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书法讲座第17课笔记:尖锋线的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简书法讲座第17课笔记:尖锋线的本质

黄简书法讲座第17课笔记:尖锋线的本质

1.尖锋线的本质

上一堂课有两句话很重要:一句话是“一枝毛笔两个锋”。另一句是“笔心为帅”,希望各位记住。

笔心的端点就是尖锋。笔心为帅,也就是尖锋比侧锋重要。我们知道,尖锋下纸,就是一个圆点。那当尖锋运行移动,纸面上会怎么样呢?很简单,尖锋移动,就是这个圆点在移动。所以,尖锋线是一连串的圆点所组成的。这跟用铅笔、圆珠笔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所谓的尖锋线,本质上就是一连串的圆点。好象鱼鳞一样排列,一个圆点就是一个鳞片。所以古代又称“鳞勒”。

《玉堂禁经·勒法异势》说写一横:“此名‘鳞勒’”。鳞勒是书法最基本的线条,是尖锋线的特征。这里有两个字,一是鱼鳞的鳞,这意思我已经说过了。二是勒,我等一下再作解释。

鳞勒在更早一点的文献,如蔡邕《九势》一文中已经见到。他说:“横鳞,竖勒之规”,就是一横的写法,也可以用作写一竖的规范。

你看这三条

线,都是尖锋线,

圆点大小也一样。

唯一区别就是疏密不同。当我们写尖锋线的时候,圆形鳞片的排列,可松可紧,有时密有时疏。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的尖锋线。请你注意,为了清楚,每个圆点我都画出了轮廓线。但实际上尖锋写出来的圆点,是没有轮廓线的。好,现在我把圆点的轮廓线拿

掉,就是实际书写的

尖锋线了。大家都看,

鳞勒线条两边不是平

滑的,而是轮形连续。上面这条线,鳞片排列疏,轮边非常明显,两边凹凸很大;中间这条线排列较密,感觉是一条边缘毛糙的线。下面这一条,鳞片非常密集,这样两边就接近于光滑了。

古人说,好线条要“不

光而毛”,鳞勒就是写毛糙

线条的方法之一。轮边线

条也是经常用到的,可以

消除线条平板的感觉。举

例来说,清代伊秉绶的作

品,就可以看到这种轮边

线条。

有些线条粗看好像是光滑的,其实不是,你看这一张白描,线条流畅而飞动,这样细的线条,用的就是尖锋线。把

线条放大一些看,就可以看到

圆点。

简言之

尖锋线的本质,是圆点移动形成的线条;

线条两边是轮形连续,古称“不光而毛”;

尖锋线又称鳞勒。

2.趯(yuè)锋

在《玉堂禁经》,

所记录的张旭“九用”

中,第七种叫“趯锋”。

这就是写尖锋线的用

锋技巧。也可以用来调

节尖锋线的形状。

还记得我在第六课中讲过书法的要素吗?“九用”就是九种用笔法。其中两种是书写动作,七种是调锋动作。趯锋是第七种,属于书写动作。

关于趯锋,《玉堂禁经》这样说:“七曰趯锋,紧御涩进,如锥画石是也。”现在很多人看见古文就头痛,血压高,其实古文并不难,这里只有三句话,我们一句句来。

第一句“七曰趯锋”。这个“趯”字很少人认识。《说文解字》说:趯就是躍也。《前汉书·李寻传》颜师古注:“趯与躍(跃)同。”所以趯锋,其实就是躍锋。顺便说一下,“趯”字有两个音,另一个音念(tì),我们在后面讲永字八法的时候会讲到。

第二句“紧御涩进”,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御,《说文解字》解释“使马也”,古人骑马代步,“紧御”就是紧紧地拉住马,这就是“勒”。涩,《说文》解释是“不滑也”,艰涩,不通畅。这句话的意思,并非要勒马停下来,而是避免失控。不是放马疾行,而是艰难地前进。在书法中,笔锋等于马,御锋等于御马。所以称之为“涩进”,前人说好像在湿泥上行走。先锋要咬得住纸,粘住纸。

这么说恐怕大家还不懂,所以《玉堂禁经》第三句讲了一个例子:“如锥画石是也”。好像以铁锥子在石头上画线那样,这样用锋就对了。

这里要讲一个故事:我在第四课排过一个系统表,张旭的笔法,来之于他的舅父陆彦远。陆彦远曾经对张旭说过自己学书法的经历,他说:“吾昔日学书,虽功深,奈何跡不至殊妙。”就是学了很久,下了很多功夫,就是线条不够好看。“后问于褚河南,曰:‘用笔当须如印印泥’思而不悟”。他后来有机会请教大书法家褚遂良,褚遂良只说了一句话:“用笔要像打印章”。陆彦远一头雾水,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于江岛,遇见沙平地静,令人意悦欲书。”后来在一个岛上,看见一片平沙地,令人很想在上面写字,“乃偶以利锋画而书之,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于是陆彦远拿锋利的工具在上面写字。居然线条非常漂亮。“自兹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著,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从这里才明白,下笔要力透纸背,线条就好看了。回过头来,想想褚遂良所说的“印印泥”,其实就是说用笔要力透纸背,用力下压。只不过,他不肯明白的说出来。在《玉堂禁经》中,张旭改了一个字,“锥画沙”改成“锥画石”,好像用铁锥在石头上画,力量更大。历史上传说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也是同样的意思。

这是一把锥子,我们来试试锥画石,如果你很轻的画,那是很容易的,但现在如果你很重地把它按下去,那会怎么样呢?你看这样拉就很难拉了。它就发生了跳动,这就是趯锋。你按的力轻一点,它跳动就容易点。但如果你按的力很

大,它跳动就很难。每次跳动的间距就比较宽。

上一堂课,我示范写尖锋线的动作,是先驭锋下纸,然后手腕向右,开始运行,写完后,手腕向左,扶直笔管,回到正锋状态。

书法运笔,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拖”,拖是“笔管先行,笔锋在后”,拖的时候,手腕向右,这个练习,就是上一堂课所做的。“拖”是最容易写的,但笔锋和纸面的摩擦力不大,很难做到力透纸背。还有一种就是“推”,推是“先锋先行,笔管在后”,推的时候,手腕向左,推的力量比拖大得多,但行进困难,这就是“涩进”。

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诀》说:“勒不得卧其笔,须笔锋先行。”就是笔管不要睡倒,笔锋要先走。这是笔管基本垂直的情况下推笔尖,称之为“勒”。

我用一段电线来表示笔心,假如你毛笔只有一根毛,那么这根毛就是笔心。问题就比较简化。那么,毛笔它垂直下纸叫“驭锋”,这个时候用的就是尖锋。尖锋在纸,你侧一点,还是尖锋,你弯一点,还是尖锋。只要你不是弯到这个样子,这个样子就是侧锋了,不是用尖锋了。

那么今天讲的呢,跟上次不同,上次是这样子,是拖。今天讲的是推。推是把它倒过去推,推行。推的时候注意,推的时候你不要太弯。太弯地推,会把笔尖推散,所以不能太弯。那么叫“勒”呢?“勒”照永字八法和唐太宗的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