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_单句复句 精品课件(39张)

合集下载

中考总复习之单句、复句PPT文档共31页

中考总复习之单句、复句PPT文档共31页
中考总复习之单句、复句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单句和复句的辨析与运用课件(共40张)

单句和复句的辨析与运用课件(共40张)

复句的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 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 间没有主次之分。例如:
1.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2.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 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3.不是事业为了思想,而是思想为了事业。
并列复句常用关联词: 又……又……、既……又……、 既……也…… 一边……一边……、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那么……那么……、 是……也是……、不是……而是……、 不是……是……、是……不是……、 也、又、还、同时
结构:
“因为a所以b”、“既a就(那么)b”、因此b
7.假设复句: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 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 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例如:
1.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 学不会思考。
2.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边为有用的 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什么是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
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的句子。所谓分句是指结构 上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分句之间的 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 表示。
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 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 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类型。
单用:因为、由于、是因为、是由于、所以、因此、因而、以致、致使、从而 合用:因为(因)(由于)……所以(才)(就)(于是)(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是由于) (就在于)
单用:既、既然、可见;合用:既然……那么(就、又、便、则、可见) 单用:便、就;合用:只要(只需、一旦)……就(都、便、总) 单用:才、否则、要不然;合用:只有(唯有)(除非)……才(否则)(不) 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总)(总是) 单用:就、那就、那么、那、则、便、的话;合用:如果(假设、假如、假若、假使、倘若、倘使、要是、若 是、若、万一)……就(那就、那么、那、则、便)

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精品课件_复句知识(28张PPT)

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精品课件_复句知识(28张PPT)
土了。 3、我们几个 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
没听进去。
六、假设复句
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 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 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 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 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 纵使)……也(还、还是)……,再……也……。如: 1、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2、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3、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 苏州园林就 3、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三、递进复句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 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 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 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 说,还)……,况且。如: 1、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2、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 巧妙绝
伦。 3、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四、选择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 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构成选择 关系。
常用的 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 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 可能……,也许……也许……。如: 1、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
2、单重复句 一重复句是指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 主要有下列十种类型: 并列
承接 递进 选择 转折 假设 因果 条件 解说 目的
一、并列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 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 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全国通用)中考语文单句复句 课件

(全国通用)中考语文单句复句  课件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定语)
名、代 动、形
名、代
形容词 副词 助词 形容词 “的” “地” “得” “的”
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是有规律的:
[状语] (定语) 主语 //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宾语 〈补语〉
例: [这时候] ,(我)的脑海 里[忽然]闪〈出〉(一幅)(神 异的)图画〈来〉
例句:1、跌倒不是失败,而是成功的开始。 2、表扬是鼓励进步的手段,(而)不是目
的。
二、承接复句
各分句按照先后顺序分别说出连续的动作、事 情或相关的情况,具有先后相承的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
就、便、才、又、于是、后来、然后、接 着、 继而、终于、刚……就、首先……然后。
例句:
①他们俩手拉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 房。 ②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就去场里打谷子。
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常在主宾前, 谓前状语、谓后补。
状语有时在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提取句子主干方法指导:
一、提问题,找主干。
“谁或什么” “做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 “结果如何或对象是谁”
例句:他看到一幅写着“戴口罩,勤洗手,测体
温,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风”的标语。
三、递进复句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分句在意思上比 前一分句更进一层。
常用关联词语: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 也、又)…… ,尚且……何况(更不必说、 还) …… 不但不……反而(反倒)……
例句:1、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 地变得迫切。
2、这么热的天,大人尚且受不了, 何况是小孩子?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 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 “什么”一类问题。

中考语文专题:单句复句 课件(共39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单句复句 课件(共39张PPT)

复句的特点
复句必须具备两套或两套以上 的主谓关系结构;
只有一套句子结构,不管有多 长,中间有多少逗号,仍然是单 句。
判断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1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润滑剂来减少磨擦和磨
损,机器就无法转运。
(单句)
2我们知道,他们也知道,只是双方没有通通
气。
(复句)
3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 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 “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 (1)他打字。 (2)什么叫信息? (3)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 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 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 (1)那 (沉甸甸 的)稻谷,象(一垄 金黄 的)珍珠。
像这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的句子, 就叫复句。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辨别区分单、复句:
看下面这两个句子:
1.我吃饭了,也喝汤了。
2.吃饭了,我也喝汤了。
这两个句子是不是复句呢?
回顾一下刚才这两个句子:
承前省略 1.我吃饭了, (我)也喝汤了。
蒙后省略
2. (我)吃饭了,我也喝汤了。
这两个句子都是复句
(2)(三 杯)酒敬亲人。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 带成分, 用来修饰、限制动 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 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 度等。
例如:
(1)他 [已 经 ] 快[ 速 ]地 走 了。
(2)咱 们 北[ 京 ]见。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 分, 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 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 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 (1)我‖ 写字。 (2)中 国 人 民 志 气‖ 高。

