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三年级)奇妙的节奏教学设计
音乐课堂教案奇妙的节奏
![音乐课堂教案奇妙的节奏](https://img.taocdn.com/s3/m/fff8f07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6.png)
音乐课堂教案奇妙的节奏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课时: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各种节奏类型,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认识节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节奏的基本概念,认识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节奏类型的特点。
教学内容:1. 节奏的定义与分类2. 拍子的概念3. 体验各种节奏类型第二章:拍手拍脚节奏练习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2. 通过拍手拍脚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
教学内容:1. 拍手拍脚的基本节奏2. 变化拍手拍脚的节奏3. 集体实践活动第三章:打击乐器演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各种打击乐器,学会基本的演奏方法。
2. 通过打击乐器演奏,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打击乐器2. 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3. 集体打击乐器演奏实践活动第四章:音乐游戏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乐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教学内容:1. 音乐游戏的基本规则2. 各种音乐游戏活动第五章:创作自己的节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2. 通过创作自己的节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创作节奏的基本方法2. 学生独立创作节奏3. 分享与评价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和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在节奏方面的进步。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资源:1. 教学PPT、视频、音频资料2. 各种打击乐器3. 音乐游戏道具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音乐课堂教案奇妙的节奏
![音乐课堂教案奇妙的节奏](https://img.taocdn.com/s3/m/0ea1658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8.png)
奇妙的节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各种节奏型,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节奏型,如:强弱拍、交替拍、附点拍等。
2. 学习简单的节奏练习,如:拍手、敲击、脚踩等。
3. 欣赏和分析经典音乐作品中的节奏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型和节奏练习。
2. 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打击乐器(如:拍手鼓、木鱼等)。
3. 音乐作品(如:儿歌、民谣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简单的儿歌引入,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拍手,感受节奏的魅力。
2. 教学节奏型:分别介绍强弱拍、交替拍、附点拍等基本节奏型,并在黑板上示例。
3. 节奏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如:拍手、敲击、脚踩等,教师巡回指导。
4. 欣赏与分析:播放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节奏特点,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
5. 创作环节:让学生分组创作一首简单的歌曲或乐曲,要求运用所学节奏型。
6. 展示环节: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同学欣赏并提出建议。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分析其中的节奏特点,下节课分享。
9. 课堂延伸:邀请音乐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节奏。
10. 课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节奏。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练习节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采用欣赏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聆听和分析,理解音乐作品中的节奏美感。
4. 运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5.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教学设计模板音乐节奏小学
![教学设计模板音乐节奏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8afdc41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4.png)
教学设计模板音乐节奏小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概念,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创造力,提高其音乐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节奏的学习,发展其协调性、指挥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和教辅资料。
2. 小乐器,如手鼓、铃铛等。
3. 教学录音设备。
4. 教室内的音响设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具有明显节奏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同时,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音乐节奏。
2. 概念讲解(10分钟):向学生解释什么是音乐节奏,音乐中的节奏是指音符的时值和强度组成的。
通过简单的语言和例子,让学生对音乐节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听音乐节奏(15分钟):播放一段有明显节奏的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并用手拍出音乐的节奏。
老师可以示范并引导学生一起拍击。
4. 节奏练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一种小乐器。
老师鼓励学生用小乐器模拟音乐的节奏,组内学生协作完成一段简单的音乐表演。
5. 音乐创作(20分钟):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自由诠释节奏,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编排简单的音乐节奏,并用小乐器演奏。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表演,鼓励同学们互相欣赏和评价。
