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 钟大丰 舒晓明、

合集下载

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参考书目最详细版-新祥旭考研

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参考书目最详细版-新祥旭考研

新祥旭.贸硕堂 / 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
1、《电影史:理论与实践》(最新修订版)[Film History :Theory and Practice]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年8月 [美]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著,李迅译;
2、《什么是艺术》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年2月 [美]沃特伯格(Wartenberg T.E.)著,李奉栖译;
3、《大学堂·认识电影》(插图第11版)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年11月 [美]路易斯·贾内梯(Louis Giannetti )著;焦雄屏译;
4、《中国文化读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年8月 叶朗 朱良志著;
5、《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6年10月 北京电影学院(艺术概论)编委会 编;
电影历史及理论:
1、《世界电影史(第二版)》[Film History]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12-01 [美]大卫·波德维尔(Bordwell D.)著;范倍译
2、《电影理论读本》(电影学院课本教材) 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 2012年1月 杨远婴主编
3、《中国电影史》(高等学校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少白主编
4、《中国电影史》(北京电影学院教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 钟大丰 舒晓鸣著
5、《外国电影史》(北京电影学院教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年 郑亚玲 胡滨著
6、《新祥旭北影电影历史及理论应试宝典》。

中传电影学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中传电影学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中传电影学考研参考书目汇总本文系统介绍中传电影学考研难度,中传电影学考研就业,中传电影学考研辅导,中传电影学考研参考书,中传电影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电影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中传电影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中传电影学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电影学考研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初试参考书717电影学基础钟大丰:《中国电影史》李少白:《中国电影史》郑亚玲:《外国电影史》张专:《西方电影艺术史略》游飞、蔡卫:《世界电影理论思潮》胡克:《当代电影理论文选》《当代电影》杂志《电影艺术基础红宝书》史论方向刘书亮:《中国优秀电影电视剧赏析》潘桦:《世界经典电影分析与解读》胡克:《当代欧美名片评析》创作方向刘书亮:《电影电视导演术》刘书亮:《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周涌:《影视剧作艺术》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影视制片方向荆新:《财务管理学》周建临:《管理学教程》[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美]格雷戈里·古德尔:《独立制片》817综合考试【艺术学】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凯程考研:《综合考试【艺术学】红宝书》复试科目与参考书:电影艺术史论和电影创作理论方向:9055电影作品分析刘书亮:《中国优秀电影电视剧赏析》(北京广播学院)潘桦:《世界经典电影分析与解读》(中国广播电视)胡克:《当代欧美名片评析》(北京广播学院)杂志:《当代电影》影视制片方向:9056影视制片管理高福安等:〈独立制片〉(北京广播学院)张明智等:《电视剧制片管理》(电视剧制片人持证上岗培训教材)提示:以上书比较多,有些书的具体内容是不需要看的,凯程授课老师届时会给大家详细讲解每个重点的内容,减少大家盲目复习。

特别强调,这些参考书凯程老师经过审定,确定是100%没有问题的。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30年代电影(圣才出品)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30年代电影(圣才出品)

第2章30年代电影(1932年~1937年)2.1 复习笔记一、电影的变革(一)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背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变革。

广大观众厌恶了那些脱离生活的商业影片,向电影界发出了救国的劝告。

与此同时,电影创造人员也产生了在题材和形式上创新以寻求出路的愿望。

2.发展历程(1)初期的兴起①电影公司1932年夏天,明星公司的老板请进步作家组成了编剧委员会。

几乎同时,田汉、阳翰笙等人也参加了艺华、联华等公司。

在这些进步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掀起了左翼电影运动。

②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电影小组。

1932年至1933年前后,在瞿秋白领导下,组织了由沈端先、阿英、王尘无、石凌鹤和司徒慧敏五人组成的电影小组,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a.从编剧入手努力影响和改造电影创作。

如夏衍、田汉、阳翰笙等党的文艺工作者以编剧的身分加入电影公司,在创作的同时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拍摄影片。

b.通过各种方式,改造电影创作队伍,加强左翼创作力量。

如组织动员了应云卫、沈西苓、袁牧之、吴印咸等优秀的创作人员。

c.有目的地大力介绍了以苏联为主的外国电影的经验。

例如学习了表现革命思想的经验以及蒙太奇的电影思维方法和艺术表现技巧。

d.积极开展电影理论和批评工作,批判有毒素的影片,宣传进步电影。

(2)曲折的发展历程①1932年到1933年,左翼电影的第一个高潮左翼电影直接反映了社会现实存在的尖锐矛盾,受到大众的欢迎,以《姊妹花》、《渔光曲》两部影片为代表。

