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硅材料

合集下载

有机介孔硅

有机介孔硅

的条件下形成溶致液晶超分子模板剂。另一种是协同作用机理,这种机理的核心是
认为超分子模板剂的形成是在加入无机反应物之后,无机离子加入后与表面活性剂 协同相互作用,最终自组装形成超分子液晶相模板剂。
液晶模板机理示意图
协同作用机理示意图
首先,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胶束,之后低聚态阴离子硅物种与阳离子表
面活性剂在界面区通过离子交换的作用方式进行多齿配位,在硅物种聚合的 过程中,电荷密度相匹配,进而按六方堆积的方式排列形成介孔结构。
加入F127的硅颗粒比较大,没加F127的 颗粒较小 两者都是有序的介孔结构
TEOS水解形成带负电荷的硅酸盐,阳离子表面活 性剂形成液晶胶束,通过离子互相作用形成它们 的复合物,F127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周围分 布阻止其继续生长。
通常有序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包括硬模板法和软模板法 硬模板法:要求构成模板的材料本身为介孔材料,与碳前躯 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力较小 软模板法:有机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等)与碳前躯体有较大 的作用力
软模板法作用机理:有液晶模板机理(LCT)和协同组装机理 (CFM)共同解释 液晶模板机理:根据合成物与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液晶相之间 有类似的空间对称性 协同组装机理:体现有机相和无机相之间的互相作用,胶束 形成液晶相加速无机物种的缩聚过程
有序介孔有机硅(PMOs)
合成示意图
有序介孔有机硅的合成是通过桥联聚倍半硅氧烷经过水解缩聚完成的。 倍半硅氧烷是指一个硅对应一个半的氧,它反映着一种理论化学计量学,
即所有同一个硅原子连接的三个硅羟基(-SiOH)缩合形成Si-O-Si键时,每
一个氧原子则由两个硅原子共享。
PMOs的优点
①有机基团可以均勾的分散在孔壁内部和孔壁的表面。 ②双硅烷化有机前驱体的选择范围广,并且它们具有很高的自组装能力,因此在 有序介孔有机硅的合成过程中,可以将不同的有机基团引入介孔材料中,同时有 序的结构不会被破坏。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种类和特点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种类和特点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是一种具有特殊孔道结构的纳米材料,根据其制备方法和特性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化学合成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化学合成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制备而成的,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均匀的孔道结构。

这种类型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可以根据需要调控孔径大小和孔道结构,具有很高的可控性和可定制性。

2. 生物合成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生物合成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是利用生物体或生物材料作为模板,在其表面或内部合成介孔结构的硅材料。

这种类型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表面修饰方便等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 模板法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模板法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是利用有机或无机模板在合成过程中形成介孔结构的硅材料。

这种方法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孔道结构较为复杂且孔径分布均匀,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高比表面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非常高的比表面积,这是由于其内部有大量的孔道结构,有些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甚至可以达到数百或数千平方米/克。

这种高比表面积使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用于吸附有机分子、金属离子等。

2. 调控的孔径大小和孔道结构由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多样,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孔径大小和孔道结构进行调控。

这种可调控性使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催化、药物载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合成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被人体组织所吸收和代谢,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

这种特点使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药物传递、生物成像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4. 可表面修饰由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较为活泼的表面羟基,可以方便地进行表面修饰,引入不同的功能基团,赋予其特定的性质和功能。

这种特点使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药物传递、催化、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多种应用可能。

介孔材料简介

介孔材料简介

介孔材料简介摘要:介孔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在光化学、催化及分离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

本文阐述了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介孔材料的分类及合成机理,并展望了介孔材料的应用前景,并简要介绍了孔径调节以及改性方法。

关键词:介孔材料,模板法,溶胶-凝胶法,合成机理,孔径调节Research development of mesoporous materials Abstract:Mesoporousmaterial is of much use in the fields of photochemistry, catalyst and separationetc, and it is one of hot spots of research. The research p rogress of the mesoporous materials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ynthesis mechanism of the mesoporousmaterials are also outline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eground of the mesoporousmaterial is discussed as well.And briefly describes the aperture adjustment and modification methods.Key words:mesoporousmaterials; template method; sol - gel methods synthesis mechanism ;aperture adjustment1 前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材料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1, 2 ],尤其是近几十年中,出现了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其中介孔材料就是一种。

