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校本课程《传统文化》教案第一篇:校本课程《传统文化》教案传统文化教案第1课、《中华改良杂字》(节选)一、经典回放:勤能补我拙,俭能为我廉。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路遥知马力,日久结人缘。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4页六、活动广角:第35页七、成长袋:第36页八、个人熟读自立歌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千家诗》(一)一、经典回放:湖上[宋] 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清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8页六、活动广角:第39页七、成长袋:第40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第一册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校本课程:第一课第一课时:学习名人名言及经典诗文之《弟子规——父母呼》授课内容:第一课(书上1、2、3页)教学方法:朗读法、故事讲述法、问答法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的地位、特点、作者及成书过程2.理解并熟练诵读弟子规第一部分教学重点:诵读弟子规第一部分教学难点:学生自主理解弟子规(父母呼)大意教学过程:一、介绍《弟子规》的地位、特点、作者及成书过程作者:《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字子潜,号采三,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
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
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
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
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他的著作有《弟子规》、《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因撰写《弟子规》,去世后他的牌位被供奉在绛州先贤祠。
特别是《弟子规》(初版时称《训蒙文》,浮山贾木斋修订为《弟子规》),辗转翻印,流传甚广,成为清代至民国年间通用的儿童启蒙读物。
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
内容:《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要。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重要性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汉字、成语、古诗词、传统节日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讲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基本笔画。
学习一些常见的汉字,如“人、山、水、日、月”等。
2. 第二课:成语故事讲解成语的由来和含义,如“滥竽充数、掩耳盗铃”等。
通过故事形式,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成语。
3. 第三课:古诗词欣赏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词、赋等。
学习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
4. 第四课:传统节日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让学生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5. 第五课:民间故事讲解民间故事的起源和特点,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通过故事形式,让学生了解民间传说和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2. 采用阅读法,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高文化素养。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传统文化教材《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3. 故事音频:或录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民间故事、成语故事等音频,方便学生听故事。
4. 图片素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素材,如节日图片、汉字演变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汉字的起源与发展(2课时)2. 第二课:成语故事(2课时)3. 第三课:古诗词欣赏(2课时)4. 第四课:传统节日(2课时)5. 第五课:民间故事(2课时)七、教学活动设计1. 汉字起源与发展:通过展示汉字演变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传承和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庆祝方式。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3. 常见的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特点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庆祝方式和习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传统节日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3. 常见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及其代表作品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特点、发展及其影响。
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教案第一讲
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教案第一课时读点古诗明心立志(教案)设计:缪晓燕教材分析:《四时读古诗》是本校开发的一本校本教材,分类汇编,主题明确,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也是一本难得的面向高考的专题教材。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古诗,了解古人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信念,做个有理想的人。
2、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争成才和实现自身价值的热情。
3、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读通语言,读懂情感,鼓励学生积极讨论,疑义相与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是诗的故乡,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词,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艺术长廊里,一直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彩。
这里我所说的古典诗歌,“一是作为诗歌史中的一个概念,包括从诗经、楚辞到近代的所有的古代、近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二是作为一种体裁,是指相对新诗与外国诗歌的一种古典的诗歌体裁。
”1作为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不仅是我们华夏文化的载体,她还是陶养我们民族灵魂的工具。
诗让我们立志。
二、讲授新课(一)朗读诗歌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白马篇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二)介绍曹氏父子曹操,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嘿,各位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份超级实用的方案——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这可是我积累了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心血之作哦,咱们直接进入主题,让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校园里绽放吧!一、活动背景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们决定在校园里开展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
