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民俗文化
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的通知
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2.12.31•【字号】南府办发〔2012〕67号•【施行日期】2013.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的通知南府办发〔2012〕6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经市政府五届3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施行。
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12月31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调查公布第三章保护传承第四章开发利用第五章保障措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南充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市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本市建立市、县(市、区)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分级保护。
县(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应当报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文化主管部门)备案。
南充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南充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充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0.07.19
•【字号】南府函〔2010〕136号
•【施行日期】2010.07.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南充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的通知
南府函〔2010〕13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经南充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专家组评审,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办公室审议通过,现将第三批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予以公布(共计20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实现南充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和项目保护单位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要求,认
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保护文化资源,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九日。
民间文学中的南充蚕桑丝绸文化
民间文学中的南充蚕桑丝绸文化作者:文建刚来源:《地方文化研究》2014年第03期[摘要]作为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名城,南充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其民间文学中记录有许多极富价值的蚕桑丝绸文献材料。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搜集和整理这些材料,考证始蚕者的真实身份、弄清伏羲织造之谜、比较民间传说故事、剖析其中的历史信息,进而在历史事实和真相的基础上,阐明这些民间传说故事的巨大价值和意义,对于推动学术研究,并以史为鉴,促进南充更好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南充;蚕桑丝绸;民间文学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54(2014)03-0049-14通俗而充满趣味的民间文学在其奇异的文辞中包含了各个时期、地区和社会阶层的重要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对我们还原和认识客观真实的历史具有极大的辅助作用,是历史文献典籍和考古发现之外研究历史的又一可靠可行途径。
南充,秦汉以后历为郡、县、州、府、路、署的治所,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在中国蚕桑丝绸业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试图从民间文学的角度,在对南充地区有关蚕桑丝绸业的民间文学材料进行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为南充蚕桑丝绸业的发展及其历史文化研究发掘一些历史信息,并对相关问题作简略之探究与辨析,希请指正。
一、南充蚕桑丝绸材料搜集与整理较之南充繁荣的丝织业,有关蚕桑丝绸的民间文学材料的整理与研究则略显不足,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材料大多流传在民间,长期未被重视;(二)近代以来的文化变革又促使这些文化流失极为严重;(三)缺乏大规模的专业性搜集与整理。
