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
1-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1-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d4b9a89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f.png)
唐 玄 宗
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 此天所以佐唐使中兴也。”
——《新唐书·姚崇宋璟传》
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 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 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
——教材·相关史事
治国之策大比拼
唐
太 宗
K
重用魏 征、房
玄龄、
杜如晦
整理牌面
贞观年间掌权的大臣各有所长,房玄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魏 征“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 温彦博“敷奏详明,出纳惟允”,戴胄“处繁理剧,众务必举”,王 珪“激浊扬清,嫉恶好善”心,都是一时之俊杰。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 入吾彀中矣!
——《剑桥中国隋唐史》
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宋史》引
武则天“无字碑”
整理牌面
结合教材,列出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唐 ✓ 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玄
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宗 ✓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 注重对官吏的考核
✓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政治
经济 用人 文化整理牌面“唐史臣源自(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
K
武
唐
则 天
Q Round1
“丞相
爱K惜人才
重用贤
玄 宗
安得失
能姚崇、
此人!”
宋璟
K
Q
治国之策大比拼
唐 太K
宗
轻徭薄赋
务在劝农
K
武
唐
则 天
Q Round2
重视农K业生产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5b7ec26c175f0e7dd137af.png)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选择题1.“618年,隋朝贵族李渊在太原起兵,攻占长安;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李渊自立为帝,建立唐朝。
”这段话描述的是()A. 唐朝建立的过程B. 隋朝建立的影响C. 唐朝建立的背景D. 隋朝灭亡的教训2.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里“唐宗”的统治时期,史称()A. “文景之治”B. “开皇之治”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3.唐太宗比作“镜子”的名臣是()A. 姚崇B. 房玄龄C. 魏征D. 杜如晦4.唐太宗患有哮喘病, 长安的宫殿潮湿, 他更容易犯病。
有大臣建议在宫中建一个暖阁居住, 他没有同意, 并说: “功德不及汉文帝, 更不可浪费民力。
”这说明唐太宗()A. 勤于政事B. 虚心纳谏C. 节用戒奢D. 招贤用能5.唐太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A.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B. 发展经济,减轻劳役负担C.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D.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6.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唐朝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继续完善了()A. 三省六部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册封制7.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A. 仁政爱民B. 无为而治C. 以法治国D. 以德治国8.“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在唐太宗系列的治理国家的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鼓励发展农业,减轻人民负担B.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 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D. 勒于政事,提倡节俭9.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 唐高祖B. 武则天C. 唐玄宗D. 唐睿宗10.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 分别开始于()A. 秦朝、唐朝B. 唐朝、唐朝C. 隋朝、隋朝D. 隋朝、唐朝11.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 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 独断专权)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f4718d80c22590102029d66.png)
第一单元强盛的隋唐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定都长安。
他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朝消灭江南的陈朝,统一了南北方。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个世纪的分裂局面,为后来唐朝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繁荣——“开皇之治”:人物隋文帝措施隋文帝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
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在地方,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将地方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表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史称“开皇之治”2.科举制的创立(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出身门第,普遍士人虽有真才实学却常入仕无门。
(2)创立:①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②隋炀帝:增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3)含义: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考试和差额选拔人才的制度。
(4)影响:①它打破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通过比较公平的考试,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②使普通士人有机会凭才能入仕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国家统一。
③士人读书的风气更加盛行,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各地在文化上和心理上的认同。
3.大运河的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统治开通605-610年,隋炀帝征发数百万劳力,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余杭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作用①积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②消极:致使劳役征发过急过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4.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害,隋朝名存实亡。
5.问题探究:隋朝与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那么它们灭亡的原因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这两个短命的政权又起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呢?(1)原因:相同原因:秦、隋两朝都实行了暴政,秦、隋两朝都因暴政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走向灭亡。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eb7009ba76e58fafab003d1.png)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8页)1.唐朝的建立:(1)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建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③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唐太宗的主要政策和措施:①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最著名的谏臣:魏征)②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③政治: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14页第一段)4.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广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8-9页)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共掌朝政: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3.周朝建立: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4.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后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fb81a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8.png)
