内收肌压痛,4字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骨盘X光提示:右股骨头坏死。

诊断:中医诊断:骨痹骨蚀(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处理:(处方引用)膝关节疾病主诉:左膝关节疼痛、肿胀7天。

病史:患者7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跛行,上下楼梯疼痛加重,无小腿以下痹痛。

中医门诊病历 范例

中医门诊病历 范例

范例一主诉:咳嗽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淋雨后,渐咳嗽,恶寒,头重,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

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咳嗽(风寒夹湿)治则:疏风散寒化湿止咳方:杏苏散加减药:苏叶10 防风10 杏仁10 桔梗10 藿香10 苍术10 厚朴10 甘草10大火3碗水煎15分钟分3次温服范例二姓名王福周性别男年龄 43岁1991-1-3 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1次。

患者自去年初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暧气、泛酸,无恶心、呕吐,腹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腹痛逐渐加重,且转有规律性,常在饭后2~3小时发生,不放射,偶有暧气、泛酸。

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持续约15~2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缓解。

今晨突感神疲乏力,头晕,四肢不温,心悸汗出,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即来院求诊。

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体检神志清楚,血压18/11kPa(135/82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无压痛。

检验血红蛋白88g/L,粪隐血试验+++。

辨证分析患者腹痛病史年余,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目前神疲乏力,心悸汗出,四肢不温,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素有脾胃虚寒,病久脉络受损,气病及血,阳络伤则血上溢,阴络伤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心悸汗出。

处理:1.测血压、脉搏1/4h2.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①云南白药0.5 qid 白芨粉6g bid② 3.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入,立即③ 10%葡萄糖液500ml+雷尼替丁0.15g,静脉滴入安络血注射液10mg肌注,bid4.待床入院初步诊断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眩晕(气血两亏)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失血性贫血范例三陈××男,14岁。

某日放牧中,突然发热恶寒、呕吐、头痛欲裂,项背强急、身体疼痛。

经小儿科治疗2~3日,症状反剧,乃转内科,二日内昏厥数次,以至大渴引饮、谵言妄语、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患者xxx,男性,30岁,因右腿疼痛到医院门诊影像检查,确诊为骨折。

患者未服用任何药物,病史及家族史无明显异常。

拟行复位固定手术,术前须进行内科、外科检查。

二、主要症状
患者自述右腿疼痛,3天前受伤,动作时出现疼痛,疼痛加剧,无其他症状,无恶心、呕吐、头痛、拉痛等。

三、体格检查
右腿外观有受伤痕迹,肢体肿胀、局部出现血肿,右腿肌肉紧张,活动度受限,皮肤无异常,外观表现为肿胀。

四、检验结果
X光片示:髋关节右侧有异常钙化,股骨右侧受挫有断裂线清晰可见。

五、诊断
髋关节股骨右侧骨折,复位固定调理。

六、治疗方案
1、病情评估及护理:进行内科、外科检查,评估术前营养状况及术后护理要求;
2、术前备用:预防感染,洗浴,肌肉预备,准备血液检查;
3、复位固定手术:操作环境消毒,复位骨折,安装固定器械,术后加固;
4、术后护理:要求合理饮食、休息,不得过度劳累,定期检查
体征,及时出具护理记录,注意换药等。

七、指导意见
1、病人术后要遵守医嘱,休息,注意营养,避免负重,不要拉扯受伤部位;
2、保持伤口清洁,及时更换敷料,每天定时服用抗感染镇痛药,术后准时进行护理;
3、合理用药,遵医嘱,千万不可自行使用药物;
4、定期复查,精心观察伤口状态,一旦出现感染征象及血流不畅,应及时就诊。

八、总结
xxx患者于xxx年xxx月xxx日至医院门诊,经检查确诊为髋关节股骨右侧骨折,行复位固定手术,术后应注意护理、定期复查,伤口应保持清洁,合理用药,积极配合治疗,以保证有效康复。

【精品文档】中医门诊病历范例-word范文 (12页)

【精品文档】中医门诊病历范例-word范文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医门诊病历范例篇一:中医门诊病历__范例范例一主诉:咳嗽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淋雨后,渐咳嗽,恶寒,头重,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

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咳嗽(风寒夹湿)治则:疏风散寒化湿止咳方:杏苏散加减药:苏叶10 防风10 杏仁10 桔梗10 藿香10 苍术10 厚朴10 甘草10大火3碗水煎15分钟分3次温服范例二姓名王福周性别男年龄 43岁1991-1-3 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1次。

