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尿液显微镜检查
简述尿液实验室检验项目
![简述尿液实验室检验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913d255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5.png)
简述尿液实验室检验项目尿液实验室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一项重要的检测方法,通过对尿液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效果等。
以下是尿液实验室检验的常见项目:一、尿液一般检查1.尿液颜色: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至黄色,颜色加深可能与饮水量、饮食、药物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提示有疾病的存在,如血尿、黄疸等。
2.尿液透明度:正常尿液应该呈透明状,如果尿液出现浑浊,可能提示有尿路感染、结石、肿瘤等疾病。
3.尿比重:尿比重可以反映肾脏的浓缩功能,正常值为1.015-1.025,尿比重增高或降低都可能提示肾脏功能异常。
4.尿酸碱度:尿酸碱度反映肾脏的酸碱调节能力,正常值为4.5-8.0,如果尿酸碱度出现异常,可能提示有代谢性疾病或泌尿系统疾病。
5.尿蛋白定性试验:尿蛋白定性试验可以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正常结果为阴性,如果呈阳性,可能提示有肾脏疾病或高血压等。
6.尿蛋白定量试验:尿蛋白定量试验可以检测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正常值为小于150mg/d,如果含量超标,可能提示有肾脏疾病或其它系统疾病。
7.尿糖定性试验:尿糖定性试验可以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正常结果为阴性,如果呈阳性,可能提示有糖尿病或肾小管疾病等。
8.尿糖定量试验:尿糖定量试验可以检测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正常值为小于2.86mmol/L(mg/dL),如果含量超标,可能提示有糖尿病等疾病。
9.尿酮体定性试验:尿酮体定性试验可以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酮体,正常结果为阴性,如果呈阳性,可能提示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
10.尿酮体定量试验:尿酮体定量试验可以检测尿液中酮体的含量,正常值为小于100mg/dL(mg/L),如果含量超标,可能提示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
二、尿液化学检查1.尿潜血试验:尿潜血试验可以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等物质,正常结果为阴性,如果呈阳性,可能提示有尿路感染、结石、肿瘤等疾病。
2.尿亚硝酸盐试验:尿亚硝酸盐试验可以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亚硝酸盐,正常结果为阴性,如果呈阳性,可能提示有尿路感染等疾病。
尿液显微镜检验注意事项
![尿液显微镜检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f962ea6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a.png)
尿液显微镜检验注意事项尿液显微镜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尿液中的细胞、晶体、细菌等微观结构。
下面是进行尿液显微镜检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 采集新鲜尿液:尿液显微镜检验需要使用新鲜的尿液样本,最好是早晨第一次排尿的中段尿液。
因为这样的尿液样本更能反映全天尿液的情况,更有利于分析和判断。
2. 保存尿液样本:如果无法立即送检,应将尿液样本保存在4摄氏度以下的冰箱中,并且在24小时内进行检查。
长时间保存可以使尿液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 清洁尿液容器:使用无菌的尿液容器进行采集,容器表面应干净无菌,以免混入外源性微生物或异物。
4. 多次采样:如果初次尿液样本检查结果异常,建议进行多次采样检查以确定结果的准确性。
因为尿液的组成和性质有时会因个体差异、饮食、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5. 注意尿液容器封闭性:尿液容器应具有良好的封闭性,避免尿液中的物质挥发和外界污染的影响。
6. 注意尿液的采集方法:尿液是从中段尿流采集的,在开始排尿后几秒钟再采集的尿液样本。
一般采集约20~30毫升的尿液样本,不需要采集太多或太少。
7. 检查前尿液标本的温度:在进行尿液显微镜检验之前,应先将尿液样本恢复至室温。
因为尿液样本在低温下可能出现沉淀或结晶,不利于显微镜的观察。
8. 观察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时,需要调节放大倍数和焦距,以获得清晰的显微观察图像。
观察时,注意防止灯光反射,同时也要避免观察时间过长,以免影响眼睛健康。
9. 记录观察结果:观察尿液显微镜检验结果时,应以客观、准确的方式记录每个项目的数量和形态描述。
这些记录将用于医生的进一步分析和诊断。
10. 注意卫生操作:尿液样本在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卫生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操作过程中务必佩戴手套,避免将尿液直接接触到皮肤或黏膜上。
