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25块薄层稠油油藏化学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稠油热化学驱渗流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
稠油热化学驱渗流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探究摘要:稠油热化学驱(EOR)是一种有效的油藏采收技术,能够提高采油率和油藏储量。
本文以一种典型的稠油储层为例,建立了一种相应的热化学驱数学模型。
其中,思量了非等温效应、非等扩散效应和相变效应等因素。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驱油方法,稠油热化学驱(EOR)对于提高采收率和降低粘度有着明显的效果。
通过对不同操作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得出了最佳的操作条件和对采集效果的影响。
因此,本文对于稠油储层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稠油热化学驱、数学模型、数值模拟、采收率、操作参数。
引言:稠油是指黏度较高的重质原油,通常在5000 mPa.s以上,通常是由硫、氧和氮等非烃类物质引起的。
稠油储层的主要特点是孔隙度低、渗透率小、黏度大等。
为了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和油藏储量,需要接受一些有效的采收技术。
在不同的储层状况下,选择不同的采收技术分外重要。
稠油热化学驱(EOR)是一种有效的油藏采收技术,可以通过往储层注入热和化学物质来改善油藏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提高采油率和油藏储量。
本文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数学模型来描述稠油热化学驱(EOR)过程,并进行数值模拟。
同时,本文通过对不同操作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得出最佳的操作条件和对采集效果的影响。
模型:稠油热化学驱(EOR)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和流淌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
因此,建立一个综合思量了多种因素的数学模型分外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思量以下因素:1.热效应热效应是稠油热化学驱(EOR)的基本机理之一。
在注入高温液体后,油藏的温度会提高。
然后,由于油的黏度随温度提高而降低,油的流淌性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采收率。
因此,我们思量不等温条件下的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来描述稠油油藏的流淌和热传递过程。
$$\begin{aligned} \frac{\partial \rho}{\partialt}+\nabla \cdot(\rho \mathbf{u}) &=0 (1) \\ \rho_{f} C_{p f} \frac{\partial T}{\partial t} &=\nabla\cdot(\lambda \nabla T)+H_{r e s}+Q-\rho C_{p f} u_{i} \frac{\partial T}{\partial x_{i}} (2) \\ \rho C_{pf}u&=-k \nabla p+\rho g+\mu \nabla^{2} u (3)\end{aligned}$$其中,(1)式为质量守恒方程,$\rho$为密度,$\mathbf{u}$为速度。
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
全球重 油 和油 砂 资源 巨大 , 其地 质 储 量 高 于 常规 油气资 源 之 和 。中 国稠 油 资源 比较 丰 富 , 稠 油产量 已经成 为 中 国原 油 产 量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是世界 上 4大稠 油生 产 国之一 【 。稠 油开采 主要 l J 采用蒸 汽驱 和普通 稠油 常规注水 开发技 术 。随着 油 田开 发 的不 断深 入 , 由于油水 黏度 比大 , 油井 一
干 。实验用 剂 : 面活 性 剂类 型 及 有效 物 含 量见 表
笔者 以 N 3 2块 为研究 对 象 , B 5— 进行 了不 同化 学 驱油 方法提 高原 油 采 收 率实 验 研究 , 为稠 油 油 田 的进 一步开 发提 供实 验依据 和技术 储备 。
1 化 学驱概 述 化 学驱 油技术 是 一项在水 驱基础 上 的强化 采 油方法 , 注水 开发 油 田进人 中后 期最 有 发展 潜 是
第 l 2卷第 5 期
}
Ⅲ- ^ I
表 2 聚合物 性能 指标
项 目 指 标 类 型
固含 量 , %
界面 张力 幅 度 明 显 , 其 是表 面 活性 剂 1 低 尤 7降
界面 张力 幅度最 大 , 用含量 范 围宽 , 使 其次是 表面
活性 剂 7 。实 验也考 察 了 7 、7 和 2 面 活性 1 5 表
2 1 5月 0 1年
周雅 萍等 . 学驱油方法提高稠 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 化
3
化 学 驱 油 方 法 提 高 稠 油 油 藏 采 收 率 实 验 研 究
周雅 萍,赵庆辉 ,刘宝 良,郭丽娜 , 潘 攀 , 滕 倩
( 中油辽河油 田分公 司勘探 开发研究 院, 盘锦 14 1 ) 2 0 0 [ 摘 要 ] 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品种、 碱剂与表面活性剂( S 二元复合体 系、 A) 表面活性剂 与聚
