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与儿童发展观
第二节现代儿童观、幼儿发展观、幼儿教育观
![第二节现代儿童观、幼儿发展观、幼儿教育观](https://img.taocdn.com/s3/m/a5bad80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1.png)
第二节现代儿童观、幼儿发展观、幼儿教育观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关于现代儿童观、幼儿发展观和幼儿教育观这三个方面。
别看这些概念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它们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
咱们就聊聊这些“观”,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现代儿童观现代儿童观,简单来说,就是咱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看法。
在以前,孩子被认为是家庭的延续,要无条件服从长辈。
但现在,咱们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和发展。
1.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咱们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不能把大人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2.孩子是有潜力的。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只要给予合适的引导和培养,他们就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3.孩子是需要陪伴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陪伴和教育至关重要。
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关注他们的需求,引导他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二、幼儿发展观幼儿发展观,就是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咱们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1.生理发展:0-3岁是孩子生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家长要注意孩子的营养摄入,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2.心理发展:1-3岁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安全感。
4.认知发展:3-6岁是孩子认知发展的黄金时期,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求知欲,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幼儿教育观1.以孩子为中心:教育要以孩子为中心,关注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
不能把大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2.寓教于乐:教育要注重孩子的兴趣,把学习变得有趣味,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3.全面发展:教育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身体、社会等方面。
4.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家长和教师要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成长氛围。
5.适度引导:教育要适度引导,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过于严格。
要让孩子在适度自由的环境中学会自律。
哎呀,聊到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这可是个大话题。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与儿童观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与儿童观](https://img.taocdn.com/s3/m/31fda43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4.png)
(七)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一)成熟势力说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阿诺德∙格 塞尔博士
主要观点: 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 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 种促进作用。 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
(一)成熟势力说
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他们的身高、 体重、健康状况都大体相同。
(三)行为主义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刺激替代
经典条件反射——前苏联生理学家 巴甫洛夫1901年提出。在研究狗的 消化腺分泌时意外发现。
巴甫洛夫的狗
(三)行为主义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刺激替代
给我一打婴儿,在良好的由我做主的 环境中,无论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 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 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者是乞 丐、小偷。
微观系统: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 接环境。 中间系统:各微观系统之间的联 系或相互关系。 外层系统:地方政府、社区、学 校、宗教场所、地方媒体等社会 机构。 宏观系统:文化、亚文化、社会 环境。 时序系统:把时间作为研究个体 成长中心理变化的参照体系。
(七)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1.关键期的概念 关键期是指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阶段,
案例分析: 4 岁的琪琪在多次看到9岁的哥哥因吃东西前不洗手而被妈妈批评,尤
其是在一次因不洗手而被妈妈剥夺了吃他们最爱吃的零食之后,她逐渐知 道了“饭前一定要洗手”的道理。
而在哥哥和自己因自觉洗手而被妈妈表扬之后,她更是每次吃东西之 前都会自觉地去洗手。而她原来跟她的哥哥一样,向来都是放下玩具就拿 东西吃。
(一)成熟势力说
启示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 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 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 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 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 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 孩子的发展。
第三章――儿童发展与儿童观精品PPT课件
![第三章――儿童发展与儿童观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6b2bf0b307e87100f69605.png)
• 中世纪儿童观:儿童是有罪的
– 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 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行赎罪。可以责骂、鞭 打儿童,对儿童施行体罚是应该的
