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一体化

合集下载

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3篇)

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将教学、科研和实践紧密结合,旨在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从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的内涵、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学、科研和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导致教育资源浪费、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进行探讨。

二、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的内涵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科研成果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教育模式。

具体而言,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问题,为科研提供方向。

2. 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实践活动为教学提供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3. 教育与产业相结合:高校与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产业发展;同时,企业为高校提供实践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的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有助于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推动科技创新。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 促进校企合作: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有助于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四、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的实施策略1.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

小学初中教研一体化建议(3篇)

小学初中教研一体化建议(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实现小学与初中教育的无缝衔接,有必要探索小学初中教研一体化的路径。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小学初中教研一体化的建议。

一、明确一体化目标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教研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小学与初中教育的有机衔接,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设置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研一体化,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二、构建一体化教研体系1. 建立教研机构:成立小学初中教研一体化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等工作。

2. 设立教研基地: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分别设立教研基地,负责开展教研活动、培训教师、推广先进经验等。

3. 组建教研团队:由小学和初中教师组成教研团队,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分享经验,促进教师成长。

4. 制定教研计划: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制定长期和短期教研计划,明确教研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三、开展一体化教研活动1.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小学和初中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2. 教研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教研课题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3. 教学研讨:定期举行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们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分享教学心得。

4. 教师培训:针对教师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四、加强一体化资源共享1. 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小学初中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方便教师查阅和使用。

2. 教研成果交流:定期举办教研成果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教学经验推广:推广优秀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教育教学评价:建立一体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学生、学校进行综合评价。

探索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有效模式

探索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有效模式

探索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有效模式一、教研与科研一体化、校本化的管理策略1.从时间安排角度考虑,“长短交叉,灵活多样”。

备课组一般人员少,同是一个年级、一个年段,研究的问题和内容宜小,研究时间宜短,研究重在平时,追求快速见效,这种研究可以是短暂的5~10分钟,也可以是一节课,可以利用课间,也可以利用集体空课时间,这种短时或即时性研究灵活方便,只要解决实际问题即可。

教研组与课题组研究则需要深入一些,时间上稍长,至少一节课,甚至两节课或半天功夫,这样方可有所成效,这种研究视点上要站得“高”一点,应该是植根于实践的理性的思考;这种研究程度上要追求“深”一点,应该是真正能够解决教学中疑难杂症的研究;这种研究进程上要“稳”一点,应该是有计划、有步骤、滚动式向前推进,甚至是“曲折迂回”“欲进先退”式的研究。

我们学校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在时间安排上实行单周备课组活动,追求“短平快”,双周教研组、一月课题组活动,追求“高深稳”,推行“长短交叉,灵活多样”的方式,在时间上统筹兼顾,不追求形式,重在取得一定的实效。

2.从研究选题角度考虑,“量力而行,大小适宜”。

课题研究的选题基本要求是选题必须正确,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以及科学研究的现实性和可行性,甚至具有独创性。

为此,我们倡导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的研究,选题“宜小不宜大”,“宁在点上打井不在面上挖坑”,这种研究花时少、周期短,更切合自身实际,对教师个人成长促进较大。

当然,选题偏小则太狭窄,没有意义,这里也要把握一个度。

一般地说,这种独立研究对于骨干教师比较合适,只有具有一定能力和实力的骨干,才能出经验、出成效,普通教师可以参与团队式研究,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研究的智慧和力量总是大于个人,学校主课题或重点课题研究的范围大而广,单靠个人微薄的力量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倡导团队式协作研究。

“量力而行,大小适宜”是教师或团队选题的一条基本原则。

总体上讲,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在宏观视角下进行微观研究,以小见大,积少成多,不断累积,厚积薄发,是校本课题研究的发展走向。

