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04规约及其应用NEW
信息与通信103规约完全版
![信息与通信103规约完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be3304bcd126fff7050b5d.png)
第一篇兼容范围本标准提供了继电保护设备(或测控设备)的信息接口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将继电保护和测量控制功能组合在一个设备内,只有一个通讯口的设备的信息接口,以及继电保护和测量控制功能分别由不同设备完成其功能的设备的信息接口。
本规约属于问答式规约。
在任何情况下,子站都不准主动向主站发送信息。
注:本配套标准定义的继电保护信息的兼容级别2的专用范围的类型标识和信息序号,只适应于国内已经生产的那些继电保护设备,在硬件方面改动比较困难时,可以使用本配套标准的专用范围,对于新的继电保护设备如果兼容范围还不能满足,不能满足要求的部分必须采用通用服务来实现。
控制功能采用本配套标准的通用服务来完成。
国内已经生产的测量,控制智能终端只有在硬件方面较难适应通用服务的要求时,才可使用本配套标准所定义的专用范围。
通讯帧格式如下所示:传输规定:a)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
b)每一个字符有一个启动位,八位信息位,一位偶校验位,一位停止位。
c)每个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
d)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为33位。
e)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区的8位位组的个数,为二进制数。
f)帧校验和是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区的8位位组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
g)接受校验:1)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2)校验两个启动字符,两个L值应一致,接受字符数为L+6、帧校验和、结束字符。
若检出一个差错,舍弃此帧数据,并校验空闲间隔。
3)在校验中,如无差错则数据有效。
PRM=1,表示是由控制系统向继电保护设备传输,控制系统为启动站。
PRM=0,表示由继电保护设备向控制系统传输,继电保护设备为从动站。
2·帧计数位FCB:控制系统向同一个继电保护设备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帧计数位FCB取反..,控制系统为每一个继电保护设备保留一个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未从继电保护设备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受出现差错,则控制系统不改变帧计数位FCB的状态,重传原报文,重传次数为3次,若控制系统正确收到继电保护设备的报文,则该一轮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结束。
103通信规约New
![103通信规约New](https://img.taocdn.com/s3/m/7d1acef6f61fb7360b4c65e4.png)
许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103通信规约1 前言本文是许继电气公司的变电站自动化产品贯彻执行IEC60870-5-103和DL/T 667-1999标准的通信规约。
本通信规约完全执行IEC60870-5-103标准和DL/T 667-1999标准的全部规定,它描述了许继电气公司CBZ800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自动化产品的实际运用情况,以供产品的开发和使用参考。
2 引用标准IEC60870-5-103:1997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DL/T 66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3 规约3.1 通信接口1.接口标准:RS232或RS485。
2.通信格式:异步,1位启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1位停止位。
3.通信速率:9600 bit/s。
4.通信方式:主从式,装置为从站。
3.2 报文格式IEC60870-5-103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和可变帧长两种报文格式。
前者用于传送“复位、召唤、确认、无所要求、链路状态/响应、忙帧”等信息。
后者主要用于传送“命令、数据”等信息。
3.2.1 固定帧长报文格式(见表1)表1 固定帧长报文格式10H 启动字符CODE 控制域ADDR 地址域CS 校验和16H 结束字符注:校验和=控制域+地址域3.2.2可变帧长报文格式(见表2)表2 可变帧长报文格式68H 启动字符Length 长度Length 长度(重复)68H 启动字符CODE 控制域ADDR 地址域ASDU 链路用户数据CS 校验和16H 结束字符注: a. 校验和CS=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代码和b. ASDU链路用户数据包的具体格式详见下文介绍c. Length=ASDU链路用户数据包的字节数+23.2.3控制域控制域分“主->从”和“从->主”两种情况。
(1)“主->从”报文的控制域D7 D6 D5 D4 D3 D2 D1 D0备用FUNCTION CODEPRM=1 FCB FCV注:a. 当FCV=1时FCB有效,当FCV=0时FCB无效。
104规约讲解
![104规约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cb0d734a32d7375a4178096.png)
RTU须逐条回答
报文类型标识(五) (Type Identification)
参数命令 《110》归一化测量值参数 《111》标度化测量值参数 《112》短浮点测量值参数 《113》参数激活 文件传输 《120》文件准备就绪 《121》节准备就绪 《122》召唤/选择目录、文件 《123》最后的节、段 《124》认可文件、节 《125》段 《126》目录 P-ME-NA-1 P-ME-NB-1 P-ME-NC-1 P-AC-NA-1 F-FR-NA-1 F-SR-NA-1 F-SC-NA-1 F-LS-NA-1 F-AF-NA-1 F-SG-NA-1 F-DR-NA-1
报文类型标识(二) (Type Identification)
《33》带CP56时标的32比特串 《34》带CP56时标的归一化测量值 《35》带CP56时标的标度化测量值 《36》带CP56时标的短浮点测量值 《37》带CP56时标的累计量 《38》带CP56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事件 《39》带CP56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成组启动事件 《40》带CP56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成组输出信息 《70》站端初始化结束 M-BO-TB-1 M-ME-TD-1 M-ME-TE-1 M-ME-TF-1 M-IT-TB-1 M-EP-TD-1 M-EP-TE-1 M-EP-TF-1 M-EI-NA-1
以上都是RTU向主站上送的报文类型 以上都是RTU向主站上送的报文类型 RTU
报文类型标识(三) (Type Identification)
控制命令
《45》单点命令 《46》双点命令 《47》步调节命令 《48》归一化设定值命令 《49》标度化设定值命令 《50》短浮点设定值命令 《51》32比特串命令 《58-64》带长时标的命令 C-SC-NA-1 C-DC-NA-1 C-RC-NA-1 C-SE-NA-1 C-SE-NB-1 C-SE-NC-1 C-BO-NA-1
101103104规约应用典型问题例举(转)
![101103104规约应用典型问题例举(转)](https://img.taocdn.com/s3/m/0d5b063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70.png)
