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课程设计汇总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设汇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污染控制⼯程课设汇编-⼤⽓污染控制⼯程课程设计⽬录第⼀章⼯程概况1.1 基本资料1.2 污染源资料1.2.1 污染源⼏何形状、尺⼨相对位置1.2.2 粉尘粒径分布1.2.3 ⼯艺操作条件1.2.4 排尘速率1.3设计依据1.4设计原则1.5设计要求第⼆章⼯艺设计2.1 ⼯艺原理2.2 除尘要求的确定2.3 集尘罩的选择2.3.1集尘罩的设计原则2.3.2 集⽓罩形式的选择与设计2.3.2.1 集⽓罩的基本形式2.3.2.2 集⽓罩选择与设计的流程2.4 除尘器的⽐较和确定2.4.1 除尘器的⽐较2.4.2 除尘器的选择2.4.2.1考虑因素2.4.2.2 除尘器的确定2.5管道系统的确定2.5.1管道布置的⼀般原则2.5.2管道设计要求2.6风机和电动机的选择2.6.1风机的选择2.6.2电机的选择第三章集⽓罩的设计计算3.1 颚式破碎机集⽓罩的设计计算3.1.1 颚式破碎机集⽓罩的选择3.1.2颚式破碎机排⽓柜计算3.2 密封式中碎机集⽓罩的设计计算3.2.1 密闭式中碎机集⽓罩的选择3.2.2 密闭式中碎机伞形罩的设计计算3.3 密封式⼲碾机集⽓罩的设计计算3.3.1密封式⼲碾机集⽓罩的选择3.3.2 密封式⼲碾机外部集⽓罩的设计计算3.4 双轮细矿⽯碾机集⽓罩的设计计算3.4.1双轮细矿⽯碾机集⽓罩的选择3.4.2 双轮细矿⽯碾机伞形罩的设计计算第四章除尘器的设计及计算4.1 处理⽓体流量的计算4.2 过滤风速的确定4.3滤袋的选取4.4 过滤⾯积的选取4.4.1 总过滤⾯积4.4.2 单条滤袋⾯积4.4.3 滤袋条数的计算4.5 滤料的选择4.6 阻⼒计算4.7 除尘室总⾼度4.8 除尘器滤袋的平⾯布置尺⼨第五章管道设计计算5.1 管道内⽓体流速的确定5.2管径的确定5.3管道内流体的压⼒损失计算5.3.1摩擦阻⼒的计算5.3.2 局部阻⼒损失计算5.3.3 系统总阻⼒的计算5.3.4并联管路阻⼒损失平衡计算5.4除尘系统总压⼒损失第六章风机和电机的设计计算6.1 风机的设计计算6.2 电机的设计计算第七章⼯程概预算7.1 ⼟建投资A17.2 设备及器材费⽤A27.3⼈⼯费A37.4间接费B7.5⼯程总造价 W第⼋章个⼈总结第九章参考⽂献附图⼀:除尘器结构图附图⼆:除尘系统平⾯布置图附图三:除尘系统侧视图第⼀章⼯程概况1.1 基本资料某地质研究所矿⽯破碎研磨车间,有四台破碎研磨机,任务是将⼩块矿⽯破碎后磨细,作为分析物化性质样品⽤。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汇编
目录1 绪论 (1)1.1 大气污染 (1)1.2 大气污染物 (1)1.3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 (2)2 燃烧计算 (2)2.1 燃烧计算所需原始数据 (3)2.2 燃烧计算 (3)3 方案设计 (4)3.1 方案的比选 (4)3.1.1 烟气除尘方法的比选 (4)3.1.2 烟气脱硫方法的比选 (4)3.2 确定方案 (5)4 袋式除尘器运行参数的选择与设计 (6)4.1 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 (6)4.2 影响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 (6)4.3 袋式除尘器运行参数的选择和设计 (7)5 湿式氨法脱硫系统及其设计 (9)5.1 脱硫原理 (9)5.2 工艺流程 (10)5.3 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 (11)5.4 湿式氨法脱硫系统的设计计算 (12)5.4.1 吸收塔内流量的确定 (12)5.4.2 吸收塔直径的计算 (12)5.4.3 吸收塔高度的计算 (12)5.4.4 脱硫效率的计算 (14)6 烟囱及管道系统的设计 (14)6.1 烟囱的设计计算 (14)6.2 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 (17)6.2.1 管径计算 (17)6.2.2 摩擦阻力损失计算 (17)6.2.3 局部阻力损失计算 (18)6.2.4 总阻力计算 (18)6.3 风机和电动机的选型 (18)6.3.1 风机的分类 (18)6.3.2 风机的选择计算 (19)结束语 (20)参考文献 (23)附图1 绪论1.1 大气污染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不断被人类本身活动(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和微粒物质所混入,从而给人类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时,则可认为大气环境受到了污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将大量废气、烟尘杂质排入环境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尤其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大规模排放源的附近区域更为突出。
表1-1列举了一些重要的气体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污染区的典型浓度值与清洁区的浓度值相比可高出几倍甚至几百倍。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危害;2. 使学生了解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和主要污染物;3. 引导学生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策略和技术;4. 帮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政策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气污染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大气污染监测和数据分析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其关爱环境的责任感;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气污染控制,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力量的意识;3.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大气污染控制新技术、新方法的热情;4. 培养学生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大气环境的品质。
本课程针对初中生,结合大气污染控制相关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提高学生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和学生明确课程预期成果,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基本概念:污染物种类、来源及危害;2. 大气污染成因与影响因素:气象条件、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等;3.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趋势:区域差异、季节变化、污染源分布;4. 大气污染控制策略: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控制;5.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除尘技术、脱硫脱硝技术、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6.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与政策法规:国家标准、地方政策、排放限值;7. 大气污染监测与数据分析:监测方法、数据分析、评价体系;8. 大气污染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大气污染事件及启示。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第一周: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及成因;第二周: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趋势;第三周:大气污染控制策略与技术;第四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与政策法规;第五周:大气污染监测与数据分析;第六周:大气污染案例分析及讨论。
