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生活化个性化的语言

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生活化个性化的语言
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生活化个性化的语言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的语言

一、何谓学生生活化个性化的语言

所谓个性化语言就是指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语言,是特定的“这一个”,是其他任何人都难以替代的。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把陈腐不堪的知识当作学问,到处卖弄,满口“之乎者也”,即使在小孩子面前也不例外,这就是个性化的语言。我们说,个性化的语言应该是脱离了大众化的话语范式,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甚至到语气语调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角色意识的语言。它往往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久而久之,能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这就是他们生活中特有的风格.

从大量的小学生作文语言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说假话,言不由衷;说大话,云山雾罩;说空话,空洞无物;说套话,人云亦云。具体表现为——语言枯涩。最突出的表现是词汇贫乏。这肯定与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有关,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生对学过的词语不善于运用,写出来的文章总是那几个词语,总是那几种句式,干巴巴的几条筋,读来味同嚼蜡。不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东西.没有活力. 这样枯涩的语言当然就难以显示出个性了。

陈词滥调。写外貌——大眼睛,苹果脸;写景物——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写时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写惊奇——嘴巴张成了O型;写着急——像热锅上的蚂蚁;写嘴馋——馋猫……这些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话语标本长盛不衰,个性早已湮没殆尽。

故作深沉。主要表现为语言的成人化。动不动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失败是成功之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语言“成熟”之至,思想老气横秋,毫无与自己的年龄和生活相契合的话语机智,完全失去了小学生的天性。

空洞无物。语言基本上是“假”、“大”、“空”的混合物。开篇转弯抹角,结尾喋喋不休,中间亦是“空手道”,看上去多是些似观点非观点的句子,叙述不像叙述,描写不像描写,议论不像议论,大多是一些标签式的口号,甚至找不出一点属于个人的语言创意。

以上几点,可以说是制约学生个性化语言表达的“瓶颈”。

二、培养学生生活化.个性化语言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有十几年教龄的语文老师,最繁重的工作莫过于批改学生那厚实的作文,而最大的享受莫过于看到一篇篇让人感觉为之一振、眼前为之一亮的作文,可每每翻阅那厚厚的稿纸,总感到死气沉沉,毫无新鲜的感觉。回想学生在作文课上写作时也是持笔茫然、笔下生涩。最近看到一生习作《从无从下笔说起》,文中写道“面对熟悉的作文纸无从下笔……内容尽是些陈词滥调,缺乏新意,连自己都觉得呕心”,而且这些内容还是“正着写,倒着写,今儿写,明儿写”,再也没有新鲜感和创造性。再看一些相关的报道:一位语文老师对30篇《我爱我家》学生作文进行统计分析,学生用的词语不超过200个,成语、俗语很少见,更不用说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了。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语文教师,现在学生的用词太简单、太贫乏了。因此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亟待倡导语言个性化。

其实每个人由于生活环境及个人的生活经历存在着千差万别,因而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而由这些个性各异的人写的文章当然也应

该是千姿百态的,这些文章所反映的生活也是方方面面的。当我们用模式化、肢解的方法来分析文章段落,沿用传统的老一套的方法来搞阅读鉴赏,就会把生动活泼的语言搞得枯燥乏味,也会倒了学生的胃口,而写作时则用一些千篇一律的老话题来规范学生,这样就掩盖了学生作文的真实水平。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珍惜学生对文章独特的感悟,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发展,给学生一个不同的发展空间,多角度、多层次地落实个性化写作,特别是语言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一种生命运动,是一种对话活动,是学生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一种自我修炼过程,写作更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的生命状态是不同的,一个个学生就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差异的鲜活个体,他们有着不同兴趣爱好、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因而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们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小学的作文教学,至今仍存在着不少问题。除了难以下笔的老毛病之外最令人头痛的就是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一件有意义的事》不是写帮老爷爷推车,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只要一读开头,便知结果是什么。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是让学生作文个性化,写出自己的新意,从与众不同这个角度来说,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作文需要个性化,而个性化的作文需要富有个性特色的语言,鲜活的个性语言来自长期积累和精心锤炼。我们平时看到了一件好的商品,譬如说一辆好车是奔驰、是宝马、是凌志,我们一看它的商标就知道,是因为它有与众不同的记号,这个记号就是它特有的标志。学生个性化的语言有如商品的标签,一看就让人知道学生笔下写的是谁,因为他的语言非常有个性,譬如学生写道:“我的好朋友长得挺可爱,个儿高、眼睛大,红扑扑的脸蛋像熟透的大苹果,可他就是有点黑,他的皮肤有如非洲人,黑得油光发亮,一笑起来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还有学生写道:“我的同学叫XX,平时总喜欢趴在地上玩耍,你看,他一站在你面前你就看到了他裤腿上的一个大洞。”

上面俩同学之所以他们笔下的人物能呼之欲出,就是因为他运用了生活里得来的语言。这些语言好在是别人没有用过的,是自己的,也是独一无二的。自己的语言,里面也就有自己的个性了,不是千篇一律。你们想一想,要是大家的脸长得一模一样,说的话也一模一样,腔调也一模一样,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多么单调,多么无味啊!写作文用语言也这样。

