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018】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物体研究植物、动物、石头等自然物体的基本特征。

2. 观察天气描述晴天、阴天、雨天等不同天气现象。

3. 熟悉我们的身体了解眼、耳、鼻、口等身体器官的功能。

4. 感知磁铁探索磁铁的特性,如吸引铁、两极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基本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3. 使学生认识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磁铁的两极、天气现象的形成等概念。

重点:观察和描述自然界物体的特征,认识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探索磁铁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石头等自然物体,磁铁,人体器官模型等。

2. 学具:画笔、画纸,观察记录表,磁性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展示不同植物,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介绍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天气,描述并记录下来。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自然界物体特征。

4. 知识巩固(1)进行磁铁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磁铁的特性。

(2)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身体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2)布置拓展任务,如观察身边的物体,了解其特征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内容:自然界物体:植物、动物、石头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身体器官:眼、耳、鼻、口磁铁特性:吸引铁、两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特征,并画出来。

(2)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原因。

(3)列举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

2. 答案:(1)示例:玫瑰,红色,有刺,花瓣呈螺旋状排列。

(2)示例:周一晴天,周二阴天,周三雨天,原因:气温变化、湿度增加等。

(3)示例:眼睛看东西,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嘴巴吃东西。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018】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018】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9月,国家恢复在1-2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

“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5.植物是“活”的吗6.校园里的植物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1.在观察中比较2.起点和终点3.用手来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做一个测量纸袋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进度安排已经给出了每周的课时和教学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庆节期间暂停教学。

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认识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特征,培养观察和记录的能力,以及对植物的研究兴趣和珍爱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并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关于植物的特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根、茎、叶等器官来了解这些器官是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植物的器官也有差异,但它们都是植物生命体的组成部分,与植物能够“活”着有重要关系。

通过“种植和照顾植物”的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从而形成“植物是活的”的认识。

但是,不要求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生命周期等内容。

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该从单元整体认识各课的教学目标、内容、研究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紧扣单元核心概念,把各课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整合为一条研究线索。

设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有效地保证课时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完整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研究科学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通过观察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学生可以研究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同时,观察记录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是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是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在教学准备方面,需要准备塑料花和学生活动手册,教师需要准备植物和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观察法的教法,新授课1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观察图片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特征。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起讫日期单元教学内容1 8.31-9.1 1 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2 9.4-9.8 一1我们知道的植物3 9.11-9.15 一2观察一棵植物4 9.18-9.22 机动5 9.25-9.30 一3观察叶6 国庆节机动7 10.9-10.13 一4这是谁的叶8 10.16-10.20 一5植物是“活”的吗9 10.23-10.27 一6校园里的植物10 10.30-11.3 机动11 11.6-11.10 二1在观察中比较12 11.13-11.17 二2起点和终点13 11.20-11.24 二3用手来测量14 11.27-12.1 二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15 12.4-12.8 二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16 12.11-12.15 二6做一个测量纸带17 12.18-12.22 二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18 12.25-12.29 机动19 1.2-1.5 总结评价教学计划全册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任务名称: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二、内容需求:1. 根据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编写一份教案。

2. 教案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

3. 教案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确保学生能够明确掌握所学内容。

三、教案教学内容: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与自己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

2. 培养学生观察并描述生物特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观察生物的能力。

2. 引导学生了解动植物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生物特征。

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生物的想法和感受。

二、讲解(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常见的生物,例如:宠物、家禽、野生动物等。

2. 让学生依次描述这些生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身体结构等。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 组间讨论:要求学生用描述词语来表达各自所观察到的特征,并将观察结果在黑板上进行整理。

3. 整体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疑惑。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老师展示一些不同的动植物图片,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2. 学生自由发言并对比讨论。

五、评价(5分钟)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和参与度,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自己在观察和描述特征上的进步。

1. 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图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描述主动性。

3. 讨论引导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促进知识的交流和碰撞。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在我们身边的应用。

1.1《科学是什么》:介绍科学的概念和特点。

1.2《我们身边的科学》: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第2章《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1《我们的身体》:介绍身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2.2《身体的奥秘》:探索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3. 第3章《植物的秘密》:认识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

3.1《各种各样的植物》: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

3.2《植物的生长》: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

4. 第4章《动物的世界》:了解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4.1《形形色色的动物》:介绍不同种类的动物。

4.2《动物的生活》: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科学思维。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关键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简洁明了,突出教学主题。