稠油开采技术介绍
大港油田化学吞吐应用情况
2、稠油油藏分析及对策:
a、油稠,流动性差; b、胶质沥青含量高,易产生堵塞。 由于存在以上问题,在生产中造成抽油杆断脱,打架等 多种问题致使油井不能正常生产。经过室内评价实验,最终
选择碱性化学降粘解堵剂对投产油井进行化学吞吐处理,解
除稠油在近井地带堵塞,改善原油流动状况。
(50℃)1185.9mPa· s,
辽河油田化学吞吐应用情况
2、稠油油藏分析及对策
经室内评价实验,选用耐高温的碱性化 学降粘解堵剂,对投产油井进行蒸汽前的化 学处理,达到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的目的,
工艺做法选用化学吞吐液处理 → 注蒸汽
稠油油藏化学吞吐机理
5、解堵机理
吞吐液可溶解沉积在近井地带的重质有机 物,恢复其油层渗透率,从而达到疏通油流 孔道,降低流动阻力的目的。稠油井由于近 井地带压力下降,使原油脱气,加之温度降 低,造成稠油粘度大幅度升高,在近井地带 形成稠油堵,以及油包水乳化堵等,吞吐液 均可使这些高粘流体乳化,成为低粘的水包 油型流体。此外,吸附滞留在孔隙中的化学 剂具有预防沥青质沉积的作用,从而使有效 期大大延长。
泥质含量12.7%。其原油物性为:密度(50℃)0.8867g/cm3,
原油粘度(80℃)34.42mPa· s,胶质含量为28.6%,含蜡量
15.38%,凝固点59℃。
枯竭式油藏化学吞吐应用情况 2、油藏分析及对策:
a、属于枯竭式开采油田,无外来补充能量; b、原油凝固点高、胶质含量高,易产生堵塞。
→ 关井 → 下泵投产。
辽河油田化学吞吐应用情况
3、化学吞吐应用小结
辽河油田蒸汽吞吐生产周期一般为3个月左右。通过进 行化学地层降粘后,目前已正常生产4个月,且继续有效。 冷56-561井2002年5月25日投产,投产前一个周期累计产油 1440吨,投产后一个周期累计产油达2700吨。冷43-566井5
水溶性自扩散降粘体系在薄层稠油油藏的应用
2 多媒 体辅助教 学应注意的 问题
( )注 意教 学 的 量 。 多媒 体 辅 助教 学 提 高 了信 息 呈 现 的速 1 度 ,但人 脑 不是 电脑 ,可 以很快 一 字不 漏地 把 呈现 出来 的信 息 记 住 。如果 信息量 太大 ,学生如走 马观花 ,坐车观 景 ,教学效 果显然
“ 制” 与 “ 贴”。二十 一世纪 ,科学技 术发展 日新月 异 ,学 生 复 粘 要 学 习的 内容也越 来越 多。传统 的教学手 段已不适 应学生 学习 的需
设 ,到验 证假设 ,直至 最后证 明 ,不会花 费太 多的时 间。这就为培
要 ,改变教 学手段 、提高课 堂效率 、培养 学生能 力是摆在 我们每 位 教师 面前 的重大课题 。为 了解决这 一难题 ,我校投 入巨资 ,购买 了 电脑 和投 影机 ,开始学 习使 用多媒体辅助教 学。
一
图 1 陈 家 庄 陈2  ̄:9 8 2 0 年 自然 递 减 变 化 曲 线 5 19 — 0 9
2 井组筛选及井组开发状况
图5 工 艺流 程 图
本文研究的 目的是探 索水溶性 自 散降粘体 系改善稠油油藏水驱 扩 开发效果 提高采 收率 的可行性 。本文选 择陈9 2 井组和 陈7 3 井 组 —9 —1 试验 。其特 点是 : 层发 育 ; 储 井况 良好 、井网相 对完善 ;油水井连通
达不到预 期 目标 。所 以 ,需要学 生观察 、思考 、计算 、推理 时 ,应
给学 生足够 的时间 。 ( 要学 活用 好 电脑投 影机 。有些 人 用 电脑投 影 机上 了几次 2)
6 d ( 0 g 9。 0 =9 ) k = t 0
较好 ;地层压 降相对较小 ;剩余储 量丰度 高。注水后 油井含水上升较 快 ;油井不供液现 象严重 。
稠油流变性能与驱油技术研究
稠油流变性能与驱油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对于开发和利用稠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稠油的高粘度和复杂流变性质使其开采和输送困难重重。
因此,研究稠油流变性能并开发有效的驱油技术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稠油的流变性能研究:稠油的流变性能是指其在外力作用下流动和变形的特性。
稠油的流动特性受其粘度、温度和扩散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稠油的流变性能对于改善注采工艺、提高剩余油资源的回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1. 粘度测定与优化:稠油的粘度是衡量其流动性的重要参数。
通过粘度测定可以评估稠油的流动性能以及与温度、剪切速率等因素的关系。
另外,通过粘度的优化可以优化驱油工艺,提高采油效果。
因此,粘度测定与优化是稠油流变性能研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2. 流变参数的测定:稠油的流变参数包括屈服应力、流变图、流变指数等。
流变参数对于稠油的流动行为和变形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测定稠油的流变参数,可以深入了解稠油的流变特性,并为稠油的驱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3. 多尺度流变性能研究:稠油的流变性能受到多种尺度因素的影响,如微观分子结构、介观微观结构以及宏观流动行为等。
因此,研究稠油的多尺度流变性能对于深入理解稠油的流动行为和变形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尺度流变性能的研究,可以为稠油的开采、输送和储存等提供更加精确的理论指导。
二、稠油驱油技术研究:稠油的高粘度和复杂流变性质使其在开采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采用有效的驱油技术来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下面介绍一些目前常用的稠油驱油技术:1. 热采技术:热采技术是指通过加热稠油,降低其粘度,以提高采油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热采技术包括蒸汽吞吐法、燃烧驱油法和电加热法等。
