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合集下载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一、目的及要求1.掌握精神障碍三级预防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2.掌握精神康复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熟悉社区精神康复和干预的基本形式。

3.了解部分精神障碍的预防方式。

4.了解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概念,了解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概况及发展。

5.了解工娱治疗在精神康复中的意义。

6.要求学生懂得精神康复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重视。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精神障碍的预防1.掌握精神障碍三级预防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2.了解部分精神障碍的预防方式。

第二节精神康复1.掌握精神康复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2.了解社区精神康复和干预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社区精神卫生服务1.了解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概念。

2.了解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概况及发展。

3.了解我国目前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

第四节工娱治疗和护理了解工娱治疗在精神康复中的意义。

三、练习题【多选题】(一)A型题1.关于精神障碍的一级预防,下列说法哪项不对A.是预防精神障碍最主动、最积极的措施B.主要针对病因已经明确的精神疾病C.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和营养不良等导致的精神障碍在我国已得到迅速的控制D.积极开展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基础理论研究是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之一E.首次治疗精神病人时,应力争达到完全的缓解2.关于精神病人的康复工作,以下哪项不对A.病人的家庭成员、朋友和社会人士与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是康复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B.康复措施必须贯彻在院内、外的全部医疗过程中C.必须延伸到社会中去D.必须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E.在我国,应逐渐放弃以医院为基地的康复3.关于在我国建立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体系,下列哪种说法不对A.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和配合B.以精神病院为主要基地C.主要目的在于积极预防精神疾病,为病人提供及时和足够的医疗照顾,妥善管理和合理安置D.建立精神病防治康复的组织管理网络E.建立业务实施系统,对初级卫生保健人员进行精神病学知识培训4.下列关于精神障碍三级预防中第一级预防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措施B.旨在增进精神健康C.内容包括对病人的心理咨询工作D.包括开展疾病监测、减少心理因素所致的疾病、减少致病因素、保护高危人群E.以上均不对5.关于精神障碍第二级预防的说法错误的是A.第二级预防的目标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精神疾病B.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精神健康调查,确认引起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和相关因素C.对有或疑有精神障碍的人群,指导其及时就诊,明确诊断,接受治疗D.注重从儿童期到老年期的心理卫生教育,针对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精神卫生指导和社会技能训练E.对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早日返回家庭和社区6.关于精神障碍第三级预防的说法错误的是A.第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减少功能残疾,延缓疾病衰退的进程,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等B.对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早日返回家庭及社区,是第三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C.其内容包括防止疾病恶化,防止病残等D.调整出院病人的生活环境,做好出院后的康复工作,是第三级预防的重要内容。

山东省精神卫生条例

山东省精神卫生条例

山东省精神卫生条例第一条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促进公民心理健康,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公民心理健康维护和增进、精神障碍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严重精神障碍服务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精神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遵循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

第四条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和实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建设和完善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精神卫生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精神卫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完善精神卫生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精神卫生工作进行考核、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精神卫生工作,发展改革、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监督管理、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相关的精神卫生工作。

第七条残疾人联合会依照法律、法规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依法协助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鼓励和支持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科学技术协会、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团体依法开展精神卫生服务活动。

鼓励支持行业协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慈善和志愿服务组织为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关爱和救助。

第八条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

苏州市精神卫生条例

苏州市精神卫生条例

苏州市精神卫生条例第一条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全民心理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民心理健康促进、精神障碍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市精神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广泛覆盖、重点干预、依法管理的方针,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个人隐私依法受到保护。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

精神障碍患者的教育、劳动、医疗以及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对病情稳定患者,不得以患精神障碍为由,侵害其就学、就业等合法权益。

第五条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

禁止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家庭暴力,禁止遗弃精神障碍患者。

第六条全社会应当尊重精神卫生从业人员。

精神卫生从业人员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

第七条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精神卫生工作,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编制精神卫生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工作责任制和考核监督机制。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预防精神障碍发生、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等工作,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指导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按照规定建立关爱帮扶小组,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筛查和登记,做好相关服务和管理工作。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建立精神卫生工作保障机制,将精神卫生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八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是精神卫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对精神卫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有效预防精神障碍患者复发的技巧方法

