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课程论文.doc
植物营养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 自然辨证法 学期论文
植物营养学和自然辨证法通过学习自然辨证法,使我明白了自然辩证法本身是科学,它源于实践,并且随时受着实践的检验,可以让人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对我目前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我所学专业是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阐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
首先,大自然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是时刻都在进行着的,而且只有保持平衡才能维持地球大的生态系统正常运作。
打破任何一方都有害无益,如同人们常说的“过犹而无不及”。
要根据植物的实际情况来为其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其健康生长发育,这就如同自然辨证法中所说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他要求我们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我在研究各种营养元素的配合比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力的试验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降低某种营养元素的量往往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一步步的接近最佳配合比的过程中往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经过一次次的否定才达到实验目的。
这不仅是我想起了辩证法中证实和否证的关系。
证实是对假说提出的关于事实间和事实的各要素之间的必然联系进一步确认,其目的是通过理论和事实的一致性,来确立理论为真理,只说明理论具有真理性,却不能确认理论真理性的界限范围。
否证可以确立理论的界限范围,找出事实与理论之间的矛盾。
否证:在真实和错误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性,没有理论可以证明是对的,但有些理论可以证明是错的,即可否证。
由此,可知真理性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一次能完成的,其更重要的意义是为了修改和发展理论。
先明白一个命题如果不可能被证伪这个命题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这样我们就能够识别一些貌似真理的实际上毫无意义的论断。
植物营养学 课程论文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硼对植物营养生长的研究进展学生姓名:***专业年级:农业资源与环境2013级硕士课程名称:植物营养学完成时间: 2013.12.16成绩:教师签字:批改日期:目录引言 (1)1 硼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1)2 硼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 (2)2.1 硼与光合作用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2)2.2在核酸代谢和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2)2.3硼与生物膜及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 (2)2.3.1硼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2)2.3.2硼与细胞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3)2.3.3硼对酚类化合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3)3 硼胁迫对植物体的影响 (3)3.1低硼胁迫下植物的营养生长 (3)3.2 高硼胁迫下植物的营养生长 (4)4 展望 (4)硼对植物营养生长的研究进展摘要:硼是当今世界农业生产中普遍缺乏而又应用最广泛的微量元素之一。
缺硼引起植株一系列不正常的症状。
然而,目前关于硼在植株体内的原初作用仍不清楚。
硼与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酚类化合物及木质素的含量、酶的活性、花粉管生长发育等生理生化活动更是有着密切关系,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论述近年来硼在植物体内的主要营养生长功能及硼胁迫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关键字:硼营养生长研究进展引言硼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所有微量元素中缺硼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最大[1]。
早在1923年, Warington 就证实硼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
七十多年来,植物营养学界对硼营养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揭示硼对植物体的作用机制,且在有关硼的分布、硼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存在形态、硼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缺硼和硼毒症状及施硼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2]。
植物生长发育对于硼的需求具有需求量少和对其生长的基质如土壤、砂培和营养液中硼浓度的变化幅度适应性差等特点,即导致植物发生缺硼和硼毒害之间的浓度范围往往很小,不同植物对硼的需求量及对缺硼敏感程度和对硼毒害的耐受力差别亦很大。
植物营养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初步研究
植物营养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初步研究植物营养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初步研究[摘要]:植物营养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掌握对本科生进行其他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学位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及学校学分制的推行,课时数减少和培养高质量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使原来植物营养学课程的讲授面临很大的挑战。
