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桩基础(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拟定桩长的基本原则 � 持力层选择 岩基或坚硬土层; 压缩性低或强度较高的土; 避免选择软土层或距离软土层太近的土层作为持力层。 � 摩擦桩的桩长不宜太短,一般摩擦桩长≥4m; � 摩擦桩底端应进入持力层一定深度,一般≥1m。
桩的根数估算及平面布置 • 桩的根数估算 � 桩长可定 在已定持力层情况下,桩长已经拟定,可根据土层分布 及土质条件确定单桩承载力[P],由下式估算桩数:
桩径、桩长的拟定 • 主要考虑因素——荷载大小、土层分布与性质、桩周土 阻力状况、桩基类型与结构特点、桩的长细比、施工设备 与条件等,结合考虑经济合理性。 • 桩径的拟定——当桩的类型选定后,桩的截面尺寸可根 据各类桩的特点与常用尺寸,并考虑上述因素选定。 • 桩长的拟定——与持力层的选定有密切的关系。可按地 质条件初步拟定持力层并确定桩长,并通过承载力、变形、 稳定性验算对所选桩长进行校核。
N M y xi � 单向偏心荷载:Pi = n ± Σx i2 N M y xi M x yi ± � 双向偏心荷载: Pi = ± 2 n Σx i Σy i2
验算时,令,其中Pimax为基桩最大竖向力,K为荷载组 合系数,由此反算出所需桩长。
• 桩的间距 考虑桩与桩侧土的共同作用条件及施工,对桩距的规定: � 钻(挖)孔灌注桩: 摩擦桩的中心距≥2.5倍成孔直径; 支承或嵌固在岩层的柱桩的中心距≥2.0倍成孔直径; 矩形为边长,桩的最大中心距一般不超过5~6倍桩径。 � 打入桩的中心距≥3.0倍桩径,在软土地基可适当增大。 � 斜桩: 桩底处桩的中心距≥3.0倍桩径; 承台底面处桩的中心距≥1.5倍桩径; 振动沉桩进入砂土,桩底处桩的中心距≥4.0倍桩径。
� 单桩水平位移检验 �采用《规范》提供的“m”值时,应验算地面处桩身的水平 位移不超过6mm,水平位移过大时应将“m”值适当降低; �《规范》规定需作墩台顶水平位移验算,在荷载作用下 墩台顶水平位移Δ不超过容许值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0.5 L (cm ) ,其中
L为桥孔跨径(m)。
⌧ 弹性桩单桩桩侧土的水平抗力强度检验 《规范》无规定,但为桩侧土是否处于弹性状态并符合弹 性地基梁假定,可检验桩侧土产生的最大土抗力是否超过 容许值。
桩基础设计方案的检验 对拟定设计方案进行检验,以确定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强度、变 形、稳定性等。
• 检验的基本原则 验算基础及其组成部件(基桩与承台)在与验算项目 相应的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产生的内力与位移是否满 足设计与使用要求。
• 检验的主要内容 � 单根基桩的检验 � 单桩轴向承载力检验 �按地基土的支承力确定和验算单桩轴向承载力; �按桩身材料强度确定和检验单桩承载力; � 单桩横向承载力检验 �在水平力和弯矩作用下,按载荷试验或计算的方法检验 单桩横轴向承载力; �对于预制桩,验算施工过程中起吊、运输时的桩身强度。
n=µ N [P]
N——作用在承台底面上的竖向荷载; μ —— 考虑偏心荷载时各桩受力不等而增加桩数的经验系
数,一般取μ=1.1~1.2。
� 桩长不可定 各土层情况比较接近,无明显持力层。可先拟定桩数、 桩的布置、承台尺寸等,然后计算基桩所受荷载,再根据 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反算桩长。
N � 中心荷载:Pi = n
� 管柱: 摩擦桩的中心距一般取2~3倍管柱外径; 柱桩的中心距一般取2倍管柱外径; � 边桩外侧距承台边缘的距离: ≥0.5倍桩径且不小于0.25m(桩径≤1.0m); ≥0.3倍桩径且不小于0.5m(桩径>1.0m); 盖梁不受以上限制。
• 桩的平面布置 • 多排桩可布置成行列式、梅花式等形式; • 为使各桩受力均匀,充分发挥桩的承载力,尽可能使桩 群形心与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 水平力或弯矩较大时,宜将桩布置在离承台形心较远 处,采用外密内疏的布置方式,增大基桩对承台形心或合 力作用点的惯性矩,提高桩基的抗弯能力。 • 基桩的布置应使承台受力比较有利,尽量使墩柱轴线与 基桩轴线重合; • 盖梁式承台的桩柱布置应使盖梁发生的正负弯矩接近或 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