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理论
中特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
1、时代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发展 大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 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
3、创新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突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 设社会主义历史难题的理论体系 4、开放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 系
• 与时俱进
小结
• 邓小平: 勇于创新、开辟道路 • 江泽民: 抵御风险、捍卫前进 • 胡锦涛: 承上启下、继续推进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
1. 一个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2. 一个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回答三大问 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一个什么党?怎样建设好执政党? 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更好更快发展?
邓小平理论
十五大报告指出: 十五大报告指出: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着重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着重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 样发展”的问题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 一脉相承
理论渊源—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理论主题—都坚持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理论品质—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理论基点—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 理论目标 — 都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特重要理论总结
中特重要理论总结引言中特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它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中特的重要理论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特知识。
中特的基本原理中特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概率和统计的,它假设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中特通过观察历史数据、分析趋势和规律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特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性中特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具有随机性的,即没有任何规律可循。
只有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和分析,才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波动性中特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具有波动性的,即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波动。
通过观察历史数据中的周期性波动,可以预测未来的波动趋势。
独立性中特认为不同事物之间的发展和变化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的。
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得出它们独立发展的规律。
中特的关键要素中特的预测和分析过程中,有一些关键要素需要考虑和分析。
这些要素包括:历史数据中特的预测和分析是基于历史数据的,因此收集和分析历史数据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趋势分析中特通过观察历史数据中的趋势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趋势分析是基于历史数据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统计分析中特的预测和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对历史数据和现有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从而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和规律。
可靠性评估中特的预测和分析结果需要进行可靠性评估。
通过评估预测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可以提高预测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特的应用领域中特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以下是中特的一些应用领域:股票市场中特在股票市场中应用广泛。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天气预报中特在天气预报中也有很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大量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趋势。
经济预测中特在经济预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中特理论解答
9、如何构建培育和践行行行社会主义核心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1、教育引导,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发挥榜样的作用用; 把社会主义核心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融入入到国⺠民教育之中
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用,加强家庭文文明建设; 发挥精神文文化产品潜移默化的作用用
2、实践养成,是培育和践行行行社会主义核心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2、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面建成小小康社会、进而而全面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的时代。
3、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人⺠民团结奋斗斗、不不断创造美好生生活,逐步实现全 体人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儿女女女戮力力力同心心、奋力力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大复兴中国 梦的时代。
11、结合党的十十九届四中全会,阐明为什什么要推进社会治理理现代化?
十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理 体系和治理理能力力力现代化若干干重大大问题的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理体系和治理理能力力力 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用用社会主义核心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10、在当代中国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时代特点与要求,对那些至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 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激活其生生命力力力。
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新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拓 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力力和感召力力力。
改革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但也付出里里里巨大大的资源环境代价。面面对资源环 境瓶颈制约的日日益突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人⺠民创造良好生生产生生活环境,为全球生生态安全作 出贡献,必须树立立和践行行行绿水水⻘青山山就是金金金山山银山山的理理念,讲生生态环境转化为发展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制度和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的继承和发展,结合中国国情和实践经验的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它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包括:1.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核心地位,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实现人民对国家政权的管理和监督。
3. 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强盛。
4.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保持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指导。
5. 坚持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减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环境污染、社会公平与正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定国情下的一种制度和理论体系。
中特什么意思
中特什么意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简称中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般原理、价值、功能、原则、方法、路径、措施、保障等理论,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规范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运行操作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保障理论等。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学的思想和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理念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价值目标、价值原则和价值遵循。
它主要包括:(1)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学说中的观念思想,如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政党观、民主观、人权观、自由观、公正观、权力观、法治观等;(2)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建设中的观念思想,如社会主义法哲学、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学说等;(3)关于法、法治和法治建设的一般原理、价值、功能、原则、学说、方法、制度、体系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制度规范理论涉及法治的基本制度、法律规范、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程序、法治结构等范畴和内容,主要内容包括:(1)关于法治的基本制度方面的理论,如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社会制度、基本文化制度等理论;(2)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方面的理论,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内在关联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等理论;(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方面的理论,如宪法实施监督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运行操作理论涉及法治行为、法治实践和法律制度运行等范畴和内容,它是法治原理的应用和实施。
其主要内容有:(1)贯穿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建设各个环节中的理论;(2)贯穿在国家、政党、军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理论;(3)关于法治实践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保障理论涉及法治存在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等相关影响因素方面的理论。
中特理论
一小题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包括:社会主义学说、社会主义运动和制度3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康帕内拉《太阳城》、莫尔《乌托邦》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5列宁在1917年发表的著名的《四月提纲》系统地回答了俄国革命面临的问题6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7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8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邓小平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9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11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傅里叶“和谐制度”《新世界》,圣西门“实业制度”《论实业制度》,欧文“公社制度”《新世界观》、《新世界道德书》。
1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萌芽,抗日战争成熟,解放战争发展13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内容包括(9)个方面的基本问题14“工农武装革命”思想,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革命阵地15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生产力高度发展)16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含义(人民当家作主)1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19空想平均社会主义:摩莱里《自然法典》、马布利的“理性社会主义”(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兄弟,人人平等,《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二大题1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为: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开放市场,实行自由贸易;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用民主集中制代替高度集中的军事管理体制;改变单一公有制经济,采取租让制、租赁制,将雇工在20人以下的小企业退还原主,代购代销等国际资本主义形式;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制和奖金制;充分利用外国资本和技术来加快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中特理论体系
中特理论体系绪论一、近代以来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过程中,先后有了两次成功的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的飞跃。
第一次结合和飞跃,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干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和主要贡献(一)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科学地解答了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并以特色鲜明的内容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获得了新丰富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也为我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贡献:1、解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2、奠定了全党和全国各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给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特色鲜明的新内容。
