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原发性血管炎

合集下载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ppt课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ppt课件

白塞氏病 SLE
结节病 淋巴瘤样肉芽肿病
其他CNS原发肿 瘤/转移瘤
抗磷脂综合征
拟交感神经类 药物
Diagnostic approach to CNS vasculitis
Nikolov NP et al. (2006)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ascul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 a patient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at Clin Pract Rheumatol 2: 627–633 doi:10.1038/ncprheum0337
CTD
结节性多动脉炎
CTD相关急性肉芽 肿性血管炎
Wegener‘s 肉芽肿
巨细胞动脉炎 高安动脉炎
Infection
Neoplasm
病毒 HIV/带疱/ 巨细胞/单疱
霍奇金或非霍奇 金淋巴瘤
细菌
白血病
真菌
左房粘液瘤
立克次氏体
恶性血管内皮细 胞瘤
Miscellaneous
烟雾病 MS TTP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血栓形成
Leptomeningeal arteries show severe transmural inflammation with lumen obliteration (asterisk).
The arrow indicates a fibrinoid necrosis in the vessel wall.
PatholΒιβλιοθήκη gy❖ 主要侵犯软脑膜和脑实质的中小血管的血管炎 性病变,动脉为主,静脉少见,大血管少见。
最终导致血管阻塞,相应供血区域缺血坏死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学生版课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学生版课件
的血管损伤
病理性免疫复合物 沉积于血管壁
抗内皮细胞抗体 介导的血管损伤
血管炎
肿瘤细胞介导的 血管损伤
病理性细胞免疫反应和 肉芽肿所致的血管损伤
感染因子直接介导的 血管损伤或功能改变
Company Logo
病理
Miller分型: 肉芽肿性血管炎以血管为中心的单核细胞浸润和肉芽肿形成 为特征。
❖ 1959年,Cravioto等首先报道了有一类非感染性的肉芽肿 性血管炎只在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出现,并提出这是一 类独立的疾病类型。此后,PCNSV曾先后被称为“中枢神 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 “非感染性或非特异性肉芽 肿性血管炎”, “孤立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良 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病变”,目前则一致称之为原发性中 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若治疗无反应或反应差,考虑 加用TNF阻断剂或利妥昔单抗
随诊
有效性评价主要依赖神经功能改善以及神经影像的变化, 系列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复查(开始治疗后4~6周,治疗 第1年每3~4个月,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神经影像稳定但临床症状恶化者,应进行脑脊液常规 检验及DSA复查。对于首次诊断时未行脑活检的患者,若 免疫抑制治疗后病情加重,应进行脑活检。
多发性硬化起病多较快,病程迁延,多有缓解复发,中青 年女性多见,体检发现两个以上的病灶,结合脑脊液检查 和影像学检查所见可区别。
治疗
原则:早诊断、早治疗及治疗的个体化,依据严重程度分层 治疗
治疗流程:
(1)小血管/远端血管受累(血管造影阴性;脑活检阳性;MRI 显示脑膜强化但无脑梗死;诊断为A β相关血管炎):一般开 始口服泼尼松(1 mg·kg-1·d-1),急性发病者可给予甲泼尼龙 (1000mg/d,3~5d)。若治疗有反应,泼尼松缓慢减量;若 治疗无反应或反应差,加用环磷酰胺(口服或每月冲击治疗) 。若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有反应,病情稳定后过渡到维持治 疗(小剂量激素+硫唑嘌呤(1~2 mg·kg-1·d-1)或吗替麦考酚酯 (1~2 g/d)),若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无反应或反应差,考 虑加用TNF阻断剂或利妥昔单抗;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课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课件
Calabrese LH et al. Arthritis Rheum 1997; 40: 1189–201. Lie JT et al. Curr Opin Rheumatol 1991; 3: 36–45.
第六页,共四十五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临床表现
侵犯了运动区→相应部位支配区肌肉瘫痪; 病变较弥散(mísàn)→认知能力下降; 病变部位靠近大脑皮层→癫痫; 侵犯到脊髓→四肢感觉、运动障碍; 脑出血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伴有脑膜附近出血的
复查头颅MRI好转,见D、E。
Michael GH et al.J Neurol (2011) 258:1714–1716
第十三页,共四十五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一例来自美国的
PACNS,MRI显
示软脑膜呈弥散、 线条状及结节状 强化,且累及(lěijí) 部分硬脑膜。
ARTHRITIS & RHEUMATISM 2008; 58: 595–603
Salvarani C et al. Ann Neurol 2007;62: 442–51.
第四页,共四十五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临床表现
可发生(fāshēng)于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为主(50岁 左右);并以男性发病居多
可急性、慢性或隐匿性起病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 与侵犯的部位、病变的性质和程度有关
感染(gǎnrǎn)相关性血管炎(HIV、梅毒、结核、钩端 螺旋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
药物如海洛因等各种原因所致血管炎。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五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鉴别要点:完善(wánshàn)、细致的病史询问、查体及 实验室检查,可协助诊断、排除。

