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介绍
陈独秀
1,介绍陈独秀一生的大致情况陈独秀字仲甫,号实庵,安徽安庆人。
光绪五年己卯八月二十四日辰时生(1879.10.9)。
陈独秀出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逐步演变的年代,在他15岁那年——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这次战争以清政府战败,订立了《马关条约》而告结束。
在青年时代,陈独秀就关心国家大事,然而对于一个15岁的娃娃当然说不清一个大国被小国打败的缘故,不过他已经开始思索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受外国的欺辱。
最初,陈独秀信奉康梁为首的维新派的主张,但为时不久,1900年清政府对八国联军屈服投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原来的改良派蜕化为保皇党,于是革命派应运而起,于1902年陈独秀从改良派转变为革命派,立志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1901年至1904年,陈独秀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基地在故乡安庆和芜湖,他发起反对沙皇侵占东北三省的演说大会,协助进步人士开办学校,培养革命干部,并组织秘密的反清团体“岳王会”等。
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不免有所苦闷与彷徨,但他在苦闷与彷徨中继续探索追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5年9月,陈独秀首先发难,他创办了《新青年》,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发动新文化运动,猛烈地抨击旧礼教,起了极大的启蒙作用。
科学与民主的传播;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召唤;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帝国主义国家分赃的巴黎和会,所有这些因素到1919年5月汇合成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而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是陈独秀。
到二十年代的第一个年头,陈独秀与李大钊等开始创立中国中产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陈独秀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他的政治思想逐级飞跃,由改良派到革命派,然后上升到共产派,并连任五届中共中央书记。
他参加了国名革命的领导工作,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由于他从事分裂共产党的托派运动,于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
陈独秀
6. 7. 8.
“陈作为政治领袖,在中国不可能成功。他远远缺乏与中 国社会极其复杂的各个阶级、阶层打交道的丰富经验,也缺 乏中国政治需要的灵活性极强的各式策略和权术,更缺乏具 有人身依附特征的势力基础(如军队、干部)。正因为中国 不是资本主义的近代社会,中国没有近代民主制度和民主政 治,在实践上成功的中国政治领袖不是靠演讲、靠文章、靠 选票,而是靠实力、权术、政治上的‘得人心’,组织上的 ‘三教九流’和‘五湖四海’。这位书生气颇重的教授是注 定要失败的。”
激扬文字
每 周 评 论
1918年12月22日《每周评论》创刊于北京,陈 独秀主编,周刊。每星期日出版,四开一张, 分四版,采取报纸的形式。自第26期起由胡适 接编,每周评论社出版发行。 1919年8月31日 被北洋政府查禁,共出版37期。
该刊旨在"主张公理,反对强权", 内容侧重时事评述,文学创作和 文艺批评,先后出版了对于新旧 思潮的舆论、山东问题,对于北 京学生运动的舆论等专号以及罗 素的讲演《我们所能做的》、胡 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 义》、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等重要文章。 《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 新文学运动的旗帜,在国内文坛 有广泛的影响。
1913年,陈独秀追随柏文蔚参加反 袁项城“二次革命”,在芜湖一度 遭龚振鹏逮捕,后获释。 1914年春,反袁运动失败后,陈独 秀再度赴日本,协助章士钊办《甲 寅》杂志。 1915年夏,陈独秀回到上海,住法 租界嵩山路吉谊里21号。9月15日 创办月刊青年杂志,次年更名为 《新青年》。 1918年11月27日,陈独秀和李大钊 合办《每周评论》杂志。
3. 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 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 能替代的。 4. 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仅仅这一条,他就可以名垂 千古,光照千秋。
历史人物介绍PPT觉醒年代陈独秀新文化运动-2024鲜版
17
与鲁迅的文学论战与友谊
文学论战
陈独秀与鲁迅在新文化运动期间 ,就文学观念、创作方法等问题 展开激烈论战,推动了新文学的
发展。
友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立
尽管存在论战,但陈独秀与鲁迅 在论战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思想影响
8
倡导文学革命,推动白话文运动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袖 之一,积极倡导文学革命,主张
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他认为白话文更贴近人民群众的 生活实际,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
传播。
陈独秀亲自撰写了大量白话文作 品,为白话文运动树立了典范。
2024/3/27
9
关注妇女解放和青年成长
陈独秀十分关注妇女解放问题,主张男女平等,呼吁妇女争取自身的权 利和地位。
2024/3/27
他认为妇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实现民主和科学的必 要条件。
陈独秀还十分关注青年成长问题,强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应该 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培养。他主张青年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 神,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革命斗争。
10
03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实践活动
2024/3/27
神领袖之一。
2024/3/27
《新青年》主编
通过《新青年》杂志,陈独秀 广泛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影 响深远。
倡导民主与科学
他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 批判封建专制与迷信,为新文 化运动指明了方向。