同时,老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音乐节奏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方式:1. 导入环节可以使用直播、录播或实地引导的方式。
2. 概念讲解以教师示范和学生参与互动的形式进行。
3. 听音乐节奏和节奏练习的环节可以结合小组合作和个体练习的方式进行。
4. 音乐创作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和个人创作相结合的方式。
5. 总结与展示环节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小组展示等形式进行。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听音乐节奏和拍击节奏时的参与程度和专注度。
2.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个人创作中的表现和创造力。
2024年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打字机》教案
![2024年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打字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bc0a4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9.png)
2024年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打字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奇妙的节奏》,具体内容为《打字机》。
通过学习该曲目,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打字机的节奏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力和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打字机》的歌词和旋律,并能熟练演唱。
2. 了解打字机的节奏特点,能准确地进行节奏敲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打字机节奏的敲击,以及对歌曲中复杂节奏的掌握。
教学重点:《打字机》歌曲的演唱和节奏敲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打击乐器(如小军鼓、木鱼等)。
学具:音乐课本、铅笔、橡皮、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打字机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打字机的声音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打字机》,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讲解打字机的节奏特点,引导学生用手指敲击桌子模仿打字机的声音。
(3)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敲击练习。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一道节奏敲击题目,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2)学生自主进行节奏敲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合作与展示(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编排一段以《打字机》为主题的节奏敲击表演。
(2)各组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评价、点赞。
六、板书设计1. 《打字机》2. 歌曲旋律简谱3. 打字机节奏图示4. 节奏敲击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打击乐器模仿打字机节奏,为《打字机》歌曲伴奏。
2.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自主编排打击乐器伴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在节奏敲击和歌曲演唱方面的掌握情况。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查找其他有趣的节奏敲击曲目,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音乐教案-奇妙的节奏
![音乐教案-奇妙的节奏](https://img.taocdn.com/s3/m/241b033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e.png)
音乐教案-奇妙的节奏教案概述: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奇妙的节奏,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不同节奏模式。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创造自己的节奏,并与其他学生一起演奏合奏。
目标:1. 理解什么是节奏,并能够识别不同的节奏模式。
2. 能够创作自己的节奏,并与其他学生合奏。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所需材料:- 音乐播放设备- 手鼓、小鼓或其他打击乐器- 一些简短的节奏模式示例音频或视频教学步骤:步骤一: 引入节奏的概念(10分钟)1. 启动课堂讨论: 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节奏? 请他们分享一些他们知道的关于节奏的东西。
解释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感,即音符之间的持续时间和强度的组合。
2. 播放一段简短的节奏模式示例音频或视频。
请学生听并观察这段音乐,然后根据他们的感受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节奏的特征。
3. 引导学生讨论: 通过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节奏的概念。
例如:- 这段音乐有多少种不同的节奏模式?- 这些节奏模式有什么不同之处?- 你能否描述每个节奏模式的速度和强度?步骤二: 学习节奏模式(15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乐器(例如手鼓、小鼓等),并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节奏模式示例。
2. 请学生跟随示例节奏播放,尝试模仿并记住节奏模式。
3. 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练习和熟悉自己的节奏模式。
4. 鼓励学生从记忆中演奏节奏,而不是依赖示例。
5. 请每个小组表演他们的节奏模式。
步骤三: 创作自己的节奏(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作自己的节奏。
让他们尝试不同的节奏组合,以及不同的速度和强度。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节奏,不要拘泥于示例。
3. 给学生一些时间来创作和练习他们的节奏。
4. 请每个小组表演他们的节奏。
步骤四: 合奏(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个小组各自选择一种节奏模式。
2. 请学生轮流表演他们的节奏。
3. 让学生尝试将两个节奏模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合奏。
三年级音乐教案15篇
![三年级音乐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60a4d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3.png)
1、师;孩子们,你们愿不同意帮忙小青蛙找家呀?
