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章节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基础知识整理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基础知识整理生态系统是高考生物中的一个重要考点,理解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掌握生物学的整体框架和应对高考至关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系统地梳理一下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简单来说,就是生物与它们所处的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比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片草原等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1、生物部分(1)生产者:生产者是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包括一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比如蓝藻等。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2)消费者: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包括各种动物。
根据食性的不同,消费者又可以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对于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3)分解者:分解者是指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包括一些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分解者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至关重要。
2、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土壤、温度等。
这些非生物因素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链通常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
例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食草昆虫→食虫鸟→鹰”就是一条食物链。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存在着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1、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过程:太阳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然后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高考生态系统常考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点及习题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组成4.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组成的一个链条。
食物链中消费者的排序依次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5.食物网:多条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练习题1、以下可以称作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答案:B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的统一体。
2、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三大组成要素是()A.生产者B.消费者C.传递者D.分解者答案:ABD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
3、一个完整的园林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不是基本成分。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环境答案:B 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是各种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B.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C.动物不能成为分解者D.在分解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答案:AB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A正确;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B正确;C、有些动物如蚯蚓属于分解者,C错误;D、分解者在分解遗体释放的能量为热能,是一种低效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利用,D错误5、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有机物质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答案:D 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物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有机物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无机物的形式回到无机环境。
八年级下册生物《生态系统》复习要点
八年级下册生物《生态系统》复习要点八年级下册生物《生态系统》复习要点1. 生物与环境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因素生物因素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生物在种内关系上,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寄生、共生、竞争、捕食,等等。
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②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结合具体的实例了解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影响和适应)。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生物对干旱的适应(2)生物对寒冷的适应(3)生物对风的适应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使土壤疏松(2)生物能防风固沙(3)生物能净化空气(4)生物能增加空气湿度2.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组成: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
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是绿色植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白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消费者是植物为食的动物和人。
分解者是微生物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a、阳光 b、空气 c、水 d、温度 e、土壤等生态系统生产者——植物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和人分解者——真菌、细菌4. 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食物链。
如营养性食物链:草→兔→狐、草→蝗虫→青蛙→蛇→鹰。
腐生性食物链:动植物残骸——蚯蚓——线虫——节肢动物寄生性食物链:牧草——黄鼠——跳蚤——鼠疫杆菌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
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通过一些例题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例题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A 蘑菇B 兔子C 青草D 蚯蚓答案:C解析:青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蘑菇是分解者,兔子是消费者,蚯蚓也是分解者。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网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例题 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草→兔→狐”这样一条食物链。
如果狐大量减少,短期内兔的数量会()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先增加后减少答案:D解析:狐大量减少,兔的天敌减少,短期内兔的数量会增加。
但随着兔数量的增加,草的数量减少,兔的食物不足,数量又会减少。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一)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例题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0%。
若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 10000 焦耳,那么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约为()A 100 焦耳B 1000 焦耳C 9000 焦耳D 900 焦耳答案:B解析:能量传递效率为 10%,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 10000 焦耳,所以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约为 1000 焦耳。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妙的整体,它的结构和能量流动是生态学中的重要内容。
理解这些概念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探讨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一)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为生物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等。
分解者则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例1: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以下哪些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 牧草B 土壤中的矿物质C 野兔D 阳光答案:B、D。
土壤中的矿物质属于无机物,阳光属于能量,它们都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牧草是生产者,野兔是消费者。
(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例如,草→兔→狐就是一条食物链。
食物网则是由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例 2: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食物网:草→鼠→蛇→鹰。
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短期内鼠的数量会()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先增加后减少答案:A。
蛇数量减少,其对鼠的捕食压力减小,短期内鼠的数量会增加。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过程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的输入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能量的转化包括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物体内通过呼吸作用转化为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专题20 生态系统(解析版)
专题20 生态系统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1.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自养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为异养生物。
3.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4.植物一定是生产者吗:不一定;动物一定是消费者吗:不一定;细菌、真菌一定是分解者吗:不一定。
5.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6.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基本功能。
考点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3.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的关系: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4.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两个去向)=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除最高营养级外,其余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三个去向)=呼吸作用+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除最高营养级外,其余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四个去向)=呼吸作用+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利用。
5.能量流动的特点①单向流动,原因: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散失的热能无法被利用。
②逐级递减,原因: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都有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一部分未利用。
6.“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7.能量在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100% , 大约为10%~20%。
【优质文档】生物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知识点汇总及复习题(济南版八年级下)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 3)在这一池塘生态系统中, 属于甲壳动物的是
,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
该池塘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类生物成分 (如细菌和真菌) 没有标出, 这类生物成分在自然界中
的作用是
。
6. 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
系” 的实验数据。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
▲生态系统的类型 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典型习题
1.在一片草原上,生活着各种牧草、昆虫、食草鸟、食虫鸟、鹰等动植物。 请用你学过的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这些动植物的食物关系,用文字和箭头画出食物网。
(2)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这些动植物之外,还应有哪些成分?
