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孝庄皇太后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清孝庄传
我看过《努尔哈赤传》﹑《多尔滚传》﹑《皇太极传》﹑《顺治传》和《康熙大帝》,也看过不少关于孝庄的电视剧和野史轶闻,原以为孝庄和多尔滚之间必有一段恋情的,可是这本书基本上否定了这样的观点。
曾几何时,有位女孩子说孝庄是一个可怜的女人我还不以为意,以致还特地的反驳过,并为此喋喋不休。
看过这本书才明白自己也许太自以为是了,虽然我不并不相信这本书就是历史的本来面貌,但或许从一个女人的眼光看她是可怜的,而且是一个悲剧人物。
她很难做一个真正的女人,这本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写的。
我也很担心发生对历史不负责任的事,可是真的,我没有办法去避免对一些历史观点的怀疑。
我只能凭借自己看过的一些小说和对历史的﹑人性的最单纯﹑最美好的直觉来完成我的论述,希望我看过的那些书不是一些不负责任的书。
据这本书交代:孝庄在皇太极当年谋夺皇位时可能起了某种作用,在皇太极在位时的某些执政方面也有不少影子,而皇太极死后她自己一心要殉葬更是否定了他和多尔滚之间有恋情的可能,而后来下嫁多尔滚完全是为了多尔滚的自身淫欲,由此出发否定恋情也或是无可厚非。
但文中对多尔
滚的诋毁却又让人无法全信这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而作者也是很有迷惑性的,他所说的一些虽然有些道理但难免言过其实,仔细商量确难令人满意。
我只想说:如果一本历史小说,为了立求新奇的观点,而本身却是为了哗众取宠,这绝对不是一本好的历史小说,也不会有真正的价值。
清孝庄(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13岁嫁给比她大近23岁的皇太极这完全是一桩政治婚姻,作为蒙古成吉思汗的后代,科尔沁草原上的明珠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嫁给了皇太极。
此时皇太极36岁,让一个还未成熟的﹑还不懂人事的小女孩去爱上一位成熟而富于经验的政治家不是不可能,但我想应该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当然有一见钟情,可是一场为家族利益的政治婚姻怎么可能会一见钟情,而后来事实也证明皇太极最爱的是宸妃(海兰珠)并非庄妃,而孝庄文皇后是母以子贵加的封号。
多尔滚仅比孝庄大1岁,按岁数推算两人确有可能发生爱情关系,如果这个关系能成立应该就是初恋。
虽然并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有哪个男人不喜欢美女呢,多尔滚也不会例外。
虽然是自己哥哥的老婆难道这就是不喜欢她的理由吗?我想是不可能的,少数民族向来就有继承自己父王或者王兄遗霜的习惯,何况爱恋是无法阻挡的。
虽然多尔滚也属少数民族,不可能把女人看得太重,但是孝庄怎么又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呢?怎又不能使多尔滚怦然心动呢?我相信:一个人无论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他的一生必然被情爱所贯穿并受其影响。
而情窦初开年纪时的爱恋一定是刻骨铭心的。
我们可以假设多尔滚深深地爱上了孝庄,只是单相思。
那么我们再反观孝庄,书中记载了孝庄与其姑姑争风吃醋之事,也许这是一个磨合期,可是怎么能相信一个能给自己当父亲的男人来倾心爱上自己呢?我相信那种少女多愁善感的情愫也会使自己愁眉紧锁,而这种烦恼还不能表现出来,因为作为皇太极的女人如果少有不慎就会被冷落,而且不小心伺候还会给自己家族带来伤害,这是多么灰暗的一段日子啊!那少女心灵深处无处寄托的爱情该在何处按放呢?是不是给了多尔滚呢?