用个性化的语言写文章,我以为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要自己动脑筋来加以选择,加以精炼,加以去芜存菁。这样也就可以从小锻炼、培养属于自己的语言了。

三、如何在作文教学中锤炼学生生活化,个性化的语言

一直以来,学生都对作文有着畏难,甚至恐惧的心理,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任务式”的“瞎子”作文。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的人。那么,作文教学中应该怎样让学生书写真情,张扬个性,锤炼他们个性化的语言呢?我以为,须从如下几点做起:

1. 鼓励学生大胆动笔。

长久以来,课堂成了语文教学唯一的场所,教学被校园围墙围住而与大自然、与社会隔开了。其实,生活与语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习作中,倡导向生活开放的习作素材观,指导学生习作要重视生活这源头活水,从生活中去汲取,学生的习作就不会坐而论道、闭门造车。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引导他们

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余活动中选择习作素材,让他们在游戏中完成习作。组织内容丰富的班队活动,如:参观、游览活动、智力竞赛、问答比赛、辩论会,小记者采访活动、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大胆进行习作练习,只要学生玩得开心、玩得高兴,就会写得轻松,写得愉快。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也就多了。

“自主写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所谓“自主写作”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观察和感受的所得形成语言文字。如:春秋时节,带领学生到公园寻找春姑娘的足迹,到山溪边野炊,到后山攀登、眺望家乡风光、放风筝……学生走到广阔天地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看到广袤天宇下的大千世界,极大地愉悦了身心,在充分感受自然美的同时,获得了对周围世界的许多新鲜美好的印象。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就生动形象,情真意切,个性凸显。

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来说我们的要求可以不一样。譬如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只要他们写一写“今天要说的话”,学生在校或在家都可以进行,要求不必过高,只要他们能写一些能表达自己心中真实感受的句子都行,不论长短都可以,只要是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等到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自然会有一定的语感了,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上了三年级,老师给他指导,让他把自己写的这些句子前面加上日期、星期几和天气,告诉他这就是日记。等到他写了一段时间的日记之后,再告诉他如何从这些句子中选一个重要的语句加以提炼作为题目,这篇有了主题的日记就是一篇作文了。到了四五六年级时,再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方法等的训练时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2.倡导学生博览群书。

积极倡导学生博览群书,汲取书中精粹。书本是学习知识和语言的基本途径,因此多读书、读好书,是培养学生语言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是要用好语文教材。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反复筛选、修改加工而入选的,在语言运用上堪称典范,其题材多样,风格迥异,长短兼顾,涉及古今中外,写人记事、状物写景一应俱全,因此充分学好课本是获得鲜活语言的重要途径。现在许多语文课堂教学忽略了对语言文字的研究学习,一味让学生理解思想意义、科学知识等,这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

二是要指导学生多读教材之外的名著和优秀作品。著名历史学家、诗人郭沫若曾主张“多读名著”。这是因为名著的内容丰富而深刻,影响力大。它不但能拓展思维,还有独特的见解。它的能言前人之未言,道古人之未道的创新精神必定能触发学生的悟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速成和优化学生的作文能力。

还有许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都应视为作文的典范。无论阅读小说、剧本,还是散文、诗歌,学生都会受益匪浅,或在选材上受到启迪,或在构思上有所感悟,或在语言上受到熏陶。不仅仅因为这些读物的内容时代气息浓,更因为其语言的鲜活性,表现手法的多样化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

3.启发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要启发学生学以致用。我们观察学生读书,其通病之一是读书是一回事,应用于表达又是一回事,二者没有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许多学生读书并不少,但作文语言依旧干巴巴。比如,学生会背诵许多诸如“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送暖入屠苏”之类的诗句,却不曾用于自己“写春”的文章里,究其原因,概归上述。所以,教师应加强引导,设计相关的训练,使

学生把读的东西记住,把记住的东西用上,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养成习惯,形成自然。

4.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一是让学生吸纳生活营养。生活中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需要,促使人有不同的表达,乃至由于人的性格、身份、地位、家庭教育等等方面的不同,都会使之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有很多深刻、睿智、风趣、幽默、诙谐的话都来自普通的生活,这些语言既反映了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又反映了人文环境特征等。比如有的同学把完成大量的作业说成“作业冲浪”,把升学考试说成“寻求再就业”,把老师的表扬说成“农夫山泉有点甜”,把不爱讲话的同学说成“冰力十足”等等,都是对生活语言的生动运用。教学生做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语言,或直接运用,或加以改造再运用,由此,作文语言的构成就会新颖多姿,绽放异彩,并且能够通过量的逐渐积累,最终实现质的跃进攀升,极大地促进个性语言的成熟。对此,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抛弃“控制和左右”学生的念头,使学生愿意说话、敢于说话,这样,他们才能不断“说出”鲜活的语言。反之,一看到学生说了一些“俏皮话”、“土话”、“流行话”等等就疾首蹙额,则学生的语言就不可能鲜活起来。

二是让学生活用表达手段。表达的形式多种多样,许多学生之所以让人感到语言贫乏,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只会平铺直叙,不懂得或不会运用多种策略进行表达。因此,教会学生表达的技巧是教师的又一重要任务。这些技巧包括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运用长短句的搭配变化,运用格言警句、谚语俗语等,使学生能够根据需要,大胆行文。有时可能用一个成语就概括一段话,有时一句话就是一个段落;连续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间或引用诗词歌赋,不适时机地嵌入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偶尔加一点文言、外语等,使作文语言得体、生动、形象,既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念,又别具一格地表现出个人的述说方式,自成一体,由初始的刻意追求渐次演进到后来的驾轻就熟,如此一来,何愁语言缺少鲜活,缺少生机,缺少个性?

