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第三节 串联和并联教案
《串联和并联》教案

《串联和并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联和并联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区别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串并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2. 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3.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串联和并联的概念、特点。
2. 难点:串并联电路的识别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串并联电路的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电源、开关、灯泡、导线、电流表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灯泡亮的顺序不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串联和并联。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1. 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串联电路的现象。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描述并联电路的现象。
【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串并联知识解决。
2. 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分享解题思路。
【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识别串并联电路?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识别方法。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串并联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串并联现象,拍照或绘图,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过程:1. 串联电路的形成: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路径和特点。
2. 并联电路的形成: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路径和特点。
3.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和分析:教授学生如何识别串并联电路,并学会分析电路中电流的流向。
七、课堂互动:1.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并描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现象。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3节串联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3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3节《串联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在本节课中,采用尝试教学法,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大胆尝试,并运用课本、实验仪器,工具书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准备性开始,层层递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尝试操作、尝试阅读,积极争论思考,尝试练习,独立探索,逐步认识串、并联电路,发现两种电路的不同之处。
运用对比的方法初步建立串并联电路知识框架,在引导学生的尝试活动中逐步分散了连接并联电路实验的难点,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了动手实验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电荷、电路的组成以及电路图等知识以后紧接着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它为后边的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以及测量电压等部分打下很好的基础,学好本节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学好电学的关键,如果不能正确判断串联和并联电路,后边的学习将无法进行。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探究,它对学生认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有两个特点:一是:认识事物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教学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二是:初中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对知识的渴望,探索、研究的热情都很高。
所以我们准备在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3节教学中,让学生踊跃参加动手过程——操作实验,进行积极探索,并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利用多媒体,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同学们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共4篇)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梁瑞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仪器,进行实验探究;(3)通过学生自主的合作、探究,得出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并为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概括能力的初步形成打下基础。
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2)通过探究学习中交流与合作的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教学重点: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三)教学难点:并联电路的识别及连接(四)教学用具:演示用:两个电路板、四只电珠、两只开关、四节干电池、导线若干学生用:四人一组,器材有:电珠两只、开关一只、电池两节、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教师手里有一电路板,闭合开关时,电珠全都亮,断开开关时电珠全都熄灭,[提问]:若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小彩灯,猜想一下,其他的小彩灯是否发光?[学生猜想]:亮(占大部分);不亮(占小部分)究竟谁的说法对呢?教师演示1: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电珠,其他的电珠都不亮。
教师演示2:闭合线路板上的一只开关,两只电珠同时亮,断开开关时两只电珠同时熄灭,若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电珠,另外一只电珠会发光吗?猜想一下?演示验证:另外一只电珠照常亮。
演示说明:这两块电路板上电珠的连接显然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二)自主探究[探索1]、现有器材:两只电珠、两节干电池、导线若干,要求:把两只电珠同时连入电路,如何连接?分组实验,把实物连接好之后,对照实物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三节串联和并联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三节串联和并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三节,主要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特点和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1. 串联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首尾顺次连接的电路。
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2. 并联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并列连接的电路。
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3. 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1)电流: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单位为安培(A)。
(2)电压: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单位为伏特(V)。
(3)电阻: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单位为欧姆(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3. 能够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辨别。
2. 教学重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用电器(灯泡、电动机等)、开关、导线、电压表、电流表、电阻表。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家用电器电路,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连接方式。
2. 概念讲解: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及其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问题,如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分配规律,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串联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首尾顺次连接;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2. 并联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并列连接;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3. 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电流I = 电压U / 电阻R。
《串联和并联》教案(12篇)