一、选择题1.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皇帝的灾难是自己造成的,皇帝的欲望太盛就会多费财物,多费财物就要加重赋税,加重赋税老百姓就愁苦,老百姓愁苦就会亡国。
下列哪位皇帝的亡国直接促使唐太宗得出这个道理A.秦始皇B.陈后主C.隋文帝D.隋炀帝2. 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下列各项对如图所示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分封制逐步发展而来B.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C.唐朝首创这一制度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3. 唐朝时期,书生贾贵家境贫寒,其家族也无势力。
他寒窗苦读十年后取得了一定得成绩,决定到京城应试。
请回答这里的“京城”是在今天的()A.杭州B.北京C.西安D.洛阳4. 《新唐书》中写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
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材料中的“朕”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5. 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下列对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B.统一国家的建立C.儒家思想的独当一面D.繁荣与开放并存6. “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的英明统治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7. 在中国古代,出现过许多次盛世局面。
下列盛世的出现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是A.“光武中兴”B.“开元盛世”C.“贞观之治”D.“文景之治”8.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虚心纳谏,选贤任能B.减轻负担,发展生产C.制定法律,完善制度D.注重文教,编修经籍9. 武则天对科举非常重视,而且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她对科举制做出的贡献是A.分科考试B.设进士科C.考查诗词D.创立殿试10. 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
唐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A.民族平等民族关系融洽B.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C.长城彻底失去防御作用D.唐朝北方边境无边患11. 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后,帮助唐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的是()A.吐蕃兵B.南诏兵C.回纥兵D.突厥兵二、填空题12. 填空题:618年,贵族李渊父子以关中为根据地,起兵反隋,建立了_____,定都_____,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李渊就是_____。
山东省聊城市四中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总结+习题
![山东省聊城市四中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总结+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526e06e6c175f0e7dd1372f.png)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建立时间 _________ 建立者 _________ 都城 _________二、贞观之治1.在位皇帝:2.思想来源: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3.补:1、名臣贤相:敢于直言:魏征“镜子”善于谋略:房玄龄敢于决断:杜如晦 2、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4.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采取上述措施的结果如何?)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三、女皇帝武则天(贞观遗风)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政治:(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经济:(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措施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开元盛世1.时间:前期2.原因(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1)用人: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
(2)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 表现(唐玄宗采取措施的结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人了鼎盛时期。
二、【易错字巩固】贞观之治魏征开元盛世三、【限时测评改一】1.唐太宗统治时期,名将、名相辈出。
下列属于贞观名相的是()A. 姚崇、房玄龄B. 房玄龄、杜如晦C. 宋璟、杜如晦D. 姚崇、宋璟2.科举制度在我国施行了一千三百多年,以下属于武则天为科举制的完善做出贡献是()A. 加试策问B. 创立进士科C. 创立殿试D. 创立八股文考试制度3.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A. 唐玄宗统治前期B. 唐太宗统治时期C. 唐高祖统治时期D. 武则天统治时期4.《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
历史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
![历史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d1c023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e.png)
历史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唐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期。
自唐太宗即位时开始,贞观之治达到了巅峰,并延续至唐高宗时期。
之后,唐玄宗继位,并且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一时期持续了约20年。
本文将探讨这段历史时间内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贞观之治1. 开创科举制度唐太宗开始了科举制度,至此,士人通过考试而进入官府成为官员。
这样,唐朝政府能够为官员把关,同时使受教育的人们更有机会获得高级官职。
2. 实行均田制唐太宗实行了均田制,这是一种土地配给制,按照户口数目和家庭劳动力的需求来划分土地。
这有效地解决了贫富差距,并确保了国家的粮食供应。
3. 制定太和正音太和正音是唐太宗下令编纂的音韵规范。
它的编纂对于汉字的标准化和普及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太和正音为唐代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4. 推崇佛教和道教唐太宗推崇佛教和道教,但并未将其正式定为国教。
在他的统治下,佛教和道教得到了大力发展,也对唐代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开元盛世1. 实行文景之治唐玄宗实行文景之治,这是一种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繁荣盛世。
在这个时期,许多文化名人和艺术家获得了支持和赞誉。
2. 打造雄伟的建筑唐代的建筑特色之一就是宏伟壮观,唐玄宗也不例外。
他下令修建了多个大型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是大雁塔和洛阳白马寺。
3. 推进国际贸易在开元盛世时期,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更加频繁,包括新疆、中亚、东南亚和印度等地。
这极大地促进了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4. 实行胡服骑射唐玄宗实行胡服骑射,即所有官员和公民被要求学习骑马射箭和穿着胡族服饰。
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边境的防御和管控,并且巩固了唐朝的征服地位。
总结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期间,唐朝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等领域的巨大变革。