尿液显微镜检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以上注意事项的遵守,可以更好地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肾功能检查项目
![肾功能检查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aabdeb2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b.png)
肾功能检查项目肾功能检查项目衡量肾功能的变化和好坏,医学上常用尿液显微镜检查、化学检查、血液的某些化学检查等指标来进行,因此常用的肾功能检查项目主要是包括了以下11种项目测定,具体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可以参考以下数据。
1、血尿素氮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3.2~6.1mmol/L。
临床意义:正常成人空腹时血尿素氮为3.2-7.1mmol/L(9-20mg/d1)。
而患有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内占位性和破坏性病变等情况的患者,尿素氮都是增高。
2、血肌酐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男79.6~132.6μmol/L、女70.7~106.1μmol/L,小儿26.5~62.0μmol/L,全血88.4~159.1μmol/L。
临床意义:当血肌酐超过133umol/L时意味着肾脏出现损伤,已经肾功能不全、肾衰竭。
3、血尿酸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男149~417μmo l/L、女89~357μmol/L;>60岁男250~476μmol/L、女190~434μmol/L。
临床意义:当血尿酸超过390μmol/L,才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当血尿酸超过420μmol/L升时,高尿酸血症已十分明确,4、尿肌酐参考值:正常情况婴儿88~176μmmol•kg-1/d、儿童44~352μmol•kg-1/d;成人7~8mmol/d。
临床意义:当血肌酐高时说明患者的肾功能出现了问题,肾脏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尿肌酐偏低,肾脏也会发生病变。
5、尿蛋白参考值:正常情况定性阴性临床意义:正常人每日自尿中排出约40~80蛋白,上限不超过150mg。
6、选择性蛋白尿指数参考值:正常情况SPI<0.1表示选择性好、SPI0.1~0.2表示选择性一般、SPI>0.2表示选择性差。
临床意义:当尿中排出大分子IgG的量少时,表示选择性好。
尿液检查-显微镜检查
![尿液检查-显微镜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77e562f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79.png)
吞噬细胞
形态:比白细胞大,含吞噬细胞 意义:泌尿道急性炎症,常伴白细胞增加。
上皮细胞
尿中所见上皮细胞有: 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处脱落。 鳞状上皮细胞 移行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1. 正常鳞状上皮细胞(扁平上皮细 胞)
正常 : 尿液中可见少量。 来源:来自尿道前段和阴道黏膜的表层。 形状:
一旦确定,进一步检查的重点是作膀胱镜检查和 CT 检查等。 非肾性血尿疾病主要有:肾结石症、泌尿道肿瘤、前列腺肥大等 病程短,费用低,治疗效果好,预后好
临床意义
1. 生理: 剧烈运动,冷水浴,久站,重体力劳动后可
出现暂时性镜下血尿。
2. 病理: (1)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 (2) 全身其他系统的疾病: (3) 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
尿液沉渣定量 检查
尿沉渣检验的操作步骤
收集全部尿液
尿液,并作记录
用量筒准确量取全部
取混匀 10ml 尿液置于刻度离心管中 1500r/min, 离心 10min 离心后吸取上清液 9ml 倾去
充分混匀,剩余 1ml 尿沉淀液
充池
计数 10 个大方格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管
型数。
1 小时尿有形成分计数法
白细胞形态:
完整白细胞
脓细胞 闪光细胞
白细胞( WB C)
白细胞(未染色)
脓细胞(未染色)
炎症时白细胞发生变异或已死亡,其外形变得不规 则,结构不清,称为脓细胞,其往往成团分布。
参考值
直接镜检法: 0~3/HPF 离心镜检法: 0~5/HPF 镜下脓尿:尿液白细胞> 5/HPF
尿中白细胞形态受下列因素影响:
① 尿 pH 增多,如 pH 为 6.8 ,白细胞容易 破坏, pH 8.4 时,白细胞可于数分钟内破坏。 ② 尿液稀释和尿渗透压降低,使尿中白细胞 解体。
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
![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fc8116ebe23482fb4da4c40.png)
尿液分析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尿液分析(Urinalysis)是尿液(Urina)和分析(Analysis)二词的组合。
中华检验医学大辞典对尿液分析明确定义:“用目测、理学、化学(应强调定性,定量)、显微镜及其他仪器(各种尿分析仪,渗透压计等)对尿液标本进行分析”。
1.尿液分析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提高尿液分析检查的质量是关系到临床检查的重要环节。
2.质量控制的目的是实验室确保为临床医生提供客观,可靠信息去诊疗病人。
