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收集、鉴定与保管

合集下载

档案鉴定、保管与统计相关知识

档案鉴定、保管与统计相关知识

档案鉴定、保管与统计相关知识在现代社会中,档案鉴定、保管与统计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档案是记录信息、事实的载体,对于组织和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法律意义。

因此,正确的档案鉴定、保管与统计工作不仅可以帮助组织合理管理信息资源,还可以有效维护档案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档案鉴定、保管与统计相关知识。

档案鉴定档案鉴定是对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和认定的过程。

档案鉴定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只有进行了准确有效的鉴定,档案的使用和价值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档案的鉴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真实性鉴定:即判断档案的内容是否属实,是否与事实相符。

•完整性鉴定:即判断档案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缺少重要信息。

•可靠性鉴定:即判断档案的来源是否可靠,是否具有证据力。

在进行档案鉴定时,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采取科学严谨的方法和标准,确保鉴定结果准确可靠。

档案保管档案保管是指对档案进行合理安全的存放和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和易查性。

档案保管是档案工作的关键环节,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档案存放:根据档案的分类、保管期限和价值确定档案存放的位置和方式。

•档案管理:对档案进行定期检查、整理和清点,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秩序性。

•档案安全: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技术手段,保护档案免受灾害、盗窃和损坏。

档案保管需要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和规章,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档案的安全可靠。

档案统计档案统计是对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的过程,旨在为组织和个人提供决策支持和管理参考。

档案统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档案调查:收集和整理档案信息,为制定政策和策略提供依据。

•档案分析: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比较和统计,发现内在规律和趋势。

•档案报告:根据统计结果编制报告,向管理层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档案统计需要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综上所述,档案鉴定、保管与统计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档案安全和价值的关键环节。

档案工作内容

档案工作内容

档案工作内容档案工作就是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的工作。

它的工作内容从狭义上说,是指档案业务管理工作所包括的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等工作,通常称为六大环节。

从广义上说主要包括档案业务管理和档案事业管理,档案事业管理包括档案馆工作、档案室工作、档案行政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档案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档案信息化工作等。

一、档案业务管理档案业务管理是指在遵循档案工作原则的基础上,利用来源原则、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档案鉴定等基本理论管理档案,满足利用者需求的工作。

档案业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两个方面,档案实体管理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则是档案基础工作的目的,两者是互相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同时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才能科学合理的管理档案。

(一)档案实体管理档案实体管理是指针对处于实体状态的档案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档案的分散、零乱、数量大等状况与社会利用档案的要求之间的矛盾要求档案工作者需要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

其具体的各个工作环节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在管理方法上具有稳固、单一的特点和要求。

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社会对其实际需求的满足程度,因此,必须按照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对各个部门形成的文件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管理。

1.档案的收集各个机关、机关内部各个组织单位形成和使用的档案,往往是分散的,为满足社会利用者集中利用的需要,需要加以系统化。

因此,各个档案机构要按照党和国家的规定,通过例行的接受制度和专门的征集办法,将分散在各机关、组织、个人手中和散失在社会其他地方的档案,有组织、计划的分别集中到各有关机关档案室和各级各类档案馆,及时的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

档案的收集工作是档案业务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实现了档案的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在档案管理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档案管理要点

档案管理要点

档案管理要点档案管理是指对各种形式的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销毁的过程。

在企业、政府机构和其他组织中,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以下是档案管理的要点。

1.档案收集收集档案是档案管理的第一步。

在收集前,需要确定收集哪些档案、如何收集、收集的时间和地点等。

在收集过程中,需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档案,需要采取不同的收集方式。

比如,对于电子档案,可以通过网络、邮件、U盘等方式进行收集。

2.档案整理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档案进行分类、鉴定、排列、编目、装订等工作。

在整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档案的种类、内容、用途等因素进行分类。

对于重要的档案,需要进行鉴定、编目、装订等工作,以便于后续的保管和利用。

3.档案保管档案保管是指对整理好的档案进行安全、便捷的保管,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可读性和安全性。

在保管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措施,如防火、防潮、防虫、防盗等。

对于重要的档案,需要进行备份和存储,以保证档案的安全性。

4.档案利用档案利用是指对档案进行查阅、借阅、复制、传递等活动。

在利用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对于机密档案,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如限制查阅、限制借阅、限制复制等。

5.档案销毁档案销毁是指对已经无用或安全期已过的档案进行销毁处理。

在销毁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如撕毁、烧毁、粉碎等,以保证档案的安全性。

在销毁前,需要进行鉴定和审批,以保证档案的合法性。

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对档案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可读性和安全性。