在相关研究方面,现阶段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南充蚕桑丝绸文化研究较少,{1}且研究内容集中在历史考证、旅游开发和丝织业发展等方面,对南充丰富的蚕桑丝绸民间文学材料搜集整理的论著尚付阙如。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和实地考察等方式,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现将搜集材料整理为“神话故事”“传说故事”和“歌谣、谚语及诗文等”三大类,汇总如下:(一)神话故事类神话产生于人类蒙昧无知的远古时代,主要描写古代英雄人物及神格化事物的传奇故事,且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被不断地改编、创造、放大,使故事在不经意中印上了各个时代的烙印。
南充丝绸文化
南充丝绸,四川省南充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南充丝绸是特色传统丝织工艺品之一,因产于四川省南充市得名。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地形以丘陵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栽桑养蚕,具有3000多年的蚕桑历史,素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美称,2005年4月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称号。
南充丝绸具有光泽一致性好,织物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手感柔软、弹性好,平纹织物不易起皱等特点。
据史料记载,自周朝始,今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的蚕丝织物就已经成为贡品。
在秦汉时期,丝绸业开始成为南充经济的一大支柱。
史载,2000多年前,东起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中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五彩丝绸络绎于途,为古代中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丝绸之路"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经考证,拥有璀璨丝绸文化的南充,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发源地。
嘉陵江高坪段发现的巨型桑树乌木,再次佐证了这一说法。
经过南北朝及隋朝的发展,丝绸产业在唐宋时期达到新的高度。
有诗人用"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来形容当时丝绸业的盛况。
当时,朝廷将南充地区的绸、绫、金、绢、丝等十余种产品定为常贡品。
而由南充生产的果州花红绫还由长安输往日本,一时名扬海外。
在元代,由于战乱频繁,南充丝绸基本处于停滞和衰败阶段。
直到明代开始,由阆中、中溪等地产的水丝,因质量较好而畅销吴、越、闽等地。
这表明当时南充丝绸已经恢复到相当水平。
清代,政府非常注重蚕桑养殖和丝绸发展,南充地区的丝绸业重又显现出繁荣景象。
民国元年(1912年),西充县占山乡人傅骏山投资白银万两,在都京镇开办兴隆丝厂,后改名为六合丝厂,也是南充丝二厂的前身。
兴隆丝厂首开近代南充境内用机器缫丝织绸的先河,当时年产值近2万银币。
四川南充历史文化的介绍
四川南充历史文化的介绍四川南充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南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曾是巴蜀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四川南充的历史文化吧。
南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夏、商、西周时期。
在春秋战国时期,南充属于蜀地,是巴蜀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在秦朝统一中国后,南充成为常山郡的辖地,开始了长期的军事要塞时期。
南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巴蜀文化的传承之地,还是著名的带状文化的交汇地区。
带状文化是指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现象,南充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巴蜀文化和带状文化的交汇之地。
南充的历史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其众多的古代遗迹和文化景观上。
在南充市内,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如翠屏山、南充古城墙、阆中古城等。
翠屏山是南充市内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是南充的象征之一、南充古城墙位于南充市中心,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墙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阆中古城位于南充市阆中区,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保存较好的明代古城,被誉为“巴蜀第一城”。
此外,南充还有许多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夜郎国”遗址。
夜郎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秘国家,南充被认为是夜郎国的所在地。
考古发现,夜郎国非常神秘和独特,其遗址内发现的文化遗物极为丰富和珍贵。
这些遗址和遗物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此外,南充还有众多的传统文化,如川剧、川江民间文化等。
川剧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在南充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被誉为“天府之戏”。