多尔滚能在皇太极纂夺自己帝位后而使皇太极相信自己,足见其人英气逼人又机敏能干,心思缜密又胸有城府。
这样一个男人请问又有那个女人不被征服不去喜欢呢?如果非要说个不那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违心的很呢!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不管是多尔滚还是孝庄,在彼此间定有一段真实的感情,多尔滚非泛泛之辈,孝庄也是倾城的佳人,这两个人之间不产生爱的火花是不可能的,但是命运弄人,两人之间是叔嫂关系。
不过即使是这样仍不能阻隔心中那情爱的发展。
更多的时候真正的爱情来自含情脉脉的眼神,尤在那人之最初最单纯的情愫中发生。
我相信在幻想中可以令多尔滚放弃本打算夺回来的帝位,也足令孝庄忘却自己本是皇太极的女人。
那才是最真实的爱情,因为它是那么的完美无瑕。
我想他们之间必定有过许多这样通过眼神传递爱恋的经历吧,隔着皇太极怎能没有这样的机会,又怎能没有这样的体会。
只是在现实中不过是埋下了爱情的种子,或许永远不会生根,或许永远不会发芽。
如果有人非要否定多尔滚和孝庄之间没有爱情的话,那么只能把这两人理想化,不食人间烟火也就无所谓人世烦恼了。
现实中他们都在彼此深深地压抑着这份原本不应有的爱情。
无论是分离的痛苦还是在一起的依偎都注定这不是那么的单纯,都无法再理清究竟是爱还是什么,只能等着不知名的结束与无以言对的回忆。
皇太极曾一度不是很喜欢孝庄,他的皇后是她(孝庄)的亲姑姑哲哲,而最爱的女人却是林丹汗的妻子后来成为宸妃的她的亲姐姐海兰珠。
姑侄三人共侍一夫这不仅在清朝是绝无仅有的就是遍观中国古代史也可说是寥若晨星。
少数民族男女之间不像汉族那样有森严的戒规,况汉族叔嫂之间见面也是寻常之事,就不必说还未服教化的女真族了。
多尔滚和孝庄毕竟还是孩子啊,就算是叔嫂在一起耍玩也未必就是不可能。
只是不该随着彼此的慢慢长大日久生情。
多少年来有多少文人骚客就这一背景演绎了或凄美无奈﹑或两情相悦﹑或倾城绝恋的爱情故事。
但是或许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
13岁能干什么呢,在皇太极的诸多女人中或许她是最漂亮的一个,但绝不是最受宠的一个,不管怎么说,两人相差22岁,无论如何这需要一段时间来调和,而当时皇太极正忙
于争夺帝位根本无暇顾及这桩政治婚姻,谈不上有情有爱。
因为仅过一年努尔哈赤便逝世了,皇太极就夺得了大位。
如果说在这时候就说孝庄起了什么作用,纯属是无稽之谈,没有一个历史时间观念。
因为争夺帝位是一件机密之事,而孝庄嫁过来还不足一年怎么可能参与如此大事,皇太极绝不会这么的谋事不周,再就从孝庄一生来看此人虽然机智过人但却也是坦坦荡荡,努尔哈赤传位多尔滚后她是不可能去帮助自己的丈夫做夺位之事的,更何况她自己还有个适应期,从一个女孩变成一个女人也需要些许时间,就算是一个天生投机的政治家我想也不可能反应如此迅速。
当然多尔滚也不可能和她就在这时候发生什么,毕竟都还小了一些。
爱情这个东西不好定义,尤其在不一般的男人和女人身上,根本就无法度量。
据说多尔滚是努尔哈赤自认为最像自己的一位儿子,当然多尔滚的母亲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女性,也是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妃子。
虽然不可否认皇太极作为清朝的开拓者地确是一位了不起的英主,但是他一生的未竟事业却是由其弟多尔滚来完成的,由此看来多尔滚也绝非泛泛之辈,也可算是一位睿智的英才,他率兵入关、进驻中原,为清朝最终统治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一个人绝不能是书中作者描述的那个样子,如果是那个样子怎么能在皇太极死后脱颖而出作为摄政王呢?当然孝庄也不是仅具美色的妖艳之女,试问这样
两个人遇到怎么可能不引起内心的涟漪,眼神怎会流露不出互相爱慕的灵犀。
当然相爱容易,可在一起就难了。
姑且就事论事,就现在这么自由的氛围,有多少人能得所爱的人而长厢厮守呢,还不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放弃自己最初所爱而选择对自己在眼前有利的境遇,有时候人可以为了爱情醉生梦死,但更多的时候人却又那么轻易的牺牲爱情去换取未知的利益。