基于此,植物营养学课程组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关键词]:植物营养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营养物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是与生物、农学、资源和环境等学科有关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任务通过养分管理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植物营养学课程面向的专业群体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专业骨干课)、环境科学专业(专业素质课),农学、园艺、植保、中草药学及草坪学等专业(自由选修课)。
同时该课程是在本科生修完化学(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等课程之后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讲授的植物营养基本原理,为学生能进一步学好肥料学、养分资源管理、植物营养研究法、土壤农业化学分析及土壤污染与防治和环境生物学等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该课程在校内的主要发展历程在河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专业成立之初,就设立了《农业化学总论》这门课程,该课程包括两大部分:植物营养学原理和肥料学,前者是现在《植物营养学》课程的前身。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业化学总论》被《植物营养学》所代替,上个世纪90年代的《植物营养学》涵盖的内容和设置的课时较多,内容包括植物营养基本原理、土壤养分、植物养分和肥料的施用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
总学时80,实验课15学时。
植物营养学教学研究
植物营养学教学研究摘要:《植物营养学》是一门性很强的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
在《植物营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增加实验学时和实验内容及细化实验成绩的评定对实验教学进行,并对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ﻭ关键词:植物营养学;实验课程;教学《植物营养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
它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1,2]。
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体系的内容之一[3],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理论教学形象的描述案例.实验教学环节应在严格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在理论教学一起的作用下培养学生发现课程问题、提出有关问题、分析具体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可以结合学科人才培养方案,让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实际操作中辨证统一[4]。
然而,在《植物营养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原有的实验1内容存在较多问题,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
ﻭ《植物营养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1)实验课课时少。
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植物营养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占50学时,实验学时仅有10学时。
对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10学时的实验课太少,应适当增加实验课时,充分调动学生动手能力,不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原有的实验教学大纲安排实验内容以验证性为主,只要按照实验步骤做下去,就可以得到结果,没有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3)实验课成绩评定不合理。
原有实验课成绩评定主要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只要结果正确,成绩为满分。
这样造成一些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抄袭别的同学的实验结果,还可以得到高分,无法公正学生的真正能力。
Chapter 1 植物营养学Introduction
法国的农业化学家布森高(Boussingautt,1802-1887) 是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植物营养的创始人。1834 年在自己的庄园中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农业试验站。 通过试验确定了豆科作物可利用空气中的氮,提高 土壤的含氮量,并指出豆科作物在轮作中的作用。 (氮素营养学说)
直到1866年德国学者(赫锐格)研究根瘤菌,才找 到豆科作物固氮作用的合理解释
点评:
中国古代在植物营养和肥料方面有 丰富的经验,这在世界农业史上是 罕见的。但大多仅仅是经验的记述, 未能在理论上加以概括和提高,也 很少进行科学研究,又加上语言的 原因,因而未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 很大的影响,并发扬光大。
国际上植物营养学的早期探索:
•尼古拉斯(Nicholas,1401-1446) 是第一个从事植物营养研究的
古典时期
新古典发(19世纪)
现代植物营养 展时期
发展时期
(20世纪
(20世纪60年代以后)前半叶)
1、植物营养学研究的早期探索(?—1840)
中国古代在施肥方面的实践和理论:
•公元前1世纪汉朝《礼记•月令》中已有“烧草取灰,或沤草
作肥”的经验。
•公元265-316年,郭义恭《广志》有栽培绿肥肥田的记载。
3、最小养分律 (Law of the minimum nutrient): 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所控制,
产量高低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如果这个因子得 不到满足,即使增加其他的养分因子,作物产量也不可能提 高。
李比希的功绩
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的创立,标志着植物营养学作 为一门学科的真正建立,是植物营养学发展史上的一大里 程碑,并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兴起;