生态瓶 5 号
4
0
小鱼于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小生态瓶 1~4 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
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 ____________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_____________池水、沙
子中的 __________是分解者。 (2) 比较生态瓶 l 号和 2 号的实验结果,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植物数量比较多
是( )
A 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
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C 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1) 图(一)中的〔 B〕水蚤与虾蟹类在结构上均具有相同的特点,被
称为
动物;〔 C〕是蜻蜓的幼虫,它的发育过程属于
发育。
(2) 图(二)中,能够表示食物链中〔 D〕小鱼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直方
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清单与总结及题型讨论
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清单与总结及题型讨论生物生态系统是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相互依存的关系。
本文将对生物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清单、总结,并对常见的题型进行讨论。
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生物生态学: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领域。
2. 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包括生物群落和其生境(生物栖息地)。
3. 生态位:生物个体在生态系统中特定的生存和职能角色。
4. 生物群落:在同一生境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群体的总称。
5. 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两个主要类型。
6. 气候因子:降水、温度、光照等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7. 营养金字塔:揭示生物之间能量和物质的传递关系,表现为金字塔状的图形。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物因素:包括生物种群、种群密度、物种多样性等。
2. 非生物因素:包括土壤、水源、光照、温度等。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特点1.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通过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和物理、化学过程进行循环。
2. 能量流动:太阳能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能量传递。
3. 稳定性: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4. 生态平衡: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1.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等。
2. 人为因素:开垦、生产、环境污染等。
五、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1. 野外调查法: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收集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法:人为干预或者模拟环境条件,观察响应变化,获得实验数据。
3. 数学模型法:运用数学统计和模拟等方法,对生态学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六、生物生态系统常见题型讨论1. 单选题:考察基本概念和定义,例如:“生态学研究的范畴是?”A. 生物间相互关系 B. 生物与环境关系 C. 生物种群关系 D. 生态系统关系。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系统,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环境因素等组成部分。
初中生物学中,生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涵盖了许多内容,如食物链、食物网、生物分类等。
下面将对初中生物的生态系统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1. 生物群落:指一个地理区域或生态环境中,由不同种类的生物共同生活并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群体。
2. 生物圈:指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的范围,包括陆地、海洋和空气中的生物。
3.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水分、温度、光照等非生物的自然条件。
二、食物链与食物网1. 食物链:描述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以食物和被食物的顺序排列。
2. 食物网:由多个相互交织的食物链组成,更准确地反映了真实的生物关系。
三、生物分类与多样性1. 生物分类:生物根据一定的特征和规则进行分类,目的是研究生物的多样性和共性。
2. 多样性:生物在形态、生活习性、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反映了地球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四、生态平衡与人类活动1. 生态平衡: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一种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
2. 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生态平衡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森林砍伐、水污染等。
五、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生态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和维护生态平衡,人类要采取措施,如保护濒危物种、恢复栖息地等。
2. 可持续发展:指人类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要保持和改善环境质量,以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
六、重要生态系统1.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为人类提供氧气、木材等重要资源。
2. 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是物种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对水质净化、生态平衡等起重要作用。
3.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调节气候、提供食物资源等重要功能。
以上是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生态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与环境的互动。
生态系统章节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种群与群落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或空间中,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例:判断下列实例能否构成种群,是的打√,不是的打×。
1)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 ) 2)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 )3)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 ) 4)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 )二、生物群落的概念: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组合成一个有多种种群的集合体,即。
群落是由一定的、和种群组成。
例:判断下列实例能否构成群落,是的打√,不是的打×。
(1)一个池塘中所有鲫鱼() (2)一个池塘中所有鱼、虾()(3)一个池塘中所有动物() 4)一个池塘中所有动物和所有植物() (5)一个池塘中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种间互助:互利共生种间斗争:包括竞争、捕食、寄生三、生物群落的结构:1、形成: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
2、类型:主要包括结构和结构。
