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权威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教师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在教学中拥有一定的权威。
教师应当拥有的权威不仅仅是一种权限,还应该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感。
教师的权威可以分为两类:学科专业权威和教育教学权威,并且这两类权威的形成机制也是不同的。
学科专业权威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权威。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对学科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能够做到知其所以然,能够准确的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
这种学科专业权威的形成机制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来实现的。
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
他们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并不断实践和检验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有效性。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教师才能获得学科专业权威。
教师还应当具备扎实的学科研究能力。
教师应当关注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关注学科的前沿问题,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并且能够加以实践和验证。
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教师才能获得学科专业权威。
教师应当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通过在课堂上的实践,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教学情况和问题。
只有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才能获得学科专业权威。
除了学科专业权威,教师还应当拥有教育教学权威。
教育教学权威主要体现在教师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权力和责任,能够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能够对学校教育工作进行管理和组织。
这种教育教学权威的形成机制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来实现的。
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权威的重要基础。
教师应当具备忠诚、诚信、善良、耐心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才能获得教育教学权威。
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素养。
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和同事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组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摘要】教师应当拥有学术权威和教学实践权威两类权威。
学术权威是通过教师在学术领域的研究和发表论文等途径形成的,能够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教学实践权威则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和专业知识的展示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学生认可权威的条件包括专业水平、课堂表现和对学生的关心等方面,而提升教师权威的方法则包括不断学习、努力实践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等。
建立权威需要教师长期的积累与实践,而教师权威对于教学工作的推动和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合理行使权威还可以帮助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以构建自己的权威形象。
【关键词】教师权威、学术权威、教学实践权威、学生认可、专业知识、实践经验、权威建立、教学效果、合理行使权威。
1. 引言1.1 教师权威的重要性教师权威的重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教师的权威能够维护课堂秩序,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拥有一定的权威,以便有效控制学生的行为和思维,使他们能够专心听讲,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的权威可以提升教学质量。
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教师所展现出的权威,会让学生更加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提高学习动力和成绩。
教师的权威还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师的权威对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建立了权威,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权威,通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合理行使权威的方式,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1.2 本文目的与结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其形成机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我们将介绍教师权威的重要性,并明确本文的目的与结构。
教师权威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声誉和地位,更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动力。
关于教师权威的辩证思考
关于教师权威的辩证思考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其在学校中的地位和权威是不可忽视的。
教师的权威不仅来自于其专业知识和能力,还来自于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教育指导。
教师的权威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和辩证性,这需要我们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教师的权威是必要的。
教师作为学校中的管理者和教育者,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只有拥有权威的教师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尊重和听从教师的意见,才能够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氛围。
教师的权威性也是确保学校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通过教师的权威性,学校才能够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权威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辩证思考。
教师的权威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妄为,而是需要建立在合理和公正的基础之上。
教师的权威不能够成为其任意施行权力的借口,而是需要通过合理的行为和态度来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教师的权威也需要获得学生和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只有通过互动和沟通,才能够形成教师权威的真正意义。
教师的权威必须是一种理性的、合法的、公正的、民主的权威,而不是一种盲目的、任性的权威。
教师的权威也需要接受挑战和质疑。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日益发达,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对教师的权威也会产生一些质疑和挑战。
教师的权威是需要不断接受挑战和质疑的,只有通过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够更好地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在教师的权威面前,学生也应该保持一种批判的理性精神,只有通过批判性思维,才能够更好地发现教师权威中的不足和瑕疵,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素养。
