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物理概念课

合集下载

物理概念课教学基本流程

物理概念课教学基本流程
物理概念课教学基本 流程
教学流程图
课堂学习流程
(1)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情景再现、回顾旧知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 明确学习目标,知道一节课的重点、难点、疑惑点,清楚学习任务,知道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 (2)问题引导,自主研修。 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概念教学特点,有层次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初步构建起 知识体系。教师应及时了解学习进程,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1)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课例《摩擦力》教学设计
(2)问题引导,自主研修。
精讲点拨、跟踪训练
问题引导,自主研修。
精讲点拨、跟踪训练
❖ 问题引导,自主研修。
LOGO
结语
谢谢大家!
课堂学பைடு நூலகம்流程
(5)归纳总结,应用达标。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掌握重点知识,建立
起严谨的物理概念,突破难点,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体会物理概念的引入、探究、建立和应用等,掌 握学习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步奏。最后让学生通过课堂达标测试来检验课堂学习效果,并当堂反馈矫正。
课堂学习流程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互助合作 探究。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围绕重点难点易错点,教师精选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 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交流。教师要适时点拨,保证课堂讨论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4)精讲点拨、跟踪训练。 在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全班汇报交流。这是一个暴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 要过程,对有疑义、争议的困难问题,教师要通过提示、点拨,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综合、思考 来解决问题。每解决一个或一类问题后,要根据学情设计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 解、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应用学习方法。

如何做好物理概念教学

如何做好物理概念教学

如何做好物理概念教学如何做好物理概念教学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学生们在分析物理现象或处理物理问题时,常常出现错误的判断或者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其重要的一条是没有正确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既然重要,那么,什么叫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有哪些特点?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抽象。

某一物理概念,就是某一事物、现象的本质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它是在大量观察、实验,获得感觉、知觉,形成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想象,区别出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把一些事物的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建立的。

物理概念的特点1、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的产物。

例如,我们观察到下列一些现象:天体在运行,车辆在前进,机器在工作,人在行走等等。

尽管这些现象的具体形象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撇开它的具体形象,从它们的共性去考虑时,就会发现其共同的特征,即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

把这个从一系列具体现象中提炼出来,又反映着这一系列具体现象本质特征的抽象,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就是一个物理概念。

2、定量的物理概念,是可以用数学和测量联系起来的。

圆周运动、形变、熔解、反射、折射、干涉、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反射性、核反应、质量亏损等。

这类概念的特点是:就其概念本身而言,并不难理解,难理解的是这些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及规律。

我们对物理概念的特点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后,下面就讨论一下掌握物理概念的过程。

二、掌握物理概念的过程掌握物理概念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运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1、感知感知的方式有两种:直接感知和间接感知。

直接感知是通过观察、实验、参观、生产劳动等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学习对象,对有关事物和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形成概念。

间接感知是通过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描绘,或利用各种形象化的直观教具,使学生对有关事物和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形成概念。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两种感知方式应当相互配合使用,互为补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概念2、理解它是指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想象等思维活动,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能够突出事物的重要的、本质的特征,能够区分相似的事物,能够比较确切地得出慨括性的结论。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在发展。

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应该注重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二、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教师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应该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概念的学习。

可以通过实验、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背景和意义。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深入分析,理解概念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深入分析概念的本质和内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可以通过对比、归纳、推理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概念。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概念中的关键词和易混淆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概念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四、应用概念,巩固提高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概念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可以通过练习、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概念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结合实际,拓展延伸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结合实际,拓展延伸概念的应用范围。

可以通过拓展知识面、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物理概念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上好课----概念教学策略》

《上好课----概念教学策略》

《上好课----概念教学策略》定安县实验中学物理组陈景清教学策略主要类型有: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实验教学、复习课教学、习题课教学等。

在教学中以上的教学我都经历过,下面我从概念教学策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进行物理概念教学的主要策略在建立物理概念时,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并设法了解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前认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转变学生的认识,建构科学的认知图式。

1、认知冲突策略认知冲突策略指的是建立在认知冲突和解决冲突基础上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认知冲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对某一物理现象的认知结构与真实的物理现象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另一种是学生对同一物理事实的两种不同认知结构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一般来说,解决冲突首先要揭示学生的前认知,并让学生明确自己以及别人的想法;然后尝试解释矛盾事件,引起概念冲突;最后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认知调整,建立与科学概念相一致的新的概念。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可通过测试和访谈了解学生的前认知,并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使学生的概念发生转变。