何况多尔滚和孝庄他们能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吗,只是既然有了这段不该有的感情就无法阻止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了。
皇太极在世的时候,虽然多尔滚对他也有仇恨,可是面对这位英明睿智的皇兄更多的是钦慕和感佩,甚至是志同道合的亲兄弟之间的惺惺相惜,至于自己喜欢过孝庄不过是一个小插曲,在为清朝的连年征杀中我相信这件事虽然也曾在脑中萦绕过,但是这丝毫不是那么的强烈,因为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事任何一个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强求的,因为那样只是徒增烦恼,何况这件事还有违兄弟情义和理智。
如果说这时候孝庄还挂念过多尔滚也并非过分,怎能忘记自己喜欢过的男人呢,只是经过多年的历练都变得那么成熟,那么的老练,怎么可能还像儿时那么的单纯,还去幻想有一天两人能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大草原上嬉笑玩耍。
英雄挽弓射猎,佳人迎着晚霞在痴痴的等待自己的英雄,篝火燃起,晚餐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英雄归来拥抱着美人一起就餐,是多么的浪漫啊,可惜再也回不到从前。
爱情不是经不起时间的考
验,只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沉淀早已物是人非。
不是不爱,而是再也无法承受得起这么久的爱情,时间越长,顾虑越多,时间越长,遗憾越多,时间越长,就越习惯于思念,慢慢的、渐渐地在一个地方愈印愈深,在另一个地方却越觉越淡。
当然作为皇太极的妃子她肯定在皇太极的执政中有过许多参议,她有这个才华,也有这个条件,虽然后宫不许干政,但是自古以来吹枕边风的事却是愈演愈烈,何况她只是替丈夫解决一些烦恼而已,从不干政。
不是说她并不爱皇太极,只是因为13岁的小女孩在长大的过程中经历了和多尔滚的爱恋后情感似乎凝结了,不知道怎么去爱,只是从感情上感觉作为妻子只要真心真意的对待自己的丈夫就好了。
多尔滚——那只是在年青时对爱情编制的一个完美的梦,永远也不会变成现实,因为没有可能也便能一直压抑,就像一颗种子在没有具备萌发条件时只好长久的休眠,但并不代表失去了发芽的能力,至于休眠时间这就不得而知了。
天生聪慧的孝庄在皇太极抱怨政务时就会出于本性的帮助丈夫去解决烦恼,但是这也就使皇太极感觉不到这个女人需要自己的恋爱,也就无所谓真爱了。
这个女人只是自己处理政务的一个好帮手,那些自己挖空心思不能解决的矛盾,那些自己一时大意冷落了的勋戚贵族,那些自己颇感棘手的问题,她都能帮自己想出好办法,帮自己做好善后工作,帮自己提出决定性的建议。
她是一个女人,但她不是那种楚楚惹人怜的弱
女子,她是巾帼英雄,而失去往昔风华的皇太极只是需要一个让自己疼爱的女人,时刻需要自己的保护,就像一只温顺的羔羊。
可惜她不是,他要的那种美自己永远也无法给。
转眼孝庄也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怎么还能留在幻想中,只好顺从命运的安排了。
但是历史的巧合往往引起主人公命运的变化。
一切都因皇太极的逝世打破了。
皇太极在日以继夜的不停奋斗中被多年征战的劳累和创伤夺去了生命,他死的太突然,以至于没来得及安排后事,留下了权利的真空地带。
这一年多尔滚31岁,而孝庄也仅30岁。
书中说孝庄哭着要替皇太极殉葬,这事在诸多记载中未见其有,就算是有吧,我想也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皇太极的皇后是清朝有名的皇后孝慈皇后(哲哲),而孝庄还生有2女1儿,权不为孩子计,就习惯上说来满族也一向是没有殉葬的说法的,那么孝庄为何要殉葬呢?可能是孝庄自幼受汉文化的熏陶,被汉文化中对爱情的坚贞所折服,加上对真实爱情的渴望在少女的心灵中有了这样的潜意识,以至于丈夫死了自己便不想独生,这也许是出于作为妻子的一种对丈夫忠贞的表现吧。
不过这样的可能是不太大的,因为孝庄身为人母不可能轻言殉葬,就汉族来说那有不替自己心爱的丈夫来抚养后代的。
初看此处觉着作者所言也许是真,也许是孝庄太爱皇太极了要殉葬,但是仔细思考之下却不是这样。
正如前言,如果真正
的爱自己的丈夫哪有不为丈夫抚育孩子的道理,说是一时冲动,也绝不可能,她不是那种一时冲动的人。