患者自去年初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暧气、泛酸,无恶心、呕吐,腹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腹痛逐渐加重,且转有规律性,常在饭后2~3小时发生,不放射,偶有暧气、泛酸。

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持续约15~2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缓解。

今晨突感神疲乏力,头晕,四肢不温,心悸汗出,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即来院求诊。

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体检神志清楚,血压18/11kPa(135/82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无压痛。

检验血红蛋白88g/L,粪隐血试验+++。

辨证分析患者腹痛病史年余,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目前神疲乏力,心悸汗出,四肢不温,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素有脾胃虚寒,病久脉络受损,气病及血,阳络伤则血上溢,阴络伤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心悸汗出。

处理:1.测血压、脉搏1/4h2.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① 云南白药0.5 qid白芨粉6gbid② 3.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入,立即③ 10%葡萄糖液500ml+雷尼替丁0.15g,静脉滴入安络血注射液10mg肌注,bid4.待床入院初步诊断1. 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眩晕(气血两亏)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失血性贫血范例三陈××男,14岁。

中医外科门诊病历

中医外科门诊病历

中医外科门诊病历患者信息:姓名:王先生性别:男年龄:45岁联系电话:138****1234主诉:右膝关节疼痛、肿胀已两个月,活动受限。

现病史:患者两个月前无明显外伤史,但突然出现右膝关节疼痛、肿胀,伴随活动受限。

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尤其是在行走、上下楼梯时更为明显,伴有关节松动感。

患者未进行任何自我治疗。

既往史:患者无其他明显慢性疾病史,无手术史。

个人史:患者从事办公室工作多年,工作压力较大,饮食习惯尚可,无过度劳累史。

家族史:患者无明显遗传病史,无家族性疾病。

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神清,体温36.5℃,血压130/80mmHg。

右膝关节可见明显肿胀,触之有液体感,皮温正常,压痛明显。

活动受限,屈曲和伸展均有疼痛,右膝关节前方可听到杂音。

初步诊断:右膝关节滑膜炎治疗方案:中医外科治疗:采用中药熏洗、针灸、外敷等综合治疗方法,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

具体方案如下:1.中药熏洗:选用当归、川芎、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熏洗患者右膝关节,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2.针灸疗法:采用局部针刺,选择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每周3次,每次15分钟。

3.外敷治疗:采用中药外敷贴敷患者右膝关节,选用桂枝、川芎、白芷等药物,每日更换1次。

随访计划:患者每周来门诊复诊一次,观察症状变化及疗效。

根据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预计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外科治疗,患者的右膝关节疼痛、肿胀将明显减轻,活动功能逐渐恢复。

注意事项:1.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适当休息。

2.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密切观察治疗效果。

3.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以上病历为真实案例,患者已同意在匿名情况下进行医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中医门诊通用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通用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通用病历模板
就诊时间:年月日时分科别:
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
就诊次数:初诊□ 复诊:□1 □2 □3 □4 □5 □6 □7 □8 □9 □10主诉:
现病史:
1.发病日期:年月日时
2.寒热:
3.出汗:
4.头晕/头痛:
5.眼部:
6.鼻:
7.咽喉: 8.耳: 9.口唇:
10.纳: 11.饮: 12.呕吐: 13.呃逆:
14.咳/喘: 15.痰: 16.胸胁:
17.心跳: 18.胃: 19.腹部:
20.腰部: 21.四肢: 22.睡眠:
23.精神: 24.小便: 25.大便:
25.月经:
26.白带: 27.是否经常感冒:
舌像:
脉像:
其它检查:血压: mmHg
诊断:中医证候:西医病名:
处方:
用法用量:
不锈钢锅,盖着煎。

煎前用冷水浸泡3-6小时。

煎三次,每次加水量约高出药面一寸左右。

第一煎:水沸以后煎20分钟;
第二煎:水沸以后煎30分钟;
第三煎:水沸以后煎40分钟。

将三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后服.
3次/日,一次约一小饭碗,进餐30分钟以后服。

疗效跟踪: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姓名性别年龄生日职业婚姻民族体形
地址电话日期年月日时
一般情况:
寒热出汗饮食大便小便睡眠
体态呼吸心血压面色舌象脉象
病史:
体检:
诊断:并发症:次要病:
辨证:治则:
处方:
类别金额
诊疗费
中药费
***
治疗费
合计
调摄:
医师:。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1. 患者信息:张某,男性,45岁。