大气污染物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气污染物的概念、种类及来源;2. 掌握大气污染物的危害及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影响;3. 了解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措施及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现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大气污染物相关资料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大气污染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气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增强学生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认同感和自豪感;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环境科学为背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大气环境保护。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探究能力,对环境保护有一定了解,但大气污染物相关知识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物的基本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物概念与分类:介绍大气污染物的定义、来源、种类,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
-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第一节“大气污染概述”2. 大气污染物的危害:讲解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典型大气污染事件。
-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第二节“大气污染物的危害”3.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措施:介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技术措施,分析防治成效。
-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第三节“大气污染防治”4. 大气污染物监测与治理技术:讲解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治理技术,了解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第五章第四节“大气污染物监测与治理技术”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观察大气污染现象,了解防治措施的实际应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1)一、前言空气质量关系到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大气污染已经成为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掌握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本文将通过课程设计来探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学习者在掌握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通过此设计,学习者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学习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方法,掌握雾霾天气应急预案的制定;•学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三、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及其评价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其限制。
第二部分: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方法•雾霾天气应急预案制定;•大气污染治理规划编制。
第三部分: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硝技术;•动力煤污染物治理技术。
第四部分: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四、课程设计要求1.在学习后,学生应该熟悉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并能够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术;2.学生需要完成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以及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等任务,并撰写实验报告;3.学生需要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任务,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五、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气污染工程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危害,掌握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和主要污染物。
2. 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治理的工程措施和技术,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3. 帮助学生了解大气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学会分析大气污染案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健康,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大气污染工程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关注环保、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大气污染的定义、成因、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主要污染物:介绍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分析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措施:讲解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措施,如除尘、脱硫、脱硝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4. 大气质量评价与监测:介绍大气质量评价的标准、方法及监测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5. 大气污染防治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大气污染案例,探讨治理措施及效果。
