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四首 教案教学设计
宋词四首教案
《宋词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四首宋词。
2、初步了解词的体裁特点。
3、理解四首词所表达的内涵。
4、了解作者的朝代、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背诵四首宋词教学难点:理解四首词所表达的内涵。
教学方法:探究、指导教学过程:一、预习:1)、字音、字形骤.海棠.麾.下炙.的.卢霹雳..弦.了.却赢.2)、解词1、雨疏风骤:2、浓睡:3、卷帘人:4、绿肥红瘦:5. 永昼6. 瑞脑销金兽7. 消魂8、社林9、梦回10、吹角连营11、八百里12、麾13、炙14、点兵二、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
母王氏,知书善文。
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
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作者辛弃疾【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北京课改初中语文八上《21宋词四首》word教案(1)
宋词四首教课设计一、文章资讯《渔家傲》范伸淹 (989── 1052) ,字希文,吴县 (今江苏省苏州市 )人。
少孤贫,能勤苦自学。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1015) 中进士。
仁宗宝元三年 (1040) ,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 (掌管边防军事的副长官 ),对稳固边防很有贡献。
康定元年 (1043) 任参知政事 (相当于副宰相 ),实行政治改革,因守旧权力抗争而失败,被贬为地方官。
后死于赴颍州途中。
谥“文正”。
范仲淹诗、文、词都有成就,语言精练,风格豪放。
诗歌创作继承了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给予后的诗文改革运动开了先河,有《范文正公集》。
《浣溪沙》晏殊,字同叔,北宋期间有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抚州(今江西临川)人。
景德初年,他刚十四岁,就以“神童” 的才名应殿试考取进士。
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代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 。
仁宗庆历中,晏殊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
为官廉洁,秉直从政。
他曾上书皇帝,主张严格选任州郡长官,人尽其才地方知县,清除庸劣不称职者,这份万言书声震一时。
晏殊是一位有名的文学家,善于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
风格婉约,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论。
他的名作《浣溪沙》中的“无能为力花落去,似曾相逢燕回来”向来为交口称赞的名句。
晏殊曾多次担当参知政事,兼枢密使,这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官位显赫。
晏殊常常在家中款待客人,宴席之间总陪伴着歌声、乐声,所以晏殊的作品多表现诗酒生活和安闲情致。
《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咏中秋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交口称赞,流传宽泛。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烂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落,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难过,手足兄弟。
于是他一边观月一边喝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此诗表达了对亲人、友人的美好祝福,也表现了诗人的超脱与旷达。
高一语文-17课《宋词四首》教案
十七课《宋词四首》《雨霖铃》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柳永婉约词的特点。
2.理解词意,感受词中浓浓的别情,把握词的意境。
3.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铺叙、白描的手法。
二、能力目标1.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正确认识该词的情调,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理解词意,把握词的意境。
2.学习该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铺叙、白描的手法。
教学难点:把握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探究法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初中毕业的时候,你们经历了一次人生的聚散。
人生没有不散之筵席,离别是在所难免的。
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离别”成为多少文人笔下书写的话题。
在众多离别的作品中,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堪称离别词中的绝唱。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二、介绍作者柳永(约987——1053约),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不第,生活穷困潦倒。
其词多是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善于抒写离情别绪。
创作慢词,铺叙白描,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一。
他的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著有《乐章集》。
2、简介写作背景当时,词人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
这首词就是抒写他和一位红颜知己的离情别绪。
三、整体感知(一)朗读感知1、录音朗读(1)提醒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
(2)提问:录音的感情基调怎样?明确:感情基调低沉。
2、学生齐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听出感情)。
(二)疏通词意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注解理解词的大意。
2、请一位学生概括次的上下片的内容。
明确:词的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词的上片写离别后的设想。
3、从这首词的内容安排上来看,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点拨:词的上片写的是眼前之景,是实的还是虚的?词的上片写的是别后情景,是实的还是虚的?)明确:虚实结合。
《宋词四首》教案(京改版八下)共3篇
《宋词四首》教案(京改版八下)共3篇《宋词四首》教案(京改版八下)1《宋词四首》教案(京改版八下)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词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学习四首宋词的优美词句。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3、通过学习这四首宋词,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听、说、读、写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书写能力。
2、辅以相关的课外读物,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1、宋词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宋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悠久、流派较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佳话。
宋词最初出现于唐代,发展起来的宋词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如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纤细、形式多样、思想深刻等。
宋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2、四首宋词的选讲本节课选讲的四首宋词分别是《清平乐·别来倾听琵琶曲》、《定风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南乡子·登京洛铁塔》。
这四首宋词都是宋朝时期的作品,各具特色,代表了宋词的不同风格,本节课将对这四首宋词进行详细讲解。
3、学习方法教师首先进行听读练习,让学生听读四首宋词,并进行简单的注释。
然后通过互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课文的作者、出处、写作背景等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最后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掌握有关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技巧,并加强对四首宋词的理解和艺术欣赏。
四、教学方式:1、听读互动教师首先进行听读练习,让学生边听边读,并进行简单的注释。
接下来教师可以对四首宋词进行简单的谈论,激发学生对宋词的兴趣。
2、互动讲解教师通过互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四首宋词的作者、时代背景、语言特点、艺术价值等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首宋词,从中悟得一些人生哲理和文化意义。