小学教师“教育、教研、培养一体化”模式

小学教师“教育、教研、培养一体化”模式

小学教师“教育、教研、培养一体化”模式“教育、教研、培养一体化”推进校本教研的有效方式。

“教育”即教育教学, 是落实课改理念的根本途径, 它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以行动研究为杠杆, 通过自上而下的指导和自下而上的研究带动培训, 从而实现教学、科研和师训三者的有机结合。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教研、培养一体化”新型校本教研模式,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和教学工作实际, 要使教研活动优质高效, 我们对形式进行了优化, 对方法进行了选择, 对过程进行了调控。

有效开展了互动式教研、主题式教研、反思式教研、会诊式教研、课堂观察研究及课例研究等教研活动。

积极开展以“我的课堂, 我的特色”为主题的“三课”活动。

青年教师上“汇报课”, 解决教材关, 使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骨干教师上“示范展示课”, 把课改成果以课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实验教师上“研究课”, 重在落实专题, 将课题开展得扎扎实实。

二、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制1.提高认识, 促进行为的自觉化。

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讨论集体备课的现实意义, 交流运用集体备课教案后的收获, 使教师认识到集体备课是教师个体思维的碰撞, 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

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 更离不开教师个体的归纳和提升。

2.规范管理, 确保备课的实效性。

(1)为了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我们制定了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第一, 备课组对某段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研讨, 确定教学目标、商讨最佳教学思路;第二, 备课组成员轮流执笔, 记录研讨内容并做好教案整理工作;第三, 年级组领导把关验收;第四, 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本班具体情况, 进行修改补充后再进行教学实践;第五, 总结反思。

形成了“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验收检查——形成个案——交流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

(2)教研处安排专人督促检查。

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教研和科研的一体化是现代社会教育研究方向的核心内容,对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实践和探索是中国各个教育机构的研究实践内容。

文章通过对教研科研内涵的阐述,分析了如何有机结合两者的方法,通过教师层面,以及塑造良好科研教研氛围等方面,对一体化的实践探究做了分析。

一、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内涵所谓教研科研一体化,简单地说,就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把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教研作为载体,以科研课题为任务,让教研带动科研的发展,让科研促进教研的进步,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综合提高。

二、如何推进教研科研一体化1.教师层面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

首先,教研可以作为科研的基地,为科研提供充足的原料,因为很多科研的项目都是来自教育实践的活动,在活动中可以发现一些科研的项目。

如果离开了教研工作,科研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是无法进行的。

相对的,任何实践都必须依托理论的指导,如果失去了理论的指导,就必将出现盲目性以及空洞性,教研工作也是如此。

因此,教师的任务是很艰巨的,需要在基层活动中,吸取经验,获得一些感受,然后才能从事科研活动。

比如,在讲解课程中,教师就应该学习如何将课上得更加生动、形象,并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相对轻松地实现教科研的一体化。

如果在评课时,教研员和科研员能够相互合作,相互协调,以科研的高度来寻找教育事业中的不足之处,依托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从根本上去解决当今教育体制中的一些漏洞,积极研究改善的方法,帮助教师分析,并对一些教学技术水平较差的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使其综合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

2.完善科研、教研制度,形成良好气氛。

首先,实行草根科研,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是当今科研教育中比较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以往有很多教科研员把工作重心放在了难度较大的项目上,最后由于难度较大,很难实现预期目标。

因此,可以将着力点放在基层,重视一些小的科研项目,从小课题入手,改变过去只重视名气而远离教学实际的做法,重点强化科研和教学的实际结合效果,只要取得了成效,就是好的科研项目。

推动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的教研工作实践

推动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的教研工作实践

教学与科研相互转化
教学成果可以转化为科研成果,为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科研成果 也可以转化为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一体化发展的内涵与目标
内涵
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是指将教学和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 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利用。
目标
推动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学科建设和发 展。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科研一体化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科学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 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通过教学科研一体化,学校可以整合内外部资源,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学术水平和综合实 力,实现内涵式发展。
教研工作现状及问题
教研分离现象严重
当前,许多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相互独立,缺 乏有效整合。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任务而忽视科 研工作,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和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
国内相关理论与实践
我国高等教育界近年来积极探索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和实践,如建立教学科研团队、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 计划、开展产学研合作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
国外高校普遍重视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通过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实施本科生科研项目、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 动等方式,有效促进了教学和科研的紧密结合。同时,国外高校还注重与企业、行业等外部机构的合作,推动产 学研一体化发展。
03
推动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优化课程设置,强化科研导向
增设科研方法课程
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增设科研方法、 实验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科研思维 和实践能力。