推动文化革新
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推动 了中国的文化革新与现代化进 程,对中国近代文化产生了重
要影响。
陈独秀
陈独秀一、人物简介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早年读私塾。
1897年,到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学。
1901年,到日本东京留学;翌年返回,与柏文蔚等组织“青年励志学社”,被清朝当局追捕,逃亡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03年,陈独秀和留日学生一起参加拒俄运动和拒俄义勇队,不久,回到安庆,组织“安徽爱国会”。
1906年,陈独秀第三次留学日本,1907年回国。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1917年1月,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为北大文科学长。
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倡导者和主将,对当时的青年一代,有着巨大的影响。
1919年5月,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1920年5月,陈独秀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于8月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任书记。
同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接着,创办了《劳动界》周刊、《共产党》月刊,并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当选为中共中央局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领袖。
1922年7月,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3年6月,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5年,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5月,参加领导了上海的五卅运动。
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3月,在中山舰事件中;5月,在“整理党务案”事件中,陈独秀都采取了右倾、妥协、退让的政策。
蒋介石乘机篡夺了国民党的领导权。
7月,陈独秀又发表《论国民政府之北伐》一文,反对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
陈独秀
生 平
1919年秋天陈独秀前往上海。住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
2号。春,李大钊介绍共产国际远东局外交人民委员部远东事务
全权代表维经斯基(吴廷康)及担任翻译的俄籍华人杨明斋来访, 策动陈独秀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开始研究马克思主
义,新青年杂志开始宣传社会主义。1920年8月,成立中国共产 党上海发起组,任书记。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陈独秀没有前去出席,派包 惠僧代表他出席,带去他的信件和4点意见:‚一曰培植党员; 二曰民权主义之指导;三曰纪律;四曰慎重进行征服群众政权问 题。在会议上,陈独秀被缺席选为中央局书记。
陈独秀回到安庆后,1903年5月17日在藏书楼发表拒俄演说,创
办安徽爱国会。当公家开始镇压时,陈独秀逃往上海,和章士钊、 谢晓石、张继等人出版《国民日日报》,社址设在新闸新马路梅
初里。同年12月1日,上海地方政府禁止出售国民日日报。此后,
他回到安庆。
生 平
1905年秋,执教芜湖皖江中学,在芜湖发起成立反清组织 ‚岳王会‛并任总会会长。1907年春,陈独秀第三次留学日本, 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学习,后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国等西欧文化。 1908年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在杭州浙江陆军小学任国文史地教
陋。‛
生 平
1937年8月23日陈独秀提前获释。他曾向中国共产党表示
支持,共产党也曾发表文章《陈独秀先生到何处去》,并曾 提出只要陈可以承认当年的错误就可以恢复党籍。但陈拒绝 认错后,王明、康生等人在一些共产党的刊物上说陈独秀接 受日本津贴,做‚日特汉奸‛,陈写信驳斥,虽然事件没有 进一步发展下去,但两者关系已经恶化。王明失势后,周恩 来曾多次托人劝说陈独秀去延安,均被拒绝。陈独秀为此对 好友说,党内的熟人都已经离去或逝去,现在对共产党已不
中共史中的重要人物与事件
中共史中的重要人物与事件中国共产党(中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最重要的政党之一,其发展和壮大的历程中涌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与事件。
这些人物和事件不仅对中共自身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中国革命和历史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共史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和事件,展示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一、陈独秀——中共的奠基人之一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共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早年留学日本,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回国后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成立了早期的共产主义组织,为中共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陈独秀主张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改变中国社会的命运。
他积极组织工人和农民,并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为中共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毛泽东——中共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是中共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中共的主要领导人。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共和中国重大事件产生了深远影响。
