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析MEC技术与移动网络重构

合集下载

5G网络(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

5G网络(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
举个例子,如果前传网络为理想传输(有钱,光纤直接到天线那边),那么,CU 与DU可以部署在同一个集中点。如果前传网络为非理想传输(没钱,没那么多光 纤),DU可以采用分布式部署的方式。
再例如,如果是车联网这样的低时延要求场景,你的DU,就要想办法往前 放(靠近AAU部署),你的MEC、边缘云,就要派上用场。
这样,我们的RAN就变成了D-RAN,也就是Distributed RAN(分布式无线接入 网)。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一方面,大大缩短了RRU和天线之间馈线的长度,可以减少信号损耗,也可以 降低馈线的成本。
另一方面,可以让网络规划更加灵活。毕竟RRU加天线比较小,想怎么放,就 怎么放。
说到这里,请大家注意:通信网络 的发展演进,无非就是两个驱动力 ,一是为了更高的性能,二是为了 更低的成本。
另外,拉远之后的RRU搭配天线,可以安装在离用户更近距离的位置。距离近 了,发射功率就低了。
低的发射功率意味着用户终端电池寿命的延长和无线接入网络功耗的降低。说 白了,你手机会更省电,待机时间会更长,运营商那边也更省电、省钱!
更重要一点,除了运营商可以省钱之外,采用C-RAN也会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 ,减少大量的碳排放(CO2)。
注意,在图中,EPC(就是4G核心网)被分为New Core(5GC,5G核 心网)和MEC(移动网络边界计算平台)两部分。MEC移动到和CU一 起,就是所谓的“下沉”(离基站更近)。
核心网部分功能下沉
之所以要BBU功能拆分、核心网部分下沉,根本原因,就是为了满足5G不同场景 的需要。
5G是一个“万金油”网络,除了网速快之外,还有很多的特点,例如时延低、支 持海量连接,支持高速移动中的手机,等等。
不同的切片,用于不同 的场景

5G边缘计算组网关键技术研究

5G边缘计算组网关键技术研究

5G边缘计算组网关键技术研究摘要:随着5G网络的快速发展,基于边缘计算的新型应用不断涌现。

边缘计算系统需要具有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智能化等特性。

在5G网络中,MEC 是各类应用落地的关键。

现有网络中基于PDU(DeviceUnit,设备单元)会话建立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边缘计算场景的需要。

5GMEC可通过采用PDU会话组网(ProxyUtilities,Pros)方式实现,相比于传统PDU会话组网方式对时延要求更高,但同时也更灵活。

本文在梳理MEC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对MEC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分类,比较了不同类型的PDU会话和业务分流技术,提出了5GULCL分流组网技术和多DNN组网技术,并指出了目前5G分流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5GUPF 的下沉和5G网络的二次验证/授权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5G;边缘计算组网关键技术;PDU会话1引言随着5G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新型应用不断涌现,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等,这些应用对网络的时延以及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MEC是边缘计算网络中将计算和存储等资源部署在靠近数据源的区域,通过将业务数据解耦为大量小数据包(SMAC)或业务包(DMAC)在边缘侧完成处理,以达到降低时延和提升性能目标。

MEC一般由多个PDU组成系统,不同PDU之间可以进行通信和数据交互。

由于传统的PDU会话组网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例如PDU之间需要通过多跳跳线进行通信、PDU间会话时需切换到多跳路由、需要进行业务分流等等。

为满足MEC的需求,5G网络中需引入MEC会话方式进行组网。

本文对MEC的系统架构进行了梳理,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型,对比了目前MEC组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MEC的两种组网技术:ULCL(User-LimitClass,网络流量分流)和多DNN(Multi-NetworkNetwork,多节点融合网络)。

2 MEC应用场景及MEP部署方式归类5G网络是利用UPF将外部数据网(DN)的服务平台进行连接,并利用UPF打通5G用户终端UE和各业务平台和UE间的服务。

赋能数字化转型 中国联通积极探索边缘计算

赋能数字化转型 中国联通积极探索边缘计算

特别报道2019年是5G进入商用的关键一年,全球运营商纷纷加快构建以DC为核心的全云化网络,致力于摆脱“管道”提供商的角色,努力开拓更多新业务增长领域,转型成为数字化服务提供商。

MEC边缘云将高带宽、低时延、本地化业务下沉到网络边缘,成为5G网络重构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利器。

数以万计的边缘节点助力运营商开启与OTT及垂直行业合作的新窗口。

中国联通在边缘计算领域积极探索,秉承集约、敏捷、开放的宗旨,全力构建CUBE-Edge 2.0边缘业务平台,加快5G商用步伐。

同时,中国联通积极推动MEC边缘云标准体系的完善,在ETSI、ITU-T、3GPP、CCSA主导十余项标准立项。

中国联通充分发挥混改优势,加强与MEC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目前合作伙伴已经超过100家。

