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毒学复习题
植物病毒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植物病毒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以下哪些?(多选)A. 蚜虫传播B. 土壤传播C. 种子传播D. 空气传播答案:A、C、D2. 下列哪个是植物病毒的典型病斑症状?(单选)A. 叶片枯黄B. 叶片出现黄绿色斑点C. 叶片弯曲畸形D. 叶片发生叶斑答案:B3. 植物病毒的主要复制方式是通过(单选)A. 核糖体复制B. 核蛋白复制C. RNA复制酶D. 细胞分裂答案:C4. 植物病毒可以通过以下哪些途径进入寄主细胞?(多选)A. 穿刺叶片B. 开放性伤口C. 寄生性真菌D. 寄生性昆虫答案:A、B、D5. 植物病毒的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哪些?(多选)A. 应用抗病毒药剂B. 种植抗病毒品种C. 销毁感染植物D. 使用生物防治方法答案:B、C、D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植物病毒的特点。
答:植物病毒是一种以寄生植物为宿主的病原体,主要通过昆虫、种子和土壤传播。
植物病毒的主要特点包括:①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包裹的核酸构成;②只能在寄主植物细胞内复制和导出;③寄主特异性强,通常只感染某些植物种类或品种;④引起植物病害,造成叶片变形、黄化、斑点等症状。
2. 请简要介绍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
答: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蚜虫传播、种子传播和空气传播。
其中,蚜虫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它们通过螃蟹针式咀嚼口器对寄主植物进行穿刺,将病毒带进植物体内。
种子传播主要是因为种子表面附着有病毒颗粒或种子内部感染了病毒。
空气传播是指病毒颗粒随空气漂浮传播到其他植物上。
植物病毒的防治措施包括:种植抗病毒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毒能力,能减少病毒的传播;销毁感染植物,及时发现并销毁病毒感染的植株,以防止病毒在植物群体内扩散;使用生物防治方法,例如引入对该病毒具有拮抗作用的益生菌或其他生物农药;控制传播媒介,如对蚜虫等传播媒介进行防治,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三、论述题请论述植物病毒的影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植物病理学1
植物病毒学复习题参考答案1.目前国内外植物病毒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是什么?热点问题:1.病毒基因组及基因功能研究; 2.病毒与寄主植物相互关系研究; 3.生物技术培养抗病品种;4.病毒作为载体及载体元件的研究。
前沿: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电子显微镜的进步,对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及理化特性都有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对植物病毒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
2.举例说明植物病毒在农业中的地位及其应用前景植物病毒在农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病毒是农业生产的大敌,大部分农林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会许多病毒的危害,比如水稻的矮缩病、条纹叶枯病;马铃薯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柑橘速衰病等,而且病毒病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和损失,日本就曾因为水稻的矮缩病饿死一万余人,我国南方香蕉束顶病病发率为20%,严重的为30-50%,甚至100%,使得不得不毁园,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揭示病毒的致病本质及其发病的规律,从而得以有效的控制,在农业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植物病毒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烟草蚀纹病毒可抑制天仙子花叶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对烟草的侵染。
有害的病毒经过人们的改造,可以变为对人类有益。
比如在生物遗传工程中,病毒是适用于把基因、药物等有用物质医入特定细胞的理想工具,也就是说经过修饰的病毒是基因工程的有效载体;还有利用病毒进行病害的生物控制,还有可以利用病毒基因开发人工基因工程、进行环境保护、花卉增色等随着对自然界的病毒种类及其分布的深入了解,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兴利除害,为现代农业和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3.植物病毒的提取过程中,为了浓缩病毒,采取的是聚乙二醇沉淀法,其试述其大致的浓缩原理。
聚乙二醇(PEG)为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分子量,用于病毒沉淀的主要是分子量为2 000~6 000的PEG,以分子质量为6000u的PEG效果最好。
调整病毒悬液PH值和温度至适度,然后加入中性盐和聚乙二醇至一定浓度,4℃搅拌过夜,病毒颗粒由于被排斥相互凝聚而沉淀析出,然后离心使病毒沉淀。
植物病毒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植物病毒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考试题目1.什么是植物病毒?简要描述其结构和生命周期。
2.解释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列举至少三种传播途径并进行比较。
3.描述植物病毒感染植物的常见症状及对植物产生的影响。
4.介绍植物病毒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5.说明植物病毒的防控措施,包括预防和治疗策略,并对比它们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1.植物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病毒颗粒,包裹着蛋白质壳,内含核酸,没有自主的代谢活动。
它侵染植物细胞后,利用细胞的生物机制进行复制。
植物病毒的生命周期包括感染、转录、翻译、组装及传播等阶段。
2.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包括昆虫传播、种子传播、接种传播等。
昆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包括叶螨、蚜虫和介殖线虫等。
种子传播主要指病毒通过植物种子传播。
接种传播是将病毒接种到健康植株上,通过接种工具等方式传播。
3.植物病毒感染植物会导致植物出现症状,如叶片变黄、卷曲,叶片出现斑点等。
病毒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减少,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4.植物病毒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核酸杂交等,以及现代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基因组学方法。
