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教学的问题及其应对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教学的问题及其应对一、引言新高考制度的实施,对高中教育带来了重大的改革。
走班制教学成为了新高考下高中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
然而,走班制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学生的适应性、教师的专业性和学校管理等方面,探讨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教学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学生适应性问题1.1 学习压力过大走班制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学习压力。
每个学期学生都要面对不同的科目组合和教师,需要适应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式。
由于课程的紧凑和任务的繁重,学生容易感到压力过大,难以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
1.2 学科学习分散走班制教学导致学生的学科学习时间分散,每天上的课程种类多样,科目之间的转换频繁,容易使学生产生碎片化学习的感觉,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理解。
三、教师专业性问题2.1 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教师在走班制教学中需要上多门学科的课程,这要求他们对各学科的知识掌握要求更为全面和扎实。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到所有学科的核心知识,从而影响了他们对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2.2 教学资源紧缺走班制教学下,教师需要为多个班级备课,但教学资源有限,给教师的备课带来了许多困难。
教师不但需要充分了解教材内容,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寻求相关教学资源,这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降低了备课质量。
四、学校管理问题3.1班级管理困难走班制教学使学生的组合形式多样,班级构成不再固定。
这给学校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困难。
管理者难以全面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业和行为情况,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和规范。
3.2 信息共享不畅走班制教学下,学生在不同的任课教师间进行学习。
但由于缺乏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教师之间的信息无法进行及时传递和交流,导致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全面了解,教师也难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教育。
五、应对策略4.1 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针对走班制教学下的管理问题,学校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高考大纲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中开始采用走班制,高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与传统的班级教学相比,走班制的高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
但是,在实践中,走班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走班制的实施需要高中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
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跨学科、多元化的综合教学能力。
此外,走班制中分层教学的要求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其次,高中数学教学在走班制下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
传统的班级教学往往只能提供简单的理论知识,而实践操作更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
走班制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从而促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走班制也需要更好的管理与监控机制。
走班制的实施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管理与监控机制,如教学质量评估、学生学业监测等,以确保教学安全和质量。
而这些机制的建立还需要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共同的努力和配合,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自觉和素质。
总之,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需要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和实践,才能逐步解决。
同时,学生也需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探索和学习,做好个人规划和定位,才能更好的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高考政策下走班制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新高考政策下走班制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摘要:走班制是随着新高考改革而出现的新教学管理模式,其最大特点在于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刀切”式的班级授课方式,实行个性化培养模式。
走班制以其灵活多变的学习模式,受到学生欢迎,也得到教师青睐。
在新高考改革中,走班制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带来诸多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实施,越来越多的高中开始实行走班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着成效。
关键词:新高考政策;走班制教学;现状及对策一.当前新高考政策下走班制教学遇到的难题一是教学管理秩序无序,班级概念渐渐淡化。
它改变了传统课堂“一人一机”的授课方式,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学习,同时也这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一定压力,也对其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
在此基础上,走班制的最显著特征是给了学生足够的选课自主权,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份定制个性化课表。
然而,学生们却在课堂上和课堂下穿梭于各个课堂,这也造成“来者不拒”。
此外,随着学龄人口的增多,学校规模的扩大,班级人数越来越多,而行政教师数量不足。
这种临时的集聚,加大了教学课堂上的不稳定性,还减少学生在行政班级中的停留时间。
由于学校对于班级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使得行政类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受到很大影响。
所以,行政类原有班级活动已经减少乃至取消了,这使得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产生极大的依赖,而学生又缺乏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更谈不上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弱化了行政班级认同感,而短暂滞留教学课堂并不能建立班级归属感,致使学生在心理上渐渐削弱班级观念,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大大降低,无益集体主义价值观。
二是教师专业素养较低,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学校层面上对“走班”教学模式缺乏重视,导致了实践效果欠佳。
走班制教学旨在挖掘学生发展潜能,给学生足够自由选课权,有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堂,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因此,走班授课制下,学校和教师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其中教师作为施教者也有三个困境。
新高考下县城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分析
