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生产率与能源效率省际差异及提升潜力_吴晓华 (1)

合集下载

中国能源效率及节能潜力分析

中国能源效率及节能潜力分析

中国能源效率及节能潜力分析
李建武;王安建;王高尚
【期刊名称】《地球学报》
【年(卷),期】2010(031)005
【摘要】本文对比了中国、发达国家及全球平均的主要能源效率指标,明确了中国当前的总体能源效率水平.通过对比产业和部门能源效率指标,分析产生指标差距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找出了能源效率差距所在,并运用相关规律对一些能效指标的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判断,进而确定了我国节能的潜力和主要领域.研究表明,我国节能工作已取得巨大成就,但仍有很大潜力.不同部门节能空间不同,不同部门的能效指标会有不同表现.因此,节能措施选择和目标设定要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总页数】8页(P733-740)
【作者】李建武;王安建;王高尚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01%F206
【相关文献】
1.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1987-2005)——变化趋势、节能潜力与影响因素研究[J], 孙广生;杨先明;黄祎
2.关于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探析 [J], 曹慧晶;韩宇骏
3.考虑自然环境差异的中国地区能源效率与节能减排潜力研究 [J], 王兵;杨雨石;赖培浩;於露瑾
4.“中国能源效率与节能研究”:系统综合分析比较中国能源效率 [J], 无
5.中国区域生态能源效率与节能减排潜力研究 [J], 于静;屈国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省际碳排放的测算及效率研究——基于生产和消费的双重视角

中国省际碳排放的测算及效率研究——基于生产和消费的双重视角

中国省际碳排放的测算及效率研究——基于生产和消费的双重视角洪仁婧;江象君;宣烨【摘要】基于2012年30省份30部门的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通过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出生产和消费双重视角下省域间的实际碳排放量,并结合SBM-DEA模型度量碳排放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省份为碳净进口省份,少部分省份如河北、山西、内蒙古等为碳净出口省份;北京、上海和广东的生产型碳排放三种效率都完全有效,消费型碳排放效率完全有效的省份在生产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江苏和福建,就规模效率而言大部分省份的消费型碳排放要略高于生产型碳排放.【期刊名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7)002【总页数】8页(P12-19)【关键词】投入产出模型;省域碳排放;SBM-DEA模型;碳排放效率【作者】洪仁婧;江象君;宣烨【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6;南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6;南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5一、引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使得生产模式的转型迫在眉睫,中国政府计划于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这意味着中国将不遗余力地实施碳减排政策,并且各省将根据自身碳消耗的情况承担不同程度的碳减排责任。

各省实际碳排放量的测算是实现碳减排责任公平分配的基础[1],同样,在有限投入内实现最大产出的碳排放效率的度量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2][3]。

公平分配碳减排的责任,关键在于区域实际碳排放量的测算。

有学者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生产型和消费型碳排放进行测算,发现发达经济体的消费需求是造成中国生产侧碳排放较多的显著因素[4]。

同样,为了更加公平地界定各省碳减排的责任分配程度,也有众多学者提出要从生产和消费的视角出发对各省碳排放进行核算[5][6]。

DEA分析计算模型是评价环境及能源综合利用率的常用方式之一。

中国碳排放效率_减排潜力及实施路径分析_丰超

中国碳排放效率_减排潜力及实施路径分析_丰超
2016 年 4 月 第 38 卷 第 4 期
国民经济管理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pr.,2016 Vol. 3 8 No . 4
DOI 编码:10.13781/ki.1007-9556.2016.04.001
一、引言 工业革命以来,以二氧化碳为首的全球温室气 体排放量急剧增长,温室气体浓度渐增所导致的全 球变暖正通过影响一些极端天气或气候极值的强度 和频率改变自然灾害爆发的规律,并进一步影响全 球粮食产量、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 (张华,2014)[1]。
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大幅和持续减少温室气 体排放是未来防控气候变化风险的核心。数据显示, 2013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 361 亿吨,较 2012 年增长 2.3%。其中,中国的排放总量达 100 亿吨,约 占全球排放总量的 28%,碳排放增长率是世界平均 水平的两倍以上(Friedlingstein et al.,2014)[2]。作为
(1954-),男,湖南临武人,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属资源安全战略。
·1·
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 带来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与日俱增,“粗放式”发展 难以为继。如何做好二氧化碳减排,提升二氧化碳排 放效率,进而实现低碳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 的重大挑战。
中国碳排放效率、减排潜力及实施路径分析
丰 超,黄健柏
(中南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中南大学 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83)
[摘 要]首次运用非参数方法,从结构、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对碳排放效率、减排潜力进行了分解,实证分析了中国的碳