2. 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结合图表、图片等元素,增强视觉效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简述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功能。

(3)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并描述其生长过程。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

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1.《我们知道的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教学流程:板书设计:1.我们知道的植物绿色、有叶子、能生长、开会、结果有生命、需要水、阳光……水培土培2.《观察一棵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植物、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教学流程:全班分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三、拓展延伸——种一棵植物教师谈话:布置学生回家完成种一课植物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种一棵植物四、小结教师提问:今天你都有什么收获呢?预设生1:我知道了植物都是有生命的;预设生2:动物虽然有生命,但是它不是植物;预设生3:塑料花不是植物……学生表达、思考、质疑、梳理。

备注:板书设计:2.观察一棵植物根、茎、叶3. 《观察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1. 生命世界:认识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章节内容:第13章,动植物的认识、分类及生活习性。

2. 物质世界: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了解其性质和变化。

章节内容:第46章,物质的认识、性质及变化。

3. 地球与宇宙:初步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章节内容:第78章,地球的自转、公转,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植物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教学重点:观察、实践、探究、创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画图工具、观察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身边的动植物,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

(2)举例说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答案:(1)动植物特点介绍示例:蝴蝶——翅膀有花纹,会飞;蚂蚁——有六条腿,善于搬运食物。

(2)物质性质与变化示例:水——无色无味,能结冰、沸腾;纸——白色,可燃。

(3)地球自转与公转描述示例: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产生四季变化。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认识自己的身体身体的变化2. 奇妙的动物世界多样的动物动物的特征3. 植物是我们的朋友认识植物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到身体的变化。

2. 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征。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认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认识身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及分类。

3.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1. 身体的结构与功能。

2. 动物的特征及分类。

3. 植物的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身体有哪些变化?生活中有哪些动物和植物?2. 例题讲解身体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特征及分类植物的生长过程3. 随堂练习画一画自己的身体结构。

列举生活中见过的动物及其特征。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身体的结构与功能是如何相互配合的?动物的分类方法有哪些?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其生长?六、板书设计1. 身体的结构与功能2. 动物的特征及分类3. 植物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自己的身体结构图,标明各部位名称。

2. 列举5种动物,分别描述它们的特征。

3. 观察家中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作业答案:1. 身体结构图(略)2. 示例:猫:四肢短,奔跑速度快;狗:忠诚,嗅觉灵敏。

3. 示例:绿萝,生长过程中需要光照、水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的反馈。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身体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分类、植物的生长过程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2. 教学目标的明确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合理布局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一、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紧扣教材章节,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了解身体的基本功能2. 奇妙的自然界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自然界中的规律学习生活中的科学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了解身体的基本功能。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自然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和协调作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生存智慧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爱护身体、保护自然的意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动植物标本生活用品模型2. 学具:彩笔、画纸观察记录表常见生活用品五、教学过程1. 导入:实践情景引入:观察周围的同学,了解大家的长相和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吗?这些部位有什么作用呢?2. 新课内容:(1)我和我的身体讲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学生互相观察,指出彼此的身体部位例题讲解: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随堂练习:画一画自己的身体部位(2)奇妙的自然界展示动植物标本,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讲解动植物的生存智慧例题讲解:为什么鸟儿会飞?随堂练习:观察校园里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介绍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讲解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例题讲解:如何保持个人卫生?随堂练习:设计一份生活习惯调查表,调查家人的生活习惯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身体部位:头、颈、躯干、四肢功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2. 奇妙的自然界:动植物:蝴蝶、蚂蚁、兔子、大树生存智慧:适应环境、互相合作科学知识:影子、静电、浮力生活习惯:个人卫生、健康饮食、规律作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自己的身体部位图,并标注每个部位的作用。

观察家附近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存智慧。

设计一份生活习惯调查表,调查家人的生活习惯,并提出改进建议。

2. 答案:身体部位图:见附件观察记录表:见附件生活习惯调查表:见附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身体解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学会保护自己身体2. 我和动物朋友认识常见动物及其特点学习与动物相处方法3. 我和植物邻居认识常见植物及其生长过程学会关爱植物,保护环境4. 我和天气解常见天气现象学习预防天气灾害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自己身体结构,学会保护自己。

2. 使学生认识常见动植物,学会与它们和谐相处。

3. 让学生解天气现象,增强安全意识。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结构与功能关系动植物特点及分类天气现象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2. 教学重点:学会保护自己身体培养关爱动植物观念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天气灾害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结构模型动植物标本或图片天气现象图片或视频2. 学具:绘画材料观察记录表安全教育手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活动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掌握情况。