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

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

Churg-Strauss syndrome
Very rare in China
Eosinophil-rich and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involving the respiratory tract, and necrotizing vasculitis affecting small to medium-sized vessels, and associated with asthma and eosinophilia.
Wegener’s granulomatosis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involving the respiratory tract, and necrotizing vasculitis affecting small to medium-sized vessel.
WG: 89 cases(ACR+Chapel Hill consensus)
➢ pANCA/MPO: 54/ 89 (60.7%) ➢ cANCA/PR3: 34/89 (38.2%)
WG:MPO vs. PR3
➢ Anti-MPO (+) 肾脏慢性病变的程度重
• 细胞新月体较少 • 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更广泛
200
188 177
150 100
138 124
93 80
50 35 41 50
0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认识水平提高 方法学的改进
Xin G, et al. Clin Diagn Lab Immunol. 2004 ;11(3):559-62. Wang Y, et al. Exp Gerontol 2004;39:1401-1405

原发性血管炎PPT课件

原发性血管炎PPT课件
50岁,男多于女; 全身症状——发热、关节痛、肌痛、皮疹、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 肾(78%)——镜下血尿、红细胞管型尿、蛋白尿,可出现肾功不全 肺(50%)——肺部浸润、结节,表现为咯血 神经系统(57.6%)——腓神经、桡神经、尺神经
血常规——贫血、WBC可正常或增高、血小板增高 尿液——镜下血尿、管型及蛋白尿 ESR、CRP急性期增高 C3、C4正常,大部分ANCA(+)
茎等处
13
临床表现——皮肤病变
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痤疮样毛囊炎等; 最具特异性——结节性红斑 有诊断价值的皮肤体征是针刺后或小的皮肤损伤
后出现反应
14
白塞眼病
色素膜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眼部病变 前葡萄膜炎即虹膜睫状体炎,伴或不伴前房积脓,
视力影响较轻 视网膜炎使视神经萎缩,致视力下降
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或肺脏受累、肾脏受累的中老年患者应考虑MPA,尽早进行 ANCA及肾组织活检
首选糖皮质激素+CTX
26
Thanks
27
.
2019/11/5
28
原发性血管炎
1
考试大纲
原发性血管炎概论 贝赫切特病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临床
实验室检查 诊断、鉴别诊断 治疗
2
血管炎(vasculitides)
血管壁炎症和坏死致多系统损害 别——多发性大动脉炎和巨细胞动脉炎以女性多见外,其他疾病男性略 多于女性或无明显差别 年龄——结节性多动脉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等高峰期50多岁;川崎病 (儿童期);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均发生于60岁以上
18
关节炎——膝关节受累多见(一过性关节痛)
肺——较少见;肺小动脉炎至小动脉瘤或局部血
管栓塞出现咯血、胸痛、气短、肺栓塞等症状

血管炎分类和诊断标准

血管炎分类和诊断标准

血管炎分类和诊断标准
血管炎是一组以血管壁的炎症和损害为特征的疾病。

血管炎可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血管炎是指以血管炎为主要表
现的疾病,如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和变应性血管炎等。

而继发性血管炎则是指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血管炎,如风湿性关
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根据病变的范围和部位,血管炎可分为大血管炎和小血管炎。

大血管炎包括主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等,而小血管炎则包括肉芽
肿性多血管炎、变应性血管炎等。

诊断血管炎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床表现包括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关节痛、皮肤损害等,实验室
检查可发现炎症指标升高、免疫学异常等,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可以显示血管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此外,组织活检也是诊断
血管炎的重要手段,通过组织活检可以观察到血管壁的炎症情况和
肉芽肿形成等特征。

总的来说,血管炎的分类是根据病因和病变部位进行的,而诊
断则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活检等多
种手段。