中国碳排放行业报告

中国碳排放行业报告

05 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
CHAPTER
清洁能源技术创新
太阳能技术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 断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等应用普及。
01
风能技术
中国风能资源丰富,风力发电技术不断 创新,风机大型化、智能化成为趋势。
02
03
核能技术
中国积极推进核能技术研发和应用, 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核能供 热等多元化应用探索展开。
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
碳保险
探索开展碳保险业务,为企业提供碳排放 权交易履约保障、低碳项目风险保障等保
险服务,降低企业参与碳市场的风险。
碳债券
鼓励企业发行碳债券,筹集资金用于低碳 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推动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
碳咨询与培训
提供专业的碳咨询和培训服务,帮助企业 了解碳市场政策、掌握碳交易技能、提高 碳资产管理能力。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等,为碳市场建设提供了政 策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
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和数据报送系统等 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为碳市场的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际合作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 要各国共同努力。中国需要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 球气候治理进程。
02 重点行业碳排放分析
CHAPTER
电力行业
碳排放来源
电力行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燃煤、燃油等化石燃料的 燃烧过程。
排放特点
电力行业碳排放具有排放量大、排放源集中、排放强 度高等特点。
减排措施

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及空间分异机理

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及空间分异机理

一、引言近年来,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加剧了对全球生命系统的冲击与威胁,气候问题也由此演变成一个受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全局性问题。

在此背景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相继签署并实施,标志着一些具有国际共识的规制性措施正逐步应用到温室气体减排方面。

世界各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纷纷提出自主贡献目标,为实现“净零排放”、完成《巴黎协定》设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温控目标而努力。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首批缔约国,中国一直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与支持者。

在2020年9月召开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了“30·60”目标。

2021年9月中【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及空间分异机理[摘要]通过对中国30个省份农业碳排放效率进行了再测算,围绕其时空格局特点与空间分异机理展开探讨,发现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整体呈“东高西低”特征且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其中以北京为代表的12个地区处于最佳前沿面,余下18个地区则存在较大提高空间。

2007年以来,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即存在增强且趋于稳定的空间集聚特征;同时,高—高集聚区与低—低集聚区包含的省份数量之和已占到省级行政区总数的73.33%,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亦存在明显的局部空间聚类现象。

城镇化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农业产业集聚和财政支农力度是影响农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且他们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增强关系。

具体到不同区域,东部地区的主导因子为财政支农力度,中部和西部地区则分别受农业发展水平、环境规制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空间分异;驱动因子[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90319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3BGL189)[作者简介]田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WTO 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蕙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我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行业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

我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行业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

我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行业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路正南;王志诚【摘要】基于投入导向的超效率 DEA 模型,测算2000—2011年我国36个工业行业碳排放效率,通过绝对收敛和核密度分析其动态演进特征。

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平均碳排放效率值为0.677,整体效率较低,其中轻工业效率值最高,其次为重工业、采矿业和供应业;绝对收敛显示,2000—2011年全行业、采矿业和重工业通过了收敛检验,存在对碳排放效率高的行业的追赶效应;核密度分析可知,全行业及四大类别碳排放效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内部行业间变动趋势存在明显不同。