教材章节:第四章6.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加深对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理解。
教材章节:第五章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系统组织,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安排进度,结合教材章节内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一)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一)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了解大气污染形成机理和引起
污染的各种因素,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方法的必修课程。
下面,
就从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
介绍。
1.目的:大气污染控制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本质和危
害性,学习大气污染控制的一般方法与技术,促进学生将环保意识贯
彻到工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2.内容:大气污染控制课程涵盖大气污染的形成机理、达标排放技术、治理措施和政策法规等内容。
重点讲解三大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颗粒物)控制的技术,如燃煤电厂脱硝、脱硫技术、汽车尾气
净化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等。
3.教学方法:除了基本的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外,互动式教学也应被
广泛采用,如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和问答互动等。
特别是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实验室和工厂的环境监测和调查研究。
4.考核方式:综合考核、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和课外活动均可作为考
核的依据。
考核的目的是考察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并能够熟练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总之,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对于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创新思
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和教师都应付出更多
的精力和心血,以期推动环保意识在全社会的普及和深入。
大气污染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危害;2. 了解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3. 掌握防治大气污染的基本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大气污染相关数据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公民意识;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环保为主题,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旨在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认识。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基本概念:污染物种类、污染途径及危害;2.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污染分布、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政府法规、企业治理及个人行动;4. 环保案例分析:国内外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的案例及启示;5. 实践活动:调查学校周边大气污染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及危害;第二课时: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物;第三课时: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环保法规;第四课时:环保案例分析及实践活动;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提升环保意识。
教材章节关联:第一章:空气与呼吸系统疾病;第二章:大气污染与环境保护;第三章:环境污染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大气污染设计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1.掌握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和来源;2.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转化和影响因素;3.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治理方法;4.了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和法规。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大气污染问题;6.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7.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2.培养责任感,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影响、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大气污染概述,介绍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来源等基本概念;2.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传输与转化,讲解大气污染物的传输途径、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第三章:大气污染的影响,分析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的影响;4.第四章: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介绍大气污染物的去除、减少和替代技术;5.第五章: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法规,讲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法规。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2.讨论法:学生针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大气污染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4.实验法:进行大气污染相关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2.参考书: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科学等相关书籍;3.多媒体资料:大气污染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4.实验设备:大气污染模拟实验装置、分析仪器等。