3、写作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从文学角度理解四首宋词,并进行个人阅读、思考和评论,加强学生对宋词的理解和艺术欣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沪教版第三册-18_宋词四首_教学设计_教案_2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词的意境美;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积累诗歌鉴赏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词的魅力,体会词人别离时凄凉、哀伤的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2、仔细品味词的语言。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千世界,悲欢离合仿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离愁别绪也似乎是一种永恒的情怀,古往今来,众多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和感人肺腑的文学作品,透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通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们仿佛看到荆轲离开时的悲壮,“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那又是怎样的凄苦之别。
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嗅着浅浅的墨香眼前也仿佛浮现那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那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去感受一下柳永笔下那缠绵悱恻的离别深情。
作者二、作者简介柳永,婉约派代表人物。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三、朗读词作,初步感知(一)、朗读1.学生范读,读准字音。
2.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作大意。
补充:(1)对长亭晚: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2)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去了”;(3)楚天:楚地的天空,这里泛指南方天空。
3.配乐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情感。
感受本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哀婉、悲伤、凄清4.学生展示朗读,学生点评,并指导学生点评。
(语调、节奏、情感表达)5.播放配乐朗读,学生跟读。
再次体会情感。
(二)整体感知再读词作(齐读),思考:1.总结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上片:离别情景,以实写为主;下片:想象别后情景,以虚写为主。
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描写情态;离别后:刻画心理。
2.这首词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离别时依依惜别之情,浓浓的离愁别绪。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词四首》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词四首》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词四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四首经典的古代词作品。
这些词作品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能反映出古代社会的风貌和词人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四首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了解古代文化,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古词,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首词,理解词中的难点词语,掌握词的基本格式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词的背景,学生能够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四首词,学生能够感受词人的情感,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首词,理解词的基本格式和技巧。
2.难点:理解词中的难点词语,把握词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的背景和词人的创作风格。
2.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词中的难点问题。
3.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和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四首词的全文、词人的简介、词的注释和译文等。
2.教师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例如:“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词四首》。
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四首词,感受词人的情感世界。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四首词的全文,并引导学生关注词的标题、作者、注释等信息。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优秀教案
12 词四首1.了解词在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第12课课前预习卡第1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1.了解作家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
2.把握两首词作的大意,理解词作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3.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雄心壮志。
一、导入新课在每一个朝代,都有令我们动容的爱国志士,他们有的不畏艰苦为国戍守边关,有的虽两鬓微霜却仍渴望为国效力。
他们将豪情诉诸文字,留下不朽名篇。
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豪放派的词作?(生自由回答)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也是豪放派的词作,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其中的魅力吧。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过的豪放派词作,导入对豪放派词作《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学习。
二、教学《渔家傲·秋思》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
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工诗文,语言精练畅达。
其散文鲜明刚健,有丰富的政治内容。
词作现存不多,其中,《渔家傲·秋思》写边塞风光,苍凉悲壮。
有《范文正公集》存世。
(2)写作背景。
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国家逐渐形成积弱积贫之势,宋仁宗即位后益加明显,表面上一片歌舞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他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
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词四首》精品教案
《词四首》精品教案1.了解词在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本课的四首词都感情充沛,因此本教学设计在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时,注重“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生平和词作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者想通过词作表达的感情。
本课的词作艺术成就突出,所以本教学设计同样注重对词作中重点句子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的分析,以此来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并让学生初步学习如何赏析词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教学设计还把四首词进行对比阅读,从而让学生对四首词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资料链接1.《渔家傲·秋思》北宋在仁宗即位之后,国家积弱积贫之势益加明显,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而文风、词风仍在沿袭着晚唐、五代的余习发展。
有远见的政治家、文学家都已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庆历新政”和古文运动先后发生在这个时期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当时政治现实、社会现实的客观要求。
在词方面,豪放词开始兴起,一改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
范仲淹的《渔家傲》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这首词,有人说是“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概和战士们生活的艰苦性”,这只是表面看法,其实它更是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消极防御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形象的概括与反映。
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永词风靡一时之际。
他有志于改变花间词派柔媚的词风,就以柳永为对手。
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天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一首出猎词。
他致书鲜于子骏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并对于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颇为得意。
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明白作者心情,观赏宋词的意境美,陶冶情操。