通过档案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组织的发展。

档案收集与鉴定工作

档案收集与鉴定工作
手段
第五节 鉴定档案价值的标准
• 档案属性标准 • 社会需求标准 • 相对价值标准
一、档案属性标准
(一)档案的来源标准 分析文件的价值,应站在本机关的角度 分析文件的价值,应看立档单位在社会上的
地位和作用 在本机关制发的文件中,具体的撰写者,制
发机构也对档案价值产生影响。
(二)档案的内容标准
• 看文件内容的重要性 • 看文件内容的独特性 • 看文件内容的真实性 • 看文件信息内容的综合性或集中性
• 机关撤销或合并时,如有尚未办理完毕的 文件,应转交给原机关的职能继任者或有 关机关继续办理后整理保存。
• 机关撤销或合并时,将全部档案进行清理 和鉴定并保管好,按规定向各有关档案馆 移交或由其职能继任机关代管。
• 一个机关并入另一个机关或几个机关,几 个机关合并为一个新的机关,其合并以前 形成的档案,应按照机关分别组成有机整 体,向有关档案馆移交。
未成文的草稿和一般性文件的历次修改稿、 未生效文件、机关领导兼任其他机关职务 形成的文件、一般性群众信件
归档时间:
• 《机关档案工作条例》:“机关文书部门 或业务部门一般应在第二年上半年向档案 部门移交档案,交接双方根据移交目录清 点核对。”
• 对于那些专业性文件、特殊载体的文件, 机密性强的文件、驻地分散的机关文件及 形成规律较为特殊的文件,为了便于实际 工作的查考利用,也可以适当地延长归档 时间。
第七节 档案保管期限表:
• 是用表册的形式列举档案的来源、内容和 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 它是档案室、档案馆鉴定档案价值和确定 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和标准。
一、档案保管期限表的作用:
• 能够保证鉴定工作的质量和提高鉴定工作 的效率
• 能够有效地防止任意销毁文件

档案工作的八大环节

档案工作的八大环节

.实用文档.
档案工作的八大环节
档案工作的八大环节是:收集、鉴定、整理、保管、检索、编研、利用、统计。

其中,收集、鉴定、整理、保管、检索、统计等项工作是档案根底工作,编研与利用是开发利用工作。

八大环节的关系:收集、鉴定、整理、保管、检索、统计等各项环节中,都贯彻着社会需要和提供利用工作的要求;同时,前面诸环节又都直接影响着提供利用。

因此,整个档案工作的内容又可划分为两个方面:根底工作和利用工作。

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检索等项工作是整个档案业务工作的根底,利用工作是在此根底上提供档案为社会需要效劳的主要环节。

根底工作为利用工作提供物质前提,创造工作条件,没有根底工作便无法开展利用工作;利用工作直接表达档案工作的目的和方向,它既反映根底工作的成果,也向根底工作提出要求,没有利用工作,根底工作那么失去存在的意义和工作的目标。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具体工作中这两方面有时会出现矛盾,但总的来说,它们又应该是统一的,必须妥善地解决它们之间的关系,既要重视根底工作,又要重视利用工作,两者不可偏废。

特别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进一步提出了广泛利用档案的迫切需求和新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明确:抓紧根底工作是做好利用工作的切实保证,积极开展利用工作更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的关键一环。

不能长时间关起门来“打根底〞,不能等待完全做好了根底工作之后,再去开展利用工作。

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把提供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放在首位,具备一定的根底就要开展利用,在开展利用工作的过程中,同时有方案地进一步做好根底工作。

.。

档案管理流程和方法

档案管理流程和方法

档案管理流程和方法档案管理是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保障企业信息安全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的关键环节。

档案管理的流程和方法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路径和操作规范,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本文将围绕档案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展开深入探讨。

一、档案管理的流程档案管理的流程包含四个主要环节,分别是档案收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及档案利用。

详细阐述如下:1、档案收集档案的收集是指各种有关企业管理业务活动的文件、资料、书籍、图片、声像资料及其他信息载体的收集工作。

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它是建立档案资料和流程体系的基础,也是各种信息资源整合的第一步。

档案收集的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信息采集机制,收集各类文件、表格、合同、协议等。

(2)确立部门间资料传递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并落实运行。

(3)实施电子化管理,通过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并记录进系统。

(4)建立档案梳理制度,对已有档案进行梳理,筛选有价值的档案并保存。

2、档案鉴定档案鉴定是指根据文件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可信度等标准,对档案资料进行审核和检验的过程。

这一环节是档案管理最重要的部分,它关乎档案资料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可靠性,只有档案鉴定得当,才能保障档案的数据质量。

具体工作如下:(1)建立鉴定机制,对各类文件进行分类鉴定。

(2)进行立案登记,对已经鉴定真实的档案进行入库处理,并建立档案目录。

(3)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数码化管理,对档案文献进行加密,以保证档案文献的数据安全。

(4)建立档案清除制度,定期清理无用文献。

3、档案保管档案保管是指将有价值、真实、可信的档案文献,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分类、编目、装订和入库工作,以保证档案文献的安全保存和管理。

档案保管的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档案编目标准和档案存储规则,确保档案资料的整齐划一。

(2)实施现代化的档案保管技术,如冷藏、保险柜、防盗门等措施,保证档案安全。

鉴定机构档案管理制度

鉴定机构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鉴定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鉴定机构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鉴定机构内部所有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

第三条档案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集中统一管理原则:鉴定机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和安全。

2. 规范化、制度化原则: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3. 实用性、便捷性原则:档案管理应方便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4. 保密性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二、档案管理职责第四条鉴定机构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开发利用等工作。

第五条鉴定机构各部门、各岗位应按照职责分工,配合档案管理部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第六条鉴定机构负责人对本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三、档案收集与整理第七条档案收集应遵循以下要求:1. 收集范围:包括鉴定机构形成的各类档案资料,以及与其他单位、个人之间产生的往来文件。