101103104规约应用典型问题例举(转)101/103/104规约应用典型问题例举(转)2011-04-01 12:43:46| 分类:电力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101/103/104规约应用典型问题例举(转)在近年的规约测试工作中,笔者曾遇到了一些应用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大但通常会影响规约至关重要的互操作和互联。
在此,我们把这些遇到过的典型情况与广大网友共享,希望能够有益于大家今后的规约开发和研究工作。
IEC60870-5系列的3个标准101、103和104规约在国内已经应用多年了,但在对多个该类规约产品的测试中,我们发现依然存在许多能够造成互操作障碍的规约实现问题,典型的情况例举如下:1.物理接口:103规约规定的物理接口之一是RS-485。
但各厂家的接口还是有些不同,如两线485接口(TX+和RX+)、4线485接口(TX+、RX+,TX-、RX-),有的则提供DB9联接器,更有的提供以太网接口,即采用以太网传输的103规约。
这么多接口类型,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规约设计的初衷——即插即用的特性。
比如DB9联接器,采用哪些针脚作为发送端和接收端等都是厂家自定义的,参与互联的厂家则需要在现场焊接自己的联接器,如果稍有不慎,则会给日后的通信运行留下隐患。
2.时钟同步:101、103和104规约都提供了相应的时钟同步功能。
在该功能规约测试中,我们发现90%的厂家没有严格执行规约中的应用层应答,多数都是采用报文镜像的方式应答,而非标准规定的:应答报文的时标应是控制站发送对时命令时对应的被控站当地时间。
另外,部分厂家的软件设计还缺少对校时命令的时间的合理性检查,即在我们的否定测试环节,在接受到无效时间(如13月32日61分)的时钟校时命令时,或者稍加处理的将其改为1月1日1分,或者不加处理的直接用来修改当地时钟。
这样的试验意在模拟现场普遍存在的干扰环境(如电磁干扰)对通信线路的编码造成的影响,以考验装置的容错能力。
103规约的解释和举例(第二版)
![103规约的解释和举例(第二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ab431aa8114431b90dd8ad.png)
第一部分 103规约的解释1. 用户数据分类IEC60870-5-103: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简称103规约)用户数据分为两类,即一级用户数据和二级用户数据。
我公司除了遥测量报文用二级数据外,其他报文一律用一级报文。
2. 传输桢格式2. 1可变桢长桢格式固定长度的报文头 个八位位组 图2.1 可变帧长帧格式在线路上传输顺序如图3.2所示 在线路上的位序图2.2 可变帧长的传输顺序各个字符在线路上的顺序按(1)(2)(3)---(n)的顺序依次在线路上出现,即低位先发送。
传输规定:① 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② 每一个字符有一个启动位,八位信息位,一位偶校验位,一位停止位; ③ 每个字符无需线路空闲间隔;④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33位;⑤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区的8位位组的个数,为二进制数;⑥帧校验和复控制、地址、用户数据区八位位组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⑦接受校验 (A) 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B) 检验两个启动字符、两个L值应一致、接受字符数为L+6、帧校验和、结束字符,若检出一个差错,舍弃此帧数据,并检验空闲间隔。
2.2固定帧长帧格式D7 D6 D5 D4 D3 D2 D1 D0图2.3固定帧长帧格式在线路上传送位序图2.4固定帧长帧格式传输顺序各个字符在线路上的顺序按(1)(2)(3)---(n)的顺序依次在线路上出现,即低位先发。
传输规定:①-④同可变帧长的传输规定①-④;⑤此种帧无帧长;⑥帧校验和是控制、地址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⑦接受校验:(A) 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B) 校验启动字符、帧校验和、结束字符,若检出一个差错,舍弃此帧数据,并校验空闲间隔;(C) 在校验中,如无差错数据有效。
2.3固定桢长具体报文(控制方向)C_RFB_NA_3 C_RCU_NA_310H 10H01000111 01000000链路地址域链路地址域帧校验和(CS)帧校验和(CS)16H 16H图2.5 复位帧计数位图2.6 复位通信单元C_PL1_NA_3 C_PL2_NA_3 C_PLK_NA_310H 10H 10H01FCBFCV1010 01FCBFCV1011 01FCBFCV1001 链路地址域链路地址域链路地址域帧校验和(CS) 帧校验和(CS) 帧校验和(CS)16H 16H 16H图 2.7召唤1级用户数据图 2.8召唤2级用户数据图2.9请求链路状态2.4固定桢长具体报文(监控方向)正确收到控制系统的发送帧,MGT、MDM-B1(B)以确认回答(见图2.10)。
104规约报文解释说明
![104规约报文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ad7b9db30242a8956bece4a4.png)
链路先握手再通信,不握手不通信,通信中断须再握手(建立链路)确认报文的来回须对方的认可,认可方式可以是一条专用的报文也可以是下一个询问报文中的FCB来暗示原因传送的信息都必须带上原因,不允许没有理由的传输地址每个信息量都有一个唯一的不重复的地址类型每种信息的传输都有不同的功能类型68 启动符5D 长度6C 控制域103 控制域278 控制域300 控制域401 遥信D0 可变结构限定词(信息体个数)14 00 传送原因01 00 站地址01 00 00 信息体地址(点号=信息体地址-起始地址)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结构说明:TYP:类型标识,可查表在监视方向的过程信息<0> := 未定义<1> := 单点信息M_SP_NA_1<3> := 双点信息M_DP_NA_1<5> := 步位置信息M_ST_NA_1<7> := 32比特串M_BO_NA_1<9> := 测量值,归一化值M_ME_NA_1<11> := 测量值,标度化值M_ME_NB_1<13> := 测量值,短浮点数M_ME_NC_1<15> := 累计量M_IT_NA_1<20> := 带状态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M_PS_NA_1<21> := 不带品质描述的归一化测量值M_ME_ND_1<22..29>:=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3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单点信息M_SP_TB_1<31>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双点信息M_DP_TB_1<32>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步位置信息M_ST_TB_1<33> := 带时标CP56Time2a的32比特串M_BO_TB_1<34>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测量值,归一化值M_ME_TD_1<35>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测量值,标度化值M_ME_TE_1<36>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测量值,短浮点数M_ME_TF_1<37>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累计量M_IT_TB_1<38>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事件M_EP_TD_1<39>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M_EP_TE_1<4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M_EP_TF_1<41..44>:=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类型标识:= UI8[1..8]<45..69>CON <45> := 单命令C_SC_NA_1 CON <46> := 双命令C_DC_NA_1 CON <47> := 步调节命令C_RC_NA_1 CON <48> := 设点命令,归一化值C_SE_NA_1 CON <49> := 设点命令,标度化值C_SE_NB_1 CON <50> := 设点命令,短浮点数C_SE_NC_1 CON <51> := 32比特串C_BO_NA_1<52..57> :=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带时标的ASDUCON <58>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单命令C_SC_TA_1 CON <59>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双命令C_DC_TA_1 CON <6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步调节命令C_RC_TA_1 CON <61> := 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点命令,归一化值C_SE_TA_1 CON <62> := 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点命令,标度化值C_SE_TB_1 CON <63> := 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点命令,短浮点数C_SE_TC_1 CON <64> := 带时标CP56Time2a的32比特串C_BO_TA_1 <65..69> :=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VSQ:可变结构限定词D7 D6 … … D0SQ 信息对象数目 SQ=0:离散的信息报告 SQ=1:顺序的信息报告信息对象数目的个数是0-127;一包报文中所含的信息(YC 、YX 等)的数目 COT_L,COTH:传送原因1,NET 保护单元之间的通讯怎样设置在6800里?? 2,控制域的I,S,U 等格式是怎样用的I 格式:信息传输格式类型(Information transmit format)简称 I-FORMAT 。
WGL录波器103定值传输规约
![WGL录波器103定值传输规约](https://img.taocdn.com/s3/m/e111a20fbed5b9f3f90f1c1f.png)
WGL录波器103定值传输规约一.通信接口RJ45 双绞线以太网端口号1225协议:TCP/IP二.定值信息规范1~40 组为线路定值组41~60 组为母线定值组a.线路定值组的信息及量纲如下表(表中内容均可通过103规约中的相关报文得到)条目描述值类型单位说明00 线路名称条目数(24)01 单位正序电阻float Ωnot null02 单位正序电抗float Ωnot null03 单位零序电阻float Ωnot null04 单位零序电抗float Ωnot null05 CT变比float not null06 二次侧最大负荷电流floaat A not null07 线路长度float Km not null08 互感线路序号int09 单位互感电阻float Ω10 单位互感电抗float Ω11 连接母线int not null12 A相电流突变量float A13 B相电流突变量float A14 C相电流突变量float A15 O相电流突变量float A16 A相电流越限float A17 B相电流越限float A18 C相电流越限float A19 O相电流越限float A20 负序越限float A21 三次谐波float A22 五次谐波float A23 是否判振荡int 1判;0不判b.母线定值组条目信息条目描述值类型单位说明00 母线名称条目数(14)01 电压等级int Kv not null02 A相电压突变量float V03 B相电压突变量float V04 C 相电压突变量 float V 05 O 相电压突变量 float V 06 O 相越限 float V 07 负序越限 float V 08 三次谐波 float V 09 五次谐波 float V 10 正序低电压 float V 11 正序过电压 float V 12 频率欠限 float Hz 13频率越限floatHz以上各项不判或者未整定时均给0。
新南自以太网103规约
![新南自以太网103规约](https://img.taocdn.com/s3/m/43403ed4b14e852458fb5797.png)
Q/××× ××××—××××
7.12 软压板............................................................................18 7.13 扰动数据中模拟量通道描述..........................................................18 7.14 扰动数据中开关量通道描述..........................................................18 7.15 带时标的状态信息..................................................................18 7.16 事件参数信息......................................................................19 7.17 小电流接地信息....................................................................19 7.18 五防遥控..........................................................................20 7.19 扩展定值..........................................................................20 7.20 扩展保护测量值....................................................................21 7.21 扩展软压板........................................................................21 7.22 谐波测量..........................................................................21 8 链路传输过程.........................................................................22 8.1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22 8.2 UDP 报文格式....................................................................... 22 8.3 网络结构...........................................................................22 8.4 基本传输过程.......................................................................22 8.5 对时过程...........................................................................2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通用分类服务举例............................................. 24 A.1 读一个组全部条目的描述.............................................................24 A.2 带确认的写条目 ASDU10.............................................................26 A.3 带执行的写条目.....................................................................27 A.4 报文例子:上传一个带时标的事件如:过流速断出口(组号=08H,条目号=01H)........... 28 A.5 循环发送的数据 ASDU10,传送原因为<2>循环上送..................................... 29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IEC 6087054 的选集...........................................32 B.1 类型标识(TYP)................................................................... 