二、活动目标1.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4.促进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三、活动内容1.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讲座请专家或老师为学生们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特点、代表人物等,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1)书法体验:邀请书法家现场示范书法,让学生们亲手体验书法的魅力。
(2)剪纸体验:教授剪纸技艺,让学生们亲手制作剪纸作品,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3)茶艺体验:开设茶艺课程,让学生们了解茶文化,学会泡茶、品茶。
(4)围棋体验:教授围棋知识,让学生们体验围棋的智慧与乐趣。
3.举办传统文化比赛(1)中华经典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们通过朗诵经典诗词,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
(2)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以团队为单位,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检验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4.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展览内容包括:古诗词、书法、绘画、剪纸、民间工艺等,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3年9月至10月活动地点:校园内指定场地五、活动组织与实施1.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各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宣传部门负责活动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活动的知名度。
4.教师部门负责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确保活动参与度。
5.学生部门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包括场地布置、活动器材准备等。
六、活动预算1.邀请专家讲座费用:5000元2.活动材料费用:2000元3.活动宣传费用:1000元4.活动奖品费用:1500元总计:10000元七、活动效果评估1.学生参与度:以活动参与人数和参与热情为评估标准。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并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文学、艺术、哲学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认知能力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学、艺术、哲学等2. 各个领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各个领域对中国社会和世界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各个组成部分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个领域的代表作品和影响。
初中校本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言而有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三则文言文,读准字音、读懂文意并谈感受。
2、通过对经典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知行统一,把对经典的学习与鲜活的生活体验密切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知道讲信用是一种传统美德,做人应该讲信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讲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钦佩讲信用的人,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教学过程一、诚信故事导入引入新课1、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我免贵姓孙,你们应该怎么称呼我?——哎,你们怎么和我打个招呼呢?(你准备怎么招呼我这远道而来的客人?你准备怎么和孙老师打招呼?)——咱班孩子可真懂礼貌,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诚实守信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今天,孙老师带来了一个和“信”有关的故事作为送给你们的礼物,同学们请听:《范式严守信约》东汉时,山阳人范式同相隔几千里的汝南人张劭读书时有深交。
学成后话别,范式说:“两年后的今天,我将来府上看望你,并拜见伯父伯母。
”到了约定之日,张劭催母亲做饭准备迎接范式。
母亲笑着说:“范式远在几千里之外,怎能说来就来,两年前说的话,哪能当真。
”张劭说:“范式最守信用,他一定会来的。
”母亲说:“他若真来了,就是真君子,我一定为他酿酒。
”话音刚落,范式已到门前。
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范式?(表里一致,诚实待人,说话办事讲信用)中国自古重信,信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行为准则。
孔子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失于民,可见信乃立身立国之根本。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十三课:言而有信二、学习【熟读精思】,联系文段解诚信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熟读精思部分的第一则,完成这两个学习任务,请看:任务一:大声朗读文段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文意。
任务二:默读文段,结合文意理解文段并在旁边批注上你的感想。
老师:好,那组愿意展示一下,老师注意随机点拨(找2 个组学生读,评价:读得通顺,再找一个解释文意,一个谈感想。
传统文化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6篇)
传统文化开学第一课教案传统文化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6篇)传统文化开学第一课教案1一:自我介绍二:澄清语文的概念提问: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知识了,那门大家谁能说说,语文是什么,语文到底要学习什么?流行的几种说法:1、语言和文学2、听说读写3、叶圣陶:口语和书面语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另外在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同学们还要掌握好应试的技能。
三:如何学好语文古人讲人的修为时,主张“仁义礼智信”,我这个话题,可以用“缘趣意信方”来概括。
缘,中国有句俗话“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
通常,人们喜欢用蜡烛来比喻教师,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
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职业的赞美,而我更喜欢把教师职业比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一批渡客。
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
这就是老师今天讲的第一方面:惜缘。
[接下来和学生聊了自己一些故事] 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同学们应该主动去体验和发掘语文的乐趣。
这里我随便谈谈。
1、音趣。
我们通常会被电影中精彩的对白和大师精彩的朗诵所折服,在这里我们欣赏一曲散文朗诵《野马度》,感受一下语文的魅力。
(打开论坛,播放朗诵)2、字趣。
语言中的每个字或者是每个标点的变化都会幻化无穷的乐趣。
a、外国记者讽刺说:"对牛弹琴。
"周恩来回敬道:“对,牛弹琴!”b、歧义之趣:“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实际讲课中删除了此例子]c、一字诗:清代王祯《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举重若轻,轻描淡写就绘就一幅渔人秋江独钓的胜景。