主诉:严重胃痛、消化不良。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有五年左右的胃病史,主要表现为胃痛和消化不良。

胃痛为间歇性,伴随饮食过量或摄入刺激性食物加重。

消化不良表现为不规律的排便、胀气和食欲不振。

2. 患者信息:李某,女性,38岁。

主诉:长期便秘、口臭。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便秘情况已持续多年,大便干结,排便困难。

口臭严重,影响社交。

3. 患者信息:王五,男性,52岁。

主诉:失眠、多梦、易醒。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长期存在睡眠问题,难以入睡,易被惊醒。

伴有头晕、心悸等症状。

4. 患者信息:赵某某,女性,29岁。

主诉:月经不调、痛经。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月经周期不规律,痛经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5. 患者信息:钱某,男性,65岁。

主诉:高血压、头痛。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患有高血压多年,长期服用降压药。

头痛为持续性钝痛,常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

6. 患者信息:孙某,女性,25岁。

主诉:长期疲劳、气短。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疲劳感严重,即使充分休息后也无法缓解。

伴有气短、心慌等症状。

7. 患者信息:周某某,男性,31岁。

主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食欲不佳,进食量减少。

体重逐渐下降,身体虚弱。

8. 患者信息:吴某,女性,49岁。

主诉:更年期综合症、情绪波动。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进入更年期后,出现潮热、心悸、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

9. 患者信息:郑某某,男性,60岁。

主诉:糖尿病、口渴多饮。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患有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不稳定。

口渴多饮,尿多,体重下降。

10. 患者信息:刘某,女性,22岁。

主诉:痤疮、便秘。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面部痤疮严重,影响美观。

伴有便秘、口臭等症状。

11. 患者信息:陈某某,男性,57岁。

主诉:高血压、头晕。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高血压病史多年,长期服用降压药。

头晕为持续性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12. 患者信息:杨某某,女性,34岁。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范文中医门诊病历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30岁婚姻状况:已婚主诉:患者主诉右膝关节疼痛半年,活动受限,间歇性出现肿胀,痛感加重。

既往史:无既往史。

个人史:患者工作压力大,身体活动不足。

家族史:无相关家族史。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右膝关节疼痛,初起时疼痛不明显,后逐渐加重,伴有活动时关节活动不灵活。

近期出现肿胀,肿胀时关节功能更加受限。

疼痛的性质为隐痛,夜间加重,行走时稍有缓解。

未尝试过其他治疗方法。

望诊:右膝关节稍有红肿,肿胀明显。

关节活动受限,活动时可听到关节摩擦感。

舌苔黄腻,脉沉细。

闻诊:无明显异常。

刺诊:右膝关节有轻微压痛感。

听诊:无明显异常。

辨证分析及诊断:根据患者主诉和中医辨证分析,结合其病史、个人史以及望、闻、刺、听诊结果,初步判断为寒湿侵袭,气滞血瘀所致的关节炎。

治法治则: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处方:1、艾叶搽洗方:艾叶适量。

用法:取适量艾叶,研磨成细末,加入足够水搅拌均匀,用此水将患者关节搽洗。

次数:每日2次。

2、温热针刺:拔罐针灸适量。

用法:取符合患者体质的穴位进行拔罐针刺,每次约20分钟。

次数:每周3次。

3、活血化瘀中药汤剂治疗:-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0g-八角茴香:6g-炙黄芪:10g-川芎:10g-柴胡:6g-香附:6g-甘草:3g用法:将上述中药材加入开水中煎煮,煎煮至剩下约100ml 药汤,分成2次服用,早晚各服一次。

治疗计划:1、艾叶搽洗方:每日2次,连续使用7天。

2、温热针刺: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

3、活血化瘀中药汤剂治疗:每天早晚各服一次,连续治疗4周。

预后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计划,预计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注意事项:1、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

2、避免受寒并注意保暖。

3、治疗期间避免过度劳累。

病程观察及复查:患者每周复诊一次,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签名:中医医生日期:。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35岁就诊日期:2022年3月15日
主诉:头痛、头晕、失眠半年。

现病史:患者自半年前开始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颈椎病,经过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但近期症状复发,头痛、头晕明显加重,失眠加重。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史。

个人史:平素体健,饮食良好,精神状态一般。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疾病史。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面色稍黄,精神状态欠佳,头部无外伤,颈椎活动受限,颅神经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颈椎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C5/C6椎间盘退变。

辨证分析:患者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多由颈椎病引起,情绪不稳、睡眠不好也是病因之一。