新高考下县城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分析摘要:在当前我国高中教育教学体制当中,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普通高校当中重要的教学改革趋势,选课走班教学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飭权力,在我国各大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走课选班教学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直接形响到了选课走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县城高中当中选课走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新高考;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改革的相关制度以及实施意见,预示着新一轮高考改革工作正式拉开了工作项目,并且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也出台了关于本地高考的相关改革工作方案。
直到2020年我国将在试点的基础之上,在全国的各大县城范围之内推施全新一轮的高中招生体质,并且通过逐步分类的考试综合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来进行招生模式,在全新的高考体制下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对选课走班就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提高学生的个性化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保障,对于高中学校来讲实施高中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仍然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1.当前普通高中实施选课走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选课主班教学模式正式开展之后,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同时社会大众对高中教育教学的分值理论、教师的专业程度以及学生的盲目性选择等相关的影响因素,直接影响到了整个选课主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1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在选课过程当中的盲目性问题重点表现在一些学生跟随大流来进行课程选择,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首先学生缺乏专业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在自主选课的学习模式下,学生自己的本身有了一种没有尝试过的选课自主权,但是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如果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很多学生都会出现比较迷茫的状态,而在听从一些非专业人士的意见之后,对自己的选择更加没有信心。
新高考背景下实施选课走班制的困境与对策
新高考背景下实施选课走班制的困境与对策作者:孙洪涛卜科凯许彦廷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年第01期新高考背景下,在普通高中实施选课走班制会给学校建设带来诸多挑战。
为稳妥推进高考改革、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选课走班制实施所面临的困境,探索符合校情的解决之策,以期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实施选课走班制面临的困境1.现有普通教室的空间环境难以适应选课走班教学活动新高考改革前,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间交流都在固定教室进行,而大部分高中学校的建设布局,往往以核心功能为单元,将各功能教室以学科等为依据分布于不同的楼宇中,使得各功能教室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实施选课走班制后,学生在有限时间里,不仅要完成物品整理、学习资料换取等,还要安全穿梭于人流量激增的楼梯间、走廊内完成“转移”。
日复一日,学生的“疲于奔波”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而学校的教室配备数量,也受办学规模的制约。
选课走班制实施后,科目组合大幅度增加,会使大部分普通高中的教室数量存在缺口,而学校现有的普通教室,不一定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管理面临新挑战对于班主任来说,选课走班制的实施,导致学生流动的时间增加,为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而在班级文化的影响下,原有班级会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集体认同感。
选课走班制的实施,使得学生在班集体中时间减少、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减少,还影响到同伴之间互助学习目标的达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3.滞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导致选课的盲目性客观地讲,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普及慢,尤其是普通高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略显滞后。
此外,部分学生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会有意无意地略过对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引导,甚至对学生进行包办式的职业规划。
而高中阶段,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个性形成尤为重要,也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
因此,新高考背景下,“首选+再选”的选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与兴趣特长,也是满足我们培养未来跨学科人才的需要。
新高考背景下选课走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重庆市青木关中学高2021级为例
新高考背景下选课走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重庆市青木关中学高2021级为例近年来,中国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新高考政策的实施成为教育界的关注焦点。
选课走班教学作为新高考改革的重要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多元化的学习路径和发展空间。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以重庆市青木关中学高2021级为例,探讨新高考背景下选课走班教学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首先,选课走班教学带来了教师资源的难题。
由于不同学科的选修课程增多,需要更多的专业教师予以教授。
然而,教师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导致某些学科的选修课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选课走班教学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能力和选课教学素养。
同时,学校可以与其他学校进行教师资源共享,通过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优化资源配置效果。
其次,选课走班教学给学生带来选择困难。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选课范围相对较窄,很少需要面对那么多的选项。
而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要面对众多的选修课程,不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选择,还需要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路线。
因此,学校可以开设选课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选修课程的特点、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以便更好地进行选择。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专业讲座和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学科领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选择基础。
第三,选课走班教学给学校管理带来挑战。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学校可以较为方便地进行教学计划、教师安排、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
而在选课走班教学中,教学计划的制定变得更加复杂,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也面临着更大的难度。
因此,学校可以建立选课走班教学管理团队,负责制定选课计划、教师安排和学生管理等工作,并与各个相关部门进行紧密合作,确保选课走班教学的顺利进行。
最后,选课走班教学需要合理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班级教学模式下,评价主要依靠考试和平时表现等因素。
而在选课走班教学中,学生选择的课程有可能与大多数同学不同,评价标准也需要相应调整。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中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新高考走班制的实施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挑战,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