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改革让唐朝在更加良好的轨道上运作,文化和艺术的繁荣让唐朝成为一个快乐和充满魅力的帝国,在当时有着重大的影响。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整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c3a738b79b6648d7c0c7464f.png)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整合【知识点整合】一、唐朝的建立1.背景: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贵族李渊,率兵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2.建立: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时间:618年;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含义: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繁荣,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主要原因:(1)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吸取隋亡教训,政治清明,政策开放。
(3)唐太宗能知人善用,虚心纳谏,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贞观年间名将、名相辈出。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3.“贞观之治”主要内容:政治方面:①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如重用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敢于直言的谏官魏征,大将李靖、李勣。
②加强中央集权: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精简机构。
经济方面:轻徭薄赋,提倡节俭。
教育方面:完善科举制度,大兴学校。
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为“天可汗”对外关系: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支持玄奘等加强中外交流。
4.“贞观之治”主要表现:(1)政治清明: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革除弊政,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那时名将、名相辈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2)经济繁荣: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国力强盛。
(3)文化昌盛:继承、发展并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广纳贤才。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4)民族关系和谐:边疆各族同汉族通好,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册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
历史 重要知识点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历史 重要知识点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https://img.taocdn.com/s3/m/a8eb3b8352d380eb63946d17.png)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注释:红色字体是重点知识点,要求记忆,黑色字体的部分了解)一、唐朝的建立——唐高祖李渊时间:618年人物: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1.唐太宗:唐朝第二个皇帝,年号“贞观”。
2.治国措施:①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eg:魏征——“镜子”,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②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③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治国效果: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是唯一的女皇帝。
2.治国措施: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③减轻人民负担,注重发展生产;3.治国效果:经济继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评价武则天)四、“开元盛世”——唐玄宗1.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
在位前期,年号“开元”。
2.治国措施: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重用姚崇、宋璟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治国效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归纳:汉唐出现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清明;③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④生产工具革新促进经济发展;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归纳:汉唐出现盛世局面给我们的启示: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②要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③统治者必须自身的执政素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4ad27d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8.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笔记本篇笔记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本课重点讲述了唐朝历史上的两大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这两个时期都是唐朝非常繁荣的时期。
本文将会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讲述这两个盛世:一、贞观之治;二、开元盛世;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四、我对这节历史课的学习感想。
一、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一段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
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李世民采纳了一些优良的制度,比如说科举制度,以及推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思想等等,为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还十分重视经济建设,发展了海外贸易和内陆交通,推广了棉花的种植和制造技术,这些政策措施使得唐朝的经济繁荣发展。
同时,贞观之治时期也有着优秀的文化和思想传统,比如禅宗佛教、诗词、唐宋八大家等著名文化。
二、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段统治时期。
开元盛世时期,唐玄宗采纳了一些先进的制度,如“礼仪之邦”的外交政策,开创了“科举三元及第的制度,增加了科举考试的难度,从而增加了人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唐玄宗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并帮助一些著名文人,如白居易、骆宾王等等,推广了唐诗大发展和宋词的萌芽。
可以说,开元盛世时期是唐朝文化的黄金时期,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历史记载作品,其作者为司马光。
这部作品主要记载了从周朝到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通史之一。
这部作品大大提高了历史记载和研究的标准,使中国的历史记载和研究能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四、我对这节历史课的学习感想通过这节历史课,我深深地了解了唐朝时期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重要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看到,唐朝创造了所谓“唐风”和“开元盛世”这样的历史文化奇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 “开元盛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 “开元盛世”》](https://img.taocdn.com/s3/m/7950647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5.png)
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齐纨
鲁缟车班班”,材料中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A.农业发展 B.政治清明 C.经济繁荣 D.商业活跃
肆 学以致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
武则天像
712年,李隆基即位。即 为唐玄宗。其统治前期年 号“开元”,有“开元盛 世”的美誉。后期年号 “天宝”。
唐玄宗李隆基画像
课堂总结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课堂小结
从 贞 观 之 治 到 开 元 盛 世
唐高祖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思维拓展
想一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面有哪些共 同点?唐朝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启示?