5.积淀学生个性语言。

一是开设作文欣赏课。“哎呀,同学们,老师今天真的特别高兴,因为我今天不仅看了精彩的龙舟赛,还品尝了万江最出名的水蛇涌粽子,你们想与我一起分享吗?”顿时,大家兴奋起来,争着举手品尝。我接着说:“袁豪同学亲手包的粽子又美观又好味。而何芳家阳台看龙舟赛最好,可以把运动员的神态、动作一目了然。”“哈!哈!哈……”如梦初醒的学生忍不住笑起来!接下来,作文欣赏课就正式拉开了序幕。每一个学生都盼望着自己的作文能被选做范文来读,课堂气氛和效果可想而知。这样,不仅使读文章的学生获得成功感,而且使其他同学也学到写作的技巧,简直是一箭双雕!

二是批改上下工夫。对于文章中好的句子、哪怕是运用准确的一个词语,我一定要用小圆点线画出来。评语也没有“文通句顺,中心明确”等含糊的词,全部是充满激励性的语言,如“谢谢你,你的文章使我高兴了半天,真想把每一句话都画上小圆点,因为每句话都是那么精彩。”学生很在意老师给他们的评语。

三是利用一切机会,个个当面表扬。简短的一两句话,点滴的成功,会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豪情,调动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感受到习作的乐趣,为学生下一步写好作文提供前提。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方案人类社会正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理解到掌握科学技术新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所以,作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2、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很多实验学校已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校提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广大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展开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升。 二、课题的界定 生活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实行的各种活动。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持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作文教学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

(一)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一)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大多数语文教师有这样一个体会,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学生,他们不但觉得作文难写,而且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无从着手写。为此,我校提出了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研究和实践,高效达到小学生作文训练要求,提高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力克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今年,青岛的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的热点就是“生活化作文”。因此,我在教学中就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将收获总结如下:适用范围:小学四、五年级 理论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我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写好生活作文,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操作要点: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特别是教学策略研究理论的指导下,紧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探索优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在学习作文中提高生活质量。 通用模式:先要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丰富生活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直接途径,学生亲自实践,耳闻目睹感受大自然奇妙无穷的美及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另一条是间接的途径,是通过阅读书籍、听广播、看电视等来感受作品的意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想写。 透视小学生作文的现状,我们在反思作文教学的困惑之余,不难捕捉到问题的实质:小学生封闭机械的校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屏闭了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关注,剥夺了他们扩展生活外延、品味生活内涵的权力——生活底蕴的丧失,自然成了写作灵感枯竭的根本理由。小学生作文的悲剧实际上就是传统作文教学的悲剧。近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正是由于忽视了以真实为原始生态的生活作为学生写作的逻辑始点,才走进了一条令人悲哀的死胡同。因此,进行小学作文教学中以交流促写作的策略研究,改变小学生作文的现状,革除学生作文“假”、“空”、“套”的弊病,为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带来活力。首先,我们应让学生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比如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他们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生命的律动。 刚开始写作时,有些学生常常叼着笔杆发椤,觉得每天的生活差不多,就是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睡觉,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这主要是同学们还没有学会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观察社会,了解历史,感受人生,丰富生活经历,丰富人生体验,就能更好地感知作品形象。这种人生体验可以来自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来自他人的生活经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这种体验就能丰富起来。在写《我学会了洗衣服》这一文前,我先让学生参加一次洗手帕劳动,鼓励学生只有在亲身的实践中进行观察和体会,才能把本次作文写好。要写作文,不仅要认真仔细看,还要用心记。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修订版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选题的背景 (1)时代需求:写作无处不在,上起领导发言稿、作报告,下至朋友间的问候祝福,生活中的领款借物等,都需要写作,可以说生活离不开写作,而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属于启蒙,需抓好作文第一步。 (2)教师因素:习作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习作课上教师给出一个命题,再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最后学生动手习作。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单调,而且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生没有参与活动的真实体验,自然写不出真情实感来,只好应付式的完成。为此,作文教学要想取得成效,必须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实施习作生活化教学。即在习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作为习作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情景创设中表达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产生习作的欲望,从而在习作中写真话,表真情,提高习作效率。 (3)学生因素:一是学生惧怕习作。现在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宝贝,为了安全考虑,孩子生活圈子狭窄,除了学校就是家里,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少,视野不开阔,就连周末孩子也被禁锢在各种学习班中。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习作素材贫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自然惧怕习作,更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开展习作生活化教学成为必然趋势。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美国着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思想。我国着名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教育要“教学做合一”,指出教育要去“真做、真教,教人做真人”。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