2、发展学生原认知的策略这类教学策略建立在学生现有观念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从现有观念向科学观念发展和拓宽,在我国传统教学中大量成功的教学案例普遍采用了这种策略,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策略,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教师都必须加强物理实验,并充分利用图形、图片、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降低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的难度。

物理概念揭示的是物理现象的本质。

自然界的客观物理事物是千变万化的,各种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联系,而本质联系往往是单一的,非本质联系常常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本质的东西常常被纷繁复杂的非本质东西所掩盖,这不仅给建立物理概念造成困难,也给概念的丰富和发展造成困难。

在学生初步建立概念的基础之上,应该通过给学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中应用新概念的机会,引导学生深化和活化概念;引导学生对相似和易混概念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所建立的概念,以达到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

怎样上好概念课

怎样上好概念课

第一章怎样上好概念课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

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就是要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正如像盖房子所需要的钢材、木料、水泥一样,物理概念是思考问题的基础,分析问题、选择定律、公式的过程,就是运用一系列概念在头脑中进行思考、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再之,物理定律与公式都是由概念出发,通过实验、经过思考而建立的,它反映的是物理过程中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匸U/R,它体现了一个电阻上的电流I与电阻R 本身的大小以及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 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此,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对概念教学进行专题研究,总结出了概念教学的基本规律。

下面就怎样上好概念课进行具体分析:一、概念的引入概念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概念引入的目的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基础教育物理课程已经确立了新的课程理念与目标,更新了教学内容和要求,推广了基于探究的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这些都使得物理课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然而,关于物理概念在物理课堂的传递,相关理论和实践都尚未有平行的跟进,这使得课程理念和目标的落实要面临许多风险。

实际发生在课堂中的情况也表明,肤浅的“探究”活动及对事实类信息的强调和不当使用并非个别现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强调概念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概念的理解而不仅仅对事实的记忆,已经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所以在概念教学中,我们只有让学生明确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为什么要引入“位移”这个概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引入“路程”这个概念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但不同物体运动过程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位置变化不同,而路程不能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所以在高中阶段为了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我们用位移来表示。

物理“概念”教学八法

物理“概念”教学八法

物理“概念”教学八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如何讲清物理概念,使学生全面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学会运用概念分析、解决问题。

概念作为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构成单位,在新课教学中,其引入方法是否恰当,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物理概念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会影响到能否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积极性而参与教学活动。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引入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一、实验法大多数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透过现象,剖析揭示其本质而引入新概念的,学生易于进入教学情境,形成鲜明的印象,从而强化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引入弹力的概念时,先演示小车受拉伸或压缩弹簧的作用而运动,说明弹簧在恢复形变时要对使之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再演示弯曲的弹性钢片能将粉笔头推出去,总结得出物体恢复形变时要对使之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进而得出弹力概念。

又如,在讲述超重与失重时,让学生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静止时在指针下卡一块小纸片并记下示数,当提着弹簧秤加速上升时指针会把小纸片推到下方,此时发现弹簧秤示数增大了,从而给出超重的概念;同样,在观察弹簧秤加速下降时其读数减小的现象后,建立失重概念。

通过实验演示的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新概念的情境,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类比法类比是从事科学研究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物理学中,有不少的概念是用类比推理方法得出的。

因此,针对这类物理概念的教学,其最佳方法就是用类比法进行引入教学。

只有这样,可以使学生借类比事物为"桥",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新概念。

例如,与重力势能类比,引入电势能的概念;与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方法类比,引入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将电流类比于水流,建立电流概念;将电压类比于水压,建立电压概念;把交流电相与相差的概念同简谐振动做适当的类比,建立交流电的相与相差的概念;把电磁振荡类比于弹簧振子或单摆,把电谐振类比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现象,建立电磁振荡概念等等。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物理概念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产生认识飞跃,最后组织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掌握概念,发展认知能力,我认为必须扎实处理好每个教学环节,切实做好“引入”、“形成”和“巩固与深化”三个阶段。

具体是:一、概念引入1、从生活实际中引入例如力的概念可以从推土机、人提水、马拉车等现象引入,这实际上是帮助提取储存在头脑中的感性知识,以便对其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让学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这种方式简单易行,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概念,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有助于培养兴趣。