《串联和并联》教案(12篇)《串联和并联》教案1(一)教学目的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二)教具磁性黑板,投影仪及画有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胶片,电池阻,小灯泡,开关,导线,投影胶片数张(上面可事先印好电路元件,为画电路连接图备用)。
(三)教学过程1.复习(l)用磁性黑板上如图1的电路,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
(2)利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
(3)请同学画图1的电路图。
(4)找出图2中几个电路图不合要求的地方。
小结:在图2所示的三个电路中,图甲不应将灯泡画在拐角上;图乙开关应为小圆圈,不是黑点;图丙电路的导线没有接在电路元件上,形成了断路。
2.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在图1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2)用一个电池阻,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
要求合上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可画在玻璃板上,以便于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订正)。
(3)下面是几位同学所画的电路图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怎样将Ll、L2。
连接起来的呢?分析:图甲是先接L1;再接L2,如果这个电路里有三盏灯,灯L3。
应怎样连入电路?(接在L2的后面)那么这几个用电器在连接上有什么特点?是将它们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就像串糖葫芦一样。
图乙的连接方法与图甲有什么不同?开关S的位置不同。
那么这两个灯还是逐个顺次连接吗?是。
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有无影响?我们一会再来讨论。
再来看看图丙的连接方法与图甲、图乙是否相同?图丙是把两个灯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
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把这两点分别叫做A和B(图4)。
当合上开关S后,电路中的电流从A点分开,到B点汇合。
想想看,若有三盏灯,灯L3。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15.3串联和并联(教案)

串联和并联新设计1、导入过程出示一长串小彩灯,并接通电源使它发光,让学生提出问题,激趣引入新课。
2、找同学上讲台利用仿真实验室自己选器材做实验。
3、利用自制教具演示并联电路中各开关控制作用。
4、通过大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主动积极参与课堂的激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实物图。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得到安全用电的初步教育。
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学习电学时间较短,作图技能和实验操作技能还不强,同时没能充分理解串、并联电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得出结论很重要,是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并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而加以运用。
同时让学生亲自参与,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难点本节重点:会画串、并联电路图和连接串、并联实物图。
本节难点:根据要求画出电路图或连接实物图。
教学过程1新设计创新设计:1、导入过程出示一长串小彩灯,并接通电源使它发光,让学生提出问题,激趣引入新课。
2、找同学上讲台利用仿真实验室自己选器材做实验。
3、利用自制教具演示并联电路中各开关控制作用。
4、通过大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主动积极参与课堂的激情。
2教学活动1【导入】图片实物演示提出问题激情导入1、多媒体展示建筑物上漂亮的彩灯图片2、出示一长串小彩灯,并接通电源使它发光。
串联和并联教案-

串联和并联教案-串联和并联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电学知识,所以串联和并联这节课涉及的内容不是很多,重点也比较突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初步尝试设计简单的电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分析归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连接、开关作用等方面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使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会识别和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教学突破】通过连接实物电路、画电路图,列举生活生产实例等多方式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教具及实验器材】教师准备:自制暗箱、电路示教板、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2、5V、3、8V的灯泡和灯座各2个、开关三个、1、5v干电池2节、导线若干等(以上器材每四个学生一组一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二、新课学习科学探究(一)串联和并联【情境设置】魔术表演:教师出示自制的甲、乙两个暗箱,表面上都有两个灯泡,一个开关。
闭合和断开开关,再取下其中一个灯泡。
要求学生观察并回答灯泡的亮灭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表演,让学生观察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过渡导入】同样的两个灯泡,一个开关,为什么取下其中的一个灯泡,会出现不同现象?【板书】第三节串联和并联【课件展示】学生活动一:“想想做做”用一个电源、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一些导线组成电路,要想让两个小灯泡都发光,可以有几种接法?猜想……(设计意图:让学生设计电路,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通过启发,尽可能在全班范围内出现两种不同连接方式。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3.3电路的连接教案

教案: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3.3电路的连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第3节“电路的连接”。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即串联和并联;二是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2. 培养学生绘制电路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电路图的绘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灯泡、开关、导线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电路图模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连接方式。
(2)学生尝试绘制该电路的电路图。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2)教师演示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一个串联电路的例子,讲解其特点和电路图的绘制。
(2)教师展示一个并联电路的例子,讲解其特点和电路图的绘制。
4. 随堂练习(1)学生尝试绘制给定电路的电路图。
(2)学生相互检查电路图的绘制,并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元件依次连接,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并联:元件并列连接,电流有多条路径。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1. 确定元件的位置和连接方式。
2. 用导线连接元件,标注电流方向。
3. 标注元件的符号和规格。
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串联电路的电路图。
2. 绘制一个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3. 根据给定的电路,绘制电路图,并解释其连接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再通过知识讲解、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和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三物理第三节串联和并联教案