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宜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
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
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
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水平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特别提示】在热带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植物是:高山草甸、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 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整理1. 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
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组成。
- 生物群落: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共同生活、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称。
- 环境因子:包括生物、非生物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土壤、水等。
3. 生态系统的层次生态系统可分为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个体和生物体等层次。
- 生物群落:同一区域内不同物种的共同生活群体。
- 生物种群:同一物种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的总体。
- 个体:一个个体生物。
- 生物体:一个生物体所构成的一个单元。
4.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能量转化和生物调控等。
- 物质循环: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式参与物质的循环。
- 能量流动:能量通过食物链从一个组织层次传递到另一个组织层次。
- 能量转化: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将光能和化学能相互转化。
- 生物调控:生物通过内源和外源调控机制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 生态系统的分类生态系统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和生态类型进行分类。
- 根据地理位置: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 根据生态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6. 生态系统的保护生态系统的保护非常重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保护水源、空气质量等。
-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 合理利用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等,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7.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 维持生态平衡:生态系统能够调控物质循环,保持生态平衡。
- 提供生物资源: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食物、水源等生物资源。
- 保护环境: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环境、防止自然灾害等功能。
以上是初中生物中与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点整理。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汇总
必修三第五章丨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汇总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营养级: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养级,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则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抵抗力就越强。
(如果有某种生物消失,就会有其它生物来代替。
)◎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①如果生产者减少或增多,则整条食物链的所有生物都减少或增多。
②如果蛇减少,则会发生如图所示情况。
四、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概念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二、能量流动的过程1、一般研究能量流动都以种群为单位。
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一个来源---太阳能,三个去向---主要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次是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被下一级吃掉),最后给分解者。
2、特点:(1)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一般营养级不超过5个);当次级消费者食用生产者超过最大传递量(20%)时,生态系统会被破坏。
课时2 生态系统考点梳理
课时2 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1.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__生物__与__环境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 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 等生物部分⎩⎪⎨⎪⎧生产者⎩⎪⎨⎪⎧组成: 植物 功能:通过 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组成: 动物 功能:直接或间接地以 植物 为食,促进物质循环分解者⎩⎪⎨⎪⎧组成: 细菌、真菌 等微生物功能:将 有机物 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图示:【特别提示】①动物并不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蜣螂(俗称“屎壳郎”)属于分解者;②细菌、真菌并不都属于分解者,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属于分解者。
基础易错小练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
(×)3.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吃与被吃__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表示方法: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
(如草→鼠→蛇→鹰)书写:任何一条食物链都开始于__生产者__,终止于最高级__消费者__。
食物链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数法:从生产者一直数到最高级消费者才算作一条食物链。
基础易错小练2判断下列食物链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阳光→草→兔→狼(×)(2)草→兔→狐(√)(3)草→蝗虫→细菌和真菌(×)(4)鼠→蛇→鹰(×)(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沿着__食物链和食物网__流动。
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__太阳能__。
(4)生物富集: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富集。
(新教材)高中生物3.1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梳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知识梳理1.生态系统(1)概念:由 生物群落 与它的 无机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 全部生物 及其 无机环境 。
(3)类型自然生态系统:① 水域 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② 陆地 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等 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和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①组成:物质:如 水、空气、无机盐 等;能量:如 阳光、热能 。
②作用:是生物群落 物质 和 能量 的最终来源,是 生物群落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者①营养方式:属于 自养 (自养/异养)生物。
②生物类群:主要是 绿色植物 ,还包括光合细菌(如蓝细菌)、化能合成菌(如硝化细菌)。