本文将就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
一、挑战一:不同层次、不同学情的学生需求差异大在传统的高中教育模式下,学生基本上是按照年级和班级划分的,教学过程比较统一,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相似。
而在新高考走班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课程,这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都有所不同,这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的收获。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提升。
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需求。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受益于走班制带来的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二、挑战二:课程难度和深度要求高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课程,同时也需要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收获。
三、挑战三:教学资源和条件不足在新高考走班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数学课程,这就意味着学校需要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条件。
但是事实上,很多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并不足够,这就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而学生也需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收获。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收获。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就是新高考。
新高考取消了原有的文理分科,实施科目选修制,为普通高中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和发展路径。
而在新高考下,走班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也逐渐在普通高中中应用,因其灵活性和个性化的教学特点被广泛认可。
然而,走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我们勇敢迈出一步来解决。
首先,走班教学中学科涉及面广,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
传统的高中教育中,学生主要按照文理分科进行学习,教师也会按照自己的专业背景来进行教学。
而在走班教学中,学生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选修课程,而这些选修课程可能来自于不同领域和学科,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要实施走班教学,我们需要加强教师的跨学科能力培养,增强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灵活性。
其次,走班教学中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也是一大挑战。
在新高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目标来选择自己的选修课程,这无疑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更多的自由。
然而,学生在选择课程时也存在一些困惑和迷茫,特别是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新生来说。
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信息和指导,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
因此,学校需要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咨询和引导,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发展规划,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
此外,走班教学还需要解决师资不足和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相比传统班级教学,走班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师和教学资源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然而,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依然面临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教师资源相对匮乏。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提高教师的培养质量和数量,同时要在资源分配上更加公平合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要跨越这些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教师培训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帮助他们适应走班教学的需求。
学校可以组织定期的教研活动,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选课走班实施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选课走班实施的困境与应对策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 量增长的历史新阶段,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 推进以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加速了行业的 重构和职业的转换,新时代的新变化对年轻一代的 个性成长和创新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 积极回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国务院于2014年正式 颁布了《关干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我国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战略新机制。
新高 考实施之后,“选课走班”成为了高中课堂教学改革 的重要举措。
历经几年的探索,基层学校面临哪些 实践难题?“选课走班”的未来优化路径又指向何方?—、“选课走班”的实践困境赵婧、洪阳在2020年4月第21卷第2期《天津师 范大学学报》《天津市高中校“选课走班”的实施状况 及其优化策略》一文中以天津市高中为例,认为:“选课走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曾有学者 开诚布公地指出:“走班教学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 完善的模型,它总是保有实验的性质。
”在新高考的 背景下,“选课走班”被赋予了极高的教育效能期待,而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
围绕“选课走班”的推进情况,来自26所天津市不同 高中的校长应邀填写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集中反 映了当下高中阶段“选课走班”的实践困境,具体而(一)课程设计:如何分层定制在当下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课程建设是最活跃的探索主题。
学校实施“选课走班”,其根 本目的就在于通过为学生提供分殊的课程来帮助学 生实现更为充分的个性化发展。
然而,课程分层定 制的落地和落实涉及到诸多要素的协调统整,这也 使得课程设计成为了当下高中学校共识性的攻坚难 题。
26份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对于“开发分层次、多类型、有特色的学科课程‘菜单’”,11所学校的校 长认为落实的难度很大;对于“将同一教学内容按照 难度、容量、进度等指标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16 所学校的校长认为落实难度很大;对于“将课内外作 业按照学生不同学业水平进行分层设计”,10所学 校的校长反映落实难度很大。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选科走班的实践分析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选科走班的实践分析关键词:新高考;高中;选科走班;实践分析如今,在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考试招生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中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自主选学选考。