教师的权威也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
教师的权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
在提升教师权威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让学生能够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怀。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种专门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权威,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和引导。
教师的权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
形成这两类权威的机制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提升、职业道德的建立和教学研究的探索。
教师应该具备专业权威。
专业权威是指教师在自己所教学科领域内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
教师通过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够在教学中表现出专业素养和权威,获得学生的尊重和听从。
教师应通过不断学习和教育培训,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技巧,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以适应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教师还应注重实践探索,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育实践,通过反思和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效果。
教师还应具备道德权威。
道德权威是指教师在专业教育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行为,以及对学生的爱心和关怀。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应该以身作则,保持自律和自我约束,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
教师应秉持公正、平等、尊重和关心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理解和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困惑,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和信任。
形成教师的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培训机制:教师应通过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教育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发展需求,开展系统的培训和研修活动,引导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 基础教育机构的规范管理:基础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职业道德。
基础教育机构应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进行全面评估和考核,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于教师权威的辩证思考
关于教师权威的辩证思考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教师的权威性在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权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地被审视和修正。
本文将就关于教师权威的辩证思考进行探讨。
我们需要意识到教师的权威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应当具有一定的权威来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教师的权威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
在教师的权威面前,学生会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教师的权威也不应当是绝对的。
在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权威常常被片面夸大,导致教师个人的偏见和独断在教学中得不到挑战和修正。
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辩证思考。
教师的权威不应当成为一种压制和约束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工具,而应当成为一种引导和促进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力量。
在今天多元化、开放化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权威需要更多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建立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
只有这样,教师的权威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的动力和福音,而不是教育的障碍和枷锁。
教师的权威还需要与家长和社会进行合作和共建。
在当今社会中,教育已经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一种多元化、综合化的社会行为。
教师的权威也需要与家长和社会进行协调和整合。
教师应当积极地与家长和社会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一个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
只有这样,教师的权威才能真正获得社会和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教师的权威既是必须的,又是需要不断审视和修正的。
教师的权威需以学生为中心,以尊重和理解学生为前提,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为目的。
只有这样,教师的权威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的力量和动力。
什么是权威
2.2什么是教师权威2.2.1教师权威的分类(1)、从它的来源看,有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前者指由教师在学校组织中的地位而产生的权威,后者指由学生对于教师的判断、经验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信任而产生的权威。
这种划分来自于教育社会学家涂尔干的思想,他认为教师权威首先源自于社①邵莉、季金华,权威关系的社会价值与合法性,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3期,P44②参见邵莉、季金华,权威关系的社会价值与合法性,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3期,P44③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P2489会,同时也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在他之后,冲突论的重要先驱人物沃勒提出“制度的指导”和“个人的指导”,他这里所说的“指导”大致等同于权威。
在此基础上,制度权威又可分为传统权威和官方的或法定的权威;个人权威可分为感召权威和专业权威。
这种划分法是克利夫顿与罗伯兹在韦伯著名的权威三类型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传统权威是基于社会文化传统中教师的身份和地位形成的权威:感召权威即由教师个人魅力如人格、品德、学识等获得的权威;官方的或法定的权威即由社会制度包括教育法规、条例、章程等获得的权威;专业权威即由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特长而获得的权威,指教师由于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教师由于具有专门的知识、技能,由于社会、学校和家长认可了他的专业资格,因而他能够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并对学生产生实际的控制与影响力。
①(2)、从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来看,有知识权威、智慧权威、道德权威、人格权威、行为权威知识权威:是指教师由于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产生的权威,它能使学生增强对教师本人及对教师所传授的课程知识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的认可,并付诸于行动。