2、从实验现象引入如果学生缺乏建立概念所需的感性知识,那么应该通过一些典型实验使学生获得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概念。

比如:在讲压强概念时,老师通过课堂演示小板凳正放、倒放在沙土里两种不同情况,充分理解板凳下陷的程度不但与受力面积有关,还与作用力大小有关。

教学中经常运用实验,还可以激发兴趣,培养观察力与注意力。

二、概念的形成1、揭露本质特征实现观念突破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步骤可以拼弃非本质的东西,抽出本质特征或属性,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比如:在讲力的概念时,我们要拼弃有力作用人的肌肉紧张这一非本质东西,而应该从“力的作用效果”概括“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本质属性。

2、明确概念的定义揭露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定义也就水到渠成。

3、讨论概念的物理意义得出概念的定义,并不是认识概念的结束。

还要从定义出发,讨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物理含义以及用途,从不同方面丰富对概念的认识。

比如:得出R=U/I之后,还要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①物理意义:R=U/I是电阻的定义式。

它表明,对特定的导体,加在其两端的电压越大,产生的电流强度越大,但U/I是常量,这一常量由组成导体的材料及尺寸决定。

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概念教学-4页精选文档

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概念教学-4页精选文档

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体系大厦的基石,是物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目前,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仅停留在背定义、记公式上,忽视了对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形成概念的抽象概括方法的理解,进而影响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所以,能否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

下面笔者谈谈在物理概念教学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一、恰当引入物理概念引入物理概念就是让学生明确建立物理概念的定义,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兴趣,为建立物理概念做好准备。

中学阶段的大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属于理性认识范畴。

而初中生的思维介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理解一个物理概念,就需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容易被学生接受。

所以,概念教学不要脱离学生的认识原则。

由于概念之间彼此有差异,因而引入概念的教法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 生活实践: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具,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概念。

如建立力的概念时,列举人推、拉、提、压、扛物体等的实例。

这些实例都是学生亲身感受到的。

有利于力的概念的形成。

2 由演示实验引入:如建立磁感线概念时,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亲眼看到玻璃板中的细铁屑,在无磁场时,细铁屑无规律排列;当把条形磁铁放在玻璃板上梢加震动后,则细小的铁屑在磁场中非常有规律地排列。

这样引入概念。

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直观,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表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

二、正确分析概念1 有无属种关系的新旧概念可以利用。

如有了力的基本概念,再建立其他力的概念,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将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建立方法上相同的概念。

如用比值定义密度、热值概念。

掌握了这种方法,使得同类概念的建立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总之,要对概念进行正确的分析,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新的概念。

三、辨析概念建立概念之后,要通过对概念的内涵、外延的分析,通过肯定、否定例证、变式的练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概念。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通过国培学习新课程的标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在学习阶段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对于如何上好物理的概念课得出如下经验: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把握好物理概念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学好初中物理概念课要先过基础关-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学生应该利用剩下来的时间把基础知识复习巩固一遍,基础不是太好的学生更应该借助这段时间做强化学习。

充实基础知识,是这段时间学生该努力的基本方向。

有些学生把基础复习看得过于简单,认为复习基础知识就是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公式,多做一些简单题目。

实际上基础复习,不仅包括概念公式的记忆,还应该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注意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使之系统化。

比如初中物理初步介绍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力、速度、密度、压强、温度、比热、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等。

复习时要明确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是怎样通过物理规律来体现的。

再就是基础知识得到巩固的基础上,做习题训练过程中注意除了量的积累,还要熟悉基本的解题技巧,掌握解题的思路。

独立做题,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

任何人学习物理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对物理过程要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

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

二、物理概念具有的特征中学物理涉及的概念约四百余个,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反映物质属性的。

如:运动、惯性、质量、能量、电、磁等。

第二类是反映物质及其性质的。

如:速度、密度、功率、比热、电阻、电压等。

第三类是反映物质间相互作用关系的。

如:力、压强、功、热量。

第四类是一些描述物理现象的名称。

怎样对物理概念进行有效地教学

怎样对物理概念进行有效地教学

怎样对物理概念进行有效地教学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能否达到有效的目的,可以说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如果单纯让学生记住物理概念是非常容易的,但要让学生理解概念,并通过概念的学习,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能够理解应用物理规律,则是不容易达到的。