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农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并在土地改革、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中共党的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共党的建设是中共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党的建设是政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中共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自身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党的建设之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中共党的建设的里程碑事件。
这一思想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一思想的提出推动了中共党的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四、中国抗日战争——中共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共史中的一项重要事件。
这场战争对中国和东亚地区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共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和指挥了广泛的抗日武装斗争,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共的军事力量、组织实力以及政治影响力在抗战中得到了明显提升,为中共后来执政打下了坚实基础。
陈独秀介绍
陈独秀其事
陈独秀其人 陈独秀其文
历史背景
他出生的19世纪80年代,俄国出现了第一批马克 思主义小组。他成长过程中的中国,正处于变革的十 字路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亚洲人民反 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中日甲午战争 , 八国联军侵华…国内,康有为等人变法失败,洋务运 动破产,各种不平等条约先后签订,孙中山成立兴中 会接着成立中华民国…陈独秀像当时很多有志青年一 样,参加了反清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反袁运动等。 他还多次东渡日本留学,接受了很多先进的思想文化 教育,这些都无形中为他今后的发展成就打下了必要 的思想基础。
法迈 辣 体 上个 , 书 陈 深性 章 法 独 厚, 法 均 秀 的当 极 写 书 传然 具 得 统, 作 结 法 功也 者 体 汪 力充 固 开 洋 。分 有 张 闳 显的,肆 示率线、 他直条兼 书豪生备 众
这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党的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党的二大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党的四大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他之所以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之所以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是因为他犯过严重错误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
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 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 科学两面大旗
1916年 9月1日,《青年》杂 志从第二卷一号起改名为《新青 年》,他在该期上发表《新青年》 一文,提出20世纪之新青年 :
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 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 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
陈独秀人物介绍课件
陈独秀
陈独秀,安徽怀宁人。出生于清末1879年;1942年病逝, 享年63岁 原名干生,字仲甫,别署实庵,笔名有山民、陈仲子等 二十余个 辛亥革命后始用「陈独秀」名行世
他是著名政治学家、思想家、语言学家、中国共产 党创建人之一,同时也是 「五四运动」重要领导人
陈独秀
曾经历中西教育,故比时人更能体会当时大厦将倾之感 参加和组织多种革命团体、办报等,积极进行反清救
1. 自由的而非奴隶的 2.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3.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4.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5.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6.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与「五四运动」
▪ 〈文学革命论〉为倡导新文学提出三大重点: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腐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文会学
「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 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 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 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与「五四运动」
▪ 〈敬告青年〉中对青年提出六大标准:
继胡适于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提出更为激进的看法, 抨击传统文学形式、内容等,如「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观念, 并提出新文学理论基础
参考资料:
▪ (一)书籍
1. 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2. 李新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3. 傅德华、谢耀桦、李春博主编:《二十世纪中国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4. 《中国社会科学家辞典》(现代卷)编委会编:《中国社会科学家辞典》现代卷(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 5. 陈平原,季剑青:《五四读本:掀起时代巨浪的五十篇文章》(台湾:网络与书出版,2019年) 6. 萧超然:《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 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因病于四川江津鹤山坪石墙院逝世,享年63岁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及首任总书记。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新青年》,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