生:同意。
师:先请你们戴上头饰,其中3位扮“青蛙妈妈”站在“荷叶”的中间一片上,随音乐自由做动作,在等它们的小青蛙,另外几个小朋友扮“小青蛙”站在树旁等。音乐起,就仿照青蛙蹦跳的动作,有节奏的跳,经过前面的小草丛去找自己的家,等到音乐结束的最终一拍,“小青蛙”必需跳到“荷叶”上,算找到了家。记住每一片“荷叶”上只能站一只“小青蛙”,然后“小青蛙”们在“家”中随音乐跳一段,假如谁在音乐结束的前一拍进了家,或晚一拍进了家的,老师就请他表演节目。
2、能否初步学会歌曲《冬瓜和南瓜》,节奏、旋律、情绪正确。
三班级音乐教案4
—、听音乐进教室,(学生仿照各种动物的动作),活跃课堂气氛。(出示课件)
二、新课教学:
猜谜语导入:
(师):碧绿的衣裳披身上,
大大的眼睛头顶长,
宽宽的Hale Waihona Puke 巴大又大,捉虫的本领真高强。
(生):青蛙(课件)
师:小朋友们真聪慧,我们猜出了谜语。现在,我们一起来仿照青蛙蹦跳的动作。
学生越评越起劲,许多连老师都没有留意到的问题也提出来了。我说:“看来同学们的水平比老师高!不过,说得好,不肯定做得好,到黑板上写给老师看看,我们比一比究竟谁写得好?”许多学生在激将之下自告奋勇走上讲台,当心翼翼地书写,竭力避开和老师犯同样的错误。讲台下的学生也不甘示弱,完全没有了以往练字时敷衍了事、漫不经心的情形。对于写的好的学生,我当即给予表扬,“你写得真美丽!”“你将来确定能成为一个书法家!”“你写得太好了,老师向你学习!”“老师要向你拜师学艺!”更激发了学生练字的乐观性。
3、利用教材中的音节图及fasido的手势。唱准do--do′的音列。
4、做教材p29的练习:跟琴唱一唱,巩固音列的学习。
音乐三年级节奏感训练教案
![音乐三年级节奏感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7fb24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1.png)
音乐三年级节奏感训练教案导言:音乐是一门艺术,而节奏感是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节奏感的训练,可以提高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本教案旨在为三年级学生设计一系列的节奏感训练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音乐基础。
一、活动一:拍手学节奏目标:通过拍手的方式感受和表达简单的节奏。
活动步骤:1. 引入活动:教师先以简单的节奏拍手示范,然后要求学生跟随拍手,注意保持统一的节奏。
2. 练习1:教师给出不同的节奏,并要求学生跟随拍手,反复练习直至掌握。
3. 练习2:学生分组进行拍手表演,每组演示自己编排的节奏并与其他组共同合作演出。
二、活动二:打鼓学节奏目标:通过打鼓的方式感受和表达更复杂的节奏。
活动步骤:1. 引入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鼓,并简单介绍鼓的演奏方式和节奏感的重要性。
2. 练习1:教师示范简单的鼓点节奏,并要求学生跟随敲击鼓面,注意保持稳定的节奏。
3. 练习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演奏,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鼓点节奏进行合作表演。
三、活动三:动听乐曲目标:通过听音乐,感受和理解不同乐曲中的节奏。
活动步骤:1. 引入活动:教师向学生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并感知其中的节奏元素。
2. 练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中的节奏特点,并与学生交流乐曲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3. 练习2:学生分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通过演唱或打击乐器的形式展示乐曲中的节奏感。
四、活动四:舞蹈与节奏目标:通过舞蹈与节奏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活动步骤:1. 引入活动:教师选择一首有明显节奏的音乐,向学生展示简单舞蹈动作,并进行口头解释。
2. 练习1:教师逐步教授舞蹈动作,并要求学生跟随练习。
注意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3. 练习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舞蹈表演,每组展示自己编排的舞蹈动作,并结合音乐的节奏进行演出。
结束语: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节奏感训练活动,三年级学生可以提高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音乐课堂教案奇妙的节奏
![音乐课堂教案奇妙的节奏](https://img.taocdn.com/s3/m/d267a79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a.png)
音乐课堂教案奇妙的节奏教学对象: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课时:每章25分钟,共10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各种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乐器(如非洲鼓、木鱼等)。
3. 音乐素材。
教学内容:第一章:认识节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节奏的概念,认识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讲解节奏的基本概念,如拍子、节拍等。
2.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感受各种节奏。
三、教学活动1. 节奏游戏:学生分组,按老师给出的节奏用手拍桌子。
2. 节奏接龙:学生分组,按老师给出的节奏依次接龙。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2. 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第二章:感受节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感受各种节奏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欣赏和分析不同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2. 学习简单的节奏符号和表示方法。
三、教学活动1. 欣赏音乐作品:教师播放音乐作品,学生感受并分析其中的节奏。
2. 节奏练习:学生跟随音乐作品,模仿其中的节奏。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2. 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第三章:创造节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节奏的创造方法。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讲解节奏的创造方法,如重复、变化等。
2. 学习简单的节奏组合和编排。
三、教学活动1. 节奏创作:学生分组,按老师给出的主题创作节奏。
2. 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创作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音乐教案-奇妙的节奏
![音乐教案-奇妙的节奏](https://img.taocdn.com/s3/m/d024489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0.png)
音乐教案-奇妙的节奏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听、唱、动、玩等方式,感受音乐的节奏美。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物品创作节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节奏的认识:强弱、长短、高低。