3.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致力于使质量特征符合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一切措施,以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要求的过程。
要保证尿液分析检查质量,一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于尿液分析管理措施,实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全程的质量控制。
一、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尿液标本的采集:尿液标本的采集要求新鲜。
住院病人尿常规检测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中段尿;门诊或急诊病人可随时留取,但在标本容器上必须注明留取时间。
1.尿液标本的收集:尿液标本的收集容器要清洁。
使用清洁一次性有盖尿标本的容器,改变目前敞开无盖的尿杯。
容器上应贴有病人姓名、验联号(或条码)及注明标本留取时间的标签。
2.尿液标本的送检:尿液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检。
一般尿液标本留取至少为30ml,应在2h内检查完毕,以免细菌繁殖及有形成分破坏,据文献报到,尿液标本留取置25℃,2h后会出现如下改变:●外观出现尿色变深,透明度变混或尿气味带有氨味;●化学成分出现葡萄糖,胆红素、尿胆原、维生素C 下降,亚硝酸盐升高,pH与蛋白质升高或下降;●镜检出现RBC、WBC管型下降,结晶或细菌升高。
3.尿液标本的保存:尿液标本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冷藏或防腐保存。
冷藏可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维持尿液pH恒定,使尿中有形成分基本不变,但4℃条件下冷藏不得超过8h,有时冷藏会导致盐类析出产生沉淀,影响沉渣检查。
化学防腐①甲苯:通常用于化学成分的保存;②甲醛:用于尿沉渣检验标本的保存。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ebbd412187c24028915fc351.png)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一、不离心镜检法方法:直接混匀新鲜尿液1滴涂片显微镜检查。
结果:管型,以低倍镜视野全片至少20个视野所见的平均值报告;细胞,以高倍镜至少10个视野所见的最低——最高数的范围报告;尿结晶等,以每高倍视野所见数换算为半定量的“-、+-、1+、2+、3+”等级报告。
二、离心镜检法方法:取新鲜混匀尿液10ml,在400g离心力(约1000转/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后,倾倒或吸弃上清尿液,留取底部约0.2ml尿液,混匀显微镜检查。
结果:管型,以低倍镜视野全片至少20个视野所见的平均值报告;细胞,以高倍镜至少10个视野所见的最低——最高数的范围报告;尿结晶等,以每高倍视野所见数换算为半定量的“-、+-、1+、2+、3+”等级报告。
三、离心染色镜检法方法:Stenheimer-Malbin染色法:结晶紫和沙黄;Stenheimer染色法:阿利新蓝和派若宁B;或0.5%甲苯胺蓝染色。
需要制备特定涂片,如浓缩涂片、印片或细胞离心涂片等。
结果:不同染色结果报告各不一致。
四、计数板定量镜检法(1小时尿沉渣计数)方法:患者先排尿弃去,准确采集3h内的全部尿液N ml。
取混匀尿液10ml,1500r/min离心5分钟,吸去上层尿液9ml,留下1ml,充分混匀后,取混匀尿沉渣充入牛鲍血细胞计数板内。
计数10个大方格的细胞、计数20个大方格的管型,然后换算成1h尿液中细胞和管型的数量。
计算:1小时细胞数=10个大方格的细胞总数*1000/10*N/31小时管型数=20个大方格的细胞总数/2*1000/10*N/3式中:1000为ul换算为ml;10为尿液浓缩倍数;N为3h内的全部尿液量ml。
参考:红细胞男性<3万/小时;红细胞女性<4万/小时.白细胞男性<7万/小时;白细胞女性<14万/小时.管型<3400个/小时。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与定量检测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与定量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29e4a18f6294dd88d0d26b9e.png)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 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大小不等,外形 呈两种以上的多形性变化。
o肾小球性血尿:>70%为2种以上变形红细胞。 o非肾小球性血尿:>70%为正常红细胞或单 一型红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参考值 直接镜检法:0~偶见/HPF 离心镜检法:0~3/HPF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临床意义:引起血尿的疾病很多,可 以归纳为三类原因: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 ▪全身其它系统的疾病 ▪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二 、 白细胞(WBC)
➢白细胞形态:见图2 ▪完整白细胞 ▪闪光细胞 ▪脓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三、 质量控制
➢宜用新鲜(2h内完成检查),随机中段尿液。 ➢使用标准器材,如尿液沉渣定量分析板。 ➢采用可靠的尿沉渣质控物。 ➢尿沉渣检查标准化。 ➢应用各种细胞化学,免疫化学染色新技术。 ➢加强与临床的联系。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一 、红细胞(RBC)