3、准确反复朗读,观赏宋词语言的音韵美,达到背诵。
4、明确四首宋词的名句、主旨句、用典句及修辞用法等。
教学过程«如梦令»一、简介作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依旧词。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点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形交融的艺术境域。
她还善于从描画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用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漂亮,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二、结合注解分析:1、3至7句写了什么?是哪两人对话?对话人各自心情如何?哪两个字表露了他们的不同心情?诗人与侍女的咨询答,诗人有心咨询,侍女却不解其意。
2、〝应是绿肥红瘦〞,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无言外之意?明确:用拟人的方法描写花、叶,同时又一语双关,曲折表达自己因思亲而憔悴,自己像海棠花一样消瘦了。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深层地表达了作者想念亲人的情感。
板书:想昨夜:风雨醉酒试——有心咨询,却——无意答对话:明讲海棠暗抒情——因思夫而憔悴«醉花阴»1、思想内容:上片重阳:日长难挨,半夜难眠。
下片黄昏:思得消魂,思得清瘦。
重阳佳节,东篱把酒,抒发想念亲人的愁苦之情。
2、重点词语明白得:消魂:指因想念亲人而心神迷离。
黄花:指菊花。
3、词中名上片重阳日长难挨昼夜活半夜难眠下片黄昏思生得消魂把酒感受思得清瘦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西江月»1、简介作者:2、学生看导读,发言简述背景。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优秀教案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4.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第1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一、导入新课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
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渔家傲秋思》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明确:①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②异寒(霜满地);③异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千嶂,孤城闭)。
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环境的恶劣。
(3)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
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2.品读本词,赏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1)衡阳雁去无留意。
明确:“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
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
“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由此也可见边塞战事紧张。
高一语文宋词四首教学设计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高一语文宋词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掌握四首词的内容,理解豪放词和婉约词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特色。
2.掌握鉴赏词的简单方法。
3.熟读成诵。
课时安排:一课时〔这篇课文学生已经提早自读背诵并掌握了大致内容,所以这堂课的重点是再强调重点难点,就不想花太多时间是是了。
〕教学步骤:一.课前背诵〔检查作业〕二.内容回忆提问:四首词的中心内容是什么?雨:离愁别绪念: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游,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思念,借咏史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声:通过写残秋的风光,以景衬情,倾诉出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生活的无限哀愁。
永:表现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膝求和、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
比较:念与永都是怀古之作,两词中表现的怀古之情有什么不同?念的怀古之情,主要是对历史与现实、古人与自己的联想。
赞美周瑜的丰功伟业,说明自己对建公立业的渴望与向往,但现实抱负难以舒展,苏轼的怀古之情,较多表现为惆怅与无奈。
永追怀刘裕驰骋中原,而刘义隆草率北伐、溃不成军的史实,痛感山河陷落,南宋统治者无北伐复国之志,有苟且偷安、弄全谋私之实,英雄无用武之地,自己报国无门,辛的怀古之情,更多的表现为悲愤不平与忧心如焚。
〔需要解释内容,参看用书〕三、重点点拨:1、文学常识与背景2、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3、念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豪迈。
概写与特写结合、概貌与细节结合、虚实结合。
重点句:小乔初嫁人生如梦4、声——十四个叠字1〕寻寻觅觅:写外在动作,表现作者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冷冷清清:写所处环境气氛,表现作者的孤单寂寞的处境和心境,由此反映作者晚景凄凉。
3〕凄凄惨惨戚戚:直接写内心感受,表达作者的忧愁苦闷。
这样把诗人的惆怅迷惘、凄清寂寞、哀愁忧伤的内心感受层层提醒、逐层加深,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优质教案
12词四首◇教材分析◇本课所选的四首词都蕴含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渔家傲·秋思》词,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苏轼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作者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四首词。
2.品味语言,体味词的韵律美、意境美。
3.理解作品内涵,把握作者在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掌握节奏、停顿和语气,感受词的音韵美。
2.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点词句,赏析本文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从整体上把握词的内容,感受其中的意蕴。
(2)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提高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九年级上册时,我们一起学习了《岳阳楼记》,我们从中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民之情。
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渔家傲·秋思》来领略他的边塞情怀。
二、学习新课(一)学习《渔家傲·秋思》步骤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人,北宋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幼年丧父,生活贫苦,但刻苦读书,年少有志,26岁中进士,但因直言进谏而不受重用。
范仲淹一生的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宋词四首》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二选修)
《宋词四首》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二选修)《宋词四首》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详细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作品的风格。
2.了解并体会四首作品中词人所呈现的内心情感。
3. 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教学重点难点: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品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介绍两位词人(柳永、苏轼)及写作背景1.柳永与苏轼的情况简介2.写作背景:A)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
《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辞别恋人时所写。
在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B)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写诗挖苦新法(即历史上的“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已四十五岁,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由此联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借古代英雄周瑜之少年有为,感慨事业无成,时不我待。
二、朗读两首词,疏通文字。
三、比较鉴赏1.诗词中有”景语”“情语”之分,请从两词中找出各自的“景语”(景物描写)和“情语”(情态、情事),并填写下面的表格:《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比较(从内容、特点等去考虑) A)景语(景物描写)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凄美大江、乱石、惊涛、雪浪壮美B)情语(情态、情事)帐饮无绪、留恋、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缠绵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却敌豪迈C)情感清秋离别之苦凄凉壮志难酬之恨悲愤2.区别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婉约词派豪放词派题材:A多以男女恋情、离愁别绪为题材。