匠心打造“CUBE-Edge” 边缘智能业务平台201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以下简称MWC2019)期间,中国联通召开了以“构建智能边缘生态、赋能5G数字转型”为主题的MEC边缘云商用加速计划发布会。

中国联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邵广禄在发布会现场表示:“中国联通秉承集约、敏捷、开放的原则,全力构建CUBE-Net 2.0全云化网络,推进网络重构,加快5G商用,转型成为数字化服务提供商。

MEC边缘云是锲入5G垂直行业的重要触点,2018年中国联通在15个省市开展了Edge-Cloud规模试点,打造智慧港口、智能驾驶、智慧场馆、智能制造、视频监控、云游戏、智慧医疗等30多个试商用样板工程,极大地推动了产业链的发展。

2019年中国联通将持续深入贯彻聚焦、创新、合作战略,携手生态伙伴,在全国31省市加快MEC边缘业务规模部署,拓宽行业合作,加速产业实践。

”同时,中国联通在MWC2019期间正式向全球宣布中国联通MEC商用加速计划,并发布了《中国联通CU B E-Edge 2.0及行业实践白皮书》,这是继《CUBE-Edge平台架构及产业生态白皮书》之后,中国联通发布的又一重磅成果,系统展示了中国联通携手合作伙伴在MEC行业应用上的探索实践,充分彰显了MEC边缘云在网络重构中的重要性。

基于5G+MEC的数字化车间能量流动态优化

基于5G+MEC的数字化车间能量流动态优化

基于5G+MEC的数字化车间能量流动态优化摘要:针对传统制造车间能量流难以适应产线需求的问题,提出基于5G+MEC的数字化车间能量流快速重构技术方案,通过能量流特性解析、建模,构建云边一体化支撑机制,快速响应产线能量流优化需求,可以较好解决能量流动态调整问题。

关键词:MEC、能量流、动态优化;1引言随着产线重构频率越来越高,生产车间必须快速实现能量流动态优化重构,基于传统信息技术的重构方式效率低,市场响应速度、生产成本难以保障,如何实现信息流快速动态重构已成为行业的一个难题。

5G 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低时延、边缘计算等优势使其成为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关键使能技术,5G环境下制造车间能量流动态重构关键技术亟需突破。

2 技术方案设计采用能量流数据挖掘和特征提取等方法,解析车间多源多层次能量流动态耦合特性;通过能量流迁移学习数据建模构建数据/机理模型混合驱动的设备、产线和车间能量流模型,基于实时映射理论以及基于贝叶斯网络等非确定性预测方法,建立“云-边-物”一体能量流自适应架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

图 1 多源多层次能量流特性及动态优技术方案2.1 能量流特性解析基于产品工艺链构建其工艺过程与制造设备、物流设备(AGV、无人叉车等)等多源耗能设备的关联关系,确定产品制造过程所涉及的耗能源和设备、产线、车间能量流边界。

通过设备、产线和车间时序能量流数据挖掘和特征提取,构建能量流时序特性分类模型和时序特性图谱。

2.2 能量流建模建立能量流机理模型,揭示设备、产线和车间能量流对工艺条件的敏感度,并绘制设备、产线和车间固定能量和工艺时变能量谱系图;建立基于迁移学习能量流数据模型,解析各制造设备在不同加工工艺下的能量流共性规律;建立数据/机理模型混合驱动的设备、产线和车间能量流模型,基于数据和机理模型混合的设备、单元、产线能量流构建能量流模型,实现制造设备、产线和车间能量流建模效率及准确性提升。

2.3 构建云边一体化支撑机制围绕设备-生产线-车间系统能量流分布特性及能效优化尺度特征,构建映射设备、生产线、车间不同能效优化尺度的云边协同机制,实现设备层、生产线层能效低时延闭环优化控制,实现车间系统层能量流大数据挖掘分析与仿真优化。

移动边缘计算(MEC)技术发展趋势

移动边缘计算(MEC)技术发展趋势
功 能 测 试:本 地 业 务访问、业 务 透 传、基于目的I P 进 行 业 务 过 滤 和 路由、基 于目的IP和端口进行业务过滤和路由、业 务 限 速、业 务 阻 断、业 务用量 统计与独 立 计费、业 务用量 合并统计、业 务用量 独 立 统计、终端移出M EC覆 盖区时支持 切换 下的业务连续性、终端移入 M EC覆 盖区 时支持切换下的业务连续性。
数据包的路由转发,其 典型用 例包括:eNB到EPC转发、边缘 云业务服务器转发及MEC平台 内部虚拟机之间的转发。
DNS功能模块。通过部署 该 模 块,用户 终 端 发 出的 D N S 查询请求会被转入MEC平台内 置 的 DN S 服 务器,域 名 解 析 结 果 直 接 返 回 给用户 终 端。如 果 域名无法解 析,则解 析请求被 发 送 到外部 DN S 服 务 器,待 解 析 完 成 后,相 关 域 名记 录 被 缓 存 在 内置 D N S 服 务 器上,用 于 服务下一次域名解析请求。
管 理 接口测 试:与应 用程 序通讯 接 口、注 册和 注 销 服 务、平台服 务 能力列 表 查 询、平台订 阅 服 务、平台服 务 数 据 更 新 服务和数据发布服务。
业 务测 试:视 频 业 务 体 验、增强现 实 业务体验。
MEC相关标准发展情况
目 前,多 家 运 营 商 及 设 备 厂 商 在 多 个标准组织或 相关机 构发 起了面向 M EC的研究工作。ETSI于2016年发布了 3 份与M E C 相 关 的 技 术 规 范,分别 涉及 M EC术语、技术需求及用例、M EC框架 与参考架构。
本刊记者 | 程琳琳
俞一帆..............................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任春明................... 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阮磊峰................... 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软件经理 陈思仁................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平台解决方案架构师