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平台(3篇)

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平台(3篇)

第1篇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学、科研和实践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趋势,构建一个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这一平台的建设理念、实施策略以及预期效果。

一、平台建设的背景与意义1. 背景分析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传统教育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教育内容更新迅速,但教学方式却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其次,科研与教学脱节,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教学实践,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最后,实践环节薄弱,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意义阐述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旨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壁垒,实现教育、科研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具体意义如下:-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平台,教师可以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 促进科研创新: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场景,有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平台建设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平台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成长。

2.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开放性与共享性平台应具备开放性和共享性,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三、平台实施策略1. 建设教学资源库收集和整理各类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视频、教学案例、实验指导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2. 构建科研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在线研究工具、数据共享平台和学术交流空间,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 创设实践教学环境建设虚拟实验室、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4. 建立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确保平台的有效运行。

教师教科研一体化发展探索

教师教科研一体化发展探索

教师教科研一体化发展探索一、背景介绍教育从业者应当具备教育和科研两方面的能力,教师教科研一体化的发展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议题。

本文将对教师教科研一体化发展进行探索和总结,希望能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二、教师教科研一体化的定义与意义教师教科研一体化,即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

通过教育研究和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三、思维方式的转变教师要从被动实施课程到主动探究教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转变。

要放弃固化的教学模式,注重观察、思考和总结,提高自主反思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通过科研的方式来改进课堂教学,如使用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方式进行教学实验和反思。

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五、学科知识与教育研究的融合教师应当深入学科建设研究,将自己的学科知识与教育研究相结合。

通过学科建设研究,提高自身学科能力,同时也能为学科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和支持。

六、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的互动教师要通过实践去检验和验证教育研究的成果,同时也要通过研究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通过实践与研究的互动,不断做出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七、教师团队的合作与共建教师教育研究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建设一个合作与共建的团队。

教师可以组成研究小组,共同开展教育研究项目,分享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和促进。

八、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是教师教科研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宣传和分享,使其能够在更广泛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应用。

九、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教师教科研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

教育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为教师的教育研究提供支持和帮助。

十、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了推动教师教科研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应当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为主要考核指标,体现教师的综合能力。

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计划

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计划

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计划在当今的教育领域,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进行科研活动。

这种双重任务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实施“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计划”。

首先,实施该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中,教学始终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通过科研,教师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把握学科前沿动态,从而将这些新知识、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

同时,科研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该计划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在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馈不断完善科研内容,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教师可以将教学中的经验、感悟等转化为研究素材,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提高研究质量。

为了实现“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计划”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教师团队:以学科为单位,组建教师团队,共同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团队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共享教学和科研资源,共同提高。

2.加强培训与指导:组织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学科前沿动态、教学方法、科研方法等。

3.制定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估。

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

4.搭建交流平台:搭建线上或线下的交流平台,让教师们可以随时交流教学和科研的经验和心得。

通过交流,教师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5.创新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

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6.开展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提供研究经费、协助联系合作单位等。

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3篇)

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都在不断更新。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的内涵、实施策略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的内涵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是指将教学、科研和实践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良性循环。

具体来说,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科前沿,进行科学研究,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环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在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促进,实现共同成长。

4.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的实施策略1. 建立健全一体化管理体系(1)制定一体化管理制度:明确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责任,确保各环节有序进行。

(2)设立一体化管理组织机构:成立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一体化管理工作。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参加科研项目,提升科研水平,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

(2)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组织教师参加实践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创设一体化教学环境(1)优化课程设置:将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搭建实践平台(1)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实习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科研一体化的实施步骤

教科研一体化的实施步骤

教科研一体化的实施步骤引言教科研一体化是指将教学和科研相互融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科研成果的应用。