智慧权威:这是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且高于知识的一种权威,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巧妙恰当地解决在教学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他对于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并且富有远见,在纷繁复杂的事物现象面前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学生出于对教师的崇拜而对教师本人和他所教授的课产生极大的兴趣,非常乐于接受他的启发和引导,并能够在教师的影响下促使自己在学习中学会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反思,使自己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累积的层面。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权威问题
教师往往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听讲,缺乏参与和 互动。
作业和考试的安排
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要求来安排作业和考试,可能缺乏 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
03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权威问题原 因分析
教育制度层面原因
缺乏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
目前,很多学校的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合理,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教 师需要依赖考试成绩来证明自己的权威,进而导致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学生个性差异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行为习 惯,有些学生会对教师的权威形象产 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进而影响到 教师的权威形象。
04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权威问题对 策探讨
完善教育制度,保障学生权益
完善教育法律法规
加强学校民主管理
制定明确的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学生 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学生权益的司法 保护。
机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教师的社会 地位和职业形象将不断提高,教师将成为社 会上备受尊重的职业之一。同时随着教育信 息化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的教学 能力和专业素养将得到更高的要求和更广泛 的认可,从而为教师权威的树立提供了更好 的条件和机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5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权威问题案 例分析
案例一:课堂管理中的教师权威问题案例
总结词
过度强调惩罚、忽视学生情感需求、缺乏有效沟通
详细描述
某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过分依赖惩罚来维持纪律,如对迟到、未完成作业等行为采取罚站、罚抄等措施。当学生出 现问题时,该教师很少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导致学生对课堂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案例三:教学方式方法中的教师权威问题案例
教师的权威概念
教师的权威概念教师的权威是指教师所拥有的一种特别的身份和地位,这种身份和地位在学生眼中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的权威性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支持,可以为教育提供稳定和有力的环境。
教师的权威是由多个因素构成的,包括教育经验、教育背景、教学方法、教育价值观和教学效果等。
首先,教育经验是形成教师权威的重要因素。
教育经验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明确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同时也可以让教师更加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教师在教育经验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其次,教育背景也是构成教师权威的因素之一。
教师的教育背景越高,其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就越强,对学生的教育也越有能力。
教育背景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育的本质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
同时,教师的教育背景还可以让他们完成更高等级的教育工作,如评估和公正地为学生提供评分等。
然后,教学方法是教师权威的第三个因素。
教学方法是教师传达知识和技能的方式,它越富于创新,越能够提高教师的权威。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质量,也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和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再次,教育价值观也是构成教师权威的因素之一。
教育价值观是教师对教育目的和目标的看法,对学生的教育和发展的态度和方式。
教育价值观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教育的愿望、责任和较高天赋,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和尊敬。
最后,教学效果也是构成教师权威的重要因素。
教学效果可以反映教师教学的成效和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科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反映了教师教学效果的水平。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授课的展示效果越好,表现出的能力和专业性越高,就越能打造自己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权威,从而也就更好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的权威是由教育经验、教育背景、教学方法、教育价值观和教学效果等多个因素共同构成的,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他们的教育工作,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支持。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1. 引言1.1 教师权威的重要性教师权威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其权威性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态度。
教师权威不仅仅是指教师在专业知识上的精通,更包括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尊重。
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教师的权威性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上。
教师的言行举止、学识修养和职业道德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一个权威性的教师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方向。
教师的权威性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成才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以树立自己的权威性,为学生的成长教育作出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教师知识权威教师知识权威是教师在专业领域有着丰富知识和深厚功底的地位。
教师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知识权威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广泛的知识面。
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准确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学术研讨会、进行课题研究等方式不断扩充自己的学识,保持在专业领域的前沿。