初三物理第三节串联和并联教案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初三物理第三节串联和并联教案学习目标:1. 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学习重点:什么是串联和并联电路,会连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学习难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区别。
自主学习:1.电路和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它们的实际应用非常普遍2.(1)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串联电路电路图(2)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并联联电路电路图(3)画一画:请在右边方框里画出图1的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
根据图2给出的电路图,连接图3的实物图。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重点难点】1. 记住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2. 短路及其危害【教具】短路演示器、电路板,灯泡,灯座,开关及导线【教学过程】初三物理第三节串联和并联教案一.引入新课演示板上有一个电铃,还有电池、导线、开关等,怎样让电铃响起来?电铃响起来了,是因为有电流通过了电铃。
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设备是利用电流工作的?肯定同学列举的电灯、电视、电风扇等事例,进而概括出什么是用电器。
怎样才能使用电器工作呢?这就需要学习有关电路和电路连接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电路观察前面电铃的连接图(投影显示)提问:电铃有电流通过,满足什条件?学生: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提供电流;(2)电路闭合为通路。
你能否以同样的方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呢?[分组实验]连接单灯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串联和并联》教案

《串联和并联》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串联和并联的概念及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交流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动力。
2. 学生培养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2. 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识别和分析4.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应用和实际意义5.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验操作和观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2. 学生能够进行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采用实验观察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连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其工作原理。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验操作,观察电路的工作情况。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识别方法。
5. 应用:让学生运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照明电路的设计等。
6. 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巩固学生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串联和并联电路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通过作业、测验和考试正确理解和运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15.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

5.能够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设置一系列有关串并联电路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基础题:针对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流规律,设计一些基础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提高题: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分析题:给出一些复杂电路图,让学生分析电流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学生互评:让学生相互批改练习题,交流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15.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能正确识别并区分实际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连接方式。
2.掌握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分布情况,解决相关问题。
3.掌握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能够运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分析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分布情况,解决相关问题。
3.分析与应用题:给出一个复杂的实际电路图,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串并联关系,计算各部分电流,并解释实验现象。
4.创新设计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串并联电路,如自动调节亮度的台灯、过载保护装置等。要求学生阐述设计原理,绘制电路图,并简要说明实现方法。
5.知识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串并联电路相关的科普文章或教材,了解串并联电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等,拓展知识视野。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5.3串联和并联教案

串联和并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2)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连接道路的活动,建立串联和并联的含义,以及串联道路和并联道路的概念,分析两种道路的特点。
(2)建立物理模型:用类比的方法将灯泡代替亭子,道路看作导线,知道灯泡的串联和并联的含义,建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以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和道路有相似的特点。
(3)指导学生画串联和并联电路图,按要求连接实物图,学会总结开关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4)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老师操作展示板上两种电路引入新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拧下灯泡前要断开开关,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2)通过老师的题问,学生的猜想到实验,然后总结实验规律,让学生认识到探究物理实验之路并非易事,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3)介绍并联电路中,支路装开关可独立控制和以及只有干路装开关统一控制两种电路的优点,让学生有节能的意识。
(4)通过导线通电融冰练习,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做个有生活经验的人。
学情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学过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了电流与电路相关知识,并可以独立地绘制简单的电路图,有能力根据简单的电路图连接简单的电路。
当然连接实体电路的经验对刚接触电学的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少有的。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串联和并联电路,并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
难点:认识串联、并联电路,并在实践中总结串联、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及区别。
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新课同学们:展示板上有两组电路,每组电路中的电源和灯泡都相同,老师闭合开关,请注意观察。
观察到了什么?------灯都亮了。
追问学生:若将每组电路中一个灯泡拧下来,剩余那个灯泡还能独立发光吗?学生好奇,提醒他们继续观察。
人教版九年级15.3串联和并联电路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15.3 串联和并联电路一、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等。
2. 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3.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4.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5.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实际电路,判断其连接方式,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2. 教学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小灯泡、开关、电阻、导线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包括电源、小灯泡、开关、电阻、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如家庭电路、教室电路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式。
2. 知识讲解: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讲解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并通过示例说明两种连接方式的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并绘制相应的电路图。
5. 知识巩固:通过课后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并联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电路图的绘制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电路的连接方式,并绘制相应的电路图。
(1)一只灯泡和一个电阻串联连接在电源两端。
(2)两只灯泡并联连接在电源两端。
2. 答案:(1)一只灯泡和一个电阻串联连接在电源两端,电路图如下:电源——灯泡——电阻——电源(2)两只灯泡并联连接在电源两端,电路图如下:电源——灯泡1——电源——灯泡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3节+串联和并联+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串并联电路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优势和不足?请举例说明。”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
(四)反思与评价
1. 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知识点和实验技巧。
2.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家庭电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是如何连接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3节+串联和并联+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3节“串联和并联”的内容。在学习了串并联电路的基础知识后,学生已掌握了电路的基本连接形式,了解了用电器工作时相互影响与独立的区别。然而,由于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和电路特点的理解仍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化的情境为主线,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串并联电路的原理和特点。
(四)总结归纳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包括串并联电路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整理和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3. 教师强调串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能源的环保意识。
初中物理串联 并联教案