有效预防精神障碍患者复发的技巧方法

有效预防精神障碍患者复发的技巧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精神障碍患者是指由于心理、生理等原因引起的精神功能异常,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精神障碍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而预防复发是重要的一环。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预防精神障碍患者复发的技巧方法。

一、定期复诊和管理精神障碍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需要定期复诊和管理,以确保病情的稳定和控制。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调整,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定期复诊也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对药物和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复发的风险。

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包括规律作息、饮食均衡、适量运动等。

规律作息可以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有助于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作。

饮食均衡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压能力,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病率。

适量运动可以释放身体中的压力,促进大脑释放快乐荷尔蒙,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精神障碍患者往往由于疾病的原因而感到孤独和失落,缺乏社交支持和情感抚慰。

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患者可以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交流团体或志愿者活动,以扩大社交圈子,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四、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是导致精神障碍患者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调节情绪,减少病情的恶化。

患者可以通过运动、冥想、放松技巧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快和平静。

五、避免滥用药物和酒精滥用药物和酒精是导致精神障碍患者复发的常见原因之一。

药物和酒精会对大脑和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加重病情。

患者应当严格遵守医生的用药建议,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和服用方式;同时要避免饮酒和吸毒等不良行为,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在预防精神障碍患者复发的过程中,患者本人和家庭成员的配合和支持至关重要。

患者应当尽量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并参与康复工作,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和建议,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

防范和化解严重精神障碍的方法

防范和化解严重精神障碍的方法

防范和化解严重精神障碍的方法
防范和化解严重精神障碍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的监测和预防体系:通过建立精神卫生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精神障碍的分布和特点,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对精神障碍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精神障碍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预防和减轻精神障碍的发生。

对于已经出现精神障碍症状的人群,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3.实施早期发现和干预: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精神障碍的发展和恶化。

对于高危人群,如曾经有过精神障碍史、家族中有精神障碍遗传史、长期处于压力和不良情绪中的人群,应重点关注并进行早期干预。

4.加强社区康复和照料:对于已经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应加强社区康复和照料,提供必要的医疗和生活支持,帮助他们恢复社会功能,减少复发和再次住院的可能性。

5.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政府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同时加强执法力度,打击歧视和排斥精神障碍患者的行为。

6.促进社会参与和支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精神障碍的防治工作,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共同营造一个理解、关心和支持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

总之,防范和化解严重精神障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公众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强监测和预防工作,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实施早期发现和干预,加强社区康复和照料,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社会参与和支持等。

山东省精神卫生条例

山东省精神卫生条例

山东省精神卫生条例 [1]2019年3月29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三章精神障碍诊断和治疗第四章精神障碍康复第五章严重精神障碍服务管理第六章保障措施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促进公民心理健康,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公民心理健康维护和增进、精神障碍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严重精神障碍服务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精神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遵循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

第四条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和实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建设和完善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精神卫生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精神卫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完善精神卫生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精神卫生工作进行考核、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精神卫生工作,发展改革、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监督管理、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相关的精神卫生工作。

第七条残疾人联合会依照法律、法规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依法协助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鼓励和支持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科学技术协会、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团体依法开展精神卫生服务活动。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2018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3号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2018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3号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2018年修正)正文:----------------------------------------------------------------------------------------------------------------------------------------------------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2017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5号公布根据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程度,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发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残疾预防,是指针对各种致残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个人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的丧失或者异常,防止全部或者部分丧失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本条例所称残疾人康复,是指在残疾发生后综合运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心理和辅助器具等措施,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减轻功能障碍,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

第三条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康复相结合的方针。

国家采取措施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支持和帮助其融入社会。

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和保障体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实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有关工作。

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展望

现今国际上有把预防、治疗和康复三者并 列的趋势,这有利于各级卫生机构计划的 实施,从现实出发,三者结合起来,更有 利于精神病社区防治和康复工作的发展。
上游策略
自我管理
疾病的检出与 管理策略
连续性预防保健模式 --三级预防
长期保健
精神障碍的康复
概述
原则
院内康复
内容
过程
技术
社区康复

2 《精神卫生法》:

精神卫生法共7章,85条 第一章 总 则——12条 第二章 心理健康促进和 精神障碍预防—12条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29条 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康复——6条 第五章 保障措施——12条 第六章 法律责任——11条 第七章 附 则——3条
良好的医患关系,培养患者独立能力
精神障碍的院内康复
2 院内康复的过程
(1)康复评估与诊断 (2)康复计划 (3)康复干预措施 (4)评估康复进程
(1)康复评估与诊断
康复评估:
临床诊断标签 功能性评估 资源评估