复句知识课件初中语文课件PPT课件教学课件

复句知识课件初中语文课件PPT课件教学课件

关联词语类型及功能
选择关系
转折关系
表示在几种情况中选择一种。如:不是……就 是……;要么……要么……;或者……或者……
表示前后意思的转折。如: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然而……
假设关系
条件关系
表示假设某种情况出现,将会产生怎样的结 果。如:如果……就……;要是……那么……; 即使……也……
区别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组成,单 句只有一个主谓结构。
联系
复句中各分句间互有联系,共同表达一 个完整的意思;单句结构简单,表达意 思相对单一。
02 常见复句类型及 用法
并列复句
1 2
定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这些分 句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 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训练方法
通过选取典型例句、设计针对 性练习等方式进行训练。
训练步骤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语境,然后 指导学生理解复句含义和用法,
最后进行实际运用训练。
训练效果评估
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评估学 生训练效果,并针对问题进行
及时反馈和指导。
05 初中生常见复句 错误类型及纠正 方法
结构混乱错误及纠正
01
错误类型:分句之间缺乏必要 的连接词,或者连接词使用不
关键知识点总结
01
复句的定义和分类
掌握复句的基本概念,理解并列复句、偏正复句等不同类型的复句。
02
复句中的关联词语
学习并掌握常见关联词语的用法,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等。
03
复句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理解复句的层次结构,分析各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条
件等。

中考专题训练——复句 课件(共27张PPT)

中考专题训练——复句 课件(共27张PPT)

3.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 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
4.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 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各分句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 况,有先后相承的关系,是承接复句。
承接复句常用关联词语有:
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 首先(起初)……然后……/从而
③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单句。[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
劣最无耻的事情! ④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 条件复句
⑤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递进复句 ⑥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
因果复句 ⑦家里就是我跟我爹两个啦。
递进复句: 甚至、并且、而且、更、况且、何况、反而、 不仅……而且……
选择复句: 或者……或者……、是……还是……、宁可、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转折复句: 但、但是、反倒、却、可、可是、然而、 只是、不过、虽然……但是……
因果复句: 由于、因此、因而、所以、以致、因为、可见、 既然、因为……所以……、既然……就……
选择复句常用的关联词是: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或者……或者……/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或许……或许……/ 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例句:
1.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 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
如:李明在家里做化学作业。你虽然学习很努力尔,但是没 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成绩才不理想。
(二)看有无包含