2. 收集时间:按照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及时收集。

3. 收集方式:通过文书处理、业务工作、接待来访、信息交流等方式收集。

第八条档案整理应遵循以下要求:1. 分类:根据档案的性质、内容、来源等进行分类。

2. 编号:按照分类标准,对档案进行编号。

3. 立卷:将同一类档案按时间顺序、重要程度等原则立卷。

4. 立册:对重要档案或成套档案立册。

四、档案鉴定与销毁第九条档案鉴定应遵循以下要求:1. 鉴定范围:对已归档的档案进行鉴定。

2. 鉴定标准:根据档案的价值、保管期限等标准进行鉴定。

3. 鉴定程序:按照鉴定标准,对档案进行鉴定。

第十条档案销毁应遵循以下要求:1. 销毁范围:对已鉴定为无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销毁。

2. 销毁程序:按照规定程序,对档案进行销毁。

3. 销毁监督:销毁档案时,应有专人监督,确保档案安全。

北京市档案管理制度

北京市档案管理制度

北京市档案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了规范北京市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市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管理。

3. 档案管理应当遵循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保密和有效利用。

二、档案收集与整理1.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建立档案收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档案收集工作。

2. 档案收集应当全面、及时、准确,防止档案遗漏或者重复。

3. 档案收集应当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编目和整理,确保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档案鉴定与保管1.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建立档案鉴定制度,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和清理。

2. 档案鉴定应当根据档案的内容、价值和利用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和处理方式。

3. 档案保管应当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存储和保管,确保档案的安全、保密和有效利用。

四、档案利用与开放1.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建立档案利用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合理确定档案利用的范围和方式。

2. 档案利用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损坏、丢失、涂改或者泄露档案内容。

3.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档案可以向社会开放,但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档案除外。

五、监督与检查1. 市和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2. 监督和检查应当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监督和检查。

3.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市档案局负责解释。

档案管理办法

档案管理办法

档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档案法及其配套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本单位档案管理应遵循统一管理和归口分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将档案的形成和积累纳入部门工作计划、纳入工作流程,纳入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通过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和编研,达到规范档案管理和确保档案完整、安全、便于综合利用的目的。

第二条行政办公室负责本单位性各类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和归档管理。

各部门分别负责本部门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和归档管理。

第二章档案的收集归档第三条收集归档范围1.文书档案:有外来文件、内部文件、法律法规、合同协议、标准化建设文件等。

2.声像实物档案:有单位以上主要负责人检查指导工作等重大活动、重大会议所拍摄的照片、录像,还有奖旗、奖状、奖杯、奖章、证书、奖品、赠品等材料。

3.人事劳资档案:有人事合同、岗位调配、专业技术职务变动以及劳动工资、劳动保护等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教育培训方面,有员工教育和培训的文件材料等。

4.财务管理档案:有财务管理中的各种凭证、帐簿、报告和文件等。

5.设备仪器档案:有设备仪器的说明书,设备仪器安装、调试和验收过程中的技术性、凭证性文件材料,设备仪器的运行、维修记录、设备改进、改装和报废的文件材料等。

6.行政管理档案:有工程图纸等基础性的文件材料、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文件材料。

办公用品和生活用品、物资、原材料采购、保管、出入库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

通讯设备、网络资源、环境绿化等过程中所成的文件材料。

7.安全档案:安全培训、检查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8.餐饮档案:菜谱、食品出入库等餐饮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9.社工档案:有咨询记录、评估记录、服务合同以及服务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记录等。

10.医疗护理档案:健康档案、病历、治疗方案、护理记录、交接记录、病案档案、门诊记录、处方记录、医疗科研档案等文件材料。

11.党、工、团档案:在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第四条收集归档时间1.文件、人事劳资、统计、物资、安全、教育培训、行政、医疗护理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归口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在第二年第一季度完成整理归档工作。

档案管理制度组织机构

档案管理制度组织机构

一、引言档案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是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

为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组织机构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档案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责和运作机制。

二、组织机构设置1. 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全单位档案管理工作。

其下设以下部门:(1)档案室: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销毁、统计等工作。

(2)档案信息化部门:负责档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3)档案咨询服务部门:负责提供档案查阅、复制、咨询等服务。

2. 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解决档案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其成员由单位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

3. 档案管理监督委员会档案管理监督委员会负责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其成员由单位内部审计、纪检监察、人力资源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三、职责分工1. 档案管理部门(1)制定档案管理制度,组织实施档案管理工作。

(2)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销毁、统计等工作。

(3)负责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4)负责档案咨询服务,满足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档案需求。

2. 档案管理领导小组(1)统筹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2)协调解决档案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3)监督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确保档案管理目标的实现。

3. 档案管理监督委员会(1)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2)对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3)对违反档案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维护档案管理秩序。

四、运作机制1. 制度建设(1)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要求、程序和责任。

(2)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档案填空题

档案填空题

一、填空题:1、档案实体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

2、档案实体管理是手段,而档案内容信息的开发利用是目的。

3、档案实体管理的主要方法就是历史的方法。

4、鉴定档案价值的方法主要采用定性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5、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结构,包括顺序号、条款、保管期限、附注以及说明等部分。

