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研究”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数学教研活动会议(3篇)

第1篇会议时间:2023年4月10日上午9:00-11:30会议地点:学校会议室参会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主持人:张老师记录人:李老师一、会议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会议的主题是“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会议议程1. 主持人张老师开场致辞,介绍会议背景和目的。
2. 各年级组代表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
3. 讨论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4. 研讨数学教学改革措施,提出改进建议。
5. 交流学生评价体系改革方案。
6. 总结发言,布置下一步工作。
三、会议内容1. 开场致辞张老师首先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
她指出,本次会议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共同探讨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经验分享(1)一年级组代表王老师分享了低年级数学教学经验。
她强调,低年级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三年级组代表李老师介绍了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她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五年级组代表张老师分享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她认为,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课堂效率。
3. 讨论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1)张老师提出了关于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问题。
与会老师一致认为,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和技巧。
(2)李老师提到了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问题。
大家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研究数学教学改革措施(1)张老师建议,可以尝试将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入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李老师提出,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备课、共同研讨,以提高教学效果。
5. 交流学生评价体系改革方案(1)张老师介绍了学生评价体系改革的思路,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教研活动会议记录(3篇)

第1篇会议时间:2023年4月15日上午9:00-11:30会议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参会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主持人:张老师记录人:李老师一、会议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会议议程1. 主持人张老师介绍会议议程2. 分享优秀教学案例3. 探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4. 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5. 总结发言,布置下一步工作三、会议内容1. 主持人张老师介绍会议议程张老师首先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议程。
本次会议旨在通过分享优秀教学案例、探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 分享优秀教学案例(1)李老师分享《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案例》:李老师从教学设计、课堂互动、评价方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提高小学生应用题教学效果。
(2)王老师分享《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案例》:王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展示了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函数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探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张老师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答: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游戏、竞赛、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李老师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答: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基本计算训练,注重计算方法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王老师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答: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课堂讨论、问题解决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各组老师针对以上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2)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4)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数学教研组研讨会记录(3篇)

第1篇会议时间:2023年3月15日会议地点:学校会议室参会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主持人:张晓芳老师一、会议议程1. 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介绍参会人员及会议议程。
2. 分享近期教学心得和经验。
3. 探讨新学期教学计划及重点难点。
4. 分析学生学业成绩,查找教学中的不足。
5. 研讨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
6. 交流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
7. 总结会议,布置后续工作。
二、会议内容1. 分享近期教学心得和经验张晓芳老师:在近期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立体几何的理解存在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尝试通过制作教具、运用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显著。
李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王丽老师: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我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2. 探讨新学期教学计划及重点难点张晓芳老师:新学期,我们将继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李明老师:新学期,我们将重点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增加练习题和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王丽老师:针对高年级学生,我们将加大难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分析学生学业成绩,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张晓芳老师:通过分析学生学业成绩,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上存在不足,需要加强辅导。
李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依赖心理,需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王丽老师:针对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加强与家长、学生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研讨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张晓芳老师:我们可以尝试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李明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个性化教学。
王丽老师: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教研开会记录范文(3篇)

第1篇会议时间:2021年X月X日会议地点:学校会议室参会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主持人:张老师记录人:李老师一、会议主题本次教研会议的主题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会议内容1. 张老师首先对上学期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在上学期的工作中,全体数学教师认真备课、上课,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
2. 针对存在的问题,张老师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要求全体数学教师认真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要根据学情,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
(4)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 李老师针对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进行了分析。
他指出,本次考试整体成绩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
针对这一问题,李老师提出了以下建议:(1)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2)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全体教师就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热烈讨论。
以下为部分教师的发言:(1)王老师:我认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同解决问题。
(3)赵老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5. 会议最后,张老师对本次教研会议进行了总结。
他强调,全体数学教师要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会议总结本次教研会议明确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标和方向,为全体数学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全国第四次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二)2024

全国第四次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二)引言概述:全国第四次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是为促进学科教育的发展而召开的一次重要学术会议。
会议聚集了各地的学科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就学科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本文是该会议的会议纪要(二),总结了会议的重要内容和研讨结果。
正文内容: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1. 强调学科教育的整体性,推崇跨学科教学和项目制学习。
2. 将学科教育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 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二、学科教育的评价与考核1. 强调学科教育的综合素养评价,包括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2. 探讨学科教育考核的多元化形式,如开展学科竞赛和课程评价。
3. 提倡基于实践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的创新实践与实践评估。
三、学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1. 探讨学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招聘、培养和职业发展等。
2. 强调学科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的提升。
3. 提出教师培训的灵活化和个性化发展模式。
四、学科教育与学校管理的协同发展1. 探讨学科教育与学校管理的有效衔接机制,如教研活动、实验室建设等。
2. 倡导学科教育与学校管理的协同决策和资源共享。
3. 提倡学科教育与学校管理的互动与支持机制。
五、学科教育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1. 加强学科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模式。
2. 推动学科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之间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
3. 倡导学科教育的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意识。
总结:全国第四次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为促进学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
会议充分讨论了学科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科教育的评价与考核、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育与学校管理的协同发展以及学科教育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这些讨论和研讨结果对于推进学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会人员表示将积极落实会议成果,促进学科教育的健康发展。
数学课题会议记录范文