大气污染危害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危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成因及主要污染物种类。
2. 学生能够掌握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气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2.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整理和分析大气污染相关数据。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观点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2.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认同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学生能够关爱生态环境,尊重生命,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具备一定的分析、表达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概述- 大气污染的定义、成因及分类-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2.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 大气污染与疾病的关系3. 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植物、动物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现象的产生及危害4. 大气污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的影响- 大气污染治理的经济成本与效益5.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措施- 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主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及成效6. 大气污染案例分析- 典型大气污染事件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策略7. 大气污染防治实践- 学生实地调查大气污染状况-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大气污染概述第二课时: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三课时: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四课时:大气污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五课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措施第六课时:大气污染案例分析第七课时:大气污染防治实践教材章节及内容对应:第一章:大气污染概述第二章: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三章: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四章:大气污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五章: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措施第六章:大气污染案例分析第七章:大气污染防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大气污染课程设计voc
大气污染课程设计voc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特别是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类型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2. 使学生掌握VOCs的主要来源、排放途径和对大气的危害;3. 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在控制大气污染,尤其是VOCs排放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通过资料搜集、数据分析等方式,探究VOCs污染的成因和控制方法;2. 提高学生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对VOCs污染问题研究成果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就VOCs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生活、节能减排的意识,积极参与到减少VOCs排放的行动中;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国家政策,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科普课程,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实现课程目标。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引入VOCs的概念,让学生了解VOCs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相关教材章节:环境科学教材第四章“大气污染”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2. 理论知识学习:讲解VOCs的类型、来源、排放途径及危害,让学生掌握VOCs污染的基本知识。
相关教材章节:同上。
3. 实践探究:分组让学生调查生活中VOCs的排放情况,了解其来源,分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家庭、学校、社区等场所VOCs排放调查,整理数据,形成报告。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目录1绪论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程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本设计为车间除尘系统的设计,能使学生得到一次综合训练,特别是:1.巩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堂中所学理论知识;2.掌握除尘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3.提高工程设计中资料运用、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绘图能力。
