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蒙娜丽莎的微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的自我解放
(教育学院14教育技术学)
摘要:《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反映20 世纪50 年代美国社会生活的一部电影,该影片故事是以女性意识还没有觉醒的时期作为时代背景,讲述妇女在父亲体制的压迫下追求自我价值的电影。具有浓重的女性意识,在电影中对女性的地位以及女性意识苏醒进行生动的刻画和描述进行了强调,为我们展示了女性主义先驱如何思考与践行的生活轨迹。它所呈现出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即使是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升的今天,这部影片对于女性如何发现自我、寻求自我发展之路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蒙娜丽莎的微笑》; 女性主义;自我解放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以女性为核心的经典电影,讲述的是50多年前发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卫斯理女子学院一位女教师带领有才能有个性的女学生们,努力寻找自身幸福的真正含义的故事。当时的美国社会中,妇女解放运动正在激烈开展着,但是女性的地位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电影中的女主角凯瑟琳·沃森刚毕业,前往著名的卫斯理女子学校教授艺术史。卫斯理女子学院开学典礼上的那段“唤醒我的心智,并将毕生奉献于知识”的仪式性表演看来颇为令人动容和鼓舞人心,也使新来的女教授凯瑟琳一度相信,卫斯理女子学院是个“培养未来(女)领袖”的地方,而事实上学校教育并没有遵守这一宗旨,学院对学生的教育并不是教他们如何去获得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更不重视内心教育, 而是把学生的成功与否定义为以后的婚姻,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嫁个好丈夫。
20世纪50年代是婴儿遍地的“婴儿爆炸”时代,那些在战争时期工作的各
个岗位的妇女们都纷纷下岗回家,重操旧业——做家庭妇女。那是的成年女子即使进入了大学,其目的主要是找一个理想的丈夫,而不是对知识的追求。幸福的家庭主妇的生活是美国的梦想,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的保守,政府强有力的补贴和弗洛伊德理论的传播,让美国大众文化把妇女献身于家庭生活和育儿描述为最崇高的目标。除了强大的文化思潮的影响,还有一个因素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即刻消费、即刻享受构成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丰裕社会”的主旋律。
①她们被告知生活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享受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享有的物质生活,这种幸福的女人,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电视剧《我爱露西》中的露西,这位身穿时装的幸福女人,是美国成千上万美国女人的榜样。②生活在这种背景下的年轻的学生们虽然十分聪明,但是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可以对各种教学内容倒背如流,在学习中也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观念,当凯瑟琳老师在艺术史的教学中放弃了教材上现成的教学内容而代之以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赏析的时候,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异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惊讶的同时也让学生们开始了反思。通过交流对话,女学生们也逐渐摆脱各种束缚,基于自己内心真正想法选择了自己想过的生活。
20 世纪50 年代的美国在经历了二战创伤后,掀起了种种思想解放浪潮,女性解放的呼声逐渐高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卫斯理学院的传统显然要遭遇新的挑战。影片中几位女性用各自不同的个性和方式表达了她们对传统的挑战,演绎了她们女性意识的成长过程。凯瑟琳为了梦想在进行探索,在不断前进。贝蒂的转变,影片中也没有刻意地渲染,每个人的结局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平淡地继续,是在坚持自己的道路一直向前,这就是一个女性主义者的一项重要的特征。③琼虽然放弃了到耶鲁大学继续求学的机会,回归家庭生活,但她自由、自愿的决定,因此她拥有对生活的“多项选择”权,拥有积极自由。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对于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而言,“自由”并不一定意指某种外在的、特定的生活方式,无论你是独身还是结婚,无论你是回归家庭做主妇还是走向社会当职业女性,只有当你拥有选择的权利,有发展自己的个性、能力和潜力的机会,你才算是自由的。④
对于《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个名字,影射生活在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在家里虽然表面上是在微笑,但那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是社会传统和社会价值观赋予他
们的,她们微笑的背后并不是真正的快乐,所以这微笑有些暧昧和诡异。就像琼对她妈妈说的“蒙娜丽莎在微笑,但是她快乐吗?”这在那个“女性的声音正处在社会变革的风口浪尖”的保守的年代暗示着女性们要认识清楚事情的本质,女人的知识不再是挤入上流社会的资本,大学文凭也不只是嫁个“好丈夫”的门票。即使是在琼选择了结婚而放弃了去耶鲁大学读法律的时候,因为这是她想要的,是她自己选择的幸福。无疑在女性们不屈不挠的斗争中总是会有意无意的带上反抗社会正统价值观和强大主流力量的悲剧性色彩。⑤在这部影片里,这种斗争体现在对“相夫教子”“男权至上”主流价值观的疏远、背离乃至颠覆。凯瑟琳永不妥协地激励学生奋进的精神,不畏惧困难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轻言放弃的行为令人无法不钦佩。蒙娜丽莎那一刻的笑也是令人钦佩的,她代表着在压力之下的坚毅,代表着永不放弃的女权精神。
在凯瑟琳春风化雨的点拨下,女学生们从开始的蔑视这位出身平庸骑着自行车的女教师到尊重,再到后来的灵魂共鸣,在卫斯理这座上流名媛聚集的小世界中,女学生展开了对自身女性命运的思考与抉择,她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长久以来所接收到的来自男权社会的信息,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自己所看到的事物是否就是一种真实,这种真实是否是得到个人思索认证的,一直以来被忽视的自我心灵世界被打开,从蒙昧走向了理性的思考,女性自我权利的诉求以一种势不可挡之势开始萌生并壮大起来,从而引起了女性的自我解放。
参考文献:
[1] 何念.20世纪60年代美国激进女权主义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38.
[2] 沈睿.激情的政治[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190.
[3] 杨红英.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自我意识[J].环球纵横,2014,16:114.
[4] 张黎呐.现代教育:积极自由之路还是文明的奴役[J]影视话语,2010,3(322):87.
[5] 牛冀莲,康晓会,杨红.解读《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权主义[J].文学与影视,2009,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