评估内容:
康复诊断:
社会功能缺陷诊断 精神残疾诊断(一~四级)
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教学要求
熟悉
精神障碍的康复
常用康复技术
教学内容
精神障碍的预防 精神障碍的康复原则
常用康复技术
个案讨论
精神障碍的预防
概述 精神障碍的三级预防
概述
1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2013年8月在《Lancet》发表全球疾病负担显 示,2010年精神障碍导致全球23.2万人死亡, 是导致死亡原因的第5大疾病 精神疾病所导致的全球死亡要高于HIV/AIDS、 结核病、糖尿病及交通伤害 精神疾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23%,其中精神分 裂症、抑郁、癫痫、痴呆、酒精依赖及其他 物质使用障碍占13%,超过心血管疾病和肿瘤

精神卫生法解读

精神卫生法解读


(一)关于总则

4、保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第四条)
(1)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和财 产安全不受侵犯。 (2)精神障碍患者的教育、劳动、医疗以 及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等方面的合法 权益受法律保护。 (3)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精神障碍患者 的姓名、肖像、住址、工作单位、病历资料 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身份的信息予以保密; 但依法履行职责需要公开的除外。
二是民政部门。民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查找不到近亲属的 流浪乞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应当帮助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 障碍诊断。精神障碍患者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后仍 有困难,或者不能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的,民政部 门应当优先给予医疗救助。对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严 重精神障碍患者,民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将其纳入最 低生活保障。对属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以及城市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 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 扶养能力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民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 定予以供养、救助。此外,对上述规定以外的严重精神障碍患 者确有困难的,民政部门可以采取临时救助等措施,帮助解决 其生活困难。
(一)关于总则
9、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第九条) 一是司法行政部门。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对 监狱、劳教所等单位履行精神卫生法规定 的精神障碍预防义务的情况进行督促和指 导。同时,按照职责范围,对有关鉴定机 构、鉴定人员依据精神卫生法开展的鉴定 活动进行监管等。

(一)关于总则


9、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第九条)

精神卫生保健法——10项原则


原则1 原则2 原则3 原则4 原则5 原则6 原则7 原则8 原则9 原则10

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社区康复脊髓损伤

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社区康复脊髓损伤

2.推拿治疗
部位与取穴:脊柱损伤部位两侧膀胱经、督脉、腰骶部、 下肢瘫痪肌群部、腹部;脊柱损伤部位两侧夹脊穴、环 跳、委中、承扶、承山、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伏 兔、三阴交、膝眼、解溪、中脘、天枢、气海、关元。
(四)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康复方法
1. 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期要注意体位,避免活动尚不稳定的脊柱。要维持 肺功能,要防止皮肤受压、破溃,同时还要维持关节活 动度,防止肌肉挛缩和肌腱短缩,并逐步提高残存肌力。
通过健康教育,从源头消除或减少脊髓损伤的发生。 如:口服疫苗、防止交通事故、做好高空作业的安 全防护等。
(二)二级预防
1. 运动功能 2. 针对感觉障碍 3. 大、小便障碍
4. 针对骨质疏松
5. 针对褥疮
6. 针对呼吸系统的问题 7.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8. 针对植物神经系统障碍
(三)三级预防
残疾发生后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减少残疾程度, 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达到使 其恢复某种职业工作能力。
射线检查阴性的患者。系脊髓的功能性损害。伤后早 期表现为不完全截瘫,24小时内开始恢复,在3~6周可 完全恢复。
(五)脊髓损伤的分类
1.按脊髓损伤的程度
(1)完全性脊髓损伤 (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2.按脊髓损伤的平面
(1)颈段脊髓损伤 (2)胸腰段脊髓损伤
(3)圆锥马尾损伤
3.根据肌张力情况
(1)痉挛性瘫
第二节 脊髓损伤的社区康复
一、概述
(一)定义 脊髓损伤( ,)是因为各种致
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 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
(二)病因
中医 外邪侵袭、饮食不节、久病体虚
现代医学认为,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闭合性钝性外伤, 通常和脊柱骨折或错位有关。引起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的 主要外因为车祸、高处坠落、运动损伤、暴力等。

