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生活化个性化的语言
作文教学生活化
愿 地逼 着学 生学 , 生非 但不 领情 , 产生 厌学 情 学 还 绪。 这是多么不合算 的事 ! 看来 , 教育要 激发学生的 内在需求 , 要掌握 教育 的时机 , 才能事半功倍 。学会 在 学生需求 的时候适 时给予 爱 , 会让教 育变得 更艺
小段 , 一周一 篇的 日记形式 , 自 记
己所见 、 所做 、 所想 。 2 被小组推 ()
、
挣 “ ” 丰富储存库 钱 ,
阅凑是在别人思 想的帮助 下 , 建 立了 自己独有 的思 想 , 丰厚 了 自
荐 的好文 章 ,可得到在班 级展示
的机会 。 3 经展示 的习作可获得 ()
( 用到 文 章 中去 ) ,花 的速 度 越 快: ,次数 越 多 ( 灵活地 反 复运
f, )就能得到最 大化 的效果 ( 用
三、 钻” 文海 淘精 品 换“ 。 在竞争 机制 的刺 激下 ,孩子
是给了学生 “ 金术” 让 学生掌握 点 。
们笔 下 的 《 涂老 爸熨 衣 》《 糊 、昨 晚 ,我倒 垃圾 》《 园集 体 舞 比 、校 赛 》 等 , 生 活小 事 , 了学 等 描绘 成
的需 要 。
出无数坎坷 , 明世间哲理 。读 作素 材。诸如 : 读 童话故事表 演 、 精
书时 , 学生胸 中涌 动着一种 或喜 妙语段赏 析 、 成语 分类对对碰 、 优
或悲或苦或 甜的 “ 活水 源头 ”老 ,
秀 日记展示 、 辩论赛 、 新年将 至送
师适时提供 活水 流 向的渠 道 , 让 祝福等等 。 在活动 中学生是 主体 ,
如何鼓励和培养中学生作文语言表达的个性化
如何鼓励和培养中学生作文语言表达的个性化【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需要大批有创新意识的个性化人才的支撑,这就要求教育也要进行相应改革。
本文从用词、造句、修辞等方面讨论了中学生写作语言表达个性化的培养,提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创新意识的个性化人才。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语言;个性化;培养【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47-02《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个性是文章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有了个性,文章才会闪耀出创新的光辉。
因此,中学作文教学必须渗透全新的教学理念,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
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就中学生作文语言个性化培养谈以下四点。
1让每一个词都鲜活起来创新作文——个性化作文,应该让每一个词都鲜活起来,从而深深地打上作者个性化的烙印。
有位作家曾经这样介绍过他的经验:不允许女儿在作文面使用成语,在能够用成语的地方都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我们的理解是,是担心他的孩子产生“成语依赖症”,让成语之类的惯常的、共用的语言慢慢淹没自己的个性化表达。
翻读新概念作文,时不时地会有一两个“cool”,“畦”等词跳入我们的眼帘。
无疑,时下的中学生多是崇尚“新人类”的一族,新生活、新语言是他们所欣赏的。
兼之,电脑网络语言的浸染,于是“酷毙”、“作秀”、“x.boy”、“b.b”,到处流行,难道中国五千年的语言词汇量还不足以过一个“cool”一个“b.b”吗?中国普通话不规范的现象已经够多了。
而肩负继承和发扬优秀汉语言文化传统的下一代,就是如此学习运用的?当然,不可否认,语言文字的发展运用也要跟上时代,语言也需要引进新的词汇,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无论怎样运用都得适当,都得遵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的有关语言使用规定。
标新立异和反规范不等于个性化。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生活化教学的概念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和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生活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通过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和情境,学生可以更轻松地投入到写作中,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作文更具个性化和真实感。
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消化和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和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学生终身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2. 正文2.1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意义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情境融入到作文教学中,能够增加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乐意投入到写作中去。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语言.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语言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可见,学生能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就是学生的个性语言。
培养学生的个性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在个性语言的发展中提高培养。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语言呢?一、在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中培育个性认知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早在19世纪梭罗就指出:“表达是整个人的活动,我们的语言机制或许连着血管的,如果没有心脏、肝脏和其他所有器官的帮助,智力是没有能力表达思想的。
”在智力活动中培育个性认知,对个性语言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大千世界,多彩人生,每个学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观察、在思考、在想象。
同是观察,有的喜欢着眼于整体观察,把握整体特征;有的乐于观察局部,对细微之处也不轻易放过。
同是思考,有的喜欢求同,概括出事物一般特征;有的则喜欢求异,追求答案的多样性;有的喜欢打破沙锅纹(问)到底,体现思维的深刻性;有的却如行云流水,灵活之极。