川剧以其独特的音乐曲艺、激昂的唱腔和独特的表演形式,深受巴蜀人民的喜爱。
此外,南充还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如川江民间文化。
川江是指长江和沱江的交汇处,是南充的一条重要河流。
川江民间文化丰富多样,有着独特的流行艺术、民间音乐、曲艺等,反映了巴蜀地区的文化特色。
南充 宗教风情
南充宗教风情
南充市位于四川省西部,被称为“天府之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宗教文化。
历史上,南充市有沃里斯教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代表着南充市统治者们对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崇尚。
南充市广大市民对宗教信仰有着浓厚的感情,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宗教不仅仅是一种习俗,而是表达和虔诚的一种方式。
南充市的宗教风情浓郁,宗教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南充市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文明中,沃里斯教在南充市发挥重要作用,它被誉为“宗教之国”,滋养着市民们对宗教信仰的深厚感情。
传统的宗教习俗在南充市流传甚广,如圣诞节、复活节等均与宗教有关。
传统节日如此重要,而宗教义仪更是不可抗拒。
南充市的宗教风情也表现在民俗艺术方面。
南充市有着多种传统艺术形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宗教音乐。
南充的宗教音乐具有浓厚的西方宗教色彩,韵律曲调优美动听,旋律抒情,内容丰富,情绪高昂,朗朗上口,深受人们喜爱。
宗教活动是南充市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地各教派都会经常举行各种宗教活动,如向新婚夫妇祝福宗教仪式,宗教礼拜仪式等,对当地宗教信仰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当地土司也经常组织礼拜宗教先祖,以歌唱、钟声等方式来表达对先祖的缅怀和尊敬之情。
综上所述,南充市的宗教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宗教信仰在南充市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宗教活动、宗教音乐、宗教礼拜等,
既可以表达当地市民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宗教文化,增进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更好地实现人与宗教和谐共处。
南充人文背景介绍
南充市处在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由于处在充国南部 得名。南充历史悠久,源自汉高祖公元前202年设立的安汉, 至今建成2200多年。春秋以来历为都、州、郡、府、道之治 所;解放初期为川北行署区的驻地。 南充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四川省石油 天然气和能源化工基地、川东北区域科教文化中心、西部地 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是川东北经济、物流、商贸和金融 中心。素有“水果之乡”、“丝绸之都”的美誉。 截止2016年,南充GDP总量达1651.40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达1561.31亿元,南充是三国文化和春节文化的发祥地, 民风淳朴,民俗优雅,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和嘉 陵江文化交融生辉。
罗瑞卿
罗瑞1906.5.31—1978.8.3),大将军衔,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3] 。 四川南充人。民国十七年(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八年(1929年)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 军政治委员、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参加乐安宜黄、建黎泰、金资等战役,参 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战斗,参加强渡乌江战斗,率部六渡赤水,参加回师 遵义歼灭国民党军吴奇伟师的战斗,参加直罗镇战役,参与指挥百团大战和领导华 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组织绥东战役,参与指挥大同集宁、张家口、易满、保南、 正太、青沧、保北、大清河北等战役,参与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 太原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瑞卿先后担任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 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 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5] 。1978年8月3日病逝,终年72岁。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1] , 祖籍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侨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汉辞赋家, 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2] 。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 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 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 莫若司马迁。”