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和障碍的预防与矫正

 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和障碍的预防与矫正
.
注意缺陷的症状主要包括:
⑥往往逃学、不喜欢或不愿意参加那些需要 精力持久的作业,如做功课或家务; ⑦往往遗漏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东西,如玩 具、课本、家庭作业、铅笔或其他学习工具 ⑧往往易受外界刺激而分心; ⑨往往遗忘日常活动。
.
多动冲动的症状主要包括:
①手或脚往往有很多小动作,或在座位上扭动 ②往往在教室里或在其他要求坐好的场合,擅 自离开座位; ③往往在不合适场合过多地奔来奔去或爬上 爬下; ④往往不能安静地参加游戏或课余活动;
核心症状: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往往 伴有学习困难、对立违抗、情绪等问题。
.
注意缺陷的症状主要包括:
①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往往不能仔细注意到 细节,或常发生粗心所致的错误; ②在学习或游戏活动时,注意往往难以持久; ③与之对话时,往往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④往往不能听从教导以完成功课作业、日常 家务(并非因为对立行为或不理解教导); ⑤往往难以完成作业或活动;
⑥其他非药物治疗,如感觉统合训练,脑电生物反馈等, 有研究报道对改善ADHD症状存在一定帮助。
.
二、儿童情绪问题或障碍
日常情况下,儿童有些情绪反应如痛苦、 悲伤、愤怒、烦恼等多是正常的,可能几天过 后就会恢复正常。但是,儿童的情绪问题或障 碍却不同,可能持续时间长达数周数月以上,环 境改善后仍不好转,并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日常 生活、学习和交往。
• 父母访谈是诊断评估的核心,需结合老师提 供的学校表现情况、儿童临床表现特征、 精神检查结果等作出诊断。
.
治疗原则:采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 原则上6岁以下幼儿不选择药物治疗,仅在病 情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时才谨慎选择。
• 常用的治疗药物有: ①中枢兴奋剂,如盐酸哌甲酯; ②非中枢兴奋剂,如盐酸托莫西汀; ③根据病情可选择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或

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

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

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2001年12月28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5次会议通过;根据2010年9月17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2014年11月20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维护和增进市民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等活动,推进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领导精神卫生工作,组织编制精神卫生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设和完善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统筹协调精神卫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对有关部门承担的精神卫生工作进行考核、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预防精神障碍发生、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等工作。

第四条市卫生计生部门主管本市精神卫生工作。

区、县卫生计生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精神卫生工作。

民政、公安、工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发展改革、财政、司法行政、规划国土资源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精神卫生工作。

第五条各级残疾人联合会依照法律、法规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和本条例的规定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并对所在地人民政府开展的精神卫生工作予以协助。

鼓励和支持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科学技术协会等团体,以及行业协会、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老龄组织等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第六条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

精神障碍患者的教育、劳动、医疗以及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五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第五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1.急性中毒 滥用“K粉”至70mg会引致中毒, 主要包括精神与躯体症状
2.依赖综合征 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迫性觅 药行为
3.精神病性症状 与精神分裂症非常相似 4.认知功能损害 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执行任务
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5.躯体并发症 常见泌尿系统损害和鼻部并发症等
(三)四氯、胺氯酮胺酮所所致致精精神障障碍碍的
氯胺酮(ketamin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分离 性麻醉药,可抑制丘脑-新皮质系统,选择性地 阻断痛觉
常见滥用方式:鼻吸,或溶于饮料或红酒后饮用,毒 瘾深的病人直接肌肉或静脉注射液态氯胺酮
多数使用者常将氯胺酮与其他药物,如冰毒、“摇头 丸”等毒品一起滥用,产生“协同效应”
(二)四氯、胺氯酮胺酮所所致致精精神神障障碍碍的 临床表现
除酒精的戒断症状 (2)震颤谵妄:首选苯二氮䓬类药物帮助病人
镇静 3.酒增敏药 戒酒硫(TETD)
(二)一酒、精酒精所所致致精精神神障障碍 碍的治