怎样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怎样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摘要】作文能够让学生提升能力的同时,也能够让其有更好的情感认知和人文 情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教师来讲一直是一大挑战,要让小学生感受到作文学 习内容的趣味性,又要对其学习与成长发展有益。生活化的语文作文教学也就应 运而生,将生活与小学生的写作相结合,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之一。 【关键词】浅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3-071-01 教师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的语文作文缺乏真实情感,文章内容都是空 话和套话,使学生个人语文写作能力得不到锻炼提升。对此,教师在现阶段小学写作教学中 应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写作水平,创 作出内容真实、情节生动的作文,实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活 化写作教学,可以使学生发现丰富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一、写作主题回归生活,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小学语文作文中的通病在于学生缺乏真情实感,学生写出的文章过于模板化、格式化, 从而不能打动读者,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进而导致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迟迟得不到提升。 学生在小学语文写作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过于追求教学速度,急于求成,想快速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让学生按照固定的写作模板进行写作练习, 在给学生选择写作主题时,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对所写主题缺乏个人亲身 经历,难以发表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给的作文模板进行模仿创作,导致 学生的语文作文内容并不真实,不利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写作。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 选择贴近实际的写作主题,尽可能让学生写身边真实的事件,便于学生情感抒发,完善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学生在学校组织春游过后,我让学生以春游为写作主题进行作文创作,由于学生刚刚经历过春游这一活动,学生从中有很多感悟和收获,学生可以在写作中将个人 春游的经历和感悟记录在作文中,使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加真实,让学生将个人情感尽情表达。教师给学生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写作主题,可以使学生具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改变学生以往 完不成作文字数要求的状态,使学生在合适的教学方法下不断强化语文写作能力。 二、注重写作日常练习,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学生在日积月累的锻炼中逐 渐形成,教师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写作练习的作用,让学生养成勤于写作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写作练习中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提高对字词句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对语文 写作产生新的学习态度。教师在以往写作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日常练习的作用,认为作文只 要在考试前向学生讲解,学生就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很少有写作练习的 机会,不利于学生写作才能的发展和完善。对此,教师在现阶段写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 学习习惯,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养成勤于写作的优秀习惯。例如我让学生建 立一个日记本,学生可以将每天发生的新奇事件进行记录,不对学生进行写作字数的规定, 发挥学生写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日常的小练笔中完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避免学生由于日常缺乏写作训练,使学生丧失基础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日常写作练习 中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完善个人语文写作才能,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投 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写作训练融入日常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写作更加熟悉,改变以往写作给学生的印象,减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抵触心理,使学生在不断积累练习 中逐步完善语文写作才能。 三、鼓励学生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生活感悟 学生在小学语文写作过程中,常常发现自己缺少写作素材,在教师给定的写作主题下自 己难以找到合适的事件进行论证。学生在小学语文写作中出现的这一问题可以归结为学生由 于个人年龄和生活经历的限制,生活阅历不够丰富,从而导致个人写作素材的缺乏。对此, 教师为完善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可以鼓励学生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感 悟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学生只有真正融入生活中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爱,才能发现生活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内涵及策略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内涵及策略 目前的应试作文教学,与真实生活隔绝、和现实应用割裂,成了在封闭真空中进行的应试技艺的训练,丧失了基本的教育伦理。写作脱离了生活的现实需要,作文屮“无我”、“假我”,却又过分追求“立意高、选材精、结构巧、语言美”,其结果只能是陷入了“虚假文本制作”的无意义写作的困境。 于是我们呼吁要“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可充实、真挚、个性必须植根于真实的生活需要之屮。只有具有生活体验、生命感悟的写作,才能让作文教学走出虚假、空洞的泥潭,也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生活化作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生活化作文教学”内涵及意义 生活化作文教学是以生活世界为对象,通过拓展活动形式,科学冇效 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体验,以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完善人格的教学策略。它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训练过程突出对现实世界的体验积累,表达方式贴近生活,写作目的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学生全妞发展。生活化作文对解决写作教学中存在着的动机缺失、内容空泛、表达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是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生活需要、心灵需要、成长需耍的写作,是最本质意义上的写作。