➢红细胞形态:见图1
▪正常红细胞:淡黄色,双凹圆盘状,直径大 约8um。 ▪异形红细胞: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 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皱缩红 细胞及影红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图1 红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血尿
*镜下血尿:>3个RBC/HPF,而尿液 外观变化不明显。 *肉眼血尿:>1ml血/1L尿,尿液外观 呈淡红色。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最新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04 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上)
![最新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04 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上)](https://img.taocdn.com/s3/m/6b2fca7ea45177232f60a219.png)
【方法学评价】该方法是自动化尿液颗粒计 数的参考方法,采用不离心的新鲜尿液。 为了达到颗粒计数的统计学精度,管型和鳞 状上皮细胞至少计数50个,白细胞、红细胞至少计 数200个,以验证自动化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并提
供仪器校准靶值,可用于评价尿液颗粒分析的自动
化仪器。
二、尿液细胞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 未染色的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形,淡黄 色,直径约7~8μm。尿液红细胞形态变化受 渗透压、pH及在体外放置的时间等因素的影 响(表5-37-1)。 尿液异常形态红细胞见表5-37。
【参考区间】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
参考区间见表5-32。
(三)离心染色显微镜检查法
【检测原理】
1. Sternheimer-Malbin(S-M)染色法 S-M染 液的主要染料有结晶紫和沙黄。由于尿沉渣中的各 类细胞、管型等成分的化学性质不同,导致其对染 料的物理吸附与化学亲和程度不同,经染色后呈现 特定的颜色,且形态清晰、易于识别。 Sternheimer-Malbin(S-M)染色法对尿液有
新鲜尿液中红细胞形态对于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
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价值。检查时不仅要注意红细胞数量,
还必须注意其形态的改变。如尿液外观未见红色,离心尿液 镜下红细胞>3个/HP,称为镜下血尿。 1.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非肾小球 性血尿,大部分红细胞(>70%)为正常红细胞或单一形态 红细胞。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 常,呈双凹圆盘形,细胞膜完 整(图5-3)。偶见影形红细
【报告方式】
(1)定性或半定量法
细胞:最低~最高个数/高倍视野(HP)或平
均值/HP。
管型:最低~最高个数/低倍视野(LP)或平
均值/LP。
结晶、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虫卵:报告 方式见表5-31。
尿常规检查结果,你也可以自己看懂!
![尿常规检查结果,你也可以自己看懂!](https://img.taocdn.com/s3/m/8cefd63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3.png)
尿常规检查结果,你也可以自己看懂!尿常规是人们来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或疾病治疗的过程当中常用的检测项目,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出人体的新陈代谢状况,更能够对多个器官的损伤状态进行有效的确认。
但你真的了解尿常规吗?你知道怎样从尿常规的检测结果中看自己得了什么病吗?什么是尿常规?作为医院当中对患者进行检查的常见项目之一,尿常规这一检查项目是一种通过对患者的尿液中成分进行检验,并以此对患者所患的疾病进行判断的一种检验方式,属于医院检验科当中的三大常规项目之一。
在人们正常生活的过程当中,尿液这种代谢废物是血液通过肾脏的肾小球、肾小管以及集合管进行过滤、吸收等过程形成的,其中的各种代谢产物、异物与毒物的含量能够有效的反应人体的代谢状况,而对其中水电解质等成分的分析也能帮助医生判断患者身体的酸碱平衡等状况、因此,尿常规不仅能够对患者的泌尿系统诊断提供参考,更能够为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以及治疗作出良好的帮助。
通常情况下,尿常规的门诊检测在当天就可以获取结果,而住院患者的检测结果则会由护士直接送到科室,进而为医生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提供相应的便利。