初中物理串联并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联和并联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区别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串联和并联的定义2. 串联和并联的特点3. 串联和并联的计算4. 串联和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串联和并联的概念、特点和计算。
2. 难点:串联和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串联和并联的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串联和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串联和并联。
2. 新课:介绍串联和并联的定义、特点。
(1) 串联:将电路元件依次连接,电流依次通过每个元件。
(2) 并联:将电路元件并列连接,电流分支流过每个元件。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串联和并联现象。
(1) 串联:如照明电路中的开关,电流依次通过开关、灯泡。
(2) 并联:如家用电器,电流分支流过每个电器。
4. 计算:介绍串联和并联的计算方法。
(1) 串联: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
(2) 并联: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
5. 拓展:探讨串联和并联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串联和并联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7.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串联和并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理解串联和并联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区别和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三节串联和并联教案

教案: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三节串联和并联一、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的概念:多个电器依次连接的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2. 并联电路的概念:多个电器并列连接的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判定:利用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进行判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开关、灯泡、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导线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导线、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家庭电路,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连接方式。
2. 概念讲解: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及特点。
3. 判定方法讲解:教授如何利用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4.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5.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的连接、照明电路的设计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7. 板书设计: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概念、特点及判定方法。
8. 作业设计:题目1:判断下列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1. 灯泡A和灯泡B依次连接在电源两端。
2. 灯泡A和灯泡B并列连接在电源两端。
答案:1. 串联;2. 并联。
题目2: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两个灯泡的额定电压分别是220V和110V,请设计一个照明电路,使两个灯泡都能正常工作。
答案:将两个灯泡并列连接在电源两端,中间接一个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
【人教版】年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3节 串联和并联

【人教版】年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3节串联和并联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的第3节,主要内容是串联和并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串联和并联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掌握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为后续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电路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串联和并联的本质、应用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动手实践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串联和并联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掌握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串联和并联的本质区别。
2.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动手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电路实验器材。
3.相关实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串联和并联的特点和应用。
2.呈现(10分钟)介绍串联和并联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让学生初步了解串联和并联。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验证串联和并联的规律。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串联和并联的特点和应用,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串联和并联的特点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绘制本节课的板书,包括串联和并联的定义、特点、应用以及电流、电压的规律。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60分钟。
以上是根据您的要求为您提供的一份详细复杂的教案文档,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15.3串联和并联(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教案:15.3 串联和并联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章节: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5章第3节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
学生需要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电源、导体等。
然后,通过学习串联和并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两种连接方式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练习,运用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电路、电源、导体等基本元素。
2. 掌握串联和并联的定义和特点,能够分析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3. 能够运用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串联和并联的定义和特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难点:运用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图、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等。
2. 学具:笔记本、练习题、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电路中的元素和连接方式。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电路元素和连接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二、知识点讲解(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电源、导体等。
2. 教师讲解串联和并联的定义和特点,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种连接方式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3.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巩固对串联和并联的理解。
三、例题讲解(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展示解题过程和思路。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解题步骤和关键点。
3.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几道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3.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巩固知识。
五、实验操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路图。
《串联和并联》教案(精选3篇)