同是想象,有的习惯于由此及彼地联想,有的却常常突发奇想,犹如天马行空,正因为有了智力活动的个性,才会有个性语言的表达。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时,既要教给一般的智力活动方法,如观察一般要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思考要从分析到综合概括,想象要有一定的原型等,同时要细心保护学生智力活动的天然的个性。
比如观察时,教师指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观察,有的学生却不照着做,答问时,能把局部说得很具体,而却把整体忽略了。
从保护学生个性的认知出发,应首先表扬学生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再指点他看看、说说整体特征。
此外,在教学中,应允许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爱怎么观察就怎么观察,爱怎么思考就怎么思考,在掌握一般的智力活动方法的同时,使个性认知也得到培育。
二、在感受、体验中培养个性情感感受和体验是指在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过程中伴随着特殊的情感。
促进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促进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摘要作文应当是生活的一种写实,缺少了真实的生活,作文就缺少了骨肉,缺少了生动。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为了改变小学作文教学的弊端,教师必须注重作文的生活化,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认识和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化人性评语教师能力写作文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以当前小学生的生活特点来看,表面上是丰富多彩的,借助于互联网和众多的媒体吸收了非常丰富的知识,但是,实践能力的缺乏和动手能力的减弱让他们对生活缺乏切实的感受,把这种感受反映到作文中就必然是语言贫乏、情感淡漠、内容空洞的状态。
一、充分认识作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
”所以他积极主张“教育即生活”,对学校教育脱离实际的做法进行了抨击。
这充分表明:树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语文教学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倡导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观察分析生活、探究生活,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作文生活,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然舒畅的作文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二、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与生活联系的机会生活中需要写的地方很多,给朋友写信、给父母留言、对班会进行总结等,看到新鲜景物,听到有趣故事,或者面对社会焦点问题,都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作文能力展现。
可见,作文与生活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那么我们怎样抓住作文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促进两者有机结合互相提高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强化训练。
1.加强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体验。
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走进生活,会感受到一个可以触摸的世界。
我们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学生走进社会,接触各色各样的人,了解各行各业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体验劳动成果的快乐与满足,这就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情感,表现在作文语言中就会有血有肉,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
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
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语文作文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作文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往往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生活化教学成为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作文素质。
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及其具体应用。
1. 创设情境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活动。
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然后让学生们根据故事情节进行作文创作。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作文更加生动和具体。
2.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亲眼目睹各种各样的事物,为他们的作文提供更多的素材。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的花坛、操场、图书馆等地方,让他们观察并记录所见所闻,然后回到教室进行作文创作。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基础,并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3. 文学阅读生活化教学还可以借助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生活,从而进行作文创作。
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生活化主题的文学作品,比如《小兔子乖乖》、《小猫钓鱼》等,让学生阅读后进行感悟和写作。
通过文学阅读,学生可以了解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写出更加真挚和自然的作文。
4. 观察与体验生活化教学还可以通过观察和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对周围环境和生活进行感悟和表达。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景色、同桌的生活习惯、自己的日常起居等,然后要求他们根据所见所闻进行作文表达。