%With the super -DEA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put oriented,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emission efficiency in Chinese 36 industrial sectors during 2000 -2011,and then analyzes the dynamic depiction through absolute convergence and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industrial average emission efficiency is 0.677,which is rela﹣tively lower;In the measure of the emission efficiency,the efficiency of light industry is the highest,followed by heavy, mining andsupply;Absolute convergence shows that the whole industry,mining and heavy industry pass the convergence test,having catch -up effect to industrial sectors of the high emission efficiency;through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the e﹣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industry and the four categories have made various improvement,but no obvious changes be﹣tween internal industries.【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6页(P230-235)【关键词】超效率 DEA;碳排放效率;行业差异;收敛性;核密度估计【作者】路正南;王志诚【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2;F113.3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9年,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正式宣布到2020年GDP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 -45%;2011年,中国代表团在德班气候大会上,进一步表示至2015年全国碳排放强度较2010年下降17%。

我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异质性随机前沿边界模型的实证分析

我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异质性随机前沿边界模型的实证分析

我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异质性随机前沿边界模型的实证分析张东辉;宋锋华【摘要】在异质性随机边界模型的分析框架下,基于我国大陆27个省、市、自治区1985—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各省份能源利用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对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的能源利用的技术效率整体水平不高,效率损失约为30%,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技术效率逐渐上升的趋势;技术效率区域差距明显,东部区域最高,中部和西部区域的技术效率水平相近。

制定差异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产权结构和对外开放等目标,有利于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和缩小地区间的效率差距。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heterogeneous random boundary models, this paper made an empirical study using the 1985 to 2012 panel data from the 27 provinces and regions to work out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energy use of the regions,as well as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energy use in China is not high in general with a 30%efficiency loss, but rising gradually with the time. It varies considerably with region, with the eastern region having the best performance, and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similarto each other. Differentiated goal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energy structure, property right structure and opening to the public is conducive to use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better and reduce the gap in efficiency between the regions.【期刊名称】《厦门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8页(P52-59)【关键词】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影响因素;技术效率;技术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作者】张东辉;宋锋华【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5当前,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巴西等部分发展中国家。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网上培训考试答案(大部分)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网上培训考试答案(大部分)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网上培训考试答案(大部分)第一章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理念的产生重点温室效应的涵义、温室气体包括的范围、温室效应的危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气候博弈的本质是发展权之争低碳转型的推动力量低碳经济理念的产生难点温室效应的涵义气候博弈的本质低碳转型的推动力量思考题:1. 什么叫做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包含哪些?2. 温室效应会引发什么问题?3. 联合国框架内的气候谈判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 为什么说气候博弈的本质是发展权之争?5. 低碳转型的推动力量有哪些?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的背景下产生的。

A. 经济危机B. 气候变化C. 全球合作D. 知识经济2. 人们所谈及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狭义范围上的,主要指的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种气体。

A. 4B. 5C. 6D. 73. 从1990年启动《公约》谈判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国际气候谈判在20年间经过了()阶段。

A. 两个B. 三个C. 四个D. 五个4. 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是2003年2月24日由()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A. 美国B. 中国C. 日本D. 英国多项选择题1. 以下气体中属于《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温室气体的是()。

A. 水汽B. 二氧化碳C. 臭氧D. 甲烷E. 氧化亚氮2.《京都议定书》虽然在1997年就已经面世,但由于()等国迟迟不愿批准而未能尽早生效。

A. 英国B. 美国C. 日本D. 澳大利亚E. 俄罗斯3. 低碳转型的推力是()。

A. 保障能源安全B. 避免碳锁定效应C. 提升国际竞争力D.实现可持续发展E. 应对金融危机判断题1. 二氧化碳当量是常被用于测量温室气体的单位。

()2. 臭氧是温室气体中在大气中存活时间最长、存量最大的气体。

()3. 国际气候博弈的本质是生存权之争。

()4. 产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的碳排放对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基于泰尔指数的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分析

