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自然界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三、温室效应
学以致用: 利用碳的循环分析,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措施防治温室 效应的加剧?
①控制矿物燃料的燃烧,合理开发和利用燃料,寻找新 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地热等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②保护森林和植被,制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利用森 林涵养水源,调节气温。 ③控制人口激增。
本节小结
自 然 界
(1)大自然中,产生氧气的是光合作用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大自然中,产生氧气的是: 植物光合作用 。
2、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
(1)
生物呼吸作用
;
(2) 各种燃烧现象
;
(3)微生物的氧化分解现象
。
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呼吸作用表达式为: 酶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 光
二氧化碳+水 叶绿素
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自 然 界 中 的 碳 、 氧 循 环
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 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维 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 氧平衡。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这对 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从而破坏了碳在 自然界的平衡,致使大气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导致 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的后果。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问题:在自然界中,生物在不断地进行呼吸消耗氧气,产生
二氧化碳。那么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会因此而增加,而氧气 是否又会因此而减少呢?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讨论:
1.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呆久了,会有什么感觉?
2.鱼缸内的鱼养多了,鱼会因为缺氧而上 浮,甚至死亡。有什么办法能使鱼缸内水中 溶解的氧气含量上升?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习题PPT课件(初中科学)
• 知识点二 温室效应
• 5.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 A.成因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多有关
• B.成因和人类大量破坏植被有很大关系
• C.不会对一些小岛国家造成影响
• D.增加清洁能源比重是治理的良策
• 6.地球变暖是由于大气中CO2含量增大,CO2吸取地表辐射能量而导致气温升高的现象。
C.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工业排放,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得到补充
D.大雨使二氧化碳越来越少 3.下列做法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不利的是
(C )
A.对草原实施轮牧并控制放牧数量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C.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
D.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4.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请回答: (1)含碳单质矿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C_+__O__2=_点=__=燃_=_=_C_O__2_。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C_O__2+___H_2O__=_=_=_H_2_C_O_3_____。 其反(应3)式植为物_光__合6_C_作O__用2_+_时_6_H,_二2_O_氧叶_―_化光―绿__碳→_体_和_C_6水_H_1在_2_O光_6_+照__6的_O_条2__件__下_。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 (4)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是__增___加__空__气__中___二__氧__化__碳___的__消__耗_____。
(D )
• 2.自然界中氧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C ) • A.生物的呼吸作用 • B.含碳燃料的燃烧 • C.发展利用氢燃料 • D.微生物氧化分解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课件(初中科学)12张全)
练习:
1、下列方法不可能使室内空气清新的是( C )
A. 开窗
B. 在室内增添盆栽
C. 夜晚在屋内放置绿色植物 D. 装上空气清新装置
2、如图所示,如果甲是H2O和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乙是呼吸作用,丙是有机物和O2,丁是光合作用 B.乙是光合作用,丙是有机物和O2,丁是呼吸作用 C.乙是呼吸作用,丙是H2O和CO2,丁是光合作用 D.乙是光合作用,丙是H2O和CO2,丁是呼吸作用
(1)从图中可以看出,绿__色__植__物__ 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 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 _有__机__物__和__氧__气_,进而通过多条 途径进行碳循环。 (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 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 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 __细__菌__、__真__菌__的分解作用。 (3)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自然界中 _二__氧__化__碳__的排放,进而加剧_温__室__效__应___。
温室效应
3、温室气体有哪些?
二氧化碳、甲烷等气态烃、氮的 氧化物、氯氟烃、臭氧等
三、温室效应
假如把地球比喻成一个巨大的“温室”, 那么“玻璃”就相当于_二__氧__化__碳_____ 【思考】“温室效应”有什么利弊?我们可以采取哪
些措施来防治“温室效应”的加剧?