2.节奏的表现:拍手、跺脚、敲击等。
3.节奏的创作: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节奏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节奏的基本概念,并能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节奏创作。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拍手。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刚才的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2.节奏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节奏的强弱、长短、高低。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共同完成节奏练习。
3.节奏的表现教师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节奏,用拍手、跺脚、敲击等方式进行表现。
各组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
4.节奏的创作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瓶子、盒子、塑料袋等。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讨论如何用该物品创作节奏。
各组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
5.节奏游戏教师设计一个节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节奏知识。
学生参与游戏,教师指导。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教师布置作业:观察生活中的节奏,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
五、课后作业1.观察生活中的节奏,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
2.家长协助,用家里的物品创作一个节奏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听、唱、动、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节奏游戏和创作展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节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改进空间,如节奏游戏的难度可以适当提高,以挑战学生的节奏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同学们,当你们拍手时,是不是能感受到手掌合在一起时的声音比分开时的声音要响亮?这就是强节奏。
《奇妙的竹乐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12三年级上册
![《奇妙的竹乐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12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2ac992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d.png)
《奇妙的竹乐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竹乐器的种类和特点,通过聆听和感知,培养学生对竹乐器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初步学习竹乐器的演奏方法,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演奏的技巧和基本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同时,在欣赏竹乐器音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竹乐器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竹乐器的演奏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表演。
难点:学生由于初次接触竹乐器,演奏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为此,在指导学生时需要耐心讲解、细心指导,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技巧。
三、教学准备1. 竹乐器(如竹笛、竹箫等)若干,供学生实际操作使用。
2. 音响设备及竹乐器音乐素材,用于学生聆听和欣赏。
3. 黑板或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竹乐器的种类和特点。
4. 准备一些关于竹乐器文化的资料和图片,以增加学生的文化认知。
四、教学过程:在《奇妙的竹乐器》教学设计中,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至关重要。
此课时,我们要从音乐基本知识与竹乐器的基础认识入手,然后让学生亲自体验竹乐器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一)导入新课1. 音乐导入:播放一段竹乐器的经典曲目,让学生通过听声音来感受音乐的美妙。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2. 互动提问:问学生们对竹乐器有哪些了解,以及他们平时听到的竹乐器声音的印象。
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对竹乐器有初步的认识。
(二)基础知识的介绍1. 竹乐器简介:向学生介绍竹乐器的种类、特点以及它们在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竹乐器的形态和种类。
2. 音乐理论知识:介绍音阶、音调等基础音乐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通过吹奏竹制吹管乐器等方式感受不同的音高和音阶变化。
音乐课简单节奏律动教案
![音乐课简单节奏律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e214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a.png)
音乐课简单节奏律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节奏律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律动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3.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节奏律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律动感;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节奏律动,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播放器、音乐CD、教学PPT等;2. 教学环境,教室内要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活动;3. 教学辅助,教师要准备好相关的音乐节奏律动教学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例如拍手、跺脚等。
然后问学生他们觉得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说出来的特点有,快乐、欢快、有节奏等。
2. 讲解节奏律动的概念。
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节奏律动,节奏是音乐中的时间感,律动是音乐中的动感。
然后播放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听后感受其中的节奏和律动。