基于泰尔指数的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分析

Z HAN G L i —f e n g ! . C U I J i a—y i n s  ̄
( 1 . T o u is r m I n s t i t u t e , B e i j i n g Un i o n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1 0 1 , C h i n a ; 2. C o l l e g e o f B u s i n e s s&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 C a p i t a l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 c o n o mi c s a n d B u s i n e s s , B e r i n g 1 0 0 0 7 0, C h i n a )
中 图分 类 号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8 1 4 1 ( 2 0 1 3 ) 0 3 — 0 2 3 3 —0 4
An a l y s i s o n Re g i o n a l Di fe r e nc e o f Ca r b o n Pr o d uc iv t i t y i n Ch i n a Ba s e d o n Th e t f I n de x
当 今 中 国 经 济 取 得 了 令 世 界 瞩 目的 高 速 增 长 ,
G D P年 均增 长 率超 过 8 %, 但 在 经 济 发 展 取 得 显 著 绩 效 的 同时也 出现 了资 源消 耗 、 碳 排 放 增加 等 问题 。 目 前 我 国已成 为全球 最 大 的 c 0 2 排 放 国家 , 在 国际 社会
资源开发与市场 R e s o u r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a r k e t 2 0 1 3 2 9 ( 3 )

低碳转型背景下中国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研究.doc

低碳转型背景下中国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研究.doc

低碳转型背景下中国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研究-[关键词]碳生产率;区域差异;驱动因素;低碳转型O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China’s carbon productiv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 carbon transformationXU Dong-lan,LI Lin(School of Economic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Key words:carbon productivity;regional difference;driving factors;low-carbon transformation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以降低人类生产生活中碳排放为目标的低碳发展模式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长期采用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严重威胁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适时发展低碳经济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出路,而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碳生产率,在于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

因此研究我国碳生产率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区域碳生产率的测算(一)碳生产率的内涵碳生产率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与同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之比,等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倒数[7],反映了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碳生产率从经济学角度将碳排放作为一种隐含在能源和物质产品中的要素投入,衡量一个经济体消耗单位碳资源所带来的相应产出,可与传统的劳动或资本生产率相比较[5]。

碳生产率的特征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二是控制碳排放。

(二)区域碳生产率的测算区域碳生产率可以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的生产总值与同期碳排放量之比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1)其中,GDPi表示i地区的生产总值,CO2i表示i地区的碳排放量。

我国能源效率、CO_2减排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能源效率、CO_2减排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i eemiat b m lyn T bt d1T eet t nrsl hw atefu rvne t e i etn ry t dtr nns ye po i a o imo e. h smai utso t th r o ics ht 曲 s eeg s g i o e s h o p wi h h
C i ni n e tl c n e2 1,01) 13 ~ 4 0 hn E v o m na i c, 0 0 (0: 4 2 14 a r Se 3
Ab t a t Ba e n t e DE a p o c ,t i a e si t s a c mp e e s e e e g f c e c id c t r wh c sr c : sd o h A p r a h h s p p r e tma e o r h n i n r y e in y n iao ih v i ic r oae n o p r t sCO2e s i n f r3 r v n e / i e i au i g t ep e aa fo 2 0 o 2 0 , d t e v si ae mi o o 0 p o i c s t si Ch n sn h a l t m 0 0 t 0 7 a n i e t ts s ci n n d r n h n g
e t t n t a o s n t k n o a c u tCO2 e s i n .T e r d ci n p tn i lo si i td e o e i t c o n ma o h a t miso s h e u t o e t fCO2e s i n i h s r v n e o a miso n t e e p o ic s s o v i d f  ̄n s ic u ig t eb ial c a g d u f rg i g d wn d w f rg i g u , t a i ii g h wsf ek n so d , n l d n a c l u h i t h s yn n e , p at on o , o e n a e on p se d l rsn , t y