尿常规的注意事项在人们前往医院进行尿常规检查的过程当中,人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事项:首先,医院尿常规需要患者自行取尿进行送检,而取尿最好选择新鲜的晨尿,这是因为人们在夜间睡眠的时候通常饮水较少,这就可以使肾脏在夜间过滤形成的尿液当中的各种成分变得更加浓缩,这对于医生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而言更加方便;其次,在患者完成取尿之后,需要尽快的将尿液送检,这是因为尿液当中的成分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化,一般一个小时左右将尿液送检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尿液成分的变化,从而使尿液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最后,在进行取尿的过程当中,人们应当使用医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并且在取尿之前对尿道口进行适当的清洁,之后先排出少许的尿液,之后使用尿杯采集中段的尿液,才能更好的保证尿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尿常规的检测项目,分别代表什么?1.尿量尿量指的是正常人在一天24小时内所排出的尿液总量。
尿液体检报告单
![尿液体检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a8232450b307e87101f6961d.png)
怎样看尿液常规报告单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马骏龙主任医师丛玉隆尿液常规分析是我们经常做的一项检查。
大多数医院都用尿液分析仪检测,检测项目目前有10项、11项或12项,并且报告的格式不统一,既有“+”(阳性)、“-”(阴性),又有数字,检验项目的单位也不一样。
到底该怎么阅读尿检报告呢?尿常规项目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肾病类、糖尿病类、泌尿感染类以及其他疾病类。
肾病类项目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或红细胞(bld、ery)、蛋白质(pro)和颜色(col)。
正常参考值分别为:4.6~8.0、1.005~1.030,阳性、阴性,淡黄色至深黄色。
这些指标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
糖尿病类项目酸碱度(ph)、蛋白、比重、糖(glu)和酮体(ket)。
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相关并发症和机体一些器官是否受到损害,如是否出现酮血症等。
正常情况下,尿糖和酮体为阴性。
泌尿感染类项目白细胞(wbc)、隐血或红细胞、亚硝酸盐(nit)、颜色和浊度(tur)。
当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感染时,尿中往往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尿液颜色或浊度也发生改变,亚硝酸盐有时也会为阳性。
化学检测尿白细胞和隐血或红细胞只起过筛作用,临床诊断以镜检结果为准。
其他疾病类项目主要是酸碱度、比重、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颜色及其他指标。
胆红素和尿胆原两项指标反映肝脏代谢血红素的能力和数量。
正常情况下,尿胆红素为阴性,尿胆原为弱阳性。
以上指标增高时,往往提示黄疸,尿液颜色呈黄绿色。
尿液常规分析化验单上一些项目后面出现“+”或“+++”……或数字,表明程度不同,这在医学上叫阳性结果;相反,“-”就称阴性结果。
在阅读报告时,要客观地分析报告,因为有许多干扰因素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饮食因素、尿液中的一些干扰物等。
当尿常规检查出现异常时,请不要太紧张和太忧虑;同样,当出现和临床表现不一致的检验结果时,也不要盲目乐观。
一定要配合临床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分析,以免延误疾病的诊断。
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
![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49b395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f.png)
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1.质量控制样品的准备质量控制样品是用于检测实验室仪器性能和实验室技术人员操作能力的标准样品。
实验室应使用质量控制样品准备好预定浓度和特定化学成分范围的尿液。
这些样品可以通过商业供应商购买或由实验室自行准备。
2.样品标识和编号为了能够追踪每个样品的结果,每个质量控制样品都应该有一个独特的标识和编号,例如日期、时间和批次号码。
这有助于确定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进行需要的修正。
3.储存和保存样品质量控制样品应储存在适当的温度下,并按照指导文件的要求保存。
这样可以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在需要时能够检查。
4.设定和维护仪器使用前,实验室应该根据厂家的指导文件设定仪器。
这包括校准、验证和标定仪器,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设备的维护应遵循制造商的指导,例如定期更换耗材和清洁仪器。
5.定期校准仪器校准仪器是确保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之一、校准应根据制造商的指导文件进行,并且在每次使用仪器前都应进行。
通过校准,可以检查仪器的准确性,并使用已知浓度的质量控制样品进行验证。
6.日常质量控制检查除了校准外,实验室还应该每天进行日常质量控制检查。
这通常涉及对质量控制样品进行测试,并与已知结果进行比较。
根据结果,实验室可以确定仪器和操作是否正常,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7.质量控制数据的记录和追踪实验室应该记录所有的质量控制数据,包括每个样品的标识和编号、所得结果以及任何需要的调整。
这些数据应保存在实验室的文件中,以备参考,并用于以后的质量保证。