数学课题会议记录范文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和目的在数学研究中,学术会议是促进学界交流和学术合作的重要平台。
本次数学课题会议旨在探讨最新研究进展和挑战,促进学术界的合作和创新,为数学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本次会议的重要性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的优秀专家学者,他们在数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成果。
通过集思广益,我们有望推动数学研究的前沿,解决实际问题,为学术界和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章:前沿数学研究进展与挑战2.1 复杂网络和图论复杂网络和图论是当前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专家学者介绍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包括社交网络分析、网络恶意行为检测和网络优化等。
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网络数据获取、分析方法和安全问题等挑战。
2.2 数学建模与计算方法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本次会议中,专家学者分享了不同领域的数学建模方法和计算方法,包括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优化算法等。
但是,面对数据规模和计算复杂度的不断增加,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建模方法和算法,提高计算效率。
2.3 数理统计与概率论数理统计和概率论是数学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金融、医学和工程等领域。
本次会议聚焦于最新的统计推断、假设检验和随机过程等研究进展。
然而,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我们需要开发更加适应复杂数据结构和动态变化的统计模型和方法。
第三章:数学研究的应用与创新3.1 金融工程和风险管理金融工程和风险管理是数学在实际中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专家学者分享了最新的金融模型和风险评估方法,讨论了风险管理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为风险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2 生物医学和生态环境生物医学和生态环境是数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应用领域。
本次会议介绍了最新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用于细胞生物学、医学影像处理和生态系统建模等研究。
然而,如何解决生物医学和生态环境问题中的数据噪声和不确定性,仍然是一个挑战。
数学教研专题_会议简报

一、会议背景为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数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于2021年9月25日召开了数学教研专题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总结过去一年数学教研工作,分析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阶段教研工作方向,为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会议议程1. 总结过去一年数学教研工作2. 分析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3. 交流优秀教学经验4. 明确下一阶段教研工作方向5. 领导讲话三、会议内容1. 总结过去一年数学教研工作过去一年,我校数学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比赛,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下是过去一年数学教研工作总结:(1)开展数学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研组组织开展了10余次数学教学研讨活动,针对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课后辅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比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本学期,共有20余名教师参加了省、市、县级各类培训、比赛,其中3名教师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5名教师获得二等奖,8名教师获得三等奖。
(3)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组针对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2. 分析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总结过去一年数学教研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部分教师对教材、教法研究不够深入,教学效果不佳。
(3)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进度难以统一。
(4)课后辅导、作业布置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交流优秀教学经验在本次会议上,多位优秀教师分享了他们在数学教学中的优秀经验,主要包括:(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4)注重课后辅导,关注学生成长。
4. 明确下一阶段教研工作方向针对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下一阶段数学教研工作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数学教研组的会议记录(3篇)

第1篇会议时间:2023年4月10日上午9:00-11:30会议地点:学校会议室参会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主持人:张老师记录人:李老师一、会议主题本次会议主题为“探讨数学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二、会议议程1. 回顾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经验与不足;2. 分析当前数学教学现状,提出改进措施;3. 分享优秀教学案例,共同学习;4. 研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策略;5. 分组讨论,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6. 主持人总结发言,布置下一阶段工作。
三、会议内容(一)回顾上学期教学工作张老师首先对上学期教学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
他指出,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教研组全体成员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课堂纪律管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教学效果评价等。
(二)分析当前数学教学现状针对当前数学教学现状,张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1. 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2. 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分享优秀教学案例李老师分享了他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优秀教学案例。
该案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研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策略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张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1. 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 加强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5. 注重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分组讨论根据会议主题,教研组全体成员分为四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 如何提高课堂纪律管理;2. 如何提高学生作业完成质量;3.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4. 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六)主持人总结发言张老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
教师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教师学术研讨会议纪要一、背景介绍教师学术研讨会议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举办的重要活动。
本次会议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学术研究成果、分享教学经验的平台,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
二、会议内容1. 学术研究论文分享会议邀请了多位教师来分享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
各位教师围绕教育理论与实践、教材开发、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论文展示。
他们的研究成果既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2. 教学经验交流除了学术研究成果的分享,本次会议还有教师们的教学经验交流环节。
教师们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角度出发,分享了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和教学方法。
通过与会教师的经验交流,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各学科的教学特点,还探讨了如何应对学生需求的不同等问题。
3. 专题演讲为了加强会议的深度和内涵,本次会议还邀请了几位教育界的专家进行专题演讲。
他们分别从人文关怀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专题演讲使我们对教育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4. 平行分论坛为了照顾教师们的不同需求,会议设置了平行分论坛。
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领域选择参加不同的分论坛。
分论坛提供了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使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探讨与自己相关的教学问题,相互借鉴和学习。
5. 学术资源展示会议期间还设有学术资源展示区,展示了教师们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软件等学术资源。
教师们可以在展示区互相借鉴和学习,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式。
三、会议成果本次会议不仅提高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也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会议,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的学习和成长是一个不断探索、相互学习的过程。
同时,会议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推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结:本次教师学术研讨会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使教师们在学术研究和教学经验分享中得到了提升和成长。
社会教研会议记录(3篇)