中国碳排放效率问题研究

中国碳排放效率问题研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பைடு நூலகம்
推广碳捕获和储存技术,降低 碳排放并提高碳利用效率。
鼓励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和设备 ,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 效率并减少碳排放。
加强与国际合作,引进先进低 碳技术和经验,推动中国碳排 放效率的提升。
04
碳排放效率与经济增长关 系研究
碳排放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概述
01
碳排放效率的定义
碳排放效率是指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 经济效益。
数据来源与处理
01
采用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碳排放效率和经济增长进行测
量和处理。
研究方法
02
采用回归分析、协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碳排放效率和经济增
长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
03
研究发现,中国各省份的碳排放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且与经
济增长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碳排放效率评估
研究展望
深化影响因素研究
进一步研究各因素对碳排放 效率的作用机制和程度,为 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提供支 持。
拓展研究领域
将研究范围扩展到不同领域 ,如交通、工业、建筑等, 探讨不同领域的碳排放效率 问题。
加强政策效果评估
对已实施的政策进行效果评 估,为进一步完善政策提供 依据。
关注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碳 排放效率问题上的交流与合 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挑战。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以高能耗、高 排放的传统产业为主,缺乏新兴产 业的支撑,导致碳排放效率低下。
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能 源利用效率低下,导致碳排放效率 难以提高。
能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 清洁能源比重较低,导致碳排放量 居高不下。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目录1. 中文数字开头的第一级目录标题 (2)1.1 第二级目录标题1 (3)1.1.1 第三级目录标题1 (3)1.1.2 第三级目录标题2 (4)1.2 第二级目录标题2 (6)1.2.1 第三级目录标题3 (7)1.2.2 第三级目录标题4 (8)1.3 第二级目录标题3 (8)1.3.1 第三级目录标题5 (9)1.3.2 第三级目录标题6 (11)2. 中文数字开头的第一级目录标题 (12)2.1 第二级目录标题1 (13)2.1.1 第三级目录标题1 (15)2.2 第二级目录标题2 (17)2.2.1 第三级目录标题3 (18)2.2.2 第三级目录标题4 (19)2.3 第二级目录标题3 (21)2.3.1 第三级目录标题5 (22)2.3.2 第三级目录标题6 (23)3. 中文数字开头的第一级目录标题 (25)3.1 第二级目录标题1 (26)3.1.1 第三级目录标题1 (26)3.1.2 第三级目录标题2 (27)3.2 第二级目录标题2 (28)3.2.1 第三级目录标题3 (29)3.2.2 第三级目录标题4 (31)3.3 第二级目录标题3 (32)3.3.2 第三级目录标题6 (33)1. 中文数字开头的第一级目录标题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实现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也面临着低碳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和机遇。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评价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索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和策略,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评价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时,本文将采用多指标评价方法,综合考虑碳排放、经济增长、能源利用率、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以全面反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化石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与分析_以济南市为例_吴国华

化石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与分析_以济南市为例_吴国华
61
的数据系列都表现出持续性的季节波动[4]; 钱杰等
运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ORNL) 提出的化石燃
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方法,计算了上海市的 CO2 排放量[5]; 查冬兰,周德群将能源分为 9 类,以各类
能源消费量乘以各自的碳排放系数,计算了全国 28 个省区的 CO2 排放量[6]; 赵敏等根据 IPCC 碳排放 计算指南推荐的方法计算了上海与能源消费相关的 CO2 排放量[7],等等。
焦炭 其他焦化产品
焦炉煤气 其他煤气
原油 汽油
2. 7725 2. 7725 3. 1379 2. 3641 1. 3003 1. 3003 2. 1492 2. 0525
煤油 柴油 燃料油 液化石油气 炼厂干气 其他石油制品 天然气
2. 1062 2. 1707 2. 2674 1. 8483 1. 6871 2. 1492 1. 6442
同的化石能源品种逐项计算求得。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和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近 20 年来,在其经济保持
较高速度发展的同时,化石能耗增长速度超过两位数,CO2 排放量也越来越多,以济南为例对该问题研究具有典型 意义。
〔关键词〕化石能源消费; 二氧化碳排放; 低碳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工 艺、生 产 流 程 多 有 改 进,故 此 方 法 误 差较大[8]。
考虑估算的相对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可以采用
下式估算化石能源消费的 CO2 排放量:
n
CEEC
=
∑EC
i=1
i
×CEFi
( 1)
式中: CEEC 为 能 源 消 费 的 CO2 排 放 量 ( 吨
CO2 ) ; ECi 为化石能源 i 的消费量( 吨标准煤) ; CEFi