课件:硅系介孔材料

课件:硅系介孔材料

FDU系列(Fudan University);
JLU系列 (Jilin University);
MCM-41
1992年Kresge等人在Nature杂志上首次报道了一种名为MCM-41的 有序介孔材料《液晶机理合成有序的介孔分子筛》。MCM-41具有六 方排列的一维孔径结构,孔径可在1.5~10nm范围内调节,其表面积 比可高达1000m²/g。可由季铵盐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合成
但是,对于无机反应物之后形成液晶相过程的具体描述则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具有代表性的是Stucky和Davis两种机理。
应用
Eg: a. MCM-41催 化对甲基氯苯
应用
介孔材料具有 大的比表面积和 可以使一般大分 子自由出入的孔 道。 介孔MCM-41的 发现为精细合成 中非均相催化展 示了美好前景。
夹心二氧化硅装载多烯紫杉醇治疗肝癌低毒、高 效
参考文献
魏昊等 单分散核-壳结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合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011 (3)503-507
王连洲等 介孔氧化硅材料的研究进展[期刊论 文]-无机材料学报 1999(3)
张一平等 有机功能化介孔氧化硅的制备和表征[期刊论文]-化学进展 2008(1) 赵俊理, 钱广, 李凤云等 .Bi-MCM-4协1 催同化工作对氯甲苯选择氧化[J] 催化学报, 2012,V33(5): 771-776
SBA-n 系列 (Santa Barbara USA):SBA-1 (cubic, Pm3n)、SBA-2
(3-D hexagonal, P63/mmc)、SBA-3 (2-D hexagonal,
P6mm)、SBA-
15 (2-Dhexagonal, P6mm);
MSU 系列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X (MSU-1、MSU-2 、 MSU-3) ,MSU-V,MSU-G ;

介孔硅 -回复

介孔硅 -回复

介孔硅 -回复
介孔硅是一种具有高孔隙度和大孔径的无定型固体材料。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催化剂载体、吸附剂和先进材料等。

介孔硅能够通过控制合成条件来调控孔径大小和表面特性,从而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制备介孔硅的方法主要包括模板法、溶胶-凝胶法和介孔聚合物法等。

模板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使用有机或无机模板剂来产生具有特定孔隙结构的介孔硅。

溶胶-凝胶法则是通过溶胶和凝胶的相互作用,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介孔硅结构。

介孔硅具有许多优势,如高度可控的孔隙结构、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可调控的表面性质。

这些优势使得介孔硅在催化、吸附和分离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介孔硅可以作为高效的催化剂载体,在催化反应中提供更多的表面积和活性位点。

介孔硅还可以作为吸附剂用于废水处理和气体吸附等环境保护领域。

介孔硅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还在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对介孔硅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相信它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介孔硅材料研究进展及其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介孔硅材料研究进展及其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介孔硅材料研究进展及其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引言:近年来,介孔硅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材料科学领域备受关注。

其大尺寸的介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的特点使得介孔硅材料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对介孔硅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着重探讨其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一、介孔硅材料的研究进展1. 介孔硅材料的制备方法介孔硅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模板法、溶胶-凝胶法、直接模板合成法等。

其中,模板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模板剂,可以产生具有不同孔径和孔容的介孔硅材料。

2. 介孔硅材料的结构特点介孔硅材料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大尺寸的孔径、高比表面积以及可调控的孔结构。

这些特点使得介孔硅材料具有较好的承载作用、较高的负载容量和良好的分散性,从而在催化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3. 介孔硅材料的表面性质介孔硅材料的表面性质对其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控介孔硅材料的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酸碱性质,可以实现对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调控,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和效率。

二、介孔硅材料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前景1. 介孔硅材料在有机合成催化中的应用介孔硅材料可以作为催化剂的承载体,通过调控孔径和孔容,提供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从而实现对有机合成反应的高效催化。

例如,介孔硅材料可以用作手性催化剂的载体,在不对映选择性催化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2. 介孔硅材料在能源催化中的应用随着能源危机的逐渐加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介孔硅材料在能源催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介孔硅材料可以作为催化剂的载体,用于氢能源的制备和氢能源的转化。

3. 介孔硅材料在环境保护催化中的应用环境保护催化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

介孔硅材料在环境保护催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例如,介孔硅材料可以用作催化剂的载体,用于有害气体的去除和废水处理等方面。