第1篇会议时间:2023年4月10日上午9:00-11:30会议地点:学校会议室参会人员:社会教研组全体教师主持人:张老师记录人:李老师一、会议议程1. 传达上级教育部门关于社会学科教学的相关文件精神;2. 总结上学期社会学科教学情况;3. 讨论本学期社会学科教学计划;4. 分析社会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5. 分享优秀教学案例;6. 交流教学经验,提出改进建议;7. 会议总结。
二、会议内容(一)传达上级教育部门关于社会学科教学的相关文件精神张老师首先传达了上级教育部门关于社会学科教学的相关文件精神,强调了社会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要求老师们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二)总结上学期社会学科教学情况李老师对上学期社会学科教学情况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上学期社会学科教学整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资源利用不足等。
(三)讨论本学期社会学科教学计划针对上学期存在的问题,教研组讨论了本学期社会学科教学计划。
张老师提出,本学期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丰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1. 加强教学研究,探索适合社会学科的教学方法;2. 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4.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四)分析社会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参与度不高。
改进措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对社会学科缺乏兴趣,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改进措施: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课程资源利用不足:部分教师对课程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影响了教学质量。
改进措施:加强课程资源建设,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
数学科教研会议记录(3篇)

第1篇会议时间:2023年4月15日会议地点:学校会议室参会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主持人:张华老师记录人:李明老师一、会议主题本次教研会议的主题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会议议程1. 主持人开场及会议议程介绍2. 上学期数学教学质量分析3. 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及重点难点讨论4. 教学研讨与经验分享5. 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及改进措施6. 教研组工作安排及个人发展规划7. 会议总结三、会议内容1. 主持人开场及会议议程介绍张华老师首先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议程。
张老师强调,本次会议旨在通过分析教学质量、讨论教学计划、分享教学经验等方式,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上学期数学教学质量分析李明老师对上学期的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全面分析。
他指出,上学期的数学成绩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解题能力有待提高等。
李老师提出,针对这些问题,本学期要着重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及重点难点讨论张华老师对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进行了详细介绍。
她指出,本学期要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讨论环节,各位老师就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进行了深入讨论,明确了以下重点和难点:(1)重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如何将基础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教学研讨与经验分享王老师分享了他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经验。
他认为,教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王老师还分享了他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的经验。
刘老师则分享了他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做法。
他认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研组主题研讨记录(3篇)

第1篇一、会议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会议地点:学校会议室三、参会人员:数学教研组成员四、会议主题:探讨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五、会议内容:一、开场致辞教研组长李老师首先对本次研讨会的主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
她指出,数学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力量,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为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二、分组讨论1. 分组讨论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讨论环节,各位老师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3)注重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信;(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2. 分组讨论二: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针对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老师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3)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分组讨论三: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针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老师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组织能力;(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加强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4)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总结发言教研组长李老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她表示,本次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她强调,数学教研组要充分发挥团队力量,不断探索创新,为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而努力。
四、行动计划1. 制定数学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2. 开展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3.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4. 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经验;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6. 开展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全国第四次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一)2024

全国第四次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对全国第四次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的会议纪要的记录。
此次研讨会是为了促进学科教育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而举办的,与会者包括各高校的教育学学科专家、学者以及教育从业者等。
会议内容围绕学科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改革与创新、教学资源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和探讨。
正文:一、学科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 学科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2. 学科教育学的跨学科研究与交叉合作3. 科技在学科教育学中的应用与创新4. 学科教育学的国际化发展趋势5. 学科教育学的社会影响与责任二、教育改革与创新1. 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2. 教育教学方法的革新与研究3.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改革4. 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完善5. 教育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创新三、教学资源与评价体系1.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分享2. 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3. 教学资源的评估与优化4. 学生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管理5. 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公平性四、专题研讨与交流报告1. 学科教育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与进展2. 学科教育学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3. 学科教育学教师培训与能力提升4. 学科教育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5. 学科教育学的应用研究与创新实践总结:本次全国第四次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为广大学科教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参会者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分享对学科教育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研讨会的议题涵盖了学科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改革与创新、教学资源与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为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指导。
通过本次会议的举办,对进一步促进学科教育学领域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数学教育教研会议记录