4.降低饮酒渴求药物 如长效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纳 曲酮 、GABA受体激动剂乙酰基高牛磺酸钙
5.对症支持治疗 给予神经营养剂,同时补充大量 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
6.康复治疗 对戒酒者进行心理社会干预,如认知 行为治疗、行为治疗、群体治疗、家庭治疗、 动机访谈等
7.预防 通过社会宣教及健康促进活动,改变公众 的饮酒模式
(三)一酒、精酒精所所致致精精神神障障碍碍的病
程及预后
首次出现酒依赖问题在16~22岁,25~40岁是形成酒 依赖问题的密集区
慢性酒中毒者可缩短寿命10~15年,主要是由饮酒导 致心脑血管病、癌症、事故、自杀等发生率增加所致
治疗
1.急性中毒 兴奋躁动者可给予氟哌啶醇 2.依赖综合征 目前尚无减轻心理渴求和抗复吸药

三基培训考试精神科学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

三基培训考试精神科学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

三基培训考试精神科学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总分:26.00,做题时间:6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5.00)1.康复(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康复是指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职业能力和社会功能的恢复。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69年提出了康复的定义:“康复是指综合性与协调性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和其他一切可能的措施,对残疾者进行反复的训练,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使伤者、病者和残疾人尽快和最大限度地恢复与改善其已经丧失或削弱的各方面功能,以尽量提高其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促使其重新参加社会活动并提高生活质量”。

)解析:2.社区康复(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社区康复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

WHO所强调的定义是:“启用和开发社区的资源,将残疾人及其家庭和社区视为一个整体,对残疾的康复和预防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社区精神障碍康复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要对本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终生服务。

)解析:3.一级预防(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通过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来防止或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属于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措施。

)解析:4.二级预防(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争取疾病缓解后有良好的预后,防止复发。

深圳经济特区心理卫生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心理卫生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心理卫生条例基本信息发文字号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5号效力级别经济特区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发布日期2011-09-29实施日期2012-01-01发布机关深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市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心理咨询来访者、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心理咨询和医疗服务,有效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促进心理卫生事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特区从事心理卫生工作及其相关活动的,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心理卫生工作,是指维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各项工作,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心理咨询,精神障碍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科学研究及其他心理卫生服务。

本条例所称心理卫生机构,包括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卫生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第三条开展心理卫生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心理咨询来访者(以下简称来访者)、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尊严、个人隐私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市、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心理卫生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心理卫生工作应当作为特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市、区政府应当加强对心理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确立心理卫生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心理卫生服务网络,促进心理卫生事业发展。

第六条卫生行政部门是心理卫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

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实施心理卫生工作规划,制定心理卫生政策,审批和监督心理卫生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心理卫生科室;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管心理咨询机构的业务活动,审批和监督心理卫生门诊部和诊所。

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公安、教育、市场监管、城管、司法行政等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心理卫生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04.27•【文号】•【施行日期】2018.04.27•【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精神卫生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第三章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第四章精神障碍的康复第五章保障措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维护和增进公民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精神卫生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

精神障碍患者的教育、劳动、医疗以及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姓名、肖像、住址、工作单位、病历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身份的信息予以保密;但是,依法履行职责需要公开的除外。

第五条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第六条精神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精神卫生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设和完善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精神卫生工作进行考核、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第一节精神障碍的预防一、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据WHO资料,全球精神疾病绝对数高达5亿多。

WHO(1990)“精神发育迟滞初级预防指南”提示,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发展中国家4.6%、发达国家为0.5%--2.5%;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发展中国家为0.5%--1.6%、发达国家为0.3%--0.4%;我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为2.88%。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也成为重点关注的精华素疾病。

美国65岁高龄人群中老年性痴呆病人达4.5%;北京西城区痴呆综合症流行病学调查5172名60岁及以上老人中,痴呆患病率达7.54%,其中脑血管性痴呆5.03%、老年性痴呆1.93%、混合型痴呆0.39%;65岁及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为10.26%。

由于精神病学在整个医学中发展较晚,也由于本专业自身基础理论的复杂性,有相当多的常见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

加之旧观念的影响,精神病的病因被长期地认为神秘莫测而忽视,妨碍了精神病预防工作的开展。

实际上,精神病人一人患病往往累计家庭和集体,无可避免地影响到劳动生产。

有些病人还会长期给社会增添负担,甚至造成危害。

就一个国家而论,对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安排与治疗护理,无疑会增加庞大的财政开支。