适度的温室效应——保持气温恒定,合适生物生存。 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淹没 防治措施——控制矿物燃烧,开发新能源;制止乱砍乱伐,植树造林等
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
达国家限制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 重的温室效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__呼_1_)_吸_绿_作色用植将物C通O过2排__放光__到合__大_作气用中吸。取CO2,又通过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精选推荐课件】
组。 (2)、观察A、 B中蜡烛熄灭的快
慢: B 熄灭
的慢。
为了让B钟罩内蜡烛能较长时间地燃烧 下去,在设置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1、大自然中,产生氧气的途径是: 植物的光合作用。
2、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
(1) 生物的呼吸作用
;
(2) 各种燃烧现象
;
(3) 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不知道自己缺点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想要改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的条件在于勇气和 信乃是由健全的思想和健康的体魄而来。成功了自己笑一辈子,不成功被人笑一辈子。成功只有一个理由,失败却有一千种理由。从胜利学得少,从失败学得多。你生而有 前进,形如蝼蚁。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只有承担起旅途风雨,才能最终守得住彩虹满天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 活。知识玩转财富。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阻止你前行的,不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百块石头,而是你鞋子里的那一 爱,不必呼天抢地,只是相顾无言。最值得欣赏的风景,是自己奋斗的足迹。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生活不可能像你想 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糟。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实现梦想往往是一个艰苦的坚持的 到位,立竿见影。那些成就卓越的人,几乎都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顽强的毅力。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字就是“变”字。事实胜于雄辩,百闻不如一见。思路决定出路 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虽然你的思维相对于宇宙智慧来说只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这滴水却凝聚着海洋的全部财富;是质量上的一而非数量上的一;你的思维拥 所有过不去的都会过去,要对时间有耐心。人总会遇到挫折,总会有低潮,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 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 碍。拥有资源不能成功,善用资源才能成功。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团队。炫耀什么,缺少什么;掩饰什么,自卑什么。所谓正常人,只是自我防御比较好的人。真正的 防而又不受害。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态度决定高度。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我不是富二代,不能拼爹,但为了成功,我可 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人一辈子不长不短,走着走着,就进了坟墓,你是要轰轰烈烈地风光下葬,还是一把骨灰撒向河流山川。严于自律:不能成为自己本身之主人 他周围任何事物的主人。自律是完全拥有自己的内心并将其导向他所希望的目标的惟一正确的途径。生活对于智者永远是一首昂扬的歌,它的主旋律永远是奋斗。眼泪的存 伤不是一场幻觉。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益己及他。有能力办实事才不会毕竟空谈何益。故事的结束总是满载而归,就是金榜题名。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对自 的信心,甚至以为自己必将失败无疑。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一个人只有在全力以赴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有很多东西飘然于 之外。过去再优美,我们不能住进去;现在再艰险,我们也要走过去!即使行动导致错误,却也带来了学习与成长;不行动则是停滞与萎缩。你的所有不甘和怨气来源于你 你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平静的湖面锻炼不出精 生活打造不出生活的强者。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人生不怕重来,就怕没有将来。人生的成败往往就在于一念之差。人生就像一 为你在看别人耍猴的时候,却不知自己也是猴子中的一员!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人生最大的改变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如果不想被打倒,只有增加 你向神求助,说明你相信神的能力;如果神没有帮助你,说明神相信你的能力。善待自己,不被别人左右,也不去左右别人,自信优雅。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 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一来可口!生命不止需要长度,更需要宽度。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 你感到痛苦时,就去学习点什么吧,学习可以使我们减缓痛苦。当世界都在说放弃的时候,轻轻的告诉自己:再试一次。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很多 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积 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激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粹取出来的。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老要靠别人的鼓励才去奋斗的人不算强者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4. 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 做法与此无关的是( A ) A. 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 开发风能、太阳能 C. 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 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5.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 CO2 释放 O2 B. 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 O2 释放 CO2 C. 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 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D. 提倡“低碳生活” ,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6. 关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 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碳—氧平衡有重要意义 B. 煤、石油的过量燃烧对碳—氧平衡具有严重破坏作用 C. 碳—氧平衡被破坏是导致酸雨多发的重要原因 D. 植树造林、低碳生活可以有效缓解碳—氧平衡的破坏 7.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下图所示,请你在上下两个方框中填上适当的物质名称。
(1)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①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使用;②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减少。 (2) 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②开发新能源;③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课前自测
1.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主要是指( C ) A. 氧气 C. 二氧化碳 2. 与氧循环无关的是( D ) A. 生物呼吸 B. 物质燃烧 C. 光合作用 D.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 3. 氧循环和碳循环密不可分,其中属于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变化是( C ) A. 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D. 化石燃料的燃烧 B. 水蒸气 D. 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海平面上升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课件)
精品
新知讲解
碳循环途径