但是部分影片的艺术表现粗糙稚拙和革命内容表达得过于直露,如《女性的呐喊》,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更加严厉的镇压。

②1933年后,左翼电影的低潮时期1933年11月,一群暴徒捣毁艺华影片公司,进步电影工作者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一些反动文人鼓吹“软性电影”的主张,左翼电影出现了低潮。

此后,左翼电影工作者开始尝试以更巧妙隐晦的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曲折地宣传反帝抗日思想和隐约地揭示社会的黑暗坚持左翼电影阵地,代表作有《神女》、《桃李劫》等。

早期中国电影

早期中国电影
1949-1966 新生——激情与压迫 1966-1976 歧路——风雨中的奋争 1976-1989 复兴——激活与超越 1989至今 迷茫——困惑于寻找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特点
1、中国电影与其所处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历史条件有 着特别直接和紧密的联系。
2、中国电影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华民族的历 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
从目录中可见,在上世纪30年代之初,电影的兴盛从动 辄上十集的系列片可窥一斑。除了明星公司的《火烧红莲寺》 史无前例地连拍十八集,天一影片公司1929年的《乾隆游江 南》也拍了九集;1930年,友联影片公司的《荒江女侠》, 仅次于《火烧红莲寺》,两年内拍了十三集。这些片子在当 时的轰动恐非《十面埋伏》之类学院派武侠可比。若要《十 面埋伏》连映十八集,估计必须满足三个充要条件:第一, 好莱坞完蛋了;第二,中国影视重新闭关锁国;第三,中国 反盗版事业胜利了。
3、中国电影由于其产生过程中特殊的历史环境,使 其与中国戏剧文学保持了一种特殊紧密的联系。
4、与世界电影艺术和技术发展水平相比,中国电影 的技术水平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
第一章 早期中国电影 (1986—1931)
第一节 “西影”东渐
电影诞生的标志:12/28 /1895,卢米埃尔兄弟,巴 黎,《工厂大门》、《火车进站》
现在我们只能透过《中国电影发展史》附录的影片目录来 想象历史。
这目录已经足够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在我看来,任何 一个人,只要能为1905年以来的中国电影保留这样一份完整 的目录便已经功德无量。面对这样一个包含公司索引、片名 索引、人名索引的庞大电影目录,任何电影研究者无法不叹 为观止。
仅仅按照这个目录上所列,从1905年到1937年,中国就 有1100部以上可考的电影(只包含故事片、戏曲片、动画片, 不含新闻片、纪录片、科教片)。这1100部片子中,至少有 1080部是在1920年到1937年的17年间拍摄。也就是说,在上世 纪二三十年代,平均每年故事片产量约六七十部;而在1921 年到1931年的十年间,中国每年的故事片产量达到上百部。 需要注意的是,这上百部影片大部分是民营公司的产品。在 1925年前后,中国有175家影业公司,其中拍片的不少于50家。 即使和当今中国比起来,民营电影在当时的兴盛也是惊人的。

中国电影史 钟大丰 舒晓明、

中国电影史  钟大丰 舒晓明、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特点,首先,中国电影与其所处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历史条件有着特别直接和紧密的联系。

其次,中国电影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影响。

第三点,中国电影由于其产生过程中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其月中国的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紧密的联系。

第四,与世界电影艺术和技术发展相比,中国电影的技术水平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

最后,在中国电影中,各个艺术创作部门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1932)上海许园的杂耍游乐场推出了西洋影戏,这时关于电影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记录。

中国电影有着独特的放映方式,这种茶楼戏院式的放映方式延续了很多年,直到一战后,美国的多集唱片输入中国,才有了专业的影院。

这种茶楼戏院式的放映方式,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好奇,并给电影的推广带来便利,但是同时,这种方式也是早期的电影一直处在停滞阶段,而且不利于电影的长期发展,并且会对从影带来不利的影响。

早期外国影片输入中国,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把这近代的色情文化和近代人的性的潜力,兑换成经济价值而博的巨利的”把腐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思想形象展示给中国观众,带来了相当恶劣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影人早期模仿的对象。

很多有识之士面对此种情况,充分认识到了电影的重要性,也就刺激了他们拍摄中国影片的愿望。

中国最初试拍的都是戏剧片,不仅因为戏剧片本身有很好的故事性,相对来说更加容易,也是因为戏剧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自电影的诞生,便于民族文艺有了不解之缘。