教科研一体化的实施对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策划、组织、实施和评估等方面介绍教科研一体化的实施步骤。

1. 策划阶段在教科研一体化实施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策划工作,确立实施的目标和计划。

以下是策划阶段的具体步骤:•确定教科研一体化的目标:明确希望实现的结果,如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创新等。

•制定实施计划:确定实施的时间表、人员安排和资源需求等,确保实施有序进行。

•设定评估指标:制定评估指标,用于评估实施效果和达到的目标。

2. 组织阶段组织是教科研一体化实施的关键环节,需要合理组织相关人员和资源,确保实施顺利进行。

以下是组织阶段的具体步骤:•组织人员培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教科研一体化的实施做好准备。

•分配任务和职责:根据实施计划,明确相关人员的任务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确保资源供应:调配所需的教学和科研资源,如教材、设备、资金等,确保实施过程中的需要。

3. 实施阶段实施是教科研一体化的核心阶段,需要将策划和组织阶段准备好的工作付诸实践。

以下是实施阶段的具体步骤:•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教学和科研相互融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为教学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开展教学改革: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鼓励科研创新: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促进教师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

4. 评估阶段评估是教科研一体化实施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实施效果和达到的目标。

以下是评估阶段的具体步骤:•收集数据和信息:收集实施过程和结果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教师的教学反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等。

•分析评估结果: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实施效果和达到的目标,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中小学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成效和启示.

中小学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成效和启示.

中小学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成效和启示浙江省嵊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章晓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必须走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道路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笔者负责的《中小学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行动研究》先后被列为绍兴市教育科学2004学年规划课题(序号04110)和浙江省教育科学2005年度规划研究课题(编号SC443)。

我们认为,当前中小学教科研工作中存在一头热、两张皮、三错位和三不均的现象1,既不符合基层学校教育科研的实际,又阻碍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通过近二年的行动研究,实施重心下移、校本教研、星级评估、结对帮扶和优化资源等五大对策,加以改正与完善,已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和有益的启示。

一、中小学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成效1、以服务基层为宗旨,全面提升全市的教科研管理水平中小学教科研管理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功能,找到纵向管理与横向协调之间的平衡点。

首先,健全行政服务功能。

客观公正地做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真诚地为教师教学服务,为学校课改服务,为上级决策服务,努力使科研人员成为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两层面结合的行动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者,提炼、升华教学经验的发现者,善于反思、不断进取的终身学习实践者。

其次,加强业务指导系统。

整合全市教科研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市教科研学习探究组和教科研龙头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有计划地开展中小学教科研星级评估和结对帮扶活动,促进了城乡教科研的均衡、协调发展。

再次,构建合作研究系统。

组建以中小学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为主的校际联动或校内跨学科互动的研究共同体,以课题为纽带,实行自下而上交互式的学术管理,要求教师以论文形式反映自己(或小组群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理论认识和研究成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整体推进全市的教科研质量由下表可见,各级立项课题数2000—2003年比较稳定,2004—2005年明显比前四年增多,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平均每年增加课题数分别为10项、12项、115项。

教师教科研一体化计划

教师教科研一体化计划

教师教科研一体化计划教师教科研一体化计划: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引言在当下的教育领域,教师教科研一体化计划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所重视和实施。

这一计划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本文将探讨教师教科研一体化计划的意义、实施步骤和可能遇到的挑战。

一、意义教师教科研一体化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参与科学研究活动,教师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其次,它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通过开展科研项目,教师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的新思路和方法。

最后,它对学校提升整体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教科研一体化计划能够促进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互相促进、共同提升的教学氛围,从而推动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二、实施步骤实施教师教科研一体化计划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首先,学校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教师参与教科研一体化计划的要求和权益保障。

其次,学校可以组建专门的教科研项目组或课题组,负责统筹和推动教师参与科研活动。

接下来,学校可以建立教科研一体化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和设备支持,为教师的科研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最后,学校可以利用科研成果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并对参与科研活动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表彰与奖励。