32 B.2 可变结构限定词(VSQ).............................................................32 B.3 传送原因(COT)...................................................................32 B.3.1 监视方向上传送原因的定义:....................................................... 32 B.3.2 在控制方向上传送原因的定义:..................................................... 32 B.4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公共地址.........................................................33 B.5 信息体体标识符.....................................................................33 B.5.1 功能类型(FUN)................................................................. 33 B.5.2 信息序号(INF).................................................................. 33 B.5.2.1 在监视方向上....................................................................33 B.5.2.2 在控制方向上....................................................................33 B.6 信息元素...........................................................................34 B.6.1 实际通道号(ACC)............................................................... 34 B.6.2 ASCII 字符(ASC)................................................................ 34 B.6.3 兼容级别(COL = 0~255)......................................................... 34 B.6.4 命令(DCO = 0~3)............................................................... 34 B.6.5 双点信息(DPI = 0 ~3)........................................................... 34 B.6.6 故障序号(FAN = 1 ~65535)...................................................... 34 B.6.7 信息元素之间间隔(INT = 1 ~65535)...............................................34 B.6.8 带品质描述的被测值(MEA).......................................................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103、104规约及其应用NEW
![103、104规约及其应用NEW](https://img.taocdn.com/s3/m/729cd5642b160b4e767fcfe8.png)
从
主:以遥信信息响应(带时标的SOE等);
遥信信息送完后,ACD置0,控制端又改召唤命令为 “召唤二级数据”, 以此反复。
IEC103规约报文结构
规约控制信息LPCI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
链路规约控制信息:
固定帧长 可变帧长 10 控制域 地址域 校验和 16
68 长度 长度 68 控制域 地址域 ( ) 校验和 16
TC57在变电站通信标准的编写计划中认为变电站通信标准有2个重要 组成部分:应用层传输规约以及通信网络和系统,而应用层传输规约 是核心部分,该委员会的工作安排是首先集中力量制定传输规约,然 后再制定通信网络和系统的标准。传输规约就是IEC103, IEC61850 将IEC103作为“引用标准”,就是将IEC 103引用成了IEC 61850标准 的条文。它们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通用分类服务
数据单元标识符
类型 可变 标识 结构 限定 词 传送 装 原因 置 地 址
信息体(自动化信息表示)
通用分类功能描述(FUN,INF); 数据集:以GIN KOD GDD GDI表示的信息状 态或数值,如:遥信状态,遥测值,遥控命 令。)
103规约下测控功能处理
![103规约下测控功能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2e1a939a32d7375a41780ca.png)
103规约下测控功能处理一、预备知识103和104规约转换公式104规约中只判别公共地址(扇区地址)和信息序号,103规约中判别公共地址、报文类型、功能类型和信息序号,103和104规约转换公式如表1所示,表中数据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十进制数据。
注:ASDU_41的INF在总召唤时改成对应的ASDU_40上送,ASDU_43的INF在总召唤时改成对应的ASDU_42上送。
装置告警和事件信息按照测控单点遥信ASDU_41上送。
二、遥控功能1、应用程序函数1)INT FCK_RcmdHandle( void * pPara, int sta )函数功能:遥控功能主函数,定义“联锁/解锁”和“手合同期开入”管脚。
调用Receive_RemoteCommand(遥控命令接收)、Handle_RemoteOutput(遥控开出处理)、State_OverTimer_Check(遥控超时判定)和Check_mmi_Relay_Reply(MMI 的启动继电器报文回复监视)函数。
2)INT Receive_RemoteCommand( INT nHandSynChn )函数功能:遥控命令接收处理,包括手合同期命令处理。
调用平台函数XJ_ReadCommand 读取命令,响应各类遥控命令,触发遥控操作记录报文,并根据遥控类型判别选择、执行和撤销操作条件是否满足并上送返校信息。
3)INT Handle_RemoteOutput()函数功能:依据逻辑判定的结果,遥控开出。
调用Fck_Output_Output执行开出。
4)INT State_OverTimer_Check()函数功能:遥控超时判定,超时时间固定为30s。
5)void KeepReomteOpRecord( GW_COMMAND temp, StruVldRcmd * pVldRcmd ) 函数功能:更具遥控类型和遥控名称组合遥控操作记录报文。
6)UNSIGNED VerifyRemoteSta( StruVldRcmd * pVldRcmd )函数功能:根据是否配置闭锁开入以及闭锁开入状态确认远方状态。
103和104规约
![103和104规约](https://img.taocdn.com/s3/m/b871412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2.png)
103和104规约103规约:1. 为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103规约规定了典型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用于实时监测和控制。
2. 103规约主要应用于远程站点与主站之间的通信,例如变电站与调度中心之间的通信。
3. 在103规约中,数据传输是基于二进制格式的,具有高效的传输速度和较低的通信延迟。
4. 103规约支持双向通信,允许主站向远程站点发送控制命令,并接收远程站点的状态反馈。
5. 103规约采用了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串行通信、以太网通信和无线通信。
6. 103规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电力系统,并能通过配置文件进行定制化设置。