③作用a.物质方面: 无机物CO 2───────────→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含碳有机物 。
b.能量方面: 光能 ────→光合作用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主要)无机物氧化放出的化学能 ──────→化能合成作用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④地位:是生态系统的 基石 。
(必备成分)(3)消费者①营养方式:属于 异养 (自养/异养)生物。
②生物类群:捕食性动物、寄生生物(如菟丝子、蛔虫、肠道中的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病毒)。
③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 传粉 和 种子 的传播。
④地位: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非必备成分)(4)分解者①作用: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②营养方式:属于异养(自养/异养)生物。
③生物类群:主要是腐生性细菌(如枯草杆菌)、真菌(如食用菌)及动物(如蚯蚓、蜣螂)。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归纳三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归纳三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归纳3一、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片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二、物质流和能量流1、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通过捕食其他生物获取能量而形成的食物接触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一个食物网。
2、物质流和能量流:(1)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被多种生物逐步消耗。
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2)当人类排出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这就是所谓的生物累积。
它会伤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到人类自身。
食物链中的营养层次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三、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态破坏1、生态*衡: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动态的*衡。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
4.人类活动是生态系统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2)——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1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二、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动物和人要吃饭,植物要吸收水和无机盐);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出汗、排尿);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受刺激会合拢,动物躲避敌害);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一、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
生态系统知识点的总结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种群的概念和数量特征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各个特征的关系:(1)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样方法(1)样方形状:一般以正方形为宜。
(2)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标记总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群内个体总数)第2节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纲知识梳理】一、种群增长曲线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大。
(3)数学模型:指数函数型。
(4)两种情形:①实验室条件下;②当一个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原因:自然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如资源、空间、天敌等的制约。
(2)特点:种群达到环境条件所能允许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有时停止增长,有时在K值上下波动。
(3)意义:反映或体现达尔文自然选择中的生存斗争。
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内因:项目“J”型曲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K值的有无无曲线形成的原因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
因而有: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原先没有过植被,或虽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经历的时间长2、地位分析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划分是依据各自的代谢类型和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来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与群落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或空间中,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例:判断下列实例能否构成种群,是的打√,不是的打×。
1)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 ) 2)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 )3)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 ) 4)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 )二、生物群落的概念: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组合成一个有多种种群的集合体,即。
群落是由一定的、和种群组成。
例:判断下列实例能否构成群落,是的打√,不是的打×。
(1)一个池塘中所有鲫鱼() (2)一个池塘中所有鱼、虾()(3)一个池塘中所有动物() 4)一个池塘中所有动物和所有植物() (5)一个池塘中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种间互助:互利共生种间斗争:包括竞争、捕食、寄生三、生物群落的结构:1、形成: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
2、类型:主要包括结构和结构。
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宜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
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
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
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水平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特别提示】在热带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植物是:高山草甸、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这种分布主要是由于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所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3、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四、群落的分类1、根据群落的基本特性及其生活的环境将地球表面的群落分为群落和生物群落。
2、影响生物群落的因素:经纬度、地形、海拔高度、水份、温度等因素。
3、地球上的陆生生物群落主要有四种类型:4、植被概念: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
五、天然森林的形成:沙丘上出现草本植物(先锋植物、沙丘上的拓荒者)、出现多年生草本植物、出现灌木群落、出现乔木、形成乔木群落。
思考:我们为什么看不到森林的形成过程?六、森林的功能:①是涵养水份(水份的调度员,雨多贮水雨少释水,是调节气候的工程师),防止水土流失的卫士(防风固沙、防洪卫土)②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的工程师。