传统方法相对简单,但灵敏度较低,而现代方法准确度高、速度快。
5.针对植物病毒的防控措施包括清除带病毒植物、使用抗病毒剂、定期监测和引入抗病毒基因等措施。
预防措施更注重预期,而治疗策略主要用于控制已经感染的植物,但存在成本高和效果不一定的问题。
通过上述考试题及参考答案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病毒的相关知识,提高对这一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园艺植物病理学复习题
园艺植物病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症状2、病原3、病原物4、病状5、病征6、病害三角7、病害循环8、xx病害9、多循环病害10、积年流行病害11、单年流行病害12、寄生性13、致病性14、寄生专化性15、寄主范围16、侵染性病害17、非侵染性病害18、植物病害19、真菌生活史20、无性繁殖21、有性生殖22、菌丝23、菌核24、分生孢子25、子实体26、寄主27、转主寄生28、多态现象29、原核生物30、噬菌体31、质粒32、病毒33、类病毒34、交互保护作用35、xx线虫36、外寄生线虫37、潜肓期38、侵染过程39、系统性侵染40、毒素41、初侵染42、再侵染43、植物病害防治44、植物检疫45、重寄生现象45、xx抗作用46、IPM47、抗生作用48、生物防治49、化学防治50、杀菌剂</P><P align=left>二、单选择题(下面各题中有四种答案,将正确答案之代表字母填在横线上)1、霜霉菌孢囊梗上着生。
a,游动孢子b,孢子囊c,子囊d,子囊孢子2、营养体为无隔菌丝。
a,锈菌b,白粉菌c,根肿菌d,霜霉菌3、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可以生于。
a,子囊壳内b,植物体表c,孢子囊内d,闭囊壳内4、植物白粉病病斑上出现的小黑点,它们可能是。
a,菌脓b,菌核c,闭囊壳d,担子果5、对外检疫机构多设在。
a,乡政府b,省政府c,农业局d,车站、机场和港口6、鲁保一号防治菟丝子是利用颉抗生物的。
a,抗菌作用b,捕食作用c,重寄生d,竞争作用7、最早防治植物病害的杀菌剂是。
a,多菌灵b,氯化苦c,波尔多液d,石硫合剂8、梨黑星病在其症状部产生的黑色霉层为。
a.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b.担子及担孢子c.子囊及子囊孢子d.分生孢子座及分生孢子9、苹果白粉病可潜伏在冬芽的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其病原结构是。
a.分生孢子b.子囊孢子c.菌丝d.分生孢子器10、苹果炭疽病在果实上部的黑色小点是病菌的。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6、非侵染性病害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五种类型。
*5、()()()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引起。
*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和()。
**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等。
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高温c. 病原菌d. 遗传因素*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真菌c. 线虫d. 原核生物**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粉状物c. 脓状物d. 颗粒状物**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四、判断对错*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
普通植物病理学测试题+参考答案
普通植物病理学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7题,每题1分,共77分)1.积年流行病达到流行程度要--------。
A、多年B、半年C、9个月D、1年正确答案:A2.导致了200多万人饿死的孟加拉饥荒是由下列哪种病害引起的--------。
A、小麦条锈病B、稻瘟病C、小麦赤霉病D、水稻胡麻斑病正确答案:D3.游动孢子囊内形成--------。
A、厚垣孢子B、游动孢子C、孢囊孢子D、分生孢子正确答案:B4.冬孢菌纲包括--------。
A、白粉菌目和小媒炱目B、锈菌目和黑粉菌目C、座囊菌目和格胞腔菌目D、水霉目和霜霉目正确答案:B5.历史上著名的爱尔兰大饥荒是由下列哪种病害引起的--------。
A、小麦赤霉病B、马铃薯早疫病C、马铃薯晚疫病D、小麦条锈病正确答案:C6.小麦秆锈病是由--------引起的。
A、柄锈菌属B、层锈菌属C、胶锈菌属D、单胞锈菌属正确答案:A7.由马铃薯晚疫病害引起的爱尔兰大饥荒发生在哪一年--------。
A、1945-1946年B、1865-1866年C、1965-1966年D、1845-1846年正确答案:D8.TMV的形状是--------形。
A、球状B、X状C、杆状D、线状正确答案:C9.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物为--------属。
A、白锈属B、疫霉属C、腐霉属D、绵霉属正确答案:B10.鲁保一号防治菟丝子是利用颉抗生物的。
A、抗菌作用B、捕食作用C、竞争作用D、重寄生作用正确答案:D11.温汤浸种属于。
A、物理防治B、生物防治C、化学防治D、农业防治正确答案:A12.黑盘孢目的分生孢子生于--------。
A、分生孢子器内B、子囊盘内C、孢囊梗上D、分生孢子盘上正确答案:D13.锈菌目以冬孢子进行分类是因为--------。
A、冬孢子是一种休眠孢子B、冬孢子有色C、冬孢子较大,易于观察D、不同类群的冬孢子形态与着生情况明显不同正确答案:D14.--------引起小麦赤霉病。
高级植物病理学-分子部分-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1.病毒:病毒是一组(一种或一种以上)RNA或DNA核酸模板分子,包被在蛋白或者脂蛋白外壳内,在合适的寄主细胞内,依赖于寄主蛋白合成体系、细胞物质和能量完成其复制,随着核酸的变化而发生变异。
2.类病毒:类病毒是小的环状分子,长度为数百个核苷酸,具有高度的二级结构。
它们不编码任何多肽,可独立于任何相关的病毒而复制。
3.病毒卫星:包括卫星病毒和卫星RNA。
4.卫星RNA:有些RNA 病毒伴随小分子的RNA,它与辅助病毒RNA 无同源性单独不能侵染,要依赖辅助病毒才能侵染和增殖。
这些小分子量RNA即为卫星RNA。
5.卫星病毒:卫星病毒(satellite virus)是一类基因组缺损、需要依赖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和表达,并完成增殖的亚病毒,不单独存在,常伴随着其他病毒一起出现。
6.PAMPs及PAMPs-Trigger Immunity (PTI):PAMPs是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主要包括病原细菌菌体表面的鞭毛、胞外多糖、脂多糖等引起植物防卫反应的物质。
PTI:在病原物与植物接触时,类型识别受体感受到病原物的PAMPs后,植物免疫系统被激活,表达PAMP激发反应性,即为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触发免疫(PTI)。
7.Effectors及Effector-Trigger Immunity (ETI):Effectors是一种病原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可以抑制植物免疫的物质。
ETI是植物经过进化和自然选择,产生了抗病基因,抗病基因产物直接或间接识别特异的效应子,表达专化抗病性,即效应蛋白触发免疫。
8.biotrophic, necrotrophic 及hemibiotrophic pathogens:Biotrophic pathogens活体营养型真菌:直接从活的寄主体内获得养分,并不立即杀伤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真菌。