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

(推荐下载)系统性血管炎PPT演示课件

(推荐下载)系统性血管炎PPT演示课件
Chen M, et al. Medicine 2008;87(4):203-209
.
我国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特点
• 误漏诊现象严重
– 发病至ANCA检测的时间
• 均数237.6 (3-1460)天 • 中位数 60天
Prevalence(%)
100
87.1
80 60 40 20 0
I ve ki dn ey m us cl e ar th ra ne r no se ey e lu ng sk in G gi a
ANCA 相关性血管炎 1.WG---GPA 2. CSS---EGPA 3.MPA
IgA 性血 免疫复合物性小血管炎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冷球蛋白性血管炎、 . 管炎、低补体血症性荨麻疹性血管炎 (HUV)
原发性血管炎分类
2012,Chapel Hill Consensus Conference 4.变异性血管炎:
老年人患者的特点
• 99/234(42.3%)为老年人 • 老年人vs中青年
– – – – 抗MPO抗体:94.9% vs. 80.0% MPA:79.8% vs. 50.4 GPA:18.2% vs. 37.8% 肺受累重:发病和继发感染
• 年龄和肺部感染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我国以抗MPO抗体为主
• 多脏器受累
-皮肤、肌肉骨骼、肾脏、呼吸系统、神经系统
• 实验室检查
-ANCA阳性、肺部影像学、肾脏活检有特征性
临床上怀疑恶性肿瘤、消耗性疾病者
.
小血管炎肾损害
• 血尿、蛋白尿、RPGN
– 可隐袭起病 – 多为非少尿性 – 易误诊为CRF
原发性血管炎分类
1993年Chapel Hill Consensus Conference

什么是血管炎?血管炎的病因与保健

什么是血管炎?血管炎的病因与保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是血管炎?血管炎的病因与保健
导语:血管炎是内皮细胞及肌细胞坏死的炎症,而且很多时候病因是不明确的,所以需要注意加强身体的免疫力合抵抗力,注意饮食保健,丹参酒和赤豆煮
血管炎是内皮细胞及肌细胞坏死的炎症,而且很多时候病因是不明确的,所以需要注意加强身体的免疫力合抵抗力,注意饮食保健,丹参酒和赤豆煮米仁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症状特征
血管炎是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血管损伤,包括纤维素沉积、胶原纤维变性、内皮细胞及肌细胞坏死的炎症,又称脉管炎。

致病因素作用于血管壁直接引起者为原发性血管炎,在其基础上引起一定症状和体征者就是血管炎疾病;由邻近组织病变波及血管壁引起者为继发性血管炎,但这只是其病变之一,故不是血管炎疾病。

而在所谓胶原血管疾病中,血管损伤是重要的伴发病变之一,则宜属于广义的血管炎疾病。

血管炎疾病不少见。

血管炎病变不仅累及血管本身,还累及血管所支配的组织和脏器,有些可以致命,自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以来,预后已大为改观。

血管种类、大小和功能不同,血管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不同。

病理病因
多数病因不明,少数病因较明确,如血清病,药物变态反应及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已证实是长期多种血管炎的病因,进而又发现中华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均能引起血管炎。

原发性血管炎的发生主要是由免疫异常引起,而研究较多的是体液免疫,对细胞免疫等研究则较少。

其致敏原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原发性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健康宣讲课件