– 儿童承受了各种肉体的、精神的折磨,遭受成人的轻 视,任何带有创新乃至尝试意识的行为都会受到指责, 人格被严重摧残
– 强化
• 班杜拉
– 社会学系理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 果而进行学习
– 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 布朗芬布伦纳
•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 微观系统 – 中间系统 – 外层系统 – 宏观系统 – 时间轴
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 发展决定教育 • 教育可以创造发展 • 教育创造的发展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
儿童发展与儿童观
儿童发展
• 儿童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 制约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 • 儿童发展理论 • 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儿童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 学前儿童发展是指0-6周岁/7周岁儿童的身心发展 的质的变化
– 儿童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 儿童发展是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统一 – 儿童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图) – 儿童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 儿童发展具有“关键期”
– 例如,“老子打儿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家庭 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 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的人类观推导出新 的儿童观
– 儿童是自由的,而且具有发展的可能性 – 并未把儿童本身看做有个性价值的存在,也未否定儿
童对双亲的绝对服从
• 儿童是“白板”
– 儿童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心灵就象一张白纸,洁白无 瑕,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象是一个 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 去,而不考虑儿童的需要
儿童观与儿童发展课件 (一)
![儿童观与儿童发展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7d95c81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b.png)
儿童观与儿童发展课件 (一)儿童观与儿童发展课件儿童观指的是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和观念,涉及教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
儿童发展则是指人类儿童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逐步成长和发展。
在这份儿童观与儿童发展的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究儿童观与儿童发展的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儿童观的意义儿童观涉及儿童生活的各种方面,包括教育、保护、抚养、健康等等。
对于社会来说,正确的儿童观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因为儿童是社会的未来。
通过正确的儿童观,我们能够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得儿童得以健康成长。
同时,正确的儿童观可以激励人们从儿童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加强与儿童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亲子关系和教育质量。
此外,正确的儿童观也能够推动社会对儿童权益的重视,强化对儿童保护的法律意识,有利于建设公正公平的社会。
第二部分:儿童发展的原理儿童发展是人类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促进。
儿童发展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发展:婴儿出生后,生理发展开始飞速发生变化,包括体重、身高、牙齿等各方面的生长。
同时,大脑发育也是儿童生理发展中的重要方面。
2.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生命历程中智力、情感、人格特征等诸多方面的逐步成长。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重要的人格特征和心理表现依旧在塑造中。
因此,家庭和学校等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3.社会发展:儿童的社会发展是指儿童在不断接触和交往中,逐渐理解世界和社会,获得相应的应对和交往技能的过程。
在社会化进程中,大人对儿童的指导和教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文化发展:所处的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通过不断与新儿童建立联系来实现的。
因此,文化在儿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三部分:儿童教育的实践儿童教育是儿童观和儿童发展的具体实践,它主要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等教育领域。
关于儿童教育的实践,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从幼儿期开始重视教育。
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观
![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观](https://img.taocdn.com/s3/m/6be4d2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4.png)
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观儿童是社会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发展和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儿童发展涉及到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此,正确的儿童教育观至关重要,以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首先,儿童发展和教育应该注重身体的健康和发展。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健康是他们正常发展的基础。
因此,提供良好的饮食和足够的运动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庭和学校应当共同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健康饮食,避免过度食用油炸食品和高糖饮料,同时提供足够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机会。
其次,儿童的智力发展也是教育的重点。
在这个信息时代,儿童需要掌握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因此,早期教育对于儿童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师应该注重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鼓励儿童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适当的教育技术工具也可以用来提升儿童的学习效果。