d、茶壶的四周有“可以清心也”五个字,看看有多少种读法,有什么特点。
3、句趣。
欣赏“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因为此诗此句而出名。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
传统文化进校园:大班文化教案设计
传统文化进校园:大班文化教案设计传统文化进校园:大班文化教案设计序号:1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根基,是民族的宝贵财富。
然而,在现代社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快速发展的科技,传统文化逐渐淡化。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引入幼儿教育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本文将探讨在幼儿大班中设计一堂有趣且富有深度的传统文化教案,以促使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序号:2主题:传统节日——春节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而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通过教授春节文化,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度和多样性。
这个教案将涵盖春节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相关的艺术和手工活动,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这一传统节日。
序号:3概念:春节的由来与传统习俗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首先讲述春节的来历,包括对农历和夏历的简单介绍。
介绍春节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通过图片、视频和互动游戏等多种媒体手段,让孩子们感受到春节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序号:4活动设计:制作灯笼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将引导孩子们亲手制作春节特色的灯笼。
给孩子们展示一些传统的灯笼样式,并解释灯笼在春节中的象征意义。
教授孩子们制作灯笼的材料和步骤,比如剪纸、画图案和装饰。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与孩子们进行亲密互动,促进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序号:5艺术表演: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表演艺术,它代表着中国人民对幸福和吉祥的美好祝愿。
在这个环节,我们将组织孩子们进行舞龙舞狮表演。
我们可以引入简单的舞龙舞狮动作和技巧,并配上音乐节奏。
通过团队合作,孩子们将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就感,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表演能力。
序号:6总结与回顾在教案的最后阶段,我们将对整堂课进行总结与回顾。
可以使用图片和文字回顾春节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制作灯笼和舞龙舞狮的经历。
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对春节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第一章: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传承和弘扬。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3. 分享一些典型的传统文化案例,如春节、中秋节等。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2.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3. 邀请专家或家长来校进行传统文化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
第二章: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传统文化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文化经典的基本情况和内容。
2. 教授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和理解传统文化经典。
3. 选取一些传统文化经典的片段进行学习和解读。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学习和讨论传统文化经典。
2.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和理解传统文化经典。
3. 设置一些有趣的任务和活动,如角色扮演、故事讲解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体验传统文化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艺术,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2.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文化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创作。
3. 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艺术的实践活动。
教学活动:1. 邀请艺术家或专家来校进行传统文化艺术的演示和讲解。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艺术的创作和实践,如书法练习、剪纸制作等。
3.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验。
第四章:探索传统文化习俗1. 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习俗,如礼仪、节日等。
2.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介绍传统文化习俗的基本情况和意义。
2. 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参与和尊重传统文化习俗。
幼儿园大班文化教案:传统文化进校园
幼儿园大班文化教案:传统文化进校园教案主题: 传统文化进校园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帮助幼儿掌握一些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3. 引导幼儿将传统文化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
2. 彩绘传统文化图案。
3. 传统文化节日活动。
教学过程:1.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1) 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一些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和传统文化习俗表演视频。
(3) 按照学生的兴趣,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了解更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2. 彩绘传统文化图案(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传统文化图案,让幼儿观察并了解图案的意义,如“福”、“吉祥”、“寿”等。
(2) 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自由画出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图案。
(3) 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自己的彩绘作品。
3. 传统文化节日活动(1) 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2) 取一节日,挑选适当的传统文化节目,如表演舞狮、包粽子、剪纸等。
(3) 幼儿以小组形式制作和表演节目,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节日的氛围和乐趣。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各项表现,适时以自然方式反馈。
2. 统计幼儿完成编绘图案的数量和质量,并查看幼儿的主题理解水平。
3. 回顾幼儿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态度和技能表现。