3. 节奏律动游戏。
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节奏律动游戏,例如“模仿游戏”、“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节奏律动的魅力。
4. 听音乐,感受节奏律动。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律动,然后让学生描述他们感受到的节奏律动。
5. 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化学生对节奏律动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节奏律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律动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导入主题,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节奏律动;然后讲解节奏律动的概念,让学生对节奏律动有了基本的了解;接着设计了一些简单的节奏律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节奏律动的魅力;最后通过听音乐,让学生用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加深了学生对节奏律动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3鸟店:趣味节拍游戏教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3鸟店:趣味节拍游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b4897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9.png)
作为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中的一章,《鸟店:趣味节拍游戏教案》是一个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节拍的教案。
该教案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喜好,且又兼顾学习效果和趣味性。
下面,我们将从教案的目的、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该教案的魅力所在。
一、教案的目的1.1 音乐知识的学习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节拍这一音乐基础知识,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不同的节拍,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1.2 音乐能力的培养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节奏的感知,提高音乐节奏感和鉴赏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案的教学步骤2.1 教师导入教师可以由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节拍,例如敲击轻重不同的扳手或者敲打声响不同的物体等,引导学生形成对节拍的基本认知。
2.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图画或者幻灯片,向学生讲解不同的节拍,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应用。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搭配音乐范例进行讲解。
2.3 游戏实践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和学生作为道具,运用类似“模拟店员”“咕噜鸟”“星星变幻”等节拍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自己的音乐才能,加深对不同节拍的理解。
2.4 学生发挥教师可以设计学生自创节拍的环节。
指导学生使用身边材料,创作出个性化的音乐节拍,让学生通过自己创作的方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
三、教案的教学评价3.1 教案的优点此教案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符合学生年龄段的需要,一方面学生可以在-play-and-learn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另一方面快乐中的收获会让学生对音乐领域更感兴趣。
此教案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创意创作紧密结合,有助于学习知识之外的能力培养。
3.2 教案的不足由于节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此教案中的清晰呈现还需更进一步的完善。
此游戏阶段较为简单,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设计一些更复杂的游戏形式,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该教案正是因为简洁的教学步骤、趣味性的游戏实践、鉴定文化在学生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所包含的优点,成为了三年级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节奏创编教学以《奇妙的节奏》为例
![节奏创编教学以《奇妙的节奏》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0e5b488767f5acfa0c7cdbf.png)
节奏创编教学以《奇妙的节奏》为例摘要:节奏创编能力是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小学生达到的一项指标。
简单的、陈旧的节奏教学方式,刻板、单调、缺乏活力的内容,致使他们潜在的音乐才能、创造力、想象力渐渐地,甚至有可能是永远地消褪。
对儿童的音乐教育应该是以儿童的自我创造为目的和方法,让儿童返回到原始的自然音乐环境之中去,从而让儿童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满足。
本文主要分析培养小学生节奏创编能力的意义、教学方法并且以《奇妙的节奏》为实例进行节奏创编的教学。
关键词:节奏;创造力;想象力;创新节奏创编教学以《奇妙的节奏》为例(一)以节奏导入首先,教师用童话小白兔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节奏引导。
有一只兔妈妈,她生了三只小兔子,突然有一天,兔子母亲对她的孩子们嘱咐道: “宝贝们,妈妈要去给你们找食物了,如果啊你们听到的是‘咚、咚咚、咚、咚咚’的声音就是妈妈回来了,到那个时候你们再把门打开,我告诉你们的敲门声都牢记了吗?”小兔们齐声回答:“妈妈,我们都记住了,你听是这样的‘咚、咚咚、咚、咚咚’对不对?”就这样兔母亲放心的离开了。
她刚走就兔宝宝就听到了:“咚咚、咚、咚咚、咚”的响声。
下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小兔子们。
来分辨一下这敲门的节奏一样吗?这是兔妈妈回来了吗?小兔可以给敲门的人开门吗?请学生扮演小警察,用他们手中的材料制造模仿出警车的声音赶走坏人,用这样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感知大自然、生活中的节奏教师进行再次引导,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节奏,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
兔子母亲非常机智的懂得使用敲门时的节奏的不同来使自己的孩子们避开危险。
这就使我们的同学了解到,在整个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就在我们的周围,处处都有各种各样的节奏。
就好像:四季、昼夜的轮回交替变化,他们都是有节奏的;再比如我们呼气吸气、心的跳动都是有它们的规律的,并非杂乱无章的。