文化南充
文化南充南充市是四川著名历史文化名城。
为让南充因文化而厚重、因文化而生动,南充市着眼于文化惠民乐民、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壮大文化产业支撑,大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其存在和发展与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紧密相联。
作为人类认识和实践的产物,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它既体现现在人们的精神活动和行为活动中,也体现在人们创造的各种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
多元的文化成就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
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
文化被看做是一种人类文明抽象的结构,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一个复合体。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分布的空间特征和时代性特征,不同民族、地域和时代的人们所创造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特点,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和历史文化。
南充春季花明,夏日风清,秋熟香溢,冬至温润;而南充的文化更是让人们无比的赞赏。
南充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世称“并迁双固”的陈寿,以其文史兼美的不朽名著《三国志》。
南充被联合国定为世界三国文化研讨会永久会址。
南充市境内三国址较多,诸如万卷楼、张飞庙、谯周墓、王平墓、瓦口关古战场等,为其形成了独立的“三国文化”。
为进一步打造“三国文化源”,南充市的人们开展了‘四川·南充三国文化节’活动,目的是为了促进南充“三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发展。
“三国文化”的发展是适应了现在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塑造“三国文化渊源”雕塑群。
用组雕形式向人们直观地展示“三国文化”从史著《三国志》到世界名著《三国演义》的演变渐进过程,加深对“三国文化源头”的印象;并在适当的时候举办“品读‘三国’有奖征文”、“三国文化与南充有奖征文”、“三国诗歌会”、“三国灯展”等具有三国特色的文化活动,并注入时尚元素,增强参与性和互动性。
南充文化传统
南充文化传统
南充,一个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城市,素有“丝绸之路的起点、天府之国的东
大门”之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南充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融合了巴蜀文化、巴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南充文化传统。
南充的文化传统主要体现在民俗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
南充的民
俗文化丰富多彩,包括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民俗节庆活动等。
比如,南充的龙舟赛、庙会、民间舞蹈等活动都是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每逢节日都能看到人们载歌载舞、欢天喜地的场景。
此外,南充的建筑文化也是独具特色,古老的寺庙、宫殿、民居等建筑遗迹,见证了南充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而南充的饮食文化更是令人垂涎欲滴,辣味十足的川菜、美味可口的小吃,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南充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除了以上方面,南充的文化传统还体现在语言文字、传统医药、手工艺等方面。
南充方言是南充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南充人交流的工具,更是南充文化的一种载体。
传统医药和手工艺也是南充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充人民世代相传的医药知识和手工艺技艺,为南充的文化传统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南充的文化传统是南充人民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南充人民的精神寄托,更是
南充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当今社会,南充的文化传统正逐渐走向世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探寻、品味和传承。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充的文化传统将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绚丽多彩的风采。
南充阆中古城
南充阆中古城阆中古城处在阆中市内、嘉陵江边。
阆中市是巴蜀之要冲、川北之重镇,有近2千平方公里,约90万人口,古称阆苑。
阆中古城被号称为全国四大古城之一(另外三处是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它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的一座城市,被誉为风水古城。