第一章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为经济文化落后,所以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长过程的初始阶段。
也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初始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其标志是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关系即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其特征是生产力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的状态,生产关系、政治上层建筑等方面还不成熟、不完善,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发展水平的总认识和总判断,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两层含义清楚地表明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社会性质及其发展过程中不成熟不完善程度。
中特理论与实践.要点
中特理论与实践要点一、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分析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及深刻教训,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国际背景。
1、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持续不断的斗争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把社会主义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把工人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这两大运动合流,整个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
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实质是列宁主义在俄国首先实现社会主义,形成苏联模式的过程。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尤其是俄国工人革命运动相结合的理论结晶。
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并进行初步探索。
列宁实行军事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由于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现实;脱离了农民的需求;实行无货币社会是脱离实际的空想等军事共产主义的局限性,列宁转向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改革过度集权的政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3、苏联模式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并逐步在国际上推广。
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十六国的发展。
欧洲: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亚洲:越南、朝鲜、蒙古、中国、柬埔寨、老挝拉美:古巴4、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三个根本原因第一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最根本原因);第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第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中特理论的教学大纲
中特理论的教学大纲中特理论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特理论的教学大纲是指在高等学府中对中特理论进行系统教学的指导文件,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特理论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
首先,中特理论教学大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纲领和规划,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特理论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为教师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特理论。
同时,教学大纲还能够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中特理论教学大纲的内容设置应当全面准确。
中特理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当全面准确地反映中特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基本原理,并结合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教学。
教学大纲的内容设置应当有层次、有重点,既要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中特理论。
此外,中特理论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应当多样灵活。
中特理论的教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中,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学大纲还应当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中特理论教学大纲的评估机制应当健全完善。
教学大纲的评估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和反馈,是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提升。
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当明确评估的指标和方法,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中特理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一)时代主题的变化由战争与革命转为和平与发展(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三)中国国情的变化经济政治状况文化科技状况人口与劳动力状况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1、经济全球化】中国国情的变化1、经济总量增长迅速,但人均占有量少2、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但体质机制改革缓慢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发展民主加强法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制度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有两点,一是思想的禁锢,二是既得利益。
思想禁锢,需要克服政治改革的“两个凡是”:即“稳定压倒一切”论和“国情特殊”论。
要不要搞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克服新的两个凡是。
你一谈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马上有人说稳定压倒一切,免谈,改革就不稳定了。
第二,一谈政治体制改革,马上就有人说中国的国情特殊,中国的国情是要中国特色。
这两个东西成了我们的挡箭牌。
我认为要搞改革必须克服这两个东西。
中国面临的改革应该有四个层面:一个是经济改革,一个是社会改革,一个是行政改革,一个是政治改革。
现在我们在做的是经济改革,经济改革的核心是市场经济。
社会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独立、平等的公民社会及其社会结构。
行政改革的核心是廉政、高效、法治和按规矩办事的政府。
政治改革的核心是民主、自由、宪政。
3、文化不断发展,但产业化程度低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背景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混淆,政府统包统揽;公益性文化投入不足;经营性文化产业依赖政府•十六大以来的基本思路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两轮驱动,两翼齐飞,推动文化建设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4、科技明显进步,但自主创新不够5、人口资源丰富,但人才资源缺乏,老龄化问题出现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二)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思想(三)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一)历史地位1、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一脉相承与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根本宗旨一脉相承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一脉相承与马克思主义奋斗目标一脉相承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二)重大意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2、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3、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特理论一.中特理论体系是马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一)中特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党继续推进马义中国化的历史性创造(二)中特理论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面临矛盾和问题:a生产力水平低、创新能力低、人均产值低b结构性矛盾、粗放性增长方式、环境资源压力、体制性障碍c收入差距拉大、贫困人口、农业基础薄弱、社会协调发展问题d民主法制建设不适应e精神文化f社会结构、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问题g国际竞争激烈、发达国家压力(三)中特理论体系是全国人民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思想基础、强大精神支柱二、中特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一)中特理论体系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科学分析的结果(二)中特理论体系是对建设社义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的结果(三)中特理论体系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实践科学总结的成果三、中特理论体系是围绕探索和回答三大基本问题形成的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什么是社义,怎样建设社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一)中特理论体系是对什么是社义,怎样建设社义这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邓小平:根本任务、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布局、战略重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世纪(二)中特理论体系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3、先进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就是要通过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体现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素质和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形成的一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和根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党之本,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重要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和精神支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举。
华师中特理论 复习重点整理
中特复习重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含义2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起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2>逻辑起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主要有1956年、1975年、1978年三种说法。
“1956年”说认为,应该把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起点,因为从那时起我们就有了自己的建设路线;“1975年”说认为,邓小平在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提出了各方面都要整顿的思想,整顿是改革思想的源头;“1978年”说是多数人的观点,主要是考量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历史地位而得出的结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捕捉重要发展机遇并且不断把这些机遇转化为发展的动力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体是两大制度一是基本经济制度。
主要是确立生产关系即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决定一个社会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反映了中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二是分配制度。
主要是确认分配方式的制度,是经济制度的重要方面。
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存在按劳分配,也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因此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这一制度适应了中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促进生产力更好发展。
6研究公有制或私有制,要回答哪两个问题7现代公有制与传统公有制相比较,有哪些变化?公有制变化:传统公有制----现代公有制变化的基本特征;1)公有制企业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自身经济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
中特理论教案
中特理论教案教案标题:中特理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特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中特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3. 能够运用中特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中特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中特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1. 运用中特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中特理论的相关教材、课件、实例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中特理论的概念和背景,激发学生对该理论的兴趣。
2. 通过提问或讲解,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特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中特理论的定义、发展历程等。