Necrotrophic pathogens死体营养型真菌:病原物先杀死寄主的细胞和组织,然后从死亡的细胞中吸取养分的真菌。
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病害流行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病害流行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⑴epidemic⑵e 某 ploiveepidemic⑶infectionchain⑷dieaecone⑸ytem⑹AUDPC⑺impleinteretdieae⑻ID—DIcurve⑼TheVertifoliaEffect⑽threholdtheorem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⑴从病原菌变化的比率看病害循环,单年流行病害也叫做病害,积年流行病害也叫做病害。
⑵病菌孢子的传播可能有三种去向,即:①,主要指发散至冠层以上空气中的孢子,这部分孢子可构成对邻田或中、远距离的传播;②在冠层内着落到附近植株感病部位。
③土壤表面或寄主的非感病部位。
⑶在病害流行学的空间动态研究中,通常将菌源类型分为三类①可以是单病斑、单病叶、单病株或一定面积的发病中心等。
②③可看成是密集四向排列的点源的集合。
⑷随着接种体数量的增加,当发病率达到一定程度后,病情趋于平缓,其主要原因是和⑸在D = e某p〔 1/b(lna-ln某mim)〕式中a值一定时,b值越小传播梯度,传播距离⑹在病害流行学的空间动态研究中,通常将菌源类型分为三类①可以是单病斑、单病叶、单病株或一定面积的发病中心等。
②③可看成是密集四向排列的点源的集合。
⑺多因素预测方程中偏回归系数不能代表各因素对依变量的相对重要性的原因是各自变量间的和不一致。
⑻叶面积系数是叶片和所在之比。
⑼在植物病害流行学中I-S关系是指和之间的关系。
⑽日传染率是指一定数量的亲代病情在一日内传播侵染引致一定数量第1页共10页的,两者数量的比例。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top⑴病害锥体(dieaecone)的组成结构应该包括O①寄主、病原物、环境、人;②寄主、病原物、病害、人;③寄主、病原物、人、时间;④寄主、病原物、环境、时间。
⑵病害四面体(口10@0口丫好山1山的组成结构应该包括O①寄主、病原物、环境、人;②寄主、病原物、病害、人;③寄主、病原物、人、时间;④寄主、病原物、环境、时间。
植物保护习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复习题及答案病理部分一、名词解释1.类病毒:只有核酸(小分子RNA)而无蛋白衣壳的植物感染因子,称为类病毒。
2.病状:是植物全身或局部受侵染后外表出现的异常状态,如变色、坏死、腐烂与畸形等.3.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4.垂直抗性:是由单个或者几个主效基因控制控制,抗病性表现为质量性状,它决定了品种的定性反应,抗病或者感病取决于所遇到的病原物小种。
5.病害三角关系:由感病的寄主植物,有毒力的病原物以及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这三者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植物病害的观点.6.生理小种:种内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力或其它特性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
7.活体营养生物:指只能从寄主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相当于过去所提的专性寄生物和少数兼性腐生物.8.侵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生物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9.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10.毒素:指病原物产生的浓度很低便能毒害寄主细胞的代谢产物。
11.鉴别寄主:用于鉴别生理小种的寄主品种叫做鉴别寄主。
12.潜育期:指病原物从侵入完成到症状显露为止的一段时间。
13.子囊果:子囊大多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称作子囊果。
14.质粒:指独立于细菌核质之外的遗传因子,呈环状结构,由双链的DNA分子组成。
二简答题1. 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的流行学特点是什么?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无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作用不大。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的发生程度无大的变化,当年病害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初侵染的菌量和初侵染的发病程度。
多为土传或者种传病害。
多循环病害有多次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就可以有轻到重达到流行的程度,一般引起地上部的局部性病害。
2。
真菌的有性与无性生殖分别产生那几类孢子?真菌的有性生殖产生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五种有性孢子;无性繁殖产生的无性孢子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题
普病复习题名词解释.植物病害专性寄生双游现象转主寄生菌核多分体病毒吸盘生理小种病征植物保卫素寄生性非侵染性病害次生菌丝分体产果侵染循环吸器质粒类病毒侵染过程寄主范围初生菌丝整体产果卫星病毒多型现象子实体稀释限点植物检疫毒素填空题真菌的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有、、、及等。
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植物病毒的核酸大多都是___________,并且一般都是___________。
传染性病害的病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腐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真菌的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有、、、及。
在锈菌生活史中,最多可产生五种孢子,它们是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鞭毛菌亚门的无性孢子是_________ ,着生在____________ 内。
子囊果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桑寄生和菟丝子一般寄生在___________,而列当和野菰寄生在___________。
接合菌亚门的无性孢子是___________ ,着生在_________内;鞭毛菌亚门的无性孢子是__________ 着生在___________ 内。
植物病毒对四环素类药物___________,而类菌原体___________。
真菌的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有、、、及。
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真菌有性生殖一般经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三个过程,最后形成单倍体的有性孢子。
植物检疫对象应具备三个条件,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病毒学