由此可见,物理概念在物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下面就以功的概念教学为案例,谈一谈如何开展物理概念的教学。

一、从认知情景中建立概念物理学中的“功”是指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的转化,如:做功、机械功。

通过前一节能的学习,我们知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它们的转化是如何进行的?这就引入了功的概念。

即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去创设恰当的认知的“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情”,不仅能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让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由兴趣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

在讲解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认知的“景”中琢磨情景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内涵,形成对概念的原始理解,逐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抓要点,破难点,掌握概念功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像位移、速度那样容易理解。

功的概念的建立过程是先定义,学生通过认知过程的思考,初步了解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机械能。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所发生的距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从而建立功的定义式W=FS,怎样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除了老师理论的讲解以外,还要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真正体验、真正感知不做功的原因。

通过学生分析发现,有些同学对用脚踢足球时,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提力做功产生理解误区,为了避免这个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找出学生脑海中存在的不恰当的理解,并针对这种原有的、顽固的理解开刀,而这个环节处理不好,会导致教师发出“这个问题讲了好几遍,学生还是不会”的感叹。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最终5篇)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最终5篇)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最终5篇)第一篇: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的核心,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只有在正确领会概念,抓住概念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学好物理知识。

但物理概念却总让初中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掌握。

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地谈谈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

一、选好方法,引入概念1、从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引入概念例如:“压强”概念的引入,先列举学生在生活中的熟悉事例,用手往墙上按图钉,图钉就被钉进墙里,用锋利的刀切肉省力,而用钝刀切肉十分费力;当人们走在海滨沙滩上时,沙滩便留下一窜脚印;骆驼靠又阔又扁并且富有弹性的掌蹄,行走时不会被陷进砂里,故称为“沙漠之舟”,而牛马行走在沙漠中时,蹄子就会深陷在砂中。

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也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从而引入“压强”的概念。

2、演示实验引入概念例如:“浮力”概念的引入,先做演示实验,在弹簧秤下挂重物,用手向上托重物,弹簧秤的示数变小。

分析由于重物受到向上的托力,才使弹簧秤的示数变小;在把重物放入水中,可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也变小。

分析由于重物受到水向上的托力,才使弹簧秤的示数变小,从而引入“浮力”概念。

3、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入概念如:“力”概念的引入,学生对力已经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而抽象出力的物体性,进而引入力的概念。

这样,学生对力的概念体会深刻,便于理解。

4、用类比方法引入概念例如:“电压”概念的引入,先将请水流与水压的关系,再通过类比引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

5、从物理现象引入概念例如:“惯性”概念的引入,引导学生观察乘坐汽车的过程中,汽车突然起动,刹车、加速和拐弯时所发生的物理现象,通过分析引入“惯性”概念。

6、通过物理故事引入概念例如:“大气压强”概念的引入,可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又如在引入“磁场”概念时,可讲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故事。

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范文5篇

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范文5篇

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范文5篇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接下来是关于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范文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范文1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

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

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

(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3)讨论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

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物理概念的教学要点

物理概念的教学要点

物理概念的教学要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的基础学科,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属性、结构和运动规律。

物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教学,需要有一些基本的教学要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教学要点。

1. 培养学生的物理直观感受和物质观念物理学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研究自然现象的,因此培养学生的物理直观感受和物质观念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等方式来说明物理现象,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感受到物理现象的真实性和奇妙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建立概念的层级结构物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层级结构。

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能力和程度,合理地组织和安排知识的层次结构,先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再逐步深入和扩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知识框架,便于他们理解新的知识和应用所学的概念。

3. 强调物理规律和定律的普适性物理学中有许多定律和规律,这些规律适用于整个自然界。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这些规律的普适性,并与学生分享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实验和观察的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验证和探究物理规律的有效手段。

在物理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验技巧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发现物理规律和解决问题。

5. 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物理学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体,理论提供了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的框架,而实际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教师可以讲授基本的物理理论,并通过实例、实验和应用等方式来说明理论的应用和实践意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的价值和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概念教学方法谈论(精选)

物理概念教学方法谈论(精选)

物理概念教学方法谈论(精选)物理概念教学方法谈论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基础,是学生认知物理规律的基础,因此物理概念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一些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1.复习引入。