设计任务与要求1.题目:车间除尘系统设计2.设计已知条件:(1)车间面积和两台产尘设备(见附图);12000×6000;1200×600×800;(2)产生轻矿物粉尘并以较低速度发散到尚属平静的空气中;(3)污染源气体含尘浓度4g/m3,密度cm3,温度20o C,大气压力×105Pa;(4)伞形罩口距污染源表面200mm;(5)管道和集气罩用钢板制作,钢管相对粗糙度,排气筒距地面12m;(6)采用自选除尘器;3.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1)集尘罩的设计和风量计算(4)通风机和电机选择(2)除尘器的选择及除尘系统管网布置(5)说明书编写(3)除尘系统阻力计算(6)绘制图纸2.设计说明书集气罩的设计设计原则1.集气罩应尽可能将污染源包围起来,使污染物的扩散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以便防止横向气流的干扰,减少排风量。
2.集气罩的吸气方向尽可能与污染气流的运动方向一致,充分的利用污染气流的初始动能。
3.尽量减少集气罩的开口面积,减少排风量。
4.集气罩的吸气气流不允许先经过工人的呼吸区再进入罩内。
5.集气罩的结构不应妨碍工人操作和设备检修。
根据以上原则选取冷过程上部集气罩,为避免横向气流干扰,在罩口设置活动挡板,以保证罩口气流速度分布均匀。
集气罩尺寸参数的确定本设计中污染源尺寸为L×W×H=1200×600×1000,故适宜采用矩形集气罩.1.集气罩口长边设罩口长边尺寸为l,污染源长边尺寸为L,则L=+l已知l=1200mm,H=200mm,故L=1360mm;2.集气罩口短边B=+l=760mm由于不考虑空间限制,B可以取760mm。
大气课程设计(1)汇总
前言1总则1.1设计书来源1.2设计任务与目的1.3设计原则1.4 设计依据1.5 参考资料1.6 设计参数1.7 图纸要求2工艺选择3 生产流程3.1 反应机理3.2 工艺流程3.3 主要设备4 工艺计算书4.1 物料衡算4.2热量衡算5 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和选型5.1 填料塔计算5.2 辅助设备选型6 设计体会硫化氢产生于天然气净化﹑石油炼制﹐以及制煤气﹑制革﹑制药﹑造纸﹑合成化学纤维等生产过程。
硫化氢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易挥发﹐燃烧时呈蓝色火焰。
硫化氢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严重腐蚀设备等。
硫化氢治理开始较早。
1809年英国克莱格使用石灰乳净化器脱硫﹐1849年英国兰宁和希尔斯获得干式氧化铁法专利﹐1870年美国发展了氧化铁制备方法﹐这种干式氧化铁法在脱硫领域沿用100年之久。
20世纪30~40年代出现溶液法﹐将氢氧化铁悬浮在碱液中进行脱硫。
50年代起﹐西欧普遍采用氨水法。
60年代出现砷碱法﹐用砷化物作催化剂。
因砷化物有剧毒﹐逐渐为无毒催化剂所取代。
如对苯二酚法﹑A.D.A.法﹑富玛克斯法﹑达克哈克斯法等都使用无毒催化剂。
这些方法都是近年发展较快的技术。
另一方面溶液法的吸收废液处理技术也不断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脱硫工艺。
1 总则1.1 设计书来源本设计书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1.2 设计任务与目的S气体净化工程设计。
任务:某合成氨厂尾气中高浓度H2目的:通过该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以巩固和深化课程内容;熟悉使用规范、设计手册和查阅参考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绘图和编写说明书的基本技能。
1.3 设计原则a) 设计必须遵循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b)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成因和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掌握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2.难点: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大气污染的图片、视频或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大气污染的思考和讨论。
2.知识讲解(15分钟)a)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概念。
b)介绍大气污染的成因,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离子辐射等。
c)分析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3.防治措施讲解(20分钟)a)介绍大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源头治理、监测监控、减排措施等。
b)分析国家和个人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角色和责任。
4.综合训练(20分钟)组织学生参与大气污染的综合训练,包括以下内容:a)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不同成因的大气污染,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b)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如何减少机动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c)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环境保护计划,并向全班介绍。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a)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以及个人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重要性。
b)针对学生的综合训练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1.大气污染图片、视频或新闻报道。
2.大气污染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学生小组讨论和演示所需的纸、笔、PPT等。
五、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保设施或参与环保活动,加深学生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2.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研究课题,让他们深入探讨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撰写报告。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大气污染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上是一份关于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大气污染控制教案(大全)
大气污染控制教案(大全)第一篇:大气污染控制教案(大全)大气污染控制教案 1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第一章大气污染控制基本知识§1 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一、大气污染1、大气的组成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按其成分可以概括为三部分:干燥清洁的空气、水汽和悬浮微粒。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气体,其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体积);氖、氦、氪甲烷等次要成分只占0.004%左右。