病毒学一,名词解释1.局部症状:当病毒侵染寄主植物后,仅在被侵染的叶片上出现症状,而植物的其他部位不表现症状。
2.系统症状:当病毒侵染寄主植物后,症状从被侵染的叶片扩散到其它新长出的叶片到致整个植株。
3.内含体:有些植物病毒,侵染植物后的某一阶段会在细胞质或细胞核内产生一些由病毒构成或病毒与植物蛋白,线粒体或核糖体等共同构成的微小异常结构称为内含体。
4.鉴别寄主:用来鉴别病毒或其株系的特种植物。
5.单分体基因组:大多数正义RNA病毒基因组是一条单链RNA分子,称为单分体基因组。
含这类基因组的病毒称为单分体病毒。
如TMV、PVX 、PVY。
6.多分体基因组:有些正义RNA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病毒粒体里。
这种分段的基因组被称为多分体基因组。
含多分体基因组的病毒被称为多分体病毒。
7.卫星RNA:在某些多分体病毒内发现了小分子量的RNA与病毒RNA没有同源性,单独不能侵染,要依赖病毒的核酸才能侵染和增殖,这就是卫星RNA。
8.获毒饲育期:指无毒昆虫开始取食至获得传毒能力所需时间。
9.接毒饲育期:指带毒昆虫在健康幼苗引起发病的取食时间。
10.潜育期:指昆虫从获得病毒起到能传播给植物所需时间。
11.非持久性:昆虫获毒后立刻就能传毒,但很快即会失去传毒能力。
12.半持久性:昆虫在获毒后不能马上传毒,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毒,这段时间叫做“循回期”。
13.持久性:昆虫获毒后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传毒,但此类昆虫一旦传毒后,终生保持传毒能力,病毒可以在昆虫体内繁殖,因此这类昆虫体内的病毒浓度不会降低,甚至其后代亦可传毒。
14.类病毒:是指侵染植物的能进行自我复制的没有包壳的低分子量环状单链RNA分子,一般由246--401个核苷酸组成,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小的植物病原菌。
15.诊断:是对植物表样做初步检查与判断确定植物发生的病害是不是病毒病。
16.鉴定:是在诊断的基础上,对病毒的理化特性及其蛋白与核酸组分进行研究,进一步确定病毒的归属。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遭受其它生物的侵害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植物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破坏,组织形态发生改变,甚至导致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病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预测及防治的学科。
3、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合适或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不能侵染的,不能传染,这种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
4、侵染性病害:由于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有侵染性的,能传染,这种病害叫非传染性病害。
生物因素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5、症状:植物受病原影响生病后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状态称为植物病害的症状。
包括病症(病原物)和病状(植物)。
(1)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变色、坏死(斑点)、腐烂、萎靡、畸形】(2)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病原体特征。
【霉状物、点粒状物、粉状物、菌核、脓状物(细菌特有)】6、寄生:一种植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1)专性寄生:在自然界只能从寄生的活组织中获取营养,如锈菌、黑粉菌、白粉菌等。
(2)非专性寄生:一种是侵害活的组织,组织死亡后,仍能继续发育和繁殖,另一种是在侵入寄主之前先杀死寄主组织,然后在其内进行腐生。
(3)单主寄生: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能完成生活史。
(4)转主寄生:锈菌特有的,寄生阶段必须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这种现象叫转主寄生。
7、致病性:是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但并非是单纯的对营养和水分的依赖关系.8、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9、.稀释限点:病毒在病株粗汁液中,经过若干倍数的稀释后仍能保持病毒侵染力的最大稀释倍数。
(最新整理)植物病原考试题
(完整)植物病原考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植物病原考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植物病原考试题的全部内容。
普通测试题(一)一、名词解释(15分)病害循环病原物的寄生性病害的三角关系侵染过程侵染性病害二、问答题(45分)1.何谓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二者在防治策略上有何不同?(7分)2.柯赫法则包含哪些内容?如何用它诊断新病害?(8分)3.什么是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10分)4.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10分)5.真菌的营养体有哪些类型?(10分)三、是非题(10分)1.病部形成霉状物是真菌病害特有的. ( )2.吸器是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枝,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的菌丝变态结构。
()3.分生孢子器为一种无性子实体.()4.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的特点。
5.细菌病害主要通过自然孔口、伤口和直接侵入等方式侵入植物体内。
()6.疮痂和穿孔是细菌病害常见的病征。
7.SBMV为南方菜豆花叶病毒,自然状态下由蚜虫传播。
( )8.蚜虫传播的病毒大多数是属于非持久性的。
()9.真菌的菌组织有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两种. ()10.以小麦条锈病为材料进行抗性调查时,判断抗感反应型的标准主要看有无过敏性坏死反应.四、填空题(共20分)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分为、、和。
2.植物病原真菌分为亚门亚门、亚门亚门亚门.3.按照寄主抗病的机制不同,可将抗病性分为和。
按照抗病因素的性质,抗病性可分为和.4.植物病害根据病原的性质分为和。
5。
植物病害复习题参考资料
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基地2012年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补充营养:大多数昆虫的成虫,在羽化后生殖细胞还不成熟,需要经过一个时期,才能进行生殖。
为了达到性成熟,成虫必须继续取食。
这种成虫性成熟前的取食行为,称为。
2植物检疫: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3转主寄生:有的病原物必须经过在两种亲缘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这种现象称为转主寄生。