他于1927年7月被剥夺中共党内领导职务。
两年后被开除出党。
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命运颇为坎坷、经历非常丰富的传奇人物。
»1896年17岁的陈独秀通过院试成为秀才,但在次年赴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落榜,未能考中举人»1897年考入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
同年与高晓岚完婚。
»1898年陈独秀赴东北嗣父陈昔凡处»1899年年底,义和团在山东起事,于是陈独秀回到安庆。
»1901年10月陈独秀首次留学日本,进东京弘文学堂师范科学日语»1902年3月返回,组织青年励志社。
9月,陈独秀再次赴日,读东京成城学校陆军科。
陈独秀在日本受到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1903年陈独秀、张继、邹容3人强行剪去湖北陆军学生监督姚昱的辫子,因而被遣送回国。
陈独秀回到安庆后,5月17日在藏书楼发表拒俄演说,创办安徽爱国会。
当官府开始镇压时,陈独秀逃往上海,和章士钊、谢晓石、张继等人出版《国民日日报》,社址设在新闸新马路梅初里。
同年12月1日,上海地方政府禁止出售国民日日报。
此后,他回到安庆»1904年3月31日陈独秀和房秩五、吴守一创办白话文《安徽俗话报》,“让安徽人通达时事,长点见识”。
他担任所有编辑和发行工作。
报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发行量从1000份增加到3000份,成为最受欢迎的白话文报纸之一。
这份报纸从1904年到1905年共出刊23期,每期有40页,大约15000字。
自第16版以后,该报又增加了16个话题,包括军事、中国哲学、卫生学、天文学等。
陈独秀
•
•
•
新生的中共在各方面都有赖于共产国际的帮助。1922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 与孙中山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陈独秀和几乎所有中共领袖最初都表示反对。 他也日益对莫斯科的意志和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指挥感到不满。但是到了同年8 月20日,陈独秀主持西湖会议,终于勉强表示服从马林传达的共产国际指示, 同意加入国民党。随后陈独秀等人加入了国民党。并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 际四大。 陈独秀一度将中共中央迁往北京,但在1923年二七罢工后,吴佩孚通缉陈独 秀、马林,于是再度迁回上海。不久再迁广州。1923年6月12日,陈独秀在 那里主持召开中共三大,并再度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3年9月, 中共中央迁回上海。 1927年3月21日,当国民党北伐军占领龙华时,中共在上海发动工人武装暴 动,陈独秀在北四川路横浜桥南郑超麟家里,向前线指挥部周恩来、赵世炎 发布命令,攻打闸北天通庵车站、商务印书馆俱乐部和北火车站,占领了除 租界以外的全上海。
• • •
•
•
• •
1919年秋天陈独秀前往上海。住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2号。春,李大钊介绍共产 国际远东局外交人民委员部远东事务全权代表维经斯基(吴廷康)及担任翻译的俄籍 华人杨明斋来访,策动陈独秀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杂志开始宣 传社会主义。1920年8月,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任书记。8月22日,俞秀松、 罗亦农等人在陈独秀家中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陈炯明占领广州,孙中山率国民党中央由上海迁往广州,12月,陈独秀应邀 前往广州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由李达做代理书记。陈独秀在广东省立女子师 范学校、广东女界联合会发表演说,批评传统道德,引发当地守旧人士发起驱陈运动。 这时,他与胡适在新青年的政治立场上发生争执,胡适强调新青年应该在政治上保持 中立,陈独秀则在第8卷中发表《谈政治》加以抨击。 中共领袖时期的陈独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陈独秀没有前去出席,而是派新婚的陈公博为广州 代表,又派包惠僧代表他出席,带去他的信件和4点意见:“一曰培植党员;二曰民权 主义之指导;三曰纪律;四曰慎重进行征服群众政权问题。在会议上,陈独秀被缺席 选为中央局书记。 陈当选中共中央局书记后,即于9月回到上海。10月4日,他和杨明斋、柯庆施、包惠 僧以及妻子高君曼5人曾一度被法租界巡捕房逮捕,被判罚100银元。 陈后被选为党的第二届、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届、第五届中央委员会 的总书记。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成都路召开中共二大。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 员会委员长。8月9日,陈独秀再次被捕,罪名是家中藏有违禁书籍。最后判罚陈独秀 大洋400元。
陈独秀人物介绍
陈独秀人物介绍
目录
陈独秀人物介绍
陈独秀人物介绍
其后,他坚持城市为中心的国民会议运动和工人运动,反对农村武装斗争,组织托派组织 1929年11月,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 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上海建立托派组织"无产者社",出版《无产者》刊物,宣传托派观点 抗战爆发后,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党领导抗日,与托派中央决裂
发展
02
政治家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 史上的政治家,他 曾经担任过中国共 产党中央委员会总 书记和中央局书记 等职务,是中国共 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中国政治舞台 上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推动了中国革 命和现代化进程的
发展
03
教育家
陈独秀也是一位教 育家,他致力于推 广现代化教育,提 倡科学、民主和文 化教育,推动了中 国现代教育的改革 和发展。他在北京 大学担任教授期间, 积极参与了五四运 动,推动了中国的 文化革命和思想解
陈独秀人物介绍
1938年,被王明、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 1942年5月,于四川江津病逝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他的进一步介绍
陈独秀人物介绍
01
思想家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 史上的政治家,他 曾经担任过中国共 产党中央委员会总 书记和中央局书记 等职务,是中国共 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中国政治舞台 上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推动了中国革 命和现代化进程的
放
04
文化领袖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 史上的文化领袖之 一,他积极参与了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 运动,推动了中国 文化的现代化和解 放。他的思想和理 念对中国文化的发 展产生了重要的影 响,推动了中国文 化的现代化和开放