5G网络规划

5G网络规划

5G网络规划摘要:本文介绍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史,从第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到现在的5G,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后本文还介绍了5G网络的结构,最后介绍了5G的网络规划的方法.关键词:5G 网络规划1.概述无线通信到目前为止经历了5代,从1G模拟通信到2G数字通信,再到3G和4G 以及最近的5G通信,这么多年的发展人们从无线通信技术里享受到了通信技术升级带来的便利,从开始的语音通话,到数字通话,再到视频传输,到现在的超高清视频传输,无线网络承载着各种各样的多媒体,并朝着高带宽,低时延一路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围绕着无线通信技术,有国家的支持,有标准组织(3GPP)对协议版本的确定,有各设备商(华为,中兴,大唐,爱立信)等对产品的研发,以及运营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还有高校对无线通信类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研发,所有这些促进了无线通信技术的繁荣发展,本文旨在回忆无线通信的发展,对无线通信的发展做出梳理。

并且比较这几种无线通信技术里网络规划的差异。

2.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2.1无线通信网络架构的演进架构示意图:2G通信系统采用3级网络架构,即:BTS-BSC-核心网。

2G核心网同时包含CS域和PS域。

2G通信系统起初主要采用一体式基站结构。

一体式基站架构如下图所示,基站的天线位于铁塔上,其余部分位于基站旁边的机房内。

天线通过馈线与室内机房连接。

后来2G网络发展成为分布式基站架构,分布式基站架构将BTS分为RRU和BBU,其中RRU主要负责跟射频相关的模块,包括4大模块:中频模块,收发信机模块,功放和滤波模块。

BBU主要负责基带处理和协议栈处理等。

RRU位于铁塔上,而BBU位于室内机房,每个BBU可以连接多个(3-4个)RRU。

BBU和RRU之间采用光纤连接。

发展3G网络时,为了节约网络建设成本,3G网络架构基本与2G保持一致,3G通信系统同样采用3级网络架构,即NodeB-RNC-核心网。

5.10.15g网络架构、网元及接口

5.10.15g网络架构、网元及接口
SMF 通过提供与请求中发送的IP 地址相对应的MAC 地址来响应ARP 和/或IPv6 邻居请求 • 选择和控制UP功能,包括控制UPF代理ARP或IPv6邻居发现,或将所有ARP / IPv6邻居请求流量转发到SMF,用于以太网PDU会话 • 配置UPF的流量控制,将流量路由到正确的目的地 • 终止接口到策略控制功能 • 合法拦截(用于SM事件和LI系统的接口) • 收费数据收集和支持计费接口 • 控制和协调UPF的收费数据收集 • 终止SM消息的SM部分 • 下行数据通知 • AN特定SM信息的发起者,通过AMF通过N2发送到AN • 确定会话的SSC模式 • 漫游功能
中国电信无线维护 岗位认证培训教材
5G系列教材之
——5G网络架构、网元及接口
1
第1章 5G网络总体架构 第2章 无线接入网架构 第3章 5GC架构和网元介绍
2
5G端到端总体架构
5G各种NSA/SA组网架构Option
NSA:控制面锚定LTE, 连接EPC
NSA:控制面锚定eLTE, 连接NGC
定义 • 传输网络层建立在IP传输之上,为了可靠地传输信令消
息,在IP 之上添加SCTP。应用层信令协议称为NGAP (NG应用协议)。SCTP 层提供有保证的应用层消息 传递。在传输中,IP层点对点传输用于传递信令PDU
NG-U协议栈
NG-C协议栈
Xn接口协议栈
Xn用户面
• Xn 用户面(Xn-U)接口在两个gNB节点之间定义。传输 网络层建立在IP传输上,GTP-U用于UDP/IP之上以承载用 户面PDU
NG接口协议栈
NG接口用户面 • NG用户面接口(NG-U)在NG-RAN节点和UPF之间
定义 • 传输网络层建立在IP传输上,GTP-U 用于UDP / IP 之