教师可以根据上节课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让学生做些有关的习题,为新课做好准备。

2.建立概念。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先介绍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得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3.形成概念。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述概念的含义,并加以纠正和补充。

4.巩固概念。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总之,物理概念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掌握物理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物理老师教学方法物理老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制定。

以下是一些建议:1.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和探究物理原理和规律,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结合实际生活: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通过结合实际生活来讲解物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注重思维训练:物理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可以通过一些思维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物理问题,或者进行一些思维训练的题目。

4.注重课堂互动:课堂互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互动等方式来促进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积极交流。

5.注重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优势,可以通过个性化教学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总之,物理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概念课吴林生新课程理念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经历。

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习方式。

使物理课程以学生学习为本,既能实现物理知识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所有这些都有待于教师们从物理新课程的特点出发去寻求合适的方法。

在实践中,我认为基于新课程特点,初中物理的概念课教学,主要包括两大方面:新授环节中的课堂提问设计和巩固环节中课堂训练的设计。

把握住这两个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时效率。

一、新授环节的课堂提问(一)课堂提问类型课堂提问有预设和生成两种类型。

预设指的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点。

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案的预设中,要确定学习内容的目标、学生的学情,以及该学习内容的内涵与外在的逻辑归纳和引申,他们已经具有哪些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握学生这些学习起点资源,是物理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

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

生成是指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是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整个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被重视,是一种灌输学习;如果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就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学生的主体性被重视;如果在预设生成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非预设的生成,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他们在主动思考,这样能让我们的教学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的智慧。

(二)提问方式1、层进式: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比较适用于导入新课。

2、列举式: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

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

比较适用于单元或综合复习。

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谈谈怎样上好一堂物理概念课b

谈谈怎样上好一堂物理概念课b

谈谈怎样上好一堂物理概念课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把握好物理概念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怎样上好物理概念课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物理概念教学中,由于物理概念种类繁多,引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 演示实验引入概念。

如:在“浮力”概念教学之前,先做一个演示实验,在弹簧秤下悬挂一个重物,手向上托重物,弹簧秤示数变小;再把重物放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也变小了。

据此引入“浮力”概念,学生易于接受。

2用类比法引入概念。

如:在引入“电压”概念,教学之前,讲清水流与水压的关系,再通过类比,引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入“电压”概念。

这种方法形象生动,学生易于理解。

3 从旧概念引入新概念。

如:从“平均速度”引入“瞬时速度”。

要确定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可在该点附近取一小段位移,求出平均速度,当位移足够小或者说时间足够短时,所得的平均速度就等于该点的瞬时速度。

4由逻辑推理引入新概念。

如:“电场”和“磁场”这两个概念是由逻辑推理的方法引入的。

由力的概念可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通常物体间发生作用时,都是直接接触的,而电荷间、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没有直接接触,那么它们是怎样发生相互作用的呢?由逻辑推理可知,电荷周围和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电场和磁场。

这样引入电场和磁场的概念,就便于学生理解。

二、概念的建立在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从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分析,抓住现象的本质,使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从而形成物理概念,概念建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准确性。

在概念建立过程中,如果教师讲得生动形象,概念表述准确无误,学生便易于接受,并且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短短的几个字就能阐明力的本质。

“力是作用”,力是什么作用呢?由“物体对物体的”几个字揭示出力的物体性,说明了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2直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物理概念课
张国忠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由于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如果对物理概念没有理解,就谈不上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概念没弄明白。

所以,物理概念的教学是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

因此,物理概念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本人结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的课堂教学实际,就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物理概念课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物理情境,提出概念问题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应教学要求,借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本质属性的物理环境,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的,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引出概念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日常生活经验、通过物理实验、利用物理经验事实和复习旧知识等途径来创设学习情境。

在引入压强这一概念问题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flash 动画:两个体重差不多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滑雪者可以行走自如,而步行者则会深深的陷入雪中而行走困难,留下脚印。

接着,师生一起提出并讨论了以下问题:1、人在雪地里行走为什么会有脚印?(人对雪有压力)2、人对雪地的压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改变了雪地的形状)3、滑雪者和步行者对雪地的压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吗?谁更明显?4、我们如何去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然后,我有让学生观看下面的实验:先让一位男同学用手掌去挤压一个气不是很足的气球,他用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气球压爆;再让一位女同学拿一根缝衣针则很容易就可以把同样的气球刺破。