在此基础生,为更好地实施选课走班学习,提高高中教学质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的,分析解决了选课走班中的管理难题,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在社会中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高中选科走班实施中的难题(一)教学技术上的难度在新高考背景下,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施了新的教学方式,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在高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学生之间的选课需求,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具有特色化的课程教学表,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整合。
但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在教学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专业化水平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严重影响了高中选科走班的顺利实施[1]。
(二)资源问题在过去的高中教学中,我们发现其中的教学资源是比较固定的,不管是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都存在着局限性,这些资源并不能满足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将导致原有的固定化资源结构受到影响。
在此过程中,各大高中学校还面临着教师潮汐和课程资源开发不足等多种问题。
(三)管理方式落后随着选课走班模式在高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以前的固定化班级管理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还会对管理质量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再加上,不同班级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不同,这将导致高中选科走班的活动不能得到有效开展。
1.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选科走班的实践措施(一)学校的教育理念首先我们需要清楚"选课走班"是一种选择性的教育模式,主要是目的为了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高中教学的任务,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安排课程。
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校对"选课走班"教育理念认知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选课走班"的性质以及实施效果[2]。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第一篇: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我国2014年开始试行的新高考秉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探索“三位一体”招生录取机制,实行“3+3”考试科目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构了学生的选择权,让学生通过自我认识与探索,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时间、次数等,把刻板的学习活动转变为主动选择、充满意义的生动体验。
其特征是关注学生个体意义的构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预示着我国普通高中差别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时代已经到来。
在新高考制度下,选课走班成为普通高中教学的必然选择:教学不再是统一步调的“齐步走”,而是面向学生个体的“自然走”,颠覆了以往学生附着于固定课程、教师、教室的局面,代之以“一人一表”“一生一师”的学习样式。
一、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面临的困境梳理新高考试点区学校的有关实践,选课走班教学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学生选课走班不自觉,存在盲目性新高考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职业发展取向和未来人生规划自主选择部分科目,但实际上学生选课走班的自觉意识和能力不够,存在很大盲目性。
一是表现为不少学生选课时感到茫然与焦虑。
有调查发现,41.32%的学生自主选择科目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存在焦虑;74.6%的学生期望教师能为自己选课提供帮助,甚至代办。
二是表现为学生选课走班存在功利性。
部分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时,会优先考虑那些简单的、容易得高分的科目,或者主要依据“目前成绩”来确定选课科目,而对选课必须考虑的“外部因素”,如大学要求和“长远目标”缺乏必要的重视。
很显然,这种功利性的选课走班由于没有考虑各科目的内在学习规律,学生在经历高强度的学习后,往往会对一些科目逐渐失去兴趣,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这种功利性的选课走班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消极影响。
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育人的困境与治理路径
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育人的困境与治理路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度在我国逐渐被广泛采用。
选课走班育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和学习兴趣,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困境。
本文将探讨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育人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
首先,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育人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由于不同科目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差异,学校往往无法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选修课程。
一些学校甚至存在选不上心仪课程的学生苦恼。
因此,需要加大对学校资源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保障学生的各类需求。
其次,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育人还面临着课程负担过重的问题。
在走班制度下,学生需要选择多门学科进行学习,对于有志于多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言可能使得他们的课业压力过大。
因此,应该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选课,建立个性化学习的评价体系。
第三,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育人模式中还可能存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
对于一些学生而言,他们可能缺乏对于学科的深入了解和对于职业发展的规划,导致他们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课,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辅导。
最后,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育人还面临着学校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选课走班的特殊性,传统的考试制度不一定能够准确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科成绩、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
在面对上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找到相应的治理路径来解决这些困境。
首先,政府应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其次,学校应建立健全个性化学习体系,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使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减轻学业压力。
同时,学校还需加强学生职业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目标设定。
最后,学校及教育部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将传统的考试评价与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育人模式在提高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新高考走班制已经逐渐成为高中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
这种教育模式以弹性化的学习方式为特点,推动了学生在自主选择学科和课程上的权利,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成为了各个学校和教师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学生学习压力大。