二、“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 (一)创设具体的写作语境 木真的写作应是基于生活的,是在具体真实语境下的表达。同样是书面表达,多数人喜欢发短信、网络聊天,却讨厌作文。因为前者出于我们真实的情感交流的需要,具有真实的写作语境和交流目的。 生活化作文无论是对生活琐事的叙述、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还是对社会时事的品评,都是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的。同样是写奇异果,给妈妈留的吃了家里的奇异果的便条,为家乡特产奇异果写的宣传简介,以及以奇异果为中心创作的小说、诗歌,就会因不同情境而不同。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下,有目的地写作,才会更主动、更积极,这才是写作的本真状态。 (二)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写作即交流”,写作时如果缺乏读者意识,就会束缚了表达的主动 性,写作就成了被动的苦差事。所以,生活化作文指导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读者意识”。如果是记叙,多想想:通过我的文字,读者能否再现与我所见的景象高度吻合的形象、场景?我的叙述节奏对于读者來说是不是快了?如果是发议论,就多想想:我的论述条理是否清楚?我的论述能否足以支撑我的观点?读者会对我哪方面的论述产生误解等等。有了读者意识,学生就更关注用读者视角去看问题,用心揣摩、选用相应的写作技巧,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持久的发展。 (三)强化活动体验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作文是对生活的现实世界的反映。叶老特别强调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呼玛县第一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HT〗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基”理论中对塑造未来新人的描述:“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与社会规范性的有机统一的发展……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可以看出,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更注重于个性化教育。而写作能力则是构成语文素养的一个主要分支,提高学生个性化作文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在新基础教育理念指导下对个性化作文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现象:(1)重表达,轻育人。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2)重模式,轻能力。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点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的材料与模式。(3)重课堂,轻生活。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4)重指导,轻讲评。很多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面对作文后的讲评不重视,常常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或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大刀阔斧的进行修改。这样,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假话连篇,假情假意,缺乏个性化体验,学生独具匠心的棱角受到压抑,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毫无童真、童趣,毫无灵性可言。 目前,世界各国写作教学有一个共同的趋向,就是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日本语文教学界倡导的“生活作文的写作思想,值得我们借鉴。“生活作文”是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的人格,这是一种基于事实的、学生的自由表达为主的教学形态。又如美国的写作教学也有一种盛行的做法,就是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写作的东西必须是学生真正相信和关心的。 据以上认识,我们提出并实践了“超越教材,张扬个性”的研究设想。所谓超越教材是指突破教材中相对固定的作文训练序列,有序与无序相结合,训练习作(教材上的)与引导创作相结合,允许和鼓励学生自主表达;使我们的作文教学随时适应学生变化着的现实生活,顺应学生不同的语言个性。这样,我们的作文指导就能从知识形态真正走向生命形态,将“习作”植根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土壤,置身于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环境中,润物细无声般地将鲜活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作文资源引进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来,使它每一天都焕发时代的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个性才能获得自由张扬的空间。 二、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本次研究,使学生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总结出作文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策略的基本目标、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个性化的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 2、具体目标 我们的具体目标是以综合实验为背景,不同年级采用“专项突破”的方式进行。我们把一至六年组分为三个段。 一、二年级是准备阶段。应突出说话能力的培养。这一阶段是直观感知阶段,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观察、认识事物,进行说话训练。说是写的基础,突出个性化,做好“四练”:一是练胆,训练学生敢说;二是练看,看是说话的基础,要学会看;三是练听,听是发展语言的基础;四是练读,绘声绘色地读,积累语言,这是学生应用语言的基础。 三、四年级是过渡阶段。重点突出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会观察要做好三点:一是解放,把学生从狭窄封闭的课堂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观察,体验,去广泛阅读、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素养;二是培养会看,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揭示事物的确良特征,力