陈独秀人物思想解析
• 科学思想
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高举的另一面旗帜,是新 文化运动的基本主题之一。陈独秀对科学及其作用的理解 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何谓科学。其内容怎样,特征如何,随着时代的 变化,社会实践的深入,陈独秀科学思想的侧重点是有所 不同的。究其整个科学观,大体包括如下内容: 1.科学是主客观的统一 表明了陈独秀对客观事物的尊重,对主观臆断的否定, 对实证经验的肯定,对科学理性的张扬,主张用实证原则、 科学理性去衡量一切、判断一切。陈独秀对科学的这种界 定无疑受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2.实证方法和归纳法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不二法门 陈独秀曾说“今欲学术兴,真理明,归纳论理之术,科 学实证之法其必代圣教而兴。”对孔德所开创的实证主义 的科学方法,陈独秀是比较注重的。与实证方法相联系, 陈独秀对形式逻辑的归纳法十分推崇。
• 3.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 4.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 • 5.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 人。 • 6.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 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 他晚年的民主思想,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对 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少有人能够超越, 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 其两大杰出成就是: • 第一,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 他的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 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 表作,至今仍给人很多启发。 • 第二,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 大学者。
3.科学,不仅是只指自然科学,而且还包括哲学和
社会科学 陈独秀说:“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 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陈独秀 关于科学应包括唯物史观、社会科学的看法无疑 是合理的,而且陈独秀在1920年以后也常是用唯 物史观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标明其科学观更 趋成熟。 4.倡导科学精神 陈独秀说:“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 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 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须无知妄 作之风息焉。”在他看来,是否尊重科学,富有 科学精神,关系到国民的优劣智愚、民族的强弱 兴衰。
陈独秀ppt
一、重估 一切价值
二、语言文字学 学习
后长期隐居在四川江津,以教书为生,保持低调,而且转向了自由主义。 此后对文学和民主发展,继续当年在狱中的研究,特别对斯大林时代的反思, 也被后人认为难出其右者。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因病于四川江津鹤山 坪石墙院逝世,享年63岁。
总结
陈独秀是革命家而非政治家。 政治家是无人格无人性无人情的,而革命家则是单纯而天真、 固执而顽强的侠客和文人的结晶体,陈氏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弱 冠以来,反抗清帝,反抗北洋军阀,反对封建思想,反抗帝国主 义,奔走呼号,以谋改造中国,实现自由社会。"他的热情从未冷 却,比他小得多的胡适也羡慕他的"年轻"。 学生傅斯年谈论世界大势,悲观地说:“十月革命本来是人 类命运一大转机,可是现在法西斯的黑暗势力将要布满全世界, 而所谓红色变成了比黑色势力还要黑,造谣中伤、倾陷、惨 杀……我们人类恐怕到了最后的命运!”他却坚定地说:"即使全世 界都隐入了黑暗,只要我们几个人不向黑暗附和、屈服、投降, 便能够自信有拨云雾而见青天的力量。"
他本质上是 个性情中人, 却是不能为 政党所容的, 即使是他自 己缔造的政 党。
历史评价
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 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 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四、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
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陈独秀
制作人:姚伟 班级: 测控1502
一、简介 二、主要事迹
三、历史评价
个人简介
陈独秀(1879-1942),1879年10月8日生,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 又名庆同、乾生,字仲甫,号实庵,曾用过陈仲子、陈由己、陈铎生、三爱、 只眼、方桓甫等笔名、化名。陈家是一个官宦之家,书香门第,人称“安庆
陈独秀-狱史
陈独秀出狱后没有退缩, 我行我素, 继续主编 《新青年》。 稍后应湖北省教育厅长李汉俊邀请,去武汉讲 学, 继续宣传打破阶级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等 新思想。 我们应该为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喝彩!
第三次被捕,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共患难
中共一大闭幕后, 马林多次提出陈独秀应辞去广东省 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职务, 回沪任中共中央书记。1921 年9月中旬, 陈独秀回到上海, 仍住进老渔阳里2号。陈 独秀到达上海的第二天便同马林见面会谈。 马林很骄傲,总是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居高临下, 认 为各国共产党都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中共的工作 方针和计划应在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下制定。 陈独秀认为:中国有中国的情况, 目前还没有请求共 产国际经济援助的必要。 一次有人跟陈独秀说:“ 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 都是 在第三国际领导之下, 中国不能例外。” 不料, 陈独 秀很生气地说:“ 各国革命有各国国情,我们中国是个 生产事业落后的国家, 我们要保留独立自主的权力, 要 有独立自主的作法, 我们有多大的能力干多大的事, 绝 不能让任何人牵着鼻子走。”
