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与区域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波(L)
瑞利波(R):质点在XZ面上椭圆滚动前进 勒夫波(Q):质点在XY面上曲线前进
L(面波)
p
s
Vp>Vs>VL
5、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 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
M=LOGA A:距震中100公里处标准地震仪在地面所记录的最大振幅 (微米)。 M<2 微震 标准地震仪:自振周期0.8 秒,阻尼比0.8,最大静力 放大倍率为2800。 2~4 有感地震
3 4 5 6 7 8 9
3
4
5
6
7
8
9
地震震级 位移类型说明 走向滑动 正向滑动 正斜向滑动 逆向滑动 逆斜向滑动
地震震级 断层位移类型说明 走向滑动 正向滑动 正斜向滑动 逆向滑动 逆斜向滑动
• 错动速率
现今错动速率:精密地形测量确定 平均错动速率:最新沉积物的错动位移与沉积年代之比
等级 错动速率 (㎜/a) 活动性 AA >10 很高 A 1-10 高 B 0.1-1 中等 C 0.01-0.1 低 D <0.01 非活动性
3 区域断裂现今活动性研究 • 区域断裂现今活动性是区域稳定性研究的另一主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包括区域活动断裂分布、产状、规模和类型,断裂分段 性活动特征,断裂活动年代,活动强度与活动速率测试估算, 活动周期,微震台网监测研究其活动性,主要活动断裂演化趋 势及其对工程建设可能的危险性分析等。 4 区域地震活动与火山活动研究 • 区域地震活动与火山活动研究是区域稳定性研究的中心内容, 特别是地震强烈活动地区,对区域稳定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它 主要包括区域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基本特征、空间分布,历史 地震活动分析,发震断裂构造或潜在震源区确定,地震强度、 最大震级和活动周期,地震带的潜在演化趋势,潜在震源区划 分及其对工程建设地区的危险性评价等。 5 区域重大地质灾害研究 • 区域重大地质灾害研究主要包括区域地质灾害分布,主要地质 灾害类型和危害性分析,重点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 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地质灾 害预测、危险性评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分析等。
1.0 0.8 0.6 0.4
最大地表位移(m)
20
圣费尔南多,1971
0.2
10 8 6 4
0.1
走向滑动 北美和全世界
0.08
奥尔维尔,1975 所有的断层类型(北美) 所有的断 层类型 (世界)
0.06 0.04
奥尔维尔,1975
2 1 2
0.02
0.01
在这个地区需要建立 关系的另外资料 英皮里尔,1966
我国活断层的分布特征
• 我国活断层的分布总体上继承了老的断裂构 造 • 大多处于活动性强的现代地应力场中,受控 于现代应力场。 • 以东经105度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 以NE和NNE走向为主的正断层和走滑正地 层为主,西部以NW和NWW走向的走滑和逆 冲-走滑断层为主。
7、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
活断层的活动方式
(1)地震断层(粘滑型活断层)
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突然滑动 发生在强度较高的岩石中,断层带锁固能力强,危害大 (2)蠕变断层(蠕滑型活断层) 沿断层面两侧岩层连续缓慢地滑动 发生在强度较低的软岩中,断层带锁固能力弱 一般无震发生,有时可伴有小震
4、活断层的参数
• 产状
断层面的走向、倾 向和倾角
第四讲 与区域稳定性有关的工 程地质问题
第四讲 与区域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
• • • • 一、区域稳定性的概念 二、活断层 三、地震 四、区域稳定性评价
一、区域稳定性的概念
• 区域稳定性是指在内、外动力作用下,现今一 定区域地壳表层的相对稳定程度及其对工程建 筑安全的影响程度。 • 区域稳定性与区域地壳稳定性或区域构造稳定 性不同。区域稳定性包含后者,后者通常不包 括区域性外动力地质作用,而只是现代地壳活 动性及其对工程建设影响的研究与评价。