原发性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健康宣讲课件


什么是原发性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
疾病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什么是原发性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
症状和临床表现
如何预防和控 制疾病
如何预防和控制疾病
提供防护措施和建议 饮食和生活方式指导
如何预防和控制疾病
如何有效管理疾病
诊断和治疗方 法
诊断和治疗方法
疾病的诊断流程和依据 可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诊断和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和治疗过程
生活质量和康 复指导
生活质量和康复指导
生活质量改善建议 康复训练和支持
生活质量和康复指导
心理健康指导和心理支持
常见问题解答
常见问题解答
常见问题解答集锦 常见误解纠正
常见问题解答
健康宣讲课件结束语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原发性混合型冷球蛋白 血症性血管炎健康宣讲
课件
目录 介绍 什么是原发性混合型冷球蛋白 血症性血管炎 如何预防和控制疾病 诊断和治疗方法 生活质量和康复指导 常见问题解答
介绍
介绍
健康宣讲目的 原发性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性 血管炎概述
介绍
健康宣讲课件内容概述
什么是原发性 混合型冷球蛋 白血症性血管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pt课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pt课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NS,PACNS
-
1
背景
✓ Cravioto和Feigin于1959年通过尸检首先报告, 当时称为肉芽肿性血管炎(granulomatous angiitis of the CNS,GACNS)。
✓ 1983年改为孤立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isolated angiitis of the CNS,IACNS)。
炎症可造成血管壁增厚、管腔闭塞、血栓栓塞 或坏死的管壁破裂,导致缺血性或出血性梗死。
-
4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急性或隐袭发病,多为慢性病 程,缓解与复发交替。
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为头痛(50-69%), 因弥散性皮层功能障碍所致,可缓慢进展,但 起病速度及头痛程度不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
其次为认知功能障碍(30-71%),隐袭性进 展,少数可以表现为急性的意识水平改变甚至 发生昏迷。
-
13
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
主要的间接征象有:
脑血流灌注障碍;
脑缺血性病变;
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狭窄,其原因可排除动脉粥样硬化。
直接征象为:
血管壁增厚伴有强化;
多发性微动脉瘤。 -
14
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
病变多表现为皮层和皮层下白质大小不等的片 样边界模糊的病灶,可累及单侧或双侧。 强化病灶的表现多样化: 皮质下不规则条纹样强化; 软脑膜强化并波及部分脑实质; 局灶性皮质带样强化; 弥漫性脑实质血管强化。
-
15
文献报道的核磁共振其他表现
类似脱髓鞘病变,对称性或单侧为主;注药后 皮层或脑实质结节样强化; 表现为多发性动脉瘤,反复发生脑出血; 表现为脑炎样病变; 表现为颅内占位病变; 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类似于脑白质营养不良症。

原发性血管炎-第九版内科学课件

原发性血管炎-第九版内科学课件

内科学(第9版)
(一) 2012年Chapel Hill会议制定的血管炎分类
7.与系统性疾病相关的血管炎 红斑狼疮相关血管炎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血管炎 结节病相关血管炎 8.与可能病因相关的血管炎 丙肝病毒相关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 乙肝病毒相关血管炎 梅毒相关主动脉炎 血清病相关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 药物相关性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 药物相关ANCA相关血管炎 肿瘤相关血管炎
变以及外来因素,如吸烟、病毒感染等有关
病毒感染、免疫系统退化 树突细胞、T细胞功能紊乱
巨噬细胞释放多种介质和炎症因子,引起血管壁炎症、内皮细胞损伤、动脉壁弹力纤维断
裂、内膜增生
内科学(第9版)
(二)巨细胞动脉炎的病理
累及管壁全层的肉芽肿性动脉炎,血管壁全层有炎症细胞浸润,常有内膜增生和内弹力层断裂,
内科学(第9版)
(六)血管炎的预后
血管炎病的预后与受累血管的大小、种类、部位有关。 整体预后较差。重要器官的小动脉或微动脉受累者预后差,死亡率高。 早期诊治、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根据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异。
第二节
大动脉炎
内科学(第9版)
一、大动脉炎
(一)大动脉炎的发病机制 (二)大动脉炎的病理
内科学(第9版)
(三)巨细胞动脉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非特异 血液系统改变: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升高常见 急性时相反应物:血沉明显增快
内科学(第9版)
(四)巨细胞动脉炎的诊断
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关于巨细胞动脉炎分类标准 ①发病年龄≥50岁 ②新近出现的头痛 ③颞动脉有压痛,搏动减弱(非因动脉粥样硬化) ④血沉≥50mm/h ⑤颞动脉活检示血管炎,表现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浸润或肉芽肿性炎症,并且常有多核巨细胞 符合上述6条中3条者可诊断本病

实用内科学(第15版)(下)

实用内科学(第15版)(下)
第二章急性肾 损伤
3
第三章慢性肾 脏病
4
第四章血液净 化疗法
5 第五章同种异
体肾移植的内 科问题
1
第六章原发性 肾小球疾病
2
第七章继发性 肾小球疾病
3
第八章肾血管 疾病
4
第九章遗传性 肾炎
5
第十章泌尿道 感染
第十一章间质性肾炎 第十二章肾乳头坏死
第十三章肾小管疾病 第十四章梗阻性肾病
1
第十五章肾石 病
第一节中性粒细胞减少与粒细胞缺乏症 第二节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 第三节噬血细胞综合征 第四节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第五节恶性组织细胞病 第六节溶酶体贮积症 第七节其他少见组织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疾病
第一节出血性疾病概述 第二节血管性紫癜 第三节过敏性紫癜 第四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第五节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第六节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第七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溶血尿毒综合征 第八节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 第九节血友病
实用内科学(第15版)(下)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治疗
总论
疾病
疾病 病
细胞
功能
内科学
实际
碍 肾
药物
概论
血液
内容摘要
秉承一贯的“实用”特色,介绍了各种内科疾病和综合征的诊断方法、诊断标准和成熟的治疗方法,并从临 床实际出发对各病种有关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发展都尽可能予以反映。将转化医学、整合医学、 系统生物学、循证医学的理念融入其中,以及在新证据学基础上,介绍了各种疾病诊疗指南的改进。此外,某些 疾病的概念、分类或分期、诊断和治疗已与国际接轨。力求定义准确、概念清楚,从临床实际出发,重点突出诊 断与治疗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优化临床思维。