4致死中量(LD50):是指被试验的动物一次口服某种药剂后,产生急性中毒,有半数死亡(0.5)所需要该药剂的量。
单位为mg/kg体重。
5发育起点:适温区的下限,是昆虫开始能够生长发育的温度,叫发育起点。
6昆虫的趋光性:是昆虫通过视觉器官对光线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趋向光源的叫正趋光性,背离光源的叫负趋光性。
7病毒的致死温度:把病株组织的榨出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代传染力的处理温度称为该病毒的致死温度。
8半寄生种子植物:是指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制养分,但无真正的根,以吸根伸入寄主木质部,与寄主的导管相连,吸取寄主的水分和无机盐,的一类寄生性种子植物。
9龄期:是指相邻两次脱皮之间所经过的时间.10病原物的再次侵染:是指初侵染完成后,在病株上所产生的病原体通过传播,在植物生长期内引起的重复侵染。
11园林植物病害:园林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强度超过了植物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12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幼虫与成虫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生理构造上表现出的巨大的差别,称为变态。
13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
14滞育:昆虫受环境条件的诱导所产生的静止状态的一种类型。
植物病毒学基础考试试题
植物病毒学基础考试试题考试名称:植物病毒学基础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题)1. 植物病毒是指感染植物并引起植物病害的一类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寄生虫2. 植物病毒主要通过以下哪种途径传播?A. 空气传播B. 水传播C. 虫媒传播D. 土壤传播3. 下列哪个是植物病毒的典型病征?A. 叶片枯萎B. 茎部发黄C. 果实腐烂D. 根系凋亡4. 植物病毒属于以下哪个门类?A. 动物B. 植物C. 真菌D. 病毒5. 植物病毒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 使用杀虫剂B. 进行搭桥接穗C. 营养调节D. 剪除病株6. 植物病毒在感染植物细胞后,主要感染以下哪个部位?A. 叶片B. 茎C. 根D. 种子7. 以下哪个是植物病毒传播的天敌?A. 蜜蜂B. 黄莺C. 蝴蝶D. 蚜虫8. 植物病毒的主要繁殖方式是通过A. 孢子传播B. 细胞分裂C. 虫子散播D. 种子扩散9. 以下哪个方法可以预防植物病毒的传播?A. 植物隔离B. 种子消毒C. 生长调节剂处理D. 光照控制10. 植物病毒主要通过以下哪个途径感染植物?A. 经根系吸收B. 经叶片吸收C. 经气孔吸入D. 经开花受精11. 植物病毒的主要危害是导致植物的A. 生长受限B. 食物减产C. 枯萎死亡D. 营养不良12. 以下哪项属于预防植物病毒传播的控制策略?A. 排查和移除病株B. 喷洒杀虫剂C. 施加生长调节剂D. 增加肥料投入13. 植物病毒通过以下哪种方式感染植物?A. 细菌感染B. 真菌感染C. 病毒感染D. 土壤感染14. 植物病毒的诊断主要依据是植物的A. 外部症状B. 内部解剖C. DNA序列分析D. 根系结构15. 植物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哪种媒介?A. 飞蛾B. 甲虫C. 螨类D. 昆虫16. 植物病毒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防治?A. 疫苗注射B. 施肥增强抵抗力C. 使用杀虫剂D. 种植耐病品种17. 植物病毒主要对植物的哪个部位进行感染?A. 根B. 茎C. 叶子D. 花18. 植物病毒的传播速度主要取决于其传播途径和A. 气候条件B. 土壤特性C. 植物品种D. 病毒浓度19. 植物病毒的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媒介是A. 水分B. 空气C. 土壤D. 昆虫20. 植物病毒感染的最常见症状是A. 叶片萎蔫B. 根部腐烂C. 茎部变色D. 果实凋落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5题)1. 请简要介绍植物病毒的特点和分类。
病毒学复习题含答案(第1-10章)
病毒学1-10章复习题一、填空题: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是由_病毒核酸__和_病毒蛋白_____构成,其辅助结构是_包膜与突起_____.2、构成病毒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核酸_____和___蛋白质___.3、病毒体结构由__髓核____和___衣壳___组成,又称为__核衣壳____.4、病毒衣壳的对称形式有__螺旋对称____、___二十面体对称___、___复合对称___.5、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__结构蛋白____和___功能蛋白___两类.6、通常将___mRNA___的碱基排列顺序规定为正链<+ RNA >, 其相应的___模板___链则为负链<- DNA >.7、病毒复制周期中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是___吸附___,与隐蔽期有关的是__生物合成____.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__复制____,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的细胞病理变化称为__致细胞病变效应____.10、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__结构蛋白____和___功能蛋白___两类.11、无包膜病毒体多数通过___细胞裂解___释放,有包膜病毒体主要通过___出芽___方式释放.12、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__吸附____、__侵入____、___脱壳___、___生物合成___和___组织释放___五个阶段.13、动物病毒的侵入主要通过___注射式侵入___、___细胞内吞___、___膜融合___和___直接侵入___四种方式.14、病毒进化的基础包括___突变___、___重组___、___重排___和___基因重复___.15、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___慢性感染___、___潜伏感染___和___慢发病毒感染___三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__潜伏____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___慢发病毒___感染.16、从细胞受到凋亡诱导因素的作用到细胞死亡大致可分为__凋亡的信号转导___、__凋亡基因激活___、__凋亡的执行___和__凋亡细胞的清除___四个阶段.17、杆状病毒编码的两种抗细胞凋亡基因分别为__IAP基因___和__p35基因___.18、IAP家族蛋白的结构特征为__杆状病毒IAP重复___和__环锌指结构___.19、免疫应答分为B细胞介导的__体液免疫___和T细胞介导的___细胞免疫__.20、病毒感染动物后会出现干扰现象,其主要原因是____诱导细胞产生了干扰素_______ .21、病毒感染成功的基本条件包括__病毒的感染性___、__合适的感染途径____和___宿主机体的易感性___.22、动物对病毒感染的免疫方式包括___特异性免疫___和___非特异性免疫___,其中__特异性免疫___又包括___体液免疫___和___细胞免疫___.23、干扰素诱导细胞产生的两种抗病毒翻译途径为___通过2’-5’寡A合成酶和RNaseL降解病毒mRNA___和___借助蛋白激酶PKR,阻断病毒蛋白翻译的起始___.