单句与复句PPT课件

单句与复句PPT课件
第13页/共19页
回家作业
区分单句与复句
是单句,划主干; 是复句,说类型。
第14页/共19页
• 一轮红回日家从东作方升业起,灿烂的光辉照亮了大
地。 •麦穗长,颗粒饱满,是这种麦种的优点。 •白云朵朵,阳光灿烂。 •历史证明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 的。
第15页/共19页
• 无论在回什家么特作殊业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到底。
不做对方的句子成分(相对独立)。
(复句例子): <1>只有孔乙己到店, <2>才可以笑几声, <3>
所以至今还记得。
(说明):<1><2><3>都是分句,都互不做对 方的
句子成分.
(单句例子):他到北海边细心观察:<1>那天 桃花开了,<2>哪天柳絮飞了,<3>哪天布谷鸟叫 了。
(说明):<1><2><3>虽都是主谓结构,但都作 为
(单句例子):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说明):“共产党”是个一般的词,不能充当
第6页/共19页
单句与复句
2.按分句关系分:
<1>并列复句:分句之间,不分主次,彼此平行。
例:中国是火药的故乡,又是火箭的故乡。
常用关联词:
又…又…
一边…一边…
不是…而是…也同时 Nhomakorabea第7页/共19页
单句与复句
<2>递进复句:分句间有一层进一层的关系(程度更深, 数量更大,范围更广)。
常用关联词:
因为…所以… 由于…就… 之所以…是因为…
…因此…
既 然第9…页/就共1…9页
单句与复句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法知识专题复习之五精品课件_复句(36张)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法知识专题复习之五精品课件_复句(36张)
1、如果你愿意,我就陪你去白云山看看。 2、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 攻自破了。
还有一种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 现某种情况,并先退让一步,承认它为事实,后 一个分句说出一个跟假设的情况不相应的结果。 常用”即使(纵然、哪怕、就算)……, 也……“的格式。例如:
中考语文语法知识专题复习 (五、复句)
一、什么是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上有关联、结构上互 不作句子成分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成 复句的单句叫做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 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 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练习:指出下列各句哪些是复句,哪些是单句? 1、因为香烟中有尼古丁百,所以对人体有害的科学 道理并不广为人知。 2、他因为下雨不能来。 3、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 4、那是孤独的雪,是道死掉的雨,是雨的精灵。 5、几个年轻的姑娘提着裙子,走向海边,嘻嘻哈哈 地追逐着权浪花玩。
1、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所以浪费时间就是耗费 生命。
2、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 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例1是“前因后果”:前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后一个分句说 明结果;例2是“前果后因”:前一个分句先说明情况,后一个 分句补充说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另一种是推论因果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 前提,后一个分句表示由这个依据或前提推出的结论。这 种结论带有主观性,可能是事实,也可能不是事实。这种 关系的复句一般用“既然……,就……”等关联词语来表 示。例如:
1、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 矛盾的性质也不同。例2用“不过”,表示转折的 语气较轻,前后分句的意思虽不一致,但并不是完 全相反。

中考语文专题单句复句-课件精品PPT(共39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中考语文专题单句复句-课件精品PPT(共39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各分句按照先后顺序分别说出连续的动作、事情或相关的情况,具有先后相承的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 就、便、才、又、于是、后来、然后、接着、 继而、终于、刚……就、首先……然后。 例句: ①他们俩手拉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就去场里打谷子。
三、递进复句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五、转折复句
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转而陈述与前一分句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例句: 1、工作虽然很紧张,但是心情是很愉快的。 2、尽管天下着雪,可同学们依然没有迟到。 3、夜已经很深了,他还在不停地工作着。(可是)
常用关联词: 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就 (那么、便、则) ……, 即使(纵然、纵使、即便)……也(还、还是) 若是……那么 要是……则 假若……那么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法专题: 单句和复句
单句:由词或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基本语言单位。 比如:1、武汉加油! 2、我不出门。 3、你戴口罩了吗?
句子的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 ——三种主要成分 定语、状语、补语; ——三种附属成分
比较以下几个句子: 1.我吃饭了。(单句) 2.我喝汤了。(单句) 以上两个句子分别表达了两个意思,是两个单句。 3.我吃饭了,我也喝汤了。(复句) 像这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的句子, 就叫复句。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看下面这两个句子: 1.我吃饭了,也喝汤了。 2.吃饭了,我也喝汤了。 这两个句子是不是复句呢?
八、因果复句
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
例如:1、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 可敬的。 2、既然我把那么深厚的感情灌注在我的歌里,他 怎么会听不见呢?
A、失去了真,也同时失去了美。 B、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得到十个朋友的赞扬。 C、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D、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E、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F、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2020年 中考语文专题_单句复句 优秀课件(共39张PPT)

2020年 中考语文专题_单句复句 优秀课件(共39张PPT)
例句:1、跌倒不是失败,而是成功的开始。 2、表扬是鼓励进步的手段,(而)不是目
的。
二、承接复句
各分句按照先后顺序分别说出连续的动作、事 情或相关的情况,具有先后相承的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
就、便、才、又、于是、后来、然后、接 着、 继而、终于、刚……就、首先……然后。
例句:
①他们俩手拉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 房。 ②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就去场里打谷子。

5.融情于 事,指 通过叙 述事件 来抒发 感情, 让感情 从具体 事件的 叙述中 自然地 流露出 来,感 染读者 。这种 渗透着 感情的 叙述, 读者品 味起来 就更觉 得真诚 可亲。

6.通过对 客观事 物的描 写或刻 画,间 接表现 出作者 的志向 、意愿 。采用 托物言 志,关 键是志 与物要 有某种 相同点 或相似 点,使 物能达 意而志 为物核 。托物 言志常 借用比 拟、象 征等手 法。