7. 103规约还提供了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保护机制,确保通信数据的可靠性和机密性。
8. 103规约还支持数据的历史存储和远程访问,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
104规约:1. 104规约是一种高可靠性、高速度的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电力、水利、交通等领域的监控与控制系统中。
2. 104规约采用了面向报文的通信方式,能够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和时间同步。
3. 104规约支持多点通信拓扑结构,可以同时连接多个远程站点。
4. 104规约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和复杂的通信网络。
5. 104规约采用了独特的传输机制和数据分组方法,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6. 104规约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包括故障检测、事件记录、远程诊断等,能够满足复杂的监控与控制需求。
7. 104规约支持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批量传输,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灵活配置。
8. 104规约还具备灵活的扩展性,能够与其他通信协议进行互操作,实现系统的互联互通。
103和104规约在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高效、可靠的通信机制,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无论是103规约还是104规约,在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未来,随着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智能化升级,103和104规约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03串口通信规约
![103串口通信规约](https://img.taocdn.com/s3/m/4c7f8619227916888486d7a2.png)
103通信规约目 录1 前言 (4)2 物理接口 (4)3 链路层 (4)3.1 FT1.2 帧格式 (4)3.1.1 固定帧长格式 (4)3.1.2 可变帧长格式 (5)3.2 传输规定 (5)3.2.1 控制域 (6)3.2.2功能码 (6)3.2.3地址域 (7)4 链路规约数据单元(LDPU) (8)4.1 固定帧长的链路规约数据单元 (8)4.1.1 控制方向 (8)4.1.2 监视方向 (9)4.2 可变帧长的链路规约数据单元 (10)4.2.1 类型标识 (11)4.2.2 可变结构限定词 (12)4.2.3 传送原因 (12)4.2.4 功能类型和信息序号 (13)4.2.5 信息元素 (15)4.2.5.2 ASCII 字符(ASC) (15)4.2.5.3 兼容级别(COL) (16)4.2.5.4 双命令(DCO)(见IEC 371-03-03) (16)4.2.5.5 双点信息(DPI)(见IEV 371-03-08) (16)4.2.5.6 故障序号(FAN) (16)4.2.5.7 信息元素之间间隔(INT) (16)4.2.5.8 带品质描述词的被测值(MEA) (16)4.2.5.9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第一个信息元素的序号(NFE) (17)4.2.5.10 通道数目(NOC) (17)4.2.5.11 一个通道信息元素的数目(NOE) (17)4.2.5.12 电网故障序号(NOF) (17)4.2.5.13 带标志的状态变位数目(NOT) (17)4.2.5.14 每个应用服务数据单元有关联扰动值的数目(NDV) (17)4.2.5.15 相对时间(RET) (18)4.2.5.16 参比因子(RFA) (18)4.2.5.17 额定一次值(RPV) (18)4.2.5.18 额定二次值(RSV) (18)4.2.5.19 返回信息标识符(RII) (18)4.2.5.20 短路位置(SCL) (18)4.2.5.21 扫瞄序号(SCN) (18)4.2.5.22 单个扰动值(SDV) (19)4.2.5.23 附加信息(SIN) (19)4.2.5.24 故障的状态(SOF) (19)4.2.5.25 带标志的状态变位的位置(TAP) (19)4.2.5.26 命令类型(TOO) (19)4.2.5.27 扰动值的类型(TOV) (20)4.2.5.28 四个八位位组的二进制时间 (20)4.2.5.29 七个八位位组的二进制时间 (21)4.2.5.30 通用分类数据集数目(NGD) (21)4.2.5.31 通用分类标识序号(GIN) (21)4.2.5.32 通用分类数据描述(GDD) (22)4.2.5.33 通用分类标识数据(GID) (23)4.2.5.34 描述的类别(KOD) (23)4.2.5.35 描述元素的数目 (25)4.2.5.36 通用分类回答码 (26)4.2.5.37 通用分类标识数目 (26)5 常用ASDUs 的定义和表示法 (26)5.1 初始化及总召唤 (26)5.1.1 传输过程说明 (26)5.1.2 ASDU 解释 (27)5.1.2.1 ASDU5 标识报文 (27)5.1.2.2 ASDU6 对时 (28)5.1.2.3 ASDU7 启动总查询 (29)5.1.2.4 ASDU8 总查询结束(终止) (29)5.1.2.5 ASDU10通用分类数据 (30)5.1.2.6 ASDU20一般命令 (30)5.1.2.7 ASDU21通用分类命令 (31)5.2 遥信 (31)5.2.1 传输过程说明 (31)5.2.2 ASDU 解释 (32)5.2.2.1 ASDU10 上送SOE信息 (32)5.2.2.2 ASDU42 全遥测 (32)5.3 遥测 (33)5.3.1 传输过程说明 (33)5.3.2 ASDU 解释 (33)5.3.2.1 ASDU10 变位遥测 (33)5.3.2.2 ASDU9 全遥测 (34)5.3.2.3 ASDU4 带时标遥测 (34)5.4电度量召唤过程 (35)5.5遥控 (37)5.5.1 传输过程说明 (37)5.5.1.1 ASDU10 遥控选择(带确认写) (37)5.5.1.2 ASDU10 响应遥控选择(带确认写) (38)5.5.1.3 ASDU10遥控执行(带执行写) (38)5.5.1.4 ASDU10响应遥控执行(带执行写) (39)5.6定值 (39)5.6.1 传输过程说明 (39)5.6.2 ASDU 解释 (40)5.6.2.1 ASDU21召唤定值(描述) (40)5.6.2.2 ASDU10 响应定值召唤(描述) (40)5.6.2.3 ASDU21 召唤定值(实际值) (41)5.6.2.4 ASDU10 响应定值召唤(实际值) (41)5.6.2.5 召定值全过程报文 (42)5.7 保护事件(带参数) (46)5.7.1 传输过程说明 (46)5.7.2 ASDU 解释 (46)5.7.2.1 保护事件参数ASDU10 (46)5.8 扰动数据 (47)5.8.1 传输过程说明 (47)5.8.2 ASDU 解释 (48)5.8.2.1 ASDU23 被记录的扰动表 (48)5.8.2.2 ASDU24 扰动数据传输的命令 (49)5.8.2.3 ASDU26 扰动数据传输准备就绪 (50)5.8.2.4 ASDU27被记录的通道传输准备就绪 (50)5.8.2.5 ASDU28带标志的状态变位传输准备就绪 (51)5.8.2.6 ASDU29传送带标志的状态变位 (51)5.8.2.7 ASDU30传输扰动值 (52)5.8.2.8 ASDU31传送结束 (53)5.8.2.9 ASDU25扰动数据传输的认可 (53)5.8.2.10 扰动数据传输示例报文 (53)1 前言本标准是基于电力行业标准DL/T 667-1999 下的通信接口规范,适用于国铁电气KT90K产品的与主站通信使用2 物理接口2.1 串行通信方式RS-485 接口,波特率9.6Kbit/s。
电力104规约详解
![电力104规约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b641b79312b3169a451a4dd.png)