8.验证和比较结果质量控制结果应与已知结果进行比较,并计算出差异。
如果结果与已知结果有差异,实验室应立即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例如重新校准仪器或重新检查样本。
9.定期进行外部质量评估除了日常质量控制检查外,实验室还应定期参加外部质量评估计划。
这通常由独立的质量控制机构组织,旨在评估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系统,并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
10.持续改进实验室应根据质量控制数据和外部质量评估的结果,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制定改进计划。
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
![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7bc2dc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8.png)
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并详细阐述每个环节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要求。
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
二、质量控制流程2.1 样本采集与处理1)确定采集合适的尿液样本,包括不同时间段收集的尿液、新鲜尿液等;2)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采集尿液样本,并妥善保存,避免样本变质;3)对于需要进行显微镜检查的样本,应进行相应的前处理,如离心沉淀等。
2.2 仪器校准与维护1)定期对尿液分析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2)保持仪器的清洁和维护,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保养,保证仪器状态良好;3)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仪器,避免误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3 质控品的使用1)选择合适的质控品,一般包括正常范围内的质控品和不同浓度的质控品;2)按照质控品的说明书进行稀释或使用,确保质控品的准确度;3)根据实验要求,定期使用质控品进行质量控制,监控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4 数据分析与质量评价1)对实验数据进行及时和准确的记录,包括样本信息、仪器测量值等;2)按照设定的质控标准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偏差等;3)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质量评价,判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5 异常情况处理1)发现异常结果时,及时进行排查和处理,包括仪器故障、样本问题等;2)对于重要样本的异常结果,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3)记录异常处理过程和结果,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质控品的说明书、仪器操作手册、数据记录表格等,详见附件部分。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质量控制:指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系列活动。
2)尿液分析:对尿液样本进行生化、生物学等方面的检测和分析。
3)临床显微镜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细胞、结晶和其他成分,以辅助临床诊断。
初级护师:尿液显微镜检查
![初级护师:尿液显微镜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4ef39cbc7e21af45b207a88c.png)
初级护师:尿液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尿液显微镜检查包括有机沉淀物(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上皮细胞、精子、管型等)和无机物(结晶性沉淀)。
1)红细胞:正常人尿内无或偶见红细胞,如离心沉淀后的尿沉渣在每高倍视野中平均见到3个以上红细胞,称镜下血尿。
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结核、泌尿道结石、肿瘤及出血性疾病
2)白细胞及脓细胞:如每高倍视野中超过5个即为增多,称镜下脓尿。
如果尿中出现大量白细胞和脓细胞,则表示泌尿系统
有化脓性炎症。
对成年妇女应注意与生殖系统炎症相鉴别。
3)上皮细胞:正常人尿内不易见或偶见上皮细胞,出现大量上皮细胞,常表示泌尿系统有炎症。
4)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集而成的圆柱物,可含有细胞。
正常人尿内不应出现,当尿内出现多量管型时,表示肾实质有病变。
10.5 尿液显微镜检查
![10.5 尿液显微镜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269ab6845ef7ba0d4a733b71.png)
粒管型---有粗大的紫红色颗粒。③细胞管型---细胞核淡或 深蓝色,细胞质红色。④蜡样管型---红色或紫色。⑤脂肪 管型---无色或黄色 4)其他:鳞状上皮细胞---淡粉红或紫红色,移行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紫红色。