结论:介孔硅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介孔硅材料的深入研究,它在催化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介孔硅结构

介孔硅结构

介孔硅结构是一种具有特殊孔道结构的材料,其孔径介于微孔和大孔之间,通常在2-50纳米之间。

这种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容、可调的孔径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在催化、吸附、分离、药物传递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介孔硅结构的合成通常采用模板法,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硅源(如四乙氧基硅烷)与模板剂(如表面活性剂或有机分子)混合,通过热解和缩聚反应形成介孔硅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模板剂起到关键的作用,它可以控制介孔硅结构的孔径和孔容等性质。

除了模板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用来合成介孔硅结构,如溶胶-凝胶法、乳液法、硬模板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制备介孔硅结构。

在介孔硅结构的应用方面,除了上述的领域外,还可以用于制备催化剂载体、电极材料、传感器等。

此外,介孔硅结构还可以与其他材料复合,如碳纳米管、金属氧化物等,以获得更优异的性能。

总之,介孔硅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介孔硅材料的结构与应用

介孔硅材料的结构与应用

介孔硅材料的结构与应用引言:介孔硅材料是一类具有孔结构的硅材料,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该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可控孔径大小和孔道结构、高分散性等特点,因此在催化、吸附、分离、传感、药物控释等应用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介孔硅材料的结构特点,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介孔硅材料的结构特点介孔硅材料的结构特点源于其孔道结构和表面性质的优势。

1. 孔道结构特点介孔硅材料的孔道结构具有可调的孔径和可控的孔道结构。

孔径通常介于2 nm到50 nm之间,且可通过合成控制孔径分布特征。

此外,孔道结构可以是纳米管、球、带等多种形态,可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调控。

这些创新的孔道结构特点赋予了介孔硅材料多样的形态和表面化学性质,从而适用于不同的应用。

2. 表面性质特点介孔硅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分散性的特点。

高比表面积使其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提高了催化和吸附性能。

高分散性意味着材料可在水相和有机相中都保持良好的分散性,可与其他功能材料充分配合,提高整体性能。

二、催化应用领域1. 催化剂载体介孔硅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可控孔径使其成为理想的催化剂载体。

其孔道结构可以用于嵌入金属或非金属催化剂,并提供良好的可控环境。

此外,通过调节孔径和孔道结构,还可以控制催化剂的选择性和活性。

因此,基于介孔硅材料的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化学反应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催化剂储存和分离介孔硅材料的孔道结构可以用于储存和分离小分子气体和液相物质。

通过选择适当的孔径和孔道结构,可以实现对不同大小分子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

因此,在催化剂储存和分离领域,介孔硅材料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三、吸附与分离应用领域1. 气体吸附与分离介孔硅材料可以用于气体吸附和分离,如二氧化碳的吸附和分离、天然气的深度净化等。

其可调控的孔径和孔道结构可以实现对不同气体分子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从而应用于气体的储存和分离。

2. 液体吸附与分离介孔硅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可控孔道结构使其在液体吸附与分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介孔硅电位

介孔硅电位

介孔硅电位
介孔硅电位是指介孔硅材料的表面电位。

介孔硅是一种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的材料,其孔道尺寸在2-50纳米之间。

由于孔道结构的特殊性质,介孔硅的表面具有大量的表面活性位点,因此介孔硅的表面电位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介孔硅电位的大小与介孔硅材料的孔径大小、孔道结构和表面活性位点的性质有关。

一般来说,孔径越大,介孔硅的表面电位就越低。

此外,不同的表面活性位点也会对介孔硅的表面电位产生影响,例如氧化物基团和碱金属离子等可以使介孔硅的表面电位变为负电荷,而硅-氢化物基团则可以使其变为正电荷。

介孔硅电位的大小对介孔硅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介孔硅作为催化剂载体时,其表面电位可以影响催化剂的分散性和活性;当介孔硅用作药物载体时,其表面电位可以影响药物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利用度。

因此,在介孔硅材料的设计和制备中,需要综合考虑介孔硅电位的影响,以实现对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精确调控。