Potential food shortages
基金学科 c15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
基金学科c15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这一基金学科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正是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学科。
园艺学是研究植物种植、管理、维护和利用的学科,它涵盖了植物生长、繁殖、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园艺学不仅仅是对于花草的种植和养护,它还包括了果树、蔬菜等植物的栽培和管理。
在园艺学的领域中,种植技术、育种技术、土壤改良和植物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园林、风景园林等领域。
而植物营养学则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运、利用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过程的学科。
植物营养学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直接关系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和水分,而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正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提高产量和品质。
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这两门学科在实践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协同作用。
园艺学的研究成果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而植物营养学则为植物提供了必需的养分。
园艺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需要植物营养学的理论知识来支撑,而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成果又需要在园艺学的实践中得到应用。
在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产量和品质。
通过对土壤、气候、病虫害等因素的研究和分析,科学家们能够为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和养分供应,从而实现对植物的精准管理和调控。
除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的研究还对于城市绿化、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化进程中,绿化工作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城市绿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从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这两门基金学科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植物营养论文
第17卷标 准 化 报 道V o l.17第5期R EPOR T I N G O F STANDA RD IZ A T I ON N o.5 1996・农业标准化・作物肥料三要素施用量标准的研究王玉杰 张大克 周红宇 (吉林农业大学 长春 130118) (甘肃省标准计量情报研究所) 摘 要 运用数学规划理论和计算机技术,构造了一种确定作物肥料三要素施用量标准的定量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步骤以及应用实例。
该方法计算简便,在计算机上极易操作。
关键词 肥料三要素 施用量标准 定量方法 氮、磷、钾肥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肥料三要素,对不同的土壤、土壤肥力和作物,在栽培时所需施用的氮、磷、钾肥量各有不同。
且现代植物营养学研究表明:氮、磷、钾肥对作物的生长和果实的产量都服从报酬递减规律。
因此,在作物栽培中如何科学地确定氮、磷、钾肥的施用量,达到增产又节支的施肥目的,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确定作物氮、磷、钾肥施用标准的研究虽有报道,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对已建立的多元高次肥料效应函数进行优化分析时,都感到无所适从。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对多元高次肥料效应函数的优化分析方法,能得到人们的推崇,从而使得多元高次肥料效应函数的优化分析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本文根据计算机广泛普及应用的发展趋势,结合计算机技术,给出一种对多元高次肥料效应函数进行优化分析的方法,并据此方法来确定作物栽培中氮、磷、钾肥的施用量标准。
1 定量方法为了确定某种作物在特定的土壤、土壤肥力水平下氮、磷、钾肥的施用标准,首先需收稿日期:1996—06—28采用某种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并根据小区试验的实测结果,运用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建立反映试验指标与氮、磷、钾肥单位面积施用量间关系的肥料效应函数。
若设已建立的多元肥料效应函数为:Y=f(x1,x2,x3)(1) 式中 Y——作物试验指标值;x1,x2,x3——依次为氮、磷、钾肥的单位面积施用量。
植物营养学论文
14农资
2014025026
摘要:
在湖南 3 大烟区的永州市,浏阳市,桑植县进行盆栽试验,探讨气候土壤及其互作对湖南烟 叶还原糖烟碱和总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烟叶还原糖烟碱和总氮3种化学成分的变异强度中等,且其变异强弱按该顺序递减。 ②气候土壤及其互作对烟叶还原糖、烟碱和总氮3种化学成分的影响程度不同,气候对它们 均具有强影响效应,土壤对它们无明显影响; 气候与土壤的互作对它们的影响效应年际间有差异。 气候对还原糖、烟碱和总氮3种化学成分含量变异总的贡献率为51. 42%,土壤为19.78% ,气候与 土壤互作为 28.79% 。气候是影响这3种烟叶化学成分的主要生态因素。 ③烟株大田发育不同时期的不同气候因子与烟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不同,其中伸根期的日 照时数、昼夜温差与蒸发量,旺长期的相对湿度、平均气温与云量,成熟期的平均气温、昼夜温 差与日照时数分别是各时期与烟叶化学成分相关性较大的前 3个气候因子。整个大田期以平均气 温、相对湿度和昼夜温差3 个气候因子与烟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较大。
K326简 介