就好像你以为小动物的叫声是随意的,其实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节奏感。
学前班快节奏音乐教案
![学前班快节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274f2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a.png)
学前班快节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快节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 快节奏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节奏感的培养和训练。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让学生感知快节奏音乐的魅力。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四、教学准备。
1. 快节奏音乐的音乐资源。
2. 手鼓、节拍器等教学辅助器材。
3. 班级音乐播放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快节奏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感受音乐的魅力。
然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快节奏音乐的特点,比如节奏明快、旋律欢快等。
2. 听音乐,感知节奏。
教师播放不同种类的快节奏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用手拍打节奏,或者用脚踏出节奏,让他们感知音乐中的节奏。
3. 舞动身体,表现音乐。
教师可以选择一首快节奏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身体。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他们跟着学习。
4. 制作节拍器,培养节奏感。
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节拍器,比如用空纸箱做鼓,或者用塑料瓶做节拍器。
然后,教师可以教学生用节拍器打出音乐的节奏,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5. 听音乐,表演节奏。
教师可以选择一首快节奏的音乐,让学生用手鼓、节拍器等教学辅助器材,表演音乐的节奏。
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也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展示自己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表达。
六、教学反思。
学前班快节奏音乐教案的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知快节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快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让他们在音乐中感知节奏,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音乐实践--奇妙的节奏》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音乐实践--奇妙的节奏》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e2d76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d.png)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音乐实践–奇妙的节奏》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音乐实践–奇妙的节奏”。
这一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体验和感受各种不同节奏的特点,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和节奏练习,以及相应的音乐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音乐节奏有一定的认识和感知。
但他们在音乐实践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节奏感不强、音乐表现不准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各种不同节奏的特点。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感受和表现各种不同节奏。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节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不同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各种节奏。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表现各种节奏。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节奏。
2.教学乐器:准备各种乐器,如非洲鼓、铃鼓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节奏。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节奏相关的歌曲和练习,供学生在实践中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奇妙的节奏”。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节奏的特点,并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各种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各种节奏。
每组选择一种节奏,用乐器进行演奏。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节奏练习,让学生进行集体演奏,巩固他们对于各种节奏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音乐社团活动教案
![小学音乐社团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c3473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c.png)
小学音乐社团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音乐乐园》第三单元“奇妙的音乐世界”,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三单元“奇妙的音乐世界”,第5课时“节奏与音符”。
2. 详细内容:学习基本的音乐节奏与音符,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与音符,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节奏练习。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符与节奏的识别及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琴、音响、节奏卡片、音符卡片、音乐游戏道具。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拍手游戏,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变化。