如果是事实,唯有一种解释就是:孝庄只是尽为人妻子在情谊上的最后责任。
孝庄自幼熟读诗书,接受汉文化的教育,山盟海誓的坚贞,生死相随的爱恋不可能不对这位女性产生震撼,而且她也是一位原则性很强又信念执着的女性,在这样的性格支配下,不管曾经是不是爱多尔衮,已为皇太极之妻的她就会尽到自己作为妻子的责任,不管是不是爱。
很多人看过《平凡的世界》,不少人或许还有一些经历。
孙少安和田润叶不就是这个样子吗?你能说田润叶最后就不喜欢孙少安了吗,你能说田润叶最后就喜欢上李向前了吗,可是作为田润叶这一形象,她的性格以及她的文化修养还有她的家庭出身及成长经历结合起来就给人一种不言而喻的她必须那样做才对的感觉,既让人感觉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感情这个东西就是这么让人捉摸不透,又说不出所以然,很多时候根本无法解释。
权力的真空让年轻的睿亲王多尔衮有了争夺帝位的欲望,只是没有来得及充分准备,他虽然具备这样的资格,但并不是最佳人选。
或许他也曾想过当皇帝,本来这个皇位就是自己的,可是只是想想,因为他明白自己的兄长是一位英明的开国君王,自己也心甘情愿的愿意追随这位皇兄去完成乃父未竟的心愿和梦想,可是皇太极死了,死的太突然了,
这就不得不使自己有了当皇帝这样十分强烈的念头。
遍观诸王大臣唯有他多尔衮不仅是皇弟而且多年来南征北战功劳赫赫,舍此别无他人。
虽然皇太极有很多儿子,可是都还小,豪格虽然不小可是还没有镇伏群臣的威望,何况皇太极的兄弟众多,他们能服豪格吗?别人他不敢确定,自己的同胞兄弟阿济格和多铎就首先不服。
而自己若当皇帝,皇太极的一班宿将又不服,父兄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国家岂能就这样四分五裂,自己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子孙,决不能让父兄的事业毁于一旦。
既然自己不行,豪格也不行,那究竟立谁为好呢?正如书中所说,立福临。
这个孩子还小,自己当摄政王量别人也无话可说,其实还是自己当政,这样就不会使大清因内乱而毁于一旦,不仅可以完成自己父兄的未竟事业,就对自己来说也是一展胸中文武韬略抱负的好机会。
就这样,一位傀儡皇帝被送到了历史的舞台,同时也就牵出了他的母亲孝庄。
人对得不到的东西总是念念不忘,并不是这个东西就对自己有多么的重要,皇帝这个位子他多尔衮坐与不坐反正都一样,可是不知怎么的自己得不到皇帝这个称号就总是念念不忘,身边的谋臣也总是不断的捣鼓自己,自己纵是再多的压抑可是又怎能阻止这帮人出谋划策,今天来一拨,明天来一拨,真是不胜心烦,可恼的是这些人不是自己的兄弟子侄就是跟自己征战多年的兄弟,真是太让人勉为其难了。
这样
不停的闹,自己也就不经意间有了表现,所以福临小时候正如书中所言,并未接受很好的教育,而且还对多二滚一度的仇恨,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大小就失去自由,在成长过程中这是多么的深刻的记忆啊,变成仇恨这已是刻骨铭心的疼痛,以至于他的性格异常的叛逆,对仇恨深深地反叛,连自己的母亲也无一点儿办法,只是一度的妥协。
如果是平凡的人就算仇恨再大也不会引起天下震动,可是他福临——是帝王,这就不得不让天下震惊了。
人的欲望在危急时刻是催人奋进的良药,在安乐时刻就变化成了无穷无尽的沟壑,永远也填不满。
为了自己儿子的皇位,她不得不向多尔衮主动示好,这时绝谈不上什么爱情,只是一种交换。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多尔衮的功劳越来越大,而且在中原的战事也渐趋于平稳,他那颗想当皇帝的心越来愈强烈,自己率领八旗子弟入关,一统中华这是多么大的功劳,何况这些年来自己不就是在实行皇帝的权利吗,自己有皇帝之权却没有皇帝之名这怎么能行。
在这一背景下孝庄主动向多尔衮示好,化解了这一危机,你多尔衮都是皇帝的假父了还不满足吗?果然多尔衮得到了满足,福临的皇位算是暂时保住了。
多尔衮也是真汉子,怎能忘记这个曾令自己怦然心动的皇嫂,由于心中那份曾经的爱恋加上对朝局的分析他选择了孝庄而放弃了皇位,他多想重温旧梦,在那个纯真的年代和孝庄眉来眼去,含情脉脉,可是再也回不到从
前了,他已是一手遮天的摄政王,而她也是贤名远播的孝庄文皇太后了,一切都不再那么简单,一切都无法回到从前,这时娶孝庄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因为什么,爱又怎么样,不爱又怎么样呢。