除了身体和智力发展,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也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并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家庭和学校应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鼓励他们参与团队活动、游戏和互动,培养合作、分享和交流的能力。
此外,儿童还需要得到家人和教师的关爱和支持,建立安全、温暖和稳定的情感环境。
最后,家庭和社会的合理期望也是儿童教育观应该关注的内容。
不同家庭和社会对儿童的期望有所不同,但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都可能对儿童的自尊和自信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有正确的期望值,并给予儿童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去发展,关注他们的进步和努力,而不只是对结果的追求。
综上所述,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观应该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
身体健康、智力发展、情感和社交能力以及合理的期望都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支持,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健全的新一代,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发展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发展观](https://img.taocdn.com/s3/m/41e127b5f705cc175527097f.png)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
她撰写了许多教育理论着作,开设国际训练班,对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她的着作主要有:《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办的心理》等。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研究了儿童,表现了儿童所给予我的东西而已”。
的确,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的确立,正是建立在对儿童的尊重、细致观察和不断向儿童学习的基础上的;是出自对人类伟大精神的无限敬意,集当时的医学、生物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之大成才确立了的。
蒙台梭利首先指出,当时成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是错误的。
她认为,在大人们的干预下,几乎所有三岁儿童的发展都是“不正常”的,都从自己的正常发展中脱轨了,也就是说“儿童的自我发展未能实现其原来的计划”。
而防止这一计划的实现的,正是在大人们的“爱情和援助的外衣下所隐藏着的一种微妙的东西”在起作用。
这就是有意无意地轻视幼儿的能力,认为“幼儿是地知的,没有礼貌的,要由自己去向幼儿灌输好的内容。
”这样就硬把成人的计划、思想强加给儿童,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要求儿童,用大人的尺度去评价儿童。
正是在这样以成人为中心的社会里,使儿童们的正常发展受到了压抑的歪曲,极大地妨碍了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人从出生时开始,精神生命就秘密地潜藏在人体内,只是被制约在尚未发达的肉体之中而已。
她把精神和肉体看成两个不同的实体,认为肉体是精神的容器,精神是第一性的。
她认为所有的正常儿童都具备能促进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即生命本身(生命的核心是精神)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而教育就是要帮助生命按本身的规律去发展,切勿用一种外在的力量使幼儿脱离自身的发展轨道。
蒙台梭利说:“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
这种活动,就是遵循幼儿自身生命发展规律的活动。
第二节 现代儿童观、幼儿发展观、幼儿教育观
![第二节 现代儿童观、幼儿发展观、幼儿教育观](https://img.taocdn.com/s3/m/74a7358a680203d8ce2f2446.png)
第二节现代儿童观幼儿发展观幼儿教育观一、现代儿童观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
它涉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期的意义与价值、儿童的权利和地位、教育与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
它对幼儿教育有深刻的影响,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上,儿童观的发展水平对幼儿教育实践水平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没有正确的儿童观,就不可能产生优质的幼儿教育。
(一)儿童是人,具有与成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人格每个儿童都有固有的生命权,并不为成人或家庭私有,更不能被其随意处置。
儿童自出生起就有获得姓名、国籍的权利,以及尽可能知道谁是其父母并应得到其父母或其他养护人的照料的权利。
儿童与成人同样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享有思想、信仰和宗教的权利。
每个儿童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且教育机会均等,儿童的这些权益都要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尊重与保护。
(二)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幼儿发展的各种需要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
所谓完整儿童是指全面发展和谐平衡的儿童,其发展是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和人格的整体性的发展。
成人及社会应承认儿童所具有的各种发展需要,并尽可能为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不仅保证其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还要给他们提供充分参加文化、艺术、娱乐和休息活动的机会,使其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要避免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的发展。
(三)每个儿童发展上都有其个性特点儿童发展中共性与个性共存,儿童个性发展,有些特征与共性一致,有些特征在发展速度上会超前或滞后于共性;此外每个儿童都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同龄儿童中,没有完全一样的儿童,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和自由的发展,是创造性的前提。
(四)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生理学、生化学、脑神经学及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使人们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范文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5dc424ca98271fe910ef9fe.png)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