城中四四方方的街道、整整齐齐的青石板路、沿街悬挂的红灯笼,把人带入悠远的历史。
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其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岭南庭院建筑于一体,独具特色,具有明代的疏朗淡雅风韵,又有清代精美繁复的特色,展现的是古、雅、幽、精的韵味。
古城内老街交错,古巷纵横,有90多条,其中的20多条街巷乃保留有唐宋时的建筑风格,乃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
古城景点包括:张飞庙、巴巴寺、华光楼、锦屏山、滕王阁、大佛寺、清代考棚、马家院、张家院、状元洞等。
阆中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天造地设,风景优美素有“阆苑仙境”、“巴国蜀国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苏轼曾赞道“阆苑千葩映玉寰,人间只有此花新”,陆游也曾在此留下了“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的佳句。
阆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韵味横溢多珍贵的文化遗迹。
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灿若群星的众多文物遗迹,构成了阆中古城在发展旅游中的独特优势。
目录1. 名人2.多元文化【本源文化】阆中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路史》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得名,乃阆中渝水(即阆中嘉陵江段)之地。
”华胥是伏羲的母亲,伏羲的母亲在阆中,由是阆中与甘肃成纪、河南陈州就构成了伏羲文化的链条。
【巴渝文化】阆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渝文化。
巴国的最后一个国都定于阆中,秦末,阆中巴人领袖范目率七姓巴人组成汉军前锋,助刘邦“还定三秦”。
直到今天,还可以从“巴渝文化活化石”巴渝舞以及川北灯戏、傩戏、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渝遗风。
南充非遗类型
南充非遗的类型
南充非遗的类型丰富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例如喻家少林六合拳,这是一种独特的武术形式。
2. 传统美术:如阆中门神画和竹编(高坪竹编)。
阆中门神画的特点是家家户户的门上不是贴门神,而是画门神,形式多样,包括二门的多福神、财神等文门神,厢房门的祈福门神,以及后门的镇宅门神。
竹编则展示了高超的手工技艺和独特的艺术美感。
3. 传统技艺:包括四川客家牛肉制作技艺、桑茶制作技艺、皮蛋制作技艺(德乡嫂松花蛋制作技艺)、保宁蒸馍制作技艺、豆腐干制作技艺(曹氏豆干制作技艺)等。
这些技艺都代表了南充在食品加工和手工艺方面的独特传统和精湛技艺。
4. 传统医药:如龙医官中医接骨投榫技艺,这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骨伤治疗方法。
5. 民俗:如蛴蟆节,这是南充嘉陵区的一种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已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
6. 传统舞蹈:包括龙舞(仪陇县金龙舞)、龙舞(西充祥龙板凳龙)、龙舞(蓬安水龙舞)等。
这些舞蹈形式充满了活力和艺术魅力,反映了南充的民间文化特色。
7. 传统戏剧:如南部花灯戏,这是一种古老且广泛流传的表演艺术,代代相传,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南充的非遗类型丰富多样,包括体育、美术、技艺、医药、民俗、舞蹈和戏剧等多个方面,展示了南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
文化南充
文化南充自从进入大学后,我才知道四川有个南充。
在之前,我对南充毫无映像。
现在,我已由原先对南充的一无所知,变为现在对南充的无所不知。
经过两年的大学生活,通过日常的见闻,我对南充有了系统的了解,特别是南充的文化。
现在就让我来谈谈南充的文化,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南充这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历史名城吧!南充的历史南充历史悠久,开发较早,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
夏代为“有果氏”之国,殷商属巴国,周为巴子国属地。
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30年,巴子国国都迁阆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灭巴,十一年置阆中县,隶巴郡(今重庆市)。
秦代郡县建置依旧。
西汉初,析阆中县置安汉(今南充)、充国县。
新莽时更安汉县为安新县。
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境内置巴郡,辖安汉(郡治)、阆中、西充国(充国更名)、南充国县(析充国县置)。
建安六年改巴郡为巴西郡,郡治迁阆中,隶属未变。
三国蜀汉、西晋、成汉时,郡县依旧。
东晋时,阆中为北巴西郡郡治,辖西充国(郡治)、南充国、安汉、羔羊县(今仪陇境)。
南朝宋时,巴西郡为僚人所聚,郡县迁今绵阳市境内侨置,辖阆中(郡治)、安汉、西国(西充国改)、南国(南充国改)、羔羊县。
南朝齐时,郡县建置依旧。
南充安汉阁朱德故居唐代,隶山南西道,境内置3州,辖阆州(阆中郡)阆中(阆内改,州郡治)、思恭(今阆中境)等19县。
五代时,州县设置未变。
后唐于阆州置保宁军,于果州置永宁军。
北宋,境内置3州,辖隶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县。
南宋,境内置1府,辖隶潼川府路的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县及隶利州路的阆州阆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国、新政、西水县和蓬州蓬池(州治)、仪陇、营山、伏虞、良山、相如县等2州15县。