那个时期,商务印书馆是主要的电影出版机构,出品了很多的戏剧片,其中,为梅兰芳拍摄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张石川和郑正秋创办的明星影片公司,是旧中国出片最多,历史最长的电影公司,这种公司不仅自己拍摄影片,而且还承揽为小公司制作影片或是租赁场地,但是,公司并没有自己的院线,采取出售拷贝和出租分成的方式发行影片。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1.1复习笔记一、最初的尝试(一)电影传入中国1.发展过程(1)背景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公映《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电影片断,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19世纪许多科学家对电影进行了探索和实验。

由于资本主义迅速向全世界扩张,电影也随着殖民者的足迹迅速地传入了中国。

(2)过程①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的杂耍游乐场推出的“西洋影戏”是中国放映电影的第一次纪录,据说主要放映法国影片。

②次年夏天,美国片商也到上海放映电影,放映的大多是原来爱迪生为其“电影视镜”所拍摄的影片,但这时放映的地点、场次和片目内容都有所增加。

③1899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中国放映一些故事短片。

1909年,他在上海建起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一一虹口大戏院。

④20世纪初,电影放映活动逐渐推广开来。

1902年,北京打磨厂的福寿堂茶馆开始放映电影,并传入了清宫。

民间电影放映发展起来,在茶楼戏园尤其普遍,而且在天津、汉口、广州等口岸城市也都相继出现了电影放映活动。

2.名称和内容的演变(1)电影刚刚在中国放映时,电影被称为“西洋影戏”、“电光影戏”、“美国影戏”等,后来“影戏”成为对电影的通用名称。

(2)最早放映的影片大都是些很短的片断,主要有三种内容:纪录片、特技片和滑稽片。

辛亥革命前后开始放映一些简单的故事短片。

3.放映方式(1)方式a.一战前,绝大多数影片是茶楼戏园中的余兴节目,影片放映常常与戏曲、说唱以及文明戏演出穿插在一起,观影习惯上也延续了茶楼戏园的规则。

b.一战后,随着美国多集长片的逐渐输入,专业影院逐步取代茶楼戏园式的放映方式。

(2)影响茶楼戏园式的独特放映方式及其转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欣赏心理和欣赏习惯,还影响着中国初期电影创作者和观众群的形成,甚至是影片艺术特点的形成。

4.电影的影响(1)积极方面外国影片把一种新的娱乐形式和传播手段介绍给了中国人,电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刺激了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的愿望。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十七年”中国电影(圣才出品)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十七年”中国电影(圣才出品)

第4章“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年~1966年)4.1 复习笔记一、“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一)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我国很快建立了国营电影生产体系、工业体系、发行放映体系,使电影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2.受到外部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巩固政权的需要、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闭关锁国的状态和国内政治运动的负面影响,“十七年”中国电影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二)发展历程1.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发展(1)主要机构①1946年10月1日我党在东北解放区建立了第一个人民自己的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

②1949年4月20日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

③1949年11月26日建立“上海电影制片厂”。

④1949年4月,东影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此后一两年间相继拍摄了一系列故事片。

(2)代表人物新中国第一任电影局局长袁牧之,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陈波儿等同志,将一批政治上、艺术上有修养的成荫、王家乙、凌子风等同志,很快推上了电影导演的岗位。

(3)代表作品①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大城市同时举行“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民主青年进行曲》、《团结起来到明天》、《陕北牧歌》、《辽远的乡村》、《女司机》、《人民战士》等故事片20部,还有《中国人民大团结》等六部新闻纪录片。

②解放初期私营厂生产的优秀影片:石挥编导并主演的影片《我这一辈子》、《关连长》;柯灵编剧、佐临导演的影片《腐蚀》;郑君里编导的影片《我们夫妇之间》;陈西禾编导的影片《姐姐妹妹站起来》等。

(4)创作特点建国初期全国革命形势空前高涨,广大电影工作者满腔热情地歌颂工农兵、歌颂新生活,这一批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工农兵形象迅速占领银幕,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5)发展原因①党对电影事业方针政策的正确。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明确地规定了电影工作的方针和选取电影剧本的标准。

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的讨论

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的讨论

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的讨论30年代的电影之所以如此大的功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在于创作者们能够把火热的创作激情与严肃的创作态度结合在一起,广泛学习、勇于探索、力避偏狭,这些经验对中国电影的未来都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标签:左翼电影;繁荣;功绩;历程30年代电影在时间上具体指的是从1932年左翼运动兴起,到1937年夏抗日战争爆发前的五到六年中。