怎样把作文教学做到生活化

与活力,为改变这种不良状况老师在校给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非常有用的。有一次活动课,笔者给学生安排了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比赛过程中本人也跑去和男生打乒乓球,学生见教师也来参加都显得异常兴奋,团团围了过来为笔者加油,还个个争抢着和笔者一比高低。由于教师的参与,学生感受特别深刻,这次活动课后很多学生把这件事写进了日记本,有些同学对人物描写还非常细致。教师把学生引进一个广阔的空间来进行作文教学,不必刻意只要乐趣,能做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你就成功了,这样的作文课我们教师何乐而不为? (三)作文教学与家庭生活 家庭的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很大程度来源于家庭。根据这个特点,老师在作文训练当中,可以实行让学生多“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的方案,比如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劳动任务,如扫地、买菜、购物、做饭等等,然后让他们写一写,说说亲自当家的感受。在“小鬼当家”活动中,有位学生写《我学剖鱼》一文中有这样的感受:“··我双手捞起一条滑溜溜的鲫鱼,把它放在砧板上,左手按住它的头,腾出右手拿起菜刀,刚想刮鳞片,鱼儿不知哪来的劲,一挣扎,‘扑’的一声,头尾都翘了起来,我的妈!吓得我扔下刀往后退,这真是‘鱼儿好吃,剖鱼难’。”这段话一开始就连用了好几个动词,把剖鱼前的准备工作写得形象生动,真可谓生活体会多深,写得就有多真,这就是实践真知的结果。 二、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写作教学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教师重知识传授轻情意培养,重技能训练轻自由表达,这导致作文教学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这种没有实践、没有体验,没有情感的写作让生活经验还十分贫乏的小学生不堪言。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学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这一极具生命力和号召力的教育主张。对学校教育脱离现实生活,难以适应生活需要的弊端进行抨击,他指出:“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这些话都充争表明:小学作文教学应当重新树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语文教学观。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关键——放飞想象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关键——放飞想象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写作是作者利用语言文字符号,将知识、思想、观点、态度表达出来,把心中之意化为笔下之意。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给小学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一直以来,学生都对作文有着畏难,甚至恐惧的心理,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任务式”的“瞎子”作文。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 更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的人。那么,作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书写真情, 张扬个性呢? 一、创设情境,营造放飞空间。 对新鲜事物好奇与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观察。这样,既 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充满情趣的活动情境,全方位地调动学 生的手、脑、口,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活动过程中。在教学中,我利用“打电话”、“传口令”、“猜谜语”等游戏或开展说说“我的生日”、“我的名字”、“我家的喜事”等语言实践活动, 促使学生对说话、写话产生兴趣。同时,积极探究教学情境。如,新年快到了,让学生回忆 过年的一幕幕——拿压岁钱、贴春联、穿新衣、放鞭炮、舞龙舞狮??然后产生一个个小课题,如: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你知道哪些春联?新年拿压岁钱、穿新衣有什么寓意?让学生充 分地进行调查探究,用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的调查过程和结果。另外,还可以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放飞想象,在想象中快乐地作文。在黑板上出示几个没有直接联系的词语,如:花园、医生、小狗、蛋糕,学生靠想象把它们联系起来,自编成故事。欣赏一段音乐,指导学生认 真倾听,要求边听边想象,让学生在音乐中产生表达的灵感。 二、积极评价,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都是好表扬、爱模仿的。教师只有善于运用评价,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他们 强烈的表达欲望。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起学生的想象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认为自 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产生超越的自豪感。”及时鼓励,哪怕只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或只是只言片语,都能诱发他们潜藏的情感。在学习园地、校园板报栏、学生作文集上,发表学生的一、两篇优秀作文,在课堂上范读他们的习作??对他们无疑都是一种莫大的 鼓舞。儿童的作文大多是表述“儿童语言”,幼稚但又富有情趣。教师要常常蹲下身来,用心 去倾听学生的心灵,用眼去观察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儿童的认知水平接纳、赏识我们的学生,不要随意挥动大笔,抹杀了学生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让学生变成一群沉默的羔羊。 三、注重生活实际,放飞童真、童言。 长久以来,课堂成了语文教学唯一的场所,教学被校园围墙围住而与大自然、与社会隔开了。其实,生活与语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习作中,倡导向生活开放的习作素材观,指导学 生习作要重视生活这源头活水,从生活中去汲取,学生的习作就不会坐而论道,闭门造车。 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余活动中选择习作素材,让他们在游戏中完成习作。组织内容丰富的班队活动,如,参观、游览活动,智力竞赛,问 答比赛,辩论会,小记者采访活动,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只要学生玩得开心、玩得高兴,就会写得轻松,写得愉快。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的机 会也就多了。“自主写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所谓“自主写作” 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观察和感受的所得形成语言文字。如,春秋时节,带领学生到公园寻找春姑娘的足迹,到山溪边野炊,到后山攀登、眺望家乡 风光、放风筝??学生走到广阔天地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看到广袤天宇下的大千世界,极大地 愉悦了身心,在充分感受自然美的同时,获得了对周围世界的许多新鲜美好的印象。这样, 学生写出的作文就生动形象,情真意切,个性凸显。

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23T16:50:40.5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3期作者:孙红[导读]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中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摘要: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中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而初中作文教学则是为了能够锻炼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能够把在语文学习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去,并且能够在其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作文是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语言能力的表现。而往往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往往存在客观性,作文写作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技巧性,其次要求学生把好词佳句生 搬硬套到自己的作文中,这样的写作方式往往缺少作文写作的灵魂,学生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在作文中凸显不出来。为了能够提升学生作文写作的真实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寻找一种贴近生活化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本文就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如何生活化作简单的分析概述,促使学生能够找出适合自己作文写作的一种生活化作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 一、引言 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不仅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多情况下作文指导写作也是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表达效果。如果只是一味的要求作文的写作技巧运用,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就会生搬硬套,写出来的文章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也缺乏一定的真实性。为了有效地引起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方面应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身边的写作素材入手,真正地把生活当作写作的源泉。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生活化的作文指導需要教师从学生语文学习的氛围上主动去吸引。在语文教学中语文作文写作要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养成一种详细记录生活的一种学习习惯,慢慢地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艺术熏陶和人格养成。 (一)教学资源生活化 生活化的作文教学当然要从生活中寻找一定的写作素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做到的是生活与教学资源相结合,不断的借助自然化的教学资源将它们融入教学当中。利用学生已知元素进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此外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一同感知生活中的语文元素。 例如,在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引出很好的生活化写作素材。本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是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的赞美之情。而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运用得越发的打动人心,让人在阅读中仿佛能够亲眼看到冬日下济南温晴的冬天。从这节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描写一下自己所喜欢的一个季节作为一个小作文。如: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落叶等素材内容自由发挥。利用课余时间到田园乡村旅游景点或其他地方进行考察,积累自然资源素材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在调查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描写自己的感想,借此机会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界的美好事物的认知和体会。同时,增强他们对于家乡的热爱。 (二)培养学生养成作文书写习惯,积累生活的写作素材 在平时要有所积累那么在用的时候才能随时的拿出来用。但是有所积累是一回事,用文字表达所积累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所以教师一定要主张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遇到有感悟的时候就要拿起手中笔随时记下来,就像一位作者说的“只有写,才会写”。比如我每周会给学生们布置写周记,有些学生甚至一周内可以写出好几篇周记,这就是学生在用心生活的时候,用手中的笔将有感而发的瞬间及时的记录了下来。周记不同于日记,每天要写,它的数量少,加上教师不规定格式,写起来更是轻松,不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刚开始时教师可以每周规定一个方向,让学生根据方向进行观察、写作,慢慢深入。比如,在刚开学时,学生进入一个陌生的学校、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学方式以及逐渐加重的课业,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到彷徨不安,教师可以给出方向“我的初中生活”或“我的新学校”,让学生记录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像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如何,课程进度能否跟上,新学校的环境如何,喜欢哪个老师,喜欢哪门学科等,并要求学生写出对自己观点的论证,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三)作文命题要接近生活 一定要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那么写作就会变得很简单,那么就是要让教师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乐趣的热情,提高写作的兴趣。生活是最好的好老师,学生要融入社会生活,并且热爱生活,这样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才会在写作时有素材可以到写,那么就不会有不知道写什么的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入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的素材,通过现象看本质,增加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因此在作文命题时,不论是课本教材还是考试命题都是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考试作文,很多命题都是近来比较火热的事件、观点或与生活有关的哲理等,总而言之脱离不了生活,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也要注意命题贴近学生生活。例如,在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命题《我的童年游戏乐园》写出学生自己童年时对老家或者某一游玩地点的回忆。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写出自己的观点以及论证。这种贴近生活的命题,能够训练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表达的局限,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观察总结能力,使得学生写出的文章不再空有其表,千篇一律,而是充满情感与意义,达到作文教学实施的目的,让作文教学长足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琪.初中生活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2]李英.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 [3]杨西云.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校本课程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4]刘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3,12:19.