7.要写好 一篇记 叙文, 首先必 须确定 自己的 情感, 然后根 据自己 的情感 选择提 炼材料 ,再加 以细致 的描写 ,在必 要的地 方画龙 点睛地 穿插一 点议论 。

8.对任何 一篇记 叙文而 言,叙 述是骨 架,描 写是血 肉,而 抒情与 议论则 是灵魂 ,这四 者是缺 一不可 的。总 之,我 们要学 会综合 运用多 种表现 手法, 使我们 笔下的 文字显 得生动 活泼、 形象可 感、醒 人耳目 、启人 深思。
项: ( B )
一轮鲜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来了。
A 句子的谓语中心语是“升起 来”。
B “从东方”在句中充当状语。 C “鲜红”是定语,“起来” 是宾语。 D "一轮"和"冉冉"都是状语。

单句与复句+++课件(共23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单句与复句+++课件(共23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
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划分的具体步骤
•主语下面划双横线=,后面划双横线‖; •谓语下面划单横线–; •宾语下面划波浪线﹏; •定语用小括号﹙﹚; •状语用中括号〔〕; •补语用单书名号〈〉。
• 3、例如: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转折复句
• 1、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 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 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 2、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然而……、…… 却……等。 • 3、例如。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2、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就…… 、 “即使……也……”、 “假如”、“假使”、 “假若”、“要是”、等。
• 3、例如: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 没有使用价值。
八、条件复句
•1、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 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 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2、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 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 才……、凡是……都……、句组成,后一个 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2、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 且……、不但……还……、……更 (还)……、……甚至……等。 •3、例如: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 是思想好。
二、承接复句
•1、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几个分句表 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 其基本格式是A→B→C……成鱼贯式的排列。

单句与复句的区别 课件(共45张ppt)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单句与复句的区别  课件(共45张ppt)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 辨别单复句,不能片面看字数多少,句子中间 有无停顿,关键要看句子包含了几套句子结构: 只有一套的是单句;有两套或者两套以上的是 复句。
2、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 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谓语。如:
战士们英勇顽强。你是学生。
3、宾语:是动词中心词支配的对象,一般由名
词和代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宾
语。如:
大家喜欢游泳。他给我一本书(双宾语)
‾‾‾
‾‾
‾‾
4、定语:是名词中心语的修饰成份,名词、动词、形容 词、数量词和短语充当定语。“的”是定语的标志。如:
语素的概念
语素 语素的种类(单音节、多音节/自由、半自由、不自由)

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一字一素/一字多素/多字一素)
语 语 词语
词语的概念 词语的种类(实词、虚词) 词语的结构(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词语的意义(同义词、近义词、熟语、成语)