通过观察与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中的种种细节,从而写出更加生动和感人的作文。
通过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感悟力等综合素质。
浅谈生活化的作文教学
浅谈生活化的作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在老师的逼迫下,他们东拼西凑,胡编乱造,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感情虚假,语言苍白。
其原因在于作文命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一、作文命题生活化小学生的作文,从命题到形式,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着太多的限制,学生即便搜肠刮肚也写不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因此我觉得作文命题应生活化。
(一)命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是使作文具有实际意义的前提。
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是写作的基础,可以触动学生的所思所想,能激起学生倾吐的冲动和交流的欲望,保证人人有话说。
(二)活用教材总体上,教材中安排的作文都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乐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或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教材中的某些作文对一部分学生而言很贴近他们的生活,但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相隔太远,难以引起共鸣。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活用教材,用学生熟悉的同类事情或事物代替教材上的内容,实现作文内容与学生生活零距离的目标。
总之,好的命题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适应学生的思想实际,让他们觉得作文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感受,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而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觉得写作是件很容易的事。
二、作文指导生活化(一)观察生活,提供源泉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不能离开生活。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首先从生活中优选典型场景,引导他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学生的智慧可以从观察中得到启迪,写作的题材也可以通过观察汲取生活的源泉。
因此,为了广开“材”源,教师应打破课堂的界限,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语言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语言【摘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语言,不妨作如下几点尝试:模仿中创新;真情中求活;多练中求异;批改中鼓励创新。
【关键词】培养;个性化;语言【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构思上的巧妙,同时还要在行文中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然而,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写不出一篇好的作文,遇到一个题目要么是按照提示的思路去简单的组织一下语言文字,甚至于就是老师的范文的浓缩或翻版。
几乎是千篇一律,毫无新颖之谈。
比如一遇到悲伤的事就是“伤心欲绝”,一受到表扬的心理就是“心里美滋滋的”,一碰到高兴的事就“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一着急就“好比热锅上的蚂蚁”……在教学中遇到学生作文中语言的贫乏或雷同的现象几度感到困惑,为此我在实践中探索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视野狭窄经历有限,不善于说真话从而无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就应该要迁移其语感,激发他们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个性化。
那么怎样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个性化呢?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每读完语言大师们风格各异的文章,及时地让学生“迁移”一番“脱胎换骨于其中”,博众家之长,对学生的表达形式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不妨作如下几点尝试:一、模仿中创新任何一种创新都离不开模仿,一切创新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开始的。
要有自己的语言,先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再看从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创新。
当两者兼具时,学生的语言更会表现出强烈的个性。
在教学中除了对课文精彩片段进行欣赏品味、积淀语感外,更重要的是做好语感的迁移,仿中求新。
例如,在《鸬鹚》一文中在描写鸬鹚鱼时运用了很多传神的动词:渔人的“抹、挤、扔、抛、甩”,鸬鹚的“吞、跳、伸”等。
在细细品味之后要求学生看词复述进行积累,再选用其中一部分动词写自己的事。
如在写打篮球,由于有范例作导,学生欣然下笔,迅速成文把打篮球的过程细致地描绘出来,还多加了几个动词在模仿中有所创新:“……那个同学用力一抛,篮球像一只小鸟从我的眼前掠过,划出一条漂亮的弧线。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语言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语言《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与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并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定位是“习作”。
显然,这与以往的作文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从价值取向上给小学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另一方面,也点明了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重要特点——练习写作文。