明代隶四川布政使司,境内置2府,辖顺庆府南充、西充县和蓬州、营山、仪陇县,保宁府阆中(府治)、南部等1州6县。
清代隶四川省,境内置川北道,辖保宁府阆中(道府治)、南部县,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营山、仪陇和蓬州(县级州)等2府1州6县。
南充的风俗文化
说春
在川北仪陇山区民间,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三春”习俗不断翻新作秀,她是一种广泛的民风民俗,也是民众喜欢的一种有滋味的乡村风味。欢欢喜喜去说春。新春头里的正月间,有民间老艺人,带上简单的乐器和吉祥的春字、福字、财字,不辞辛苦地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地“说春”。那是一段吉祥文明的词句:“新春艳阳天,农家心喜欢,开年走好运,事事都顺心”等等。说唱10多分钟后,就恭维热情地赠送一张春字、福字或财字等字帖。说春人因人说唱,随机应变,词句滚瓜烂熟,从运气、找钱、种植和养殖等多方面入手,以生动精炼的语句词儿说唱得主人心花怒放。
川北大木偶源于民间,服务民间,融戏剧、舞蹈、音乐、绘画、雕刻于一体,剧目丰富,表演别致。新中国成立前,演出剧目以因果报应,才子佳人,升官发财的世俗题材为主。解放后,整理、移植了《白蛇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幽王回宫》、《出岐山》等剧目。特别是1983年以来,对川北大木偶进行了系统地拯救、提高、发展,剧作家们改编了《美人鱼》,创作了《玉莲花》、《巫山神女》、《小铃铛漫游记》等剧本,充分发挥了川北大木偶的独特造型效果和表演技艺。
川北大木偶享有广泛的国内国际影响。1953、1975年,仪陇木偶剧团两次赴京参加全国木偶、皮影调演,在怀仁堂等剧场为中央领导和各国驻华使节演出,受到高度评价。1989年9月,在全国第二届艺术节上,川北大木偶又以新的风姿晋京在主会场演出,观众为之倾倒。几十年来,从事川北大木偶艺术的演职员走遍巴山蜀水以及廷黔、秦、滇的部分城镇,行程近百万公里,观众达晨万人次以上。80年代以来,川北大木偶开始走向世界。1987年,受国家文化部派遣,南充木偶剧团出访前苏联、芬兰,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图拉、赫尔辛基、波里、拉赫底等六个城市访问演出,获得极大成功。1988年,南充木偶剧团又以“中国大木偶剧团”的名义出访新加坡,在加东丽宫戏剧院连演12场,场场爆满。1990年,又赴印度、荷兰参加国际木偶艺术节,展示了绰约的风姿,无论是造型、还是表演都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流的,独特的木偶艺术”。
关于南充市非遗“王皮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关于南充市非遗“王皮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作者:周娴婷何祥鹏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09期摘要:王皮影作为川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代表,凝聚了雕刻和戏曲艺术的精髓。
在南充市起到了独树一帜的作用,既有传承意义,又具备较高的研究价值。
王皮影不仅显示了工艺制作的效果,更将一个个人物卡通化、艺术化、形象化。
生动的形象特质被彰显得淋漓尽致,同样,王皮影在四川南充市也拥有着较为明显的地位,是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演绎着民间艺术。
本文从南充市王皮影的起源出发,分析其发展,并提出传承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王皮影南充市艺术传承与发展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9-0156-03一、关于南充市“王皮影”艺术的介绍南充市“王皮影”历史悠久,传承谱系,充分利用了雕刻艺术,传承和演绎技艺。
王皮影又称为灯影,在西汉时期出现生长的萌芽,在唐宋时期广泛流行,普及到各个角落,一般由4-7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表演出神入化的剧目。
通过生旦净丑末等角色按照不同的性格、身份在舞台上,展现出故事画面呈现给观众。
南充市王皮影,造型较高,头帽相连。
最为常见的是傀儡戏,孕育着中国民间工艺的文化瑰宝。
同时加带各种配乐、说唱等,人物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脉络清晰,每一件王皮影都折射出精湛的工艺,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王皮影”是位于四川北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的民间艺术大师王文坤一家八代相传的雕刻和表演艺术,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名录;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关于南充市“王皮影”艺术的课题研究“川北王皮影”作为我市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是我市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蕴含着川北地区民众特有的精神价值、想象力和思维方式,是代代相传的活态文化。
南充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南府函〔2018〕7号