诊断:颈椎病、失眠。

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取穴针刺治疗;中药调理颈椎、安神、促进睡眠。

处方:夜交藤15克,天麻10克,黄连30克,钩藤10克,连翘10克,乌梅10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阿胶15克,甘地10克。

水煎服,一天一剂。

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方案表示满意,签字同意接受治疗。

医生签名:XXX 日期:2022年3月15日。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电话:
主诉,(患者主诉病情及就诊目的)。

现病史,(患者目前所患疾病的病程、症状表现及治疗情况)。

既往史,(包括手术史、外伤史、传染病史、输血史等)。

个人史,(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饮食情况、吸烟、饮酒等)。

家族史,(患者家族中是否有遗传性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史)。

体格检查,(患者的身体各系统的体格检查结果)。

辅助检查,(患者的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诊断,(中医诊断及西医诊断)。

治疗方案,(包括中药处方、针灸方案、推拿方案等)。

注意事项,(包括饮食、作息、心理护理等)。

随访计划,(患者的随访时间安排及注意事项)。

备注,(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其他观察及建议)。

以上内容为中医门诊病历模板,医生在填写病历时应尽可能详细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及诊疗过程,以便于日后的随访和治疗参考。

同时,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医疗纪律,保护患者隐私,确保病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希望医生们能够认真填写和保存好患者的病历,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门诊病历--范例范例一主诉:咳嗽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淋雨后,渐咳嗽,恶寒,头重,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

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咳嗽(风寒夹湿)治则:疏风散寒化湿止咳方:杏苏散加减药:苏叶10 防风10 杏仁10 桔梗10 藿香10 苍术10 厚朴10 甘草10大火3碗水煎15分钟分3次温服范例二姓名王福周性别男年龄 43岁1991-1-3 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1次。

患者自去年初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暧气、泛酸,无恶心、呕吐,腹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腹痛逐渐加重,且转有规律性,常在饭后2~3小时发生,不放射,偶有暧气、泛酸。

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持续约15~2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缓解。

今晨突感神疲乏力,头晕,四肢不温,心悸汗出,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即来院求诊。

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体检神志清楚,血压18/11kPa(135/82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无压痛。

检验血红蛋白88g/L,粪隐血试验+++。

辨证分析患者腹痛病史年余,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目前神疲乏力,心悸汗出,四肢不温,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素有脾胃虚寒,病久脉络受损,气病及血,阳络伤则血上溢,阴络伤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心悸汗出。

处理:1.测血压、脉搏1/4h2.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①云南白药0.5 qid 白芨粉6g bid② 3.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入,立即③ 10%葡萄糖液500ml+雷尼替丁0.15g,静脉滴入安络血注射液10mg肌注,bid4.待床入院初步诊断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眩晕(气血两亏)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失血性贫血范例三陈××男,14岁。

某日放牧中,突然发热恶寒、呕吐、头痛欲裂,项背强急、身体疼痛。

经小儿科治疗2~3日,症状反剧,乃转内科,二日内昏厥数次,以至大渴引饮、谵言妄语、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脉象及症候:患者意识已经浑浊、唯以双手捧额呻吟、两目紧闭、发热已过40度以上。

脉浮紧、无汗、体疼、项背直、腹痛拒按而未至坚满、头痛欲裂、呕吐不止、口苦大渴、大便秘结、尿利减少而如血(以上为其母口述)。

用药:葛根加半夏汤合白虎汤。

结果:夜呕吐止,口渴稍减,热退至38.5度。

翌日向晓复发轻度呕吐一次,原方再服。

午后热退至36.8度,口渴、呕吐尽除,唯大便仍不通。

双目仍紧闭,呻吟不已。

是夜转用大柴胡汤合桃仁承气汤去芒硝,犹未服药,复起痉挛而陷入昏睡状态,据云当时夜深请不到医生,延至甦醒乃服此方,少停大便畅通,病去大半。

第三日原方,渐复常态。

第四~六日仍用原方唯渐次减少大黄,第七日体温恢复正常,而痛已尽去。

第八日因微渴、尿利减少,转用猪苓汤。

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炙甘草、芍药、大枣白虎汤:知母、石膏、甘草、粳米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桃仁承气汤: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甘草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范例四郑××,7岁,其父在市内业蔬菜,素患下肢关节炎。