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知识点。

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实践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实践活动。

六、板书设计1. 一年级《科学》上册精品教案2. 内容:按章节顺序,列出每个章节关键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和我身体:画出自己身体结构,并标注每个部位功能。

我和动物朋友:观察身边动物,描述它们特点,学会与它们相处。

我和植物邻居:记录植物生长过程,解它们生长需求。

我和天气:收集天气现象图片或视频,分析其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2. 答案:依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准确、简洁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学期共18课时,主要涉及《科学》教科书第一册的五个单元。

分别是:1.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2.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3.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声音;4.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运动;5. 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科学现象。

每个单元包含3课时,内容涉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周围物体和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科学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科书、PPT、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和教学材料,学生预习教科书。

2.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情境、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教学新课:教师根据教科书内容,用PPT展示,进行讲解和实验演示。

4. 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实验手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课后阅读: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了解科学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手册的练习题,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思考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2. 作业答案:(2)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完成练习题。

(3)思考题: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家庭小实验或科学探究活动,拓展科学知识。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点自我介绍:我是谁?2. 观察与描述用感官观察描述事物的特征3. 空气与水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水的奥秘4. 天气与季节四季的变化天气的多样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让学生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用感官观察事物,并进行准确描述;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生物的特点;观察与描述事物的能力;了解空气与水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故事、游戏、观察等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醒目、简洁,体现教学内容。

2. 内容:条理清晰,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或植物,描述其特征。

收集天气信息,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

2. 答案:动物或植物特征的描述:准确、生动。

天气记录:详细、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深入了解自然界生物。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用感官观察事物,并进行准确描述;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

2. 实践情景引入:以故事、游戏、观察等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 作业设计:观察身边的动物或植物,描述其特征;收集天气信息,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

一、教学难点解析1. 用感官观察事物,并进行准确描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新教材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新教材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新教材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科学1.1 我们生活离不开科学1.2 观察与发现2. 第2章:植物认识2.1 植物生长2.2 植物分类与特征3. 第3章:动物认识3.1 动物生长3.2 动物分类与特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生活中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科学兴趣。

2. 让学生掌握基本植物和动物分类,认识常见植物和动物。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分类与特征、动物分类与特征。

2. 教学重点:观察与发现、植物和动物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科学。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和动物分类与特征。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身边植物和动物,填写观察记录表,并进行分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2. 板书内容:第1章:我们身边科学第2章:植物认识第3章:动物认识各章节重点知识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植物和动物,填写观察记录表。

(2)根据观察记录表,进行植物和动物分类。

答案:(1)观察记录表见附件。

(2)分类结果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学习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身边植物和动物,解它们生长过程,拓展知识面。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等,增强他们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3. 学生观察与发现能力培养4. 分组讨论组织与指导5.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我将充分利用生活中实例,以生动形象方式引入新课。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让学生选择一种植物,种植在花盆中,并记录下种植的过程和每天的观察结果。

学生可以在学生活动手册中记录。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需要水、阳光、空气、温度等条件?”“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哪些营养物质?”等问题,以促进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理解。

五、总结1.让学生回顾今天的研究内容,并总结出植物的特征。

2.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植物的美丽图片,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美丽和价值。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爱护植物?”等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并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植物的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研究进程和思考方式,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并在班级记录表中进行总结,以便后续的教学。

认识叶的形态特征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子,比较它们的形态特征,如叶片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

2.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如“这片叶子长长的,像剑一样,颜色是绿色的,摸起来很光滑。

”3.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叶的背面,发现有些叶子背面是白色或紫色的,有些叶子背面有绒毛等特征。

三、画一片叶,加深对叶的认识1.教师示范如何画一片叶,从形状、叶脉、颜色等方面进行指导。

2.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画一片自己观察到的叶子,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叶子的特征。

3.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画的叶子和观察到的叶子的特征,加深对叶的认识。

四、认识叶的生命特征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让学生发现叶子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叶子会死亡,XXX死亡后会发生什么。

五、小结1.教师总结今天研究的内容,强调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教师鼓励学生在校园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子,加深对叶的认识。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点生物的分类2. 观察与描述用感官观察描述事物的特征3. 天气与季节天气的认识四季的特点4. 玩具与游戏玩具的原理有趣的游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生物的基本特点,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能用感官观察事物,并能准确描述事物的特征。