104规约详解链路先握手再通信,不握手不通信,通信中断须再握手(建立链路) 确认报文的来回须对方的认可,认可方式可以是一条专用的报文也可以是下一个询问报文中的FCB来暗示原因传送的信息都必须带上原因,不允许没有理由的传输地址每个信息量都有一个唯一的不重复的地址类型每种信息的传输都有不同的功能类型68 启动符5D 长度6C 控制域103 控制域278 控制域300 控制域401 遥信D0 可变结构限定词(信息体个数)14 00 传送原因01 00 站地址01 00 00 信息体地址(点号=信息体地址-起始地址)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规约对比标准的104规约格式说明APCI 起始字节68HAPDU长度控制域八位位组1控制域八位位组2控制域八位位组3控制域八位位组4ASDU TYP 类型标识VSQ 可变结构限定词COT_L 传送原因COT_HADDR_L 站地址ADDR_HInfAddr_0 信息体InfAddr_1InfAddr_2…结构说明:TYP: 类型标识,可查表在监视方向的过程信息<0> := 未定义<1> := 单点信息 M_SP_NA_1 <3> := 双点信息 M_DP_NA_1<5> := 步位置信息 M_ST_NA_1<7> := 32比特串 M_BO_NA_1<9> := 测量值,归一化值 M_ME_NA_1<11> := 测量值,标度化值 M_ME_NB_1<13> := 测量值,短浮点数 M_ME_NC_1<15> := 累计量 M_IT_NA_1= 带状态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 M_PS_NA_1 <20> :<21> := 不带品质描述的归一化测量值 M_ME_ND_1=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 <22..29>:<3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单点信息 M_SP_TB_1 <31>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双点信息 M_DP_TB_1<32>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步位置信息 M_ST_TB_1 <33> := 带时标CP56Time2a的32比特串 M_BO_TB_1<34>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测量值,归一化值 M_ME_TD_1 <35>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测量值,标度化值 M_ME_TE_1<36>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测量值,短浮点数 M_ME_TF_1 <37>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累计量 M_IT_TB_1<38>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事件 M_EP_TD_1 <39>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 M_EP_TE_1<4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 M_EP_TF_1<41..44>:=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类型标识 := UI8[1..8]<45..69>CON <45> := 单命令 C_SC_NA_1 CON <46> := 双命令 C_DC_NA_1 CON<47> := 步调节命令 C_RC_NA_1 CON <48> := 设点命令,归一化值 C_SE_NA_1 CON <49> := 设点命令,标度化值 C_SE_NB_1 CON <50> := 设点命令,短浮点数C_SE_NC_1 CON <51> := 32比特串 C_BO_NA_1<52..57> :=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带时标的ASDUCON <58>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单命令 C_SC_TA_1 CON <59> := 带时标CP56Time2a的双命令 C_DC_TA_1 CON <60> := 带时标CP56Time2a的步调节命令C_RC_TA_1 CON <61> := 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点命令,归一化值 C_SE_TA_1 CON <62> := 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点命令,标度化值 C_SE_TB_1CON <63> := 带时标CP56Time2a的设点命令,短浮点数 C_SE_TC_1CON <64> := 带时标CP56Time2a的32比特串 C_BO_TA_1<65..69> := 为将来的兼容定义保留VSQ:可变结构限定词D7 D6 … … D0SQ 信息对象数目SQ=0:离散的信息报告SQ=1:顺序的信息报告信息对象数目的个数是0-127;一包报文中所含的信息(YC、YX等)的数目COT_L,COTH:传送原因1,NET保护单元之间的通讯怎样设置在6800里??2,控制域的I,S,U等格式是怎样用的I格式:信息传输格式类型(Information transmit format)简称 I-FORMAT。
信息与通信103规约完全版
![信息与通信103规约完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be3304bcd126fff7050b5d.png)
第一篇兼容范围本标准提供了继电保护设备(或测控设备)的信息接口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将继电保护和测量控制功能组合在一个设备内,只有一个通讯口的设备的信息接口,以及继电保护和测量控制功能分别由不同设备完成其功能的设备的信息接口。
本规约属于问答式规约。
在任何情况下,子站都不准主动向主站发送信息。
注:本配套标准定义的继电保护信息的兼容级别2的专用范围的类型标识和信息序号,只适应于国内已经生产的那些继电保护设备,在硬件方面改动比较困难时,可以使用本配套标准的专用范围,对于新的继电保护设备如果兼容范围还不能满足,不能满足要求的部分必须采用通用服务来实现。
控制功能采用本配套标准的通用服务来完成。
国内已经生产的测量,控制智能终端只有在硬件方面较难适应通用服务的要求时,才可使用本配套标准所定义的专用范围。
通讯帧格式如下所示:传输规定:a)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
b)每一个字符有一个启动位,八位信息位,一位偶校验位,一位停止位。
c)每个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
d)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为33位。
e)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区的8位位组的个数,为二进制数。
f)帧校验和是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区的8位位组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
g)接受校验:1)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2)校验两个启动字符,两个L值应一致,接受字符数为L+6、帧校验和、结束字符。
若检出一个差错,舍弃此帧数据,并校验空闲间隔。
3)在校验中,如无差错则数据有效。
PRM=1,表示是由控制系统向继电保护设备传输,控制系统为启动站。
PRM=0,表示由继电保护设备向控制系统传输,继电保护设备为从动站。
2·帧计数位FCB:控制系统向同一个继电保护设备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帧计数位FCB取反..,控制系统为每一个继电保护设备保留一个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未从继电保护设备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受出现差错,则控制系统不改变帧计数位FCB的状态,重传原报文,重传次数为3次,若控制系统正确收到继电保护设备的报文,则该一轮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结束。
IEC103和IEC104协议的分析和实施
![IEC103和IEC104协议的分析和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39ed7ec880eb6294dc886c1f.png)