中国碳生产率与能源效率省际差异及提升潜力_吴晓华 (1)

中国碳生产率与能源效率省际差异及提升潜力_吴晓华 (1)

收稿时间:2013-12-21;修回时间:2014-03-18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32239)作者简介:吴晓华(1982—),女,黑龙江大庆人,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管理。

E-mail :lcgao2004@ 。

麦肯锡在《碳生产率挑战:遏制全球变化、保持经济增长》报告中指出,2008年世界碳生产率为740美元/t·CO 2当量,若全球经济增长保持现有的每年3.1%的水平,为了实现CO 2浓度维持在450ppmv 稳定水平,碳生产率应提高到每年5.6%,并在2050年达到7300美元/t·CO 2当量,即在未来40年内增长10倍[1]。

因此,今后国际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传统的资本、资源和劳动力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的竞争。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分析显示,中国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在2020年可以使能源消耗降低21%,近中期我国应该把提高能效和碳生产率作为核心,努力减少CO 2排放的增长率,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

1研究现状目前,随着低碳经济不断被各国重视,现有研究主要针对不同类型区域碳排放进行评估预测、不同尺度的能源与碳排放评估模型应用研究、碳补偿机制及其治理研究、低碳经济的政府治理机制、碳税体系研究、碳足迹的界定与评估、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研究等众多方面[2-3],但碳生产率的应用研究尚处于不断完善阶段。

碳生产率的概念于1993年由Kaya 和Yokobofi 提出,2008年麦肯锡在《碳生产率挑战:遏制全球变化、保持经济增长》报告中进中国碳生产率与能源效率省际差异及提升潜力吴晓华1,2,李磊3(1.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中国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黑龙江大庆163319;3.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江苏南京210037)摘要:基于面向产出的CRS 及VRS 的DEA 模型,针对2011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和碳生产率进行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杨元华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研究低碳技术,开发低碳产品,利用低碳能源。

目前,以此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已经在欧美掀起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除了在减少碳排放上有所贡献以外,相关国家更着眼于在这条经济发展链上占领新的制高点,为国家经济增长寻求新的增长点与新的增长动力。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杨元华
【作者单位】《建设科技(建设部)》特派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
【相关文献】
1.环境优化经济的有效践行--就ISO14000国家示范区创建工作访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 [J], 王娅
2.着力建设新农村生态文明——访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 [J], 郭辉;杨佳
3.着力建设新农村生态文明——访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 [J], 郭辉;杨佳;
4.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增长方式转变——访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 [J], 孙钰
5.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出席会议第三届生态市(县)建设现场会暨2007年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召开第五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第六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名单公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碳减排潜力差异分析及目标设定

碳减排潜力差异分析及目标设定

作者: 吴国华;刘清清;吴琳
作者机构: 山东财经大学资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中国民生银行济南分行
出版物刊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页码: 308-312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S2期
主题词: 碳减排潜力;差异分析;区域分类;碳减排目标设定
摘要:深入分析碳排放影响因素,构建碳减排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揭示碳减排潜力的区域差异并进行科学分类,在此基础上,根据全国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分别为不同类别区域设定碳减排目标,为我国科学确定与分解各地区碳减排目标提供方法支持。

碳排放强度差异与能源禀赋的关系——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碳排放强度差异与能源禀赋的关系——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Difference and Energy Endowment——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Interprovincial
Panel Data in China
作者: 蔡荣生 刘传扬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4-11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碳排放强度 能源禀赋 资源诅咒
摘要:从区域能源禀赋的角度分析了区域层面的碳排放强度差异,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
"能源禀赋越高,碳排放强度越大"的假说,并利用我国在1997—2009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