面向6G的可重构智能表面应用场景研究

面向6G的可重构智能表面应用场景研究

图3 RIS多小区组网
辅助SWIPT网络
无线携能通信(SWIPT)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技术是无线充电+无线通信的组合技术。

在SWIPT
具有恒定电源的基站向两组接收机广播无线信号
为信息接收器(IRs),需要解码接收到的信号
组称为能量接收器(ERs),从信号中获取能量
关键的挑战是ERs和IRs要在不同的功率等级下工作要求接收功率为-60~-100 dBm,而
最小功率大于-10 dBm时工作。

考虑到由于信号衰减限制的实际使用范围,所以应将ERs部署在比
接近基站的位置,以获得足够的功率,如图4所示
文献仿真结果表明[6],为了确保最小收获功率为
),当RIS配备40个反射元件时,ERs
范围可以从5.5 m扩展到9 m。

通过在RIS中配置更多的,可进一步扩展工作范围。

辅助MEC网络
在未来扩展虚拟现实等新的应用中,要实时执行大计算量的图像和视频处理任务。

然而,由于终端的电源和硬这些任务无法在本地完成。

为了解决这个问
辅助认知无线电网络
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能够减轻具有挑战性的毫米波或
文章简要介绍了
通信的主要优可以应用的几个典型场景,以期。

全面:一文看懂5G网络(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

全面:一文看懂5G网络(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

全面:一文看懂5G网络(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本文以无线接入网为线索,梳理一下无线侧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的架构,主讲无线接入网,浅析承载网和核心网,帮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5G,也帮助新手更好的入门。

在我们正式讲解之前,我想通过这张网络简图帮助大家认识一下全网的网络架构,通过对全网架构的了解,将方便对后面每一块网络细节的理解。

这张图分为左右两部分,右边为无线侧网络架构,左边为固定侧网络架构。

无线侧:手机或者集团客户通过基站接入到无线接入网,在接入网侧可以通过RT N或者IP R A N或者PT N解决方案来解决,将信号传递给BS C/R N C。

在将信号传递给核心网,其中核心网内部的网元通过IP承载网来承载。

固网侧:家客和集客通过接入网接入,接入网主要是GP O N,包括ON T、OD N、OL T。

信号从接入网出来后进入城域网,城域网又可以分为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

B R A S为城域网的入口,主要作用是认证、鉴定、计费。

信号从城域网走出来后到达骨干网,在骨干网处,又可以分为接入层和核心层。

其中,移动叫CM N E T、电信叫169、联通叫163。

固网侧和无线侧之间可以通过光纤进行传递,远距离传递主要是有波分产品来承担,波分产品主要是通过WD M+S D H的升级版来实现对大量信号的承载,OT N是一种信号封装协议,通过这种信号封装可以更好的在波分系统中传递。

最后信号要通过防火墙到达IN T E R N E T,防火墙主要就是一个N A T,来实现一个地址的转换。

这就是整个网络的架构。

看完宏观的架构,让我们深入进每个部分,去深入解读一下吧。

什么是无线接入网?首先大家看一下这个简化版的移动通信架构图:无线接入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RAN(Radio Access Network)。

简单地讲,就是把所有的手机终端,都接入到通信网络中的网络。

大家耳熟能详的基站(Ba s e S t a t i o n),就是属于无线接入网(RA N)。

5G MEC UPF选择及本地分流技术分析

5G MEC UPF选择及本地分流技术分析

5G MEC UPF选择及本地分流技术分析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关注5G网络的建设和应用。

作为5G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MEC(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和UPF(User Plane Function)选择及本地分流技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5G MEC UPF选择及本地分流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1. MEC技术简介MEC技术是指在5G网络中,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放置在网络边缘,以便更快地处理数据和提供服务的一种新型网络架构。

MEC技术可以将数据处理和服务提供的地理位置移至用户附近,从而降低网络时延,提高用户体验,并为各种垂直行业应用提供更多的机会。

2. UPF选择技术在5G网络中,UPF是用户面的关键组件,负责处理用户数据的转发和转发策略的执行。

UPF选择技术是指在5G网络中为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服务需求选择合适的UPF节点,以便实现更高质量的数据转发和服务。

3. MEC与UPF的关系MEC和UPF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技术。

MEC技术可以提供更灵活的网络服务和资源,而UPF选择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服务需求选择合适的UPF节点。

MEC和UPF之间的协调和整合对于5G网络的建设和优化非常重要。

2. 本地分流技术的优势本地分流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网络时延:将部分数据流量和业务处理放置在网络边缘,可以减少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网络时延。

(2)减轻核心网负载:通过本地分流技术,可以将部分数据处理放置在网络边缘,减轻核心网的负载,提高整体网络性能。

(3)提高用户体验:降低网络时延和减轻核心网负载,可以提高用户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服务质量,提高用户体验。

MEC技术可以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本地分流技术可以将部分数据处理放置在网络边缘,两者可以相互协同,共同提升5G网络的性能和服务质量。