株式筒形或塔形,株 高110-130cm,节距 4~4.89cm,茎围7~ 8.90cm,叶数24~26 片,可采叶18~22片。 腰叶叶形长椭圆形, 叶色绿色,叶尖渐尖, 叶缘波浪状,叶面较 皱,叶耳小,主脉较 细,叶片厚度中等, 叶肉组织细致,茎叶 角度大。花序集中, 花冠淡红色
气候因子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具体方法:分别选择烤烟大田发育期中的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 中 部烟叶) 的各气候因子与烟叶化学成分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关联矩阵见 表 5。
表5的结论:
从伸根期看,与烟叶还原糖含量相关性较大的前 3 个气候因子依次为降雨量、相对湿度和 蒸发量; 与烟叶烟碱含量相关性较大的前 3 个气候因子依次为昼夜温差、日照时数和平均 气温; 与烟叶总氮含量相关性较大的前 3个气候因子依次为日照时数、昼夜温差和平均气温。 综合分析伸根期与烟叶化学成分相关性较大的前 3个气候因子依次为日照时数、昼夜温差、 蒸发量,最小为云量。
高职植物营养教学改革论文
高职植物营养教学改革探讨摘要围绕高职教育的特性,针对目前植物营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植物营养教学改革的措施,以为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植物营养;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4-0023-02植物营养是高职农、林、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在教学中必须紧扣高职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1],一方面根据能力的要求组织知识传授,另一方面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2]。
通过传授知识来影响能力的形成,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使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级技能。
为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植物营养课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现介绍如下。
1结合高职教育特性,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教学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知识、技能和态度相互统一,教学内容必须范围广,实用性强,有针对性。
以前讲授内容依赖教材,由于教材的滞后性和区域局限性,脱离生产实际和当地实际情况,往往使所学的知识与应用脱节。
因此,结合专业特点,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及该学科发展的动向,及时补充新的科技成果,编写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实用的植物营养教学讲义,同时在教学中加强肥料的加工、生产、营销和管理方面的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专业性[1]。
通过合理的取舍、补充、简化、重组等优化教学内容,从而体现出该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使教材乡土化、实用化。
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新知识。
2改进教学方法,开拓学生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老师活动过多,学生活动过少,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植物营养学论文[整理版]
植物营养学论文摘要:本文综述了蔬菜硝酸盐含量过高对人体的危害,影响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因素,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的措施及其效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蔬菜;硝酸盐;影响因素;栽培措施1前言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但蔬菜又是易于富集硝酸盐的作物,人体吸收的硝酸盐80%以上来自于蔬菜[1]。
故硝酸盐含量是评价蔬菜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虽然硝酸盐对人体没有直接的毒害作用,但进入人体后,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原为有毒的亚硝酸盐,它可与人体血红蛋白反应,使之失去载氧功能,造成高铁血红蛋白症。
长期摄入亚硝酸盐会造成智力迟钝[2]。
另一方面。
亚硝酸盐还可间接与人类摄取的其它食品、医药品、残留农药等成分中的次级胺反应,在胃腔中(pH=3)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从而诱发消化系统癌变[3]。
因此,硝酸盐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世界各国学者对蔬菜硝酸盐积累及其控制途径进行了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许多研究单位对蔬菜中的硝酸盐污染以及如何控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影响蔬菜硝酸盐积累的因素很多,与蔬菜的种类品种有关,与水分、温度、光照有关,也与施氮量、氮肥种类、施氮方法等因素有关,但施肥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要减少蔬菜硝酸盐含量,一是要进行合理施肥,控制施肥种类、数量,掌握好施肥方法等。
二是调节水、温、光等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控制植株根系对NO3-的吸收速率,降低其吸收量,进而加速硝酸盐在植物体内的代谢的目的。
2 影响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因素2.1内部因素影响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内部因子主要包括:蔬菜种类、品种、部位和生育期,这些因子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控制[4]。
2.2.1 蔬菜种类不同其硝酸盐含量差异明显。
现在研究证实,不同蔬菜种类的硝酸盐含量从大到小的次序为根菜类> 叶菜类> 瓜类> 茄果类。
2.2.2 同一种类蔬菜不同品种硝酸盐含量也不相同,如莴苣Bellone品种叶片中硝酸盐含量为2878mg/kg,而Tornade品种硝酸盐含量仅为123mg/kg,2个品种间硝酸盐含量差异十分悬殊。
植物与营养学论文
食用菌类食用植物应用效果探讨姓名余晏旗学号 110121350摘要食用菌(edible fungus)是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