检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假说的正确性,同时也表明我国确实存在省际层面的碳强度"资源诅咒"现象。

依据这一结论,提出了与节能减排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的政策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时间:2013-12-21;修回时间:2014-03-18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32239)作者简介:吴晓华(1982—),女,黑龙江大庆人,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管理。

E-mail :lcgao2004@ 。

麦肯锡在《碳生产率挑战:遏制全球变化、保持经济增长》报告中指出,2008年世界碳生产率为740美元/t·CO 2当量,若全球经济增长保持现有的每年3.1%的水平,为了实现CO 2浓度维持在450ppmv 稳定水平,碳生产率应提高到每年5.6%,并在2050年达到7300美元/t·CO 2当量,即在未来40年内增长10倍[1]。

因此,今后国际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传统的资本、资源和劳动力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的竞争。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分析显示,中国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在2020年可以使能源消耗降低21%,近中期我国应该把提高能效和碳生产率作为核心,努力减少CO 2排放的增长率,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

1研究现状目前,随着低碳经济不断被各国重视,现有研究主要针对不同类型区域碳排放进行评估预测、不同尺度的能源与碳排放评估模型应用研究、碳补偿机制及其治理研究、低碳经济的政府治理机制、碳税体系研究、碳足迹的界定与评估、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研究等众多方面[2-3],但碳生产率的应用研究尚处于不断完善阶段。

碳生产率的概念于1993年由Kaya 和Yokobofi 提出,2008年麦肯锡在《碳生产率挑战:遏制全球变化、保持经济增长》报告中进中国碳生产率与能源效率省际差异及提升潜力吴晓华1,2,李磊3(1.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中国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黑龙江大庆163319;3.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江苏南京210037)摘要:基于面向产出的CRS 及VRS 的DEA 模型,针对2011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和碳生产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全国可分为四类地区:高碳生产率高能效地区、低碳生产率高能效地区、低碳生产率低能效地区、高碳生产率低能效地区。

四类地区碳生产率提升潜力差异较大。

因此,为了提升省碳生产率,各省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合理设置地区目标。

研究结果对于根据地区差异设定不同的能源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能源效率;碳生产率;数据包络分析法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14)05-0105-04The Differences and Enhancing Potential of Provincial CarbonProductivity and Energy EfficiencyWU Xiao -hua 1,2,LI Lei 3(1.Management College ,Harbin University Science Technology ,Harbin 150080,Heilongjiang ,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163319,Heilongjiang ,China;3.Research Center for Jiangsu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Nanjing 210037,Jiangsu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output-oriented CRS and VRS DEA ’s model,this paper analyzes Chinese provincial energyefficiency and carbon productivity in 2011.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ll provinc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regions:high carbon productivity-high energy efficiency regions,low carbon productivity-high energy efficiency regions,low carbon productivity-low energy efficiency regions,high carbon productivity-low energy efficiency regions.Enhancing potential of carbon productivity in these regions is different.In order to enhancing carbon productivity,each province should be consider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then setting reasonable provincial target.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different energy-economic policy of different regions.Key words:energy efficiency;carbon productivity;DEA第34卷第5期经济地理Vol.34,No.52014年5月ECONOMIC GEOGRAPHY May ,2014一步阐述了碳生产率的内涵。

国外对碳生产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例如KimWon-kyu 指出为了实现韩国2020年30%的减排目标,如果GDP 年均增长4%,碳生产率年均增长需达到4.85%[4];Blair 同样探讨了为了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增速的双重目标,碳生产率在未来接近40年的时间里需增加10倍[5]。

而国内对碳生产率的研究部分学者以碳生产率增长率为视角,指出虽然我国碳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但碳生产率年均增长较快,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7]。

部分学者以碳生产率差异性分析为视角,研究发现我国碳生产率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区域差异上还体现在行业差异上[8-9]。