生态系统基础知识巩固▲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以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营养级越,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的。
但这种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
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根据其性质一般可以分为、、等▲生态农业运用原理,将的精华和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
是一种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
如基塘系统生态农业模式,庭院立体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习题1.在一片草原上,生活着各种牧草、昆虫、食草鸟、食虫鸟、鹰等动植物。
请用你学过的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请根据这些动植物的食物关系,用文字和箭头画出食物网。
(2)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这些动植物之外,还应有哪些成分?(3)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该草原中的人工种草实验区用网罩起来。
结果事与愿违,实验区的草几乎被虫子吃光,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4)若由于某种原因牧草大量死亡,导致该生态系统崩溃。
请在下图中画出牧草死亡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短期内的数量变化曲线。
2.下图中,图(一)示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生物体内的黑点表示难以被生物分解和排出的某些有毒物质;图(二)示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该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B〕水蚤与虾蟹类在结构上均具有相同的特点,被称为动物;〔C〕是蜻蜓的幼虫,它的发育过程属于发育。
(2)图(二)中,能够表示食物链中〔D〕小鱼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的是;图示的五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3)图(一)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3.(5分)图22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亦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
请据图回答:(l)图中B是指,D是指。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②]作用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
(3)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4.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太阳光、空气属于生态系统的部分。
(2)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属于最高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螳螂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与家蚕相比,没有_______的时期。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链中部分生物的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请正确书写出图中所包含的完整食物链。
5.下图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池塘内存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
(1)在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虾鱼(2)如果向该池塘中投放一些肉食性的大黑鱼,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减少,但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3)在这一池塘生态系统中,属于甲壳动物的是,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该池塘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类生物成分(如细菌和真菌)没有标出,这类生物成分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6.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的实验数据。
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经纱布过滤的池水,并把这五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并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1)小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池水、沙子中的__________是分解者。
(2)比较生态瓶l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比较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________________由生态瓶5号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______________,动物就可能死亡。
(3)由生态瓶l~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动物数量一般________________(填写“大于”或“小于”)植物数量。
(4)生态瓶l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________________能力比较差的缘故。
7.兔子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中,红狐所处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别依次是( )A 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 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C 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 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8.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是( )A 草←兔←狐B 兔→狐C 草→兔→狐D 兔←狐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 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 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 系统内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D 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10.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 )A 用于自身生命活动B 被第二营养级的其它生物获得C 通过呼吸作用消耗D 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去11.构成能量金字塔的第一营养级总是( )A 生产者B 初级消费者C 次级消费者D 分解者参考答案牧草食虫鸟食草鸟昆虫鹰1.(2)非生物部分(阳光 空气 水等)、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等) (3)牧草用网罩起来,破坏了原有食物链,昆虫失去天敌,大量繁殖 (4)2. (1)甲壳(或节肢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不完全变态(或变态) (2) 丁 〔戊〕大鱼(或〔E 〕大鱼)(3)非生物部分、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可以答出阳光、水、空气等但不能少于三种条件) 3. (1)生产者 分解者 (2)二氧化碳 呼吸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 (1)非生物(2)蝉 蛇 (3)蛹(4)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5. (1)水绵、浮萍、水草 (2)自动调节 (3)虾 水绵 (3)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6. (1)小鱼 水草 细菌等(或微生物) (2)比较长 植物 (3)小于 (4)自我调节7.B 8.C 9.C 10 B 1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