教师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育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还应该勇于接受挑战和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不断探索教学领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各方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才能取得学生信任和尊重,增强自己的权威性。
教师知识权威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自我提升和完善自己,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支持和指导。
教师权威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权威的运用既是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教育规律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师权威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感悟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教师权威的一些感悟心得。
一、教师权威的内涵教师权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凭借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人格魅力、道德品质等因素,对学生的引导、规范和激励作用。
教师权威不是简单的权力,而是一种基于信任、尊重和认可的力量。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权威:教师凭借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2. 道德权威: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人格权威:教师拥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4. 权力权威:教师作为学校管理者,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力,负责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二、教师权威的运用1. 正确认识教师权威:教师权威是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但并非越高越好。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权威观,既要发挥权威的积极作用,又要避免权威的滥用。
2. 增强自身素质: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道德品质、人格魅力等方面,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3. 适度运用权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运用权威,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 营造民主氛围: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权威的引导下得到充分发展。
三、教师权威的感悟1. 教师权威是教育教学的保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有助于维护课堂纪律,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教师权威有助于学生成长:教师权威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3. 教师权威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权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权威,以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主要包括学术权威和道德权威,并通过专业素养的培养、社会认可的机制等形成。
学术权威是指教师在自己所执教的学科领域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一个有学术权威的教师能够对所教的学科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可以准确地传递知识和引导学生学习。
学术权威的形成需要教师具备坚实的学科基础,深入研究和学习自己执教的学科,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阅读学术论文、持续学习等方式,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育机构的考核评审、学术团体的认可等途径,获得学术权威的认可。
道德权威是指教师在教学和教育活动中展现出的道德操守和职业责任感。
一个有道德权威的教师应当具备高度的职业操守,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秉持着真诚和认真的态度。
道德权威的形成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严格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自律意识。
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精神,关心学生的整体发展,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注重个性培养和价值观教育。
教师还应当具备责任心和担当精神,对学生给予适当的关爱和引导,做到公正、客观、诚信。
道德权威的形成也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在教育机构中有相关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师的道德品质进行评估和认可。
教师应当拥有学术权威和道德权威,形成这两类权威的机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教师个体应该具备相关的素养和素质。
教师需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
教师还需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自我修养和个人素质的塑造。
只有教师个体具备了学术和道德权威,才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榜样作用。
教育机构应该建立相关的评估和认证制度。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等途径,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道德品质进行评估和认证。
这种评估机制应当公正、客观,并符合教育教学的需求和要求,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1. 引言1.1 教师权威的重要性教师权威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其权威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和引领,更体现在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的决策中。
教师权威的建立不仅对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教学的质量产生着深远影响。
教师权威的建立意味着教师在学术和管理领域拥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权威的确立也能够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师权威还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进步,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提高。
教师权威不仅是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教学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只有具备了权威,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为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其形成机制,有助于提升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通过对权威的概念和分类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师在学术和管理领域所需要具备的不同类型的权威。
对教师应当拥有的学术权威和管理权威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发展自身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探讨学术权威和管理权威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揭示教师如何在实践中获得和巩固自身的权威地位。