6、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是评价档案保管期限表优劣的重要标准。

7、档案的收集是接收、征集和有关文献的活动。

8、档案馆作为国家永久保存档案史料的基地,应当确立“档案为主、资料为辅”的馆藏建设政策。

9、馆藏结构以形成的历史时期划分为古代档案、近代档案、现代档案。

10、馆藏结构按档案内容可以划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和人物档案。

11、档案统计工作的进行,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选定档案统计指标、进行档案统计调查、档案统计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12、档案统计调查的基本形式主要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两种形式。

13、全宗单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全宗的一般情况介绍、未编目档案和已编目档案。

14、检索效率通常采用查全率和查准率两个指标来衡量和表示。

15、档案检索语言由词汇和语法组成。

16、《中档法》的标记符号采用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制。

17、著录格式有两种类型,一种为表格式,一种为段落式。

18、在档案著录中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和选择,并赋予其规范化检索标识的过程,称为档案标引。

19、主题词的组配,一般有概念限定组配和概念相交组配两种。

20、档案馆指南是以文章的方式,全面概要地介绍档案馆所保存档案情况的一种工具书。

一、填空题1、档案工作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2、档案机构分为两类:档案管理机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3、各单位形成的需要长期保存的档案,在本单位保存20年后移交给一个档案馆集中统一管理。

4、机关档案部门受办公室(厅)领导,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领导关系。

档案管理的内容

档案管理的内容

档案管理的内容档案管理工作,是指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和利用服务。

1.档案的收集工作各个机关、机关内部各个组织单位形成和使用的文件,往往是分散的,而且在数量上也是浩繁的;而机关与社会对档案的利用,则要求一定的集中。

为了解决档案的分散形成与集中利用之间的矛盾就形成了档案的收集工作。

2.档案的整理工作收集集中起来的档案不仅在数量上是巨大的,而且仍然是处于零乱状态;而日常管理和实际利用,则要求将档案进行系统化。

为了解决档案的零乱与管理和利用的系统化要求之间的矛盾,就形成了档案的整理工作。

3.档案的鉴定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活动的继续,新的档案在不断形成,档案的数量在不断增长,有些档案也会因其存在环境的变化而失去保存价值。

为了使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能够得到优先保管,并能发挥最大作用,以满足社会利用需要,就形成了档案的鉴定工作。

4.档案的保管工作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原因,档案总是处于渐变性的自毁过程,或者可能会遭到突变性的破坏;而社会利用的需要,则要求长远地拥有完好的档案。

为了解决档案自然寿命的有限性与社会长远利用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形成了档案的保管工作。

5.档案的编目与检索工作数量庞大的档案,通常是按照它的自然形成规律进行整理存放的。

档案一经整理其体系将保持相对稳定。

由于档案往往是孤本,这就决定了档案整理排放的体系具有单向线性特征;而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要则是多样的和变化的。

为了解决档案馆藏体系的单向性排列与社会多样的和变化的利用需要之间的矛盾,为档案的查找提手段,就形成了档案的编目与检索工作。

6.档案的编辑与研究工作档案部门收存的档案,主要是原始材料,有的相当珍贵,一般只适宜馆内利用;而社会利用档案的需要是广泛的。

为了满足社会多样的和广泛利用档案的需要,需要对档案进行研究,汇编出版各种档案参考资料,这就形成了档案的编辑与研究工作。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概述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概述
斯,如果选用荧光灯时,应对紫外线进行过滤; 库房内不宜采用自然光源,有外窗时应选用厚质料
深色窗帘进行避光; 在任何情况下均应防止阳光直射。
⑨防磁 建设专门的防磁库房 配备防磁柜;
2.档案流动中的保护
档案在收进、移出、利用等流动过程中,都 要注意平安保护。
3.档案保护的专门措施
档案室的修复和复制工作主要是字迹恢复 〔药物恢复、手抄、摄影〕、修复〔修补、 托裱〕、复制〔复印、仿真等〕
8、新技术应用类:应用现代技术管理档案的情况记 录、工作报告及说明材料,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 工作情况,电子档案〔文件〕创立和应用环境〔 硬件和软件〕及数据格式说明等。
全宗卷的整理
文件材料装订。文件材料以件为单位进行装 订。
文件材料分类。属于同一全宗卷的文件材料 ,按以上讲的“全宗卷构成〞中1至8条进 行分类。
收集的齐全完整是整个档案工作 的前提和根底,做不到这一点,以下 几个环节的工作做得再好,都是徒劳 无功的,档案工作都是不合格的。
齐全完整包括两个方面: 档案门类的齐全完整:如文书档案、业务
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科研档案、 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 案等各门类档案都要建立起来。 各门类档案中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如文 书档案,除收文、发文的收集外,会议记 录、本单位召开的会议文件、本单位人员 参加的与本单位业务有关的会议文件、人 事工作中形成的统计、登记表、台账、存 根等,党务工作中形成的统计、登记表等, 业务工作中形成的各类统计、登记表等等, 但凡与本单位有关的有留存价值的都应该 注意收集归档。
5、档案保管类:档案保管工作制度,档案平安检查 、档案破损情况调查与修复〔抢救〕、重点档案 保护、珍贵档案仿真复制件制作等工作的记录和 说明材料,档案保管状况分析和工作总结、报告 等。