教学反思: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课程中,结合多媒体制作丰富的素材,使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创造性手工活动和比赛中,她们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技能,同时表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爱好。
课程取得的成果证明了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也激励了我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能性。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诗词、成语、历史人物、节日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游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中国传统文化简介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2. 第二课:诗词欣赏教学内容:鉴赏古代诗词,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讲解、朗诵、讨论。
3. 第三课:成语故事教学内容:讲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
教学方法:讲解、故事、游戏。
4. 第四课:历史人物故事教学内容:讲述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故事,了解人物品质和贡献。
教学方法:讲解、故事、讨论。
5. 第五课:传统节日介绍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内容。
2. 教学难点:诗词的鉴赏和理解,成语的用法,历史人物故事的理解等。
四、教学措施1. 准备教学资源:教材、课件、视频、图片等。
2.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设置合理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5.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3. 课堂测试: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个人展示: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展示,评价其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六、教学计划1. 第六课:民间故事与传说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传说,理解其中的道德教育和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讲解、故事讲述、小组讨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北京市大兴区
姓名:教育ID:
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二,精读细悟,讲解《弟子规》,《论语名句》,古诗《从军行》《送友人》
(1)板书重点词句。
(2)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诗句。
(3)我们来一起理解并学习里面的内容和思想。
三,了解诗文的大意,拓
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见
解和想法。
汇报与展示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着理解诗文的内
容,从而能调动起
学生积极的学习兴
趣,把学习和理解
的主动权交还给学
生。
展延伸。
创设情境,拓展对话:同学们,今天大家将学到的古诗词在放学回家后背
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四、作业:
今天上了这节课,同学们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增加了几分热爱!下课后自己搜集一下关于中华国学的文章、诗句,自己背诵。
畅所欲言,自主交流
设计意图:要利用
语文教学的各个环
节有意识地培养学
生的听说能力,这
一环节不仅能培养
学生的口头组织表
达能力,更能拓宽
学生想象思维空
间。
板书设计
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弟子规部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一、方案背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传播和发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我们制定了以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二、方案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新思维。
3.促进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三、方案内容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开展一系列多样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主题讲座,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价值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讲座内容可以包括诗词经典解读、传统音乐与舞蹈欣赏、书法与绘画艺术等。
2.传统手工艺制作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剪纸、中国结、剪窗花等。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学生们可以体验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传统节日活动在传统节日,组织学校举办相关活动,如春节联欢晚会、元宵灯谜会、端午龙舟赛等。
通过庆祝传统节日,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时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4.经典文学阅读组织学生参与经典文学阅读活动,推荐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之美,了解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传统。
5.艺术展览举办中华传统艺术品展览,展示传统书画、陶瓷、剪纸等艺术作品,通过艺术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品鉴能力。
6.学科竞赛在各个学科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竞赛。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诗词背诵比赛,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算盘计算比赛。
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幼儿园大班文化教案:传统文化进校园
幼儿园大班文化教案:传统文化进校园幼儿园大班文化教案:传统文化进校园1. 前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然而,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必须被传承和发扬光大。
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幼儿园大班的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国家意识。
3. 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渗透为了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渗透传统文化。
在语言课堂中通过讲解古诗文、传统故事等方式来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在美术课堂中,可以让幼儿们学习我国传统绘画和手工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音乐课堂中,可以播放传统音乐,让幼儿们感受传统音乐的韵味。
4. 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通过传统文化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教学还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传统文化沟通与交流,促进幼儿园大班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传统文化传承。
5. 个人观点和总结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必须被传承和发扬光大。