《原发性血管炎》PPT课件

《原发性血管炎》PPT课件

慢性进行性贫血、肾功能不全 细胞/纤维性新月体/硬
化性肾炎
蜡样贫血
肾外表现 肺病变 咳嗽 咯血
发热、贫血、乏力、多形性皮疹、肌关节痛
上消化道溃疡、腹痛、腹泻、便血、神经炎
虹膜葡萄膜炎
精选ppt课件
23
临床表现
➢ 肾脏:肾内科诊治者中则肾脏受累达90%。肾脏病理呈 坏死性肾小球肾炎表现,见新月体形成
29
➢ 实验室检查有HB降低, WBC增多,粒细胞比例增高, 活动期血小板增高明显,血沉明显加快,可达80100 mm/h ,丙种反应球蛋白增加,类风湿因子可阳 性,抗核抗体多为阴性,补体多为正常
精选ppt课件
30
精选ppt课件
31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8年第8卷第3期)
提示血管炎的临床特征
蛋白激酶(MAPK)
TNF–α激活(priming)中性多形核粒细胞途径
精选ppt课件
8
发病机制(2)
(PMN表面)
(PMN细胞内)
MPO/PR3
呼吸爆发
ANCA
细胞磷酯酰肌醇3-K
(IgG)Fc 相应受体
Fab
脱颗粒变
抑制
LY 294002
ANCA活化中性多精选形ppt课核件 粒细胞途径
9
发病机制(3)
多发性单神经炎如能除糖尿病或神经受压迫损害 所致外,应考虑血管炎的诊断。
精选ppt课件
27
临床表现
➢关节、肌肉病变:关节和肌肉痛 ➢皮肤表现:紫癜、网状青斑样皮疹及皮肤溃疡
➢消化道病变:不易愈合胃肠道溃疡,致黑便、腹痛
及腹泻
➢全身表现:不明原因发热、消瘦、乏力、盗汗、 贫血等
精选ppt课件

原发性血管炎ppt课件

原发性血管炎ppt课件

虹膜葡萄膜炎
临床表现
肾脏:肾内科诊治者中则肾脏受累达90%。肾脏病理呈
坏死性肾小球肾炎表现,见新月体形成
肺:肾外表现最突出的是肺(90%),表现咳嗽、气短、咯
血。肺泡毛细血管炎是其本质
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病变:包括鼻窦、副鼻窦炎、咽鼓管炎及
中耳炎。诊断本病重要线索
神经系统:由滋养神经的小血管炎引起的病变。表
发前4周ANCA先转为阳性。
大、中、小血管血管炎的典型临床表现
大血管 中血管 小血管
全身症状:发热、体重降低、不适、关节痛和关节炎 下肢跛行 不对称的血压 无脉征 局部杂音 皮下结节 溃疡 网状青斑 指趾坏疽 紫癜 囊疱性病变 荨麻疹 肾小球肾炎
主动脉扩张 Allen试验
多发性单神经炎 微血管瘤
肺泡出血 皮肤血管外坏死性
• 维持缓解期 • 复发的治疗
诱导缓解期治疗是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
细胞毒药物,对于重症患者应采取必要的 抢救措施,包括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和血 浆置换。
诱导缓解
甲泼尼龙冲击 成人 7~15mg/kg.d连用三天
儿童 15~30 mg/kg.d
环磷酰胺冲击
10~12mg/kg.d(2~3周再予一剂)
建议 在病情出现小的波动时,可以增加激素和
免疫抑制剂的剂量,而病情出现大的反复时,则
肉芽肿
碎裂性出血
虹膜/巩膜炎
临床表现
先驱病 急进性肾炎 “流感样”病 寡免疫坏死性新月体肾炎 管间质病变 慢性进行性贫血、肾功能不全 细胞/纤维性新月体/硬 化性肾炎 肾小球硬化
血尿蛋白尿
局灶坏死性/局灶肾小球硬化/小
蜡样贫血
肾外表现 肺病变 咳嗽 咯血 发热、贫血、乏力、多形性皮疹、肌关节痛 上消化道溃疡、腹痛、腹泻、便血、神经炎