美国 圣安德烈斯断层, 错动速率4-5cm/ a
• 错动周期
应变能积累的速度:地壳应变速率S
地质体能够承受应变能的极限:断层 锁固段的强度 d:一次地震的错移量 S:断层的平均错动速率
d R= s
d R= sc
• 年龄判据
直接法:断层物质绝对年龄法
C14、热发光法等 间接法:错动地层年龄法
Q -Q4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晚更新世(10万年)
2、活断层的危害
• 活断层的地面错断直接危害跨越该断层的建筑物
• 西安地裂缝:临潼-长安活动断裂带
• 伴有地震发生的活断层,强烈的地面振动对较 大范围内的建筑物损害
石岗大坝全长700m, 台湾1999.9.21地震中被断层切错
3、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不良地质现象呈线形密集分布
宝成铁路:长609公里,灾害112处
(3)水文地质方面 • 导水性和透水性较强,泉水常沿断裂带 呈线状分布,植被发育 (4)历史资料方面 古建筑的错断、地面变形 考古 地震记载 (5)地形变监测方面 水准测量、三角测量
6、活断层的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 活断层的位置、方向、长度 遥感解译 勘探 地形变测量、微震测震 安全评估
建筑物场址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 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使其大角度 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 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应尽可能地 选择相对稳定地块即“安全岛”,尽量将重大 建筑物布置在断层的下盘。 在活断层区兴建工程,应采用适当的抗震结构 和建筑型式
三、地震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几百万次地震,人们能感觉 到的仅占1%左右,7级以上的灾害性地震每年多则二十几 次,少则三、五次。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一南亚两个地震带之间,是一 个多地震活动的国家。在我国三千多年的历史资料中,记 录地震近万次,其中破坏性地震达 6000 多次;据 1200 ~ 1989年资料统计,7级地震为 147次,8 级及其以上巨大地 震共 19次。1966年至今,大地震已达20余次。我国地震分 布以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和台湾省区破坏性地震 最多。其中台湾尤甚,大震多,频度高;新疆和西藏次之。
遥感判读、宏观地 质调查、震源机制 断层面解、裂缝、 地震特征
里马洞 金鸭上村 乃冲 白云 小街 金山 通海 胜利桥 核桃冲 海马格 Ⅸ Ⅹ 大白寨
小寨

白云
1970年通海地震的等震线图
北 水平错动 0.70-1.00m
长度和断距
A 断
卫 生 池 水平错动 1。00-1。10m 层 缝 裂 汽 水平错动 1.25m 车 路 B
活断层工程安全性评估
• (1)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探槽与实验室年代测定, 根据活动断层鉴定的标准,确定工程场区及区域范围内的 断层是否为活动断层,为工程选址避开活动断层提供科学 依据。 • (2)查明活动断层的长度、宽度、运动性质、错动方式、 滑动速率、一次错动的位移量与重复特征以及分段性等特 征,在此基础上要评价活动断层对工程场地的影响。 • (3)根据发震断层最大潜在地震及地震发生特征的分析, 划分潜在震源区和评价地震活动性参数。通过对工程场地 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给出场址不同风险概率水平的抗震设 防参数,据此进行工程抗震设计,从而保证工程设施在遭 遇未来地震时的安全性。 • (4)根据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结合地震危险性分析结 果,进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评估工程场地遭受上述灾害 的可能性及程度,作为工程场地避让潜在地震地质灾害地 带或采取相应工程安全措施的依据。
地震时地表断裂带长度和断 层最大位移量. 一般:震级越大,震源深度 越浅,地表断裂越长,断距 越大。 7.5级以上地震均出现地表错 断,而小于5.5级的较少出现.