热采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可操作性强,对于粘度较高的稠油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
2. 溶剂驱油技术:溶剂驱油技术是在稠油中加入溶剂,改变其物理性质,以降低粘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常用的溶剂包括轻质烃类和聚合物等。
稠油油藏化学冷采靶向降黏关键技术及应用
稠油油藏化学冷采靶向降黏关键技术及应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稠油油藏的开发成为了当前石油行业的热点之一。
稠油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展
国外文 献 中提 出 了三种 高温油 藏化学驱 表面活 性 剂相 态评 价方 法 [ 7 ] , 分 别是 耐压 玻璃 管法 、 玻璃高 压 釜法 和 玻 璃移 液 管 法 , 它 们均 可 测 定表 面 活性剂 在1 5 0 ℃时 的高温 相 态 。 杨光[ 8 利用 亚 甲蓝法 测定 了 双 子表 面活性 剂 和 阳离子 表 面活性剂C TA B在石英 砂 上 的吸附等 温 线 。显示 出具 有相 同疏水链 长的 阳 离 子双 子 表 面 活 性 剂 比 C T AB 的饱 和 吸 附量 大两 倍, 但他 们 的吸 附等温 线形 状 基本相 同。 高速 发展 的 数值 模 拟技 术在 稠油 化学 驱领 域 中得 到应用 。康 晓 东 等[ 9 就 开发 了一种海 上 油 田聚合 物驱 油藏数 值模 拟系 统 S OC F, 通过测试发现 S OC F与 E C L I P S E— E l 0 0 计算结果接近 , 计算过程 比较稳定。通过模拟 手段 、 新 的分析 方 法 , 可 以更加 准确地进 行化学 驱机 理 和影 响 因素 的 研 究 , 为稠 油 化 学驱 的矿 场 应用 打
1 . 2 波 及 系数 理 论 研 究
对 于 稠 油油 藏 的开 采 , 驱油 体 系 的波 及 系数是 影 响采 收率 的关 键 因素 。兰 玉波 [ 5 建 立并利 用二维 及 三维非 均 质物理 模 型 , 对 化 学驱 渗流机理 、 波及系 数 及驱油 效 率进行 了研究 。 研究 结果 表 明 , 聚 合物驱 主要是依靠聚合物的粘度来 降低流度 比, 从而提高 波 及系数 ; 三元复 合驱 充分 发挥 协 同作用 , 通 过降低 界 面张 力 、 降 低油 水 流 度 比和改 变 油层 润湿 性来 提 高 波及系 数 和驱油 效 率 。蒋 平等[ 6 通过 测定表 面活 性剂 体 系 和碳 酸 钠体 系对 稠 油 的驱 采 实验 , 得 到了 与兰 玉波 的研究 相 似 的结论 , 即: 表面 活性剂 的低界 面张 力虽 然可 以提 高洗 油效 率 , 但 波及 系数低 ; 而碳 酸钠 体 系界 面 张力 不 及 表 面 活性 剂 低 , 但 它 波及 系 数大 , 可 以获得 较 高 的采 收率 。
化学驱转后续水驱稳效对策研究及应用
化学驱转后续水驱稳效对策研究及应用[摘要]孤东油田自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三次采油成为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
而目前一类、二类主力化学驱单元已转后续水驱或即将转后续水驱,含水面临快速回返。
为探索研究孤东油田转后续水驱单元稳定、延长化学驱增油效果的技术对策,开展了六区西北部后续水驱技术应用研究。
通过精细油藏管理,优化方案部署,及时实施注采调整、明确剩余油分布及动用状况、完善注采井网、工艺解堵等稳效措施,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实现了后续水驱稳效增油,提高了区块整体开发水平,对其它同类油田的后续水驱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后续水驱;稳效;回返;注采井网中图分类号:te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9-0017-01一、基本概况孤东油田六区ng5-6砂层组属河流相正韵律沉积,储层平均埋藏深度为1350m。
储层埋藏浅,压实差,油层胶结疏松,胶结类型以接触式及孔隙-接触式胶结为主。
平均孔隙度为33.9%,空气渗透率为1076×10-3?m2。
该单元共划分为10个小层,27个油砂体,其中54、55、61为主力层,成片分布,地质储量合计为1210×104t,占层系地质储量的85.6%;其它7个非主力层,局部连片或呈土豆状零散分布,地质储量仅为203×104t,占层系地质储量的14.4%。
六区西北注聚区含油面积3.03km2,地质储量645×104t,平均有效厚度8.6m,方案设计层位54、55、61、62层,孔隙体积1140万方。
六区西北注聚区自2006年1月注聚以来, 2006年10月开始见效后,产量持续上升,2008年6月(0.313pv)-2010年5月(0.562pv)为见效高峰期,高峰期持续24个月,2008年12月(0.381pv)-2010年3月(0.542pv)为见效峰值,日油360吨,无因次日油倍数达4.2倍,且增幅远高于同类单元,导致2010年6月产量开始递减后,掉的也快,递减趋势与产量上升期呈对称状态。
稠油油藏综合研究技术在辽河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由于上世纪对常规稀油资源的大量开采 ,使得 目前
稀油的储量急剧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 , 对于高凝稠油油藏 的开发及利用就显得极其重要。 由于稠油具有粘度高 、 密 21 热 力 采 油技 术 .