她撰写了许多教育理论著作,开设国际训练班,对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她的著作主要有:《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办的心理》等。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研究了儿童,表现了儿童所给予我的东西而已”。
的确,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的确立,正是建立在对儿童的尊重、细致观察和不断向儿童学习的基础上的;是出自对人类伟大精神的无限敬意,集当时的医学、生物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之大成才确立了的。
蒙台梭利首先指出,当时成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是错误的。
她认为,在大人们的干预下,几乎所有三岁儿童的发展都是“不正常”的,都从自己的正常发展中脱轨了,也就是说“儿童的自我发展未能实现其原来的计划”。
而防止这一计划的实现的,正是在大人们的“爱情和援助的外衣下所隐藏着的一种微妙的东西”在起作用。
这就是有意无意地轻视幼儿的能力,认为“幼儿是地知的,没有礼貌的,要由自己去向幼儿灌输好的内容。
”这样就硬把成人的计划、思想强加给儿童,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要求儿童,用大人的尺度去评价儿童。
正是在这样以成人为中心的社会里,使儿童们的正常发展受到了压抑的歪曲,极大地妨碍了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人从出生时开始,精神生命就秘密地潜藏在人体内,只是被制约在尚未发达的肉体之中而已。
她把精神和肉体看成两个不同的实体,认为肉体是精神的容器,精神是第一性的。
她认为所有的正常儿童都具备能促进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即生命本身(生命的核心是精神)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而教育就是要帮助生命按本身的规律去发展,切勿用一种外在的力量使幼儿脱离自身的发展轨道。
蒙台梭利说:“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
这种活动,就是遵循幼儿自身生命发展规律的活动。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与儿童观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与儿童观](https://img.taocdn.com/s3/m/8e247c0c58fafab069dc0299.png)
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是人格中最难接近的,同 时又是强有力的。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 的习惯倾向。其完全是无意识的,遵循快乐原则。
由本我发展而来。遵循现实原则,调节外界与本我的 关系,是本我适应外界要求,推迟本我能量的释放。
超我
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其主要 职能在于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遵循道德原则 。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三、学前儿童发展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2— 1994),美国心理学家,是新精神分析学说的重 要代表人物,他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但他并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 结为生物学方面的原因,而强调人格发展会受特 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他认为人格的 发展包括有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 不可分割的过程。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三、学前儿童发展理论
(四)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的理论
维果茨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他探 讨了心理的个体发展和种系发展,特别 是在关于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儿童心 理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依赖关系方面有 独特的论述。
维果茨基对儿童心理学的另一个突 出贡献是提出了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Development,ZPD)的概念。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三、学前儿童发展理论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既依赖于儿童 的内部条件,也同强化、榜样在学习过程中所起 的作用有关。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 用。他十分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认为观察学习 是一种普遍的、有效的学习,整个观察学习过程 就是通过学习者观察榜样的不同示范而进行的。
谈蒙台梭利的儿童和儿童发展观
![谈蒙台梭利的儿童和儿童发展观](https://img.taocdn.com/s3/m/cb2cb5f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6.png)
谈蒙台梭利的儿童和儿童发展观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是一位意大利儿童教育家,她的儿童和儿童发展观影响了整个教育领域。
蒙台梭利的观点强调了儿童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学习的重要性。
她相信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思考、学习和探索的个体,而教育家的角色则是为儿童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探索和发展的环境。
蒙台梭利的观点认为,儿童早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达到了顶峰,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官体验来理解和掌握环境中的知识。
蒙台梭利提出了一种基于自主探索和自我学习的教育方法,即“蒙台梭利教育法”,她认为这种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潜能,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核心理念是“帮助我做到自己”。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能力和自主性,而不是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干预。
因此,蒙台梭利的教室被设计成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儿童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自主地进行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儿童的感官发展。
蒙台梭利观察到儿童通过感官来探索和理解世界,并建立了他们对环境的认识。
因此,她在教室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感官材料,如各种形状的拼图、颜色和质地的感知和排序工具等,以帮助儿童发展感官能力和观察力。
此外,蒙台梭利教育法也注重儿童的社交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通过与其他儿童进行交往和合作来培养社会技能和情感发展。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儿童有机会与其他同龄儿童合作完成任务,分享经验和建立友谊。