(2)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电子琴演奏简单的旋律,让学生分辨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2)通过音符卡片,让学生了解各种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节奏练习,让学生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音乐游戏(1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如“音符接力”、“节奏大师”等。
(2)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第三单元“奇妙的音乐世界”第5课时节奏与音符2. 内容:(1)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形状及时值。
(2)节奏练习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节奏练习。
(2)用所学音符创作一段简单的旋律。
2. 答案:(1)课后练习册答案。
(2)创作旋律示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三年级《奇妙的节奏》教案
![三年级《奇妙的节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1d07952e3f5727a4e96201.png)
三年级《奇妙的节奏》教案三年级《奇妙的节奏》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各种节奏。
2、感受、辨别音乐中的各种节奏;知道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
3、用自带材料创造出各种发声方法,按一定的节奏模拟各种音响。
教学准备:学生分成四组。
材料准备:每人带一本较厚的书;每组分别准备材料:塑料口袋、报纸或玻璃杯、金属勺。
教材分析:本课根据人民音乐出版社的、课改实验教材五册的教学内容来设计的。
本册要求学生认识各种节奏及名称;能辨别;能按一定的节奏演奏打击乐。
教学重难点:感受认识辨别各种节奏,力图在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音乐的鉴赏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作出有益的探索。
教学过程:一导入:童话故事《小兔和大灰狼》(画面)清晨,兔妈妈对小白兔说:“乖乖,妈妈要去拔萝卜,你在家千万不要出门,听到‘咚咚咚咚咚咚’的敲门声就开,说明是妈妈回来了,否则就不要开门,妈妈的敲门声记住了吗?”小兔说“记住了,记住了,是这样的:咚咚咚咚咚咚”。
兔妈妈刚走,一只大灰狼鬼鬼祟祟从屋外的树林里钻出来,“哈哈!兔妈妈又出去了,今天我要美美的吃上一顿了!”大灰狼来到小兔家的门口,伸出爪子敲门:‘咚咚咚咚咚咚’,还尖声尖气的说“乖乖,妈妈回来了!”(旁白)下面的小朋友,你们也要帮助小兔!小兔听到敲门声,仔细听了听又想了想“这不是妈妈的声音,不能开门!”(旁白)下面的小朋友,你们说小兔可以开门吗?(生:不能)请你们扮演猎人,用你们手中的材料制造模仿出猎人的枪声赶走大灰狼吧!大灰狼惊慌失措地逃跑了!(评:用有趣的故事导入,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节奏妙的编入故事中,用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出本课的主题——节奏,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让每个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故事里,帮助小兔想办法赶走大灰狼,使课堂充满了乐趣.)二结合实际,通过感受大自然、生活中各种节奏,认识各种长短不同的节奏。
师:聪明的兔妈妈巧妙地利用不同节奏的敲门声,战胜了大灰狼,保护了自己的’孩子。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cc5d66561252d380eb6e37.png)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奇妙的声音第一课时课题:美妙的琴声第二课时课题:《楚商》第三课时课题:《旱天雷》第四课时课题:音乐游戏《火车咔咔咔》第二单元时光第五课时课题:唱一唱时光第六课时课题:听一听良宵第七课时课题:玩一玩金梭和银梭第三单元童话天地第九课时课题:听一听糖果仙子舞曲第十课时课题:听一听黄鹤的故事(节选)第十一课时课题:玩一玩龟兔赛跑第四单元月光奏鸣曲课题:月亮姐姐快下来第十三课时课题:月光奏鸣曲第十四课时课题:阿细跳月第十五课时课题:月亮第十六课时课题:月出歌第五单元鸟儿在歌唱第十七课时课题:鹰第十八课时课题:鹦鹉第十九课时课题:荫中鸟第二十课时课题:《小鸟》《小鸟小鸟》第六单元小舞曲第二十一课时课题:快乐的节日第二十二课时课题:欣赏《单簧管波尔卡》第二十三课时课题:欣赏《四小天鹅舞曲》第二十四课时课题:快乐小舞曲第二十五课时课题:玩一玩《水草舞》第七单元乡村美景第二十六课时课题:银色的桦树林第二十七课时课题:乡下的阳光第二十八课时课题:欣赏山涧溪流(竖琴独奏)第二十九课时课题:山村变了样第三十课时课题:美丽的黄昏第八单元雨中情景第三十一课课题:小小雨点第三十二课时课题:雨打芭蕉第一单元奇妙的声音第一课时课题:美妙的琴声教学目的:1、学习即可斯洛伐克的歌曲《美妙的琴声》,通过了解音乐家德沃夏克的生平,加强学生在歌曲表现中的感性体验。
2、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及X.X的节奏型,使学生能完整地演唱这首歌。
教具:多媒体、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生平事迹及歌曲的写作背景。
安东尼•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 (1841-1904),捷克作曲家,生于一个小旅馆主和肉商的家庭,十六岁时进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后入布拉格临时剧院(后改建为国家剧院)乐队拉中提琴,并正式开始创作。
首次为音乐界所注目的作品是表现爱国热情的赞美诗《白山的子孙》。
翌年,辞去剧院乐队职务,到教堂作管风琴师,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创作,后结识勃拉姆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三年级)奇妙的节奏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Year 3) Wonderful rhythm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三年级)奇妙的节奏
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各种节奏。
2、感受、辨别音乐中的各种节奏;知道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
3、用自带材料创造出各种发声方法,按一定的节奏模拟各种音响。
教学准备:
学生分成四组。
材料准备:
每人带一本较厚的书;每组分别准备材料:塑料口袋、报纸或玻璃杯、金属勺。
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人民音乐出版社的、课改实验教材五册的教学内容来设计的。
本册要求学生认识各种节奏及名称;能辨别;能按一定的节奏演奏打击乐。
教学重难点:
感受认识辨别各种节奏,力图在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音乐的鉴赏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作出有益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导入:童话故事《小兔和大灰狼》
(画面)
清晨,兔妈妈对小白兔说:“乖乖,妈妈要去拔萝卜,你在家千万不要出门,听到‘咚咚咚咚咚咚’的敲门声就开,说明是妈妈回来了,否则就不要开门,妈妈的敲门声记住了吗?”小兔说“记住了,记住了,是这样的:咚咚咚咚咚咚”。
兔妈妈刚走,一只大灰狼鬼鬼祟祟从屋外的树林里钻出来,“哈哈!兔妈妈又出去了,今天我要美美的吃上一顿了!”大灰狼来到小兔家的门口,伸出爪子敲门:‘ 咚咚咚咚咚咚’,还尖声尖气的说“乖乖,妈妈回来了!”
(旁白)下面的小朋友,你们也要帮助小兔!
小兔听到敲门声,仔细听了听又想了想“这不是妈妈的声音,不能开门!”
(旁白)下面的小朋友,你们说小兔可以开门吗?(生:不能)请你们扮演猎人,用你们手中的材料制造模仿出猎人的枪声赶走大灰狼吧!