——把监狱当作研究室
个人简介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 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 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 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 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曾当选为中央 局书记,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1922年11月5 日,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陈独秀当选为共 产国际执行委员。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捕。 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63岁。
陈独秀,一生跌宕起伏,是中国近 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争议最大的历 史人物,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现在对于他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 进展,他的历史地位逐渐得到了恢 复。可以说他是与孙中山、毛泽东 等具有同等重要历史地位的杰出人 物! 话说他的监狱史,在前面的简介中 只是谈到了陈独秀在1932年的一次 入狱。纵观陈独秀的一生,其实有 五次入狱的经历是可以查阅到的。
名人陈独秀晚年坎坷的故事
名人陈独秀晚年坎坷的故事名人简介: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
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枀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1920年则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二、三大)、中央总书记(四、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
1927年7月离开中央。
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开除党籍。
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
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
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步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重庆(原四川)江津。
1942年5月逝世。
他是杰出的政论家,其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
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枀其重要的学术成果。
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思想论稿》、《陈独秀著作选编》等。
“在北京小组里,邓中夏和罗章龙是积枀分子,在各项工作里都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很强的工作能力,也做出了很好的成绩。
他们是小组的骨干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能做到的事,靠勤奋同样能做到;靠天才做不到的,靠勤奋也能做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四处辗转1938年8月3日下午,一艘小客轮在江津靠岸了。
一块接一块的木跳板上,颤悠悠地蠕动着一条长龙似的人流。
《陈独秀生平事迹》课件
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演变
早期领导地位
在党的创立初期,陈独秀在党内 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对党的 发展方向和组织建设起到了关键 作用。
后期分歧与争议
随着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陈独秀与党中央在路线和政策 上产生了分歧,最终被开除出党 。
04
陈独秀的思想与著作
陈独秀的思想体系
01
02
03
民主主义思想
育
求学经历
早期教育
在父亲的严格督导下学 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接受新式教育
留学日本
1896年考入安徽中西学 堂,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和科学知识
1901年东渡日本,进入 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
思想转变
在留学期间,受到西方 民主思想和革命思潮的 影响,逐渐形成反清革
命思想
早期活动与思想形成
参与革命
1903年回到上海,加入暗杀团 ,试图通过刺杀清廷官员来推
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急需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
新文化运动旨在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推动科学与民主思想的传播,为中国的现代 化进程打下思想基础。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 主要代表人物,他通过《新青年 》杂志和其他渠道积极宣传新文
化运动的主张。
动革命
创办《安徽俗话报》
宣传反清思想,推动民众觉醒
思想形成
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完 整的反清革命思想,成为辛亥 革命的重要思想先驱之一
对后世影响
陈独秀的革命思想和实践活动 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 响,为中国共产党创立奠定了
思想基础
02
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背景
介绍陈独秀的演讲稿范文
介绍陈独秀的演讲稿范文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他的思想和言论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陈独秀的一篇演讲稿,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
陈独秀在这篇演讲稿中首先谈到了中国的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
他指出,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伟大文化的国家,但在当时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他强调了中国人民要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