- 1 -。

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
环境和能源领域
有序介孔材料作为光催化剂用于环境污染物的处理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例如介孔TiO2比纳米TiO2(P25)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因为介孔结构的高比表面积提高了与有机分子接触,增加了表面吸附的水和羟基,水和羟基可与催化剂表面光激发的空穴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而羟基自由基是降解有机物的强氧化剂,可以把许多难降解的有机物氧化为CO2和水等无机物。此外,在有序介孔材料中进行选择性的掺杂可改善其光活性,增加可见光催化降解有机废弃物的效率。
有序介孔薄膜的成功合成于1997年由Brinker等阁率先报道。利用酸性的醇溶液为反应介质和挥发诱导自组装(EISA)工艺可以合成高质量的氧化硅介孔薄膜,这为介孔材料在膜分离与催化、微电子、传感器和光电功能器件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998年Zhao等首次报道利用非离子型的三嵌段共聚物合成了大孔径的SBA-15介孔材料,由于其具有较大的孔径(5-30nm)和壁厚(3.1-6.4nm)使得其热和水热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从而拓宽了介孔材料的应用范围。目前基于SBA-15介孔材料的研究报道是介孔材料领域中最多的。
有序介孔材料作为多孔材料的分支,其快速发展也来自工业(如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中的实际应用需求。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有序介孔材料的孔道尺寸在 2~50nm 范围,这为制备新型纳米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一个“反应容器”,或叫做“工具”。而 1992 年 M41S 出现时,恰值纳米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其间人们制备出许多纳米尺寸、纳米结构的新材料,典型的如碳纳米管的研究。我想另一方面,正是 20 世纪末,纳米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有序介孔材料的发展。
有序介孔材料在分离和吸附领域也有独特应用。在温度为20%-80%范围内,有序介孔材料具有可迅速脱附的特性,而且吸附作用控制湿度的范围可由孔径的大小调控。同传统的微孔吸附剂相比,有序介孔材料对氩气、氮气、挥发性烃和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等有较高的吸附能力。采用有序介孔材料不需要特殊的吸附剂活化装置,就可回收各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废液中的铅、汞等重金属离子。而且有序介孔材料可迅速脱附、重复利用的特性使其具有很好的环保经济效益。

介孔硅 声动力

介孔硅 声动力

介孔硅声动力
介孔硅,也被称为介孔二氧化硅或中孔硅,其孔径大小在10-500纳米之间。

这种材料具有有序的孔道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因此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催化、药物控释、能量存储以及环境保护等。

声动力是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它利用超声波激活具有声敏性的药物或纳米材料,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从而实现对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这种技术具有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将介孔硅材料应用于声动力治疗中,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介孔硅材料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将声敏性药物装载到其孔道中,然后通过超声波激活,实现药物的定向释放和增强治疗效果。

此外,介孔硅材料还可以作为声敏剂的载体,通过其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提高声敏剂在体内的分布和稳定性,从而增强声动力的治疗效果。

介孔硅材料在声动力治疗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有望为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介孔材料常用的表征方法

介孔材料常用的表征方法

介孔氧化硅材料常用的表征方法摘要介孔氧化硅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规则有序的孔道结构、狭窄的孔径分布、孔径大小连续可调等特点,使得它在很多微孔沸石分子筛难以完成的大分子的吸附、分离,催化反应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更着重要作用,成为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

本文简单介绍了介孔氧化硅材料以及常用的表征方法,如XRD、电镜分析、热重分析、BET法等。

关键词:介孔材料、XRD、BET、电镜分析、FTIR、TG前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材料科学这一重要的学科领域不断的被注入新的发展方向和应用领域。

每一种重要新材料的获得都会为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的进步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以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代表的三大类材料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种类繁多的材料体系中,具有贯穿于体相内的良好孔道结构的多孔材料可谓是一大类明星材料。

其优异的结构特性、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使得其一直都是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学科。

1根据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以孔径大小为依据的规定,多孔材料主要为三类:孔径小于2nm的微孔材料、孔径介于2-50nm的介孔材料和孔径大于50nm的大孔材料。

尤其是基于介孔氧化硅的介孔材料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材料表征是研究物质的微观状态与宏观性能的一种手段,人们能通过改变分子或者晶体的结构,可以达到控制物质宏观性能的目的,因此对材料的研究离不开表征。

本文选择对介孔氧化硅材料和它的表征手段进行研究。

1.介孔材料及介孔氧化硅的简介1.1介孔材料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规定,介孔材料是指孔径介于2-50nm的一类多孔材料。