2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及实际应用
度大 、 流动阻力大等 自身特点 , 往往导致开采时利用率不 热力采油技术 的原理为 : 通过 向油藏注入热流体 、 使 高。 而在 当前油田的开采工作 中, 对低渗透高凝稠油油藏 油层燃烧 等方式使其粘度降低 ,从而增加原油流动能力 的开 采是 一 项重 要 的研 究 内容 。 际生 产 中 , 实 由于这 些 油 并对其进行开采。 目前 , 辽河 油田热力采油技术 的实际应 藏或多或少地存在地质条件复杂 、 储层物性差 、 天然能量 用方法包括蒸汽吞吐 、 蒸汽驱热采 、 火烧 油层等 , 其采油 不足 、单井产液低等特点 ,因此也给开发带来了巨大难 机 理 及技 术 工 艺 如表 2 示 。 所 度 。从辽河油 田最浅的包 1 99m到最深 的欢 2 0 块 9 1 块 表 2 辽 河 油 田应 用 的 不 同 热 力 采 油 技 术 方 法 3 6 都发现 了低 渗透高凝稠油油藏 。 5m, 6 如能对这部分 油藏进行有效开采 ,将 同步实现辽河油 田产量结构的调
整和 区域经 济 的提 升 。
1 稠油油藏开发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超稠油油藏 ,由于油层 吸汽能力差 、流动能力
小 , 用 常规 开采 方 式 效 果 很 不 理 想 。 采 目前 , 河 油 田稠 辽
油油藏开发 中存在的问题如表 1 所示 。
表 l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开 发中存 在的问题
存 在 问题 周期 H产 水 平 、 注 比 、 采 油汽 比低 具 体 表 现 辽 河 油 田曙 一 区 某 稠 油 油 藏 日
稠油化学驱油原理与研究
稠油化学驱油原理与研究作者:张玉华杨梅牛丽萍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15期[摘要]目前为止,我国已形成了稠油热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技术等)、稠油冷采技术(主要包括碱驱、聚合物驱、混相驱、化学吞吐、化学降粘、微生物采油、溶剂萃取、电喷泵开采等技术)。
尤其是稠油热采技术已成功用于各大油田。
稠油在地质分布、规模以及开采、加工利用等方面与常规石油资源有着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中图分类号:F41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354-01化学驱油是在注水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注水驱替应用较早,通过向地层注水把石油驱替至采油井。
早期使用普通河水或海水,后来出现了在水驱油的过程中注入化学剂的方法。
根据油藏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地质条件,发展了相关的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聚合物驱以及其他的化学驱油工艺。
一、表面活性剂驱表面活性剂驱油是在注入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润湿性,以利于吸附在岩石颗粒表面的残余油膜的脱离,并使油珠或油滴能被注入水带走,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其采油机理为:①降低油水界面张力;②润湿反转;③油的膨胀、增溶、乳化。
表面活性剂驱油按注入活性剂的浓度大小又可分为活性剂水驱,浓度一般在0.01%-0.1%。
由于浓度低,流度及吸附均难以控制,效果一般不显著。
另一种是胶束—聚合物驱,它又有活性剂为低浓度(在化学驱油中尤以微乳液驱油效率最高,它是由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各向同性的透明和热力稳定的分散体系。
粒径约为10-100nm,液滴被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一般为醇)的混合膜所稳定。
驱油用微乳液配方中,油可用石油馏分或轻质原油等;表面活性剂一般用石油磺酸盐;助表面活性剂一般用C3-C5的醇;水相常是NaCl水溶液。
岩心模型驱油实验表明,微乳液具有很高的驱油效率,而中相微乳液的驱油效率最好(最佳几乎可达100%)。
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
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1. 前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2. 文献综述2.1 稠油油藏的特点2.2 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与现状2.3 化学驱油剂的分类及其作用机理2.4 相关实验研究的综述3. 实验方法3.1 样品的准备3.2 化学驱油剂的制备3.3 实验设计3.4 实验流程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化学驱油剂的评价指标4.2 各化学驱油剂的效果对比4.3 机理分析5. 结论与展望5.1 结论5.2 不足与展望5.3 实验的推广与应用注:本篇提纲只为助教参考范例,实际写作请完善每个章节的内容,章节间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 前言1.1 研究背景稠油油藏开发难度大,但油藏规模巨大,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传统的采油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所以需要寻求新的采油技术,提高油田开发和采油效率。
其中化学驱油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技术,可以降低油藏黏度,提高采收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油藏采油技术。
化学驱油方法作为一种新颖的采油技术,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我国的。
近年来,随着稠油油藏的不断发现和勘探,化学驱油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
该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驱油剂,改变原油流动性质,降低油藏黏度,促进原油流动,从而提高采收率。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究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技术参数和机理,为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1.3 研究意义稠油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但油藏开发难度大、采油效率低,如何提高采收率成为重要问题。