在分类上属于菌物介真菌门,绝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
品种繁多、资源丰富、地域分布广,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营养价值高,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食用菌中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对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凸显了食用菌的药用保健价值。
现在,食用菌类植物在世界各地都是相当受欢迎的,并且在很多领域都被开发利用。
0、引言0.1探究食用菌的发展历程、地域分布特点及生长习性。
0.1.1食用菌的发展历程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
1950年,全世界较大面积的栽培食用菌约5类,产量约7万吨。
到1980年,栽培种类已超过12类。
近年来,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
现在食用菌类植物的营养价值不断被人们开发利用,其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促进了食用菌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壮大。
0.1.2食用菌的地域分布特点在我国,食用菌一般在山区森林中生长的木生菌种类和数量较多,如香菇、木耳、银耳、猴头、松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
在田头、路边、草原和草堆上粪、草生菌,有草菇、口蘑等。
南方生长较多的是高温结实性真菌;高山地区、北方寒冷地带生长较多的则是低温结实性真菌。
可以看出,食用菌种植范围之广,因此世界各地都会有分布,只是种类不同而已。
0.1.3食用菌的生长习性。
食用菌以其白色或浅色的菌丝体在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场所生长。
例如:有些食用菌生长在枯树干或木段上,如香菇、木耳、银耳、平菇、猴头、金针菇和滑菇;有些生长在草本植物的茎秆和畜、禽的粪上,如蘑菇、草菇等;还有的与植物根共同生长被称为菌根真菌(见菌根),如松口蘑、牛肝菌等。
以上特性也决定着各种野生食用菌在自然生态条件中的分布。
《植物营养学》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植物营养学》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采用研究性的教学模式开展了《植物营养学》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等措施,增强了学生对植物营养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标签:植物营养学;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植物营养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既包含了植物营养的基础理论和原理,又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教学中不仅要学生掌握植物营养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具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学科的发展和农业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林高校要培养出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开拓型、创新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就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探索。
研究性教学是近年来广为倡导的教学模式。
胡田庚认为研究性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让学生在独立的探索、思考和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改变了常规的教师对教学内容逐条逐理讲解说明的教学方式,而是针对现象,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探求结果。
研究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勤于思考的能力。
采用研究性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笔者在《植物营养学》教学中运用研究性教学手段,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植物营养学》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优化教学内容,丰富学科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科的发展,科技的创新,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也推动了植物营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在植物营养学的教学中,也需要补充完善新的教学内容。
近年来,由于专业设置的不断修订,专业课程的不断增加,植物营养学课程课时减少,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植物营养学论文
有机肥料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刘梦晨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总也资源与环境专业摘要: 本文介绍了诸如秸秆、牛粪、禽畜肥等有机肥料,通过总结他人的实验成果,得出结论。
关键词: 有机肥、优势广义上的有机肥俗称农家肥,包括以各种动物、植物残体或代谢物组成,如人畜粪便、秸秆、动物残体、屠宰产废弃物等。
另外还包括饼肥(菜籽饼、棉籽饼、豆饼、芝麻饼、蓖麻饼、茶籽饼等);堆肥;沤肥;厩肥;沼肥;绿肥等。
主要是以供应有机物质为手段,借此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促进植物生长及土壤生态系统的循环。
狭义上的有机肥,专指以各种动物废弃物(包括动物粪便;动物加工废弃物)和植物残体(饼肥类;作物秸秆;落叶;枯枝;草炭等),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或三者兼有的处理技术,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包括但不限于堆制;高温;厌氧等),消除其中的有害物质。
(病原菌、病虫卵害、杂草种籽等)达到无害化标准而形成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NY 525-2002)及法规的一类肥料。