MEC和本地分流技术的结合对于5G网络的建设和优化非常重要。

实现5G愿景的重大利器:MEC(多接入边缘计算)

实现5G愿景的重大利器:MEC(多接入边缘计算)

实现5G愿景的重⼤利器:MEC(多接⼊边缘计算)来源:5G通信(ID:tongxin5g)5G时代的来临,⽬前对5G⽹络的认知,⽹速快到极致是关注的焦点,但对于5G的更多能⼒愿景,⽬前涉及还较少。

但5G时代,移动通信从最初的⼈与⼈之间的通信开始转向⼈与物的通信,直⾄物与物之间的通信。

AR/VR、物联⽹、⼯业⾃动化、⽆⼈驾驶等业务被⼤量引⼊,带来了⾼带宽、低时延以及⼤联接的⽹络需求。

新业务对带宽、时延、安全性等⽅⾯的需求越来越苛刻,传统云计算的集中部署⽅式已经⽆法满⾜业务需求。

我们看⼀下,下⾯这张能体现5G能⼒愿景的“5G之花”。

我们可以看到,5G愿景的关键能⼒需求,⼏乎是追求极致,以⾄于很多业内⼈员都⼀直存在着⼀个疑问:这样苛刻的5G关键能⼒,是否真的能实现?例如1毫秒的端到端的时延关键能⼒,如何去实现?当然,⾸先对于5G的时延,其实很多⼈是有不少误解的,最⼤的误解就是不分场景要求都要达到1毫秒这样的关键指标。

例如你从北京去远程操作洛杉矶的机器,需要经过⽆线接⼊、传输承载、⽹关等,怎么可能达到1毫秒的时延呢?显然,这并不可能。

但换个场景,在富⼠康的⼚区内,机器⼈在进⾏⾃动化⽣产,使⽤5G⽹络定制低时延切⽚,这个1毫秒的端到端时延,就能实现,⽽其中的利器,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MEC。

什么是MEC?在介绍MEC之前,为了避免技术的枯燥,我先举个通俗的例⼦。

我现在有三个快递要发,重庆->辽宁,重庆->重庆另外⼀个区,重庆->重庆1km的⼀个地址。

第⼀个:从重庆发到北京集散中⼼,再发往辽宁,逐级到快递点,这个应该没问题;第⼆个和第三个:如果我们按第⼀个的⽅式,从重庆发到北京集散中⼼,识别⽬的地是重庆,再发往重庆,逐级到快递点。

你⼀定会觉得简直疯了,为什么不直接在重庆市内调度完成,第三种情况,甚⾄发货和收货都在⼀个快递点覆盖,在⼀个快递点内就能处理好。

但现实很残酷,快递和物流都懂的道理,在技术驱动的通信领域,5G之前的⽹络,包括当前的5G⾮独⽴组⽹,却还是⽤这样的⽅式来处理的。

蜂窝车联网(C-V2X)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

蜂窝车联网(C-V2X)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

蜂窝车联网(C-V2X)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01 概述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安全、城市拥堵等问题日益严重,政府管理部门、交通行业、汽车行业一直在探索解决之道。

车联网技术融合了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车辆控制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

美、欧、亚等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车联网产业发展,均将车联网产业作为战略制高点,通过制定国家政策或通过立法推动产业发展。

车联网(V2X)是实现车辆与周围的车、人、交通基础设施和网络等全方位连接和通信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

涵盖了车与车之间(V2V)、车与路之间(V2I)、车与人之间(V2P)、车与网络之间(V2N)等的通信,具有低延时、高可靠的特点。

通过V2X将“人、车、路、云”等交通参与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能够获取更为丰富的感知信息,促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构建智慧交通系统,提升交通效率、提高驾驶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改善交通、减少污染等。

目前我国已将车联网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产业政策持续利好。

车联网技术标准体系已经从国家标准层面完成顶层设计。

我国车联网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围绕LTE-V2X形成包括通信芯片、通信模组、终端设备、整车制造、运营服务、测试认证、高精度定位及地图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

为推动C-V2X产业尽快落地,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在全国各地先后支持建设16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

C-V2X应用可分为近期和中远期两大阶段。

近期通过车车协同、车路协同实现辅助驾驶,提高驾驶安全,提升交通效率;以及特定场景的中低速无人驾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中长期将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雷达、视频感知等技术,通过车联网实现从单车智能到网联智能,最终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02 全球车联网发展态势美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交通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目前已明确将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作为两大核心战略。

美国目前有将近50个DSRC车联网示范项目,各个示范项目的道路长度从几英里到几百英里不等,主要选取典型的V2V、V2I、V2P用例进行示范应用。

2024年移动通信核心网基础知识培训

2024年移动通信核心网基础知识培训

移动通信核心网基础知识培训一、引言移动通信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数十亿用户提供无线通信服务。