从而提出问题:你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这样,我从学生熟知一个日常生活经验和一个物理实验中水到渠成的引入了本节课要学习的物理概念——压强。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的方法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容易接受;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也正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而再通过运用实验展示物理现象和过程,不但可使学生对物理现象及过程产生必要的感性认识,还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二、抽象概括思维,形成物理概念
获得建立概念的感性认识或相关知识以后,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运用科学方法形成物理概念。

不同的概念,它们引入和建立的方法可能各不相同。

其中“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法将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抽象出来”的方法是建立概念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抽象思维的过程。

采用此法要有足够的感性材料做基础,因为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一般不是很直观和容易理解的,故选择感性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为了学生清晰压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典型的感性材料中抽象出压强
的概念,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以下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思维过程。

首先让学生感受、体验压强,作出猜想。

我让每位学生进行了下面两个探究活动:1、手指用不同的力先后两次去压
铅笔两端,说出两个手指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手指上的压痕是否相同2、用手掌
和手指去压气球,观察气球发生形变的情况。

接着,师生一起讨论问题:1、作用在手指上和气球上的的压力产生了怎样
的效果?(改变了物体的形状)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能
作出怎样的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再次让学生分组探究,验证猜想。

学生分组合作按照图14.1-3甲、乙、丙所示,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观察小桌对海绵压痕深浅。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1、在压力大小一定时,受力
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
效果越明显。

最后进一步分析,形成概念
为了建立压强的概念,我引导学生又进行了以下分析过程:1、分别估算出
图14.1-3甲、乙、丙中海绵在每平方厘米上受到的压力大小,从而让学生明确
了“海绵在每平方厘米上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同,是造成小桌对海绵压痕深浅不同
的原因”。

同时,也就得出了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三、理解内涵外延 明白物理意义
物理概念建立以后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外延,明白其物理意义。

这也
是物理概念的一个重要环节。

1. 理解概念内涵外延
物理概念的内涵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理解概念的内涵是
理解概念的关键。

物理概念的内涵除了用语言文字把它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定性地
表达以外,对于物理量,还要用数学公式给予严密、精确,概括的定义,定义式
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反映物理量的内涵。

学生应该把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结合起
来理解它的内涵。

比如,在得出了压强的定义之后,通过经历估算海绵在每平方
厘米上受到的压力大小的过程,帮助用比值法学生得出了压强的定义式(p=S
F )。

物理概念的外延是指物理概念适用的范围与条件。

只有了解概念的外延,才
能正确理解概念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深化和扩展对概念的理解,在知识的概
念体系中明确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这堂课的中,压力和压强是两个容易混淆
概念,我们要帮助学生分清他们的区别与联系。

另外,还要弄清楚p=S
F 的适用范围和三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

2 .明白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 深入理解物理概念,还应当注意不要把概念的物理含义(内容)或定义当作概念的物理意义。

一个概念的物理意义,并不是指它的内涵,也不是泛指它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作用, 而是侧重指出为什么要揭示某一研究对象的某一物理属性,即建立或引入该物理概念的原因。

如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学生明白:引入压强这个概念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四、解释物理现象 解决物理问题
运用阶段是直接应用初步理解了的概念,去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其目的是巩固所学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由感性到理性,建立概念的过程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由理性再到实践中去检验、应用,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而在实际运用概念是发现概念理解上的偏差,完善和深化理解概念的过程, 是学习概念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因为只有有目的地解答一定量的练习题 , 才能强化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完压强的概念之后,一是马上就让学生运用p=
S
F 算出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强和人站在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二是师生讨论P78“想想议议”中
的问题,利用p=S
F 总结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由于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学生的兴趣和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

当然,我们教师要注意例子不要太难,干扰因素要少,注意循序渐进, 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 不要企图一次把概念讲深讲透。

总之,物理概念是经过一系列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过程才建立的,概念建立以后,要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也要用一系列科学方法。

在概念的建立与应用过程中,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直接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对发展学生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些概念还要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来表达,反映出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习这些概念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物理的过程要发展能力,而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是掌握方法,所以学习概念过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方法的过程,是提高能力的过程。

在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全面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