一、会议时间2022年4月15日(星期五)下午2:00-5:00二、会议地点XX学校会议室三、参会人员1. 校长:张XX2. 教务主任:李XX3. 数学教研组长:王XX4. 数学教师:张XX、李XX、王XX、赵XX、刘XX5. 教研员:赵XX四、会议主题1. 分析上学期数学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教训;2. 研讨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3. 交流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4. 探讨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会议内容1. 校长张XX发言张校长首先对上学期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辛勤付出,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他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针对新学期,张校长提出了以下要求:(1)教师们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确保教学质量;(2)加强教学研究,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4)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
2. 教务主任李XX发言李主任对上学期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学期教学工作进行了部署。
他强调,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确保教学质量;(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3)关注学生学业发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4)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数学教研组长王XX发言王组长对上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新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他强调,教研组要围绕以下目标开展工作:(1)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2)开展教学研讨,解决教学难题;(3)关注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4)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4. 数学教师发言张XX、李XX、王XX、赵XX、刘XX等数学教师分别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交流。
数学教研组研讨专题记录(3篇)

第1篇一、会议主题本次数学教研组研讨专题的主题为“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会议时间2021年X月X日三、会议地点学校会议室四、参会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五、会议内容1. 数学素养的内涵与意义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探究、应用等环节,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
它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维、数学情感、数学价值观等方面。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当前学生数学素养现状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存在漏洞,导致后续学习困难。
(2)数学思维能力不足: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依赖教师或教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3)数学应用能力薄弱: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4)数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不足: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难以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3.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注重数学应用教学: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价值观。
(5)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形成教育合力。
4.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1)组织教师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方法。
(4)开展学生数学素养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会议总结本次数学教研组研讨专题,使全体成员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这一主题,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数学教研室会议记录内容(3篇)