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
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被称为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上”为解决“民为盗者”所采取的办法有哪些?(4
分)
(3)材料三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
材料二 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
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
本。
政府要轻徭薄
赋--,-《发贞展观生政产要·论务农》
材料三 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 虐,要臣善下听钳正口确,意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 等每见看,事虚有心不纳利谏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1-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68a497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b.png)
➢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
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
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
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
贞观之治
唐代的盛世是由贞观年间(627-649年)开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起草诏令 封驳审议 负责执行
吏户 礼 兵 刑 工 部部 部 部 部 部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一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4.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政治上:
进唐士太。宗曾”说:“人死了不能
唐再太活宗—,即—执位(法五之务代初必),王宽依保大据定简德《约唐才。摭兼”言备》
“和天当时下官英员雄的职尽责入,吾制彀定了(选gò拔u
➢阅读教材P9,填写下面的表格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贞观遗风
地位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治国
政 治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措施 经 济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
作用 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如何评价武则天? 原则:一分为二,全面性原则
相比。
——《剑桥中国隋唐史》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武则天的 孙子,多才多艺,擅长音 乐和书法,是唐朝在位时 间最长的皇帝。 在位时间:712年—756年 年号:先天、开元、天宝
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用用人人::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先后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 又朝野用政经政 官经 全文治不济国张清治济教:滥:有:说明::升3、。发整2—1,张个展顿—才郡九吏经《不,龄治济唐虚1等,,5会授38人要裁改个为减革卷县相八冗税,十,5员制2一8使8万》得人, “文户藏口教书之:之盛盛注,,重极莫文于盛教此于,”开编。元修,经其著籍录者,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8b9cfa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a.png)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分别出现在唐高宗贞观年间和唐玄宗开元年间。
这两个时期被认为是唐朝最辉煌的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特点。
一、贞观之治唐朝贞观之治从公元62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649年,是唐高宗时期的标志性特征。
在这个时期,唐高宗以清明政治、“以理贵道”的治国理念为指导,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1.政治上的:贞观之治强调儒家的尚玄思想,重视理性、公正和道德。
政府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建立了清明官政制度,加强了皇权,增加了地方官员的权力,同时加强了监察体系,打击了贪污腐败现象,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2.经济上的:贞观之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唐高宗实行轻徭薄赋政策,降低了农民的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他还加强了与外国的贸易,开辟了新的丝绸之路,扩大了经济的范围。
同时,唐朝还推行了均田制,使土地流转更加合理,增加了经济的稳定性。
3.社会上的:贞观之治注重社会稳定和人民福利的提高。
唐高宗建立了安史之乱后的新都城长安,修筑了官道、京畿内外城池和宫殿,提高了居住条件。
他还推行了法律的,加强了社会秩序的维护,完善了刑罚制度,提高了社会的安全感。
二、开元盛世唐朝开元盛世从公元713年开始,一直持续到755年,是唐玄宗时期的标志性特征。
在这个时期,唐玄宗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和文化上的,使得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极大的繁荣。
1.政治上的:开元盛世强调政治的开明和包容,唐玄宗致力于修补唐朝前任的政治失误。
他招募了大量的贤能之士,组成了优秀的政府机构。
他还发展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提高了政治的廉洁性和公正性。
此外,唐玄宗还实行了节孝贤良等制度来促进社会风气的提升。
2.经济上的:开元盛世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
唐玄宗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农田开垦和农民技术的改进。
他还提倡工商业的发展,通过政策优惠和减税措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整理+练习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整理+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c3ac0644b35eefdc9d33329.png)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整理+练习【课标导航】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开元盛世”。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兴亡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难点预测: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知识整理: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隋炀帝被杀后,__618__年,__李渊__称帝,建立唐朝,定都__长安__,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__626__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贞观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治国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三省六部制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__刑罚__;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进士科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__各级官吏__的政绩。
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__劳役负担__,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治世表现:政治比较__清明__,__经济__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贞观之治__”。
二女皇帝武则天4.治国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__科举制__,创立殿试制度。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__负担__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作用:社会经济得以__持续发展__,人口__持续增长__,边疆得到__巩固__和__开拓__。
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6.治国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__发展经济__,改革税制;__注重文教__,编修经籍。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https://img.taocdn.com/s3/m/83790ab93968011ca30091d6.png)
小结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主要史实
唐朝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宋朝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 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明朝
清朝 前期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 之战、闭关锁国政策
开放;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 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 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 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 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白《海上丝绸之路》
请完成当堂检测第7、8、9题
感悟升华