遗憾的是当前许多小学生优秀作文、参赛获奖作文,却因过分“精雕细琢” 而失去了儿童的特点,失去了小学生“习作”的味,失去了真实鲜活的生活和童趣童真的语言,表现出更多的是一些公共话语或成人化语言,儿童应有的天真质朴的感情和新奇大胆的想象也越来越少了。
这就不能不使我们反思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必须提倡“我手写我心,我文表我情”的价值观,珍视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个性化语言进行表达,以达到内心感情和外在语言表述的一致,并从“习作”的角度尊重、欣赏儿童习作中的一些“不规范”的语言,鼓励学生创新,包括题材原则和语言运用。
一、不拘一格展个性小学作文教学要姓“小”,要遵循新课程倡导的“自主习作”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观察和感受的所得形成语言文字。
由此,我们应该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近社会。
学生可以组织旅行,去饱览山川河谷的秀色;可以漫步田园,去吮吸五谷的清香;可以深入村庄,去调查环保、采访人物……在由内心到大自然及现实世界的交互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情趣感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
每一个具有不同个性的孩子在各自感兴趣的活动领域中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并由此而产生个性化的语言。
二、童言无忌吐个性儿童感悟世界,总是和自己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童真童趣相连接,无论是喜怒还是哀乐,都脱不了那股天真稚嫩的“奶腔奶调”。
因此,小学生作文应该是具有儿童特点的个性张扬、童真童趣及由此生发的自由表达。
谈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走生活化之路,指导小学生习作
、
会。在活动 中安排说 、写训练 ,收到 了较 四、课堂教学 中营造环境 。抓好语言 好的效果 。再如可在操场上举行拔河 、跳 教 学 绳 、踢 毽 子 、托 气 球 、迎 面 接 力 赛 等 ,在 语 言训 练 环 境 的 营 造 ,首 先 要从 课堂 教 室 里 进 行 猜 谜 语 、画 大 鼻 子 等 。这 些 活 教 学 抓 起 ,具 体 说 就 是 要 充 分 挖 掘教 材 中 动 简 便 易 行 ,且 又 有 趣 味 性 ,很 受 学 生 欢 的 习作 资 源 ,积 累 语 言 。 小 学 语 文教 材 的 迎。 共 同点 是 图 文 并 茂 ,新 的 信 息 、 新 的科 研 三 、课 外 小 组 合 作 阅读 中开 阔 视 野 。 成 果 融 入 其 中 ,教 学 中 让 学 生凭 借教 材 , 丰 富 语 言 读 中学 、读 中 悟 ,积 累语 言 ,学 习说 话 。 课外 阅读 是 学 生 丰 富语 言 积 累 的 主 要 1 .在 识 字 教 学 中 ,丰 富 学 生 的 语 言 途 径 。然 而 ,相 当一 部 分 小 学 生 读 课 外 书 积 累 。 汉 字 集 音 、形 、义 于 一 体 ,又 有 着 只是 看 看 画 面 ,孤 立 地 读 书 ,缺 少 同 伴 间 发 展 思 维 、开 发 智 力 等 拼 音 文 字所 没 有的
的相 互 切 磋 、相 互 合 作 。针 对 这 一 情 况 , 优 势 ,因 此 ,识 字 教 学 对 于 学 生 积 累语 言
我着力指导学生学会成 员。合作学 习是 当今世界三大教育思想之一 ,指的是组织 成 员共 同完 成 一 项 既 定 的 任 务 ,它 强 调 的 是 团 体 精 神 的 张 扬 ,体 现 的 是 各 成 员 在 公 平 竞 争 下 的 彼 此 尊 重 、 关 心 、协 调 、 互 助 、 分 享 的 原 则 。 我 根 据 学 生 的 性 别 比 例 、兴 趣 倾 向 、学 习水 平 、交 往 技 能 等 原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锤炼学生生活化,个性化的语言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锤炼学生生活化,个性化的语言一直以来,学生都对作文有着畏难,甚至恐惧的心理,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任务式”的“瞎子”作文。
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的人。
那么,作文教学中应该怎样让学生书写真情,张扬个性,锤炼他们个性化的语言呢?我以为,须从如下几点做起:1. 鼓励学生大胆动笔。
长久以来,课堂成了语文教学唯一的场所,教学被校园围墙围住而与大自然、与社会隔开了。
其实,生活与语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在习作中,倡导向生活开放的习作素材观,指导学生习作要重视生活这源头活水,从生活中去汲取,学生的习作就不会坐而论道、闭门造车。
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余活动中选择习作素材,让他们在游戏中完成习作。
组织内容丰富的班队活动,如:参观、游览活动、智力竞赛、问答比赛、辩论会,小记者采访活动、文娱表演活动等。
教师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大胆进行习作练习,只要学生玩得开心、玩得高兴,就会写得轻松,写得愉快。
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也就多了。
“自主写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观察和感受的所得形成语言文字。
如:春秋时节,带领学生到公园寻找春姑娘的足迹,到山溪边野炊,到后山攀登、眺望家乡风光、放风筝……学生走到广阔天地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看到广袤天宇下的大千世界,极大地愉悦了身心,在充分感受自然美的同时,获得了对周围世界的许多新鲜美好的印象。
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就生动形象,情真意切,个性凸显。
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来说我们的要求可以不一样。
譬如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只要他们写一写“今天要说的话”,学生在校或在家都可以进行,要求不必过高,只要他们能写一些能表达自己心中真实感受的句子都行,不论长短都可以,只要是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等到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自然会有一定的语感了,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学生作文个性化语言的指导
学生作文个性化语言的指导针对学生作文语言语言平淡枯燥乏味现象,提出三点参考意见:一、指导学生认识个性化的语言;二、指导学生感受个性化的语言;三、指导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
标签:作文语言个性化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很多学生却是谈“写”色变,造成这种写作恐惧症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无话可说;词不达意;语言平淡。