《作文生活化研究》开题报告

《儿童生活习作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约占语文总课时的六分之一,教师、学生对作文也非常重视,但学生作文水平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和作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分不开: (1)现行的写作以命题作文占绝大多数,教师全权决定作文题目,甚至规定写作提纲,提供所谓重要词语,从写作内容到写作技法都给了学生极大的约束,造成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厚,学生写作实际上是在为教师而作,不是孩子生活所需。有时,教师似乎也注意习作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但所定的题目也往往是记时令性的活动(节日、假期活动等),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父母、老师、同学等),差不多年年在写相近的题目,对学生写作既无推动力又无吸引力,同时所写文章难免千篇一律,写出来的作文也缺乏童真和新意。 (2)训练文体单一,不重视实用文章的写作,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学生体会不到写文章的社会价值和交际作用,认为写文章只是完成功课的需要,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分数。 (3)从作文现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

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仅仅把写作局限在小小的课堂。 学生要行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通过运用,把言语作品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要素。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认知、模仿、习得的过程,习作能力是一种最富动感的显性能力,它的培养必须依靠具体的表达实践。所以,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十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经验的重要性,特别是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先前知识。他提倡“教育就是生活”,意思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内容,不能脱离解决学习者的生活问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地直接从外界输入到学习者头脑中;它将知识的习得归结为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的结果,而且十分强调知识是学习者自我主观建构而成,每位学习者的建构过程不尽相同。由此可见,学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习作。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写生活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完整版)《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方案 执笔:程劲松彭春林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校提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我们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2、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科研基础。2006-2007年我们承担了县级课题《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与矫正》研究并结题。随着近两年的推广取得了较喜人的成绩,我们的语文教师进一步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3、基于我校农远应用的条件 我校为农远模式二学校,2005年被评为县“优秀学校”,所有教师均能熟练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二、概念的界定

小学生个性化作文

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先后进行了各种级别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师生们在教研教改中受益颇深,也切身体会到了小学进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但是,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却感到一片茫然。当我们望着一张张本该笑容满面的小脸被作文折磨得像霜打的花瓣似的,总有一丝负罪感在心中涌起;当我们重复读着来自学生们的几乎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假话、空话、大话的习作时,我们不由得发出一声声叹息。此时,中央教科所启动的十五课题“小学生作文个性化课题研究”使我们看到了小学生习作的曙光。我校五、六年级语文教师特向学校申请,进行“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的课题实验,旨在针对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化”问题,探索出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途径与方法,走出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使作文教学尽最大的努力去树立学生“个性”旗帜,使学生的习作尽可能体现他个性的光芒。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一、学习理论,深化课题研究者的思想。 课题组成员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著作和经验文章,统一思想,提高理论和研究水平,确定研究方向,并将课题分解落实,让每一个课题组人员都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 1、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他生活理论,每月有计划地进行陶行知教学思想的学习。其他理论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叶圣陶先生的生活作文思想:“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广收博录,为我所用。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3、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促进了作文教学的优化。 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处处蕴藏着可供作文表现的真、善、美,关键是要“心入生活”,用心去体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教学生“心入生活”,感悟生活,发现真、善、美。教学生阅读,积累语言,提高认识力。对于课内阅读,根据“生活作文”教学的思路进行改革,重点指导读书的方法,并把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大量的读书活动中去。对于课外阅读,则首先激发阅读兴趣,其次保证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读书时间,并开展生动活泼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一、情境导进: 师(热情的态度、洋溢的语言):同学们,很兴奋本学期我能担任你们班的语文老师,说明我们也很有缘份。此时此刻,我希看早点了解班里每个同学的“子丑寅卯”,也希看自己能被大家尽快地熟悉和接受。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用“我”自由之笔,写“我”自得之见,抒“我”自然之情,显“我”安闲之趣,力求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把“真实出色独特的自己”诉诸于文,以文会友。 (适时契进了作文话题;先容自己。) 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讨作文的真谛:写出有个性的我,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师(鼓励):叶圣陶老先生说:“写东西是怎么一回事?无非是把所见所闻的感受想一想,想清楚了,构成了有条有理的形式,用书面语气固定下来。”我们想想“我”是自己最熟悉的,最了解的。所以只要静下心来,审阅一下自己,完全可以像做菜那样做出有特殊风味的自家的特色菜,奉献给大家。 师:老师这里预备了一份关于检测自己意志力和性格气质的表,有爱好的同学可以取走这份资料。