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心和国家意识,也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文化教案中,传统文化教学应该被重视并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在这篇文章中,我详细地讲述了幼儿园大班文化教案中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并结合了传统文化教学的多种方式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阅读,相信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幼儿园大班文化教案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希望本文可以引起更多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为幼儿园大班文化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校本课程《传统文化进校园》课程设计
3.挖掘教材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课文阅读提示、课文注释、阅读链接入手,挖掘有关文化常识;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传统美德;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人物背景、文化背景、哲理境界;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导出作品情感特征,陶冶高尚情操。
3.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定期进行诵读比赛。
4.开展走进古诗词活动。在一定的年级举行诗词大会活动。
5.开展走进家乡的活动。开展关于家乡的风景名胜、民俗风情、饮食文化、传统工艺等征文活动。
课程实施建议(如何教)
1.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利用教材中的历史故事明理、从历史笑话中得智、从成语典故中积知,从对联猜谜中获趣,多渠道入手,让孩子们也有孔子与学生“浴乎沂,风乎舞雩”的乐趣。
课程的目标(预期的结果)
总目标: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学习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知识与技能:组织学生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诵”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会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过程与方法:
1、加强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
2、创设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情景与氛围;
3、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
4、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的渗透方法;
5、家乡传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
6、在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
中都中心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都中心小学校本课程“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按照《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要求,立足农村乡土文化发展实际,贯彻“合理利用继承发展”方针,我校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努力营造特色的教学氛围,把乡村传统文化引进校园。
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继承发展民俗传统文化,在传承乡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爱国爱乡情感。
二、开发背景目前在我国实施课程改革中,课程价值取向已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强调学生多样化的发展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
我们中都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有丰富的特色文化,主要有女子五梅武术、客家山歌、客家船灯等。
“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个新载体,是我们结合地方实际的一项工作举措。
这一举措,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的专业发展,给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其独特的一面,而且意义深远,它是提升乡村文化特色的一个尝试;是保护乡土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加强学生爱国爱乡的一项举措。
三、开发目标五梅武术系北方五梅武术流派,该武术流派在中原一带早已失传,却在闽西汀江流域的上杭中都得以继承。
五梅武术具有动作灵活、快疾如风、变幻莫测等特点。
为了使这一中华武术瑰宝发扬光大,后继有人,促进青少年生动活泼健康成长,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故把其引进校园。
我镇仙村活跃着一支文艺队,以客家山歌、船灯为主。
内容新颖,有特色,曲调优美。
这一内容有助于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校文体活动的开展。
四、内容形式女子五梅武术包括拳术、棍术、杈术、对练,主要娉请五梅武术传人丘金连作武查证指导。
客家山歌、船灯主要以学生到乡村收集为主,学校结合实际进行改编,从而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富于时代特色。
五、活动时间、地点及安全保障时间定为每周二、三下午第三节课,地点则在校内新楼活动大厅和篮球场。
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教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教案第三课时读点古诗珍惜友情〔教案〕设计:张成武教材分析:《四时读古诗》是本校开发的一本校本教材,分类汇编,主题明确,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一本难得的面向高考的专题教材.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交友观.2、知道学生掌握一定的交友之道.3、帮助学生们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读通语言,读懂情感,鼓励学生积极讨论,疑义相与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友情是学生人格建构和情感支持的重要内容.友情关系的稳定性增强而亲密性降低,友情关系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是当代学生友情关系的基本特征.借助古代诗歌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友情观的形成,帮助他们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二、讲授新课〔一〕简介送别诗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表达深挚的友情.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二〕送别诗的艺术特点A、托物寓情形象生动就是采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情谊或情怀.情谊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把无形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东西,就需要施展多种艺术手段,包括托物寓情在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与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此句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名家赞道:妙就妙在"不与"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此外,比较有名的托物寓情的诗句还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这比通常的带口信报平安,泛泛的自我表白,要形象深刻多了.B、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谊.