3. 让学生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观察与描述、天气与季节的变化。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关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各种动植物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特点。

2. 新课内容:(1)认识自然界的生物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特点。

学习生物分类,让学生学会对生物进行归类。

(2)观察与描述引导学生用感官观察事物,如摸、看、闻等。

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

(3)天气与季节认识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了解四季的特点,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季节的变化。

(4)玩具与游戏探讨玩具的原理,如杠杆、齿轮等。

学生参与有趣的游戏,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 例题讲解:结合新课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观察一种植物,描述它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4.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观察周围的同学,描述他们的外貌特征。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特点与分类2. 观察与描述方法3. 天气与季节变化4. 玩具与游戏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2)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2. 答案:(1)动植物特征描述及分类答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基本方法,身边事物的观察,动植物特点,空气与水的性质,太阳与光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预测等基本技能。

3. 使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观察、描述、分类、预测等基本技能的掌握。

重点:身边的科学现象,动植物特点,空气与水、太阳与光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展示,模型,图片,实验器材。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彩泥,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第一章《走进科学》导入,组织学生进行“找不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观察、描述、分类等科学方法。

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

例如:第三章《动物与植物》讲解,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第二章《观察与发现》例题,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描述其特点,进行分类。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第四章《空气与水》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空气与水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根据各章节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

(2)实验:比较空气与水的性质,记录实验结果。

2. 答案:(1)略。

(2)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水为无色液体,具有流动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探究,培养科学素养。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确保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和详细内容相符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主题一:我们的身体第1课:认识自己的身体第2课:身体的信号第3课:保护身体2. 主题二:身边的物体第4课:认识物体第5课:物体的分类第6课:物体的变化3. 主题三:植物的世界第7课:认识植物第8课:植物的叶子第9课: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2.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分类和描述能力,了解物体的一些基本性质。

3.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及保护方法物体的分类和性质植物的生长过程2.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各部位,学会保护身体学会观察、分类和描述物体认识常见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部位挂图物体模型或实物植物标本或实物2. 学具:身体部位贴纸物体分类卡片植物观察记录表五、教学过程1. 主题一:我们的身体(1)第1课:认识自己的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进行“找朋友”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

b. 例题讲解:展示身体部位挂图,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各部位。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身体,并标出各部位名称。

(2)第2课:身体的信号a.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身体不适的经历,引出身体信号的概念。

b. 例题讲解:讲解身体各部位发出的信号,如头痛、肚子痛等。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身体各部位的信号,并学会判断是否需要寻求帮助。

(3)第3课:保护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小朋友因不注意身体保护而受伤的故事,引出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b.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保护身体,如注意卫生、避免受伤等。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保护身体。

2. 主题二:身边的物体(1)第4课:认识物体a.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共14课)(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共14课)(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共14课)(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名称: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共14课)【教案】第一课:“科学和科学实验”引言: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通过科学方法与科学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

本课将介绍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 知道科学实验对于认识世界的作用;3. 能够描述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1. 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 科学实验的意义和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与学生互动交流,触发学生对科学的思考,如“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你们想知道科学可以做什么吗?”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科学实验是很重要的?二、讲解(10分钟)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科学家进行实验的场景,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实验的概念。

2. 解释科学的定义,即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解释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3. 说明科学实验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发现新的规律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以课本中的实验案例为例,带领学生分析实验的步骤和原理。

2. 解释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其中一个步骤出错,会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四、实践探究(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型科学实验,例如利用酵母发酵的实验。

2.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操作。

3.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简述科学的定义和科学实验的步骤。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困惑。

3. 强调科学实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观察和实验。

六、拓展延伸(5分钟)1. 带领学生思考,除了在学校实验室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进行科学实验?2. 鼓励学生在家里或周边环境中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数据。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种子教学目标:- 了解种子的形态和特征- 掌握种子的发芽过程教学内容:1. 种子的形态和特征- 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种子的壳和里面的胚芽2. 种子的发芽过程- 湿润环境对种子的影响- 种子吸收水分后的变化- 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教学步骤:1. 导入: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种子并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入新知: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特征,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3. 向导教学:讲解种子的构造和发芽过程,并配以动画、实物等形式进行示范。

4. 操作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自种植种子的方式,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发芽过程。