南充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正文:----------------------------------------------------------------------------------------------------------------------------------------------------南充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南府函〔2018〕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第五批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已经六届市政府第29次、第3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保护理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成渝第二城”作出积极贡献。
南充市人民政府2018年1月29日第五批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7项)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别申报地区及单位1祝氏高台狮舞传统舞蹈蓬安县文化馆2南部皮影戏(神坝皮影)传统戏剧南部县文化馆3清音曲艺顺庆区文化馆4四川盘子曲艺蓬安县文化馆5松溪内家拳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顺庆区文化馆6景泰蓝金丝彩釉手工画传统美术顺庆区文化馆7蜀绘传统美术顺庆区文化馆8面塑传统美术南部县文化馆9李氏古琴制作技艺传统技艺顺庆区文化馆10贺家空心挂面制作技艺传统技艺高坪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11木质杆秤制作技艺传统技艺高坪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12丝绸传统织染技艺传统技艺高坪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13川北大木偶造型制作技艺传统技艺四川省大木偶剧院14南部杜氏中医(妇科、胃病中药疗法)传统医药南部县文化馆15龙医官中医接骨投榫技艺传统医药高坪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16蛴蟆节(嘉陵蛴蟆节)民俗嘉陵区文化馆17落下闳故里(阆中)春节习俗民俗阆中市非遗协会——结束——。
介绍南充特色文化
西华……国家AAAA风景旅游区 • 阆中古城……….国家AAAAA风景旅游区 • 阆中天宫院景区……….国家AAAA级风水文化景区 • 西充九龙湖旅游景区 • 西山风景区………国家AAAA风景旅游区、三国文化源 • 嘉陵第一桑梓……….国家AAAA风景旅游区、司马相如故里 • 南部升钟风景区………..国家AAAA风景旅游区、西南地区最大的一座水库 • 南充仪陇朱德故居琳琅山景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 凌云山风景区………..国家AAAA景区 • 西充张澜故里……………创中国AAAA级景区 • 西充百佛寺森林公园(欲创百福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 嘉陵江第一曲流………..世界2大曲流之一,亚洲唯一359°曲流 南充 • 南部禹迹山……….国家AAA风景旅游区 • 南充市北湖公园……….国家AAA风景旅游区 • 张澜、罗瑞卿故居……….国家AAA风景旅游区
阆中古城
张飞庙
中天楼
客栈风情
小 熊 猫
三、文化名人
张 飞
朱 德
张 澜
陈 寿
四、南充美食
南 充 米 粉
川 北 凉 粉
营 山 凉 面
大 通 热 凉 粉
锅 盔 凉 粉
白糖蒸馍
杨鸭子
西充狮子糕
麻花
南充三绝!!! 阆中保宁醋 南充冬菜
南充张飞牛肉
南充欢迎你!
景区风光
白 塔
北 湖 公 园
西 山 风 光
凌 云 山
朱 德 故 里
太 蓬 山
阆(làng)中古城,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千年古县,中国 春节文化之乡,中国四大古城 之一。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 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 建城历史,为古代巴国蜀国军 事重镇。
三、教育状况
南充剪纸家风故事
南充剪纸家风故事
我们在四川的街角巷尾、古镇村落探寻着手艺人、手艺人,记录、讲述他们的故事,让文化被看见、被了解。
南充,一座屹立在嘉陵江畔2000多年的城市。
嘉陵江水赋予了南充人潇洒飘逸的性格特点,也孕育出流传千年的文化传承。
南充市嘉陵区因嘉陵江而得名。
嘉陵剪纸,则是南充众多文化传承中具有代表性的瑰宝之一。
嘉陵剪纸沿袭了嘉陵江古老的文化基因,于古朴中蕴含灵动,纤巧中透出苍劲。
剪纸以阴阳两种刻法为主,融合了南北艺术风格,刚柔并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
2021年4月,嘉陵剪纸被列入第六批南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今年35岁的杜华江是嘉陵区公安分局的一名辅警,也是南充市嘉陵剪纸非遗传承人。
据杜华江回忆,他的剪纸技术是长辈们传承下来的。
小时候逢年过节,家里大人们坐在一起剪纸时,他就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看。
“六七岁的时候,我就能剪出很多花样了。
”杜华江说,后来在四川美术学院学习期间,接触了大量艺术精华,毕业后便开始尝试将其融入嘉陵剪纸中,让嘉陵剪纸的艺术风格更加多元化。
杜华江还将时下热点融进自己的剪纸创作之中,探索出非遗进校园、非遗直播等诸多模式,让更多人学习、关注嘉陵剪纸,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千刀不断,刀不乱。
嘉陵剪纸,考验的是传承人的技艺,也承载
着世代相传的匠人精神。
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也是流淌在杜华江血液里的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川北凉粉 顺庆羊肉粉 保宁干牛肉 松花皮蛋 保宁白糖蒸馍 营山板鸭 南部鸭老壳 蓬安河舒豆腐 锅盔灌凉粉 川北大木偶 川北皮影 川北灯戏 锅盔灌凉粉
2