CO2 光 光合作用 有机物 植物呼吸作用 →CO2 D
CO2 光
光合 作用
CO2 光
光合 作用
A
有机物 动植物吸收→体内氧化→ CO2
a
有机 物
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分解作用→CO2
CO2 光
光合 作用
有机 物
动植物残体 →地下漫长反应 →煤、石油、天然气→CO2
精品
新知讲解
氧又是地壳里含量最
多、分布最广的元素。
D
蜡烛
燃烧
a
O2
CO2
A
B
植物光 合作用
精品
新知讲解
碳循环
碳的存在
碳是地球上拥有化合物数量最多的元素。
D
碳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岩石和生物体中,并A循环不止。
碳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
素,也是构成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元a 素。
自然界中的碳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碳 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完成的。
源不断地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
量与重新释放出的数量大至相等。 a
碳循环与生命活动紧密相联。 碳通过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往复循环、生生不息
精品
新知讲解
碳 循 环
碳循环
D
A a
精品
新知讲解
碳循环主要通过二氧化碳来进行。
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绿色植物经光合 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化合成碳水化合物(糖类); 在植物呼吸过程中,吸入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返 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
②积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氢能、地热能等) 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③保护森林、保护植被、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利用 森林蓄养水源,调节气温。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第1课时)含解析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第1课时)【知识梳理】1.氧循环:氧气不断地被,又不断地产生,使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保持。
如图2.氧气的产生:植物通过,利用光能把转化成有机物供植物自身和其他生物需要,并向大气中释放。
3.氧气的消耗:生物的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作用都消耗氧气。
4.空气中氧气的积累:绿色植物作用制造的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其余的氧气以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知识广场】天然氧吧——“森林浴”你肯定听过海水浴、日光浴,但你也许从没听过森林浴。
森林浴,其实也不是新名词。
它是人类由自然环境中所能够得到的“三大健康浴”中的一种。
森林浴是目前流行的一种健康方式。
所谓森林浴,是由桑拿浴、日光浴等派生出来的一种时尚流行语。
就是人们到森林中去或到绿树成荫的公园里,在那里多滞留一些时间,呼吸清新的自然空气,沐浴一下阳光,放松一下心情,同时通过适当的活动,诸如林中步行、做操、打太极拳、闭目养神、深呼吸或者放声歌唱……充分感受森林中的那种气息和氛围,接受一下“森林浴”的洗礼,你会真正体验到树木、花草给你带来的莫大益处。
目前,森林浴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而得到推广。
【精选例析】【例1】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
图3.7-2(1)如图3.7-2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
图中消耗氧气的有________(填序号)。
(2)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作用________(填“是”或“不是”)缓慢氧化。
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属于________变化。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永远不变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C.氧在自然界中既以单质形式存在,又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解析】(1)自然界中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有:金属的锈蚀、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燃料的燃烧等。
(2)金属的锈蚀、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属于缓慢氧化。
工业上通常采用“空气冷冻分离法”制取氧气,利用的是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原卷版+解析)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考点全突破【学习目标】1.掌握自然界的氧循环2.掌握自然界中的碳循环3.掌握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关系【知识精讲】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的概念(1)概念: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这就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2)图解:2.氧气产生的主要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3.氧气消耗的途径(1)生物的呼吸作用:吸人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2)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动植物死亡后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最后被氧气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3)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如煤、天然气)等的燃烧,消耗氧气,放出三氧化碳。
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占机体总干重的49%。
生态系统中碳的循环过程是这样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首先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合成碳水化合物,供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所消耗,同时,消费者和生产者本身的细胞呼吸、动植物遗体被分解者分解、燃烧(包括泥炭、煤、石油的燃烧)火山活动等不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送回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里(如图所示)。
1.自然界中碳的形式: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或化合物(在空气中以二氧化碳,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2.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3.影响碳循环的因素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破坏了碳在自然界中的平衡。
4.氧循环与碳循环的联系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三、温室效应1.大气温室效应的含义地球上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化学式为CH)等能像玻璃、塑料薄膜一样,让太阳光辐射的能量穿过大气层被地面吸收,同时防止地面辐射的能量逸散到宇宙空间去,使气温升高,产生类似温室的保温效应。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课件(初中科学)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 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取短波紫外线。
(1)臭氧化学式、来源、性质、散布。 (2)臭氧层的作用,对人和生物有哪些影响? (3)你知道臭氧层的现状如何?这种现象是怎么 产生的,会给地球带来什么后果? (4)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1.臭氧化学式:O3
(1)来源:
紫外线 O2=====2O O+O2====O3
紫外线 3O2===========2O3
(2)臭氧的性质:是一种蓝色带腥臭味的气体, 有很强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3)散布:臭氧主要集中在大气平流层(距地面 20—35千米处)——臭氧层
2.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 对生物起保护作 用
(1)本次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白炽灯光照条件下空气中CO2的含量对空气 温度的影响 (2)根据本次活动的研究目的,该实验可以得出 的结论有? 空气中CO2含量越高,空气的温度升高越快
植物的光合作用
自然界中氧循环
O3
O2
1
光合作用 C2O2
3
O2
呼吸作用
物质燃烧
根据氧循环原理分析问题
1. 换水、用增氧泵、放养水草都能使鱼缸内水的 溶解氧增加, 分析哪种方法最好?