三、挑战与应对然而,教师教科研一体化计划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科研水平和兴趣参差不齐,如何激发每个教师的科研热情是一个难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提供专门的培训和支持,同时也需要教师自身的自觉和主动参与。

其次,科研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教师本身的工作已经十分繁忙,如何平衡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科研项目的合理安排和有效管理,以及学校对教师的支持和配合。

构建理论实践与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措施

构建理论实践与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措施

构建理论实践与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措施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构建理论实践与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探讨构建理论实践与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些措施,希望对教育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理论实践与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与实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校也应该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为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二、教师角色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者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而在构建理论实践与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扮演者学习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设计合理的课程设置构建理论实践与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设计合理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该贴近实际,紧密结合科研实践活动,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应该引入跨学科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是构建理论实践与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措施。

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实践项目,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五、加强学生导师制管理在构建理论实践与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导师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导师制管理可以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科研实践活动,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服务。

学生导师制管理可以促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密切合作,促进学术氛围的形成。

六、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构建理论实践与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也应该得到充分的考量。

教学科研一体化

教学科研一体化

教学科研一体化加快学科综合步伐摘要从教学实践,世界潮流,终生教育,适应竞争等方面看学科综合化势在必行,教师在岗提高刻不容缓。

在钻研大纲教材,研究与激励学生,研讨相关渗入内容,研究学科综合的序、度和方法等方面全面推进,以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提高自身学科综合意识,综合能力等综合素质,努力追求成果,精心总结交流,全力提高科研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更新理念全面推进积累成果面对100多个国家先期开设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课程,我国近年加大了学科综合化的步伐,促我们感受到学科综合化势在必行,教师在岗提高刻不容缓。

为了尽快走出综合科教师极度匮乏的窘境,尽快适应高初中开设综合课程的需要,本文着重总结了实施学科综合研究的一些情况,供大家参考。

1 深化认识更新理念增强学科综合意识既是实验的出发点,又是实验的归宿,分别标志着实验的起点档次和成果的大小,增强的努力贯穿于课题论证立项、全面实施与研究总结全过程。

1.1 从教学实践得体会 1978年中学恢复生物学教学以来,大纲教材已更新多次,每次都增加一些新知识新进展,如蛋白质结构功能及合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物化学过程、基因工程等,多是现代多学科协同攻关的成果,要让学生理解掌握也必须学科内外交叉渗透。

探究生物学史,孟德尔是将生物学,统计学等综合于科研实验,创新思维与科学方法相结合,总结出两大遗传定律,为遗传学奠了基,并领先世界水平至少35年。

沃森、克里克通过多途径收集生物、化学、物理乃至数学的最新科研成果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创新思维,一举阐明了DNA的分子结构,开创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也开创了生物知识经济时代,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独领风骚。

现阶段生命科学“总体特征是精细分析和广阔综合的统一”,为数理化地与信息、工程等科学敞开了大门,越接近生命本质,越将为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等提供鲜活的事实。

又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统一”,不断把医学、农学、环境科学等提出的挑战转化为研究课题,更迅速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技术与经济部门的生产力⑴。

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计划

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计划

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计划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计划,旨在通过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本文将从背景、意义、实施策略和预期成果等方面,阐述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背景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存在脱节现象,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因此,实施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计划,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意义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首先,该计划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其次,该计划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的实践中,可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计划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施策略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计划、组织实施、监督考核等工作。

同时,设立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术指导、成果评审等工作。

1.加强教师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如专家讲座、教学观摩、学术研讨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研究能力。

1.实施项目化管理将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计划纳入学校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

设立专项经费,为计划的实施提供保障。

1.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为教师提供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

1.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预期成果1.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通过实施教师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计划,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构建理论实践与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措施

构建理论实践与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措施

构建理论实践与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措施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高校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构建理论实践与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科研训练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面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手段、教师角色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构建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课程设计方面1. 设计学科交叉课程。

学科交叉是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通过设计跨学科的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

设计“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课程,可以融合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让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与科研。