川北凉粉自清末问世以来,以其独具红辣味醇、鲜香爽口的 川味风格饮誉巴蜀,流传至今。当时,原南充县江村坝农民谢天 禄,在中渡口搭棚卖担担凉粉,他的凉粉制作精细,从磨粉搅制 到调料、配味都有独到之处,行人品尝后 川北凉粉无不称道,谢 凉粉便有了名气。其后,农民陈洪顺悉心研究谢凉粉制作工艺, 取其所长并加以改进,凉粉制作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他选用新 鲜白豌豆用小磨磨细,十分讲究搅制火候、所作凉粉质细柔嫩, 筋力绵软,明而不透,细而不断,调料配味,更具匠心。不久, 陈凉粉便名扬川北一带,“川北凉粉”也不胫而走。老一辈无产阶 级革命家朱德、罗瑞卿生前回南充视察工作时,就曾特意品尝了 川北凉粉。川北凉粉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凉粉制作独具特色, 更主要的是拌料十分考究。主要拌料有辣椒、花椒、生姜、葱叶、 冰糖等掺合制作的红油,以及有精选大蒜捣制的蒜泥,可谓色、 香、味俱全,独具风味。
18
19
20
蓬安河舒镇的豆腐历史悠久,远近驰 名。据当地老人回忆,相传清顺治年间就 有了名气。河舒豆腐由于质量好,附近几 个乡的人逢场都要到这里来买,成了当地 久负盛名的土特产。
21
22
23
川北大木偶(杖头木偶)活动于仪陇县马鞍场一带, 起源于一种家传艺术。1914年,仪陇包包场(今石 佛乡)木偶艺人李约之买下杨三合的木偶,创建“福 祥班”,走村串户进行表演,深受乡亲百姓喜爱。新 中国诞生以后,“福祥班”民间木偶艺人结束了流浪 生涯,组建了仪陇木偶剧团,1987年更名为南充木 偶剧团。在三个世纪的岁月里,川北大木偶在造型、 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兼收并蓄,取各家之长, 融各家之巧,形成独有的艺术特色,被国内、国际 公认为世界稀有的木偶艺术。
9
10
11
松花皮蛋为南充名特产品。系采用传统天然原料 配方,不含铅,无有害物质,且含有多种氨基酸和 麸酸钠,呈弱碱近中性。南充松花皮蛋质量特佳。 蛋体离壳容易肃取,蛋白透明,富有弹性,松花明 显,宛若松柏盆景,蛋黄油泣,略带糖心。近年来, 又创一种在蛋层间具有明显的赤、橙、黄、绿、青 等色彩绚丽的“五彩松花皮蛋”,为海内外盛大宴会 和工艺菜谱增加了新的品种。1982年,在外贸部商 检局重庆分局和外贸系统在罗江召开的出口食品质 量评比会上,南充松花皮蛋获总分第二名,在四川 省食品系统质量评比会上,获第一名。1984年该产 品远销首都,被誉为“嘉陵状元皮蛋”。目前,该产 品远销东南亚等地及全国各大城市。
6
7
8
保宁干牛肉,亦称张飞牛肉,为阆中市 一大名食。在清代乾隆年间就远近驰名,至今 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民国时期在成都“劝业会” 上被评为“上等食品”,自此声誉更佳,至今不 衰。保宁干牛肉分生、熟两种。生干牛肉又称 风干牛肉,经腌制、烟熏、风干、密藏等工序 精制而成。熟牛肉,系选用精肉,经浸渍、松 肉、腌制、抹香、煮熟、烘干等工序精制而成。 保宁干牛肉,色显玫红,滋润光亮,肉质细嫩, 纹丝紧密,不干、不燥、不软、不硬。食之, 咸淡适口,五味俱香,具有浓郁的山野味,为 宴席配餐、伴酒佐餐之上品。
33
34
35
30
31
32
南充锅盔灌凉粉,是四川省南充市的著名 特色小吃,该品既有新鲜出炉锅盔的香脆,热 气腾腾,又有川北凉粉的晶莹剔透,麻辣绵软。 芳香可口,独具特色。另广安市武胜县也有一 道类似小吃,叫做武胜凉粉锅盔。南充锅盔灌 凉粉是四川南充的特色风味小吃,它既有新鲜 出炉锅盔的香脆,热气腾腾,又有川北凉粉的 晶莹剔透,麻辣绵软。芳香可口,独具特色。 吃南充锅盔灌凉粉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街小巷,街头巷尾,叫卖锅盔灌的吆喝声此 起彼伏,吃锅盔灌的人热…
12
13
14
保宁白糖蒸馍为阆中市一大名食。系 清乾隆时回民技师哈公奎所创。据阆中县 志记载:“保宁麦面最知名,取南麦碾细, 重罗筛之,蒸为馒首,名曰蒸馍。远行者 携千余里外,虽外霉内燥,蒸之移时,而 色、香、味、形如故。外来客商多于县中 购蒸馍以作馈品”。
15
16
17
营山板鸭在埋没千年以后,直到清代方名噪天 府,民国以后,驰名远近。营山板鸭的制作,有其 独特之处。一是非时不做。每年立冬以后,立春以 前方可制作;二是选鸭挑剔。有三忌:即忌未阉之 雄鸭;忌越冬老鸭;忌体弱瘦鸭。有三选:即选膘 肥肉厚者;选羽毛光亮者;选活泼强食者。三是制 法特殊。板鸭的制作要经过宰杀、去毛、密封、熏 烤等多道工序。制成后色泽金黄、腊香四溢。四是 选形别致。其一鸭体正圆,头颈反顾,宛似团扇飞 鸿。其二秀颈直伸,若鲲鹏展翅。如此做成,使人 闻香滴涎,但又爱不忍食。目前,营山板鸭远销成 渝及云南、贵州、陕西、广,制作精细, 是南充乃至川北名特小吃之一。早在清代, 顺庆羊肉粉就闻名遐迩,最为有名的当属 朱老拱粉店。顺庆羊肉粉是由米粉(以大 米制成的熟米粉)和羊肉汤、馅,配上考 究的佐料而成,具有三鲜特色(粉鲜、馅 鲜、汤鲜),米粉质细、绵软、馅味清得 无腥膻,汤色乳白而滚烫。数九寒冬,食 一碗羊肉粉可发热冒汗,大有驱寒祛湿之 功,故有人喜用食羊肉粉发汗治疗感冒。
24
25
26
皮影艺术历史悠久,远溯两汉。宋代,关于皮影演出,典籍中 多有记载。川北皮影活跃于南充、西充、南部、阆中、仪陇等 县农村,以其生动的造型,精巧的雕工,细腻的表演,优美的 唱腔,风趣的剧情和乐曲倍受山乡人民的青睐。阆中宝台乡王 文坤融土皮影和广皮影之长所创作的皮影,在川北颇受影响。 新中国成立前,川北皮影的演出,大都具有祭神、愉人、消灾、 贺喜的性质。在庵观寺庙演出“求神还愿戏”;在春节、清明、 端阳、中秋等传统节日演戏庆祝;红白喜事演“喜戏”、“寿戏”; 为祈人畜兴旺,五谷丰登,还请戏班演“秧苗戏”、“雨戏”、“丰 收戏”等。新中国成立后,川北皮影犹如“枯木逢甘霖”,得到了 发展和提高,活动在嘉陵江流域的业余皮影剧团有20多个。 1988年,川北皮影应邀到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访问演出,美国、 日本、联邦德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在奥人士竞相观看。川 北皮影从此名扬世界。
27
28
29
与川北大木偶戏,川北皮影戏共为川北戏曲的 三朵奇葩。它是以南充为中心,遍及嘉陵江中 上游两岸,传唱于民间的灯戏的总称,具有质 朴的乡土气息,热烈欢快的情调,农郁的酬神 娱人赛会色彩。其构成较完整形态,至迟不晚 于明末。由于川北地区具有多元文化的特色和 崇尚多神的民俗,在川北灯戏早期的天上地下 32神(或32戏)中,儒、释、道三教并存,豪 杰义士甚多,善神恶鬼皆有,变幻多端,扑朔 迷离,形成其传奇性、写实性、夸张性、幽默 性和土风民俗相容共存的特有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