第1篇一、会议时间:2022年4月20日二、会议地点:数学教研室会议室三、参会人员:数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四、会议主持人:教研室主任李明五、会议内容:1. 李明主任宣布会议开始,对各位教师的到来表示欢迎。
2. 李明主任对近期数学教研室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以下是具体内容:(1)教学进度:目前,各年级的教学进度基本符合教学计划,但部分教师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影响了整体教学进度。
(2)教学质量:总体来说,数学教研室的教学质量较高,但仍有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需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资源:教研室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丰富和优化。
3. 李明主任对近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1)针对教学进度问题,建议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节奏。
(2)针对教学质量问题,建议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3)针对教学资源问题,建议教研室加大课程资源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4. 各位教师就近期教学工作进行了交流,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1)教师A:建议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2)教师B:建议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C:建议加强数学教研室内部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4)教师D:建议加强数学竞赛的培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 李明主任对各位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并要求教研室秘书整理归纳,形成书面材料,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6. 李明主任对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进行了部署:(1)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2)关注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3)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4)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学习需求;(5)加强数学竞赛培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关于数学文化的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开展了数学文化教研活动。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记录。
二、教研目标1. 深入挖掘数学文化内涵,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2. 提高教师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增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研内容1. 数学文化概述数学文化是指数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方法、观念、价值等方面的文化现象。
数学文化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本次教研活动首先对数学文化进行了概述,让教师对数学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介绍数学家故事、数学典故等,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丰富教学内容: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数学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能力等。
(4)传承数学精神: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人生历程,传承数学家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3. 数学文化教学案例分享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享了他们在数学文化教学中的成功案例。
以下是部分案例:(1)教师以《勾股定理》为例,介绍了毕达哥拉斯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兴趣。
(2)教师通过介绍华罗庚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人生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
(3)教师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通过数学游戏、数学谜语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研成果1. 教师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得到提高,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2. 教师在数学文化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3. 学生在数学文化学习中,数学素养得到提升,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五、反思与建议1. 加强数学文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数学文化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组开展了数学文化教研活动。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数学文化的认识,丰富数学教学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探索数学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三、教研内容1. 数学文化概述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数学活动中所创造、积累、传承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
数学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数学历史、数学哲学、数学美学、数学教育等多个方面。
2. 数学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1)挖掘数学文化内涵,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文化的内涵,将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介绍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学家们的智慧和努力。
(2)利用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讲解排列组合时,可以介绍数学家欧拉的“一题多解”思想,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结合数学文化,提高教学效果数学文化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可以结合数学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本质。
3. 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1)以数学史为背景,讲解数学知识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介绍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割圆术”求圆面积的原理,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程。
(2)结合数学文化,开展探究活动在讲解《三角函数》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古代数学家如何计算三角函数值”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家们的创新精神。
(3)利用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讲解《概率统计》一课时,教师可以介绍数学家拉普拉斯的“概率论三要素”,引导学生理解概率统计的基本原理。