由自动进样系统、流动计数池、显微镜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 流动计数池大小与标准载玻片相同,有4个大格,总容积1μl,每 个大方格又分为25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容积为0.01μl。 ①标本离心浓缩50倍。 ②进样。 ③观察流动计数池中央视野中的有形成分;计数1个小方格内细胞数,结 果 乘以100,或计数10个小方格内的细胞总数乘以10,换算出1μl尿液中 的细胞数。计数1个大方格内管型数,结果×4,即得出1μl尿液中的管型 数。 ④若有形成分含量较多,也可采用未离心标本直接计数。 ⑤结果报告方式同尿液有形成分定量计数板法。 ⑥注明标本是否离心。
(三)尿液有形成分染色检查法
1.结晶紫-沙黄(Sternheimer-Malbin,S-M)染色法
(1)S-M染色液 Ⅰ液:结晶紫3.0g,草酸铵0.8g,95%乙醇20.0ml,溶解后加蒸 馏水80.0ml, 冷藏保存。 Ⅱ液:沙黄0(safranin 0)0.25g,95%乙醇10.0ml,溶解后加 蒸馏水至100.0ml,冷藏保存。 应用液: Ⅰ、Ⅱ液按3:97比例混合过滤,贮棕色瓶,室温保存
•①标本离心浓缩50倍;②混匀后充入计数室;③显微镜计数与 报告方法同标准化沉渣定量计数板法;④最好采用非离心尿液
(2)操作:①标本离心、沉淀、浓缩50倍混匀; ②0.2ml沉渣+染液20μl; ③3min后制片镜检;
若标本中有形成分含量较多,也可采用未离心标本直接染色。
尿检用的方法学
![尿检用的方法学](https://img.taocdn.com/s3/m/80808ea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c.png)
尿检用的方法学尿液检查是医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对于泌尿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多种其他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尿检的方法学涵盖了从样本采集、处理到具体分析的各个环节,本文将对尿检的常用方法学进行详细介绍。
一、尿液样本的采集与处理采集时机:尿液样本可根据需要分为随机尿、晨尿、定时尿等。
晨尿因浓缩程度较高,常用于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定时尿则用于研究尿液成分的排泄规律。
采集容器:应使用清洁、干燥、无污染的容器收集尿液,避免容器对尿液成分的影响。
尿液保存:尿液采集后应尽快送检,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成分改变。
若无法立即送检,应冷藏保存并尽快处理。
二、尿液物理学检查尿量:尿量的多少与饮水量、排汗量等因素有关,可反映机体的水盐代谢状况。
颜色与透明度:正常尿液呈淡黄色至琥珀色,清晰透明。
尿液颜色的改变可提示不同疾病。
气味:正常尿液具有特殊微弱气味,气味异常可能与尿路感染、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三、尿液化学检查酸碱度(pH值):尿液pH值受饮食、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可反映肾脏的酸碱平衡调节功能。
比重:尿液比重反映肾脏的浓缩功能,对鉴别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少尿有重要价值。
尿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可初步判断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定量试验则可准确测定尿蛋白浓度,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尿糖:尿糖检查可反映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线索。
尿酮体:尿酮体检查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两者均为胆汁代谢的产物,其异常可提示肝胆系统疾病。
四、尿液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尿液中红细胞的增多可提示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等疾病。
白细胞:尿液中白细胞的增多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上皮细胞:尿液中上皮细胞的类型和数量可反映泌尿系统的不同部位和状况。
管型:尿液中管型的出现可提示肾脏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结晶:尿液中结晶的类型和数量可为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提供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标本中有形成分含量较多,也可采用未离心标本直接染色。
(3)染色后的有形成分形态为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结晶紫-沙黄(S-M)染色法
2.Sternheimer(S)染色法
阿利新蓝将细胞核和管型基质染成蓝色,哌若宁能将胞质 及核糖核酸染成红色。易于对比,更易辨认病理成分。
(三)尿液有形成分染色检查法
1.结晶紫-沙黄(Sternheimer-Malbin,S-M)染色法