介孔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规则有序的孔道结构、狭窄的孔径分布、孔径大小连续可调等特点,使得它在很多微孔沸石分子筛难以完成的大分子的吸附、分离,催化反应、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发挥作用。

而且,这种材料的有序孔道可作为“微型反应器”,在其中组装具有纳米尺度的均匀稳定的“客体”材料后而成为“主客体材料”,由于其主、客体间的主客体效应以及客体材料可能具有的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将使之有望在电极材料、光电器件、微电子技术、化学传感器、非线性光学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介孔有机硅和介孔二氧化硅

介孔有机硅和介孔二氧化硅

介孔有机硅和介孔二氧化硅是两种不同的材料,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和应用领域。

介孔有机硅(Organosilane)是一种将有机基团连接到硅原子上的化合物,通常具有有序的介孔结构。

由于其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介孔有机硅在催化、分离、吸附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介孔有机硅材料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用于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过程中的催化反应;也可以作为吸附剂,用于气体分离和废水处理等领域。

介孔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是一种具有高度有序介孔结构的无机材料,通常由模板法合成。

由于其大比表面积、高孔容和可调的孔径,介孔二氧化硅在催化剂载体、吸附剂、药物传递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介孔二氧化硅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用于药物的控制释放;也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用于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过程中的催化反应。

总之,介孔有机硅和介孔二氧化硅都是重要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们在化学、物理、生物医学和工程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tac合成介孔硅

ctac合成介孔硅

ctac合成介孔硅
合成介孔硅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溶剂热法合成。

溶剂热法合成介孔硅的步骤如下:
1. 准备硅源和模板剂。

硅源一般为硅酸盐或有机硅化合物,常用的模板剂有阴离子型或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 将硅源和模板剂混合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通过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3. 将混合溶液置于加热设备中,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反应。

通常情况下,反应温度在60-100℃之间。

4. 在反应过程中,模板剂会自组装形成介孔结构,而硅源则在模板剂的作用下形成硅氧烷链。

5. 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将反应体冷却,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离和洗涤,去除残留的模板剂和溶剂。

6. 经过干燥和煅烧等处理,得到介孔硅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适当的硅源、模板剂、溶剂和反应条件等因素对合成介孔硅材料的结构和性质有重要影响。

合成介孔硅材料的方法还有很多其他的变种,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合成路线。

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及制备方法1、引言介孔材料(mesoporous materials )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其孔径一般在1.5—50nm 。

介孔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孔状有序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和大的孔体积使其在催化、传感器、分离技术等各个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992年Mobil 公司的Beck 等以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溶致液晶作“软模板”,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高度有序的介孔硅(1.5-10nm )分子筛MCM-41,其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并把它们研究小组的成果发表在了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上,从此拉开了了利用“模板”法合成介孔材料的序幕。

至今已经制备了不同结构的介孔材料包括二维六方结构(空间群为p 6mm )、三维六方结构(空间群为P 63/mmc )、三维立方结构(空间群为m Pm 3,n Pm 3,m Fd 3,m Fm 3,m 3Im )和双连续立方结构(空间群为d Ia 3)等;材料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硅、碳、聚合物、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氮化物和金属等[1]。

图1 MCM-41的两种形成机理2、制备方法目前主要有表面活性剂和前躯体的协同作用自组织(Cooperative Self-Assembly )和液晶模板(Liquid-Crystal )两种“软模板”方法用于介孔材料的制备,最近又发展了纳米铸造(nanocasting )“硬模板”技术用于金属氧化物和氮化物等介孔材料的制备[5,6]。