中国数学教育研究与国际交流——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6年国际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中国数学教育研究与国际交流——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6年国际学术年会会议纪要李春兰【摘要】“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6年国际学术会议”于2016年7月1-4日在武汉召开.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和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七百多位学者出席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12个主题作了7个大会报告5个专题报告和145个分组报告,同时进行了“研究生论坛”,充分展示了中国数学教育研究水平,反映了数学教育研究的国际交流现状.【期刊名称】《数学教育学报》【年(卷),期】2016(025)005【总页数】3页(P96-98)【关键词】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6年国际学术年会;中国数学教育;国际交流【作者】李春兰【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12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6年国际学术会议于2016年7月1—4日在武汉召开.共有七百多位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和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郑高峰教授主持,副校长王恩科教授和数学与统计学学院院长彭双阶教授分别致欢迎词,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曹一鸣教授致开幕词.会议闭幕式由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代钦教授主持,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光明教授宣读会议论文评选过程及获奖名单,理事长曹一鸣教授致闭幕词.在会议期间,7月1日和7月3日晚上两次举行了常务理事会,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说明会议筹备过程,讨论今后开展工作的规划,并作出了以下决定:(1)成立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王光明教授任主任;(2)2016年10月,与全国教育硕士指导委员会合作在鲁东大学进行全国数学专业硕士生教学技能大赛;(3)2017年下半年,在广州大学举办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会;(4)2018年,在贵州师范大学举办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8年国际学术年会.除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之外,设了90分钟的专题报告5个,举办了研究生论坛.会议共收到503篇论文,论文的作者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在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小学教师.会议安排45分钟大会报告7个,专题报告5个,经组委会学术委员会根据好中选优的原则进行审核,依据会议的12个主题,推荐15分钟的分组报告145个.论文报告人精心准备,让与会者受益匪浅.分组报告讨论、交流的场面热烈.另外,会议学术委员会从503篇参会论文中评选出109篇论文产生一等奖16篇,二等奖45篇,三等奖48篇.摭拾此次会议的大会报告、专题报告、研究生论坛如下:45分钟大会报告7个:(1)2012PISA测试专家组组长,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Kaye Stacey教授:PISA 数学测试:分数背后的故事.该报告阐述了PISA数学测试的目的,即测量未来生活和工作所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以及使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为教育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测试对象是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15岁左右的学生.PISA测试的知识技能和年轻人未来的工作或者个人生活关系紧密.PISA的试题通常会比较复杂,包含不止一种过程或内容的维度,试题包括阅读、数学、科学以及各种专题,有纯数学问题(如,解方程)和应用类问题,涉及真实世界情境(如,旋转门题).以2012年PISA 数学测试题中的酱汁和旋转门这两个题为例,研究参试学生的数学素养.研究结论有3点:①中国学生的学业成就为全世界瞩目,特别是他们在解决真实世界数学问题方面有意料之外的能力.②“学习机会”的相关数据结果需要更完善的解释.③ 更多的研究机会会提升我们对以上发现的进一步解读.(2)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数学教育.该报告聚焦“课程”,提出“数学地思维”与“通过数学学会思维”是两个关键的问题.并给出两个建议:① 立足“数学思维”(数学家的思维方式),并以此作为发展学生思维的必要规范,包括通过与日常思维的比较帮助人们更为深入地认识后者的局限性,并能逐步形成一些新的思维方式等;② 立足日常思维:我们并应跳出数学,并从更为一般的角度去认识各种数学思想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普遍意义(和局限性),从而就可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从而引出相关的思考: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相对于各种具体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而言,我们又应更加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特别是,即是应当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清晰性与严密性(合理性),思维的深刻性与全面性思维的综合性与灵活性,以及思维的自觉性与创造性.(3)香港大学莫雅慈教授:课堂教学范式中变化:聚焦学习任务.该报告阐述了学习任务被认为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载体.学习任务的设计默认中都有一定的认知水平要求.国际研究中发现,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维持原本任务中默认的认知水平非常重要.然而在香港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学习任务几乎都是以考试目的为导向来设定.想要有所突破,那么就需要对课堂教学实践做出改变.正是基于此种背景之下,一项为期两年的关于“丰富性学习任务与合作学习”的项目在香港大学的组织下展开,12所香港中学和27位教师参与到项目中来.项目中数据的收集包括课堂录像、教师课前和课后的访谈、学生的课后访谈.项目进行过程中,收到了来自教师和学生热烈而积极的回馈.莫雅慈教授从以下3个方面来分享其研究成果:第一,以TIMSS和LPS为例,从国际数学课堂中的学习任务学到什么;第二,通过时间变迁中的范式对比,阐述为什么香港的数学课堂需要做出改变;第三,根据学生在“丰富任务项目”中的活动体验,论述应怎样做出改变.(4)交通大学陈明璋教授:认知的可操作性.该报告阐述了认知负荷理论所要处理的对象是元素的交互关系也就是教学脉络.研究如何降低教学过程不必要的认知负荷,挹注于认知整合.SOIL是Selection, Organization, Integration for Learning缩写,代表认知的历程,其中SO描述元素的传递、IL描述基模及元素的整合;过去的研究强调SO,较少对IL进行探究.陈明璋教授从认知历程的观点切入,以沟通性来掌握SO,处理外在认知负荷;以连结性来掌握IL,探讨内在及有效认知负荷;该报告的重点是IL,对象是数学“圆与角”的教学,针对抽象的问题,提出一个“认知的可操作性”框架;将数学抽象概念,透过可视化、离散化、特殊化及引导等方法解构,将高元素互动性的教学脉络转化为低元素互动性,让SOIL认知历程得以顺畅运作,达到认知的可操作性.(5)日本京都教育大学柳本哲教授:日本实用数学实施之研究.该报告阐述了发生在20世纪早期的培利运动,使日本学校教育中加强了实用数学的教育.日本的小仓金之助,横地清以及其他学者强调日本学校数学教育应注重“科学思维的发展”,同时,他们致力于这方面的教育改革.在报告中介绍了日本在学校教育中采用这种实用数学30年的研究结果.即,松宫哲夫教授主编的CRM方法的教材,也是他们为问题解决、基于情境学习、数学建模教学、SGH教材以及数学建模挑战项目而开发的教材.实用数学的介绍对于培养21世纪茁壮成长的日本学生方面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观点.(6)广州大学曹广福教授:论数学课堂教学与评价的核心要素.该报告阐述了问题有真问题与伪问题之分,问题与问题情境也有着本质的不同.数学课堂需要围绕着什么样的问题展开?这样的问题与问题情境是什么关系?提出了“问题是否是真问题、有没有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是评价课堂教学的两个核心要素.最后,曹广福教授告诫大家:教科书只是半成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机械、被动地使用教科书,尊重教科书的同时也要有批判性的眼光.(7)华中师范大学胡典顺教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情、调查与建议.胡典顺教授结合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考试情况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师范生进行调查,调查研究表明:男女性别和师范生与否等方面,学生在数学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知识上,结果差异不显著;对于数学教育实践知识,师范生更倾向于“作为中小学学生时的经验”、“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等来源;调查学生在数学学科知识与数学教育理论知识、数学教育实践知识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在未来的师范教育中,他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数学学科知识的教与学,注重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调整相关教师类课程的开设时间,适当加强考试指导.90分钟的专题报告5个:(1)香港大学莫雅慈教授团队:多维度的课堂录像研究.