《串联和并联》教案(精选3篇)《串联和并联》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串联和并联》教案(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串联和并联》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串联和并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三节的内容,第五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基础,第三节《串联和并联》又是以后学习电学的重中之重,在这节中能否识别和连接串、并联电路及按要求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课程基本理念,我确立以下为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惯;在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动手实验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根据上课实际情况确定规范画出并联电路、动手连接并联电路是这节课的难点。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电源、开关三个、小灯泡两个和导线若干),制作示教板两块(一块串联、一块并联,连线图都不可见),市场上小彩灯一串,以备教学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第三节串联和并联教案
学习目标:
1. 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学习重点:什么是串联和并联电路,会连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学习难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区别。
自主学习:
1.电路和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它们的实际应用非常普遍
2.(1)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串联电路电路图
(2)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并联联电路电路图
(3)画一画:请在右边方框里画出图1的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
根据图2给出的电路图,连接图3的实物图。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重点难点】
1. 记住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 短路及其危害
【教具】短路演示器、电路板,灯泡,灯座,开关及导线
【教学过程】
初三物理第三节串联和并联教案
一.引入新课
演示板上有一个电铃,还有电池、导线、开关等,怎样让电铃响起来?
电铃响起来了,是因为有电流通过了电铃。
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设备是利用电流工作的?
肯定同学列举的电灯、电视、电风扇等事例,进而概括出什么是用电器。
怎样才能使用电器工作呢?这就需要学习有关电路和电路连接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电路
观察前面电铃的连接图(投影显示)
提问:电铃有电流通过,满足什条件?
学生: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提供电流;(2)电路闭合为通路。
你能否以同样的方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呢?
[分组实验]连接单灯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针对有些组灯不亮的现象,及时讨论提问。
那你分析一下灯泡不亮的原因。
学生经过猜想、分析、讨论,分析各种可能原因,会对开路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以上种种情况,都是电路中的某处断开了,电路就没有了电流,用电器也就无法工作。
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合上开关,小灯泡亮了,电路中又有了电流。
要想让用电器正常工作,电路中必须有持
续的电流,也就是电路必须是处处接通的。
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分析:闭合开关后,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开关、小灯泡流向电源的负极。
小结: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就叫电路。
讨论: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必不可缺的是哪些元件?如果把电池和小灯泡直接连接起来,会发生什么现象?
小结:电路元件的作用。
指出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四种元件缺一不可。
2.通路、开路和短路
教师:在前面的分组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把小灯泡、导线、开关连接起来后,闭合开关,灯却没亮,这是什么原因呢?
演示开路现象:在演示板上把小灯泡(故意用断丝灯炮)、开关、干电池用导线连接起来,合上开关,小灯泡不亮。
讨论:灯泡不亮,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演示]把小灯泡从灯座上取下,灯泡尾部的金属触点直接接触干电池的两极,用导线把灯泡螺丝套和电池的负极相连,灯泡不两,说明灯丝断了。
演示通路现象:换上一只好的灯泡,把它用导线、开关和电池相连。
提问:有什么办法使小灯泡熄灭?
演示短路现象:在发光的灯泡两端并联一跟导线,在短路的瞬间,灯泡熄灭了,拆掉这根导线灯泡又亮了。
分析:在发光的灯泡两端并联一跟导线,灯泡为什么不亮呢?这是因为电流直接从导线和开关中流过,而灯泡中几乎没有电流,因此灯不亮。
不仅如此,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上,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还可能引起火灾。
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这种情况叫短路。
小结: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接通的电路叫做通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短路。
3.电路图
如何把演示板上的电路连接情况反映出来呢?用画实线代替导线,画出课本实物的连接图,及时反馈、矫正。
初三物理第三节串联和并联教案
教师:如果都用实物连接图来表示电路连接情况是费时、费力的,其连接情况也不易识别。
下面我们用统一的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各元件。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电池、开关、灯泡、电铃、电动机等元件的符号,要求同学跟着一起画。
教师示范门铃电路的电路图画法。
仔细观察不妥电路图,归结电路图作图规则。
再要求学生把课本的实物连接图画成电路图,及时反馈,同时指出同学画图当中出现的错误。
小结: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电路图不仅画起来比实物图方便,而且看起来也方便,所有复杂的用电器的电路都有电路图。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不仅要学会看电路图,辨认通路、开路和短路,还要学会根据电路图来实际连接电路。
连电路使要注意以下几点:(1)电路的连接要有序(通常按电流方向);(2)连接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3)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有无短路;(4)若连接无误,要试触(点接开关),观察有无异常现象,(若异常,应立即断开开关)。
【板书设计】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四种元件缺一不可电路的三种连接方式:短路、通路、开路
电路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