分析教师权威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未来研究展望,将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示,促进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研究教师权威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教师提升自身能力和地位,更重要的是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支持。
2. 正文2.1 权威的概念和分类权威是指在特定领域具有较高地位和专业知识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左右他人的行为或决策。
在教育领域,教师作为权威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权威可以分为学术权威和管理权威两类。
学术权威是指教师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学术思考和研究。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教师作为学校中的重要角色,其权威对于教学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权威不仅是建立在专业和学识上的,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和情感力量。
在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有时比规则和纪律更能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学习态度。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其形成机制成为我们需要探讨的话题。
一、学术权威作为教师,学术权威是至关重要的。
拥有学术权威意味着教师在自己的领域内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课堂上,学术权威是教师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
学术权威的建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只有成为一名深谙学科知识的专家,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教师还应该注重自己的学术发展,持续的进行专业性的学习和研究,并将这些成果融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能够从中获益。
学术权威的建立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突破自己,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发现知识的乐趣和意义。
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教学辅助工具,也是提升学术权威的重要手段之一。
只有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学识和教学水平,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和敬佩。
学术权威的形成机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培养和积累。
教师要保持对于学科知识的追求和热爱,不能因为工作繁忙而放弃对于学习的坚持。
要广泛涉猎知识,把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结合起来,打造自己的学术品牌。
还需要辅导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活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科研素养,这也是教师提升学术权威的重要途径。
二、情感权威另一类重要的权威是情感权威,这是指教师通过情感力量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在很多情况下,情感权威比学术权威更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学习。
情感权威的建立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品质和情感情操,温暖的态度和严谨的教学风格。
学生在教师面前愿意分享自己的困难和烦恼,是因为教师的情感力量让他们感到安全和温馨。
这种关怀和理解的情感力量是学生学习和成长不可或缺的。
教师权威与课堂管理
教师权威与课堂管理我们首先解释教师的权威,然后说明课堂管理存在的情况。
教师权威一般理解为教师是借助国家赋予的制度权力和专业素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控制和管理学生,以使学生自觉依赖和服从教师的影响力。
对于教师权威的来源,美国学者克利弗顿(R.Clifton)和罗伯特(L.Robert)的研究则比较具有代表性。
他们的研究以韦伯(M.Weber)著名的权威三类型说为基础,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教师权威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即制度性因素和个人因素。
前者形成教师的制度性权威,包括传统权威和法定权威,传统权威指社会的文化传统赋予的权威,法定权威指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等因素。
后者形成教师的个人权威,个人权威包括知识权威和感召权威,知识权威是由教师个人的学识、专长等因素构成的,感召权威则包含着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爱心、同情心等不同成分在内。
目前国内的一些研究都依据这些来源提出教师权威的不同类型。
有的根据权威的被认可程度把教师权威划分为形式权威和实质权威,前者被认为是制度赋予的,反映出社会公众对教师形象的期望,不一定得到学生的认可;后者是得到学生认可的。
(王永峥,1995)有的根据教师权威发挥作用的性质把教师权威分为传统的教师权威和现代的教师权威,前者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和顺从,显示出制度性的权威影响;后者强调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显示出高超的专业技能和人格的魅力。
(吴霞,2004)有的从文化角度区分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师权威——传统权威、知识权威和感召权威。
(赵永勤、靳玉乐,2003)还有的研究根据教师权威的性质进行了分类:师生关系方面有支配型和平等型的权威,权威的内在资质方面有权力型和魅力型的权威,权威的性质上有专制型和民主型的权威。
(杨小玲、陈建超,2005)英国学者彼得斯(R.S.Peters)认为,教师的权威特点表现在知识领域以及社会控制领域,教师被赋予权威,是要为学校这个机构做一定的工作,并在实践过程中维持社会控制。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1. 引言1.1 教师拥有权威的重要性教师拥有权威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中是不可忽视的。
权威是教师在学生中建立起来的一种威信和信任,是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影响力的基础。
教师的权威主要体现在其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方法等方面。
有权威的教师往往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潜力,促使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教师的权威还可以帮助维护校园秩序,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当学生认可教师的权威时,他们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指导和规范,更愿意遵守学校规则和纪律。
教师拥有权威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助于校园管理和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拥有权威是教育事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只有建立起权威,教师才能更好地起到引导、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作用,推动教育教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教师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以增强自身的权威和影响力。
【200字】1.2 教师权威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性教师权威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其权威对于学生的认可和尊重至关重要。
当教师拥有权威时,学生会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更容易被教师所影响和引导。
教师的权威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成长。
教师的权威对学生的行为和态度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学生在认可并尊重教师权威的情况下,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他们会更加尊重规则、守纪律,更加注重学习、自律和自我约束。