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缺少了丰富的语言,再深刻的立意,再丰富的内容,也会显得黯然失色。
从大量的学生作文来看,语言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说假话,言不由衷;说大话,云山雾罩;说空话,空洞无物;说套话,人云亦云。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语言生动形象,言之有物,“活”起来呢?一、指导学生认识个性化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
语言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地域不同,语言表达也就不同。
从鲁迅的《故乡》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江浙的语言风味,从老舍的《骆驼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北京的话语风格,还有贾平凹的《秦腔》,沈从文的《边城》,其语言都颇具浓郁的地方特色。
不同的人物性格有不同的语言。
性格不同,语言迥异。
同是火爆脾气,武松的语言率直坦荡,鲁智深的语言耿直刚烈,李逵的语言则憨直鲁莽。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语言。
农民的语言朴拙,工人的语言直率,军人的语言坦诚,商人的语言圆滑,知识分子的语言雅致,无不打上了职业的烙印。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语言。
孩童的语言天真活泼,青年人的语言大胆爽快,中年人的语言成熟稳重,老年人的语言睿智深刻,这些都与年龄有一定关系。
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语言。
同是一怀愁绪,有人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有人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有人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人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有很多的“不同”,正是这些不同,造就了语言的个性,也正是这些个性使得我们的语言世界绚烂多姿、异彩纷呈。
我们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语言的个性,才能使学生在作文中打造出富有个性的语言。
让学生的作文个性化
让学生的作文个性化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存在着“千篇一律”的问题,学生在写作文时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导致作文乏味,缺乏生机。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更加个性化成为了当前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作文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学生的情感体验直接影响作文的个性化程度。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情感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情感素材,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和创造力。
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
个性化的作文需要学生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而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心。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肯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度和表达空间,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见解是有价值的,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建设性的反馀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表达能力。
要倡导多元化的写作风格。
个性化的作文不是指每个学生都要有独特的风格,而是要让学生有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的选择。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作文,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
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写作实践中,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要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而这些都可以在作文中得到体现。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特点,然后在作文教学中给予他们更多的表达空间。
可以在作文题目中融入学生的兴趣话题,让他们有更多的话题可写;也可以在评价作文时给予更多的个性化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得到了认可。
让学生的作文更加个性化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探索的工作。
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倡导多元化的写作风格,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让作文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求,更符合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高一语文作文中的个性化语言与风格如何培养
高一语文作文中的个性化语言与风格如何培养在高一的语文学习中,作文可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伙”。
写好作文,拥有独特的个性化语言与风格,那简直就是在文字的世界里如鱼得水。
可这到底怎么培养呢?咱今儿就好好唠唠。
就说我前段时间的一次经历吧。
那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民俗展览。
一进去,那琳琅满目的展品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有色彩斑斓的手工刺绣,针脚细密得就像春天里刚刚发芽的小草,整齐又充满生机;有造型奇特的木雕,那流畅的线条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神秘而引人入胜。
我正看得入神,突然听到旁边两个同学的对话。