2. 房间内门窗紧闭, 人会怎么样? 3. 有人在室内喷洒空气清新剂使气保持清新是否
合理? 4. 在塑料大棚里可以用什么方法使农源自物增产.B 18℃ 21℃
19.5 ℃
C 18℃ 22℃
21℃
D 18℃ 23℃
22.5 ℃
【实验分析与说明】 使得本实验中四瓶气体的初始温度相同 1、四个集气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原因是________; 2、本实验中A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对__照_______; 【实验结论】针对本次实验的目的,结合表中实验数据,该实验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二__氧_化__碳__是_温__室__气_体__;_.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温室效应越严重 【反思与评价】结合本次探究的结论,要控制全球变暖的趋势, 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条) _大__力__植__树__造__林__、__对__煤__和__石__油__等__化__石__燃__料__进__行__综__合__利__用。、使用清洁能 源、开发新能源等。
2017年中考化学考点梳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管理制度
一、实行24小时轮岗制度,监控人员应坚守岗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真正发挥技防作用。
二、视频监控指挥室禁止下列行为:
1、会客,大声喧哗和各类娱乐活动;
2、无关人员随意进入和触动、使用设备;
3、使用接警,指挥通信设备拨打无关电话;
4、随意改变、调整和移动监控设施设备;
5、使用大功率和强磁场电器;
6、违规操作或利用监控设备(包括电脑)从事与监控无关的事情;
7、私自占用、挪用、外借监控室的设施、设备、器材、工具、技术说明说等物品;
8、存放各种易燃、易爆、易碎、易摩擦、易腐蚀、易污染及磁性物品。
三、监控工作记录应有如下内容:
1、交接班时间、姓名;
2、报警时间、部位、处置办法和结果;
3、监控设备系统发生的故障;
4、查询人员及查询内容情况;
四、室内要保持清洁,肃静和空气流通,设备上不准有灰尘并避开阳光直射,室内温度一般要保持在10——30摄氏度,相对湿度小于85%,保持监控系统运行的良好环境。
五、监控人员应严格操作规程,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监控方位或关闭监控系统,不得擅自删除监控录像资料。
六、重要部位要经常处于监控之下,监视画除自动切换外,值班人员按规定步骤,手动切换其他画面,随时掌握各监控部位的情况。
七、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监控室,如需查询、调用监控资料,需预先填写(查询《使用》申请表),经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第3章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阮老师编辑第7节 自然界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要点整理〗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原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使地表温度升高;3.温室效应 后果:有利有弊,一定程度有利于动植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反常;如何防止: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积极开发新的能源〖例题解析〗(1)a 、b 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a 是 ,b 是 。
(2)A 、B 表示两种物质:A 是 ,B 是 。
(3)a 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了 ,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 ,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 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4)b 作用的意义是释放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 。
〖巩固基础〗1.下列关于生物圈中的氧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物B.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一般需要吸入氧气C.生物圈中氧气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生物圈中的氧气含量,中午时最高,深夜时最低2.关于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即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3.[2012重庆]2011年10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CO 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方法。
关于封存CO 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O 2分子间有间隔 B.CO 2气体较易液化C.CO 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D.大气中CO 2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4.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C.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D.人类的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行动指氧气的循环。
⑴氧循环 在自然界中,消耗氧气的途径有生物呼吸、矿物质燃料的燃烧; 产生氧气的途径有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课堂笔记1.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1)CO2作用→有机物→植物呼吸作用→CO2(2)CO2光合作用→有机物→动物吸收→体内氧化→CO2(3)3. 温室效应(1)含义:大气中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作用,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2)优点: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植物生存。
(3)缺点:近百年来,由于大量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小,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4)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提倡植树造林,使用氢能、水能、太阳能等不产生二氧化碳的燃料等。
分层训练A组基础训练1. 根据氧循环的原理,下列做法不能使房屋内空气清新的是()A. 开窗B. 白天在能照到光的地方放置绿色植物C. 在室内种花D. 使用空气清新装置2.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维持大气中氮的含量B.可降低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C.可维持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D.可降低自然界中有机物的含量3. (宁波中考)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