二、选择题:1、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__A___ .A.脂类B. 多糖C.蛋白质2、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__B___.A. DNA和RNAB. DNA或RNAC. DNAD. RNA3、对于病毒单链DNA而言,可直接作为转录模板的链是__B___.A.正链DNAB.负链DNAC.双义DNA4、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__B___.A.衣壳B.包膜C.核酸D.刺突E.核蛋白5、病毒包膜的特点不包括__B___.A.来源于宿主细胞B.镶嵌有细胞编码的蛋白C.可被脂溶剂溶解D.决定病毒感染细胞的宿主特异性E.具有抗原性6、在溶源细胞中, 原噬菌体以_C_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A 游离于细胞质中C 缺陷噬菌体D 插入寄主染色体7、逆转录RNA病毒的基因组是__B___.A.单倍体B. 双倍体C. 三倍体8、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__C___.A.吸附B.脱壳C.扩散D.复制E.释放9、RNA病毒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主要原因是__C___.A 病毒分子量小B 病毒增殖快C 宿主和病毒无校对修正机制10、子代病毒释放的途径中不包括__E___.A.细胞裂解释放B.细胞融合释放C.通过细胞间桥释放D.出芽释放E.整合释放11、具分段基因组病毒之间的核酸片段发生交换称为__C___.A 分子内重组B 基因重排C 基因重配12.突变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下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___C__.A.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生物的不同生存环境而异B.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异C.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害,但对生物进化有利D.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利,对生物的进化也有利13、RNA病毒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主要原因是__C___.A 病毒分子量小B 病毒增殖快C 宿主和病毒无校对修正机制14、具分段基因组病毒之间的核酸片段发生交换称为__C___.A 分子内重组B 基因重排C 基因重配15、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可引起__A___.A.宫颈癌B.Kaposi肉瘤C.原发性肝癌D.B细胞淋巴瘤E.鼻咽癌16、潜伏感染的特点是__C___.A.潜伏期长达数月至数十年B.症状多为亚急性C.潜伏状态检测不到任何病毒指标D.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E.病毒很快被清除17、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__C___.A.抑制病毒生物合成B.诱导干扰素产生C.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D.中和病毒毒素E.杀伤细胞内的病毒18、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__A___.A.包涵体B.蚀斑C.空斑D.极体E.异染颗粒19、经垂直感染导致畸胎的病毒主要有__B___.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流感病毒D.乙脑病毒E.甲肝病毒20、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出现__E___.A.细胞溶解死亡B.细胞融合C.细胞转化D.包涵体形成E.以上均对21、有关病毒感染的描述正确的是__A___.A.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相互传播为水平传播,主要经皮肤和粘膜传播B.母亲将病毒传给其子女的感染为垂直传播C. 慢发病毒感染就是病毒的慢性感染D.以上均对22、关于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与下列哪种物质无关__B___.A.FasB.CaspaseC.NAD. PKRE.HA23、下列哪种基因的激活能抑制调亡 BA.p53 B.Bcl-2 C.Fas D.ICE E.Bax24、干扰素抗病毒感染的机制是__C___.A.直接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B.阻止病毒进入易感染细胞C.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D.影响病毒装配E.抑制病毒的释放25、关于IFN-α和IFN-β下述错误的是__E___.A.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_____.B.可由病毒诱导产生C.具有抗病毒作用D.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但作用较弱E.发挥作用不需与相应受体结合26、Ⅰ型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应除外__E___.A.抑制病毒的复制B.抑制细胞增生C.增强NK细胞的活性D.促进MHCⅠ类分子表达E.促进MHCⅡ类分子表达27、Ⅱ型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应除外__D___.A.激活单核吞噬细胞B.抑制病毒的复制C.抑制细胞增生D.促进IL-4的产生三、名词解释:1、核衣壳<nucleocapsid>:指衣壳蛋白与病毒核酸结合而成的复合物.2、侵染性核酸: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具有mRNA的活性,因而具有侵染性,进入细胞以后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大分子蛋白质,叫侵染性核酸.3、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用以起始病毒感染的每个细胞所需的病毒颗粒数目.单位〔PFU/cell〕4、病毒增殖〔multiplication〕:只在活细胞内进行,以病毒基因为模板,在酶作用下,分别合成其基因与蛋白质,再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这种方式称复制.一个完整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5、卫星RNA<satellite virus>:是指一些必须依赖于辅助病毒的才能复制的小分子单链RNA片段,它被包装在辅助病毒的包体中,本身对于辅助病毒的复制不是必需的,且它与辅助病毒的基因无明显的同源性.6、准种〔quasispecies〕:RNA复制酶的低保真性决定了RNA病毒没有固定序列的基因组,由相关基因组构成的异质性群体为准种.7、感染周期〔infection cycle〕:病毒完成整个感染的过程,包括识别、吸附、入侵、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装配和释放.8、缺损性干扰颗粒〔defective inferring particle〕:基因有缺陷的病毒突变株,通常无感染性,但能干扰亲代病毒的复制.9、〔病毒〕株〔strain〕:同一病毒不同的野生型.