由于空气的垂直运动以及分子扩散,使得干洁空气的组成比例直到90—100km的高度还基本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在人类经常活在人类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任何地方干洁空气的物理性质是基本相同的。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随时间、地点、气象条件等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其变化范围可达0.02%—6%。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虽然很少,但却导致了各种各样复杂的天气现象:云、雾、雨、雪、霜、露等。
这些现象不仅引起大气中湿度的变化,而且还能引起热量的转化。
同时,水汽又具有很强的吸收长波长的能力,对地面的保温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气中的悬浮微粒,除由水汽变成的水滴,冰晶外(云、雾即是由微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主要是大气尘埃和悬浮在空气中的其他杂质。
它们有的来自流星在大气中燃烧后产生的宇宙灰尘;有的是地面上燃料产生的烟尘,或被风卷起的尘土;有的是海洋中浪花溅起在空中蒸发留下的盐粒;有的是火山喷发后留在空中的火山灰;有的是由细菌、动物呼出的病毒、植物花粉等组成的有机灰尘等。
悬浮微粒对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削弱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形成各种光学现象,影响大气能见度等2、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所谓人类活动不仅包括生产活动,而且包括生活活动,如做饭、取暖、交通等。
自然过程,包括火山活动、山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及大气圈中空气运动等。
大气污染防治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防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危害。
2. 学生能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气污染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收集、整理和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资料。
3. 学生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操作,验证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关爱生态环境。
3. 学生能够尊重科学,遵循事实,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保护教育领域,旨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认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基本概念: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危害。
2. 大气污染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技支撑,政策引导。
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工业污染源治理、移动源污染控制、城市绿化、清洁能源推广等。
4.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行动计划等。
5. 实践活动:参观当地环保设施,了解大气污染防治的实际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及危害第二课时:大气污染防治原则与措施第三课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介绍第四课时:实践活动组织与总结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环境保护概述第二节:大气污染防治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大气污染基本概念及危害第二周:大气污染防治原则与措施第三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介绍第四周:实践活动组织与总结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内容,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大气污染防治知识,提高其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大气环保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大气环保二、课程目标1. 理论目标: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分类、来源、危害及防治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气环保事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1. 大气污染基础知识- 大气组成及性质-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来源及危害-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与评价方法2.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源头治理技术- 过程治理技术- 终端治理技术- 环境修复技术3. 大气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我国大气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概述- 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地方性大气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4. 大气污染案例分析- 典型大气污染事件案例分析- 大气污染治理案例分析5. 大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大气环境保护- 大气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大气环保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大气污染事件和治理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大气环保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现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课程考核1. 课堂表现:20%2. 课后作业:30%3. 案例分析报告:30%4. 期末考试:20%六、课程资源1. 教材:《大气环保》2. 参考书籍:《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等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网站、政府网站等4. 实践基地: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现场、环保企业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大气污染基础知识2. 第5-8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3. 第9-12周:大气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4. 第13-16周:大气污染案例分析5. 第17-20周:大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八、课程特色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大气污染课程设计综述