教师的权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预防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消极思想,将学生引导至更加积极向上的发展方向。
教师权威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够塑造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教师应当认识到自身权威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以更好地发挥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2. 正文2.1 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的权威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的权威是教师拥有的一种重要权威,它直接关系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信誉和影响力。
教师权威名词解释
教师权威名词解释
嘿,咱来说说教师权威这事儿哈!教师权威,简单来说呢,就像是一艘船的船长!你想啊,在茫茫大海上,船长得有绝对的权威才能带领船员们驶向正确的方向吧,老师也是一样啊!老师在教室里,那就是引领学生们在知识海洋里航行的船长呀!
比如说,咱小时候上课,老师说啥就是啥,我们都乖乖听着,为啥呀?因为老师有那个权威呀!老师说要认真做作业,咱就得认真做,这不就跟船长下令要调整航向一样嘛!
教师权威可不只是让学生听话这么简单哦!它还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老师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把那些深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我们能轻松理解。
这就好比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工匠,能把一块粗糙的石头雕琢成精美的艺术品。
咱再想想,要是老师没有权威会咋样?那课堂不就乱套啦!学生们都不听指挥,各干各的,那还怎么学习呀!就像一艘没有船长的船,在海上漂来漂去,迷失方向。
而且呀,教师权威也不是说老师就可以随便摆架子哦!真正有权威的老师,是会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
他们会倾听学生的想法,就像一个好船长会听取船员的意见一样。
教师权威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一种很特别的关系,它不是靠强迫来的,而是通过老师的努力和付出慢慢建立起来的。
这就好像是盖房子,一
砖一瓦地积累起来的。
总之呢,教师权威很重要,它是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呀!没有它,那教育可就难搞咯!。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教师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拥有两类权威:专业权威和人格权威。
这两类权威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有相应的形成机制来支撑和保障。
我们来谈谈专业权威。
教师的专业权威是指教师在特定学科领域内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对学生负责任地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
专业权威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应当拥有的专业权威一方面需要在教育专业领域内有扎实的学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更新知识和方法。
形成教师的专业权威需要系统的教育培训和持续的专业发展,比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学校还可以倡导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学科竞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通过这些形成机制,教师的专业权威才能不断增强,从而更好地承担起教学工作。
我们来谈谈人格权威。
教师的人格权威是指教师在道德和品行方面的威信和影响力,是学生在认可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教师人格魅力的尊重和崇拜。
具备人格权威的老师往往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而没有人格权威的老师,无论其专业水平再高,也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教师应当拥有的人格权威同样至关重要。
形成教师的人格权威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一蹴而就。
学校可以通过培养教师的情感修养来加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其对学生的关爱和责任感。
学校还要重视教师的师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管理和督促,引导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通过这些形成机制,教师的人格权威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一是专业权威,二是人格权威。
而这两类权威的形成机制同样需要学校的长期培育和引导。
只有教师在专业和品德上都获得了应有的权威,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教育教学的重任,引领学生快乐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要角色,其权威是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分别是行业专业权威和教学实践权威,并且这两类权威的形成机制有所差异。
行业专业权威是指教师在某个特定领域拥有高度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能够对该领域问题进行权威解读和判断。
这种权威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历教育:教师在大学本科、研究生等学历教育阶段接受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和学习,通过完成学业并获得学位证书,证明其在特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终身学习:教师在行业内要保持学习的态度和习惯,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等活动,不断更新和扩充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3.科研成果:教师积极从事研究工作,在相关期刊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参与学术交流和讨论,建立学术声誉和权威性。
4.职称评定:教师可以通过参加职称评定考试,获得高级职称,进一步证明其在特定领域拥有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研究成果。
教学实践权威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展现出的教育经验和专业能力,能够行使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管理的权威。
这种权威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经验:教师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能够灵活处理各种教育情境和问题。
2.专业培训:教师在入职前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学习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师德师风:教师通过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建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使学生和家长对其产生信任和尊重。
4.教学成果:教师通过学生学业成绩、比赛获奖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成果,取得学生和同行的认可。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分别是行业专业权威和教学实践权威。
行业专业权威主要通过学历教育、终身学习、科研成果和职称评定等形成,教学实践权威主要通过教育经验、专业培训、师德师风和教学成果等形成。
通过不断提升这两类权威,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权威,这种权威可以分为内在权威和外在权威两类。
为了确保教师的权威得到有效的形成和发挥,需要建立相应的权威形成机制。
一、内在权威内在权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能力、人格魅力、教学经验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力。
内在权威是教师在专业领域内的自信和自尊,是对教育教学事业的热爱和坚持,更是对学生的关怀和教育的责任。