A
教 室
垂直断距 0.50-0.80m
B
粘土 断层
唐山大地震地表断层错动
靠近旧 金山第 六街的 布鲁克 桑姆街 路面出 现了深 深的地 裂缝并 有明显 的垂直 位错
一、基本概念
1、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 用或现象。 2、震源:地壳内部振动的发源地。 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
浅源地震:<70km
震源深度: 中源地震:70~300km 深源地震:>300km
4、地震波
体波:通过地球本体传播的波 面波:体波经过反射、折射后,沿地面传播的波 体波 纵波(P):压缩波 横波(S〕:剪切波--破坏性最大
对活断层进行研究,首先调查其展布情况,即活断层的位置、 方向、长度等。可根据已有区地质、航磁和重力异常资料, 与卫星影象、航空照片对照,进行初步判释,勾划出所有可 能对场地有影响的活断层。 在卫(航)片判释的基础上,要进行区域性踏勘,进一步验 证判释成果。一般是根据发震断层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 鉴别标志来进行,并作详细研究。对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的 活断层要进行详尽的研究。为了确定活断层近期及现今活动 的参数,需进行钻探、坑探、物探和绝对年龄测定等工作。 对于蠕滑型活断层,可通过跨断层的地面精密水准和精密三 角测量、地震测震以及地下洞室中跨断层埋设位移计、激光 测距仪等监测,以获取某些活动参数。还是确定活断层最新 一次活动的地质年代和绝对年龄,这对对工程建设和活断层 危险性评估也至关重要。
二、活断层
1、概念 • 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 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USNRC):
(1)在3.5万年内有过一次或多次活动的断层 (2)与其他活动断层有联系的断层 (3)沿该断裂发生过蠕动或微震活动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全新地质时期(1~1.1万年)
区域稳定性研究的基本任务 • 研究区域工程地质特征; • 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 • 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改造,并强调对任何重 大工程项目都应该研究区域稳定性问题。
区域稳定性研究的基本内容
1 区域地壳结构与组成研究 • 区域地壳结构与组成研究是区域稳定性研究的重要地质基础, 它主要包括岩石圈结构演化,层圈对流和深断裂的分布及其 对表层构造格架的影响研究,地壳厚度变化,重力梯度带, 布格异常变化带的研究,构造动力来源研究,表层构造格架 研究等。 2 区域新构造运动与应力场研究 • 区域新构造运动与应力场是区域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包括区域新构造运动形式、特点、强度及其变化趋势, 区域地壳形变特征,新构造应力场特征、最大主应力与最小 主应力及剪应力的分布状态,现今地应力测量,区域现今应 力场反演、模拟计算,应力场演化趋势及其与活动断裂和地 震活动关系模拟计算分析等。
2 3
Q1 -Q4 3
5、活断层的识别
(1)地质方面
• 最新沉积物的错断
活断层带物质结构松散 伴有地震现象的活断层,地表出现断层陡 坎和地裂缝
(2)地貌方面
• 断崖:活断 层两侧往往 是截然不同
N
的地貌单元
直接相接的 部位
水系:对于走滑型断层
(1)一系列的水系河谷向同一 方向同步移错 (2)主干断裂控制主干河道的 走向
>5
>7
破坏性地震
强烈地震
6、烈度:地面震动强烈程度
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 的影响。 震源深度和震中距越小,地震烈度越大。 在震源深度和震中距相同的条件下,坚硬基岩场地较松软土 场地烈度小。 (1)地震基本烈度: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 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一个地区的平均烈度
海城县析木公社近SN向和 近EW向锯齿状地裂缝,具有 左旋扭动性质,位移36cm
1000 800 600 400
10.0 8.0 6.0wenku.baidu.com4.0
全世界历史 资料界限
地震震级与地表错断长度的关系 地震震级与地表最大位移的关系
地表断层作用长度(km)
200
2.0
圣费尔南多,1971 北美资料界限
100 80 60 40
• 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的产物
深度 盖层断裂 基底断裂 地壳断裂 岩石圈断裂 切穿沉积盖层,达到基底顶面 切穿岩浆岩层,达到玄武岩顶面 切穿地壳,达到地幔顶面 切穿岩石圈,达到软流圈 地震活动 地震M﹤3 M﹤6,不形成地震带 M﹥6,形成地震带 M﹥6,形成控制性地震 带
活断层的继承性和反复性
(2)设防烈度(设计烈度):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
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经济性等的需要,对基本烈度的 调整。
建筑物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
甲类:特殊要求的后果极为严 特殊抗震、专门研究 重(放射性、毒气、大爆炸) 乙类: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生 基本烈度提高一度 命线工程(交通、通讯) 丙类:一般工业民用建筑物 丁类:次要的临时性建筑物 基本烈度 降低一度或不设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