原发性血管炎

原发性血管炎
拟诊血管炎综合征
详细的病史、体检及血清学检查
注意心、肺、肾、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检查
组织活检
明确系统损害的范围及程度
血管造影
确诊血管炎(大、中、小)
谢谢!
丙肝病毒相关性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血管炎,梅毒 相关性主动脉炎,血清病相关性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药物相关性免疫 复合物性血管炎,药物相关性ANCA相关性血管炎和肿瘤相关性血管炎
病因
• 遗传 多基因 • 感染 病毒:HBV-PAN;HCV-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
细菌:金葡菌-GPA、KD
ACR1990PAN诊断分类标准
①体重自发病以来减少≥4kg ②皮肤网状青斑 ③能除外由于感染,外伤或其他原因所致的睾丸疼痛或压痛 ④肌痛、无力或下肢触痛 ⑤单神经炎或多神经病 ⑥舒张压≥12.0kPa(90mmHg) ⑦尿素氮≥14.3mmol/L;肌酐≥133 μmol/L ⑧HBsAg或HBsAb(+) ⑨动脉造影显示内脏动脉梗塞或动脉瘤形成 ⑩中小动脉活检示动脉壁中有粒细胞或伴单核细胞浸润
符合2条或2条以上时可诊断为GP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 别为88.2%和92.0%
1989年国际贝赫切特综合征研究小组制定 的国际诊断标准
(1)反复口腔溃疡:由医师观察到或病人诉说有阿弗他溃疡, 1年内反复发作至少3次 (2)反复生殖器溃疡:由医师观察到或病人诉说生殖器有溃疡 或瘢痕,尤其是男性病人
以下具备3条即可诊断
(1)发病年龄≤40岁 出现症状或体征时年龄<40岁 (2)肢体间歇性跛行 活动时一个或更多肢体出现乏力、不 适或症状加重,尤以上肢明显 (3)肱动脉搏动减弱 一侧或双侧肱动脉搏动减弱 (4)血压差>10mmHg 双侧上肢收缩压差>10mmHg (5)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杂音 一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或腹 主动脉闻及杂音 (6)动脉造影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原发性血管炎邹和建梅振武第一节概论原发性血管炎是一类以血管壁炎症和坏死为基本特征的疾病,随受累血管的类型,大小,部位,病理特点不同,可产生相应的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

病因大多不明,可因感染对血管的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也可随不同病原,环境及遗传因素,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或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引起炎症反应。

由于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分类方法众多,尚不统一。

按受累血管大小进行分类虽不完满,但较为简单实用。

大血管性血管炎:大动脉炎、巨细胞(颞)动脉炎。

中等血管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川崎病(kawasaki病)。

小血管性血管炎:韦格内肉芽肿、变应性肉芽肿病(churg strauss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过敏性紫癜、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

有一组血管炎多表现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称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

多累及中小血管。

大动脉炎为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肉芽肿性炎症,一般不累及颞动脉。

巨细胞动脉炎则易累及颈总动脉,颅外动脉分支,尤其颞动脉最常受侵犯,并常伴风湿性多肌痛,结节性多动脉炎是累及中小动脉全层的炎症和坏死性血管炎。

韦格内肉芽肿主要累及上、下呼吸道、肾脏的坏死性肉芽肿和广泛的小血管炎症。

川崎病可累及大、中等大小及小动脉,冠状动脉常受累并伴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变应性肉芽肿病累及小到中等大小血管,包括微动脉,毛细血管及微静脉的肉芽肿性病变,内含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主要影响小血管如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也可累及小动脉的坏死性血管炎,病变部位少有免疫复合物沉积,过敏性紫癜的累及血管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相似,病变部位则有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是冷球蛋白沉积在小血管引起的血管炎症性病变,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为皮肤微静脉,微动脉的血管炎症,没有内脏器官累及。

各类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

对不明原因发热、皮损、关节痛、腹痛、年轻患者出现心血管病、肾炎、多发性单神经炎多系统病变,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增高,贫血,血沉增快等应想到血管炎可能。

