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的经济形式。资源配置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市场方式;另一种是计划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单一的、纯粹的市场方式或计划方式,一般来说是不存在的,往往是以某种方式为主,另一种方式为辅。如果某一社会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以计划方式为主,就叫计划经济;如果以市场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这种经济就称为市场经济。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试验、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采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经过不断的探索、创新和总结,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市场的作用和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不断加深。
在当代,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关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战略意义。在理论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关系问题的一次理论升华;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需要。我国现行的经济模式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经济运行机制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两者之间的“度”很难把握。现在,实际上有一种误解,以为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邓小平说过“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两种经济手段均有其利弊。市场经济可以提高资源的微观利用效率;加速资本的形成;使风险分流;可以培养现代化大生产所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把市场、价值规律看成是培养人才的实践的大学校。市场经济同时也有它的弱点:难以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难以保障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建设;难以克服风险投资的障碍,如风险大的新项目、高科技项目,个别企业无法承担也不敢承担;无法解决分配上的过分悬殊。正是由于市场机制本身还存在不可克服的弱点,就需要通过国家制定经济计划、实行宏观调控来解决。另一方面计划经济可以较好地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之间的关系;可以避免市场机制事后调节所带来的损失;计划是由国家制定和实行的,有较大的运行强度和速率。而束缚企业活力,削弱企业自主经营权;容易出现决策的随意性,并带来重大失误;经济运行缺乏灵敏性,不能及时根据市场状况调整生产;难以保障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率即为计划经济的弱点。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
下,实行国家干预、计划导向、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做出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进入了转变时期。从1978年至今,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完成了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变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并将逐步完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新旧体制转换涉及到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社会矛盾和冲突,如何更好的在未来的经济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时代背景,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经济建设提供经验借鉴。我们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的检验标准;扩大研究视角,将中国放在整个世界的大环境中,通过中国和西方世界以及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比较,考察中国经济建设的体制转变之路,力争寻找出中国经济体制转变的独特特征;通过对历史事实和现实中国国情的对照,遵循历史主义的原则,站在当代人对社会主义建设把握的高度对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从中找出规律指导今后的经济建设。一是中国计划经济的历史性,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指导、建设经验的缺乏的基本国情和当时的国际环境,计划经济成为建国初期的必然选择。计划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也进行了一些演变,但这些演变不具备改革的性质。计划经济不能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它又无法根除自身的弊端,以致使经济体制僵化,经济发展缺乏前进的动力。改变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便成为人们发展经济的选择。二是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向市场转变的过程和对经济体制转变后的经济绩效,计划经济在中国走不通,市场经济成为历史的选择。在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经济运行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计划经济被取消,市场经济建立,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进一步深化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对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起步晚,建设时间短,经济建设的现实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经济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是今后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计划经济带来的经济困难是令人难忘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吸收计划经济的有益成分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只有将计划和市场的优势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避免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走过的老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