以美国为例,仅1974年,直接、间接用于精神病的开支已达367.8亿美元。

可见,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不单单是医学科学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发展社会文化和办好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工作,理所当然地应受到重视。

二、国外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现状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来自实践,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向前发展。

迄今为止,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建立于现代自然科学基础、完善的预防措施还远未被人们所认识和掌握。

PINEL在1792年积极倡导无约束的管理和治疗精神病人,有组织的开展心理卫生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4年,美国产生了行为精神病学,致力于研究少年儿童犯罪和一些精神疾病的边缘状态,并探索从儿童个体的发育成长及家庭环境入手,开展预防性的精神卫生工作。

国际性精神工作会议,以分别在1930.1937和1948年召开了3届,至1992年2月在日内瓦召开WHO第9届精神卫生全球规划协调会议。

至今,WHO以专设精神病流行病学和心理卫生管理机构,执行全球范围内心理卫生的学术交流,协调各地区心理工作的开展。

在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卫生行政管理措施方面,今年来一些医学先进的国家已比较重视。

以美国为例,1963年联邦立法会议通过了社区精神卫生中心法案。

其目的是由联邦出资,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建立2000个精神卫生中心,使病人就近医疗,防治病人的过度集中和与世隔绝:法案还规定了一些精神疾病的预防方案。

三、我国的精神疾病预防工作建国以来,我国精神病和其他医学学科一样,贯彻执行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医院为中心扩大院外防治工作,正在建立和健全适合我国实际需要的精神疾病防治体系,为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常见精神病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我国,退休职工享受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等待遇,不少地区设有福利院,大部分高龄老人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以预防为主的防病保障工作,包括精神疾病在内的许多疾病防治工作,都做到了专业队伍与广大基层医护人员共同协作,并未基层医护人员、乡村医生举办培训班,扩大精神病学的教学面,在群众中开展精神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工作,取得了范围广、收效大的预防效果。

所有这些情况将为开展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展示广阔前景。

精神障碍的预防日益受到各国医学家的密切关注,但尚未形成规律性的精神障碍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要从根本上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利于各种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的探索和突破,也需要精神病学与各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四、精神障碍的“三级预防”CAPLAN首先倡导应重视精神障碍的预防,并提出“三级预防”模式,对精神卫生的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后,各国对于精神障碍的预防工作也就主要从这三方面展开。

(一)一级预防病因预防,通过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防止或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属于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措施。

然而,许多精神障碍的病因至今未明,因此在精神科实施一级预防难度较大。

1、对某些病因较明晰的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杜绝疾病的发生。

如因某些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精神障碍,应从各种途径防止或减少感染的机会;对于因地方缺碘所致精神发育迟滞,则从改善饮食结构、碘盐供应等方面着手。

2、对那些可能与遗传有关的精神障碍,一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通过禁止近亲婚配,限制具有高度遗传性的患者结婚与生育。

二则需要精神病学学科及相关学科的配合和努力,通过积极宣传,开展遗传咨询,进行保健检查等防止此类精神障碍发生。

3、对发病与病前个性特征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要从儿童时期的培养教育着手,重视家庭教育,开设幼儿园心理卫生课堂,注意培养儿童健康、健全的人格。

4、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化,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各种应激性事件增加。

为此,充分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与宣教,及时提供正确的心理咨询服务,是使各界人士重视心理卫生和精神健康、有效地防止外界因素的侵扰、减少与各种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发生的有效途径。

5、大力加强精神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通过与医学遗传学、医学影像学及医学心理学等分支学科的合作,深入探讨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6、定期进行精神障碍的流行病调查,研究精神障碍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发病规律、影响因素及分布情况等,结合地区人口构成的变化,为相关部门制定规划、进行决策,从宏观上预防精神障碍提供依据。

(二)二级预防二级预防着重对精神障碍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争取在疾病缓解后有良好预后,防止复发。

精神障碍的二级预防应采取如下措施。

1、积极、深入并有计划地向广大群众宣传精神障碍的有关知识,让人们能初步认识精神疾病;同时改善对精神障碍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的不正确看法,消除社会偏见;通过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尽量把疾病控制在萌芽或初发状态。