脱硫除尘文献综述课程设计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燃煤锅炉脱硫除尘系统设计学院名称: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班级: 100221学号: 10022129 姓名:刘凯旺评分:教师:熊辉20 13 年 11 月 22 日1.引言二氧化硫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给人类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它在大气中经催化氧化等过程形成的酸沉降,对环境的危害更大。
酸雨对水体、土壤、森林、农作物等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积累性的,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
粉尘的危害不仅取决于它的暴露浓度,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粒径和生物活性等。
粉尘进入呼吸道后对呼吸道产生刺激,有毒有害的粉尘吸入身体后甚至会导致中毒死亡,这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另外粉尘也影响着大气质量,它会引起大气能见度降低,太阳直接辐射减少,对气候及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
因此很有必要对烟气中的SO和2粉尘进行控制和治理[2]。
2.大气污染现状与危害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氧的唯一来源,也是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各种污染物的稀释场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为: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本课题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们了解大气污染及其危害,知道治理大气污染的基本方法,并使人重视治理大气污染。
2.1大气污染现状(1)国内大气污染现状我国是世界上大气污染状况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城市大气污染更为突出。
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污染为主;而由于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剧增,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大气污染已呈现出以机动车尾气污染为主的趋势。
中国还是是一个工业化程度还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能源结构比例中煤炭所占比例高达73%,石油为21%,天然气和水能仅占2%和4%,因此大气污染相当严重。
预计2000年煤炭产量将达到24亿吨(1994年为1121×109t),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在一个相等长的时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燃煤型的大气污染问题,也将是我国未来解决环境污染的首要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某白合金浇铸车间烟气收集系统方案设计目录前言..................................................................‥ (3)第一章工程概况 (3)1.1 设计条件 (3)1.2 设计要求 (4)第二章设计说明 (4)2.1 设计依据 (4)2.2 设计原则 (4)2.3 设计范围 (4)2.4 设计规模 (5)第三章工艺选择 (5)3.1净化系统简介 (5)第四章处理流程 (5)4.1 集气系统 (5)4.2 设计机理 (5)4.3吸入气流 (5)4.31吸入机理 (5)4.3.2吹吸气流比较 (7)4.3.3吹吸气罩的气流特点 (7)第五章集气罩的类型与特点 (7)5.1.型号的确定 (7)5.2集气罩类型 (10)5.3集气罩的特点与选择 (10)第六章主要设施与设备设计选型 (10)6.1 主要设施设计计算 (10)6.2集气罩的设计与计算 (10)6.2.1、大白合金锅 (10)6.2.2、第一、二浇铸台 (10)6.2.3、预热炉 (11)6.2.4、离心浇铸台 (11)6.2.5、小白合金锅 (11)6.3管道的设计计算 (12)6.3.1管道设计计算的具体步骤 (14)6.4风机的选择计算 (14)第七章总图设计 (14)前言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因素,构成了环境系统的大气环境子系统。
一切生命过程,一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离不开大气。
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它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
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
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一氧化氮NO、臭氧O3以及烟尘、盐粒、花粉、细菌、苞子等。
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增加的同时遏制大气污染已成为一项巨大的科技挑战。
我国政府采用综合措施,控制大气污染水平,包括: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改造和迁移污染工业;城市规划和绿化;机动车排污量控制;道路建设和管理等。
源头治理已成为大气污染控制中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因而每个工厂中的除尘净化设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济合理的除尘设备可将污染扼杀在“摇篮”中,还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一片洁净。
第一章工程概况1.1 设计条件某机车机务段挂瓦车间担负白合金浇铸任务,在整个工艺操作中铅以气溶胶和烟气的形式向空气中散发,污染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
产生铅污染的来源有六处:1.大白合金锅、2.第一浇铸工作台、3.第二浇铸工作台、4.预热炉、5.离心浇铸机、6.小白合金锅。
它们在车间中的布置位置如图所示。
今拟在车间的东北角建一净化设备,假定设备的阻力为170mmH2O,风机消声器的阻力为10mmH2O,设计一废气收集系统。
1.2设计要求1.选择和设计吸气罩、排气管道、选择风机,并写出设计说明书;2.绘出排风系统装备图、平面图、轴侧图;3.试编制管道计算的计算机程序。