2. 强化实践环节。

在课程设计中增加实践环节,并将实践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心理学课程中增设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和执行实验,培养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

3. 注重产学研结合。

在课程设计中引入企业和科研机构资源,将真实的科研项目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的工程项目,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手段方面1. 利用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技术是构建理论实践与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设在线实验室、教学平台和开放式实验室,可以提供丰富的实践和科研资源,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实践需求。

2. 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实践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抛开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能力培养。

3. 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引入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角色方面1. 实践出真知。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榜样,他们要成为学生实践和科研的指导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学计划与教科研一体化的推进

教学计划与教科研一体化的推进

教学计划与教科研一体化的推进教学计划与教科研一体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促进了教学与教研的紧密结合,让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展开详细论述,探讨如何推进教学计划与教科研一体化。

一、教学主题的确定与教研一体化教学主题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进教学计划与教科研一体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教学主题。

以中学生物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选择“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作为教学主题,通过该主题的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相互关系,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主题确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和前沿知识,保持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的同步性。

教师可以参考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成果,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同时,教师也可以开展小规模的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实践与研究的结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二、活动安排的多元化与教研一体化教学活动的安排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科研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设计多元化的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活动安排方面,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例如,在生物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自主探究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实验报告。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培养实践操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活动安排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确保活动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鉴其他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成功经验,与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教材使用的创新与教研一体化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合理运用教材,提升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科研一体化加快学科综合步伐摘要从教学实践,世界潮流,终生教育,适应竞争等方面看学科综合化势在必行,教师在岗提高刻不容缓。

在钻研大纲教材,研究与激励学生,研讨相关渗入内容,研究学科综合的序、度和方法等方面全面推进,以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提高自身学科综合意识,综合能力等综合素质,努力追求成果,精心总结交流,全力提高科研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更新理念全面推进积累成果面对100多个国家先期开设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课程,我国近年加大了学科综合化的步伐,促我们感受到学科综合化势在必行,教师在岗提高刻不容缓。

为了尽快走出综合科教师极度匮乏的窘境,尽快适应高初中开设综合课程的需要,本文着重总结了实施学科综合研究的一些情况,供大家参考。

1 深化认识更新理念增强学科综合意识既是实验的出发点,又是实验的归宿,分别标志着实验的起点档次和成果的大小,增强的努力贯穿于课题论证立项、全面实施与研究总结全过程。

1.1 从教学实践得体会 1978年中学恢复生物学教学以来,大纲教材已更新多次,每次都增加一些新知识新进展,如蛋白质结构功能及合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物化学过程、基因工程等,多是现代多学科协同攻关的成果,要让学生理解掌握也必须学科内外交叉渗透。

探究生物学史,孟德尔是将生物学,统计学等综合于科研实验,创新思维与科学方法相结合,总结出两大遗传定律,为遗传学奠了基,并领先世界水平至少35年。

沃森、克里克通过多途径收集生物、化学、物理乃至数学的最新科研成果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创新思维,一举阐明了DNA的分子结构,开创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也开创了生物知识经济时代,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独领风骚。

现阶段生命科学“总体特征是精细分析和广阔综合的统一”,为数理化地与信息、工程等科学敞开了大门,越接近生命本质,越将为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等提供鲜活的事实。

又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统一”,不断把医学、农学、环境科学等提出的挑战转化为研究课题,更迅速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技术与经济部门的生产力⑴。

展望人口、粮食、资源、环境、能源等危机,吸毒、色情、恐怖活动、艾滋病等世界难题被彻底根除的前景,离不开生物、理化等自然科学,也离不开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综合。

1.2世界潮流获启迪纵观历史,科技发展、知识创新与学科的分化、综合都是互相促进的,19世纪工业革命使知识分化加剧,同时,从19世纪萌芽到20世纪80年代,学科综合化乃至课程综合化也日益成为重要的学科、课程理论⑵,推动集理化生地内容为一体的综合理科和集历地哲为一体的综合文科应运而生,发展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的中小学开设了综合课程。