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典型的句子,莫过于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笙带夕阳,青山独归远."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灵澈返竹林寺,虽不长,却句句如画.虽然字面上找不出一个情字,但从画面中仍可感受到诗人的情意.首先,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的情谊.如"青山独归远"这句,"青山"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则显示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这首诗勾勒的是一种闲淡的意境.这种意境又是和诗人当时官场失意、萌生归意的心情吻合的,或者说是当时诗人心情的写照.由此可以说,该诗看似无情却胜有情.〔三〕送别诗分类A、谢别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与汪伦送我情."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B、恋别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C、壮别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华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对友人的羡慕.D、阔别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一改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2]〔四〕诗歌赏析1、送别杜审言[唐]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走近诗人]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人〔今##汾阳人〕.曾先后谄事张易之和太平公主.长于五律,对唐代律诗形成和发展有贡献.[文本冲浪]杜审言和宋之问均是初唐诗人,又都致力于律诗的创作.他们在文学上志同道合,在政治上也有许多一致的地方.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这首诗情真意切,朴实自然,较之宋之问的某些应制诗,算是别具一格的了.诗的前四句通俗晓畅,选词用字,不事雕饰,抒发感慨,委婉深沉.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当时,作者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那更是惆怅倍增."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正如实地反映了诗人作此诗时的处境和心情."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这一"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有的本子误作"闻"字,则肤浅刻露,索然无味了.别离固已难堪,如能举杯饯行,面诉衷曲,亦可稍慰离怀;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河桥不相送"一语平平道来,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曲折起伏,波澜叠出.第四句别开生面,写出了想象中的送别情景:友人去远了,送行者亦已纷纷离开,河桥景色,一如平常,唯有那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似无穷尽,历时既久而难以逝去.这一笔表明作者身虽未去河桥,而其心已飞往江滨,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使"送别"二字有了着落,与第三句对照起来看,又是一层波澜.后四句接连用典.此诗用典,熨贴工稳,不伤晦涩,仍保持了全诗自然朴素的风格.第三联用的是孙楚和屈平的典故.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贾谊贬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水,感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杜审言也是个"恃才謇傲"的人,而眼下面临的却是一种逆境,此番由洛阳流贬吉州,正好取道两湖,浪迹潇湘,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抚今思昔,能不感慨系之!"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既暗点友人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与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探究:本诗后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用意?答:后四句接连用典."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既暗点友人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与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尾联作者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进一步丰富了上联的寓意;但同时也发展了上联的思想: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末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2、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走近诗人]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属西安市〕人.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与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改授汜水尉,再迁为江宁丞.一生曾两次被谪蛮荒之地:一次约在开元二十五年秋,他获罪被谪岭南;一次约在天宝六载秋,以所谓"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后,他避乱至江淮一带,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有《王昌龄集》.[文本冲浪]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第一课第一课时:学习名人名言及经典诗文之《弟子规——父母呼》授课内容:第一课(书上1、2、3页)教学方法:朗读法、故事讲述法、问答法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的地位、特点、作者及成书过程2.理解并熟练诵读弟子规第一部分教学重点:诵读弟子规第一部分教学难点:学生自主理解弟子规(父母呼)大意教学过程:一、介绍《弟子规》的地位、特点、作者及成书过程作者:《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字子潜,号采三,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
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
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
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
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他的著作有《弟子规》、《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因撰写《弟子规》,去世后他的牌位被供奉在绛州先贤祠。
特别是《弟子规》(初版时称《训蒙文》,浮山贾木斋修订为《弟子规》),辗转翻印,流传甚广,成为清代至民国年间通用的儿童启蒙读物。
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
内容:《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要。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重要性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
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
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
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
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
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之道,贵以专。