档案保管制度

档案保管制度

档案保管制度一、严格执行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提供利用与销毁等有关制度与规定,确保其完整、系统与安全。

二、档案按档号排放,档案柜编顺序号,库房内悬挂相关档案资料管理规章与制度。

三、借出的档案须按时归还,利用后的档案应随即放回原处。

四、不得窃取、出卖与涂改档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五、切实做好防盗、防火、防水、防潮、防尘、防虫、防霉工作。

六、做好库房温湿度的监控与登记工作。

七、每学期开学初对库房档案进行全面检查、清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档案保密制度一、高度认识档案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严格遵守有关法规与制度。

二、查阅涉密档案或内部材料,须经有关部门与办公室负责人批准,必要时报请有关校领导审批。

查阅时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注明查阅目的与内容。

三、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带档案出馆;档案工作人员不得私自摘抄、复制、传播具有保密性质的档案内容。

四、因需要经批准摘录或复制涉密档案材料的,须妥善保管,用后销毁,如发生涉密问题,后果由利用者负责。

五、不归档的重份文件及内部材料,须交由学校集中销毁。

六、在校保密委员会的指导下,做好档案密级变更与解密工作。

七、档案馆工作人员或利用者,如有违反保密规定的,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处理。

档案利用制度一、查阅利用本馆开放档案、资料者,须持身份证(或工作证、学历证书)等有效证件,同时填写查阅登记表;受她人委托者,还须出具她人上述任一证件(含复印、传真件)及委托查阅申请书。

二、查阅重要的或密级档案,按《档案保密制度》办理;查阅本职范围外的重要档案,须经办公室负责人批准;查阅珍贵档案时,以复印件代替原件利用。

三、档案、资料一般不外借。

确因工作需要外借的,除出具所在单位证明外,须经办公室负责人或学校分管领导批准,并办理外借手续(限5天内归还);若续借,需办续借手续。

四、提供利用档案时,按学校有关规定收费。

五、外国组织与人员利用开放档案、资料,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六、查阅利用档案时不得随意涂改、拆卷或损毁。

档案借阅、保管、鉴定、保密、库房管理、整理、归档、晒图管理规定

档案借阅、保管、鉴定、保密、库房管理、整理、归档、晒图管理规定

档案借阅管理规定一、档案借阅通用规定1、集团各级组织及工作人员查阅、借阅本单位档案,必须持介绍信履行登记手续。

借阅重要档案需经有关部门和领导批准,不按规定手续办理,不予借阅。

2、借阅各类档案一律履行领导印章备案制度。

3、集团外部人员查阅档案必须携带本单位介绍信,信中必须写查阅档案具体内容,办理审批手续后,方能接待。

在查阅过程中,不经许可,不准照抄、照画、拍照和复印,违者进行处罚。

4、档案馆保管的各类档案,原则不外借。

特殊情况外借时,每卷档案(含照片档案、实物档案)需交档案保证金20元。

归档后清退保证金。

到期不归还,每拖延一天扣除保证金10%。

损坏、丢失档案,依据《档案法》视重要程度进行处罚和追究责任。

所借档案不准转借他人,如发现限期追回,追回前停止借阅。

5、档案工作人员严禁私自查看、借阅超出本人工作范围的各类档案,违者严肃处理。

6、借阅档案要及时填写信息反馈单,以便档案部门了解档案利用效果。

二、科技档案借阅规定1、本集团科技人员,因工作需要查阅、借阅档案,需持科技档案借阅申请单,注明档案名称、设计项目,方可查阅、借阅一般(非密级)科技档案。

2、借阅档案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因工作需要延期,需携档办理借阅手续,但续借次数不得超过三次,否则停止借阅,并按通用规定执行。

3、凡借阅集团总平面图、机密、绝密档案,需经集团总工程师批准方能借阅,但不能带出档案阅览室。

竣工档案不外借,只限档案阅览室查阅。

特殊情况需经档案馆领导批准。

4、未存底图的蓝图和文字资料一律不外借,只限档案馆内阅览。

5、外单位人员借阅我集团科技档案或索取图纸,需持单位介绍信,经集团总工程师和档案馆领导批准方可办理,并收取科技咨询费。

6、本集团设计人员给外单位设计,需借阅档案时,仍按科技咨询收取咨询费。

7、借阅者对借阅的档案,必须当面点清,填写好借阅卡片,在利用过程中要妥善保管,精心爱护,不准在档案上面涂改、打标记、损坏和丢失档案,否则根据档案重要程度进行处罚和赔偿。

档案工作的八个环节

档案工作的八个环节

档案工作的八个环节: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检索、档案利用、档案编研、档案统计。

1.档案收集:档案收集即档案的接收和征集,是档案馆(室)收存档案的活动过程。

它是整个当纳工作的中心内容。

就会博通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而言,档案收集有手动上传和自动接收两种方式。

手动上传,顾名思义由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电子化后,上传系统;自动接收,指的是在档案管理系统、或定制接口的第三方软件中流转的档案,会自动归集。