正是凭借对20多年来知识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及时把握,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知识创新和科技发展的优势,并抢占制高点,试图制订新的游戏规则,主导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再次敲响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钟。

而从若贝尔奖来看,理化生的获奖者都是学科综合的高手,特别是2003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给研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化学博士与物理学博士,而若贝尔化学奖则奖给研究细胞膜的水通道与离子通道的两位医学博士,显示出当代科学跨领域研究的趋势,并且揭示我国与若贝尔奖的距离,不仅是科研器材与设施等的落后,更重要的是科研人才是否从小就形成综合的意识,培养起相关能力,亦即中小学教育是否有相宜的教育理念与措施。

1.3 从终生教育看必然学科的分化与综合,促成知识大爆炸,科技大发展的态势,并且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健康、学习、就业、工作等等,呼唤尽早普及终身教育,形成学习化社会。

而终身教育对学习者的要求主要体现为终身学习和自我教育,这两方面都需要在中学奠好基,需要教师授人以渔,特别是育人自育,促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意识、获取多途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自学、整合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完成学业、成就事业,更好地适应快节奏、高科技、烈竞争、高压力的现代社会。

同时人类社会的复杂,也使科学技术成为双刃剑,既能造福于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问题甚至灾难。

如农药与抗生素在杀灭害虫和病菌的同时,也选择出抗药性更强的害虫和病菌,转基因技术已经培育了许多优良品种,但也极可能生产出特别危险的基因武器,从而呼唤科学教育的综合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综合。

1.4 从适应竞争行反思我国在浙江等地进行多年综合课程试点之后,从2001年开始在初中试行综合课程,并将于2004年在数省高中试验《科学》《社会》两综合课程;从2001年在高考中进行理科综合与文科综合等能力测试,从而形成新课程计划,新课程标准和高考同时指挥中学加快步伐进行学科综合的态势。

其原因正如专家所说:“现代科技发展的特征之一是学科综合化”,“向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仅能使学生的认识符合科学整体化的本来面目,也有助于创造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至“没有综合化就不会产生伟大人物”⑶。

鉴于目前师范院校基本上还没有培养综合课程教师,可以说,谁先形成巩固学科综合的意识,发展学科综合的能力,实施学科内外综合的深入实验并取得成绩,谁就把握了新世纪教育竞争的先机。

2 实施实验全面推进如果说提高认识,更新理念主要是增强综合意识,已远非一朝一夕之功,那么提高综合能力就更需设计出教学实验方案,像抓教学那样,经常思考综合化实验的目的、措施和效果追求,又像抓实验那样精心设计教学综合化的顺序,程度和具体方法,使教学与实验一体化设计实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同时通过教师的学习研究—运用于实验教学—全面研究学生反馈信息的不断循环,实现教师的教学相长,师生的互动提高。

2.1 钻研大纲教材今年是全国使用高中生物新大纲新教材送毕业生的第一年,已经感受到新大纲新教材与新考纲内容的大幅度更新。

如果快速进行新课程新课标的实验,由于在《科学》课程中必修课时将与理化等同,同时实施一纲多本既一个新课标多个版本教材,将再次感受内容体例要求的大幅更新。

去年网上研讨大纲、教材与高考时曾有“如果说探讨教学问题、钻研教材是埋头拉车,则钻研教学大纲或新课标、钻研高考大纲就是抬头看路”的比喻⑷,凸显钻研大纲或新课标、钻研教材、成为抓好教学实验的基础而关键的环节,需要个人钻研与备课组钻研相结合,学习专家教授的相关辅导文章与网上深入研讨相结合,以期深入理解把握。

对本实验来说,这也是逐步逐点确定学科内、外综合的交叉渗透点,初步考虑综合的序、度和方法的重要环节。

2.2 研究与激励学生现行高中生物是初二学习两年后再学习的,却并未留什么时间进行衔接。

初中要求低且不中考,许多学生即使认真学了,也遗忘多多,何况迫于升学压力和生物是豆芽学科的传统认识,有些学校并未认真教学,有的学生连教材都当废品卖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使学生形成漠视生物学的意识。