这一观点充分展现了陈独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未来的期许和信心。
其次,陈独秀在演讲稿中谈到了中国社会的现状和问题。
他指出,中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许多人民生活困苦,受到剥削和压迫。
他呼吁全社会要关注民生,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消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这一观点充分展现了陈独秀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也表达了他对人民利益的坚定立场。
最后,陈独秀在演讲稿中提出了自己对中国未来的设想和建议。
他认为,中国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他呼吁全国人民要团结一心,共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一观点充分展现了陈独秀对中国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坚定信念,也表达了他对改革和进步的迫切期待。
通过介绍这篇演讲稿,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陈独秀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情厚谊,也能够了解到他对中国社会现状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的美好设想。
陈独秀的思想和言论不仅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今天的中国社会和政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让我们铭记陈独秀的精神,继承他的遗志,共同为实现中国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陈独秀
陈独秀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 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除了来自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原因,他的右倾错误也是重要的原因.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1929年11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发表由81人署名的作为托陈取消派纲领的《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同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经有很多论著进行了论述,但还是肯定得不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陈独秀至少有六大历史贡献、两大杰出成就,并为我们做出一个杰出的表率. 其六大历史贡献是:第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 第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在高度评价五四运动历史功绩的同时,不能忘记陈独秀在其中的巨大历史功劳. 第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 第四,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现在说,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说法不准确.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仅仅这一条,他就可以名垂千古,光照千秋. 第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现在我们说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这是不科学的,毛泽东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而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从中共“一大”到"五大"的领导集体,才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陈独秀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这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党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党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党的队伍也从50多人迅速发展到6万多人,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其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第六,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他晚年的民主思想,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对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少有人能够超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其两大杰出成就是:第一,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他的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至今仍给人很多启发. 第二,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他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如果不是后来转向政治斗争,他无疑会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之一.陈独秀生平陈独秀,安徽安庆人。
陈李济孙东简介
陈李济孙东简介陈李济孙东三位人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们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也对今天的中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我将为您介绍陈李济孙东三位人物的简介:陈独秀陈独秀(1879年–1942年),字叔逊,号东篱,江苏泗洪人。
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员,中国现代实用主义文学的倡导者及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被誉为“中国共产主义的摇篮”及“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曾经担任《新青年》杂志的主笔。
1919年发起五四运动,被誉为“五四之父”。