2.档案整理:档案整理是建立档案的管理秩序,使保存的档案秩序化、条理化。

它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

在会博通企业档案管理系统中,我们为档案提供了既符合国家规范,又能够匹配各个行业应用需求的档案层级、归类模板,档案整理非常轻松。

3.档案鉴定:档案鉴定指的是对收集的档案进行甄别和鉴定,以决定档案的存毁。

档案鉴定工作区分了档案的价值,提高了保存档案的质量,充分发挥了档案的作用。

在会博通企业档案管理系统中,你可以在预规档库中暂存档案,经过档案鉴定再归档至档案库。

4.档案保管:档案保管是指对已整理好并入库的档案进行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其意义与价值在于维护档案良好的条理化状态和有序的管理状态,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得以正常进行。

会博通企业档案管理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管理机制,基于线上流程模板,档案上下游协作可以更顺畅。

5.档案统计:档案统计包括档案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提供统计资料等环节。

可以很好地揭示档案、及档案工作中各种现象、特征和规律性的工作,有助于研究制定档案管理与档案事业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

会博通企业档案管理系统提供可视化的图表统计功能,可实时统计档案存储、利用情况。

6.档案检索:档案检索指的是利用检索工具查找所需档案,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

会博通企业档案管理系统提供关键词检索、全文检索、二次检索、类自然语言检索,以及组合条件检索等多种档案检索方式,档案检索更高效。

7.档案编研:档案编研指的是利用现有的档案资源,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进行编制和研究工作,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档案收集鉴定与保管

档案收集鉴定与保管

档案收集鉴定与保管档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是我们了解历史、经验教训的重要途径。

档案的收集、鉴定和保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证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而这些档案也可以被广泛地利用。

一、档案收集档案的收集是指寻找大量相关信息和资料的过程,并加以整理、筛选和保存,成为未来人们了解特定时期或事件的依据。

1. 收集渠道档案的收集渠道包括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地方档案管理机构、相关部门、个人收集、捐赠和购买等。

2. 收集内容档案的收集内容包括政府文件、公开档案、私人文件、印刷品、新闻报道、照片、电影、录音、视频录像和口述历史等。

二、档案鉴定档案鉴定是指评估收集来的档案是否具有参考或价值,以确认其准确度和完整性。

这个过程可以消除档案的不确定性,从而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 鉴定标准鉴定标准包括档案的信任度、重要性、可读性、可复制性、可恢复性、修复难度、安全性、保密级别等。

2. 鉴定范围档案鉴定的范围包括初步鉴定、定期鉴定、专项鉴定、整理鉴定和存储鉴定等。

三、档案保管档案的保管是指对鉴定合格的档案进行安全保管。

档案保存的目的是保护档案、减少档案磨损和避免档案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

1. 保管原则档案的保管原则包括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易读性、方便使用性和可持续性。

2. 保管措施为了防止档案受到破坏或丢失,需要实施相应的保管措施,包括建立专门的档案保存场所、设置专人管理、采用专业设备和技术手段等。

四、档案利用档案的利用是指将档案应用于教育、科研、文化、社会、法律和成果转化等各个方面。

档案可以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1. 利用方式档案的利用方式包括档案研究、展览、教学、法律诉讼、知识产权、城市历史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

2. 利用范围档案的利用范围包括各种历史、科技、文化、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法律和人类学等领域。

综上所述,档案的收集、鉴定和保管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保护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为人们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鉴定所档案管理制度

鉴定所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鉴定所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所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鉴定所内部所有档案,包括文书档案、业务档案、财务档案、人事档案、声像档案等。

三、档案管理机构及职责1. 鉴定所设立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全所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

2. 档案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1)制定档案管理制度,组织实施档案管理工作;(2)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鉴定、保管和利用;(3)负责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4)负责档案的保密、安全、防火、防盗等工作;(5)负责档案的统计、分析和报告;(6)负责档案的咨询服务和培训工作。

四、档案收集与整理1. 档案收集:档案管理部门应按照档案收集范围和标准,及时、全面地收集各类档案。

2. 档案整理: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档案的来源、内容、时间等特点,对收集到的档案进行分类、编目、整理。

3. 档案归档:档案管理部门应按照档案归档制度,将整理好的档案及时归档。

五、档案保管与利用1. 档案保管:档案管理部门应按照档案保管制度,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

(1)档案库房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2)档案柜应按照档案类别、年代、重要程度等进行分类存放;(3)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档案利用:档案管理部门应按照档案利用制度,为内部工作人员提供档案查阅、复制等服务。

(1)查阅档案需填写查阅申请表,经批准后方可查阅;(2)复制档案需填写复制申请表,经批准后方可复制;(3)档案管理人员应做好查阅、复制档案的登记工作。

六、档案鉴定与销毁1. 档案鉴定:档案管理部门应按照档案鉴定制度,对已满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

2. 档案销毁:对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经鉴定后,按照规定程序予以销毁。

七、档案信息化建设1. 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档案收集1、档案收集工作的意义:档案收集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与档案工作中其他各项工作比较起来,它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作好档案收集工作对整个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1)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是档案业务基础工作中的基础;档案的收集,就是整个档案馆(室)取得和积累档案的一种手段;(2)从组织整个国家档案工作来说,档案的收集工作是贯彻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首要的具体措施;(3)从收集工作质量高低的影响来说,它直接关系到档案工作的其他环节。

2、档案收集工作的要求:(1)丰富馆藏;(2)加强馆外调查和指导;(3)推行入馆档案的标准化;(4)保持全宗和全宗群的不可分散性。

3、机关内文件的归档二、档案整理1、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1)在正规的工作条件下,档案室所接收的是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立好的案卷,档案馆接收的是由机关档案室根据入馆要求整理移交的案卷。