IEC101、IEC103和IEC104协议的分析山东省沂南县供电公司滕晓辉摘要:阐述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国际标准IEC 60870-5-101(行标DL/T 634.5101-2002)、IEC 60870-5-104(行标DL/T 634.5104-2002)和IEC60870-5-103(行标DL/T 667-1999)。
分析了这些标准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提出的要求和实现。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传输规约;RS485总线;以太网1IEC60870-5-103标准1.1为互换性和互操作性对物理层的规范要求IEC60870-5-103标准为继电保护设备(智能电子设备(IED)或间隔单元)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此标准规定,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物理层应采用光纤传输系统和/或RS485总线系统。
(1)光纤传输系统为了提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和传输距离,应采用光纤传输系统,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或IEDs)的接口必须是光纤连接器。
(2)EIARS485接口作为上述光纤传输的一种变通,在控制系统和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之间可以采用基于双绞线的传输系统。
此种传输系统应符合EIARS485标准。
1999年10月国际电工委员会将RS485总线和/或光纤传输系统定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SAS)中和智能电子设备(IED)及变电站三层(变电站层、间隔层/单元层、过程层)间通信总线网的国际标准。
1.2EIARS485总线网技术性能EIA RS485总线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用于双向和平衡传输的电气接口通信标准。
此标准是工业多站系统需要的,为长距离传输数据而开发的总线网络。
它抗干扰能力强,数据传输速率快,价格低廉,维护成本低,能实现多站、远距离通信。
目前已广泛用于工业控制系统。
(1)抗干扰能力强。
RS485总线是采用差分平衡电气接口,RS485收发器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和电磁干扰的能力。
103、104规约及其应用
![103、104规约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b32886c5727a5e9856a61d7.png)
IEC103规约及其应用
1、概况 2、传输过程 3、报文结构 4、自动化信息表示
IEC103概况
IEC60870-5-103 规约是国际电工委员会1997 年颁 布的“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1999年我们国家等同采用IEC60870-5-103,由国 家经贸委颁布了电力行业标准DL/T 667-1999继电保护 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之后,在多次自动化年会上 (2000年的南昌会议)进行宣贯,要求推广应用。
103规约为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或间隔层的其它IED 设备与站控层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规定了标准,要求变 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站内通信协议采用103规约。
IEC103推广应用情况
1、基于RS485串口通信的变电站间隔层智能设备(保 护、测控装置)广泛采用IEC103规约通信。
2、基于以太网通信的变电站间隔层IED(保护、测控 装置)采用“厂家私有协议”通信。典型的有:南瑞继保 的《南瑞继保变电站以太网传输层、应用层规范》;南 瑞科技的《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网络规约》; 许继电气的《许继103/TCP通信规约》等等。
遥信信息送完后,ACD置0,控制端又改召唤命令为 “召唤二级数据”, 以此反复。
IEC103规约报文结构
规约控制信息LPCI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
链路规约控制信息:
固定帧长 可变帧长
10 控制域 地址域 校验和 16
68 长度 长度 68 控制域 地址域 ( ) 校验和 16
网络规约控制信息(私有协议):
8
7
6 543 2 1
下行 0 PRM=1 FCB FCV
功能码
上行 0 PRM=0 ACD DFC
功能码
FCB:帧计数位,正确收到报文后改变状态,否则不改变,要求重发。 FCV:帧计数有效位,FCV=1,则FCB有效,FCV=0,FCB无效。 ACD:要求访问一级数据。ACD=1,表示保护测控装置希望向控制端传输
104规约
![104规约](https://img.taocdn.com/s3/m/f9316d67581b6bd97e19ea4f.png)
76 5 4 3 2 10
发送序列号 (S)
0
发送序列号 (S)
接收序列号 (R)
0
接收序列号 (R)
1.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比 特1=0定义了I 格式, I格式的 APDU常常包含一个ASDU
2.发送方发送信息时增加发送 序号;接收方确认对方的发送 序号时增加接收序号
3.在双向传输I帧的情况下,同 时可确认对方的发送数据帧。
104规约应用层-I格式帧(短浮点遥测值)
类型标识13:短浮点遥测值
104规约应用层-I格式帧(短浮点遥测值)
非连续的短浮点遥测值传输报文
• 68 AA 40 01 02 00 0D 14 03 00 16 00 79 40 00 16 7E 6A 43 00 7A 40 00 16 24 6A 43 00 7B 40 00 8E BE 82 40 00 7C 40 00 81 F7 7A 3F 00 7D 40 00 15 00 E1 3F 00 7E 40 00 15 00 E1 3F 00 7F 40 00 00 00 00 00 00 80 40 00 12 A5 15 BD 00 81 40 00 16 40 EC 40 00 82 40 00 16 40 EC 40 00 83 40 00 A6 2C 09 3E 00 84 40 00 C3 86 C7 BB 00 85 40 00 13 48 C6 42 00 86 40 00 13 E8 CB 42 00 87 40 00 EC 02 DB 3F 00 88 40 00 2D C3 18 3F 00 89 40 00 15 30 5E 42 00 8A 40 00 14 90 58 42 00 8B 40 00 59 4A 76 3F 00 8C 40 00 C1 4A 8C 3E 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序号INF
被测值1
ASDU= 32 0E 02 2C 01 5C 40 15 10 00 40 15 48 12 20 0A 30 5D 98 3C A0 3C A8 3C F8 68 10 69 08 69 08 08 00 A0 6A
帧尾:校验码=BA 16
被测值。。。。
被测值i
基于严格定义的遥信开入量报文
遥信量传输采用一级数据传送,传输过程如下: 10 5A 44 9E 16 68 0D 0D 68 28 44 28 82 01 44 01 96 01 01 95 01 0E 98 16 应用层:28 82 01 44 01 96 01 01 95 01 0E 标识类型 28(40):单点状态信息(格式如右图); 可变结构限定词 82: 单个信息表示,共2个; 传送原因 1 :突发信息; 装置地址 :44(68); YX信息:第一个01 96 01 FUN=01、INF=96(150),状态=01 第二个01 95 01 FUN=01、INF=95(149),状态=01
IEC103规约及其应用
1、概况 2、传输过程 3、报文结构 4、自动化信息表示
IEC103概况
IEC60870-5-103 规约是国际电工委员会1997 年颁