2、对已发病的精神障碍患者,应予以充分、有效的治疗,争取使疾病达到完全缓解,同时积极随访与巩固治疗,减少复发。

3、对病情已好转的患者,应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优化自己的性格,恰当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心理社会因素。

4、做好出院病人的定期随访工作,使病人能接受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医疗指导与医疗服务;并指导和协助家属帮助病人解决各种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

5、对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普及精神医学知识,设立精神科、心理咨询门诊。

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培训班,系统介绍精神疾病的主要症状、常见精神障碍的诊断要点、常用治疗方法、精神药物使用原则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重视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对疾病预后的影响。

6、关心并满足精神障碍患者的合理需求,重视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对疾病预后的影响。

做好病人出院后的各种合理安排,避免不必要的生活事件应激,尊重病人的人格。

(三)三级预防三级预防的要点,是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减少精神疾病复发,并将这一工作深入到初级卫生保健系统之中。

1、积极谋求各级部门重视、支持精神疾患的防治工作,成立精神障碍防治、康复的领导及协调工作小组。

逐步形成政府主管部门主持、相关系统协作的精神障碍防治、康复体系。

该体系可对巩固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减少精神残疾,减少整个社会的医疗支出与疾病损益,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2、强调住院康复。

住院治疗是精神障碍康复的第一步,在住院期间积极开展对患者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操作能力的训练,促使病人能够顺利地从医院过渡到社区。

3、动员家庭成员支持、参与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活动。

家庭积极投入、认真照顾、恰当的情感表达并已正确的态度对待患者,可显著减少家庭和社会环境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促进其康复。

目前,国内较多开展的精神障碍患者家属联谊会,定期为家属讲解系统的心理卫生知识,施以正确对待病人、减轻病人的精神压力以及如何促进病人的康复、巩固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等基础理论教育,并开展家属间的积极交流,是十分有效的预防方式。

4、想方设法,妥善解决精神障碍、精神残疾人士恢复工作或重新就业,对支持其心理处境与投身于社会大环境接受锻炼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此项工作的实施难度较大,需要法律、法规、政策的保障,还需舆论的大力宣传,更要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五、各类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预防(一)心因性精神疾病临床实践提示,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机体反应不仅以诱发因素的强度、持续时间和机体的机能状态为转移,同时也与病人的病前个性特征紧密相关。

因此,预防精神疾病,首先防治心因性疾病,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要注意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实践证明,高级神经活动处于衰弱时,如过度疲劳、长期失眠或躯体耗竭,容易促成某些心因性精神疾病的发生。

因此,注意睡眠情况、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对防止心因性疾病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对某些躯体疾病并发的精神障碍,如心脑综合症、许多内分泌性精神障碍等的发病规律和诊治措施,都要普及全科医生,使其提高警觉,注意防治,并能及时妥善处理。

普及常用药物和一些新药导致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识别和处理的要点。

宣传合理使用药物,以期最大限度减少药物中毒的发生。

(三)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是多种病因作用于个体生长发育早期、形成以智力低下为主的一些神经精神障碍的症状群。

预防精神发育迟滞,必须配合各有关学科,从多方面着手工作,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1、积极开展妇幼保健个体的发育生长从胎儿期开始,预防精神发育迟滞,首先应重视孕妇保健工作。

2、健全助产工作,防止产伤据研究,分娩时新生儿的产伤是一些精神发育迟滞、癫痫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

为此,必须重视助产工作,强调产前检查,科学接生。

3、防止地方性疾病早期防止地方性甲状腺肿,可预防呆小症的发生。

主要措施是在流行地区,孕妇在人参的头3-4个月中,每日坚持服用碘化钾20-30 mg 。

4、开展遗传咨询工作遗传因素是某些精神发育迟滞的基本因素。

近亲婚配所生子女中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高,应宣传避免近亲结婚,已减少这类精神疾病的发生。

5、早期开展预防性治疗对怀疑患笨丙酮酸尿证的患儿,在其出生后的3-8天,或摄入蛋白饮食24-48小时后,可进行尿苯丙酮酸检验。

对此类患者,应限制摄入含苯丙酮酸成分的食物,防止由于苯丙酮酸代谢不全形成的中间产物影响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

(四)老年期精神障碍1、改善退休老人的福利待遇,提高其物质生活水平,协调其家庭生活,丰富文化生活内容,并减少精神紧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