下列获取电能的途径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A. 火力发电B. 水力发电C. 风力发电D. 核能发电4. 如图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A.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B. 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C. 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D. 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5. 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装置中,分别放有空气或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同时放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
U形管a端最低的是()6.图示生物圈气体循环简图,图中能维持碳—氧平衡的生理过程是()A.①B.②C.③D.④7.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不包括()A. 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B. 人在呼吸作用时产生的二氧化碳C.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取的二氧化碳D. 石油、煤等矿物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8.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9.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完整版课件
③控制人口激增。
如图显示了自 然界中和一个 简单的碳循环 过程,根据图 中所示回答下 列问题: 1、哪些过程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植物的光合作用 2、动物如何摄取植物中的碳元素? 动物摄取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时,吸收了碳元素。 3、哪些过程可使绿色植物转化成二氧化碳?
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枯枝败叶腐败
4、动物在哪一生理过程中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呼吸
O3
氧循环
大气中的O2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CO2
H2O
物质燃烧
你能将这些物质之间通过“箭头”利用 “O2”“CO2”联系起来吗?
生物呼吸
自
可燃物燃烧
然
界
O2
物质 缓慢氧化
中 CO 的
2
氧
植物 光合作用
循
环
小知识
氧气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使大气 中氧元素的含量保持恒定。科学家自1910年开始 测定大气中氧的含量以来,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变 化。--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一个重 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自然界中氧气的含量 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 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 环。(使物质转化、循环和平衡)
4.碳循环主要的几种形式(主要通过CO2来进行)
A、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有机物→植物呼吸 作用→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有机物→人、动物 细菌吸收→体内氧化→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有机物→动植物残体 →地下漫长反应→煤、石油、天然气→燃烧→ 二氧化碳
5.自然界碳循环意义: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含量对地球上的 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氧化 碳在大气的热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能对地球产生“温室效应”。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教学课件
典例1 根据氧循环的原理,生活中下列方法不可能使室内空气清新的是( )A.开窗 B.在阳台上种花C.在室内多放点盆栽 D.装空气清新装置
C
[解析] 空气清新主要指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高。室内的光照总体上是不充足的,尤其是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处于与人争夺氧气的状态,不利于室内氧气含量的提高。
(2)请写出图二中 <m></m> 段该植物一直进行的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析] 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图二中 段该植物一直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其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 水+能量。
B
[解析] 多使用一次性餐具,能增加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题型 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典例4 某科学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此实验忽略温度等因素对装置内气体体积的影响)。将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24小时,连接氧气检测仪,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二。请据图分析作答。
知识点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教材第117页读图:碳循环的主要途径
2.碳循环的意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又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以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等过程,源源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体上保持稳定的状态。
3.碳—氧平衡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PPT教学课件
Ben: Do you want to go to an action
movie?
Sally: No, I don’t like action movies.
Ben: 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
Sally: I like documentaries. What kind
tragedy
comedies 喜剧片
action movies 动作片
kinds of movies
thrillers 恐怖片
Cartoons 动画片
documentaries 纪录片
1a Mach the kinds of movies with the posters.
1. action moviea
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树为什么会生长?
光合作用
6CO2+6H2O ====== C6H12O6+6O2
葡萄糖
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三大元素 是什么?