一个说:“哎呀,这东西真好看!”另一个附和道:“就是就是,太漂亮了!”这两句话一下子把我从沉浸的氛围中拉了出来。
我就在想,这多普通啊,完全没把眼前这些宝贝的独特之处给说出来。
再看看我自己,当时心里的感受那叫一个丰富。
我看到一幅精美的剪纸,上面的图案是一只活灵活现的凤凰,那翅膀仿佛随时都能带着它冲向云霄。
我心里想:“这剪纸中的凤凰,就像是被赋予了生命,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光芒,仿佛在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又像是在向人们诉说着它历经的风雨。
”后来,老师让我们把这次参观的感受写下来。
我就把自己心里那些细腻的想法、独特的感受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
结果,我的作文被老师当成了范文在班上朗读。
老师说:“这语言有个性,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从那以后,我算是明白了,要想让作文有个性化的语言和风格,首先得学会仔细观察。
比如说,描写春天,别总是那句“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
你得看到那刚刚冒出头的嫩绿的小草,像一个个好奇的小脑袋在打探着这个世界;你得看到那粉嫩的桃花,像是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还有啊,得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独特感受。
别管别人怎么说,就把自己心里最直接、最真切的感觉写出来。
比如说,吃到一口特别美味的蛋糕,别只是说“好吃”,而是描绘出那种甜蜜在舌尖上绽放,仿佛一群快乐的小精灵在嘴里跳舞的感觉。
作文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评价标准不科学等。
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们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作文教学改革实践。
二、改革目标1. 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改进作文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 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的作文教学体系。
三、改革措施1. 改革作文教学方式(1)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丰富多样的作文题材,如社会热点、校园生活、家庭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2)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作文教学过程。
(3)注重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采访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2. 改进作文评价方式(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从内容、结构、语言、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3)注重评价的反馈作用: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作文水平。
3. 建立个性化作文教学体系(1)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作文教学计划。
(2)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培养学生的独特视角和创意思维。
(3)开展作文辅导活动,针对学生的写作难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四、改革实践案例1. 案例一:以“家乡的变化”为主题,开展实地考察活动。
学生在考察过程中,观察家乡的变化,收集素材,撰写作文。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提高作文质量。
2. 案例二:组织学生进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读书分享活动。
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作文水平。
3. 案例三:开展“我的理想”主题作文竞赛。
作文教学如何培养语言运用能力_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作个性
作文教学如何培养语言运用能力_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作个性写作教学如何来培养学生写作个性?写作教学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写作个性是培养他们审养创造力最直接的体现,下面结合学生考场作文,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思维个性。
人的艺术视角历来都是多样的,高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观,而且因人而异。
这种审美观可以把它看成是写作思维,它与数理思维不一样,具有多样性,教师应该注重尊重和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念。
99年高考作文,很多学生都谈记忆移植带来的好处和问题,但是多数表达平平,有一位位考生通过一个没赶上记忆移植却生活在“拥有着霍金、盖茨之类的大脑”的时代的失业者的醉眼,观察“记亿移植”谈了“酒后真言”;请看一看下面这段:“既来之,则安之……别开玩笑了,伙计。
我不是不安心,只是为这个世界担忧呀!你想,我们周围都是巨人,上个世纪的巨人!我们永远只能生活在牛顿、爱因斯坦的影子下……你们想想当初,牛顿之后还有爱因斯坦,又有霍金,新人辈出啊!有了新人才会有新思想,才会突破旧框框……要是当初爱因斯坦生活在满是牛顿的社会里,也许就没有什么相对论了……这不是杞人忧天,这是严峻的社会问题……新人,这个时代需要新人……别管我,我没醉……”读完这段话,您是否觉得我们的学生写作思维个性是非常鲜明的呢?是否觉得这种写作思维个性是非常宝贵的呢?二、鼓励学生表现个性的思想。
当代中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尽管不很成熟,或许还不很正确,但是体现了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这是写作教学万万不能忽视的,也是培养学生写作个性的重要内容。
在一篇99年高考优秀作文里,这位考生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人已找不到自我了,一些人的生命中出现了空白,而另一些人的记忆中却又多出了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这也是一种悲哀吧!”思想个性是创造的重要内涵,在不少“移植名人记忆,享受生活”的想法中,这个学生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看法不可不谓标新立异,独出心裁,让阅卷老师感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真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的语言一、何谓学生生活化个性化的语言所谓个性化语言就是指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语言,是特定的“这一个”,是其他任何人都难以替代的。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把陈腐不堪的知识当作学问,到处卖弄,满口“之乎者也”,即使在小孩子面前也不例外,这就是个性化的语言。