这种社交互动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交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共同责任感。
总的来说,蒙台梭利的儿童和儿童发展观旨在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环境,激励儿童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
她的教育方法强调儿童的独立性、感官发展和社交互动,通过培养儿童的自信心、自我学习能力和社会技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现代教育,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教育阶段和领域中。
儿童观与儿童发展 ppt课件
![儿童观与儿童发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dc3e32fad6195f312ba65d.png)
• 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 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 儿童是“成人的导师”
• 儿童就是“人”、“儿 童”
儿童是“有罪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 充满罪恶,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成人 应该对他们严加管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 行赎罪。儿童体内的各种毒素,是儿童犯罪的根 源,容易导致儿童的错误行为,而严酷的纪律则 会减轻、甚至消除儿童的这种行为,可以责骂、 鞭打儿童,对儿童施行体罚是应该的。儿童承受 了各种肉体的、精神的折磨,遭受成人的轻视, 任何带有创新乃至尝试意识的行为都会受到指责, 人格被严重摧残。
三、儿童发展的规律
(一)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 (二)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 (三)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1、儿童的发展有性别差异 2、儿童的发展有个别差异 3、儿童的友展有文化差异 (四)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五)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
儿童是“私有财产”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父母婚姻的结晶, 产生于母体,归父母所有,是父母的隶属品。父母可以左 右儿童的命运,控制儿童的生活,决定儿童的一切事情, 要求儿童学习许多并不感兴趣的课程,把儿童培养成为他 们认为是最理想的人,压服儿童,让儿童唯命是从。儿童 特别是男童被认为是家庭的希望、传宗接代的工具,开始 重视儿童、关心儿童,但儿童仍然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附 属品,父母的私有财产,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地位,与 其抚养人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依附关系。例如,“老子打 儿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家庭的私事,别人无权干 涉。
• 儿童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可以给成人予以启示,承认应当向儿童学习。
• 每位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儿童的发展, 而且还 在于儿童的欢乐和幸福。 儿童有权拥有欢乐自由的童年,应最大限度的 发展儿童的智能。
(学前教育学)第3章儿童观与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学)第3章儿童观与儿童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7fb052ef705cc17552709fe.png)
口欲含合型性格——吃、喝、抽烟、接吻 口欲施虐型性格——咬指甲、咬铅笔、讽刺、挖苦
肛门期(1—3岁)
此时期的动欲区在肛门,婴儿进行大小便时体验到愉快,而父母 施行的便溺训练,使其养成使用厕所的习惯,孩子开始往往表现反抗, 以后形成习惯,动欲区便从肛门区转移。
四、儿童的权利
(一)儿童权利的提出和发展
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文件中指出儿童因身心尚未 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及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适当保护。 这是第一个主张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文件。 1959年第十四届联合国大会在《日内瓦宣言》与《世界人权宣言》为内容的基 础上,通过了新的《儿童权利宣言》,该宣言的通过使儿童权利的观念更加深入 人心,为后来人们关注儿童权利的保护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以及群众基 础。 1978年三十三届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上,波兰的亚当·罗帕萨教授倡议起草 “儿童权利公约”。 1979年联合国又发起了“国际儿童年”,继承并发展了联合国大会于 1959年提出的儿童权利的基本思想。 1989年11月20日的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儿童权利公约》,于1990年9月2日正 式生效。
第二节 儿童发展
一、儿童发展概述
1.儿童发展的含义
儿童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进行的量 变与质变的过程。具体来说,儿童的生埋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形 态的增长)、发育(功能的成熟),如身高、体重等身体外部形态的变 化和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体质的不断增强,神经、运动、生殖等 系统生理功能的逐渐完善。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指心理过程各种技能的发 展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如感觉、情感、意志等意向的形成,能力、性格 等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完善。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既有一定的相对 独立性,又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身体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同 时心理发展对儿童身体的发展有相应的影响。
《3~6岁儿童观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3~6岁儿童观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0e95418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7.png)
《3~6岁儿童观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在阅读《3~6岁儿童观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他们的成长的理解。
以下是我个人的学习心得。
首先,这本指南教会了我重要性的观察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作者强调了儿童在这个阶段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是他们建立基本技能和概念的时期。