第二章设计说明2.1 设计依据1、《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及工程应用》2、《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4、《工业通风》5、《液体力学、风机及泵》6、《采暖通风设计手册》7《Air Pollution Control Theor》2.2设计原则本设计遵循如下原则进行工艺路线的选择及工艺参数的确定:(1)基础数据可靠,总体布局合理。
(2)避免二次污染,降低能耗,近期远期结合、满足安全要求。
(3)采用成熟、合理、先进的处理工艺,处理能力符合处理要求;(4)投资少、能耗和运行成本低,操作管理简单,具有适当的安全系数,各工艺参数的选择略有富余,并确保处理后的尾气可以达标排放;(5)在设计中采用耐腐蚀设备及材料,以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6)废气处理系统的设计考虑事故的排放、设备备用等保护措施;(7)工程设计及设备安装的验收及资料应满足国家相关专业验收技术规范和标准。
2.3 设计范围该集气系统、集气的输送系统、、总图布置、集气罩的选择、配套装置管道设计以及总图设计(包括平面,侧面与俯视布置图、管道输送的总图)等。
2.4 设计规模1、污染源的大小、形状和空间位置1.1 图中打斜线的区域为污染物散发表面;其中,大白合金锅口径为450mm,离心浇铸机口为90mm,小白合金锅方形锅口为250mm*250mm,污染源中心距地面高度、离墙面的距离及相互间沿墙方向的中心距离如图中所示。
1.2 两浇铸操作台实际上连为一体,贴墙布置,台面高350mm,它们的最大操作空间均为600mm(长)*450mm(宽)*500mm(高)。
1.3 预热炉门离墙700mm,炉顶高1800mm,炉门口650mm(宽)*800mm(高),其一半高度在地面以上,另一半则在宽800mm的地沟内,预热炉宽1020mm,带式电炉面积(2*0.7+0.8)*0.8/2平方米,炉表面温度900度。
1.4 离心浇铸机宽600mm,浇铸口落在中心线上,浇铸口中心离墙距离为1850mm,距离地面550mm,至浇铸机主体(高750mm)内端面距离为250mm,浇铸机低端面500mm,其外端面离墙2450mm.。
1.5 假设净化设备的进口法兰中心离地面1750 mm,到墙的距离为1100mm,与小白金锅中心沿墙方向的距离为3800mm,设备顶出口法兰高4700mm,风机机座高1200mm ,并要求烟囱的高度不低于12500mm ,1.6 浇铸用的铅料液勺口径为150mm,勺嘴突出30mm。
1.7 墙厚240mm..。
2、工艺操作过程简介待浇铸件在预热炉中熔去已损坏的白合金零件,电动装置把炉门连同放工件的炉床(图中用点线表示),一起拖出炉门口外1000mm,由吊车把工件吊至浇铸操作台上,从大白合金锅中取铅液浇铸,小白合金锅内的铅液供离心浇铸机用,离心成型的工件在操作台上装配并挂铅固定。
工件尺寸:550mm*300mm*400mm熔铅温度:400 oC第三章工艺选择3.1 净化系统简介净化系统的组成及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一、局部排气净化系统的组成(1)集气罩:用来捕集污染空气的,其性能对净化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有直接的影响。
由于污染源设备结构和生产操作工艺的不同、集气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风管:在净化系统中用以输送气流的管道称为风管,通过风管使系统的设备和部件连成一个整体。
(3)净化设备:为了防止大气污染,当排气中污染物含量超过排放标准时,必须采用净化设备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人大气。
(4)通风机系统中气体流动的动力。
为了防止通风机的磨损和腐蚀,通常把风机设在净化装备的后面。
(5)烟囱烟囱是净化系统的排气装置。
由于净化后的烟气中仍含有一定量的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并最终沉降到地面。
为了保证污染物的地面浓度不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烟囱必须具有一定高度。
二、局部排气净化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1)捕集装置设计:集气罩结构形式、安装位置以及性能参数确定等。
(2)净化系统的选择或设计①选择依据a.污染物的种类与性质;b.处理量;c.净化效率;d.净化系统的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
②一般程序a.工程调查;b.确定净化程度;c.选择合理的净化工艺;d.选择适当的净化装置,确定合理的净化系统配置;e.确定净化系统运行参数和技术经济指标。
③除尘系统与装置的选择;④吸收系统与装置的选择;⑤吸附系统与吸附装置的选择⑥净化装置的费用:设备投资费、运行费用、总费用(3)管道系统的设计:管道布置、管道内气体流速的确定、管径选择、压力损失计算以及通风机选择(4)排放烟囱设计:烟囱高度、出口直径、排气速度等。
第四章处理流程41集气系统包括:气体输送管道、集气罩系统、控制系统、风机等。
4.2设计机理综述:集气罩汇集污染物,是一种流体动力学捕集,因此要对集气罩合理设计,必须要了解吸气罩罩口的气流流动规律。
集气罩口气流流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吸气口气流的吸人流动,一种是吹气口气流的吹出流动。
4.3吸入气流4.3.1吸入机理吸气口吸气时,在吸气口附近形成负压,周围的空气从四面八方流向吸气口,形成吸入气流或汇流。
吸气流断面的速度分布和特点:四周加挡板4.3.2吹吸气流比较吹气气流呈锥形且流量随距离增加,而吸气流呈椭球面,通过各等速面流量相等,且等于吸入口流量吹气速度与离吹口距离呈反比,吸气与距离平方呈反比吹气作用范围大,吸气作用范围小且能量衰减较快。
4.3.3吹吸气罩的气流特点第五章集气罩的类型与特点5.1型号的确定(1)集气罩类型①局部密闭罩②接受式集气罩③整体密闭罩④外部集气罩还有吹吸式集气罩等类型。
(2)集气罩的选择总述:集气罩是用以捕集污染气流的。
其性能对净化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是有直接影响的。
由于污染源设备结构和生产操作工艺的不同,集气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按罩口气流流动方式可将集气罩分为两大类:吸气式集气罩和吹吸式集气罩。
利用吸气气流捕集污染空气的集气罩称为吸气式集气罩,而吹吸式集气罩则是利用吹吸气流来控制污染物扩散的装置。
本设计中采用吸气式集气罩中的外部集气罩来收集污染气体。
由题设条件可知,本设计适宜采用外部集气罩中的侧集气罩。
对于外部集气罩排风量的确定多采用控制速度法。
(3)集气罩罩口尺寸确定①控制点控制速度Vx的确定本设计中,污染源产生于金属浇铸气体,从轻微速度发散到上述相当平静的空气中,所以污染源的控制速度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表13-2或表1可得,取0. 5~1.0m/s之间。
本设计选用vx=0.6m/s。
表1 外部集气罩控制风速vx由于气体只能从侧面流入罩内,我们选用侧吸罩。
为避免横向气流干扰,要求H尽可能≤0.3L,可设题中H=0.6m,因此,L≥2.0m,取L=2.4m。
吸气流易受横向气流的影响,所以靠墙布置。
设墙厚260mm,设污染源中心距离墙中心660mm,因此污染源距墙边B=660-260/2=530mm,由此可知集气罩宽2B=1060mm=1.06m。
为保证罩口吸气速度均匀,集气罩的扩张角α不应大于60°,本设计中取α为60°。
(4)与罩口连接处直管尺确定本设计中,污染源产生白金浇铸气体,属于染料粉尘,所以污染源的控制速度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表13-4可得,水平管速度应在16-18m/s.所以,选择的水平管道断面为长0.5m,宽0.4m的方形管道。
第六章主要设施与设备设计选型6.1主要设施设计计算6.2集气罩的设计与计算集气罩设为天圆地方或圆台型,且都设为无边,则应满足下列条件:F≤16f D≤4d L≤3dd / E > 0.2 , 1.0 < D/E < 2.0 , H / E < 0.7 , u / E ≤2.5其中,d代表风管的特征尺寸(圆形为直径,矩形为短边),D为集气罩的特征尺寸(圆形为直径,矩形为短边),f为风管的横断面积,F为罩口面积,E为污染源特征尺寸(圆形为直径,矩形为短边),L为集气罩的长度,H为集气罩距离污染源的垂直距离,u为侧吸罩边至污染源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