核心网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部分,负责处理用户通信请求、数据传输、信令控制等功能。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移动通信核心网的基本知识,我们特此举办此次培训。

本培训将从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概述、架构、关键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旨在提高大家对移动通信核心网的认知水平,为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移动通信核心网概述1.定义与作用移动通信核心网(MobileCoreNetwork)是指移动通信网络中负责处理用户通信请求、数据传输、信令控制等关键功能的部分。

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大脑和心脏,负责将用户数据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并确保通信过程的安全、稳定、高效。

2.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核心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代移动通信网络(1G)采用模拟通信技术,核心网主要实现语音通信功能;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2G)采用数字通信技术,核心网开始支持数据业务;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引入了分组交换技术,核心网支持更高速的数据传输;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采用全IP架构,核心网实现高速、高效的数据传输;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进一步优化核心网架构,支持更高速度、更低时延的通信需求。

三、移动通信核心网架构1.总体架构(1)接入网:负责将用户设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包括基站、控制器等设备。

(2)传输网:负责将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的数据进行传输,包括光纤、微波等传输设备。

(3)核心网:负责处理用户通信请求、数据传输、信令控制等功能,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服务网关(SGSN)、分组数据网关(GGSN)等设备。

(4)支撑系统:为核心网提供运营、维护、管理等功能,包括业务支撑系统(BSS)、运营支撑系统(OSS)等。

2.主要设备与功能(1)移动交换中心(MSC):负责处理语音通信、短信业务、信令控制等功能。

5G网络边缘计算MEC技术方案及应用分析

5G网络边缘计算MEC技术方案及应用分析

5G网络边缘计算MEC技术方案及应用分析陈志伟;郭宝;张阳【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的快速增长,应用与业务对低时延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视频、网购、虚拟与增强现实为代表的新型业务均需要更低的网络时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单纯提升速率是不足以在各种场景满足低时延要求的,需考虑将内容资源下沉到边缘网络,因此主要针对使用边缘计算MEC技术的内容本地化工具进行探讨,对MEC的应用场景、技术特点、实现方法以及部署方案进行分析,结合现网实际测试结果,提出MEC技术应用建议和后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期刊名称】《移动通信》【年(卷),期】2018(042)007【总页数】5页(P34-38)【关键词】边缘计算;本地缓存;本地转发【作者】陈志伟;郭宝;张阳【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4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3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北京10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1 引言5G将以人为中心的通信扩展到同时以人和物为中心的通信,机器类与人机无线通信在众多经济领域和行业的应用不断增多,对无线网络提出了大量而广泛的需求,表现在无线传输速率、移动性、终端功耗、时延和可靠性等方面[1]。

极限移动宽带(eMBB,extreme Mobile BroadBand)是5G的主要通信服务,其中超密集网络中用户对超大宽带数据业务的需求中,必然考虑到利用内容本地化及边缘计算(MEC,Mobile Edge Computing)来缩短时延,保障用户的业务需求及使用感知[2-3]。

本文主要针对使用边缘计算MEC技术的内容本地化工具进行探讨,并结合现网实际测试结果,提出MEC技术应用建议和后续重点关注的问题[4]。

2 MEC技术架构MEC的技术特点是通信层面低时延、应用平台化和交互层面开放化,实现了对传统无线通信网络架构的变革和对无线网络业务支持潜能的挖掘和释放。

MEC边缘计算和5G通信应用的探讨

MEC边缘计算和5G通信应用的探讨

MEC边缘计算和 5G通信应用的探讨[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MEC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位置,然后从MEC 标准的形成和5G的网络架构进行讨论,阐述了MEC和5G的密切关系,说明MEC 和5G的发展和应用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 边缘计算;5G;网络架构1.边缘计算1)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边缘计算MEC(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分布式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它可以作为联接物理和数字世界的桥梁。

边缘计算具有联接性、约束性、分布性和融合性的基本属性和特点。

边缘计算的概念出现较早,并在传媒领域开创了 CDN 的成功应用,但真正得到产业界的广泛关注还是在物联网、智能化兴起之后,而以实现万物智能互联的5G 更是将MEC 作为其基本能力,和网络切片一起被认为是 5G 两大关键能力,这是几方面因素驱动的。

MEC,3GPP 定义了 C/U 分离的网络架构, UPF 是边缘计算的数据锚点;ETSI 定了 MEC 的商业框架,包含软件架构、应用场景和 API 接口。

UPF 是ETSI 与 3GPP 网络架构融合的关键点。

MEC 具备两大特点:一是支持多种连接方式,强调 MEC 的连接性,二是靠近用户,强调 MEC 的实时性。

边缘计算联盟 ECC和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AII在发布的边缘计算参考架构白皮书中归纳了 MEC 的 CROSS 功能,即:连接的海量与异构、业务的实时性、数据的优化、应用的智能性和安全与隐私保护。