患儿虽非绝对强健,平素无病。

发病情形某日突发高热至40度左右,头痛如劈、项背强硬、呕吐不止、且时发痉挛。

急延西医,断为真性脑炎。

经抽脊髓,注射服药,病势愈剧,五天后限入昏睡状态,医师宣告绝望。

脉象及症候患儿除项背强直外,全身厥冷,失去知觉,颜面苍白,略见浮肿,双目紧闭,呼吸微弱。

腹部陷没,自汗不息,虽经反覆推动唯稍舒倦眼,旋即紧闭,如此状态,问诊已无可能。

用药:真武汤。

结果:夜二剂频频饮之,夜半二剂都尽,睡梦中患儿自行下床解大便矣。

第二日仍头痛微渴,肢节疼痛。

少停进稀粥,精神颇佳第二日仍用前方二剂,头痛口渴肢节疼痛尽除,与平时无异。

续服前方共三昼夜六服。

后转用小柴胡汤三帖,诸病尽愈。

备注:真武汤为少阴病汎用的处方,能振起极度沉衰的新陈代谢,堪称中医的强心剂。

真武汤:茯苓 2.0 朮 1.5 白芍 1.5 附子 1.0 生姜 1.5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范例五王××,30岁发病情形肝病经某医师误治而以下剂泻之,是夜陷于「但欲寐」,即卷卧不欲起,全身显得疲倦脱力,头脑蒙矓,意识浑浊。

脉象及症候患儿除项背强直外,全身厥冷,失去知觉,颜面苍白,略见浮肿,双目紧闭,呼吸微弱。

腹部陷没,自汗不息,虽经反覆推动唯稍舒倦眼,旋即紧闭,如此状态,问诊已无可能。

用药真武汤。

结果一帖见效,隔日往诊,见其自起进稀粥矣。

范例六多发性腹痛年龄性别男,45岁。

本务农,后弃农就工,体质弱健。

发病情形自四五年前屡发腹痛,各西医诊为胃炎,然百方治疗均不能根治。

脉象及症候胃痛时流动于脐的上下周围。

此外则心下痞硬、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大便艰涩、小便不利、脉沉弦、舌无苔。

用药黄连汤加大黄白朮二剂。

结果全治备注以上症状,以今日观之,非大柴胡汤即小柴胡汤加白朮芒硝。

不知当时何以用黄连汤而收效,自觉惭愧。

黄连汤治胃炎,便秘者加大黄,下痢者加茯苓,是一般原则。

黄连汤:黄连、干姜、桂枝、半夏、甘草、人参、大枣;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范例七重症神经衰弱年龄性别女,40+岁,久患神经衰弱,体格瘦小。

为一敏感性妇人(言语絮絮而反覆,错乱不休)。

发病情形去年因神经衰弱病名就医于某精神科病院,据云稍有起色。

因医师应征入营而退院。

近数年因关心夫婿事业以致常陷于不眠,初唯不眠倦怠而已,继则居恒头涨脑昏,心神恍惚,忧愁苦闷,悲喜无常。

脉象及症候入本年来,恒通夜不能入眠,容易惊恐,动辄气喘如有物从脐上上冲胸部,因而呼吸几至窒息(按此可推定奔豚),发作时身体及手足不随意振颤。

厌恶与人接触,寡言笑,头眩心悸,居恒胃部膨满、喜噫食臭、心下嘈杂、吞酸、腹中雷鸣、便秘。

用药甘草泻心汤。

结果胃症状与精神症状同时痊愈,连服四帖睡眠大佳,各病俱除。

备注主诉的前部,属于金匮要略的狐惑病,甘草泻心汤证。

后部之胃肠症状,又属伤寒论的甘草泻心汤证。

范例八杨××,女,22岁,体质营养俱佳良,平素容易下痢不消化便。

发病情形绕脐周围疼痛下痢、头痛腰酸、疲劳倦怠、腹胀、腹中雷鸣、心下痞硬、心中烦闷、多梦、口苦咽干、微渴、喜噫食臭。

用药生姜泻心汤。

结果二帖而全治,一年多不再下痢。

备注生姜泻心汤。

在金匮要略是治狐惑,相当今日的神经衰弱。

在伤寒论中为下痢或呕吐的治剂生姜泻心汤:半夏、黄芩、人参、生姜、甘草、大枣、黄连、干姜范例九流感并发支气管肺炎年龄48岁,性别男,少时即体弱多病,宿有喘息,年仅48,已有老衰气象,曾以肺病咯血。

发病情形当时流行感冒普遍.脉象及症候颜面苍白幽微恶寒、微热、手足冷、脉细微、全身显得疲倦怠,行路或立坐皆两眼不舒,睡态蒙矓(正是伤寒论少阴病之「但欲寐」状态)用药投以少阴病真武汤三剂结果精神振作,食事稍进,诸种少阴病态渐减。