中国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活跃期。据 史料记载,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那 时候的首都长安里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 成群。这个大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
各国文①化对和外物开产传放入促中进国繁。荣1,5闭世纪关初锁,国中导国明代著名 航海家致郑落和后七。次远洋航海,到了东南亚很多国家,一直 抵友知达好识非交,②吸洲往欧我 取东 的 洲国世海 佳 的应界岸 话 天的 。 文坚上肯 明 学持一尼末、对 切亚清医外 先,初学开 进留,、放 的下中数政 文了国学中人、策 明国积几, 成同极何积果沿 学 学极,途 习 、各 现 地国 代 理人 科 学民 技 知 识纷纷加传快入自中身国,发开展阔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专题复习
复习目标
1.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如遣唐使、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2.了解和掌握宋朝对外贸易的基本史实。 3.掌握明清时期对外交往的交流与冲突,如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史实。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24af103102de2bd9705886a.png)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
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首创于隋朝);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
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
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和武举,亲自面试考生,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1)措施:
①任用贤能。
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③经济方面。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99f9bb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e.png)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一篇介绍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文章。
文章主要阐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通过实施一系列、经济、文化改革,使得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
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全面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此外,学生应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唐朝会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对后世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讨论成果,进行总结讲解,深入剖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历史意义。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经济、文化特点。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重要性。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基础知识梳理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基础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ce236ca240c844769eaeea5.png)
⑶意义:“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二、女皇武则天
690年,武则天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多方招揽人才,发现和提拔姚崇、宋璟等有才干的人;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生产。
三、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1.唐玄宗:712年,李隆基当上皇帝。他就是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年号是开元。
2.“开元盛世”
⑴唐玄宗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任用贤能。发展生产。整顿财政。按照唐太宗“宽仁”的原则,废除了武则天时代的酷刑苛法。唐玄宗倡导节俭。
⑵表现:经过唐玄宗的治理,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六学习主题 隋唐时期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基础知识梳理
一、“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他以贞观为年号。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贞观之治”
⑴治国措施: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9f663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6.png)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一览表
结合下列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有哪些开明的 治国思想?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教戒太子诸王》
正确认识君民关系,重视人民的力量
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 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 时为本。
——《贞观政要·论务农》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
1、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掌握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措施。
3、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 唐朝兴盛的原因。
0
0
0
1
2
3
唐
女
“
朝
皇
开
的
武
元
建
则
盛
立
天
世
与
”
“
贞
观
之
治
”
壹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 唐朝的建立 李 渊 时间: 618年
经济上: 减轻劳役,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 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你知道唐太宗身边有哪些能臣吗?
魏 征
房 玄 龄
杜 如 晦
长 孙 无
忌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以他很重视选官和 用人。他求贤若渴,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地主集团的支持, 他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出身不 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
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 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 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不仅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 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 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 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就是唐高祖。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
)措施:
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贡献: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女皇武则天: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农业措施: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
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名臣:姚崇、宋璟
)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贡献:唐玄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在他统治的前期,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朝兴盛的原因
原因:1)国家统一;2)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3)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4)民族关系友好;5)对外交往友好;6)注重创新等。
2
唐朝兴盛的启示
国家统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注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处理好民族关系、对外积极主动交往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
注重人才培养和选用是社会发展的保障。
21co
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
秦隋后期都爆发
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②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①政策因素:农民战争的作用。
②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③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
④个体作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