随着新高考走班制的实施,学生需要在高中阶段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学科和课程进行深入学习。
这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同时学习多个学科,承受更大的学习压力。
而对于数学这一门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的学科来说,学生面临的挑战更加明显。
如何在保证学生学业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是当前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之二是教师教学管理难度加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可以按照固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学生也会按照固定的时间和课程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
而在新高考走班制下,学生的课程安排更加灵活,教师很难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进度会相对较慢,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指导。
教师在新高考走班制下需要更加灵活、贴近学生的需求,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
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之三是学科整合能力需要提升。
在新高考走班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课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每门课程时都能够将知识相互整合和运用。
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的整合性和应用性更加重要。
学生需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并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针对新高考走班制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是目前许多学校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课程,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走班制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和改进。
下面是一些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走班制模式可能导致学生选课的薄弱环节。
由于走班制模式注重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选课时可能因为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偏好而忽视了一些必修课程。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课程选择上的不全面和不理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体系的完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全面的选课指导方案,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选课指导团队,由专业老师负责提供有关课程的详细信息和选课建议,帮助学生了解各个课程的重要性和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的意义。
学校也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的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孩子选择课程的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走班制模式可能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走班制模式下,教师需要同时教授多个班级的学生,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这会导致一些学生存在课堂掌握困难、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加强教师培训和评估机制。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确保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
学校还可以建立教师教学评估机制,对教师进行定期的教学质量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帮助。
走班制模式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
由于学生需要选择多门课程学习,并且每门课程可能要上几节,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较大,容易导致学生精神压力过大,影响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适当的学习安排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校可以根据学科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合理的课时安排,避免学生同时上课太多,将课程安排得过于紧凑。
学校还可以开展更多的艺术、体育、心理健康等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
新高考下选课走班的实践与困惑
为了更好地推行走班教学制度,以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走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探讨。
走班教学;整体规划;管理措施根据国家政策,海南作为全国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新高考模式下,不再分文理科,除了统一高考科目语、数、外三门外,考生还要从物、化、生、政、史、□海南省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杨立兵一定的困难等等。
同时,“大走班”模式下对学生稳定性提出挑战。
“大走班”模式下,学生更改选考科目的成本较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自我了解的深入,发现自己原先选考科目不适合自己时能够及时大胆地纠错。
但是同时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学生更改选考科目的随意性。
在本年级实践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某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第一个反应不再是在弱势科目中更加投入,而是更改选考科目到本次考试中年级普遍考得较好的科目。
或者是在自己选考科目的内容较难时,决定放弃而不是坚持。
哪怕年级管理团队和班主任及其科任老师对其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劝导,依然有不少学生选择一意孤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不理性不审慎的改科换班。
而这也进一步造成了年级、班级管理的难度。
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也存在很大的影响。
2.“大走班”模式下对班主任提出的挑战“大走班”模式下,语文、数学、英语科目固定,因此班主任如果是这三科老师可以对本行政班进行教学。
但班主任为选考科目的老师时,则会带来教学工作与班主任工作的分离。
比如笔者作为政治老师,所担任班主任的行政班一共有50人,选考政治科目的人数为26人,而在笔者政治教学班的人数仅为11人。
也就是整个行政班中,笔者担任授课老师的仅占1/5,行政班里大部分学生课堂中几乎接触不到,很难获得学生上课情况和学习情况的直接、全面且深入的了解。
另外,行政班班主任与选考科目老师的沟通也存在着难度。
“组合套餐式”的小走班或不走班模式,学生选考同样的科目,拥有一样的授课老师,因此班主任就本班所选学科的情况能够很好地与科任老师进行沟通。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面临的困境与突破
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培养目标,旨在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这一背景下,我国也逐渐进入到新高考改革阶段中。
新高考下,学生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为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必考科目;其二为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任意选择3门科目。
可以说,新高考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的权力。
在这一背景下,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的固定教学模式不再适合新高考的需要,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选课走班制教学能够更好地照顾学生的不同需求,释放学生的能动性,避免了两头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1.选课走班制教学模式概述选课走班制是一项全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契合了当前新高考的需求。