5. 总结归纳:让学生归纳种子的形态和特征,以及发芽过程中的变化。

6.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种子的传播方式,例如通过风、水、动物等。

教学评估:- 学生能准确描述种子的形态和特征- 学生能正确叙述种子的发芽过程第二课:动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 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掌握动植物的基本需求教学内容:1. 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初生期、幼年期、成年期- 植物的种子发芽和生长- 动物的出生、长大和繁殖2. 动植物的基本需求- 光线、温度、水分、空气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入新知:介绍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鼓励学生描述自己身边观察到的现象。

3. 向导教学:讲解动植物的种子发芽、生长和动物的出生、长大过程,配以实物和讲解视频进行示范。

4. 操作实践: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提醒他们关注光线、温度、水分和空气等因素。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需求,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6.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对比它们之间的差异。

教学评估:- 学生能按顺序叙述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能正确列举动植物的基本需求...(继续编写其他课程教案,直至全册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9月,国家恢复在1-2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

“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5.植物是“活”的吗6.校园里的植物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1.在观察中比较2.起点和终点3.用手来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做一个测量纸袋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懂得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1.突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观察的有序性,及时记录的习惯,尊重事实和证据的意识,科学方法的渗透等。

教师不要在科学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多做文章。

2.教学方法上按照衔接幼儿园大班的教学方式,适当利用一些游戏,增加趣味性,注重实践性,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经验和直接感受。

3.在科学课堂上,加强观察、实验活动,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教学。

同时,不只局限于科学学科的教学,要以科学为主线,综合语文、数学、艺术、技术等各学科的元素,为我所用,体现学科的综合性。

全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注重突出科学、植物、比较、测量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包括二个单元:植物、比较与测量。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

潜能生主要表现在: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识;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2、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课时划分:第 1 课我们知道的植物(1课时)第 2 课观察一棵植物(1课时)第 3 课观察叶(1课时)第 4 课这是谁的叶(1课时)第 5 课植物是“活”的吗(1课时)第 6 课校园里的植物(1课时)教学重点:对于植物的特征,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根、茎、叶等器官,知道这些器官是植物的主要器官,不同植物的器官也有差异,但都是植物生命体的组成部分,与植物能够“活”着有重要关系。

“种植和照顾植物”的活动贯穿整个单元,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亲自种养植物,体会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为形成“植物是活的”的认识积累经验、提供证据。

但不要求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生命周期等内容。

教学难点: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从单元整体认识各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紧扣单元核心概念,把各课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整合为一条学习线索,设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在知识、方法、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方面有效地保证课时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完整性。

教学措施: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1.1我们知道的植物主备人:宋文建组长签字: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观察记录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塑料花,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植物、课件教法学法:观察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仔细观察出示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植物?(草、树、花)2、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1)它会不会开花?(2)叶子什么样子的?(3)生长在哪里?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植物?2、合作探究: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教师进行记录:都有叶子,都是绿的,有些会开花,会长大……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图中的蝴蝶是植物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1、你觉得塑料花是植物吗?2、全班交流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3、拿出塑料花和真花的实物,请大家对比一下他们的区别?4、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根茎叶,会生长,会死亡。

四、种一棵植物1、说说植物的生长需要些什么?如果让你来种一种植物你觉得需要做哪些准备?2、出示一些常见的植物,介绍种植的简单方法。

3、请大家打开“学生活动手册”第一课。

4、介绍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

5、出示图片介绍填写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五、小结作业布置:请在家长的配合下种一种植物,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一周的填写。

板书设计:1、我们知道的植物草植物树根茎叶果实……花课后反思:1.2 我们知道的植物主备人:宋文建组长签字: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自己动手画一棵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一株植物、课件教法学法:观察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

1、星期六,喜羊羊到一片树林里游玩。

这里的植物真多呀!(板书:植物)同学们,我们跟喜羊羊一起去看看吧!他看到了哪些植物你认识吗?2、这是一株什么植物呢?喜羊羊不认识,他可真着急呀!你们能帮帮他吗?(1)它会不会开花?(2)叶子什么样子的?(3)生长在哪里?二、观察一株植物1、选定一株绿萝,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说看到的情况。

了解这株植物的结构:根、茎、叶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的更仔细,喜羊羊决定走近这株植物,仔细看看它的茎和叶。

走近了植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触摸)(2)请大家仔细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全班交流并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三、画一株植物喜羊羊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

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他想:如果把这株植物画下来,再去问村长,村长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

怎么画呢?我们小赖看看科学记录单吧!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