(1)S-M染色液 Ⅰ液:结晶紫3.0g,草酸铵0.8g,95%乙醇20.0ml,溶解后加蒸 馏水80.0ml, 冷藏保存。 Ⅱ液:沙黄0(safranin 0)0.25g,95%乙醇10.0ml,溶解后加 蒸馏水至100.0ml,冷藏保存。 应用液: Ⅰ、Ⅱ液按3:97比例混合过滤,贮棕色瓶,室温保存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尿液理学检查 第二节 尿液化学检验 第三节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验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第三节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验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本节内容
一、概述 二、主要检验方法 三、尿液主要有形成分的形态和临床应用 四、尿液显微镜检验的质量保证
1.未离心未染色尿直接涂片镜检法
混匀新鲜尿液直接涂片,低倍镜观察管型(至少20个视野); 高倍镜观察细胞(至少10个视野)及其他成分(如细菌、原虫、 真菌病毒包含体和肿瘤细胞等)并对管型种类进行鉴定。
报告细胞:最低数~最高数/HP;管型:最低数~最高数/LP; 结晶‘细菌、真菌、寄生虫,按高倍镜视野中分布范围估计报告, 用“+”表示。
• 3. 一小时细胞(管型)排泄率测定
• 采用改良牛鲍氏计数池,计数3小时尿中细胞、管型排出的数量,再换算 出1小时排出的数量。
• ①受检者排空膀胱后,收集3小时尿液。②测定尿量。③取10ml混匀尿液 15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留1ml沉淀液。④混匀沉淀液充入计 数池,高倍镜计数10个大方格中的各种细胞数,低倍镜计数20个大方格的 管型数。⑤计算1小时细胞(管型)排泄率。
一、概 述
• 尿液有形成分是指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并能在显微 镜下检查到的成分。包括细胞、管型、结晶及某 些病原体等。也被称为“肾的体外活检”。
• 可利用显微镜或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进行识别与 计数。
• 标准化尿液显微镜检查法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 “金标准”。
二、主要检验方法
(一)尿液有形成分非染色非定量镜检法
2.标准化沉渣定量计数板法
FAST-READ10尿液标准 化沉渣定量计数板具有 耐高温、高压,清晰度 极高的性能。每个计数 室体积为1μl,充满尿 液后所计得有形成分数 量为细胞或管型数/μl。
检测:
①标本离心浓缩50倍,充入计数室; ②计数方法与报告方式同牛鲍计数板法;
③若标本中有形成分含量较多,也可采用未离心标本直接计数。
• 4. 尿液有形成分定量计数仪法
由自动进样系统、流动计数池、显微镜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 流动计数池大小与标准载玻片相同,有4个大格,总容积1μl,每 个大方格又分为25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容积为0.01μl。 ①标本离心浓缩50倍。 ②进样。 ③观察流动计数池中央视野中的有形成分;计数1个小方格内细胞数,结 果 乘以100,或计数10个小方格内的细胞总数乘以10,换算出1μl尿液中 的细胞数。计数1个大方格内管型数,结果×4,即得出1μl尿液中的管型 数。 ④若有形成分含量较多,也可采用未离心标本直接计数。 ⑤结果报告方式同尿液有形成分定量计数板法。 ⑥注明标本是否离心。
1)红细胞:粉红、红色或不着色。
2)多形核白细胞:核呈蓝色,胞质呈红色。可分辨浓染细 胞、淡染细胞和闪光细胞。
3)管型:基质染蓝色。①透明管型---少许红色颗粒。②颗 粒管型---有粗大的紫红色颗粒。③细胞管型---细胞核淡或 深蓝色,细胞质红色。④蜡样管型---红色或紫色。⑤脂肪 管型---无色或黄色
1 小时细 1大 0胞 格 数 细 1 = 0 胞 0 3 小 0 总时 数 m 尿 数 l 总量
10
3
1 小时管 2大 0型 方 数 格 = 1管 0 0 3 小 型 0 时 总m 尿 数 数 l 总量
2
10
3
式中:1000为ml换算成μl 数;10为尿液浓缩倍数。 改良牛鲍氏计数板定量检查法还可用于Addis计数。
4)其他:鳞状上皮细胞---淡粉红或紫红色,移行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紫红色。
3.固定染色法
瑞-吉染色、H-E染色、巴氏染色、苏丹Ⅲ染色等方法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四)尿液颗粒计数参考方法
• Fuchs-Rosenthal(菲斯-罗森塔)血细胞计数板
每侧计数池划线格面积16mm2,计 数室深度为0.2mm,总容量为3.2 mm3;分为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 格面积为1mm2,容积为0.2mm3。 每个中方格又划分为16个小方格, 边长为0.25mm,面积为0.0625 mm2。
(二)尿液有形成分定量检查法
1. 改良牛鲍氏计数板定量检测法:
混匀的非离心尿直接充入计数池,低倍镜计数10个大方格 的管型数,高倍镜计数10个大方格的红、白细胞数,得出尿 液有形成分数量/μl。
倒置显微镜检查法:将未离心的混匀尿液定量放入酶标板 小孔中,静置规定时间后有形成分自然下沉至孔底,在倒置 显微镜下用高倍镜计数10个视野或规定区域中的细胞和管型 数。报告尿液有形成分数量/μl 。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0ml于刻度离心管中; ②离心1500r/min×5 min; ③保留沉淀物0.2ml; ④混匀,取约20μl于载玻片,加18mm×18mm盖玻片覆盖; ⑤观察方法及结果报告同未离心尿未染色直接涂片镜检法。
报告时须注明“离心取沉渣”。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1)Sternheimer染色液: 溶液Ⅰ:2%阿利新蓝8GS水溶液。 溶液Ⅱ:1.5%派若宁B水溶液。 两液过滤,按2:1比例混合,棕色瓶贮存,冷藏。
(2)操作:①在0.2ml沉渣中加入1~2d染色液; ②混合5~10min后镜检。 或2d沉渣+1d染液混合后镜检。
(3)染色后的有形成分形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