如水泡口腔炎病毒〔Orsay/New Jersey株〕10、〔病毒〕型〔type〕:利用感染型的中和作用所确定的具有不同的血清型的病毒株.11、突变体〔mutant〕:有明确的突变,表型不同于野生型的病毒株.12、温度敏感性突变株〔即ts-变异株〕:应用适当的加热处理或低温培育的方法,常可由原毒株中分离获得耐热株.13、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病毒主要通过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传播,在特定条件下直接进入血液〔输血、机械损伤、昆虫叮咬等〕而感染机体以与医源传播.传播途径:呼吸道:表面感染〔流感病毒〕、全身感染〔麻疹病毒〕消化道:表面感染〔轮状病毒〕、全身感染〔Poliovirus〕粘膜接触:眼结膜、性接触皮肤损伤:注射、叮咬、咬伤、机械损伤14、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经胎盘、产道,病毒直接由亲代<母亲>传播给子代<胎儿/新生儿>的传播方式,导致的感染.传播途径:胎盘:先天性感染产道:围产期感染常见的与胎儿先天性感染有关的病毒:风疹病毒;CMV;HSV;HIV;HBV15、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 :是病毒感染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病毒可在机体内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而成为长期带病毒,引起慢性进行性疾病,并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也可引发自身免疫病或与肿瘤发生相关.持续性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不同,而且临床表现各异.16、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显、隐性感染后,病毒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不产生感染性病毒体.在某些条件下,病毒基因被激活而急性发作,增殖出病毒颗粒,出现显性感染.如:HSV、水痘病毒17、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能抑制另一种病毒的复制,称为干扰现象.前面的病毒称为干扰病毒,后面的病毒则称为被干扰病毒或攻击病毒.四、问答题:1、病毒包膜的功能病毒吸附:病毒包膜突起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病毒吸附蛋白而起作用,与病毒的吸附、感染密切相关.如:流感病毒的HA突起、冠状病毒S蛋白突起、疱疹病毒gpB形成的突起以与HIV包膜蛋白gp120形成的突起,它们都是病毒的特异性吸附蛋白.细胞融合活性:有些病毒包膜突起能使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或使感染细胞与未感染细胞之间产生融合,如披膜病毒突起中的E1蛋白具有细胞融合活性,流感病毒的HA蛋白不仅能使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融合,而且还能使宿主细胞之间融合而产生合胞体.血溶活性: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具有血溶活性,即溶解血红细胞,它们含有包膜突起F,因此F糖蛋白又称为血溶素〔hemolysin〕.可根据病毒的血溶活性进行血溶抑制试验来分析毒株的抗原差异.抗原性:病毒的包膜糖蛋白突起对病毒来说是很重要的抗原物质,这些突起可产生保护性的中和抗体.如流感病毒的HA和NA突起分别具有不同的抗原性.2、病毒蛋白质衣壳的功能〔1〕保护病毒基因组:致密稳定的衣壳结构除赋予病毒固有的形状外,还能使病毒免遭各种理化因子如核酸酶、各种化学诱变剂以与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的破坏;〔2〕决定病毒的抗原性:是病毒粒子的主要抗原蛋白,由多种氨基酸组成,并有一定的电荷分布,它通过二硫键与疏水作用力形成具有一定空间构象的抗原决定簇.衣壳蛋白质是病毒基因产物,具有病毒特异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原病毒免疫应答;〔3〕吸附作用:具有辅助感染作用,病毒表面特异性受体连结蛋白与细胞表面相应受体有特殊的亲和力,是病毒选择性吸附宿主细胞并建立感染灶的首要步骤.无包膜病毒的感染过程中,其衣壳蛋白能作为病毒吸附蛋白而与宿主细胞表面相互识别、结合,从而使病毒粒子咐附于细胞表面.〔4〕血凝作用:有些裸露病毒的衣壳蛋白与有包膜病毒的包膜突起HA、HN一样,也具有凝集红细胞的能力.如呼肠孤病毒的外壳蛋白σ1就有凝血活性.3、病毒突变率高的原因突变、重组和重排;病毒在短时间内能复制许多代;在高感染复数条件下,会产生一些缺陷型病毒4、DI突变株?特点?1>在病毒的感染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亚基因组突变体,这类突变体缺少了病毒基因复制所必需的一个或几个功能基因,因此不能单独复制,必须要在同型完整病毒辅助下才能完成复制,但是由于DI病毒与完全病毒竞争复制所需的共同基因产物,所以DI病毒在某种程度上能抑制完全病毒的复制,导致产量下降,人们常将这种完全病毒称为标准病毒.2>特点①基因组存在缺失.不同的DI病毒缺损的大小数量是不同的,有的达到90%,但无论缺损多少,都必需保留有:a. 为病毒复制起始化的序列;b. 病毒壳体化序列.②可以干扰同源的标准病毒复制.DI病毒和标准病毒为了复制竞争相同的基因功能产物而发生选择性的复制过程,且这种情况下,DI病毒一般处于优势,因为DI病毒含有较小的基因组,对核酸酶的亲和力较大,从而使标准病毒复制数量大大降低.③必须依赖同源病毒才能进行复制.④具有与标准病毒相同的形态特征、结构蛋白与抗原性.5、基因重组与重配的区别.基因重组: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宿主细胞发生基因的交换,产生具有两个亲代特征的子代病毒,并能继续增殖.其子代病毒称为重组体.基因重组不仅能发生在两种活病毒之间,也可发生于一活病毒和另一灭活病毒之间,甚至发生于两种灭活病毒之间. 重配:基因分节段的RNA病毒,可以通过交换RNA节段而进行基因重组.6、杆状病毒IAP和P35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IAP:⑴IAP蛋白在C末端包括一个RZF,IAP蛋白是转录调节因子.杆状病毒的IAPs也能在其它类型的细胞中抑制细胞凋亡:①Op-IAP可部分阻遏Caspase-1或FADD〔fas-associating protein with a death domain〕过量表达诱导的HeLa细胞的凋亡;②Cp-IAP能部分阻遏Reaper在果蝇正在发育的眼中的过量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⑵杆状病毒的感染能激活Sf-Caspase-1的形成,IAPs则能够有效阻止Caspase-1前体的激活.⑶与杆状病毒的IAPs相似,哺乳动物的IAPs能阻止不同刺激诱发的细胞凋亡.⑷抑制细胞凋亡至少需要一个BIR结构域存在,有的研究发现杆状病毒IAP蛋白需要N末端的BIR结构和C末端的环锌指结构同时存在,才能抑制细胞凋亡.也有研究表明Op-IAP只需BIR2的存在就足以抑制由果蝇促细胞凋亡蛋白HID诱导的细胞凋亡.P35:⑴杆状病毒p35基因的表达产物能抑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细胞凋亡.如AcMNPV能有效地阻止caspase过量表达诱导的细胞凋亡.⑵杆状病毒p35基因还能抑制线虫和果蝇的发育细胞死亡,以与由于血清或NGF丧失而诱导的哺乳动物的神经元细胞死亡.⑶杆状病毒的P35蛋白通过直接抑制Caspase来阻止病毒感染的昆虫细胞发生凋亡,P35对Caspase家族成员高度专一. P35最关键的结构决定簇是环状区域,即Caspase剪切位点周围的残基.环的变化可能通过改变环与Caspase活性位点的相互作用提供或取消抑制功能,或是改变特异性.⑷P35能阻遏激活形式的Caspase诱导的细胞凋亡.IAPs抗细胞凋亡的途径与P35不同,它是阻止了执行型Caspase 的活化,而P35几乎是所有Caspase的拮抗物.从这点意义上来说,在抑制细胞死亡的途径中, P35是在与IAP等位置处或是P35抑制上游Caspase.7、病毒进入细胞确保高水平的转录机制.1.