比起江山社稷和权力欲望,都只是可以随便丢弃的废品。
虽然自己心中也一万个愿意就此和孝庄长厢厮守,从此逍遥自在,情比天涯。
但是根本不可能,谁会相信自己呢,又谁能放心呢,拿得起放的下,有些东西你拿得起却无法放得下,有些东西你却无法拿得起,谈何放得下。
前进不能当皇帝,后退不能和美人长厢厮守,即使作为一个英雄,作为皇父摄政王,又能怎么样啊,身上无以复加的权利和功名已经牢牢的将自己锁住了,想要改变谈何容易啊。
何况孝庄虽然曾和自己也许在心灵中产生过些许爱恋,可是现在她仅仅是为了她儿子才下嫁于我,我又何尝不知,这样的爱情有什么意思,和自己曾追求的爱情真是天壤之别。
眼前的这个女人要说自己不爱她,可是自己却总又不忍心去伤害;要说自己喜欢她可她又是因为她儿子的皇位才嫁给了自己。
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此语不缪矣!维持现状也总得有事去做,一感觉没有事做便被这些烦恼包围,便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只好寄情犬马声色、肉池酒林。
这也许就是多尔衮广娶妻妾的原因吧。
这样一天天下去的感觉很是厌烦,身体也感觉日渐不适,人在临死前总是会想起自己的母亲的,不觉想回到故地
去重温旧梦,结果很不幸此去竟然真的是和母亲见面去了。
这样也好,终于可以卸下身上这多年来加上的枷锁。
爱情、权利、皇位这三样东西虽然是自己最渴望的,可是这些年来自己却也为这些东西死死地绑住了,仿佛是一道沉重的枷锁将自己和大清国捆绑在一起,这一去也好把这千斤的重担卸下来。
后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去吧!不管怎么说,我多尔衮虽然贪恋女色但绝没有逼迫孝庄下嫁于我,我广求美女这也算是每个帝王的权利,谁能说因多纳妻妾就是一个昏君呢;我专政跋扈,可是没有我又怎能入关,怎能立足于中原,我是奸臣也好,权臣也罢,可是我虽然也做了一些想让自己当皇帝的事,可是我最终并没有夺取他福临的皇位,即便天下所有的书都写我是反臣可我的确没有那样做,就算我心里想了,可我没有做,没有做!一位英雄就这样永远闭上了眼睛,不再去想什么,平平静静的死去了。
从此顺治帝开始亲政,并与其母亲在很多事情上发生了较量,甚至母子一度反目成仇。
年仅38岁的皇父摄政王死了,为了稳定局势挫败其兄阿济格为首党羽继续摄政的阴谋,孝庄和儿子进行了第一次较量。
他福临看着自己的母亲下嫁多尔衮,整天对着这个仇人在他淫威下还得叫一声皇父,现在他死了自己怎能不报仇,可是自己的母亲却要自己追封他为成宗义皇帝,她难道真的对这个男人念念不忘吗,这么恬不知耻的女人竟然是自
己的母亲,可是自己又能怎么样呢,好吧就依你所言吧。
孝庄没想到自己和儿子之间竟有这么大的隔膜,这些年来含垢忍辱,所受的委屈儿子竟然都不理解,唉!命运呵!只好等着时间去冰释吧!可是接下来的事却又让自己勉为其难了,他可以恩将仇报,他可以将自己曾经的假父鞭尸,毕竟他是皇帝,他要让天下人明白皇帝就是皇帝,权臣就是权臣,他可以一意孤行,自己不敢阻止了,即便他们同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即便那个人是他的亲叔叔。
可是自己作为皇太后,不能把自己的家族,博尔济吉特氏的中宫皇后的尊贵地位失去,前一个皇后他说是多尔衮在时替自己娶得,不满意,可是自己又将亲侄女配给他做皇后,他却仍是不理不睬,自己的两个亲侄女在深宫中独守空房,近似守活寡,这让自己怎么去面对自己的哥哥呢?他就丝毫也不替为娘着想一下吗?好吧,他长大了,是管不了他了。
可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喜欢上孔四贞啊,她是有夫之妇啊,她比她大那么多岁,何况他自己是皇帝怎么能违背祖制娶一个汉奴的女儿呢。
孝庄就是再忍让此时也不得不干预了,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好不容易让他放弃了对孔四贞的爱恋,他竟然又爱上了他亲弟弟博果儿的妻子董鄂氏,自己的弟弟在前方作战,他却和人家的老婆搂搂抱抱,这算什么,事情传出去怎能不令臣子寒心,这个孩子真让自己头疼不已。
他竟是如此的痴迷,自己根本就无法阻止,好吧,你闹吧,你还非要把大清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