2.1 表面活性剂一般用于介孔材料制备的表面活性剂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使用的有C n H 2n+1N(CH 3)3(n=8-22)包括经常使用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Gemini surfactants, bolaform surfactants, multiheadgroup surfactants 和最近发展起来的fluorinated surfactant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金属离子吸附实验
1 20℃下,10 ml浓度分别为0.2、0.4、0.6、 0.8和1.0 mmol/L的Pb2+、Cr3+ 和Cu2+ 的 溶液 2 200 r/min振荡频率下 ,振荡1h,再静置 0.5h,取上层液 3 ICP-OES测定滤出液中残留的Pb2+、Cr3+ 和Cu2+ 浓度 4 计算平衡吸附量,吸附率
二、利用新型新型纳米二氧化硅介孔球的大 比表面积应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结果发 现,其吸附能力Pb2+ > Cu2+ > Cr3+,在 高浓度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同时在中低 浓度下可表现出优异的去除能力,如对0.2 mmol/L Pb2+ 去除率高达99%,对三种金 属离子的去除率都达到90% 以上。
结果与讨论
图1 新型纳米SiO2介孔球TEM图
SEM
图2 新型纳米SiO2介孔球SEM图
EDS
X射线能谱(EDS)对新型纳米SiO2 介孔球的化学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测试。结 果显示,合成的样品中仅有O和Si出现,可 以说明得到的是纯相的纳米介孔硅球,模 板剂和溶剂等在后期洗涤和抽提处理中已 经完全去除。
介孔材料
根据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协会(IUPAC) 的定义,依据其孔径的大小,多孔材料可分为 三类:微孔材料,孔径小于2 nm。孔径在2 ~ 50 nm之间的成为介孔材料(Mesoporous 之间的成为介孔材料( Material),介孔的含义就是孔径介于微孔和 ),介孔的含义就是孔径介于微孔和 大孔之间,大孔材料的孔径大于50 nm,有些 大孔之间, 时候将孔径小于0.7 nm的材料称为超微孔。
BET
曲线为典型的IV 型曲 线拥有H3型滞后环, 可以推测材料的孔径 类型为楔形孔道,与 TEM图片得到的结果 相一致。测试结果显 示介孔球的比表面积 854 m2/g,孔容为 0.94 cm3/g,BJH法 计算得到的孔径大小 为4.41 nm 左右
图3 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和孔径分 曲线
图4为纳米SiO2介孔球 的小角XRD 图谱,从 图中可以看出在2θ = 1.3° 处有一个尖锐的 特征峰,表明其具有 典型的介孔孔道结构
实验主要试剂
无水乙醇 乙醚 氨水 硝酸铜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硝酸胺 硝酸铅 硝酸铬 正硅酸四乙酯(TEOS) 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出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制备MSNs
1 40ml乙醚+8ml水 水浴 30℃搅拌30min 2 加入1ml氨水,2ml TEOS 继续搅拌3h 3 再加入2ml TEOS,1g CTAB溶于10ml水后 加入。保持30℃搅拌12h 4 用乙醇和水依次洗涤。60℃下烘干 5 100 ml乙醇 / 2 g硝酸铵抽提除去模板剂
介孔材料在吸附重金属离子中的应用
1997年,Feng等首次报道了巯基功能化MCM41有序介孔材料对水相和非水相体系中Hg2+ 和 其它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显示出卓越的处理效果。 Mureseanu等用改性后的SBA-15介孔材料去吸附 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并发现合成的介孔材料对 铜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经胺基功能化后的介孔 材料对水体中镍、锌,钴等离子也有很好的去除 效果。很多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改性后的介孔材 料对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去除作用。
新型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吸 附性能的研究
主要内容
前言 实验部分 结果与讨论 结论 致谢
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是在1~100 nm尺度的空间里,研究电 子、原子和分子内在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 在纳米尺度下改变分子、原子或者电子的状态或位置 会使纳米材料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研究纳米材料和 结构如何产生这些特性是现今新材料研究领域中最富 有活力的方向。纳米科学是当今世界上三大支柱科学 (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之一,在医药、 环境、化工、分子工程、催化、光电器件、灵敏传感 器、信息储存等传统及新兴产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图4 新型纳米SiO2介孔球的小角X射线衍 射光谱
形成机理推测
金属离子吸附去除实验
1 随着溶液中重金属离 子初始浓度的增大, 去除率逐步降低 2 新型纳米SiO2介孔球 SiO 对于Pb2+ 的吸附能 力优于Cr3+和Cu2+ , 特别是在浓度较高的 时候,具有一定的选下形成反向微乳液 作为溶剂,正硅酸四乙酯(TEOS)作为硅 源,十六烷基四甲基溴化铵(CTAB)和乙 醚共模板剂导向作用,使用氨水稳定溶液 pH值为弱碱性有助于硅源的水解,制备得 到了新型纳米二氧化硅介孔球。TEM图片 中显示所得到的硅球拥有从中心向四周发 散生长的新型结构,并且可以清楚看到楔 形孔道,从而具有可观的比表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