教师的内在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两类权威:1. 专业权威专业权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内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种权威来源于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在课堂上讲解得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保持更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才能使专业权威得到巩固和提升。
2. 人格权威人格权威是指教师在品德、修养、思想境界等方面展现出来的正面榜样作用。
教师的人格权威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权威之一,它源自于教师的高尚品质和正确的道德观念,能够深深地感染和影响学生。
教师的人格权威不仅要求教师本身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情操,更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引领学生,激励他们向着正确的目标努力。
二、外在权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除了内在权威之外,教师还需要获得外在权威的支持和肯定,这种权威通常来自于学校、家长、学生等方面的认可和支持。
外在权威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学校管理和家长沟通方面的表现等多方面因素,教师需要通过努力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积极与学校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才能够赢得外在权威的支持和认可。
1. 校内权威校内权威是指学校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具有的影响力和支持。
学校对教师的权威主要体现在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升,让教师得到充分的资源和支持等方面。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
教师应当拥有的两类权威及形成机制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力量,应当具备两类权威: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
专业权威是基于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形成的权威,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所教授课程、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掌握和熟练运用能力;而道德权威是基于教师道德、职业道德和品质形成的权威,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引领能力。
专业权威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更新、教师考核评价和教师职业发展机制。
首先,教师应不断深化和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培训、研讨活动,通过反思实践、探究问题,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其次,在学校中应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教学成果展示等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进行评估,激励教师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最后,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师职业发展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科研研究等活动,给予他们更多的成长空间和机会,让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道德权威的形成机制重在建设学校优秀师德风尚、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完善的道德考评机制。
首先,学校应积极宣传和表彰优秀的师德模范,弘扬良好的师德风尚,使教师都能在这种良好的风尚中成长、发展。
其次,学校应营造融洽和谐的教育氛围,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互信、尊重、理解和支持的良好关系。
最后,建立完善的道德考评机制,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师德表现进行全面考核,为教师提供一个道德激励和约束的机制。
总之,教师的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长期的追求和建设。
学校应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辅以完善的机制和制度,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和道德培养和管理,营造出优质、和谐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赋予教师两种权威,发挥他们的教育才能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权威明丹丹吉林四中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与不断进步,人们不断推出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不断地对旧式的教育进行否定与改革。
近年来不断地有学者对教师权威进行质疑:教师应不应该拥有教师权威?我国教师是否拥有过多的教师权威?从20世纪90年代起,教育改革的研究触角注意到教育内部深层次的内容,这对传统教师权威提出了挑战,甚至有不少学者提出要“去权威”,他们认为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将不再需要教师权威,教师权威必将灭亡。
本文观点是:教师权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要维护教师的合法权力,树立教师的合理权威,又要防止教师权力过度膨胀而导致的权力主义蔓延。
要对教师权威有深刻、全面的理解,这样才能合理的运用教师权威服务教育事业。
关键词:教师权威自由自主平等合理教师权威的含义:权威一词广泛地使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内涵十分丰富,人们日常在使用权威一词时,一般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将其视为权力,与人们所处的地位、职位相关;其二,将其视为一种使人信从的力量,与威望、威信等含义和从较为接近,不仅与权威者自身的地位、职位相关,而且强调权威对象的认可、接纳。
如冯契主编的《哲学大词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中这样解释:“指最有威望,最有支配作用的力量。
某一个人、某种观点体系或某种组织,由于其活动内容的价值、功绩或品德被社会所公认,都是具有权威的意义。
”即教师权威即指教师所拥有的使人(主要指学生)信从的力量,指教师凭借国家、社会赋予的教育权力和个人因素而产生的能够被学生自觉接受的、影响和改变学生心理、行为的一种支配力量。
实质上,教师权威代表的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管理及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信服。
如果从字面上剖析教师权威:权威,即权利和威信,教师权威指教师拥有的一系列权利和威信。
教师权威来源于何处?有研究表明,主要有四个方面:一为传统,即教师权威很大程度上跟自古以来形成的社会对教师形象的文化舆论、评价和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关。
二为制度,即教师因其代表着被学生所认可的一系列教育领域中的制度、规则而获得权威。
三为人格感召,即教师因自身的人格魅力、个性品质而获得权威。
四为专业因素,即教师因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获得权威。
在已有研究成果中,较为完整的定义有:“教师权威是指教师凭借国家、社会赋予的教育权力和个人因素而产生的能够被学生自觉接受的、影响和改变学生心理、行为的一种支配力量,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管理及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信服。
”对教师权威的理解:(1)对教师权威的理解都是导源于对“权威”的分析。
从权威的社会学定义中延伸出教师权威。
(2)将视角锁定在教师—学生两者的互动关系中,强调教师的个人权威。
由此决定了教师权威的研究大多限定在学校领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权威研究的片面化和简单化。
(3)认为教师权威来源于国家、社会所赋予的权力以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个人魅力,对教师权力背后复杂的制约关系挖掘不够。
(4)关于教师权威的论述常常流于一般化和公式化,把特殊的教师权威单纯当作一般的社会学研究,并把复杂的教师权威简单化。