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机养分, 同时也含有氮、磷、钾等无机养分, 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资源丰富,以绿肥为例,2008年度我国绿肥播种面积为437万hm2, 绿肥总量9 339 万t (表2)。
种类主要包括冬绿肥、春夏绿肥和多年生绿肥。
其中, 冬绿肥资源所占的比重最大, 播种面积为209万hm2, 资源量5 422万,t 主要种植品种有紫云英、苜蓿、苕子、蚕豆、豌豆、黑麦草等; 春夏绿肥的播种面积为118 万hm2, 资源量2 288万,t 主要品种有蚕豆、豌豆、草木犀等豆科作物及油菜和红绿萍等。
多年生绿肥的播种面积为103万hm2, 资源量1 588万,t 主要品种有紫穗槐、苜蓿、沙打旺、三叶草、红萍、羽叶决明等。
绿肥的主要利用方式有压青还田、用作饲料和作为经济作物收获。
2008年, 我国绿肥压青还田量4 558万,t 饲料用量3 632万,t 经济绿肥89413万,t 分别占绿肥资源总量的4818% 、3819% 和916%。
植物营养学课程论文—赵婷
局部根区灌溉对设施茄子土壤中氮迁移的影响朱大明1,赵婷2(1.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2.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摘要:【目的】:以茄子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控制水分的微区试验,比较水肥异区交替灌溉与传统均匀灌溉条件下,在100cm剖面上作物根区土壤水氮迁移和累积的动态迁移规律。
【方法】利用小区试验,对供试茄子采取不同的水分和氮素处理,测定交替灌溉条件下茄子根区土壤硝态氮和水分的变化。
【结果】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分布与灌水方式和灌水量有关。
无论灌水量高低,第1次灌水后,水肥异区的施肥沟与灌水沟在0-60 cm 土层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存在差异。
第2 次灌水后,施肥沟与灌水沟之间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异会随灌水量增加而缩小。
同时,土壤中表层及亚表层硝态氮含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层土壤水分携带氮素养分下渗,造成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的上升。
充足灌溉处理的土壤水分累积量明显大于亏缺灌溉处理,氮素水平的高低对土壤水分的累积影响不大。
【结论】灌水方式和灌水量是影响土壤硝态氮和土壤水分分布和累积的主要因素。
充足灌溉处理造成根区硝态氮淋失,降低了氮肥的利用率。
关键词:局部根区灌溉;茄子;硝态氮中图分类号:Q945.1 文献标识码;A1前言农业用水量占全国用水量的7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水资源日益紧缺,加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淮河以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的60 %以上,而水资源总量却不到全国的20 %[1],农业用水的相对量和绝对数量必然会减少。
土地贫瘠和干旱胁迫成为旱农地区发展的瓶颈。
为了提高旱农地区水分利用率和生产力,许多科学家相继提出了有限灌溉,亏缺灌溉,非充分灌溉等概念和方法。
康绍忠等[3-5]结合前人研究提出了控制性交替灌溉的节水技术。
其原理是: 根区部分干燥是一种新的生物节水技术,可以通过改变和调节作物根系区域的湿润方式,使其产生水分胁迫的信号传递至叶片气孔,减小奢侈的蒸腾耗水。
食用植物与营养价值论文
食用植物与营养价值——菌菇类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菌菇的国家之一。
在公元前300年的《礼记·内则》中已有记载。
在我国道教、佛教的经籍中,菌菇列为素食美味之一。
寺院斋菜的主要原料是“五菇三耳”(香菇、草菇、蘑菇、平菇、金针菇和黑木耳、白木耳、毛木耳)。
利用食用菌治病,早在明代《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香菇性甘、味平,有化痰理气,健脾开胃,治风破血之功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菌菇人工栽培的品种不断增加,其营养成分和医疗功能之谜逐步揭开,特别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珍稀美味菌种,更是脍炙人口。
关键字:菌菇营养用途0.前言1.方法:网上搜集资料2.结果表1.菌菇类食品营养价值表单位:每100克含量植物名学名拉丁学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热量(大卡)蘑菇双孢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 4.2 0.1 2.7 1.5 23.0香菇香信Lentinus edodes 2.2 0.3 30.1 2.7 29.0金针菇毛柄金钱菌Flammulina velutipes 2.4 0.4 6.0 2.7 26.0平菇侧耳Ostreatus 1.9 0.3 4.6 2.3 20茶树菇茶薪菇Lepista caespitosa 23.1 2.6 56.1 15.4 279猴头菇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 1.9 0.2 4.9 4.2 13.0木耳桑耳Auricularia10.6 0.2 65.6 29.9 205鸡腿菇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 26.7 2.0 51.8 18.8 257草菇兰花菇Volvacea 2.7 0.2 4.3 1.6 23.03.讨论目前为止,人类所发现的食物中生物基因离人类最远的是菌菇类。
日本是全世界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这和日本人非常重视饮食很有关系。
在日本人的餐桌上食用菌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据统计,可作蔬菜和保健食品用途的食用菌有600多种,常见的有木耳、蘑菇、香菇、平菇、灵芝、茶树菇、鸡腿菇、草菇、金针菇茯苓等。
论植物营养学是种植业的基础科学-营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论植物营养学是种植业的基础科学-营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十分重视种植业的发展, 我国的植物营养学研究理念注重对林木病理学、经济林栽培、植物微生物学、养料利用和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研究, 为我国农业种植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
本文对植物营养学概述、研究范围及植物营养学对种植业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并对其相应的研究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植物营养学; 种植业; 基础科学;1 植物营养学概述及研究范围植物营养学是种植业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植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的运转规律, 探讨植物的能量交换。