具体来说,选择走班制教学模式指向教学目标、高校招生要求,综合学生的志向、兴趣、知识水平和能力,在学校现有的师资和教室资源中,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课程。
可以说,在走班选课教学中,教师和教室、学科是固定的,但学生却处于流动的状态。
在选课走班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流动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其学习水平,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为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提供支持,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
鉴于选课走班制的内涵,面对新高考下的要求,积极开展选课走班制教学彰显出显著的应用价值。
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首先,选课走班制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选课走班制下,赋予了学生主动选课选班的权利,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兴趣、家长和老师的建议,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及班级。
同时,在选课走班制下,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案,使得所有学生均可从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可见,选课走班制这一教学模式,真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更有针对性。
在选课走班模式下,选择同一科目的学生都是自己喜欢的科目,教师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和实际水平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
选课走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其他领 域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师也需要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课 堂时间,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指导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 更高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选课走班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推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由于选课制度的限制,很多学校出现了学生选择课程不均衡的现象,导致一些课 程缺乏学生或学生过多。其次,由于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时间不同,给教师的课程 安排和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最后,一些学生和家长对选课走班的了解不 足,无法更好地参与和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2、学生个性化发展得到充分尊 重
选课走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和拓展活动,使得学生的个性化需 求得到了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充分展现自己的 才华和潜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教学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通过多元化评价和教学资源整合等方案的实施,学校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教 师的工作表现和学生学习的成果,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有助于提高 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避免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选课走班是一种新的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重要的教学模式。虽然 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完善选课制度、加强教学管理和增加学生和家长的 选课走班了解等措施的实施,相信能够更好地实现选课走班的意义和价值。
谢谢观看
4、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
选课走班教学通过与周边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实现了教学资源的 共享和优化配置。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还能够促进学校与 社会的,为实现教育公平和普及化奠定了基础。
四、结论
总之,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 问题。虽然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通过因材施教、多元化 评价和教学资源整合等方案的实施,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这些方案不仅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教育改革需要进一步选课走班教学的实践效果和优化完善,以满足新时代 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展望
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展望荫刘春艳刘春艳/泸州老窖天府中学一级教师,团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教育改革一、“走班制”的理想图景与现实尴尬随着新高考的实施,“走班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由于新高考不分文理科,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因此一刀切地按照行政班来教学就行不通了,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选择,分配到不同的班级中予以相应的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走班制”顺理成章地成为多数学校的选择。
有人认为,“走班制”是“按规律办教育的有益尝试”[1],因而我们应该“乐观看待”[2]。
还有人认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走”到自己喜欢的科目当中,这能够“最大程度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获得富于个性的发展,成为本次高考改革中教学组织形式调适的重要选项”[3]。
然而事与愿违,寄托了人们美好期许的“走班制”在实践中却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局面。
很多家长担心“走班制”的实施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4],这或许还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来弥补;但“走班制”引发的师资力量和教学体系上的混乱,则需要从制度上来予以完善。
新高考将选择考试科目的权力交到了学生的手中,不同的学生所选的科目自然不同。
这种不同还体现在年份差异上。
有学者举例说:“比如今年选择历史学科的学生特别多,导致历史老师不够用,但学校也不敢大量招聘新的历史老师———万一到了明年,选考历史的学生人数大量减少,就会多出一批历史老师来了。
”[5]这种情况应该说并不是杞人忧天。
学生年龄的不同、社会环境的变化,乃至一所学校内部师资的变动,都可能影响学生对高考科目的选择,当有的科目的选择人数每年都在发生变化时,学校在该科目的师资保障上就会感到分外吃力。
在传统高考体系下,学生都在行政班级中学习,“他是我的语文老师”“我是她的学生”之类的说法意味着师生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还赋予了学生在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随时找“我的老师”解疑答惑的权利和教师在课后额外指导、监督“我的学生”的义务。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课程,而不是按照传统的班级制度来上课。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身的特长和才能。
随着走班模式的普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学习压力过大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课程,但是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加主动地规划和安排学习时间,承担更多的学习压力。
特别是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由于选错了课程或者课程安排不合理而感到焦虑和压力。
2. 教学质量不均衡走班制模式下,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老师和课程,但是并不是所有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质量都能够保证。