2. 分析中特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决策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中特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每个案例中的特征和规律,并运用中特理论进行解释和预测。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中特理论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提供更多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继续运用中特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相关知识,深入了解中特理论的更多应用领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中特理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书面提交解决过程和结果。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特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运用中特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和作业布置,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中特理论知识点总结高考
中特理论知识点总结高考一、运动学基础知识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在中考或高考中,常常涉及到运动学的基础知识。
1. 位移和位移方程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改变的概念,常用Δx表示。
位移方程可以用来计算在匀速运动或匀加速运动中物体的位移。
2. 速度和速度方程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常用v表示。
速度方程可以用来计算在匀速运动或匀加速运动中物体的速度。
3. 加速度和加速度方程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常用a表示。
加速度方程可以用来计算在匀加速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
4. 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指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以地球上的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加速度为9.8m/s²,向下为正方向。
二、力学基础知识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力和力的作用规律的科学,是物理学的基础。
在中考或高考中,力学也是必考的一部分。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用公式表达为F=ma。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一对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动量守恒定律指出一个系统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不变。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分力的过程。
三、能量转化与守恒能量是物体进行物理活动的基本因素,能量转化与守恒是能量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中考或高考中,常常会涉及到能量转化与守恒的问题。
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系统内,能量的总量在没有外部能量输入和损耗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中特理论[1]
中特理论一、名词解释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两个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从本质上讲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2、邓小平理论邓小平领导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础问题,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为了实现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手段、措施和具体做法。
主要包括依靠什么要素推动经济增长,采取什么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发展,通过什么消费方式引导生产等。
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7、“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简答题1、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什么是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兼顾各方、统筹谋划、综合平衡,把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把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4、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
5、和平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既通过争取和平发展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和各方利益的交汇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特理论复习资料
一、十七大报告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5、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总题库一、简答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一系列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2.简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主要包括三方面:1、基本经济制度:构成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生产关系即生成资料所有制的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2、分配制度:现阶段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认识,深化对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认识。
3.简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转正的结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是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的重要形式。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设立民族自治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自治权的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层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
4.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就是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的。
5.如何理解中国当前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进入新世纪,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存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6.简要说明我国当前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途径。
第一、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基础。
第二、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7.如何理解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P102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第一,生产方式落后,小块徒弟经营占主导地位,生产率低,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其次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滞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整体生活水平低于城市水平,第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必须走城乡发展一体化道路8.简要说明对人民民主的全面理解。
人民民主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使用专制的方法来对待敌对势力以维持人民民主政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目的是要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目标,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人民民主是广泛的民主,人民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相统一的民主,人民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人民民主是全面的民主。
9.简要说明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与核心的理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
必须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医院,离开人民当家作主,不受人民监督,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就会脱离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就是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0.简要说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善于使用中共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二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三是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五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六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证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七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11. 简要说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原则。
P147 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三是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四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12.简要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是什么。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要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要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要求。
13.简要说明中共十八大强调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
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四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4.简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意义。
P221 224理论:一是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二是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三是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四是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五是关于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论。
目标是:资源节约型、环境良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度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
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意义:首先,建设生态文明是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根本途径。
其次,建设生态文明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
最后,建设生态文明是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根本举措。
15.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考验和新课题。
P262 新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新课题: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16.简要说明在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P275 1.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行为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4.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5.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物的能力。
17.简要说明在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本要求。
P277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和严格队伍管理相结合、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相结合、发挥监督作用和严肃党的纪律相结合,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8.简要说明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任务。
P282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二是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得用人标准。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
四是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五是必须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19.简要说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要性和重要性。
P285 1、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利益主体、权力主体、价值主体,坚持群众路线是贯彻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2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国民族额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3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内在要求。
4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所在和生命所系,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5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6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
7实践证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20.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p260 一关于推进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理论。
二是关于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