部分学者以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为视角,分别分析碳排放、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对碳生产率的变化影响[10-11]。

由此可见,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进行比较,较少涉及地区差异,而国内涉及碳生产率与能源效率的关系研究深度有待提升,纵然有学者针对中国各省能源效率进行聚类分析,亦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效因素对碳生产率提升的贡献最大,但对于全国各省能效的提升对碳生产率的贡献度并没有详细分析;另一方面虽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能源效率有着传统单要素方法代替不了的优势,但对于产出端而言,大多数研究仅仅考虑GDP 产出,而“负”的产出较少涉及。

本文以碳生产率变量作为产出端,有效地将“正”的产出(GDP 产出)和“负”的产出(CO 2排放量)结合,弥补了产出端缺少“负”产出的缺陷,通过构建面向产出的CRS 及VRS 的DEA 多阶段模型,探讨各个省份如何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而提升碳生产率,并测算各省碳生产率提升目标。

2碳生产率与能源效率的测算2.1碳生产率碳生产率概念于1993年由Kaya 和Yokobofi 提出,被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特定国家(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 )总量与同期碳排放总量之比,等于单位GDP 碳排放强度的倒数,反映了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12],为了测算中国各省碳生产率,需计算各省CO 2排放(式1)和不变价GDP 。

CO 2排放量=∑i =1kéëùû(AC i ·CF i ·CC i ·10-3-EC i )·COF i ·4412(1)式中:AC i 是表观消费量,分别估算各省初级燃料和次级燃料的表观消费量;CF i 是转换因子,转换为能源单位(TJ )。

石油和煤的数据通常用t 表示,天然气用亿m 3表示,根据参考方法,表观消费量转换为以净发热值的TJ ;CC i 是各燃料的含碳量,最终换算成CO 2排放量;EC i 是非燃碳量。

本文在计算过程中,假设各燃料全部燃烧并且在燃烧过程中碳全部被氧化,则非燃碳等于零;COF i 是碳氧化因子,碳氧化的比例,本文取值为1,表示完全氧化;44/12表示CO 2分子量和C 原子量的比例。

而不变价GDP 的测算是通过利用平减指数计算中国各省不变价GDP 。

不变价GDP 核算的目的是剔除按现期市场价格衡量的GDP 的价格变动因素,以反映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实际变动。

进而根据公式碳生产率=不变价GDP/CO 2排放量[13]测算中国各省碳生产率。

2.2能源效率本文通过构建面向产出的DEA 模型来测算中国各省能源效率,以期测算中国各省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而促使碳生产率提升潜力。

2.2.1投入产出指标的确定。

投入指标包括:①煤投入:以万t 为单位;②油品投入:以万t 为单位;③天然气投入:以亿m 2(108cu.m )为单位以上三个投入指标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各地区能源平衡表;④劳动力投入:各地区就业人员数(年末),以万人为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

⑤资本投入:以亿元为单位。

由于该指标无法从各类统计年鉴中直接获得,本文的计算方法采取张军运用永续盘存法按不变价格计算各省区的资本存量[13],如式(2)所示:K it =K it -1()1-δit +I it (2)式中:K i 为第i 个省第t 年的资本存量(2000年价格);δit 为经济折旧率。

本文采用张军计算得到的各省固定资产形成总额的经济折旧率为9.6%[14];I it 为第i 个省第t 年的投资总额(2000年价格)。

由于不同省份固定资产价格指数有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利用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将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当年价格)利用平减指数法进行折算成以2000年不变价格表示的实际值,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及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2》;基期(2000年)的资本存量K 的确定采取张军按照当年价格估算的2000年各地区资本存量[14]。

产出指标:碳生产率,以元/t 为单位。

2.2.2模型构建。

本文通过构建面向产出的CRS 及VRS 的DEA 多阶段模型测算各省能源效率。

假设有106经济地理第34卷n 个决策单元(DMU )都是具有可比性的,每个决策单元都有m 种类型的“输入”和s 种类型的“输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