我们说,个性化的语言应该是脱离了大众化的话语范式,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甚至到语气语调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角色意识的语言。
它往往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久而久之,能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这就是他们生活中特有的风格.从大量的小学生作文语言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说假话,言不由衷;说大话,云山雾罩;说空话,空洞无物;说套话,人云亦云。
具体表现为——语言枯涩。
最突出的表现是词汇贫乏。
这肯定与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有关,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生对学过的词语不善于运用,写出来的文章总是那几个词语,总是那几种句式,干巴巴的几条筋,读来味同嚼蜡。
不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东西.没有活力. 这样枯涩的语言当然就难以显示出个性了。
陈词滥调。
写外貌——大眼睛,苹果脸;写景物——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写时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写惊奇——嘴巴张成了O型;写着急——像热锅上的蚂蚁;写嘴馋——馋猫……这些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话语标本长盛不衰,个性早已湮没殆尽。
故作深沉。
主要表现为语言的成人化。
动不动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失败是成功之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语言“成熟”之至,思想老气横秋,毫无与自己的年龄和生活相契合的话语机智,完全失去了小学生的天性。
空洞无物。
语言基本上是“假”、“大”、“空”的混合物。
开篇转弯抹角,结尾喋喋不休,中间亦是“空手道”,看上去多是些似观点非观点的句子,叙述不像叙述,描写不像描写,议论不像议论,大多是一些标签式的口号,甚至找不出一点属于个人的语言创意。
以上几点,可以说是制约学生个性化语言表达的“瓶颈”。
二、培养学生生活化.个性化语言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有十几年教龄的语文老师,最繁重的工作莫过于批改学生那厚实的作文,而最大的享受莫过于看到一篇篇让人感觉为之一振、眼前为之一亮的作文,可每每翻阅那厚厚的稿纸,总感到死气沉沉,毫无新鲜的感觉。
回想学生在作文课上写作时也是持笔茫然、笔下生涩。
最近看到一生习作《从无从下笔说起》,文中写道“面对熟悉的作文纸无从下笔……内容尽是些陈词滥调,缺乏新意,连自己都觉得呕心”,而且这些内容还是“正着写,倒着写,今儿写,明儿写”,再也没有新鲜感和创造性。
再看一些相关的报道:一位语文老师对30篇《我爱我家》学生作文进行统计分析,学生用的词语不超过200个,成语、俗语很少见,更不用说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了。
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语文教师,现在学生的用词太简单、太贫乏了。
因此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亟待倡导语言个性化。
其实每个人由于生活环境及个人的生活经历存在着千差万别,因而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
而由这些个性各异的人写的文章当然也应该是千姿百态的,这些文章所反映的生活也是方方面面的。
当我们用模式化、肢解的方法来分析文章段落,沿用传统的老一套的方法来搞阅读鉴赏,就会把生动活泼的语言搞得枯燥乏味,也会倒了学生的胃口,而写作时则用一些千篇一律的老话题来规范学生,这样就掩盖了学生作文的真实水平。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珍惜学生对文章独特的感悟,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发展,给学生一个不同的发展空间,多角度、多层次地落实个性化写作,特别是语言的个性化。
作文教学是一种生命运动,是一种对话活动,是学生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一种自我修炼过程,写作更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由于学生的生命状态是不同的,一个个学生就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差异的鲜活个体,他们有着不同兴趣爱好、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因而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们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小学的作文教学,至今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除了难以下笔的老毛病之外最令人头痛的就是千篇一律,没有新意。
《一件有意义的事》不是写帮老爷爷推车,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只要一读开头,便知结果是什么。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是让学生作文个性化,写出自己的新意,从与众不同这个角度来说,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作文需要个性化,而个性化的作文需要富有个性特色的语言,鲜活的个性语言来自长期积累和精心锤炼。
我们平时看到了一件好的商品,譬如说一辆好车是奔驰、是宝马、是凌志,我们一看它的商标就知道,是因为它有与众不同的记号,这个记号就是它特有的标志。
学生个性化的语言有如商品的标签,一看就让人知道学生笔下写的是谁,因为他的语言非常有个性,譬如学生写道:“我的好朋友长得挺可爱,个儿高、眼睛大,红扑扑的脸蛋像熟透的大苹果,可他就是有点黑,他的皮肤有如非洲人,黑得油光发亮,一笑起来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还有学生写道:“我的同学叫XX,平时总喜欢趴在地上玩耍,你看,他一站在你面前你就看到了他裤腿上的一个大洞。
”上面俩同学之所以他们笔下的人物能呼之欲出,就是因为他运用了生活里得来的语言。
这些语言好在是别人没有用过的,是自己的,也是独一无二的。
自己的语言,里面也就有自己的个性了,不是千篇一律。