抓好教学与实验,这是首先应了解、面对并大力促进改变的。

通过座谈、问卷等多种形式调查反馈学生原来的情况、对教学实验的感受、建议和意见,有利于显示教学实验的起点、进步与成果。

激励学生是基于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是选择近年引起全社会注目的克隆技术、人类与水稻基因组研究、战胜非典、抗击艾滋病等重大事件,促学生感悟生物学对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社会繁荣的不可替代作用。

二是介绍美国1990年就有51%的博士研究生命科学,使2000年进入世界企业前50强的制药企业就有13家⑸,同时邓小平1988年就预言“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而10多年来我国一批批最优秀高中毕业生争先报考北大、清华、复旦、川大等生命科学学院,促进学生理解国内外发展趋势。

三是精选发展有特色的师哥师姐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学习追赶的目标。

四是介绍相关的生物教学网与个人专辑、主页,适度推销自己,介绍教学与科研成绩等。

总之,千方百计让学生感到学习生物学有趣、有用、有得,激励出自信、积极性、主动性和对教师的亲和、信任。

2.3 研讨渗入内容学科内综合的内容,主要由自己深入钻研,清理出互相联系的章、节内容,深挖内部隐含的内容,而跨学科综合的渗入内容,属于理科综合的,一般较易进行的找该科教师个别研讨,或直接听该部分内容课。

较难进行的则在理综备课组上提出研讨,甚至在相关学科同时开出研讨课。

属于与数学综合或文理大综合的,主要是与相关教师个别研讨。

中学学科内外综合的内容,有许多在大学教材中有阐述或涉及,认真研读把握,按学生接受水平,启发思维或适当讲解,常常取得好效果。

找学生尖子讨论也是可行方法,有时还能获得或受启发设计出极佳综合方法。

查找相关刊、报、网站也是常用方法。

2.4 研究综合的序学科内外综合都应循序渐进,而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看,存在着多样化的综合序,如从综合的范围看存在着章节综合→跨章综合→跨学科综合的序;从综合的时机看存在着新课综合→复习I综合→复习II的序;从综合的内容看存在着知识综合→方法综合→能力综合的序;从综合方式看存在着拼盘式综合→融合式综合的序;从综合的教学看存在培养综合意识→指导综合实践→提高综合素质的序。

各序总体上应遵循,但一定条件下也可调整交错,如新课绪论就涉及到理化地哲等的渗透综合与世界观形成等内容。

同时许多章节和知识点需要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进行学科内外的综合,故此每章节甚至每知识点备课时,考虑好是否需知识、方法、能力的综合,如需则涉及到哪些章节或者学科,学生是否已知或掌握情况怎样?怎样切入到读讲议练评哪些环节,选用什么典型事例等⑹。

2.5 研究综合的度影响综合度的要素,首先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相关能力,包括本学科相关知识是否掌握,将渗入学科的学科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新信息领悟、加工、贮存与迅速提取能力、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第二是当前教学是否需要,如绪论多学科综合;先于化学所学氨基酸结构;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综合凸显生活状态等,不综合不能后续教学或影响整体认知。

另有的内容大纲未明确要求,但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相关,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也应适当综合。

遵循的原则一是当前必需原则,需要综合到什么程度就综合到该程度,二是难综分步原则,如新课光合作用先于物理学习部分光知识,当前必需的主要是植物吸收与反射的主要色光,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大等,而其物理性质,光照时间等则可延至生态环境再渗入。

三是多综分散原则,如新陈代谢一章需综合的化学、物理、数学、哲学等相对集中,则宜分散到新课与复习I等。

2.6 研究综合方法学科内外综合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综合意识,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

因此,针对性探索设计多样化综合方法十分必要。

一是引导迁移法,如对氨基酸结构,先后引导学生写出甲烷、氨的电子式,以“一”替代电子对,各少一个H称为甲基、氨基、分别用—NH2、—COOH、—R替换甲烷中三个H即为氨基酸通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