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反应,我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过程,并根据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来提供恰当的教育指导。
其次,指南也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通过创造性的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
作者提醒我,儿童在玩耍中学习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设计有吸引力的游戏和活动来帮助他们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和亲密的互动的重要性。
我明白了通过与儿童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和互动,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另外,我还从指南中学到了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一些关键领域和里程碑。
作者介绍了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认知能力、社会和情绪发展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这些知识帮助我认识到不同领域的发展是相互关联和互相促进的,我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设计适应儿童需求的学习环境和活动。
最后,指南还提供了一些关于监测和评估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方法和工具。
指南提醒我,观察和记录儿童的行为和成就是了解他们进步和需要的重要途径。
通过使用合适的评估工具,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并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指导。
总的来说,阅读《3~6岁儿童观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我对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观察儿童、提供适应其需求的学习环境和活动、建立良好的亲密互动关系,并通过评估和监测来了解儿童的发展进程,我能够更好地支持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我相信这些原则和方法将对我未来在儿童教育领域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https://img.taocdn.com/s3/m/f675e79fc8d376eeaeaa31a7.png)
欢迎共阅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
她撰写了许多教育理论着作,开设国际训练班,对现代幼儿教育的、《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曾经说过:予我的东西而已”。
而防”这样就硬把成人的计划、思想强加给儿童,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要求儿童,用大人的尺度去评价儿童。
正是在这样以成人为中心的社会里,使儿童们的正常发展受到了压抑的歪曲,极大地妨碍了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人从出生时开始,精神生命就秘密地潜藏在人体内,只是被制约在尚未发达的肉体之中而已。
她把精神和肉体看成两个不同的实体,认为肉体是精神的容器,精神是第一性的。
她认为所有的正常儿童都具备能促进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即生命本身(生命的核心是精神)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而教育就是要帮助生命按本身的规律去发展,切勿用一种外在的力量使幼儿脱离自身的发展轨道。
蒙台梭利说:。
她认为环境既能帮助生命,也能妨碍生命,但是环境决不会象生命那样有所创造,而生命却能创造和自我发展。
她说:“生命是非常优秀的女神,她总是在前进中征服环境为妨碍她的胜利所设置的障碍”。
从而,她得出的结论是,生命是主体,环境是从属的。
但是为了生命的发展,应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根据这一原则,蒙台梭利在“幼儿之家”中,为了生命的发展所创造的条件是:①完备的环境;②消极的教员;③科学的教具。
她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外部条件下,才能使生命遵循自己的发展法则去发展。
这样,就“如同身体的成长需要从环境中摄取营养一样,生命只有遵循成长的法则才能使其发展获得必要的营养”。
关于发展的法则,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自己的肉体中自然具备使自己获得发展的计划”。
计划上去。
童”,、“文字敏感期”、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为例,其出现的时间和程序尽管因儿童而异,但是所有的儿童都要经过语言发展的敏感期的。
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be09df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d.png)
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儿童发展观是指对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儿童发展的特点、规律、需要和促进措施等方面。
其基本内涵如下:
1. 儿童是有尊严的个体,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的权利和利益。
2. 儿童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应该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促进其全面发展。
3. 儿童发展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教育和培养方式。
4. 儿童的发展需要家庭、社会和教育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应该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体系,提供适宜的教育和培养条件。
5. 儿童的发展应该注重全面性和个性化,既要注重智力发展,也要注重道德、情感、身体等方面的发展。
6. 儿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应该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引导其积极探索和发展。
7. 儿童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应该注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尊重和保护儿童的权利和利益,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注重儿童的全面发
展和个性化发展,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体系,引导儿童积极探索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与儿童发展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和儿童发展观在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的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的观点,然而她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和实验研究以及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命哲学的理论加以阐述和发挥。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之为“内在潜力”;或把它总括为“人类的潜能”。