2)边缘计算的部署位置与传统的云计算相比,边缘计算的部署位置更加靠近用户,据观察,边缘计算的部署与应用场景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其中的决策因素包括:对网络质量的要求在哪里,以及场景应用要达到怎样的时延等。

结合运营商端到端基础资源建设及业务发展的特征,从物理部署位置来看,中国联通的边缘计算节点大致可以分为网络侧和现场级边缘计算两大类。

大唐专家首次详解MEC对5G价值巨大挑战在网络而非应用

大唐专家首次详解MEC对5G价值巨大挑战在网络而非应用

大唐专家首次详解MEC对5G价值巨大挑战在网络而非应用黄海峰【期刊名称】《通信世界》【年(卷),期】2017(000)011【总页数】2页(P44-45)【作者】黄海峰【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在面向5G的MEC研究中,大唐移动与运营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在网络边缘移动性管理、业务内容加速缓存等方面开展产品化的研究工作。

经过2016年的发展,MEC(移动边缘计算)不再是过去神秘的概念,已经被业界所熟知。

相比4G,5G业务更需要网络边缘下沉,当前5G又渐行渐近——这让MEC发展迎来春天。

如今,诸多产业链企业投身到MEC落地中。

其中,较早发力MEC的大唐移动,已推出NEOsite+AgileSite的室内增值网络方案,提升运营商4G价值。

目前,大唐移动与三大运营商在MEC方面合作紧密。

据悉,结合自身的LTE-V、5G基站的技术,大唐移动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多地开展了联合试验基地的建设。

而且,大唐移动已与中国移动签署C-RAN(Workshop of Wireless Cloud Networks)合作协议,推进C-RAN产业化进程。

“MEC处于一个与垂直应用业务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阶段。

尤其是随着5G技术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杀手级应用的出现。

现阶段大唐移动对MEC的定位是为运营商4G网络提供增值性服务。

”近日,大唐移动网络产品高级专家曾宪铎如此告诉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

他还详细分享了大唐移动对MEC的理解、试点的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建议。

MEC被认为是从扁平到边缘及面向5G的网络架构演进;面向超低时延需求,MEC实现网络的优化;MEC还是大流量内容“本地化”的关键。

作为无线领域老牌厂商,大唐移动如何看MEC网络给运营商带来的价值?曾宪铎表示,从5G应用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等主要场景来看,5G无线接入网、核心网需要重构才能满足无线网络发展要求。

在热点高容量场景中用户体验速率1Gbit/s,峰值速率达到10Gbit/s,流量密度达到10Tbit/s每平方千米以上,这将对回传网络造成巨大压力。

mec移动边缘计算

mec移动边缘计算

mec移动边缘计算
移动边缘计算( Mobile Edge Computing,简称MEC)是指在最
近的网络节点将网络基础设施、云技术、低延迟数据等混合服务技术,实现基于物理、传输网络及应用层技术开发与管理的技术。

它建立在
当时环境下的路由节点,可以给边缘设备提供低延迟、空间和功能的
服务。

MEC的优势是它可以在本地服务器和用户设备之间提供低延迟的
网络响应时间,从而使用户可以获得更佳的体验。

它还可以用来承载
移动云技术,使用端口能够更快的处理内容,缩短数据在云和移动终
端之间的传输路径,从而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

另外,使用MEC可以提高应用程序在移动系统中的执行速度。

比如,在视频通信中,将网络信息处理任务放在服务器,而不是在用户端,可以显著提高帧率和延迟,使视频通信的体验变得流利。

此外,MEC还可以更好的管理和维护多个边缘网络,从而能够实
现本地数据处理,更加安全,更加可靠,同时也能够节约能源。

总之,移动边缘计算通过提供低延迟、空间和函数服务,使用户
可以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也更安全,更省能源。

相信移动边缘计算
将会成为未来移动应用的一个重要技术。

工信部发布的2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

工信部发布的2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

工信部发布的2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导读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努力方向和重要抓手。

2019年11月,工信部印发了《“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其中明确指明到2022年,要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标杆、样板工程,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培育形成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叠加、互促共进、倍增发展的创新态势,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第二批“5G+工业互联网”十大典型应用场景和五个重点行业实践,至此,2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已经全部发布,这对制造企业进行“5G+工业互联网”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

作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知名专家,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颜琰先生对这20个应用场景进行了重新梳理并写成“工信部发布的“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一文。

该文受到了业界的好评。

兰光创新微信公众号经颜琰先生授权予以转载,希望对推动制造企业工业互联网的进一步应用有所帮助。

工信部已发布两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共20个,我把两批发布的20个场景重新整理排列,大家也许从中能看到一些方向性的东西。

1、协同研发设计场景描述:协同研发设计主要包括远程研发实验和异地协同设计两个环节。

远程研发实验是指利用 5G 及增强现实 / 虚拟现实(AR/VR)技术建设或升级企业研发实验系统,实时采集现场实验画面和实验数据,通过5G 网络同步传送到分布在不同地域的科研人员;科研人员跨地域在线协同操作完成实验流程,联合攻关解决问题,加快研发进程。