在植物学研究范畴内, 营养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要素, 植物生长系统是一个营养循环系统, 包含3个基本要素, 即植物、土壤、环境, 营养是贯穿3个系统的重要要素。
植物营养学的研究重点是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转变和吸收, 并在植物内发生生理功能, 转变为植物生长的营养要素。
在生态学系统中, 营养在生态系统和食物系统中进行循环利用, 通过改善种植方式和改良遗传, 都能够实现营养吸收的优化, 提高种植业的重要效率。
植物营养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 (1) 营养生理学:植物营养要素的循环和流通, 研究营养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营养分配, 了解营养元素的流通和运转机制。
(2) 产量生理学:主要是研究营养元素吸收和分配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分析营养元素的分配和调节机制, 并研究内外激素对产量的调控和机理。
(3) 逆境生理学;研究植物在极端生长环境下的营养调节机理, 研究植物在病虫害、低温、干旱和营养不良等环境下的生理调节, 通过营养调节分析植物的遗传潜力。
2 植物营养学对种植业的重要性分析植物营养学是种植业的基础科学, 是整个种植业研究的重要内容, 营养学是用过研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化利用分析能量交换规律, 分析植物和外界的营养交换, 从而提升农作物产量, 并进行针对性的质量改良。
植物营养学探究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规律
植物营养学探究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规律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植物营养学研究的就是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规律。
本文将探究植物的主要营养需求以及它们的吸收规律。
一、植物的主要营养需求植物的主要营养需求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氮是构成植物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必需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磷是构成植物的DNA、RNA以及ATP等重要分子的成分之一,也是能量转移和储存的关键。
钾在植物的渗透调节、光合作用以及酶活性中起到重要作用。
除了氮、磷和钾,植物还需要微量元素如镁、铁、锌、锰等。
这些微量元素虽然在植物中所需量较少,但对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也是必需的。
二、植物的营养吸收规律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来自土壤中的水和营养元素。
植物的根系通过根毛等细胞结构增加吸收表面积,提高水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
1. 氮的吸收规律植物对于不同形态的氮有不同的吸收方式。
无机氮主要以硝酸盐形式吸收,通过根系中的硝酸还原酶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以及氨。
而有机氮多以氨基酸、蛋白质等形式存在,需要通过根系分泌的酶类将有机氮分解为无机氮后再吸收。
2. 磷的吸收规律植物对磷的吸收主要依赖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溶解固体磷,形成可溶性磷酸盐,然后再被根系吸收。
磷还会形成和土壤中的铁、铝等离子结合的难溶性磷酸盐,在酸性土壤中会减少磷的有效吸收。
3. 钾的吸收规律钾主要以离子形式被植物根系吸收,其吸收速度相对较快。
植物的根系会通过离子泵等机制将土壤中的钾离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4. 微量元素的吸收规律微量元素的吸收规律多样,不同的元素有不同的吸收途径。
例如,铁主要以二价离子形式吸收,需要通过根毛表面附着的铁还原酶将三价的铁还原为二价以便吸收。
三、植物营养与土壤环境的关系植物的营养吸收与土壤环境密切相关。
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离子浓度等因素都影响着植物根系的吸收能力。
例如,在过酸性或碱性环境下,植物的营养吸收能力会明显减弱。
土壤中的盐分浓度过高,会阻碍植物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植物营养学实习论文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习时间 2014年5月 14日指导教师2014 年 5 月 22 日一、实习目的1.参观菜博会栽培和灌溉设施,了解灌溉和栽培设施的类型,认识灌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影响。
了解不同栽培类型的优点和缺点。
2.了解肥料的种类,生产过程和工艺。
了解不同类型肥料的特点和性能。
了解肥料和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在大棚中水肥一体的造作流程。
4.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不同品牌肥料的制作流程和差异。
二、实习内容(一)菜博会灌溉和栽培系统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简称“菜博会)创办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商务部、科学技术部等部委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每年4月20日-5月20日在山东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定期举办。
菜博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正式批准的年度例会,是国内唯一的国际性蔬菜专业展会。
每年定期在山东寿光举行的一次世界性的蔬菜展览会,每年都会迎来大量的游客,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日益升温,“菜博会”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
1.滴灌系统滴灌(drip irrigation)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
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
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