词语的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识 结
短语
短语的概念 短语的语法种类 短语的结构种类(成语)
构 图
句子
句子的概念 句子的种类(用途和语气、结构、骈散等来划分)
句子的结构(单句、复句)
句式的变换、选用和仿用 ※
语病的辨析与修改 ※
句群 (句子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三)词语的种类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词、 量词和代词,是实词;
单句与复句的区别
• (1) 定义法。 •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独立的
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并且有一定的语气语 调。 •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 结构相 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 • 例如⑴同学们已经回校了。⑵他很健康。 • ⑶飞机﹗⑷白云朵朵,阳光灿烂。⑸蓝天,远 树,金黄色的麦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常在主宾前, 谓前状语、谓后补。
状语有时在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提取句子主干方法指导:
一、提问题,找主干。
“谁或什么” “做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 “结果如何或对象是谁”
例句:他看到一幅写着“戴口罩,勤洗手,测体
温,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风”的标语。
例如: (1)我‖ 写字。 (2)中 国 人 民 志 气‖ 高。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 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 注:狭义的谓语指动词。
例如:
(1)满 天 乌 云‖顿 时 消 散 了。
(2)鲁 迅‖是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的 奠 基 人。
(3)王明‖十 六 岁。 (4)明 天‖星 期 日。 (5)树 叶‖ 黄 了。
项: ( B )
一轮鲜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来了。
“从东方”在句中充当状语。 C “鲜红”是定语,“起来” 是宾语。 D "一轮"和"冉冉"都是状语。
句子“手牵手”——
什么是复句?
• 比较以下几个句子: 1.我吃饭了。(单句) 2.我喝汤了。(单句)
以上两个句子分别表达了两个意思,是两个单句。 3.我吃饭了,我也喝汤了。(复句)
(2)(三 杯)酒敬亲人。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 带成分, 用来修饰、限制动 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 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 度等。
例如:
(1)他 [已 经 ] 快[ 速 ]地 走 了。
(2)咱 们 北[ 京 ]见。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 分, 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 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 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三、递进复句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分句在意思上比 前一分句更进一层。
常用关联词语: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 也、又)…… ,尚且……何况(更不必说、 还) …… 不但不……反而(反倒)……
例句:1、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 地变得迫切。
2、这么热的天,大人尚且受不了, 何况是小孩子?
例句:1、跌倒不是失败,而是成功的开始。 2、表扬是鼓励进步的手段,(而)不是目
的。
二、承接复句
各分句按照先后顺序分别说出连续的动作、事 情或相关的情况,具有先后相承的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
就、便、才、又、于是、后来、然后、接 着、 继而、终于、刚……就、首先……然后。
例句:
①他们俩手拉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 房。 ②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就去场里打谷子。
提取句子主干方法指导:
二、提取句子主干时,要把否 定词一起摘出来,但如果保留否 定词后意思跟原句相悖,那么应 该去掉否定词。
如:他不是一个调皮捣蛋常干坏事的 孩子。(主干:他是孩子)
提取句子主干方法指导:
三、主谓宾的中心词是并列结构 的,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找出来。
如:我们看到了国家遏制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主干:我们看到决心和信心)
四、选择复句
各个分句分别说出一种情况,从中选择一个。
常用的关联词:是……还是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也许……也许 与其……不如 (宁可) 宁愿……也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法专题:
单句和复句
• 单句:由词或短语构成,能 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基 本语言单位。
比如:1、武汉加油!
2、我不出门。
3、你戴口罩了吗?
句子的成分
• 主语、谓语、宾语; •——三种主要成分 • 定语、状语、补语; •——三种附属成分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 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像这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的句子, 就叫复句。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辨别区分单、复句:
看下面这两个句子:
1.我吃饭了,也喝汤了。
2.吃饭了,我也喝汤了。
这两个句子是不是复句呢?
回顾一下刚才这两个句子:
承前省略 1.我吃饭了, (我)也喝汤了。
蒙后省略
2. (我)吃饭了,我也喝汤了。
这两个句子都是复句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定语)
名、代 动、形
名、代
形容词 副词 助词 形容词 “的” “地” “得” “的”
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是有规律的:
[状语] (定语) 主语 //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宾语 〈补语〉
例: [这时候] ,(我)的脑海 里[忽然]闪〈出〉(一幅)(神 异的)图画〈来〉
复句的特点
复句必须具备两套或两套以上 的主谓关系结构;
只有一套句子结构,不管有多 长,中间有多少逗号,仍然是单 句。
判断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1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润滑剂来减少磨擦和磨
损,机器就无法转运。
(单句)
2我们知道,他们也知道,只是双方没有通通
气。
(复句)
3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
出来讲啊!
(复句)
4我们要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
律。
(单句)
复句的类型
一、并列复句
几个分句是并列关系,无先后主次轻重之 分。分别说明几件事,几种情况,或一个事 物的几个方面。 常用的关联词: 既……又,不是……而是 是……(而)不是, 一方面……一方面 , 一会儿……一会儿, 一边……一边 ,有时……有时,也……也等。
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 火 朝 天。>
(2)他 写 的 字 比 原 来 不 是
好<一 点>,而 是 好 得<多 >。
双宾语 例如: 朋友送我一支笔。
“我”是近宾语(间接宾语), “一支笔”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现在人们叫它 故宫。 “它”是近宾语(间接宾语),
" 故宫"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 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 “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 (1)他打字。 (2)什么叫信息? (3)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 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 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 (1)那 (沉甸甸 的)稻谷,象(一垄 金黄 的)珍珠。
1、 根据句意用双竖线划开主语、谓 语不正确的是:( A ) A 风在我的耳旁边‖呼呼直响。 B 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 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 呀。 C 人们在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常 常出现在眼前。 D 我‖想起在延安蓝家坪我们种的 菜园来了。
2、选出对下面一句话分析正确的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