异地协同设计是指基于5G、数字孪生、AR/VR 等技术建设协同设计系统,实时生成工业部件、设备、系统、环境等数字模型,通过5G 网络同步传输设计数据,实现异地设计人员利用洞穴状自动虚拟环境(CAVE)仿真系统、头戴式 5G AR/VR、5G 便携式设备(Pad)等终端接入沉浸式虚拟环境,实现对 2D/3D 设计图纸的协同修改与完善,提高设计效率。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架构设计与智能管理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架构设计与智能管理

2021,40(7): 84-89.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space-air-ground integrated network
Tan Shihan,Jin Fenglin,Dun Congying,Meng Fanlun
「子网络2

|信息采集I本控地制管 层 理||辱略徵订)
(策略
f状态信息
|策略
伏态信息
数据层
11信息上传||用户接人||数据转发|丿
j、
.........
—o
「 子网络3


控制层
X I策略
I信息上传丨丨数据转发[丿”冷
f狀态信息
j策略
数据层 V |信息上传| |用户接人| |数据转发|丿
心"、
图1 SAGIN网络架构
将 SAGIN 划 分 为 三 层 : 数 据 层 、 控 制 层 和 管 理 层。其中数据层和控制层实体对应于子网络在分布 式移动网络中的数据节点和控制节点,即子网络数 据节点和子网络控制节点;管理层实体为MEC ,即 管理节点。
各网络层的具体功能介绍如下: (1) 数据层:通过子网络数据节点为用户提供网 络接入以及数据传输服务。子网络数据节点由所属 的子网络控制节点控制,负责其资源分配及运作模 式。此外,子网络数据节点将自己的数据信息传输 到所属的子网络控制节点,辅助子网络控制节点判 断网络状态。服务分配策略会通过卫星网络统一下 发到用户, 子网络数据节点会根据服务分配策略, 判断是否响应用户服务请求。 (2) 控制层:主要有三个方面功能,一是信息采 集,子网络控制节点接收来自数据层的用户信息和 服务请求。收集接入用户类型、数量以及子网络资 源利用率等信息。在进行特征提取、异常诊断和数 据计算等工作后, 将子网络状态信息传输到管理 层,辅助管理层决策;二是本地管理,子网络控制节 点根据自身情况为接入用户分配网络资源,并下发 给子网络数据节点;三是策略转发,子网络控制节 点接收管理层的网络服务分配策略,并转发给相应 的子网络数据节点。 (3) 管理层:主要有三个方面功能,一是内部资 源的注册和查询,对所属范围内的子网络进行注 册,并提供外部网络对子网络的查询功能;二是创 建策略,根据控制层上传信息,确定网络系统内部 各子网络的状态信息、用户的服务请求信息,来创 建网络服务分配策略,并下发给子网络控制节点; 三是网络系统对外的通信交互。 图1给岀一个典型的SAGIN架构,包含三个子 网络:多层卫星网、空中自组网和地面异构网。其中 多层卫星网属于多层卫星通信系统,其分布式控制 节点是GEO卫星,而数据节点是LEO卫星,LEO卫 星在GEO卫星的统一管理下共同服务于同一地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解析MEC技术与移动网络重构
1 引言
与现存移动网络相比,5G网络架构最大的特点是“去中心化”,MEC(Mobile Edge Computing,移动边缘计算)技术是实现5G网络去中心化的关键。

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对MEC的定义是在移动网边缘(无线接入和靠近用户侧)提供IT服务环境和云计算能力,是移动基站的自然演进和IT与CT技术的融合[1]。

根据ETSI发布的标准,MEC主要分为七大应用场景,如表1所示:
表1 ETSI发布的MEC应用场景[2]
MEC被业界视为5G的关键架构概念与技术之一,主要对大容量、大连接数据做本地化处理,降低时延、节省网络带宽,从而满足低时延、高带宽的需求,可支撑以DC(Data Center,数据中心)为中心的运营商网络重构,本文接下来将结合国内运营商正在实施的网络重构,对MEC部署方案进行探讨。

2 MEC与运营商的网络重构
美国AT">2.1 以DC为中心的网络重构
网络DC是承载虚拟化网元和专用硬件设备的新型网络机房,是运营商网络重构的基础,网络DC目标架构仍继续保持四层架构,与现有通信局所的层级设置保持对应关系,未来通用标准化设备高密度集成,单机架高功耗、大体积、大重量趋势对现有机房承重、电源空调等配套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以中国电信网络DC化重构为例,如图1所示。

网络重构是以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和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自定义网络)为前提的。

通过虚拟化技术在通用硬件平台上虚拟化构建计算环境,可以承载来自于运营商或者第三方的MEC应用,MEC节点可以与5G的NFV 同平台兼容部署。

为了平衡靠近用户和提高效率(接入更多的用户)的矛盾,初期MEC一般部署在城域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