」,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落实推广《弟子规》大家都知道要导正社会人心、解决社会问题,必须从教育着手;而教育应该从哪里著手呢?从儿童扎根深化教育教学做起-所谓童蒙养正,首推《弟子规》,在儿童心性最清明的时候,让他们接受最佳的启蒙教育,教材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易于背诵、理解、实行;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堪称是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指导,是当今净化社会人心的良药,是启迪我们心灵的钥匙,也与当前我国所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十分应机。
因此,学习、力行《弟子规》,是做好人的根本、是家庭和睦的根本、是企业社团兴旺的根本、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是世界和平的根本!二、学生自己朗读并尝试理解弟子规(父母呼)内容三、教师点拨讲解弟子规(父母呼)字词及句子含义【人文故事】女娲造人盘古开辟了天地之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可是就是没有人。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美丽、善良的女神,她的名字叫女娲。
女娲神通广大,一天能变化七十次。
有一天,她在广阔的原野上独自行走,看着周围的美丽的景象,忽然觉得好孤单,她想:在天和地之间,好像还缺了点什么?应该再添一点东西进去,让它热闹一点才对。
那添一点什么东西好呢?一路走一路想,女娲有点累了,就在一个小池子旁边蹲下来,忽然间清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美丽的面容,她发现:当她笑的时候,池子里的影子也跟着她笑,可要是她生气,池子里的影子就跟着也生气。
于是她灵机一动,就想:这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了,却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东西呢?这么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成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欢蹦乱跳,而且一开口就能喊:“妈妈!”。
看着这个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小人儿,女娲开心极了。
她给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她想:有了这样可爱的小人儿,大地上从此就不会寂寞了。
于是为了造更多的小人儿,她一天天不休息地工作着,用黄泥捏了许许多多能说会走的小人。
看着这些小人在她身边跳跃欢呼,女娲开心极了。
可是,一直这样没有休息地工作,女娲的身体也渐渐感觉到疲倦了。
她想: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使这造人的工作更简单一些呢?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那就是:她先从树林里找来一根藤条,然后把它放入泥潭里,浸上泥浆,一会儿之后再拿出来,向四处挥动,这样,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许多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模一样。
用这种方法来造人,果然省事,不久大地上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人。
女娲看着自己的工作很有成果,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四、老师诵读《弟子规》,熟读。
注意生僻字的读音。
五、指导学生诵读《弟子规》,同桌互读。
六、学习名人名言: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七、小结本课。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劝学》及《百善孝为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养成孝顺父母及长辈的良好的品质。
4.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古诗两遍。
二、老师范读、纠正字音。
三、诵读古诗,领会意境。
四、小组试解内容,老师点拨诗意。
劝学诗(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
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注释三更灯火:三更半夜,很晚了。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鉴赏《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
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等到老了再想读书就迟了,后悔已晚,应该珍惜时光。
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五、活用古诗,学以致用。
六、学习文化小知识《百善孝为先》。
养成孝敬父母的好品质。
进一步体会到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孝顺父母及长辈的情感。
七、小结本课。
第二课第一课时:学习名人名言及经典诗文之《弟子规——冬则温》授课内容:第二课(书上4、5、6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准确拼读文中生僻字;2.理解并熟练诵读弟子规中内容,能流利诵读。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弟子规》教学难点:学生自主理解弟子规的大意教学过程:一、学习名人名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释义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二、学习《弟子规》1、老师范读两次2、学生自读课文3、学习《弟子规》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译文:冬天要为父母温席,夏天要为父母凉席;早晨要向父母问安,晚上要帮父母弄好床被。
外出要禀告父母,回家要面告父母;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日常秩序不要任意改变。
事情虽然细小,不可不禀明父母就擅自作主;如果任性而为,有亏做人子女的本分。
物品虽然微小,不可私自藏起;如果占为己有,会使父母亲感到羞愧、伤心。
4、学生分组诵读《弟子规》三、小结本课。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数字歌》及人文故事《宾至如归》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数字歌》。
2.感受儿歌节奏美,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3、学习《宾至如归》这个人文故事,学会待客热情、周到,让来客感到满意。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背诵数字歌。
教学过程:一、学习《数字歌》1、朗读《数字歌》2、学生自读3、说一说意思二、学习人文故事《宾至如归》1、老师朗读2、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3、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三、文化小常识:什么是悌四、小结第三课第一课时:学习名人名言及经典诗文之《弟子规—亲所好》授课内容:书上第三课(第7、8、9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准确拼读文中生僻字;2.理解并熟练诵读弟子规中内容,能流利诵读。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弟子规》教学难点:学生自主理解弟子规的大意教学过程:一、学习名人名言: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解释】: 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二、学习《弟子规》1、老师范读两次2、学生自读课文3、学习《弟子规——亲所好》意思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
4、分组诵读本课《弟子规》三、小结本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儿歌《落叶》;人文故事《吴刚伐桂》;文化小常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了解神话故事《吴刚伐桂》2、通过学习文化小常识,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教学重难点:学习故事,明白道理;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学习儿歌《落叶》1、师朗读2、生自由读3、你读懂了些什么?4、比赛读二、学习人文故事《吴刚伐桂》1、老师范读,学生认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