(2)对整理不善的档案进行局部调整。

(3)零散文件的整理。

2、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1)档案的整理必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历史联系主要表现在文件的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等几个方面。

(2)档案的整理应该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原有基础指,第一,充分重视和利用先前整理的基础,以确定档案整理的任务和要求,来要轻易打乱重整;第二,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和利用原来整理的成果,不要轻易破坏以往整理和保存的历史状况。

(3)档案的整理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

3、全宗:(1)概念:全宗就是一个独立的机关或著名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的整体。

(2)意义:区分全宗是档案整理工作的首要环节。

全宗不仅是个整理方法问题,也是一条原则、一种理论,称为全宗原则和全宗理论。

全宗理论是在档案集中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是随档案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全宗理论的确立,对档案室、档案馆档案的管理,有重要的组织作用。

全宗理论发展的历史,是与档案整理的不同原则联系在一起的。

4、全宗构成的条件和立档单位:形成全宗的机关,称为立档单位,又称全宗的构成者。

一个机关就是一个立档单位,一个立档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就构成一个全宗。

(1)构成条件:第一,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并能主要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对外行文;第二,是一个会计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自己可以编造预算或财务计划;第三,设有管理人事的机构或人员,并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

三个条件是统一的,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一个单位的独立性。

最基本的是第一个条件。

在分析或研究一个组织单位能否构成一个立档单位时,应当明确,机关的大小和档案数量的多少,并不影响它成为立档单位。

有的组织单位也可能不完全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但它实际上却是一个独立的机关,或由于某种特殊需要,它所形成的档案也可以构成一个全宗。

(2)立档单位。

5、立档单位的变化和全宗的划分:机关单位的增设、撤销、合并以及机关名称的改变、职权范围和隶属关系的调整等各种变化。

这些情况,有的会影响全宗的划分,有的则不涉及全宗的变化。

研究某一立档单位是否有根本性的变化,主要应该从立档单位的政治性质、生产关系性质和基本职能等几个方面去考察。

6、人物全宗:就是社会知名人士(如社会活动家、科学家、作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在其一生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整体。

人物全宗包括个人的著作、手稿、日记、信件、遗嘱以及记载个人(包括家族、家庭)社会活动的全部材料,还包括别人所写的和收集的与人物全宗构成者个人、家庭、家族有关的材料,以及直系亲属能够说明立档单位情况的材料。

7、全宗的补充形式:(1)联合全宗。

是若干独立机关形成的档案,由于混在一起难以区分立档单位而联合组成的一个全宗。

(2)全宗汇集,就是由档案数量极少的若干全宗,按照一定的特点组成的一个全宗集合单位。

(3)档案汇集,就是由不明所属全宗的零散残缺文件,按照一定的特点集中起来的混合体。

8、全宗群:整理和管理档案,不仅要注意全宗的完整性,还应该注意全宗之间的相互联系。

10、全宗的编号与排列:(1)通常涉及档案管理中的三个环节:A全宗的编号一般是在档案馆接收全宗时,于全宗名册上登记编定的,它属于统计工作的一个具体的技术项目;B全宗在库房内如何排列存放,属于保管工作的范畴;C全宗号的编定,它作为档号的组成部分填写于案卷封面,全宗的系统排列等也属于档案的基本编目和系统化的课题。

(2)全宗号的编制和使用方法:A按国家档案全宗的三部分各依全宗进馆的时间顺序分编流水号;B按本馆全宗的时间、地区、性质等分编流水号;C所有全宗一律按进馆顺序统一编定流水号;D按全宗的重要程度编号;E按全宗群连续编号;F按全宗群留空统编全宗号;G分组单编全宗号;H多级分类单编全宗号;I编大全宗号;J对一部分全宗实行等级分类编号,另外一部分全宗实行序时流水编号。

尽管十多种具体的编号方法各不相同,但就其主要特点来说,可概括为两种类型:序时流水编号法和体系分类编号法。

前者也可简称流水法,后者可简称分类法。

流水法,无论是一律大流水,还是先分类别,而对每个具体全宗的排序和给号,都是依时顺列。

分类法,无论是统编号还是分编号,无论是一次划分还是多层分类,而对每个具体全宗的排序和给号,主要不以序时方法,而用逻辑方法。

对全宗编号,主要应采用流水编号的方法。

12、分类的一般方法:(1)按文件的产生时间分类,具体包括年度分类法、时期分类法两种;(2)按文件来源分类,包括组织机构分类法、作者分类法、通讯者分类法三利;(3)按文件的内容分类,包括问题分类法、实物分类法、地理分类法三种;(4)按文件的形式分类,包括按文件的种类来分类、按文件的制成材料分类、按文件的形状分类三种。