学生中有60%的同学取走资料,以帮助自己进一步了解自己这一方面的情况,可以写这方面的内容。 (教师只作资料的提供者,而把选择交还学生自主) 十分钟后,学生都想好了写自己的哪方面的内容,有些想写自己的名字,有些想写自己的爱好,有些想写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有些想写别人眼中的自己……,总之,都想写与众不同的真正的自己。 师:大家都找到了写自己的内容,那么在怎样让文章出彩上有什么要老师帮助,同学帮助的呢? 生提出:1、拟题是否可以别出心裁?能否小组讨论出一些题目? 2、写作文的形式可否有自己的创意? 3、想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否将完成作文的时间延至下周? 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予以肯定,结果小组讨论热烈,课后学生还跑向教师、朋友、父母询问,了解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

生活化作文教学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教育教学领域也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但是在人文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这个环节中却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一切问题的产生都源于应试教育长久的影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他们像一颗毒瘤一样去除不尽。而写作教学又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于是大多数教师和家长感到特别茫然,很多教师由于多种因素,只注重知识传授轻情意培养,重技能训练轻自由表达,这直接导致作文教学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学生写作能力低下。这种没有实践、没有体验、没有情感的写作让生活经验还十分贫乏的小学生苦不堪言。于是一提写作文,学生就像条件反射似的马上产生“皱眉头”“咬笔杆”“挤牙膏”------等一系列的作文“焦虑症”、“恐惧症”。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多年在教学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我潜心研究,大胆尝试作文教学的新模式,拓展写作资源更为广阔的新天地。下面是我的一些初探点滴,把它写出来以与各位同仁共同切磋。 一、教师必须破釜沉舟、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实现观念的新突破。

在教学中不囿于传统的思维定势,敢于打破清规戒律,大胆的改革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尝试开放性作文教学模式,即作文教学要回归自然。正如《学习与革命》一书的作者————新西兰著名的作家戈登.德莱顿提出的“用世界作为课堂”。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叶圣陶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句比喻形象地点出了作文内容与生活的关系,作文内容的“新鲜血液”得于生活的供应。要创造性的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把作文教学和生活接轨,植根于生活,让作文内容“生活化”“趣味化”“个性化”,“掘开生活源泉,引来创作活水”,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没得写的问题。也才能真真正正地带来作文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局面。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走向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但多姿多彩的生活并不能定格在学生的头脑里,尽管很多东西他们日复一日的见和做,可是由于对生活的淡漠,他们并不能从生活中积累到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必须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把学生有计划地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引到更广阔的空间去感受、去体验。让他(她)们在平凡中发现

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 达。”“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 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爱上了作文,欲作不快、欲罢不能的时候,作文教学的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作文教 学便迎来了满园春色。 1.由听到写,由说到写。要把听、说、读、写紧密结合起来。从三年级开始进行听记训练, 积累优美词句和精彩语段;每天一次见闻、故事交流,每天中午轮流演讲,每周一进行国旗 下的讲话,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运用语言的能力,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上好口语交际课,加大口语交际训练的力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多维互动; 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变成文字记录下来,感到非常容易,“写作难”的状况得以转变。 2.在游戏中感悟,在故事中习作。小学生天生爱玩,在游戏时全身心投入,有着深刻的体验 和感受。玩后让学生谈一谈,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听故事也是学生的最爱,开展经常 性的讲故事比赛,教师学生轮流登场,听后让学生试着写下来,讲给别人听,学生兴趣很高。这种训练,寓写于“乐”,学生乐于接受,效果良好。 3.大量阅读,奠定语言基础。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习作的个性化表现在作文中具有个性化的语言 表达,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非一时的“词语活用”、“修辞适用”、“古诗巧用”等技巧训练所能 达成,它需要平时阅读积累、潜移默化。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多阅读,让学生走进读物,感 受读物中丰富生动的语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为习作奠定语言基础。 二、整合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习作需求 学生写好作文,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生活的感悟,二是语言的积累。教师的习作教学, 自然也应从此入手,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语言、从活动中寻找灵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生活、阅读与习作密切结合起来,构建立体的语文教育网络,为学 生习作开发丰富的资源素材。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建立班级书架,开设每周两节的 大阅读课。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和读书笔记,开展古诗文背诵,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感染学生。结合阅读教学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把课标规定的每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层层落实, 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2.作文训练与课外、校外、社会生活相结合。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校内外及家庭、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如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 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少先队阅兵式、科学探究活动、春游、参观博物馆等,并引导学生以 日记或片段等方式做个小练笔。同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 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等。通过观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增加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也为习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三、优化教学途径,开拓学生作文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