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她说:“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它的生命力量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
”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看作是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也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
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提示儿童的自然发展进程及规律性;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智力的、精神的和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
哈佛大学教授霍姆斯
(E?G?Holmes)于1913年2月4日给《时代教育增刊》的信中写道:“蒙台梭利理论体系的精华是她对下面这个真理的有力论断(或再论断):除非在自由的气氛中,儿童既不可能发展自己,也不可能受到有益的研究!”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较少(或尽量减少)干预儿童主动(或自发性)活动的基础上的。
她的培养目标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类的潜能”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并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并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促进人类和平的强有力的新一代。
蒙台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理》(1949)中系统地阐述了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进程,揭示了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与联系,为她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感觉训练、运动训练和智力发展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她指出,儿童的“心理胚胎”的发展必须在它的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犹如“生理胚胎”在母体内一样。
两者不同的是儿童的生理器官在
母体内已开始形成;“心理胚胎”则是婴儿出生时才开始发育,这时儿童的大脑空无所有,但它有一种积极的能动的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事物的印象的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设置一种适合儿童内在需要和兴趣的、能够诱发儿童自发学习、自动作业的环境。
蒙台梭利特别强调儿童的学习室(教室)的设置,包括系统的刺激物——按照物体属性的类别设计各种系列的分等级、层次的程序教学教具材料,以便儿童自由选择、独立操作与自动练习和自我教育。
这样,可以使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各种能力。
蒙台梭利也十分重视家庭环境(蒙台梭利《家庭中的儿童》、《蒙台梭利手册》)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要求父母、成人改变对待儿童的错误观念和行为,呼吁社会关心儿童、保护儿童的权利。
废除一切压制儿童个性和情感、摧残和折磨儿童身心的种种方法和手段,让儿童的“内在潜力”得以充分地展现和发展。
蒙台梭利把儿童看作是发展着的个体,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由于儿童内在生命力的驱使或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一种自发性活动,从而不断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而获得经验,积累经验,促进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前一个阶段的充分发展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的发展是以前各个阶段充分发展的积累和延续。
这种发展随着儿童生命岁月的增长,从无意识逐步进行到有意识,从自发活动进行到自由选择活动;但是,儿童(包括成人)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自发活动在发展进程中都始终存在着,只是生命的本能冲动在逐步减少,而心理的内在需要在逐步增加。
蒙台梭利特别在《高级蒙台梭利方法》第一卷《教育中的自发活动》中详细地阐述了“自发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蒙台梭利强调儿童早期的环境经验对于以后阶段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特别重视丰富儿童的早期经验,重视儿童早期教育”,是她在罗马圣罗伦佐“儿童之家”试图解决贫民儿童受“文化剥夺”问题的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中得到的重要结论。
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已为当代心理学所肯定。
蒙台梭利不仅重视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也十分注意发展的阶段性。
她分别论述了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感觉训练和智力发展是蒙台梭利研究的重点,她从生物学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敏感期”得到启示,促使她观察和研究儿童各年龄阶段的感觉活动及其心理特征,从而发现儿童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敏感期”,并指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的涵义是:在不同发展阶段儿童表现出对于某种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产生一种特殊兴趣和爱好,学习也特别容易而迅速,是教育的最好
时机。
但是,这种现象经过一定时间便随之消失。
因此,教师和父母必须随时留心观察儿童的实际生活及其表现,发现和把握儿童在各个阶段出现的这种心理现象,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帮助和鼓励,否则将对儿童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缺陷,因而埋没了他的某些特殊才能而终身遗憾。
正如福禄培尔所指出的:我们对于儿童的帮助不宜过多、过早、过快,也不宜过少、过迟、过慢;应不失时机和恰如其分。
蒙台梭利提出的“敏感期”,或称为儿童发展和学习的“关键期”“心理预备状态”,并通过他们的实验研究的验证而予以肯定。
然而,蒙台梭利在她
的一些着作中描绘这一心理特征时,说成是“上帝的恩赐”“自然赋予儿童的灵感。
”
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既不是固定智力论,也不是环境决定论。
她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动力是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活动。
这一论断已为当代实验心理学所肯定。
然而,她又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提出儿童的发展是与生俱来的“内在潜力”的展现或释放,其动力是生命本能的冲动;并认为其发展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
物学规律”进行的,这又使她的理论陷入了“预成说”和自相矛盾。
本来“生命力”或“内在潜力”,
以及“人类的潜能”确实客观存在,但是,蒙台梭利却用宗教神秘主义的观点加以解释和描述,
不仅使人们难以捉摸,而且也是不科学的。
这显然反映了蒙台梭利的资产阶段世界观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