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教学质量不高的老师或者课程,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学科交叉较大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课程,但是这也导致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较大。
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选课不慎导致学习内容重复或者学科知识之间没有交叉点的情况。
二、对策:1. 加强学业指导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合理选择课程,规划学业。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辅导老师或者课程指导员,帮助学生进行课程选择和学业安排。
2. 提高教师培训水平学校需要提高教师的培训水平,加强他们的教学能力和课程质量。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培训课程,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指导,帮助老师更好地适应走班制模式,提高课程质量。
3. 强化课程管理学校可以加强对课程的管理,规范课程设置和安排。
学校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合理设置课程,避免学科交叉过大或者学习内容重复的情况。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学业指导,提高教师培训水平,和强化课程管理等对策,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走班制模式的健康持续发展。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新高考制度逐渐成为了中国普通高中教育的主流。
新高考下的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模式是该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由于新高考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选课走班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空间。
然而,这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选课压力,他们需要在众多选课项目中充分了解并作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
然而,这一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境,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高考;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困境与跨越由于新高考推行的时间较短,目前各地普通高中实施选课走班教学的进展不一。
一些学校已经初步开展了选课走班教学,但也有一些学校仍在探索中,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加大投入,提供更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支持。
同时,也需要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帮助他们作出科学合理的选课决策,确保选课走班教学的质量和公平性。
一、在新高考下,普通高中实施走班教学存在以下困境1.师资不足。
走班教学需要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包括教师数量和素质。
但目前大多数学校师资不足,这就导致走班教学可能无法实施,影响学生的选课权益。
2.课程规划困难。
走班教学需要进行详细的课程规划,包括选课安排和课程时间安排等。
这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投入大量的精力和人力进行规划,但实际上很多学校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进行规划工作。
3.资源分配不均。
走班教学需要充足的教学设施和资源支持,包括实验室、教室、图书馆等。
但是很多学校的实际情况是资源匮乏,无法满足走班教学的要求。
这就导致一些学校只能采取一些权宜之计,无法真正实施走班教学。
4.学生选择压力增加。
走班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选择压力。
很多学生在面临课程选择时可能会感到迷茫和焦虑,甚至因为课程设置不合理而影响自己的发展方向。
5.竞争加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我国2014年开始试行的新高考秉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探索“三位一体”招生录取机制,实行“3+3”考试科目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构了学生的选择权,让学生通过自我认识与探索,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时间、次数等,把刻板的学习活动转变为主动选择、充满意义的生动体验。
其特征是关注学生个体意义的构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预示着我国普通高中差别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时代已经到来。
在新高考制度下,选课走班成为普通高中教学的必然选择:教学不再是统一步调的“齐步走”,而是面向学生个体的“自然走”,颠覆了以往学生附着于固定课程、教师、教室的局面,代之以“一人一表”“一生一师”的学习样式。
一、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面临的困境梳理新高考试点区学校的有关实践,选课走班教学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学生选课走班不自觉,存在盲目性新高考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职业发展取向和未来人生规划自主选择部分科目,但实际上学生选课走班的自觉意识和能力不够,存在很大盲目性。
一是表现为不少学生选课时感到茫然与焦虑。
有调查发现,%的学生自主选择科目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存在焦虑;%的学生期望教师能为自己选课提供帮助,甚至代办。
二是表现为学生选课走班存在功利性。
部分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时,会优先考虑那些简单的、容易得高分的科目,或者主要依据“目前成绩”来确定选课科目,而对选课必须考虑的“外部因素”,如大学要求和“长远目标”缺乏必要的重视。
很显然,这种功利性的选课走班由于没有考虑各科目的内在学习规律,学生在经历高强度的学习后,往往会对一些科目逐渐失去兴趣,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这种功利性的选课走班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消极影响。
三是表现为学生选课走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很多学生在听取他人对选考科目的介绍时,仅凭“一时兴起”的激情或者对某个教师的喜好选择高考科目,认为只要自己不排斥的科目和教师就是好的选择,然而这种激情是难以持久的,接下来的学业困难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让学生忘记选课时的“初心”,以致后期的学习行为变得仓促混乱。
学生选课走班教学不彻底,出现形式化选课走班相比传统课堂,更关注学生的因材施教与个体发展,聚焦点放在那些被教师“遗忘的角落”,克服了传统课堂中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弊端。
但现实中存在着有的学校选课走班教学不彻底的形式化现象。
一是学校课程选择范围很有限。
部分学校在实施选课走班过程中,没有科学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课程结构简单,只给学生提供几个很有限的菜单式选课模块。
学生自由选课的热情和空间受到很大限制,致使选课走班教学的功能大打折扣。
二是选课走班实施过程太保守。
有些学校或只是进行了选修课程“浅尝辄止”的选课走班,没有推进必修课程“全面实质”的选课走班,或只是在形式上做到多样化,没有考虑学生全面发展问题。
例如,有学校语文课程仅以体裁类型作为走班依据,把学生分为小说、散文、诗歌、写作等不同组别进行走班,这与普通高中已有的素质拓展课程没有实质区别,在某种程度上曲解了新高考下选课走班的真正内涵。
三是部分教师出现消极和倦怠行为。
选课走班的施行不仅增加了班级数,改变了现有教学的“一锅端”,而且学生还拥有自主选择教师的权利,同时教师还面临着素质提高的挑战,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从而使不少教师在教学上出现消极和倦怠行为,对选课走班打马虎眼,这严重影响了选课走班的教学质量。
这种现象在资源不充分的学校表现得更加明显。
教育教学管理复杂化,管理难度明显加大选课走班教学给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带来不小冲击,增加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难度。
一是教师常规管理复杂化。
选课走班实施后每位教师要针对不同学情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因此教师的集体备课、交流学习、教研组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生活与教学管理架构都需重构。
二是师生有效沟通存在障碍。
选课走班教学下,行政班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对号入座”,但在教学班中,教师面对的学生不断变化和成倍增长,而有的教师又缺乏把“我的学生”变成“我们的学生”的理念,只能通过课堂渠道展开带有陌生感的临时性师生对话,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互不相识”。