大灰狼惊慌失措地逃跑了!
(评:用有趣的故事导入,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节奏妙的编入故事中,用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出本课的主题——节奏,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让每个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故事里,帮助小兔想办法赶走大灰狼,使
课堂充满了乐趣.)
二结合实际,通过感受大自然、生活中各种节奏,认识各种长短不同的节奏。
师:聪明的兔妈妈巧妙地利用不同节奏的敲门声,战胜了大灰狼,保护了自己的孩子。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还有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有千百万化的节奏!如:四季的变化,昼夜的更替;我们人的呼吸、心跳等都有一定的节奏。
如:各种小动物的叫声,也有不同的节奏。
请小朋友分别模仿这些小动物的声音:(出示节奏)
小鸭:嘎嘎︳嘎嘎︴
小猫:喵— ︳喵— ︱
小狗:汪汪汪︱汪汪汪︱
生:边做动作边读。
师:你能说出这些声音里都有那些节奏吗?
生:(略)
(评:创设情境,联系实际,贴近儿童生活,采用他们喜爱熟悉的事物情境,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
)
三感受音乐中各种不同的节奏。
师:在音乐中,也有各种长短不同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
各种长短不同的节奏组合起来就象一条神奇的线,把一个个高低不同的音符串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段段美妙的音
乐。
让我们来感受并找出音乐中各种不同的节奏。
1、(放音乐《四小天鹅舞曲》)
师:请听音乐,找出音乐中出现最多的节奏有那些?为表现音乐的情绪起了什么作用?可以边听边轻轻地击拍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生:出现最多的
师:时值较短的让音乐的情绪显得怎么样?
生:轻快、活泼。
2、(放音乐圣桑的《天鹅》)
师:请听音乐,找出音乐中出现最多的节奏有那些?为表现音乐的情绪起了什么作用?可以边听边轻轻地击拍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生:出现最多的是
师:时值较长的让音乐的情绪变得怎么样?
3、师:不同的节奏会使音乐的情绪变化。
所以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
在音乐中起重要的作用。
四师:请小朋友来做音响师!请根据画面,用手中的材料模仿创造出声音,并设计出一定的节奏,来为画面配音。
1、(海滩的画面:海水卷起浪花拍打海岸,海鸥飞翔歌唱。
)
师:你听到那些声音?
生:海水、海欧……的声音。
师:你能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来模仿出这些声音吗?
生:(自由地选择材料,思考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制造模仿出海水、浪花、海欧……的声音。
)
师:你模仿的声音用了什么节奏?
生:(略)
师:我用书模仿浪花拍打海岸礁石的声音。
你们来听一听老师的模仿像吗?
(教师示范:快速地逐页翻书,使之发出哗哗的声音来模拟浪花;然后反方向快速的用力回转,使之发出短促的“啪”的声音来模仿浪花拍打礁石的声音。
)
请你们用书来试一试。
生:略
师:想一想,节奏是怎样的?
生:
师:设想当我们离海越来越远,所听到的海浪声会有什么变化?
生:声音会由强变弱。
师:想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这种强弱变化的过程?
生:略
师:(出示节奏;提示:请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生:(略)
师:你能用那些方法模仿海欧的声音?
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吹报纸或书发出声音。
师:(画面)
让我们来为画面配音。
请四个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模仿海欧的声音;其他的小朋友模仿海浪声。
2、(画面:七个小矮人在山中采矿,然后排着整齐的队伍回家。
)
师:你在音乐中听到那些声音?
生:锤子敲打发出的清脆的‘叮叮’的声音;小矮人的脚步声。
师:请你们用手中的材料来模拟这些声音。
生:(略)
师:说说你的方法。
生:用勺子敲击杯子;用勺子在杯子里搅动模仿锤子敲打的声音;用手击打报纸或塑料袋模仿脚步声。
师:我还有一种方法:用一张手绢大小的布,两手捏住两端,交替地绷紧放松发出声音。
你们试一试。
生:(略)
师:请为这两种声音设计合适的节奏。
生:(略)
师:(出示画面)请为画面配音。
一组模仿凿矿的声音;其余三组模仿脚步声。
(评:在教学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形象性,趣味性,启发性,能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展现了教师的创造性。
)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