诊断时应首先排除因结缔组织病,感染,肿瘤等引起的继发性血管炎后,可选择进行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影像学如X线血管造影,CT、MRI检查,对确定病变的分布和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受累器官的活组织检查,不仅能取得病理学诊断,并为选择治疗、估计预后提供依据。

不同类型血管炎其发病机理多因免疫异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第二节大动脉炎最常见的大动脉炎为Takayasu动脉炎,颞动脉炎(巨细胞性动脉炎)我国少见。

Takayasu动脉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起始部的慢性肉芽肿性动脉炎。

肉芽肿性病变常可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少数因动脉壁中层破坏可导致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

【临床表现】大动脉炎病因未明。

以青年女性和儿童多见。

高发年龄为10~30岁。

呈慢性复发性病程。

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系统症状和主动脉多个分支起始部受累的表现。

疾病活动期可出现乏力、发热、体重下降、盗汗、关节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受累血管局部征象如锁骨下、颈动脉或腹部动脉的血管杂音;四肢脉搏可减弱或消失,形成无脉症,双侧血压差值增大(30mmHg以上);椎动脉受累引致体位性眩晕或晕厥;高血压可见于1/3患者,多为肾动脉狭窄或肾脏以上腹主动脉狭窄所致。

随病情的进展,有时会出现主动脉瓣功能不全或冠状动脉受累、恶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机梗死、肺动脉梗塞、脉瘤破裂、咯血等而危及生命。

【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

可见慢性病性贫血、轻度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低白蛋白血症、高 球蛋白血症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凡具有下列表现者应疑及本病:①40岁以下发病(尤其是女性);②四肢间歇性运动障碍;③肱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④双臂收缩压差>1.33kPa(10mmHg);⑤锁骨下或腹主动脉血管杂音;⑥相应部位动脉造影异常。

凡符合上述3条或以上者可成立诊断,诊断敏感性90.5%,特异性97.8%。

应注意与先天性主动脉狭窄、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鉴别。

【治疗】(一)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能使缺血症状改善,动脉造影异常改进,异常脉搏减轻或恢复,是治疗大动脉炎的基本药物。

一般用泼尼松1 mg /(kg·d),分次口服,起效后尽快改成每日一次。

一般持续用3个月可使病情控制,开始逐渐渐减量,改为隔日给药,直到停药。

(二)细胞毒药物仅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未能控制症状,或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能维持缓解的患者。

环磷酰胺 (CTX) 能减少系统性大血管炎死亡率,联合使用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起始CTX 2 mg /(kg·d),口服,病情缓解后,减量维持至少1年。

或采用CTX400mg,每两周一次,或0.8~1.0g,每月一次,静脉滴注。

(三)降压药物约1/3大动脉炎患者出现肾动脉狭窄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应给予适当的降压药物治疗。

(四)外科治疗出现颈动脉低灌注、肾动脉狭窄、四肢缺血、动脉瘤或主动脉瓣功能不全等,可考虑手术治疗。

进行经皮经腔血管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CA),对治疗肾动脉狭窄继发性高血压有效。

第三节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PAN)是一种累及中、小动脉全层的炎症和坏死性血管炎,随受累动脉的部位不同,可仅局限于皮肤(皮肤型),也可波及多个器官或系统(系统型),以肾脏,心脏,消化及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本病关系密切,某些药物、肿瘤等多种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释出大量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加重内皮细胞损伤,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也可损伤血管内皮,使失去调节血管能力,血管处于痉挛状态,发生缺血性改变,抗原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引起坏死性动脉炎。

【病理】主要侵犯中,小动脉,病变为全层坏死性血管炎,好发于动脉分叉处,常呈节段性为特征,偶可侵犯微小动、静脉、受累脏器以肾、心、消化道、脑等常见,而较少累及肺和脾脏,病变早期可见动脉内膜下水肿,纤维素渗出,内皮细胞脱落,相继中层可有纤维素样坏死、变性、全层可见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引起内弹力层断裂,可有小动脉瘤形成。

由于内膜增厚,血栓形成,管腔狭窄导致组织缺血,随炎症逐渐吸收,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壁增厚甚至闭塞,以上病理过程可在同一患者的不同组织部位呈多形性改变。