病毒粒子携带自身编码的RNA聚合酶〔痘病毒、ssRNA病毒与dsRNA病毒携带有转录酶〕2.病毒粒子携带有转录激活因子〔HSV携带的VP16蛋白—转录激活复合物,可激活立即早期基因表达〕3.病毒增强子维持病毒基因高水平转录〔增强子具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能协同一致地促进下游早期基因转录4.病毒晚期转录的激活:病毒早期基因产物为反式激活蛋白.如:腺病毒的E1A蛋白8、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1. IFN的抗病毒复制是由干扰素诱导的特异性蛋白引起α/β→细胞受体→经一系列信号传导→合成数种抗病毒蛋白,〔包括:蛋白激酶和2’-5’A合成酶等〕分别从降解mRNA、抑制病毒蛋白质的翻译等方面发挥抗病毒作用.2. 干扰素可以诱导细胞产生两种抗病毒翻译途径:①通过2’-5’寡A合成酶和RNaseL降解病毒mRNA②借助蛋白激酶PKR,阻断病毒蛋白翻译的起始α/β活化巨噬细胞、NK细胞,促进杀伤性T细胞的作用.γ干扰素可促进巨噬细胞FC受体的表达,诱导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与抗原的加工等.3. IFN还可诱发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溶解,其溶解作用依赖于免疫系统对感染细胞的识别,以与细胞表面MHCI、II与病毒肽链的结合.I、II型IFN都能增强MHCI基因表达,IFN-γ更易激活MHCII基因表达.4.干扰素本身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使细胞的某些基因被激活,产生多种其他蛋白后,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9、病毒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区别:__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1〕进入体内的细菌外毒素,需要有特异的抗毒素与它结合,才能使它丧失毒性,因此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2〕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是胞内寄生菌,也就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而抗体是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的,这就需要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才能将这些病菌消灭;3〕在病毒感染中,则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
植物病毒学复习题
植物病毒学复习题1. 你是怎么认识病毒的害与益的?请举例说明。
2. 目前国内外植物病毒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是什么?3. 病毒的发现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4. 举例说明植物病毒在农业中的地位及其应用前景5. 以 TMV 为例来论述植物病毒胞间转移和长距离移动分别在病毒系统侵染过程的作用方式。
6. 植物病毒的提取过程中,为了浓缩病毒,采取的是聚乙二醇沉淀法,其试述其大致的浓缩原理。
7. 植物病毒的基因组核酸类型有哪些,并分别列举出其代表性的病毒?同时简述马铃薯Y 病毒基因组翻译的多聚蛋白(polyprotein)如何形成10 个功能蛋白体?8. 植物病毒分类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目前主要以病毒粒子特性、基因组结构与复制、抗原性质和等作为依据。
病毒粒子特性:① 病毒形态:大小、形状、包膜和包膜突起的有无,衣壳结构及其对称性;② 病毒生理生化和物理性质:分子量,沉降系数,浮力密度,病毒粒子在不同pH、温度、Mg2+、Mn2+、变性剂、辐射中的稳定性;③病毒基因组:基因组大小、核酸类型、单双链、线状或环状,正负链,G+C 所占的比例、核苷酸序列等;④ 病毒蛋白: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数量,大小以及功能和活性,氨基酸序列等;⑤ 病毒脂类含量和特性;⑥ 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特性;基因组结构与复制:基因组结构核酸复制策略转录特点翻译与翻译后的修饰特点病毒粒体蛋白积累的位点、装配位点、成熟和释放位点以及细胞病理学。
抗原性质:包括病毒血清学性质与其抗原的关系。
病毒生物学特性:● 病毒天然的寄主范围;● 病毒在自然状态下的传播与介体的关系;● 病毒的地理分布,致病机理,组织嗜亲性;● 病毒引起的病理和组织病理学特点。
9. ICVT 第8 次分类报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与以往分类报告比较,新增了哪些科哪些属?主要特点:将 ICTV 所承认的 5450 多个病毒归属于 3 个目、73 个科、11 个亚科、289个属、1950 多个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毒学复习题
1. 你是怎么认识病毒的害与益的?请举例说明。
2. 目前国内外植物病毒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是什么?
3. 病毒的发现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4. 举例说明植物病毒在农业中的地位及其应用前景
5. 以TMV 为例来论述植物病毒胞间转移和长距离移动分别在病毒系统侵染过程的作用方式。
6. 植物病毒的提取过程中,为了浓缩病毒,采取的是聚乙二醇沉淀法,其试述其大致的浓缩原理。
7. 植物病毒的基因组核酸类型有哪些,并分别列举出其代表性的病毒?同时简述马铃薯Y 病毒基因组翻译的多聚蛋白(polyprotein)如何形成10 个功能蛋白体?
8. 植物病毒分类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9. ICVT 第8 次分类报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与以往分类报告比较,新增了哪些科哪些属?
10. 类病毒的定义。
试述类病毒与植物病毒的异同点。
(提示:基因组结构和病毒粒子的结构特点,以及它们所引起症状等方面论述)。
11. 略述植物病毒症状学在病毒诊断上的意义
12. 植物病毒病的外部症状主要有哪些类型,其对应寄主植物的组织病变分别是?
13. 植物病毒病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4. 某地稻田发生大面积黄化,有人说病毒引起,有人说是生理现象,你应根据
哪些原则加以判断?(病毒病与生理病的区别)
15. 在诊断植物病毒病的过程中,应如何灵活应用柯赫法则?
16. 在田间应如何区分植物病毒病与其他侵染性病害?怎样判断植物病毒病和非侵染性病害?
17. 如何利用常用的生物学方法区分TMV/CMV、PVX/PVY?
18. 枯斑寄主、指示寄主、鉴别寄主的主要区别?
19. 如何鉴定病毒与类病毒?简述其依据的原理和方法。
20. 植物病毒病常见的实验诊断方法有哪些,任选其中一种简述其原理及步骤。
21. PCR 的中文全称,并试述PCR 的原理及其在植物正单链RNA 病毒(如:马
铃薯Y 病毒)检测中应用。
22. 试述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间接法的主要实验流程。
23. 试述植物病毒在循回增殖型的传毒蚜虫中的大致循回增殖过程。
24. 抗原、半抗原、抗原决定簇及抗体的各自定义。
25. 如何根据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和传毒特点制定病毒病害控制方案?
26. 影响植物病毒病流行的因素有哪些?
27. 球形病毒粒体一般具有正二十面体对称结构,试以水稻矮缩病毒(三角剖分数T=13l)的论述对称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