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
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
滴灌系统一般由首部枢纽、管路和滴头组成。
1.首部枢纽:包括水泵(及动力机)、施肥罐、过滤器、控制与测量仪表等。
其作用是抽水、施肥、过滤,以一定的压力将一定数量的水送入干管。
2.管路:包括干管、支管、毛管以及必要的调节设备(如压力表、闸阀、流量调节器等)。
其作用是将加压水均匀地输送到滴头。
3.滴头:其作用是使水流经过微小的孔道,形成能量损失,减小其压力,使它以点滴的方式滴入土壤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营养学课程论文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课程论文题目:硼对植物营养生长的研究进展学生姓名:
陈能海专业成绩:
XXXX年硼在植物中主要营养生长功能及硼胁迫对植物影响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进展。
关键词:
硼营养生长研究进展硼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所有微量元素中的硼缺乏对全球作物产量的影响最大,[1]。
早在1923年,沃林顿就证实硼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物质营养元素。
70多年来,植物营养学者对硼营养及其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大量研究,试图揭示硼对植物的作用机理,并在硼的分布、土壤中硼的含量和存在形式、硼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缺硼症状和毒性以及硼施用技术[2]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植物生长发育对硼的需求具有需求低、对土壤、沙培和营养液等生长基质中硼浓度变化范围适应性差的特点,即硼缺乏和硼毒性之间的浓度范围往往很小,不同植物对硼的需求、对硼缺乏的敏感性和对硼毒性的耐受性也有很大差异。
所有这些事实表明硼研究的重要性,进一步的研究是迫切需要的,硼营养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硼主要以不溶性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因此很少转移到新的部分进行再利用。
因此,硼必须在整个生长期供应给植物。
研究表明,植物中至少50%的硼集中在细胞壁和细胞间隙
中,并且植物生长点和生殖器官中的硼含量相对较高[3]。
植物中的硼一般可分为3种形式:自由态、准束缚态和束缚态。
它的形式之间可能有稳定的关系,因此可能有两个平衡常数。
然而,这一常数对于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是不同的,这导致了硼利用效率的差异。
植物中的硼含量变化很大,从2毫克/千克到100毫克/千克不等。
一般来说,双子叶植物需要相对大量的硼,因为它们有大量的形成层和分生组织——硼对植物营养生长的研究进展学生姓名:
陈能海专业成绩:
XXXX年硼在植物中主要营养生长功能及硼胁迫对植物影响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进展。
关键词:
硼营养生长研究进展硼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所有微量元素中的硼缺乏对全球作物产量的影响最大,[1]。
早在1923年,沃林顿就证实硼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物质营养元素。
70多年来,植物营养学者对硼营养及其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大量研究,试图揭示硼对植物的作用机理,并在硼的分布、土壤中硼的含量和存在形式、硼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缺硼症状和毒性以及硼施用技术[2]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植物生长发育对硼的需求具有需求低、对土壤、沙培和营养液等生长基质中硼浓度变化范围适应性差的特点,即硼缺乏和硼毒性之间的浓度范围往往很小,不同植物对硼的需求、对硼缺乏的敏感性和对硼毒性的耐受性也有很大差异。
所有这些事实表明硼研究的重要性,进一步的研究是迫切需要的,硼营养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硼主要以不溶性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因此很少转移到新的部分进行再利用。
因此,硼必须在整个生长期供应给植物。
研究表明,植物中至少50%的硼集中在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并且植物生长点和生殖器官中的硼含量相对较高[3]。
植物中的硼一般可分为3种形式:自由态、准束缚态和束缚态。
它的形式之间可能有稳定的关系,因此可能有两个平衡常数。
然而,这一常数对于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是不同的,这导致了硼利用效率的差异。
植物中的硼含量变化很大,从2毫克/千克到100毫克/千克不等。
一般来说,双子叶植物需要相对大量的硼,因为它们有大量的形成层和分生组织:37-42。
[2]刘鹏。
[[]钼硼对大豆品质和产量影响的营养和生理机制研究。
杭州: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0。
[3]刘铮。
微量元素农业化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4]刘铮。
土壤微量元素[。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6151-581。
⑸薛建明、杨、叶。
硼对不同油菜品种[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5,21 (1) :617。
[6]谢庆;魏文学;
《棉花对硼的吸收、转运和分配研究》,王云华作物学报1992,18(1);
30——魏文学;
《棉花对硼的吸收、转运和分配研究》,王云华作物学报1992,18(1);
30: 17-21。
[9]屈;王立平;
吴国良植物硼营养研究进展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1(2);
173-王立平;
吴国良植物硼营养研究进展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1(2);
173: 15-19。
[13]刘鹏,杨,硼和钼胁迫对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和硝态氮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0,26(2):151-154。
[14]马士纳(曹,等),《高等植物矿质营养》,M]。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19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