【临床表现】男女均可发病,以男性多见,可分皮肤型和系统型。

皮肤型皮损局限在皮肤及皮下组织,常以结节为特征,一般为0.5~1.0cm大小,坚实,单个或多个,沿表浅动脉排列或不规则地聚集在血管近旁,呈玫瑰红、鲜红或近正常皮色,可自由推动或与其上皮肤粘连,具压痛,结节中心可发生坏死形成溃疡,边缘不齐,常伴有网状青斑、风团、水疱和紫癜等。

好发于小腿和前臂、躯干、面、头皮和耳垂等部位,皮损也可呈多形性,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伴有低热、关节、肌肉疼痛等不适。

良性过程,呈间隙性发作。

系统型急性或隐匿起病,常有不规则发热,乏力、关节痛、肌痛,体重减轻等周身不适症状。

肾脏病变最为常见,可有蛋白尿、血尿、少数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肾内小动脉广泛受累时可引起严重肾功能损害。

肾内动脉瘤破裂或梗塞时可出现肾绞痛和血尿。

高血压较常见,并可加重肾脏损害,尿毒症为本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消化系统受累随病变部位不同表现各异,腹痛最为常见,如出现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时应考虑因小动脉瘤破裂致消化道或腹腔内出血,肝脏受累可有黄疸,转氨酶升高,部分病例合并乙型肝炎时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

心血管系统也较常累及,除肾性高血压可影响心脏外,主要因冠状动脉炎产生心绞痛,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出现,以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

严重者出现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为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神经系统中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均可受累,以前者常见,出现分布区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多发性单根神经病或末梢神经病等。

累及中枢神经时,可有头晕、头痛、脑动脉发生血栓或动脉瘤破裂时可引起偏瘫,脊髓受累较少见。

其他如生殖系统,主要表现在睾丸疼痛、肿胀、压痛,肺脏血管很少受累,眼部症状约占10%。

本病的病程随受累脏器,严重程度而异,重型发展迅速,甚至死亡,也有缓解和发作交替出现持续多年终于痊愈者。

【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粒细胞常增高,血沉多增快,尿检常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肾脏损害时出现血清肌酐增高,肌酐清除率下降。

丙种球蛋白增高,补体水平下降常反映病情处于活动期,ANCA偶可阳性。

总补体及C3X线血管造影,常发现肾、肝、肠系膜及其他内脏的中小动脉有瘤样扩张或节段性狭窄,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病理活检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可见受累部位中小动脉坏死性血管炎。

但因病变呈节段性分布,选择适当器官,部位进行活检至关重要。

【诊断和鉴别诊断】皮肤型主要根据皮损表现,尤以沿浅表动脉分布的皮下结节,多形性损害,皮肤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

系统型因累及系统广泛,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尚无统一标准,美国风湿病协会提出的标准(1990年)可供参考:①体重自发病以来减少≥4kg。

②皮肤网状青斑。

③能除外由于感染,外伤或其他原因所致的睾丸疼痛或压痛。

④肌痛、肌无力或皮下触痛。

⑤单神经炎或多神经病。

⑥舒张压≥90mmHg。

⑦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

⑧HBsAg或HBsAb(+)。

⑨动脉造影显示内脏动脉梗塞或动脉瘤形成,(除外动脉硬化,肌纤维发育不良或其他非炎症性原因)。

⑩中小动脉活检示动脉壁中有粒细胞或伴单核细胞浸润。

以上10条中至少具备3条阳性者,可认为是结节性多动脉炎,其中活检及血管造影异常具重要诊断依据,按此标准的敏感性为82.2%,特异性为86.6%。

需鉴别诊断的有变应性肉芽肿病,临床上多有哮喘,累及上下呼吸道,主要侵犯小动脉、细小动脉及小静脉的肉芽肿性病变,内含大量嗜酸性细胞为主要特点。

以发热、体重减轻为主要表现者应与感染性疾病鉴别,另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白塞(Behcet’s)病等继发性血管炎,需注意鉴别。

【治疗】本病未经治疗者预后较差,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及早使用可改善预后,病情较轻,无严重内脏损害者,单用糖皮质激素即可,泼尼松1mg/(kg·d)口服,如病情较重,激素治疗一月效果不佳,有内脏损害者需联合选用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等。

首推环磷酰胺最有效,以2mg/(kg·d)口服,如因消化道反应不能耐受者,可予静脉给药,本病常有血栓形成,加用非激素类抗炎,抗凝药如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如出现血管狭窄,可加用扩血管药如钙离子拮抗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