本研究的结果能够对我国稠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指导作用,尤其对降低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提高国内石油产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能够为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2. 文献综述2.1 稠油油藏的特点稠油油藏是指含油饱和度较高、油粘度大、流动性差的油藏。
稠油火驱开采技术分析
稠油火驱开采技术分析稠油是一种粘度较高的油藏,采收难度大,成本高,一直是石油开采领域的难题。
稠油火驱开采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燃烧气体来降低油藏粘度,提高采收率的成熟技术方案。
本文将对稠油火驱开采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原理、优势和发展趋势。
一、稠油火驱开采技术原理稠油火驱开采技术是利用火烧油藏的原理,通过注入高温高压的空气或氮气等燃烧气体,使稠油在高温环境下降解成轻质烃物质,从而降低油藏的粘度,提高油藏的可采收性。
在火驱过程中,燃烧气体和油藏中的油组分发生燃烧反应,产生大量热量,使油藏产生高温高压环境,从而促使稠油的流动性提高,便于开采。
二、稠油火驱开采技术优势1. 降低油藏粘度稠油火驱开采技术通过高温燃烧,能够显著降低油藏的粘度,提高稠油的流动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2. 提高采收率火驱技术能够使油藏产生高温高压环境,改变油藏物性,提高油藏可采收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3. 减少能源消耗火驱技术无需外部能源,通过燃烧产生热量,能够减少外部能源的消耗,降低开采成本。
4. 环保火驱技术不需要外部添加化学剂,不会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影响小,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
5. 适应性强火驱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稠油油藏,如高粘、高硫、高密度等类型的稠油,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三、稠油火驱开采技术发展趋势在稠油火驱开采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技术的改进和油价的上涨,该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且在一些特定的稠油油田已经得到了成功应用。
未来,稠油火驱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望实现进一步的发展:1. 技术优化随着火驱技术的不断研究和改进,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技术创新和优化措施出现,例如改进火驱气体的成分、注入方式、注入速度等,进一步提高火驱效果。
2. 多学科交叉应用在稠油火驱开采技术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加强多学科的交叉应用,结合地质、化工、机械等专业知识,在油藏形成、气体驱替、燃烧机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火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3. 新型火驱技术除了传统的火驱技术外,未来将会有更多新型的火驱技术出现,如微火驱、低温火驱等,进一步提高火驱技术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当前,随着全球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石油等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主要能源之一。
传统的轻质原油资源日益枯竭,而稠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特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稠油是指黏度较高、密度较大的原油,由于其黏度大、流动性差,开采难度大,成本高,环境风险大等特点,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油田工作者的困扰。
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有效开发和利用稠油资源,还能够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本文将从稠油开采技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未来进行探讨。
一、稠油开采技术的现状1. 传统热采技术传统的稠油开采主要采用的是热采技术,即通过注汽、蒸汽驱等方式提高油藏温度,降低原油粘度,从而改善流动性,便于开采。
热采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等优点,但是存在能源消耗大、环境影响大等问题。
2. 化学驱技术化学驱技术是指通过在稠油中添加化学剂,改变原油的性质,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便于开采。
常用的化学驱剂有碱性剂、表面活性剂等。
化学驱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成本较高,且对注入水质量要求较高。
3. 物理采技术物理采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对稠油进行开采,如高压气体驱、超声波驱动等。
物理采技术操作简单,对环境影响小,但是需要设备投资大。
以上就是目前稠油开采技术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完全解决稠油开采中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1. 能源消耗大传统的热采技术需要大量的燃料,对能源资源的消耗较大,严重影响了环境可持续发展。
2. 成本高目前稠油开采技术成本较高,导致稠油开采的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