13、常用的分类方法:(1)年度分类法:也称年代分类法,就是根据形成和处理文件的所属年度将全宗内档案分成各个类别。

(2)组织机构分类法,就是根据文书处理阶段形成和处理文件的承办单位进行分类,即按照立档单位的内部组织机构将全宗内档案分成各个类别。

(3)问题分类法,就是按照档案内容所说明的总是将全宗内档案分为各个类别。

14、分类法的选择和分类方案的编制:(1)组合分法:年度-组织机构分类法;组织机构-年度分类法;年度-问题分类法;问题-年度分类法。

(2)分类方案:为了便于对全宗内档案具体地进行分类,在选定某种分类方法之后,就应编制一份“分类方案”。

分类方案,就是标列各个类目名称,表示全宗内档案分类体系的纲要,所以又称“分类大纲”。

分类方案的类目力求明确和具有系统性。

15、机关内党、政、工团档案分类:(1)在一个全宗内,首先将档案分成党政工团等若干部分,在每一部分中再行分类整理;(2)在全宗内,先将机关内最高机构和各单位的档案分别分成党政工团若干部分,再在每一部分中继续分类整理;(3)全宗之内的档案首先按年度分类,每年度分成党政工团若干部分,再继续分类整理;(4)在全宗内,只分党政两大部分,或在每一年分两部分。

16、人物全宗内档案的分类:(1)生平传记材料;(2)创作材料;(3)公务活动材料;(4)个人书信;(5)经济材料;(6)亲属材料;(7)评价材料;(8)音像材料;(9)其他材料。

17、立卷:(1)定义:一个全宗的文件经过分类之后,各个类内都有相当数量的文件,还要进一步系统化,将若干文件组成案卷,称为立卷(也称组卷)。

(2)立卷工作的内容:组成案卷单位,拟写案卷标题,卷内文件的排列与编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与备考表,案卷封面的编目与案卷的装订。

(3)意义:案卷是密切联系的若干文件的组合体,它是档案的保管单位,通常也是统计档案数量和进行检索的基本单位之一。

案卷是组成全宗的基本单位。

立卷是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18、案卷组合方法:主要是根据文件构成的特点,将具有某方面共同点和联系密切的文件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案卷;一些具有不同特点、联系不密切的文件,可以分别组成案卷。

立卷的“六个特征”。

(1)按问题立卷;(2)按作者立卷;(3)按文件(名称)立卷;(4)按时间立卷;(5)按地区立卷;(6)按收发机关立卷。

六个特征综合运用。

19、卷内文件整理:内容:卷内排列和编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和备考表。

20、案卷封面编目和案卷装封:(1)主要项目包括:立档单位名称、组织机构名称、案卷标题、卷内文件的起止日期、总页数、保管期限以及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等。

(2)拟写案卷标题以及整个案卷封面编目的基本要求:A历史观点和政治上的正确性;B文字简练,表达准确;C标题基本结构力求完整。

21、类内案卷排列和案卷目录:(1)案卷排列:全宗内档案,经分类、立卷以后(或档案馆、档案室接收的案卷),还必须进行系统的排列。

全宗内各类的序列,已在分类方案中排定,所以通常所说的案卷排列,就是根据一定的方法,确定每类内案卷的前后次序和安放的位置,保持案卷与案卷之间的联系。

(2)案卷排列的方法:A可以按照案卷所反映的工作上的联系来排列;B可以按照案卷内容所反映的一定问题来排列;C可以按照案卷所属的起止日期(时间)来排列;D也可以按照文件的作者、收发文机关以及文件内容所涉及的地区来排列;E事档案或监察、信访等按人头立成的案卷,还可以按姓氏笔画、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或四角号码等方法排列。

(3)案卷目录:一个全宗内的全部档案,经过分类、立卷进行了系统的排列以后,应当将案卷逐个登记到案卷目录上。

案卷目录也就是案卷的名册,是著录案卷内容成分并按一定次序编排的一览表。

(4)案卷目录的作用:A固定全宗内档案的分类体系和案卷排列顺序,最后完成档案整理工作;B介绍全宗内案卷的内容和成分,是查找利用档案最基本的检索工具,也是编制其他检索工具的基础;C它是档案登记的基本形式,也是统计和检查档案的重要依据。

(5)案卷目录的类型和选择:综合目录和分册目录。

分册目录又可分为:A以全宗内档案分类的类别为单位编制的案卷目录;B按保管期限编制的案卷目录;C按保管期限结合分类方案编制的案卷目录;D按机密程度分别编制。

(6)案卷目录的结构:封面和扉页,目次,序言或说明,简称表,案卷目录表,备考表。

至少一式两份,一般一式四份为好。

以全宗为单位编定各本目录的顺序号,称作“案卷目录号”,简称“目录号”,是“档号”的重要组成部分。

22、档案整理工作的组织:(1)档案整理工作基本程序:区分全宗、分类、案卷的编立、案卷排列以及编制案卷目录等主要步骤。

(2)档案的系统化与基本编目。

(3)现行机关档案整理工作的组织:归档制度与档案室档案整理工作的关系;档案形成过程中划分全宗和分类;档案形成过程中案卷的编立和目录的编制工作。

(4)积存档案和零散文件整理工作的组织:整理工作方案,对立档单位的历史沿革和档案状况的态度,零散文件的整理程序。

23、档号:(1)使用的混乱现象:一是档号残缺不全,馆内许多全宗没有全宗号,全宗内许多案卷目录没有目录号;二是编号重复,一个馆内有相同的全宗号,一个全宗号内有相同的目录号,一本案卷目录中有相同的全宗号,一卷之内有相同的文件页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