你们想一想,要是大家的脸长得一模一样,说的话也一模一样,腔调也一模一样,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多么单调,多么无味啊!写作文用语言也这样。
用个性化的语言写文章,我以为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要自己动脑筋来加以选择,加以精炼,加以去芜存菁。
这样也就可以从小锻炼、培养属于自己的语言了。
三、如何在作文教学中锤炼学生生活化,个性化的语言一直以来,学生都对作文有着畏难,甚至恐惧的心理,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任务式”的“瞎子”作文。
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的人。
那么,作文教学中应该怎样让学生书写真情,张扬个性,锤炼他们个性化的语言呢?我以为,须从如下几点做起:1. 鼓励学生大胆动笔。
长久以来,课堂成了语文教学唯一的场所,教学被校园围墙围住而与大自然、与社会隔开了。
其实,生活与语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在习作中,倡导向生活开放的习作素材观,指导学生习作要重视生活这源头活水,从生活中去汲取,学生的习作就不会坐而论道、闭门造车。
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余活动中选择习作素材,让他们在游戏中完成习作。
组织内容丰富的班队活动,如:参观、游览活动、智力竞赛、问答比赛、辩论会,小记者采访活动、文娱表演活动等。
教师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大胆进行习作练习,只要学生玩得开心、玩得高兴,就会写得轻松,写得愉快。
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也就多了。
“自主写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观察和感受的所得形成语言文字。
如:春秋时节,带领学生到公园寻找春姑娘的足迹,到山溪边野炊,到后山攀登、眺望家乡风光、放风筝……学生走到广阔天地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看到广袤天宇下的大千世界,极大地愉悦了身心,在充分感受自然美的同时,获得了对周围世界的许多新鲜美好的印象。
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就生动形象,情真意切,个性凸显。
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来说我们的要求可以不一样。
譬如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只要他们写一写“今天要说的话”,学生在校或在家都可以进行,要求不必过高,只要他们能写一些能表达自己心中真实感受的句子都行,不论长短都可以,只要是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等到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自然会有一定的语感了,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上了三年级,老师给他指导,让他把自己写的这些句子前面加上日期、星期几和天气,告诉他这就是日记。
等到他写了一段时间的日记之后,再告诉他如何从这些句子中选一个重要的语句加以提炼作为题目,这篇有了主题的日记就是一篇作文了。
到了四五六年级时,再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方法等的训练时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2.倡导学生博览群书。
积极倡导学生博览群书,汲取书中精粹。
书本是学习知识和语言的基本途径,因此多读书、读好书,是培养学生语言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是要用好语文教材。
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反复筛选、修改加工而入选的,在语言运用上堪称典范,其题材多样,风格迥异,长短兼顾,涉及古今中外,写人记事、状物写景一应俱全,因此充分学好课本是获得鲜活语言的重要途径。
现在许多语文课堂教学忽略了对语言文字的研究学习,一味让学生理解思想意义、科学知识等,这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
二是要指导学生多读教材之外的名著和优秀作品。
著名历史学家、诗人郭沫若曾主张“多读名著”。
这是因为名著的内容丰富而深刻,影响力大。
它不但能拓展思维,还有独特的见解。
它的能言前人之未言,道古人之未道的创新精神必定能触发学生的悟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速成和优化学生的作文能力。
还有许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都应视为作文的典范。
无论阅读小说、剧本,还是散文、诗歌,学生都会受益匪浅,或在选材上受到启迪,或在构思上有所感悟,或在语言上受到熏陶。
不仅仅因为这些读物的内容时代气息浓,更因为其语言的鲜活性,表现手法的多样化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
3.启发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要启发学生学以致用。
我们观察学生读书,其通病之一是读书是一回事,应用于表达又是一回事,二者没有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而许多学生读书并不少,但作文语言依旧干巴巴。
比如,学生会背诵许多诸如“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送暖入屠苏”之类的诗句,却不曾用于自己“写春”的文章里,究其原因,概归上述。
所以,教师应加强引导,设计相关的训练,使学生把读的东西记住,把记住的东西用上,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养成习惯,形成自然。
4.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一是让学生吸纳生活营养。
生活中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需要,促使人有不同的表达,乃至由于人的性格、身份、地位、家庭教育等等方面的不同,都会使之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
有很多深刻、睿智、风趣、幽默、诙谐的话都来自普通的生活,这些语言既反映了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又反映了人文环境特征等。
比如有的同学把完成大量的作业说成“作业冲浪”,把升学考试说成“寻求再就业”,把老师的表扬说成“农夫山泉有点甜”,把不爱讲话的同学说成“冰力十足”等等,都是对生活语言的生动运用。
教学生做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语言,或直接运用,或加以改造再运用,由此,作文语言的构成就会新颖多姿,绽放异彩,并且能够通过量的逐渐积累,最终实现质的跃进攀升,极大地促进个性语言的成熟。
对此,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抛弃“控制和左右”学生的念头,使学生愿意说话、敢于说话,这样,他们才能不断“说出”鲜活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