3. 环境影响目前的稠油开采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如地表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4. 技术不成熟虽然目前已经有了多种稠油开采技术,但是这些技术仍然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如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亟待解决。
稠油开采技术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不同的稠油开采技术各自的局限性,传统技术在应对新的稠油开采难题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化学驱油技术新进展及应用
(一)化学驱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
2、化学驱技术
国内
20世纪60年代,大庆、胜利油田开展化学驱室内研究,70年代开 始碱水驱和表面活性剂驱矿场试验 80年代,大港油田和大庆开始聚合物驱矿场试验 90年代,胜利油田开始复合驱矿场试验 世纪末,大庆和胜利油田开展聚合物驱和复合驱大规模工业化应 用,化学驱技术世界领先 21世纪初,胜利油田提出“非均相多元组合式提高采收率技术”
2006 0 0
2008
1
1 2
2010
1
2 3
2012
3 3
(一)化学驱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
美国化学驱减少的原因 油藏条件制约了化学驱在美国的发展
•油层温度:>60℃ •地层水矿化度高:>30000mg/L
化学驱技术不完善
•聚合物分子量低(500~800万) •没有适用范围广、不用碱、在低浓度条件下能形成超低界面 张力的活性剂。
美国化学驱产量变化
胶束-聚合物 聚合物 碱
表面活性剂 总计
1988 1509 20992
22501
1990 617 11219
20 11856
1992 254 1940
2194
1994 64
1828
1996 139
1998 139
2000 1598
2002
20042006ຫໍສະໝຸດ 20082010 70
2012
油藏残余油饱和度降低 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非普通增产措施)
(一)化学驱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
化 核心 学
驱 关键
驱油化学剂 驱油体系
驱油体系渗流机理 驱油特征与规律
驱油剂设计与合成 驱油剂优选 体系研究与配方设计 驱油体系性能评价 宏观渗流机理 微观渗流机理
断块稠油油藏热化学驱可行性分析
断块稠油油藏热化学驱可行性分析【摘要】草四断块沙四段33-35层系a油藏渗透率较低,原油粘度偏稠,采出程度低,剩余油比较富集。
针对油藏特点,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开展了热化学驱可行性分析;结合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聚合物驱、二元复合驱、热活性剂驱、泡沫驱和热水驱等五种热化学驱油方式的可行性,综合考虑技术与经济指标,最终确定聚合物驱作为最佳驱替方式。
【关键词】稠油油藏聚合物驱二元驱热活性剂驱泡沫驱热水驱我国稠油资源丰富,但因稠油密度和粘度较大,流动性差,开采难度高,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化学驱是提高普通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1]。
本文针对原油粘度偏稠、渗透性偏低的草四断块油藏开展了热化学驱可行性研究。
1 油藏概况草四断块沙四段33-35层系西北部、西南部基本受断层切割封闭,东面为岩性尖灭线所封闭,属封闭油藏,天然能量差,为一构造简单、以剥蚀线为界、具有弱边水的平缓鼻状构造稠油油藏。
油藏平均埋深960~1190m,构造平缓,地层向东南抬升,构造倾角5~6°,构造幅度230m。
单元含油面积2.86km2,有效厚度7.2m,地质储量260×104t。
2 开采现状油井42口,开井33口,日产液水平192t/ d,日产油水平107t/d,综合含水43.9%,动液面981m,累产油 27.1×104t,采出程度10.8%。
水井7口,日注水量208m3/d,月注采比1.1。
3 化学驱可行性分析3.1 油藏静态条件分析(1)油层发育较好,主力层大片连通,小层平均有效厚度都在2m以上,适宜化学剂驱及泡沫驱;(2)从砂层组粒度纵向分布情况分析,3砂层组呈上细下粗的水进式正韵律沉积特征,正韵律地层有利于化学剂驱和泡沫驱;(3)储层渗透率较低,平均渗透率范围330~750×10-3μm2,但是仍在化学剂驱和泡沫驱的适用范围内;(4)层内非均质性较强,渗透率变异系数0.63~0.68,基本满足化学剂驱和泡沫驱对油藏非均质性的要求;( 5)原油粘度500~5000mpa·s,构造高部原油粘度较低,向构造低部位逐渐变稠。
深层低渗透敏感稠油油藏降黏引驱技术研究及应用——以胜利油区王家岗油田王152块为例
第28卷第6期油气地质与采收率Vol.28,No.62021年11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Nov.2021—————————————收稿日期:2021-01-18。
作者简介:陈桂华(1970—),女,甘肃武威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稠油油藏开发方面的科研与生产工作。
E-mail :****************。
基金项目:中国石化科技攻关项目“低效水驱稠油两相黏度调节剂研发与评价”(P18050-4)。
文章编号:1009-9603(2021)06-0114-08DOI :10.13673/37-1359/te.2021.06.015深层低渗透敏感稠油油藏降黏引驱技术研究及应用——以胜利油区王家岗油田王152块为例陈桂华1,吴光焕1,全宏2,赵红雨3,邓宏伟1,韦涛1,张伟2,康元勇1(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00;3.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中心,山东东营257000)摘要:为了有效动用开发难度极大的深层低渗透敏感稠油油藏,以胜利油区王家岗油田王152块为例,在深入分析开发难点和渗流机理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降黏引驱开发技术,利用单管填砂驱油模型实验、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深层低渗透敏感稠油油藏的开发技术界限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生产井降黏吞吐引效,注入井早期变浓度连续驱替、后期变浓度段塞降黏驱替的降黏引驱技术开发深层低渗透敏感稠油油藏,能提高采出程度14.3%。