布的“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1999年我们国家等同采用IEC60870-5-103,由国 家经贸委颁布了电力行业标准DL/T 667-1999继电保护 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之后,在多次自动化年会上 (2000年的南昌会议)进行宣贯,要求推广应用。 103规约为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或间隔层的其它IED 设备与站控层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规定了标准,要求变 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站内通信协议采用103规约。
TC57在变电站通信标准的编写计划中认为变电站通信标准有2个重要 组成部分:应用层传输规约以及通信网络和系统,而应用层传输规约 是核心部分,该委员会的工作安排是首先集中力量制定传输规约,然 后再制定通信网络和系统的标准。传输规约就是IEC103, IEC61850 将IEC103作为“引用标准”,就是将IEC 103引用成了IEC 61850标准 的条文。它们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些有效措施,在分析、解决问题方面取得一些成果。我们
即将开始推行IEC61850标准的应用,在新技术应用初期 是否也会碰到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课程安排
1、IEC103规约及其应用
2、IEC104规约及其应用 数据传输过程及相关知识; 通信控制信息、规约参数及其作用。 3、结合介绍的知识,分析IEC104规约 通信缺陷的典型案例
通用分类服务
数据单元标识符
类型 可变 标识 结构 限定 词 传送 装 原因 置 地 址
信息体(自动化信息表示)
通用分类功能描述(FUN,INF); 数据集:以GIN KOD GDD GDI表示的信息状 态或数值,如:遥信状态,遥测值,遥控命 令。)
103规约自动化信息的表示
采用严格规定的“类型标识,功能类型, 信息序号”来表示自动化信息的。 采用通用分类服务的“数据集”格式, 通过“自我描述”方式来表示自动化信息 的。
IEC103推广应用情况
1、基于RS485串口通信的变电站间隔层智能设备(保 护、测控装置)广泛采用IEC103规约通信。 2、基于以太网通信的变电站间隔层IED(保护、测控 装置)采用“厂家私有协议”通信。典型的有:南瑞继保 的《南瑞继保变电站以太网传输层、应用层规范》;南 瑞科技的《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网络规约》; 许继电气的《许继103/TCP通信规约》等等。
基于严格定义的遥测信息报文
遥测量传输采用二级数据召唤响应的方式传送, 传输过程如下: 类型标识32 可变结构限定词 传送原因 公共地址 功能类型FUN
主→从: 10 7B 2C 9D 16 地址44,功能码11;
召唤二级数据 ,
从→主: 68 24 24 68 08 2C 32 0E 02 2C 01 5C 40 15 10 00 40 15 48 12 20 0A 30 5D 98 3C A0 3C A8 3C F8 68 10 69 08 69 08 08 00 A0 6A BA 16 LPCI= 68 24 24 68 08 2C
固定帧长 5个字节 10 控制域 地址 校验码 16 可变帧长 68 长度 长度 68 控制域 地址 ASDU 校验码 16
8 7 6 5 4 3 2 1
下行
上行
0
0
PRM=1 FCB FCV
PRM=0 ACD DFC
功能码
功能码
FCB:帧计数位,正确收到报文后改变状态,否则不改变,要求重发。
FCV:帧计数有效位,FCV=1,则FCB有效,FCV=0,FCB无效。 ACD:要求访问一级数据。ACD=1,表示保护测控装置希望向控制端传输
按照规则 进行数据传输
基于以太网的网络103的数据传输过程
不同厂家私有协议采用的数据传输控制 方式差异比较大,主要体现在不同的数据 类型采用的传输控制方式的选择上各有特 点。 如:南瑞继保的遥测、遥信传输采用 TCP;南瑞科技传输遥测遥信采用UDP,只 有遥控命令采用TCP。
基于RS485串口链路的数据传输过程
从
主:以遥信信息响应(带时标的SOE等);
遥信信息送完后,ACD置0,控制端又改召唤命令为 “召唤二级数据”, 以此反复。
IEC103规约报文结构
规约控制信息LPCI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
链路规约控制信息:
固定帧长 可变帧长 10 控制域 地址域 校验和 16
68 长度 长度 68 控制域 地址域 ( ) 校验和 16
IEC61850标准培训班
IEC103/104 通信规约及其应用
叶海明 南京 江宁 2009年2月
设置IEC103/104规约课程的几点考虑:
1、IEC60870-5-103与IEC61850标准的关系 应用对象是一致的; IEC103规约是IEC61850标准的“引用标准”。
谭文恕教授曾经专门谈过IEC103与IEC61850之间的关系:IEC
类型标识40/41
可变结构限定词
传送原因 公共地址
功能类型FUN 信息序号INF I N B S 0 0 0 SPI 重复信息点表示 附加信息
从RCS9612信息表得知:FUN=1,INF=150的是:开入1 FUN=1,INF=149的是:断路器位置 状态位: IV
NT BL SB RES 0 RES 0 RES 0 SPI
类型标识01
可变结构限定词
传送原因
公共地址
功能类型FUN
信息序号INF
0 0 0 0 0 0 DPI 4字节时标
附加信息
从RCS9612信息表得知:FUN=242,INF=187的是: 遥控投入 状态位: IV
NT BL SB RES 0 RES 0 DPI-2 DPI-1
IV :有效/无效;NT:当前值/非当前值 ;BL:闭锁/未闭锁;SB:未取代/取代 DPI :10=合ON、01=分OFF、00 /11=无效
基于严格定义的IEC103遥控信息
遥控执行过程:
主→从 从→主 主→从 从→主 主→从 从→主 主→从 从→主 遥控选择 68 0A 0A 68 53 2C 40 81 0C 2C 01 30 85 02 30 16 链路确认 10 10 2C 3C 16 召唤一级数据 10 7A 2C A6 16 遥控返校 68 0A 0A 68 08 2C 40 81 0C 2C 01 30 85 02 E5 16 遥控执行 68 0A 0A 68 53 2C 40 81 0C 2C 01 30 05 03 B1 16 链路确认 10 10 2C 3C 16 召唤一级数据 10 7A 2C A6 16 执行响应 68 0A 0A 68 08 2C 40 81 0C 2C 01 30 05 0科技 许继电气 90EB 长度 90EB 源厂址 源设备址 ……… 68 长度 长度 68 源节点类型,IP地址 …… 68 长度 控制域4字节(发送序号,接收序号
南瑞继保网络103控制信息
南瑞科技网络103控制信息 许继电气网络103控制信息
LPCI控制域的含义
设置IEC103/104规约课程的几点考虑(续):
2、IEC60870-5-103/104规约应用的现实意义。目
前运行的监控系统以IEC101/103/104为主,这种状态将
维持5-8年,因此103/104仍然是今后工作的主要内容。 3、IEC103/104规约在现场应用多年,积累了不少 经验,这些经验对新技术的应用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IEC103/104在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采取了一
基于严格定义的保护动作事件报文
主-从 10 7A 1C 96 16 召唤一级数据 可变结构限定词 从-主 68 12 12 68 28 1C 02 81 01 1C F2 5F 02 26 传送原因 03 96 00 7B 93 15 15 0B 39 16 信息响应 应用层:02 81 01 1C F2 5F 02 26 03 96 00 7B 93 15 公共地址 15 0B 功能类型FUN 标识类型 02:带相对时间的时标报文(格式如右图) 可变结构限定词 81: 单个信息表示,共1个; 信息序号INF 传送原因 01 :突发信息; 0 0 0 0 0 0 DPI 装置地址 :1C(28); 2字节相对时间 遥信信息:F2 5F 02 FUN=F2(242)、 INF=5F(95)、 状态=02合 2字节故障序号 相对时间:26 03 806毫秒 4字节时标 故障序号:96 00 150 附加信息 4字节时标:7B 93 15 15 37秒755毫秒,21分,21时。 从RCS9612信息表得知:FUN=242,INF=95的是:过流Ⅱ段动作 该报文的解释是:过流Ⅱ段动作,动作时间:21时21分37秒755毫秒, 保护启动后806毫秒出口,该故障随机序号150。 类型标识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