(5)教师权威———教师权力———教师威信三个概念界定不清,在使用中三者经常互换。
教师权威必要性:对于一名教师,能否处理好班级秩序,能否成功驾驭学生很重要,树立良好的威信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关键。
教师权威主要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权威,专业的权威则源于教师个体的素养,是内在于教师个体的,其大小是由教师个体素质高低所决定的。
教师在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同时已经不同程度的获得该权威,教师要不断使自己的专业化得到发展,这不仅突出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权威,而且有助于树立新的教师权威观,赢得社会声望,获得社会权威;二是人格感召的权威,即由个人魅力所获得的权威,该权威主要体现在教师开始进行教育工作后对学生的感召能力,带动能力,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关键所在。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古以来,人们就强调教师要拥有其良好的品性,所谓“言传身教”、“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表率。
从内涵的角度来看,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权威,就驾驭不了学生,更谈不上对学生施加影响了;但是教师如果利用权威不合理,也会导致对学生的压抑和禁锢,使学生没有自由,没有民主,其结果很有可能是激起学生的反感或者养成学生的奴性。
教师不能没有权威,也不能有独裁的、非理性的权威,学校是以高度组织化和集团化为特色的社会组织,这种组织化、集团化,要求一定的权威发挥控制、管理和协调等作用。
适当的教师权威不仅是开展学校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而且为师生双方的相互发展提供了可能”。
合理的运用教师权威是为学生自身的成长、成熟以及最终走向自主、自决服务的。
合理的教师权威能为学生的自由创造条件,提供方向和支持。
它建立在学生自愿服从的基础上,并不是绝对的,僵化的,定于一尊,要求学生的绝对服从,而是为学生的自由保留和释放空间,让学生信服。
在学生的课程学习领域,合理的教师权威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观点提出质疑;在教师管理领域,合理的教师权威允许学生对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提出建议、批评和监督。
合理的教师权威应是内隐的,它凭借自身所蕴涵的理性获得学生的首肯,而非凭借其外部的种种散发着强制色彩的言语和行为。
此外,合理的教师权威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的发展,并且尽可能地给学生的自由释放空间,总之,要真正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把学习变成爱好,我们所应做的不是盲目对教师权威进行批判和排斥,树立合理的教师权威才是最大限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迈向教育民主化的方向所在。
学生应不应该具有自由?学生有自由。
但是就其生活的环境的特点,其非成年人的特性等决定学生的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这个限制也是有局限性的,自由受到限制,并不意味着没有自由。
那么,教师对自由的限制有哪些呢?限制的范围是哪些呢?不言而喻,教师的工作场所是学校,学校就是体现教师权威的场所,现在中国的中小学,班级内人数多到七十多,少的也有二三十,纪律直接关系到班级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教师一方面要完成教学方面的任务,另一方面要处理好班级的秩序。
面对一个庞大数额的班级,要想拥有良好的秩序,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不可能获得绝对的自由。
其实对自由的理解不同,对此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同。
何为自由,最简单的理解为:对自己有绝对的支配权,可以任意支配自己的行为。
可是,在追求自由的同时,大家常常忽略自己对社会的责任,自己的义务。
人人都有自由权,但是,在享受自己的自由权时,有没有干涉到别人的自由,简单说来,有没有影响公共秩序,有没有触犯法律?行使自由权的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义务,以及自己应尽的责任。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拥有自由,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任意伤人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其实我们细细品味,所谓的自由不也是受限制的么!存在绝对的自由么?显然不存在!你杀人之后能对法律工作者说:我有自由,我可以任意支配自己的行为,你们凭什么逮捕我?可是,别忘了,你也有自己的要履行的义务以及对自己对自己行为应该负的责任。
在法律和社会秩序的存在下,没有绝对的自由。
单纯从字面上对自由的理解太过片面。
再回到我们的问题上,其实课堂就是一个小的公共场所,首先在公共场所你应该进到的一个义务就是维持公共场所的秩序,为了整体的利益与其他人享受的自由权,个体的自由必然受到限制。
在这里,对学生自由的限制,不是老师个人的要求,而是社会、公众的共同要求,老师不过是一个实行者,掌握督促的权利而已。
试问一下,哪一位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嘈杂的,如同餐馆、菜市场一样的环境下学习?是国家、是整个社会责、是学生生活的环境,是学生非成年人的特点要求每一名学生要在课堂上遵守纪律,要求教师拥有权威。
哪一个老师限制学生每天吃什么、回家玩什么?显然是没有的。
也就是说,我们在肯定教师权威的同时又要掌握好一个度。
,即合理的发挥教师权威。
教师权威与权力比较教师权威又与教师权力有别,第一,教师权力源于教育制度或者教师这一职业,是教师职业本身带来的“法定支配力”;而教师权威源于教师个的各方面素质既包括教师本人的“人为影响力”又包括“法定支配力”;第二,教师权力主要与教师职业角色密切相连,属于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一个因素;教师权威主要与教师的教育者角色密切相连,属于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因素。
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教师权威包括教师权利,同时,教师权威在某些程度上又来源于教师权利。
平等与教师权威很多人常常被这样的问题困惑,提倡师生平等是不是意味着否定教师权威?难师生平等就意味着教师失去权威么?其实师生平等与教师权威并不相互矛盾。
教师权威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拥有一定的权利和威信,在行使这些权力的时候并不会衍变成对学生的歧视,根本不会出现师生不平等的现象。
再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已经明确规定出我国公民想有人人平等的权利,从我个人观点来看,师生平等完全是人人平等的赘余,完全没有必要加以强调。
既然公民享有人人平等的权利,难道教师和学生不属于我国公民么?平等与教师权威侧重的方向不同,是对不同问题进行的阐述,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问题,怎么可以混为一谈?又怎么会互相矛盾?所以,教师职业性质要求教师享有一定的权威,师生关系也是绝对平等的。
如果有哪一位老师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部平等,那么我想说,他首先已经触犯了宪法。
总结:目前的教育实践中,教师权威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尴尬。
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教师权威的认识不够深刻。
其实教师权威是国家、社会,是全人类赋予给教师的一项权利、一项任务。
人们在对教师权威提出质疑的同时其实就是对自我要求的质疑。
正确的树立合理的教师权威是最大限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先决条件,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1、周荣秀,周险峰,《加强师德建设重构教师权威》[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9)2、杜欣欣,《学校在教师权威转型过程中的作用探悉》[J].当代教育论坛,2006(1)3、陈锦艳,《教师研究评述》,教育科学研究,2006(8)4、王永峥,《试论教育过程中的自由》,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 (5)5、郭旭,《试析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及合理的教师权威》,2009(1)6、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8、林清江,教育社会学新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9、于忠海,权利和权力审视下的教师权威》,《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第2期10、张良才,李润洲,《论教师权威的现代转型》,《教育研究》,2003年第11期。
11、夏琍,姚本先,《教师权威与自由》,《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