1920年组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但在1929年被开除出党,被指控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晚年居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并在1942年去世。
李大钊李大钊(1888年–1927年),字之江,被尊称为“中国的马克思”。
江苏上海人。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中国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推广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重要人物,他领导的学生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李大钊专注于思想启蒙,提出“怀疑一切”的观点。
1927年5月的上海事变中,被国民党的枪手枪杀,年仅39岁。
孙中山孙中山(1866年–1925年),字逸仙,原籍广东中山、出生于珠海翠微。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革命者和民主主义者。
孙中山的思想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政治变革,他的三民主义理论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他建设了中国国民党并为之领导。
孙中山于1912年建立了民国政府,被誉为“南北政府统一的开创者”。
他被尊称为中国民族的伟大领袖,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
孙中山于1925年逝世,享年59岁。
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先驱,崇高的民主主义志士,不仅对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也对当代的中国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陈李济孙东三位人物的简介。
他们的生平和思想表达,无不彰显了他们对当时中国新文化的推动力量,以及对揭示中国社会状况、引领社会进步的贡献。
他们的事迹和思想理念深深地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今天的中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迈 辣 体 上个 , 书 陈 深性 章 法 独 厚, 法 均 秀 的当 极 写 书 传然 具 得 统, 作 结 法 功也 者 体 汪 力充 固 开 洋 。分 有 张 闳 显的,肆 示率线、 他直条兼研究报告
组长:。。
组员:,,,,,,
龙艰 性难 岂能 难炼 训骨
—— 陈独秀
陈独秀生平
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 生,字仲甫,号实庵。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 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 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
重情重义 誉满天下
事就 均 钊 ,是 私 , 他 传胡 交 张 与 为适 甚 学 张 佳四 笃 良 作 话救 。 , 霖 陈最胡, 独有适章 秀名等士 的的人
他的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 利。陈独秀认为,文学之文以情为主, 应该华美而不重实用。他曾有“华美 无用之文学”的措辞。
人之生也, 应战胜恶社会, 而不可为恶社 会所征服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五四运动思想指 导者。五四运动能够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 发生那么大的影响, 与他的活动、指导、 影响是分不开的。
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
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 的领导人。事实上,以陈独秀为核心的从中共 “一大”到"五大"的领导集体,才是中国共产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这一代领导集体,对于 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党的" 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党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 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
缺陷和不足
他之所以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也是因为他犯过严重错误。在大革命 时期,他多次独自、或与少数同志联 名反对共产国际领导层发出的一些明 显的投降政策,但都遭到苏共和共产 国际当权派的政治弹压。
陈独秀之所以会犯错误,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本质上是 一个书生、学者,而不是一个善于搞政治的人,缺乏搞政治 的经验和手段。搞政治,什么手段都可以采取,甚至无所不 用其极,是一点书生气都要不得的。对于那种错综复杂的政 治斗争,像陈独秀这样的书生、学者是应付不了的,往往会 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他和瞿秋白一样,都是政治斗争的 牺牲品,都是一个悲剧。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误会。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
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 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 科学两面大旗
1916年 9月1日,《青年》杂 志从第二卷一号起改名为《新青 年》,他在该期上发表《新青年》 一文,提出20世纪之新青年 :
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 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 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
陈独秀其事
陈独秀其人 陈独秀其文
历史背景
他出生的19世纪80年代,俄国出现了第一批马克 思主义小组。他成长过程中的中国,正处于变革的十 字路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亚洲人民反 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中日甲午战争 , 八国联军侵华…国内,康有为等人变法失败,洋务运 动破产,各种不平等条约先后签订,孙中山成立兴中 会接着成立中华民国…陈独秀像当时很多有志青年一 样,参加了反清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反袁运动等。 他还多次东渡日本留学,接受了很多先进的思想文化 教育,这些都无形中为他今后的发展成就打下了必要 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