B抒情记事说理怀古感旧,无事无意不可入词,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
写法:A尚贵含蓄,语言精丽、清新,严格遵守音律。
B直抒胸意,语言流利畅达。
境界:A蕴藉雅正,情思曲折而真切 B 雄奇阔大,豪迈奔放《赤壁怀古》实写:赤壁形胜早生华发虚实相济虚写:火烧曹营雄姿英发(宾主相衬)3.这两首词都有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词四首》教师版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词四首》教师版一. 教材分析《词四首》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四首经典的中国古代词作品。
这些词作品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也有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感慨。
通过对这些词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不同词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这些词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词这种文学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古代词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词的全面认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词的发展历程,掌握四首词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词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词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词作品,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美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四首词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词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2.难点:深入理解词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词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词的文学特点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词的全面认识。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词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3.欣赏法:教师通过朗读、播放音乐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词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案。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文,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词的学习氛围。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对词有什么了解?”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宋词四首》
宋词四首执教者:施泓超执教班级:高二( )班课时:四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体会四首作品中词人所呈现的内心情感。
2、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充分利用课本信息(文本、注释),引导学生发现这四篇作品各自的形意兼备之美。
2、难点:让学生了解这四篇作品所表达的“感伤”主题的源头和价值,并进而初步了解词“缘情”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1、《雨霖铃》1)导入词的产生—流行歌曲说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 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词的基本知识:曲子词诗余字数词牌名等知识可不讲问:两宋词人中,拥有最多粉丝的是谁呢?答:柳永“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柳永=方文山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将名字抹去。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学过《八声甘州》2)词牌名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
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这也就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3)上阕讲读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优秀教案
12词四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背诵、默写四首词。
2.积累文学常识,理解词意,品味词的语言风格,感知每首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词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在了解词的大意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设疑、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鉴赏关键词、句,结合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知每首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词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新课导入宋代,是词发展的全盛时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宋词,感受词的魅力。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他工于诗文,语言精练畅达。
其散文鲜明刚健。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的重要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
其散文方面的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方面的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的成就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绘画方面的成就则是开创了湖州画派。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传世。
2.背景资料《渔家傲·秋思》: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
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知识链接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四首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四首词的内容,了解豪放词和婉约词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特色。
2.掌握鉴赏词的简单方法。
3.熟读成诵。
课时安排:一课时(这篇课文学生已经提前自读背诵并掌握了大致内容,所以这堂课的重点是再强调重点难点,就不想花太多时间了。
)
教学步骤:
一.课前背诵(检查作业)
二.内容回顾
提问:四首词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雨》:离愁别绪
《念》: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游赤壁,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借咏史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声》:通过写残秋的景色,以景衬情,倾诉出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生活的无限哀愁。
《永》:表现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膝求和、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
比较:《念》与《永》都是怀古之作,两词中表现的怀古之情有什么不同?
《念》的怀古之情,主要是对历史与现实、古人与自己的联想。
赞美周瑜的丰功伟业,表明自己对建公立业的渴望与向往,但现实抱负难以舒展,苏轼的怀古之情,较多表现为惆怅与无奈。
《永》追怀刘裕驰骋中原,而刘义隆草率北伐、溃不成军的史实,痛感山河沦陷,南宋统治者无北伐复国之志,有苟且偷安、弄全谋私之实,英雄无用武之地,自己报国无门,辛的怀古之情,更多的表现为悲愤不平与忧心如焚。
(需要解释内容,参看用书)
三、重点点拨:
1、文学常识与背景
2、《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3、《念》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豪迈。
概写与特写结合、概貌与细节结合、虚实结合。
重点句:小乔初嫁
人生如梦
4、《声》——十四个叠字
1)寻寻觅觅:写外在动作,表现作者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冷冷清清:写所处环境气氛,表现作者的孤单寂寞的处境和心境,由此反映作者晚景凄凉。
3)凄凄惨惨戚戚:直接写内心感受,表达作者的忧愁苦闷。
这样把诗人的惆怅迷惘、凄清寂寞、哀愁忧伤的内心感受层层揭示、逐层加深,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
5、《永》内容巩固
四、比较
五、作业
1、准备默写
2、18课思考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