再发病情形其夫人闻高雄某医师擅长治肺病,专程求诊。

经医师诊断为气管支扩张,须先注射盘尼西林,患者因屡因注射盘尼西林引发心脏悸动,几至呼吸窒息,经医师再三劝说,于心情不安下接受注射。

岂知射药灌未及半,即两眼翻白、手足逆冷、面呈绀紫色,陷于人事不省。

医师为之恐惶而停止剩余的注射。

脉象及症候发热(约40度),恶寒战栗、喘而自汗、脉仍微细、意识蒙矓。

用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真武汤。

结果热退恶寒除喘亦差。

翌日其子由台大医院回家取其痰唾往台大检查,结果认为气管支肺炎,指定每二小时服米国仙丹二粒,第一服后热再发,喘再起,勉强再服第二剂,症状转剧,经我再投以前方而缓解,自是决意专用中药。

前方连服六七日后接近治愈阶段。

此后余热未尽,稍有喘气,乃以小柴胡汤合苏子降气汤半月余而康复。

真武汤:附子、干姜、茯苓、白朮、白芍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苏子降气汤:半夏、苏子、甘草、肉桂、前胡、厚朴、陈皮、当归、生姜范例十曾××,30岁,劳动者贫家主妇,骨骼虽粗大,但遍身瘀血着明,肌肤粗糙无光泽,自云未嫁时每月经之前即发周期性咳嗽,嫁后因夫家赤贫无法就医,加以操劳过度,以致身体渐虚,咳嗽渐盛。

发病情形五六年来喘息咳嗽,不分寒暑长年如是,百方医治而病症愈剧。

脉象及症候喘息上气、咳嗽无痰、口苦咽干、胸胁痞满压迫感、口渴、耳鸣、头痛、全身倦怠疲惫、自汗淋漓,日夜不能成眠、便秘、时或手足振颤。

用药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干姜细辛。

结果五日不应。

第六日转用小青龙汤半夏厚朴汤合方,用五日而大差。

其后二月间,仍不间断服此合方,而病尽除。

半夏厚朴汤:制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小青龙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范例十一张××,12岁,体质普通。

发病情形感冒发热、鼻出血。

西医诊治,热不退、鼻血仍不止,转就医于某中医,仍不见效。

脉象及症候患者有表斜未入里之证,枕边汽水已开盖,但未饮半滴,此口不渴无里证。

其父用冰囊贴其额上,而患者嫌恶,且虽高热犹喜被覆,此为表未解之证。

身无汗,脉浮紧。

用药麻黄汤。

结果一剂热退鼻血止,翌日转用小柴胡汤。

备注伤寒论太阳篇第20条曰:「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发热而并发衄血,以麻黄汤治愈者之例甚多。

前中医投以苦寒之栀子、黄芩、侧柏叶之类。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小柴胡汤:柴胡、半夏、黄芩、人参、生姜、甘草、大枣范例十二李××男,1.5岁,营养发育均堪称佳良。

发病情形四日前忽发高烧、自汗,旋即遍身发赤色如红枣,且遍起散在性微细粒疹,便秘、腹硬满,就近请治于西医,四日来病势有增无减。

脉象及症候发烧42°C,脉浮紧有底力,全身斑疹如出血,自胸下至脐下膨满坚硬,两眼直视不能啼哭、自汗淋漓,唯见患儿反覆颠倒,无时或已,此时其躁烦苦闷概可想见。

据其母云,发病迄今不大便,小便短而赤。

用药此危险场面几乎使我穷于应付,不得已根据伤寒论中「阳明实热」着想,投以大柴胡汤,为其急速泻下遂加芒硝。

结果是夜泻下大量黑便,向晓时即热退红消,患儿仍颇疲惫状。

第二日转用大柴胡汤加桔梗石膏,一星期恢复正常,遂停药。

备注以中医病名称之,此病当为今匮要略阴阳毒之阳毒也。

今匮对此病仅有升麻鳖甲汤及去雄黄蜀椒二方,而此二方我又不善用。

后检读金鉴,对此病用三黄石膏汤,也颇有理,日后有机会当试用之。

大柴胡汤:柴胡、半夏、黄芩、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三黄石膏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石膏、麻黄、淡豉、生姜、大枣、茶叶范例十三谢××,女,40岁,一见可知为操作过劳,兼有瘀血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