碳元素、 氢元素、氧元素
C
H
O
地球上拥有化合物数量最多的元素
广泛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岩石和生物 体中,并循环不止
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是构成生命体 的基本元素,是构成煤、石油、天然气的 主要元素
思考:
根据氧的循环原理,在屋内可以用什么方 法使空气保持清新?
在塑料大棚里可以用什么方法使农作物增 产?
适当地放几盆植物盆栽可以增加室内氧含 量,而大棚里可以通一些二氧化碳以增加 光合作用
全球温度和二氧化碳的变化
石油的形成
燃烧 释放
二氧化碳
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温室效应解决方法
•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 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 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 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 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 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 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 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 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第7节 自然界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氧循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氧循环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人类活动中 的燃烧都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植 物的光合作用却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 气,如此构成了生物圈的氧循环(氧循环和碳 循环是相互联系的).
碳循环
• 碳是构成生物原生质的基本元素,虽然它 在自然界中的蕴藏量极为丰富,但绿色植 物能够直接利用的仅仅限于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CO2)。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 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 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O2)
温室效应的利弊
• 利: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 衡定,适于动植物生存。 • 弊:近百年来,由于大量使用燃料,加上 森林面积因滥砍滥伐而急剧减少,使大气 中二氧化碳的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 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 球气候变暖, 并引起一系列恶果。措施:提倡植树造林, 使用氢能、水能、太阳能等不产生二氧化 碳的原料。
温室效应
• 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 “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 变热的现象。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 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放 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因此减少碳排放有利于改善温室效应状况。
• 3、关于温室效应,有下列说法:①温
第34课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
是
()
图 345 A.X 是 N2 B.分离空气属于物理变化 C.尿素属于氮肥 D.煤与氧气的反应吸收热量 【答案】 D
专题一 关于一步反应实现的题型
中考试题经常出现要求一步反应完成的试题类型。解 决此类问题,需要掌握物质相互关系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要 求。比如,金属和酸反应能得到氢气,该金属在活动性顺 序表中必须排在氢前面;碱和盐反应能得到新碱和新盐, 参与反应的碱和盐必须可溶; 当物质间发生复分解反应 时,必须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能 得到相应的碱,该金属氧化物必须是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如 Na2O、K2O、CaO 等。
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
转化关系,“ —” 表示两种物质
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
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1)A 物质是 (填化学式)。
(2)C 与 E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3)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
盐中,能与 B 反应生成 D 的物质有 (填序号)。
①2 类 ②3 类 ③4 类 ④5 类
3.碳、氧循环之间的关系(如图 341): 图 341
二、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金属→金属 氧化物→碱,如:Ca→CaO→Ca(OH)2。
2.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非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酸,如:C→CO2→H2CO3。
3.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 342): 图 342
A.HgO→Hg
B.NaNO3→NaCl
C.K2CO3→BaCO3 D.P→P2O5
【答案】 B
3.(2018·安徽)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
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图 343 所示转化过程。下列说来自法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人口的危机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口爆炸的时代,公路上各式车辆川流不息,城市中的人群熙熙攘攘。
我们每一天都在消耗着地球上的氧气。
大气中的氧气是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什么可以持续供应地球上庞大的人群呼吸和使用,却不见减少呢?
是谁源源不断地补充了氧气呢?就像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如果得不到补充,燃烧将无法继续。
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同样,如果二氧化碳得不到补充,植物也无法正常生存。
如果将燃烧着的蜡烛和植物放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如图所示,左右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中都放有燃烧的蜡烛,其中右边钟罩内放有绿色植物。
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左边的蜡烛熄灭时间较早,而右边的蜡烛熄灭时间较晚。
这是因为,右边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蜡烛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了蜡烛燃烧所需要的氧气。
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也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物质的燃烧等原因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这就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
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
大气中的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碳在自然界也可以循环。
植物的呼吸作用、动物体内消化分解有机物、微生物的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又转化为有机物,固定在植物体内。
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近年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使得地层中千百万年积存的,已经脱离碳氧循环的碳元素,在短时间内被释放。
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二氧化碳对地球起着保温的作用,这种作用又叫做温室效应。
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植物生存,但是温室效应加剧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并引起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为了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人们积极地扩大森林的覆盖率,希望这些千百万年的碳元素重新回归地面。
塞罕坝上生长着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它曾经是清朝皇家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如今也肩负着稳定生态环境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