三是学生学习管理复杂化。
实行选课走班让教学班、行政班并存成为学校管理常态,却出现行政班管理职能弱化、教学班集体观念淡薄的现象,这会使两类班级的纪律、考勤、作业、辅导都变得困难,尤其是教学班。
四是学生德育出现“空档”。
选课走班制下,由于学生的流动,行政班班主任只能对学生实行“间断性”的德育管理,而教学班教师又基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德育问题,这就容易出现学生德育的空白地带。
五是选课走班空间设施管理细碎化。
选课走班扩大了学生与外界的互动范围,全方位、大面积的走班更是对学校整体的硬件资源提出挑战,大到教室的格局、小到桌椅的布置都要推翻再来。
二、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问题成因审思生涯规划教育欠佳新高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学会自我选择,对“我是谁”“我的能力与兴趣是什么”“我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等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并最终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科优势、专业方向和人生追求。
显然,新高考将学生生涯规划问题前置,倒逼普通高中重塑生涯规划教育。
然而现阶段,由于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不理想甚或缺位,学生在选考时难免感到茫然与焦虑,造成选择科目的功利与盲目,直接影响学生选课走班的适应力。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主要在于普通高中对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不够。
虽然各类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已经认识到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基本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但还没能引起多数普通高中的足够重视。
其典型的表现是部分普通高中虽然存在所谓的“生涯规划教育”,但其教学形式单一,生涯规划教育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实践课程、活动课程等形式所占比例不高。
学校缺少专业的生涯规划教育队伍。
由于生涯规划教育是普通高中的新兴事物,大多数普通高中还没有形成专业教学团队,致使生涯规划教育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学校资源不足普通高中原有的“教师中心”资源系统与选课走班“以生为本”的资源系统存在着天然矛盾。
当学校关注每一位学生潜质、深入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时,会将多数学校资源有限性的弊端暴露无遗。
一是教师资源有限。
选课走班下学生对教师、科目、时间、专业等有充分的选择权,但由于选课人数多、学科分类多、选择组合多,会多出成倍的教学班,导致教师、班主任们“教不过来、管不过来”的现象时有发生。
另外,不同年级学生选课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冷热”课程,更会导致一些科目教师富余、另一些科目教师紧缺的“潮汐”现象。
加之不少教师对选课走班教学的适应能力亟须提高,这就更加剧了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师资源需求困境。
二是课程资源有限。
选课走班下的学校课程开发,应像教育自选超市一般,最好将所有课程的学科分类、兴趣指向、难易程度、课程要求、任课教师等课程要素都逐一展示出来,以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哪些课程。
但很多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简单,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可供学生选择的空间都很有限。
三是基础设施资源有限。
选课走班对学校的基础设施资源,如教室、教具、多媒体等都有硬性要求,不仅要求学校扩充升级基础设施特别是教室数量,而且在教室设计布局上还要符合选课走班学习“流动、共享、对话”的理念。
然而现实中多数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基础设施资源严重不足,成了教育改革有效进行的沉重掣肘。
教学管理制度陈旧新高考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就凸显了普通高中原有管理理念和格局的滞后性。
传统学校管理制度设计以效率为中心、以控制为手段,最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权力。
教师在“生产线上”“关起门来搞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精神世界,这与选课走班下的管理制度需求严重“错位”。
以往教学“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标准是一种面向过去的、单向度的、静态笼统的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这与新高考注重学生养成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相矛盾。
如果普通高中一直采用“分数至上”的功利性教学评价制度,会让刚开始适应选课走班的学生压力倍增、教师们无所适从,甚至拒绝改变。
以往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成了班主任的“专利”,代课教师、学生在德育中的地位被边缘化,一般这种德育管理制度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还能有一定的“德育成效”,但选课走班条件下,学生流动而分散,班主任往往很少见到自己的学生,很难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德育问题,学校也很难开展集体活动,这就极易出现选课走班教学下的“德育空挡”。
三、普通高中跨越选课走班教学困境的有效路径强化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选课走班能力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自我,特别是现有的知识水平、学科兴趣、个人特质,让学生能够在理性基础上科学选择学考科目。
第一,改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目标。
理想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目标,要蕴含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预期、现实、可能”三种维度,考虑“自身、他人、环境”三种影响因素,是“必然与应然”的有机结合。
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一定是综合的、全面的、深入的,不是单一的、片面的、浅层次的,其最终指向是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业”转变到“选择一所适合的学校”,再转变到“引导学生过一个好的人生”,是对学生自身“想往哪条路发展”“适合往哪条路发展”“可以往哪条路发展”的理性解答。
它通过“学校+社会+人生”的能动关系式,给予学生系统的、复合的、综合的生涯规划指导,以帮助学生学会平衡生活中各种社会角色,从而使他们拥有能够过一种更好人生的可能性。
在目标的实施上则应该重视学生不同学业阶段与职业意识的衔接,与校外资源合作开设多种职业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让学生提前适应高校生活等方面。
第二,完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内容。
从科学的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出发,新高考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内容至少应包括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自我认知、科学地学业规划和合理地职业预期。
首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志向。
当一个人的专业、职业与他的兴趣相符的时候,就会激发其内在动机,使其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其次,使学生明晰自己的专业方向。
学校要让学生及家长了解关于专业的基本知识,引导其准确理解大学及其专业,树立正确的大学观念和专业意识。
最后,使学生确知自己的职业倾向。
让学生了解关于职业的理论知识,包括职业分类、特征、内容、资格与发展,并合理配置利用“家校社”资源,开展职业实践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的职业经验与体验。
让学生树立自我主体意识,成为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者。
第三,拓展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途径。
有效的生涯教育应该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改善学习成效。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发科学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断丰富教育形式。
科学设置生涯规划专门课程,利用渗透式生涯规划教学影响学生,即生涯规划教育也可以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中,与学科知识进行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