该专题阐述了课堂录像提供持久的课堂活动记录,与媒介使得允许暂停,重新播放,分析同一的实例练习(西戈,2003),因此,给予机会观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不丢失最重要的细节.大量的数据集的视频有可能从多个角度和框架重新建设课堂情境和分析课堂实践,优质的课堂实践会受到许多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选择和设计课题,教材的使用、师生的互动和教学模式的选择.该专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举例说明如何让视频研究能够帮助更好的理解这些关键问题.(2)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教授团队:数学史融入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案例.该专题报告了华东师范大学以汪晓勤为首的团队与中小学一线教师开展合作,基于趣味性、科学性、可学性、有效性和新颖性原则,采用多种方式,相继开发了一批HPM案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概述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案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然后分高中、初中和小学3个学段,报告“棱柱概念”、“函数的概念”、“三角形内角和”、“分式方程”、“角的概念”等典型案例,并就相关课题,与听众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希望让更多的数学教师、研究生和数学教育工作者了解、关注HPM,激发未来还有更多的实践研究,推动HPM领域的发展.(3)国立交通大学陈明璋教授团队:认知与教学展演工作坊.该专题阐述了教师、学生及画面是教学的三要素,师生透过口语及画面上的表征传递讯息;如何降低不必要认知负荷,挹注于认知整合,是认知与教学的核心问题.由于教学的过程,相关的元素一直在改变,每次改变就要重新选取和组织,消耗了认知资源;一般的课件展演时,学习者耗用大量的认知资源于选取讯息与组织讯息上,而无法有脉络的萃取讯息,激发有效的基模,以进行整合.若相关而必要的元素(element interacting)无法完整的进入工作记忆,将降低了整合的完整性,阻碍了后续的理解历程.综合认知负荷及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各项效应及原则,陈明璋教授和李俊仪教授以沟通性概括外在认知负荷,以链接性探讨外在、内在及有效认知负荷.先由工作坊主持人对主题作理论的介绍,接着由数位学者展示解析如何运用AMA及PowerPoint,以SBS(Structure of Block and Steps)的概念及实践的原则,掌握元素之间的交互关系,连结认知历程与教学脉络,提升有效的认知负荷.(4)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团队:中小学数学学业成就测评、影响因素及教学改进.该专题分别以学生数学学科能力表现及测评初探、认知诊断理论在数学教育评价中的应用、学生数学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研究、8—12年级数学学习策略表现及其与数学能力关系的比较分析、基于学生猜想探究能力的数学教学改进研究、基于学生分析运算能力的数学教学改进研究为报告题目,介绍了基于课程标准的中小学学生数学学科能力评测方法、评测结果,影响学生数学学业表现的因素,以及针对测评中所发现的学生数学学科能力中的不足而进行的教学改进.(5)西南大学宋乃庆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代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教授:数学史与数学文化.代钦教授以“可视的数学文化史”为题,阐述了数学和艺术都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产物,它们虽然形式不同,但是在内涵方面有很多相同点和相通点.过去,国内外学者从黄金比例、透视法等几何学角度对数学和艺术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从艺术作品内容所反映的对象视角对数学与艺术关系进行研究的成果寥寥无几.他以拉斐尔的《雅典学园》为切入点,结合阿基米德、笛卡儿、非欧氏几何学、中国古代的女娲图等艺术作品,基于丰富的珍贵文献,对数学文化进行了历史性考察.汪晓勤教授以“20世纪中叶以前西方数学教科书研究”为题,对18—20世纪中叶的部分西方数学教材进行研究,以几何、代数、解析几何、三角学、微积分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概念、公式、定理、思想为视角,并以概念中的“棱柱的定义”、公式中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定理中的“余弦定理”为例分别展开详尽的报告,同时,对1880—1923年美国的27种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史按照显性素材(名人名言、文献资料、数学人物、数学名词、数学专题、思想方法、数学问题、学科历史)和隐形素材(数学问题、思想方法、数学概念)进行分类研讨.宋乃庆教授以“数学文化推进中小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为题,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报告:① 什么是数学文化?② 数学文化对中小学生而言有什么意义?③ 数学文化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有哪些途径?④数学文化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哪些问题?⑤数学文化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有哪些新探索?⑥数学文化推进可以进行哪些科学研究?最后,宋乃庆教授提出7点希望:① 数学文化成为小学素质教育的抓手;② 教育科学实验的一个项目;③ 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发展的推进器;④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⑤ 教学科研的推动器;⑥ 教师申报教学成果奖的重要平台;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的重要平台.研究生论坛:在7月2日晚19:00—21:30特为参会研究生举行研究生论坛,在专家与研究生广泛交流之前,天津师范大学王光明教授报告了“数学教育文献综述的写作——基于范式演进的观点”、华中师范大学徐胜林教授报告了“《数学通讯》简介及数学论文写作”.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国际年会,在全国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国际数学教育同行的支持下,研究视野更加开阔,内容逐年丰富,水平显著提高,参与人员逐渐增加,除师范院校数学教育工作者外教研室教研员、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参会人数逐年增多,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得到广泛的支持,这也反映了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蒸蒸日上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9 卷第 4 期 数 学 教 育 学 报 Vol.19, No.4
2010 年 8 月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Aug., 2010 “数学教育的社会—文
化研究”专题国际学术
研讨会会议纪要
陈碧芬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数学被认为是各国公民必需的文化素养.国际数学教育改革呈现出民族和文化的特点,数学教育的社会— 文化研究成为国内外数学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此学术背景下,2010 年 6 月 28—30 日,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了“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研究”专题国际学术研讨
会(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ocial-cultural Approach to Mathematics Education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Mathematical Instruction, ICMI )前秘书长 Bernard R. Hodson 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西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宋乃庆教授,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涂荣豹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浙江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裴娣娜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王辉教授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开幕式由浙江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维忠教授主持.