同时优化并确定了降黏引驱的驱替方式、引效周期、降黏体系浓度及注入量等开发技术关键参数。
王152块王152-斜6井组先导试验结果证实,截至2020年9月,井组日产油量峰值为11.5t/d ,比试验前提高了5.4倍,驱替生产157d ,累积注入量为6534m 3,所有采油井均已见效,井组累积产油量为856t ,开发效果明显改善,预测提高采收率为11.0%,实现了深层低渗透敏感稠油油藏从未动用到有效动用的转变。
深层稠油高盐水驱油藏深部化学调驱技术的应用——以吐哈油田鲁X区块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2021年11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第35卷第6期文章编号:1673–8217(2021)06–0110–04深层稠油高盐水驱油藏深部化学调驱技术的应用以吐哈油田鲁X区块为例黄兆海(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外部市场项目管理部,辽宁盘锦124010)摘要:吐哈油田鲁X区块为深层稠油高盐水驱油藏,受层间、层内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存在注水井指进现象突出,油井水窜严重及应用调剖体系效果差的问题,为此研究了一种具有耐盐、抗剪切、封堵率高、有效期长、驱替效果好的两段塞深部调驱剂,并提出了“近井调堵、远井驱油、先堵后调”的调堵、驱油结合的调驱思路。
通过室内评价和现场实施表明:两段塞深部调驱剂黏损率小、封堵率达到90%以上,驱油效果好,可满足深层稠油高盐水驱油藏调驱需求。
深部化学调驱技术的实施抑制了水窜优势通道,改善了油层吸水情况,扩大了水驱波及范围,增油效果明显,为同类油藏提高注水开发效果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吐哈油田;深层稠油;高盐水驱;化学调驱;增油效果中图分类号:TE357.43 文献标识码:AApplication of deep chemical profile control and flooding technology in deep heavy oil andhigh salt water drive reservoir-- by taking Lu X block of Tuha oilfield as an exampleHUANG Zhaohai(External Market Project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Liaohe Oilfield Company, PetroChina, Panjin, Liaoning 124010, China) Abstract: Lu X block of Tuha oilfield is a deep heavy oil and high salt water drive reservoir. Affected by strong interlayer and interlayer heterogeneity,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prominent fingering of water injection wells, serious water channeling of oil wells and poor effect of profile control system. Therefore, a double-slug deep profile control agent with salt tolerance, high shear resistance, high plugging efficiency, long effective period and good displacement effect has been studied. The indoor evaluation and field implementation show that the viscosity loss rate of the double-slug deep profile control and displacement agent is small, the plugging rate reaches more than 90%, and the oil displacement effect is good, which can meet the profile control and displacement requirements of deep heavy oil and high salt water flooding reservoi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ep chemical profile control and flooding technology inhibits the dominant channel of water channeling, improves the water absorption of oil layer, expands the spread range of water flooding, and has obvious oil increase effect. It provides a new method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water injection development for similar reservoirs.Key words: Tuha oilfield; deep heavy oil; high salt water flooding; chemical profile control and flooding; oil increasing effect鲁X区块位于吐哈盆地南部鲁克沁稠油构造带,是受英也尔和鲁克沁断层控制的断背斜带,主力含油层系是三叠系中统克拉玛依组Ⅱ油组,为复杂断块边底水油藏[1–2],该区块油层中深2 600 m,孔隙度22.9%,渗透率319×10–3μm2,地温梯度2.51 ℃/100 m,50 ℃原油黏度324 mPa·s,地面原油密度收稿日期:2021–03–14;修订日期:2021–07–01。
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采油技术进展
•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是目前稠油注蒸汽 开发的主要方法,约占稠油总产量的80%。 蒸汽吞吐几乎对各种类型的稠油油藏都有 增产效果,年采油速度数倍于常规采油方 热采开发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出程度高, 注采比低,地层压力低,汽窜、出砂、边水水淹 严重,产量递减块,稳产难度大。在所有问题中, 汽窜是制约热采吞吐采收率的关键因素。 • 解决方法:①组合式吞吐技术可有效的抑制和利 用汽窜,是大孔、高渗超稠油油藏有效改善开发 效果的技术。②实施组合式吞吐技术,有利于建 立整体温场,提高蒸汽热利用率,节约注汽量。 ③实施组合式吞吐技术,可有效减缓超稠油高周 期递减。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存在的问题和 发展趋势