王辉教授代表浙江师范大学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指出“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研究是国际数学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研究团队的研究特色.希望此次主办‘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研究’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能给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的相互交流提供重要平台,并进一步推动数学教育的相关研究.”
涂荣豹教授代表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指出“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研究数学教育是近年数学教育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热点.以张维忠教授为首的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教育团队长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出版了一系列相关论著,在国内数学教育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 20
多所高校的相关知名专家学者 60 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大
会以“数学教育研究:社会文化的视角”为主题,围绕以下具体问题展
开了深入讨论:数学教育的文化相关性(学生数学认知的文化性);社
会文化视野下的中西方数学教育比较;文化、语言与数学;数学教育
的公平性;民族数学与多元文化数学教育;数学观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数学文化、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数学教育的文化相关性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Klaus Graf 教授在题为“数学课堂中传统与现
代的和谐:文化、历史、信息、数学与教育的整合” 的报告中指出,在
每一节数学课中都能奏出来自不同角度的和谐声音,比如来自文化的、历
史的、信息的、数学的、教育的以及其它的声音.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Max Stephens 教授和西南大学章勤琼博士的报告指出,在社会经济结
构变化的背景下,公民在接受教育的时间得到延长,学生所需要的数学
素养也发生了变化,这就使得数学在教育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由之前的筛选
功能转变为培养功能.这种转变在中、澳、美三国的数学课程中都有所
体现.报告还以统计思想以及算术与代数思维的联结为例进行了深入的
探讨.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中西方数学教育比较
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Dacheng Zhao 教授在题为“澳大利亚和
中国学校的数学评价比较:不同或相似”的报告中介绍了一项中澳数
学教学评价的比较研究.该研究发现,尽管评价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但
是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中澳小学均在期望的与实施的评价之间存在差距;并提出,为了缩小这种差距,在两国的教师职前和职后教育中开展
数学评价方面的专门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意大利巴勒莫大学Benedetto Di Paola 与Filippo Spagnolo 教授认为,为了更好地理解
不同文化中课堂教学的差异与相似性,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元素的重
要性.他们在报告中从文化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与欧洲学生的数学学习.
◆文化、语言与数学
收稿日期:2010–07–21
102 数学
教育学报第19 卷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Shuhua An 教授在题为“文化和语言不同的中学课堂中融入标准算术项目”的报告中,介绍了
教师如何将多元文化观点融入数学教学,以及在数学教学中融入
多元文化观点对学生的影响.香港大学梁贯成教授在题为“中国
书法对孩子视觉感知能力的影响”的报告中指出,儿童学习中
文写作对他们的视觉感知能力有明显的影响,并从运动控制
理论和几何心理学理论,以及关于语言和数学学习的关系等方
面进行了讨论.云南师范大学朱维宗教授、云南宏德师专周长
军教授等作了题为“傣族文化中数学元素的研究”的报告,介绍
了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数学元素,彰显了民族数学的重要性与丰
富性.西北师范大学孙名符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少数民族数学教
育的核心问题研究综述” 的报告,对少数民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少数民族教师培训、教学方法和少数民族文化对数学教育影
响等问题进行了述评.西北师范大学王仲春教授作了相关评
论与补充.
◆ 数学教育的公平性
西南大学唐恒钧博士、浙江师范大学陈碧芬博士、张维忠教授作了题为“小学数学教科书中
的性别问题”的报告,通过对一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蕴含的性别倾向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性别倾向较之
10 年前已有较大改善,但也还存在一定的性别刻板印象.
◆民族数学与多元文化数学教育
美国国立大学Zhonghe Wu 教授作了题为“在多元文化课堂中数学教师的准备”的报告,介绍了加利福尼亚教师评估的新方法.报告介绍了在面对文化和语言差异的课堂教学的挑战时,美国加利福尼亚议会决定从2008 年秋季开始在所有K-12 教师准备计划中实施老师表现评估(TPA).新的评估标准以美国多元文化和学习公平为基础,这极大地冲击了加利福尼亚K-12 数学老师准备计划.浙江师范大学张维忠教授和西南大学章勤琼博士作了题为“民族数学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报告,在介绍民族数学缘起、价值的基础上,以向量为例讨论了如何将民族数学融入数学课程的问题.
◆数学文化、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与教学
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ICMI 前秘书长、加拿大拉瓦尔大学Bernard R. Hodson 教授作了题为“数学家眼中的数学史在数学课程中的角色” 的报告.在报告中,Hodson 教授首先考虑了在数学教育中
可以使用数学史的各种各样的情境,并以在数学学校课程中越来越普
遍地融入文化和历史元素作为一个基本出发点,讨论了关于中学教师培
养对大学数学教育的一些冲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西南大学常务
副校长宋乃庆教授作了题为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几点思考”的报告.报告从数学文化、数学
学科的特点等角度出发,指出数学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并结合中国当前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现实与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待大家重
视与研究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教授作了题为“教授数学的数学史
方法:以椭圆为例”的报告,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
价值与方法.南京师范大学徐文彬教授则分析了现行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
中的数学史内容,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另外,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大徐斌艳教授,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数学教育学报》副主编、天津师范大学王光明教授分别主持了大会的几场专题报告与讨论,并发表了相关评论.
在研讨会闭幕式上,ICMI 前秘书长Bernard R. Hodson 教授作了
总结性发言.他首先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感谢会议主办方
浙江师范大学热情而周到的安排,并转达了
ICMI 前主席Michèle Artigue 教授以及ICMI 现任主席Bill
Barton 教授和秘书长Jaime Carvalhoe Silva 教授的祝贺.他还以ICMI 的一些工作表达了ICMI 对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他总结梳理了本次研讨会所收到的论文,除了对16 个大会报告逐一进行评述之外,还指出了一些值得大家关注的研究报告:如西南大学黄燕苹教授与宋乃庆教授的“从模仿到创造:苗族服
饰中对称元素的启示”,通过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为人们理解数学教育的
文化问题提出了很好的视角;浙江师范大学陈碧芬博士的“拉萨藏族初中
数学教师PCK 发展的个案研究”,在藏族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背景下
研究了初中数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问题;浙江衢州学院王工一
教授的“中国学习者悖论”,从全球化背景下分析了中国学习者在国
际学业成就比较及国际奥数比赛中的优异表现与缺乏创新能力之
间所存在矛盾.最后,Bernard R.Hodson 教授还呼吁更多的学者参
与到数学教育的社会—文化研究中来.
[责任编校:周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