•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 办法
• 蒸汽吞吐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有: • (1)热采完井及防砂技术 • 热采完井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套管变形。针对出砂这一 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绕丝管砾石充填防砂。 • (2)注汽井筒隔热技术 • 针对注汽过程中热量损失问题,研究应用了隔热技术,如 使用超级隔热油管、喷涂防辐射层等。 • (3)注汽监控系统 • 在注汽过程中,需要监测和控制蒸汽参数,以提高注汽的 应用效果。为此,可应用地面水蒸汽流量、干度测量技术, 地面水蒸汽分配与调节技术,井下压力、温度、流量、干 度等注汽参数检测技术等。
• (3)目前的稠油开采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出砂处理、油田开发方案的设计、高渗 孔道封堵以及最终采收率低等问题。 • (4)提高采收率、降低环境污染是稠油开 发面对的主要技术挑战。目前需要解决问 题主要有:蒸汽驱的优化与接替技术的发 展;深入了解稠油的生产机理;寻找适合 近程、远程各种要求的稠油输送方法;改 进油藏、井眼间的传热模型,特别是针对 水平井的情况的传热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有 效期短 、 济 效 益差 。分 析措 施 效 果 不好 的原 经
因 , 要 是 由 于 原 油 黏 度 高 、 驱 采 收 率 低 造 成 主 水 的【 ] 1 。稠油 油藏 常 规 的 降黏 方 式 一 般 为蒸 汽 吞 吐
和蒸 汽驱 。普 通稠油 油藏 水驱 转热 采可 以提高 驱油 效率 、 波及 体 积及 采 收 率[ ] 4 。陈 2 5块 由 于油 层 厚 度较 薄 , 层油 层 净 总 比低 , 储 热损 失 严 重 , 水驱 转 热 采 开发存 在一 定 的技术 风险[ 。通过 提高 采 收率 技 6 ] 术 调研 和室 内评价 , 选 了一 种 化学 剂 开 展 了驱 油 优
现 象 , 成 驱 油 效 率 下 降 。 通 过 室 内实 验 研 究 , 选 了一 种 水 溶 性 化 学 降 黏 体 系 。该 体 系 与 地 层 水 配 伍 , 5 ℃ 造 优 在 O
时 ,0 / 药 剂 可使 原 油 降黏 率 达 9 . ,0 / 药剂 可使 水 的 黏 度 提 高 6倍 ,0 / 水 溶 液 可 提 高驱 40mg L 9 5 60mg L 60mgL 替 效 率 2 以上 。在 室 内 实验 基 础 上 进 行 了现 场 驱 油 试 验 , 于试 验 井组 , O 对 累计 注 入化 学 剂 溶 液 1O ×1 m 处 .7 O ,
采 出程度 1 . 4 ; 水井 3 54 有 3口, 井 3井 日注水 平 1 6m。 d 累积 注 7 , 3 / , 水 14 2 3× 1 m。 月 注 采 比 1 3 累 计 注 采 比 0 . 0 , ., 1 1 , 藏 总 压 降 0 1 a 平 均 动 液 面 5 8 m。 .3油 . 8 MP , 3 2O-2 O O 6 -O 9年产 油符合 指数 递 减 规律 , 递减 达 到 - 年
均单井 日产 液4 . , 井 日产 油 3 6t 综 合 含 水 O 4t单 . ,
9 . , 1 2 采油 速 度 0 6 , 积 产 油 2 0 9 31 t .6 累 6 . 6 万 ,
探 索 出了一种 新 的 、 经济 有效 的改 善水驱 效果 、 提高
采 收率 的方式 。
1 . , 0 9年 自然递 减1 . 。 4 5 2O A o 63
1 化 学剂 室 内实 验
1 1 药剂溶 解性 、 . 配伍 性评价
理半径 5 累计增油 3 3t 0m, 6 。现场试 验结果表 明, 优选化学驱体 系可降低 油井含 水 , 高波及体积 。 提 改善 薄层稠 油
油 藏 的 开发 效果 。
[ 关键词 ] 薄层稠油油藏; 化学驱; 降黏体系; 室内实验; 现场应用 [ 中图分 类号 ] E 5 . 6 T 3 74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6353 (0 10-040 17-95 2 1 20 1—3 l
21 0 1年 6月
中 国石 油 大 学 胜 利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Sh n l C l eChn iest fPerlu o r a e gi o ̄g ia Un v ri o toe m o y
J n 2 1 u .0 1
Vo . 5 No 2 I2 .
第2 5卷
第 2期
陈 2 块薄层稠油油藏化学驱技 术研 究与应用 5
陈景 军
( 国石 化 胜 利 油 田分 公 司 河 口采 油 厂 , 中 山东 东 营 2 7 0 ) 5 2 O
[ 摘 要 ] 陈家庄油田陈2 块属薄层稠油油藏。 5 由于原油黏度高, 水驱开发后进行化学驱, 但易发生指进
1 8 a・ , 均 69 0mP s 25 1mP s 平 9 a・ 。储 层 孔 隙 度
2 ~3 6渗透 率 17 3 0 m 属高孔 高渗储 9 A o 1, 9, 1 ×1 ,
层 。油层 厚度较 薄 , 均 4m。1 9 平 9 2年 采 用反 九 点
法 注采 井 网投 入 开发 陈 2 5块 有 油井 8 8口 , 油 开
陈 家庄油 田位 于 山东 省 东 营市 利 津 县 陈 家庄
镇 以北 , 主要 含油 层 系为下 馆 陶油层 , 是一个 具继 承 性发 育 的 、 受基岩 古地形 控 制 的披 覆构 造稠 油油藏 。 到 20 0 8年 底 , 陈家 庄 油 田 陈 2 5块 动 用 含 油 面 积 9 7k , 质 储 量 1 9 . m。 地 6 0× 1 ‘ t 可 采 储 量 0 , 3 5 0 t标定 采 收率 2 . 。该 块 为普 通 稠 油 , 7 ×1 ‘ , 22 地 下 原 油 密 度 0 9 / m。 地 下 原 油 黏 度 1 4 . 2gc , 4 ~ 2 5 3mP s 0 . a・ ,地 面 原 油 密 度 0 94 . 5 7 ~
井 8 5口, 日产液 水平 34 6t 日产 油水 平 3 3t平 3 , 0 ,
试验 。该 化学 剂 为一 种 水 溶性 降黏 体 系 , 提 高注 能
入水 的 黏度 , 降低 原 油 黏 度 , 具 有 一 定 的表 面 活 并 性 。该药 剂用 量小 、 成本 低 , 为薄层 稠油 油藏 的开发
1 3 9 ~ 9 1 0 06g c , 地 面 原 油 黏 度 . 6 / m。
69 0mP 9 a・s 油 水流 度 比太大 , 成 注 入水 指进 , , 造 形成 水窜 , 油井 含水 高 , 重影 响 了区块 的整体 开发 严 效果 。为 了稳定 产量 , 抑制 含水 上升 过快 的趋势 , 近 年来 采取 了油井 防砂 、 井 调 剖 、 泵 提 液等 措施 , 水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