在这段时间里,电影发展的格外繁荣,无论是在艺术形式上,还是思想内容都有了,都有了全新的尝试,并产生了一大批非常的作品。

这个局面形成的原因是多样的,第一个原因必须要關注一个时间点——1931年9月18日,至此,日本开始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也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所以,国内政治形势的改变,人们心理的状态的改变,这些因素刺激和导致了创作者在电影创作上,对主题的改变,和观众心理需求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是电影内容上的,还是电影的思维的改变。

电影思维的改变不能仅仅归功于政治形势的改变,还要靠世界电影的发展带动。

30年代,随着有声电影的产生,电影艺术技巧也随之大幅。

这也需要关注一个时间,1932年,制片商和放映商联合建立了胶片上声音轨迹宽度的标准,从而创造了新的1.37:1比例。

随着这一整个业界技术方针的确立,电影中的对白、歌舞急剧增加。

在30年代,电影观众增加了一倍。

电影工业继续寻找新的发展,很快,就开始经历彩色电影,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些技术与技巧的发展也传到中国,推动了当时电影的发展。

总体来看,30年代电影大概经历了3个时段,左翼电影,国防电影,抗战电影,成为中国电影非常值得肯定的一次繁荣发展的时期。

左翼电影运动被认为是30年代电影的开端,左翼电影运动中出现的电影多为富有写实倾向的革命现实主义电影,也有电影富有浪漫主义的诗意色彩,虽很少揭露现实,但颇为美,例如《大路》结尾,主人公想象中的再生,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来,30年代,电影创作人在电影上,不断吸取西方电影精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思考与求变!究其发展背景,第一主要是政治上的,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重,促进变革的发展,第二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该联盟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

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专业一考研考研参考书《中国电影史》以及考点整理

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专业一考研考研参考书《中国电影史》以及考点整理

先看看彭吉象的版本,你会发现一篇美
好的新天地的。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 北影考试一点通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版)重点笔记》
彭吉象版本虽然不是北京电影学院官方指定的,但是对于电影学
院其实很重要,因为在赵斌版本的出来以前,主要看的还是彭吉
象的版本。而且其实大家在看不懂赵斌版本的时候,可以先看这
本。想要购买资料可以淘宝搜索: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
参考书《中国电影史》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北影考试一点通 想要购买资料可以搜索淘宝店:才思资料馆
《中国电影史》 钟大丰 / 舒晓鸣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钟大丰老师是电影学院资格较老的研究电影史的老师,这本书对各个创作阶段也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分 析,考试必看,不考试也可以看看。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北影考试一点通
2020北影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北影考试一点通 想要购买资料可以搜索淘宝店:才思资料馆
北京电影学院
专业一考研参考书《中国电影史》以及考点整理
基本信息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北影考试一点通 想要购买资料可以搜索淘宝店:才思资料馆
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2020年北京电影学 院要求,对报考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在字数要求上,一般一道30分的论述题可以写到1000至1200字,占时35分 钟;而一道20分的简答题可以写到800至1000字,占时25分钟。当然,具体 写作字数和时间分配,应当视当时的试卷构成而定。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 了解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FA北影考试一点通 想要购买资料可以搜索淘宝店:才思资料馆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战时与战后(圣才出品)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战时与战后(圣才出品)

第3章战时与战后(1937年~1949年)3.1 复习笔记一、战时中国电影的发展(一)背景1.“七·七”事变之后,电影界迅速投入了抗日宣传。

2.“八·一三”事变后,上海电影工作者转入抗日救亡宣传和拍摄活动。

3.上海沦陷后,部分电影工作者撤离,另一些留在上海继续从事电影创作。

4.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电影被分割为在思想和艺术面貌上都有所区别的国民党统治区,上海租界和沦陷区等部分。

(二)发展历程1.国民党统治区(1)发展状况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电影绝大部分是服务于民族战争的正面地描写抗战的宣传片,但是抗日影片的发展道路是十分曲折的。

国民党反动派极力压制这些影片的创作,特别是1941年皖南事变后,抗战影片的摄制几乎完全陷入了停滞状态。

(2)主要人物和作品①史东山a.个人简介史东山(1902年12月29日~1955年2月23日)导演、编剧,原名匡韶。

早年曾从事美术和戏剧活动,1922年进入影坛参与创作了《杨花恨》等影片。

1932年与蔡楚生等合作拍摄《共赴国难》。

抗日战争爆发后,拍摄有抗战四部曲《保卫我们的土地》等片。

后由他编导了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

b.代表作品1938年,官营的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第一部正面描写抗战的宣传故事片——史东山编导的《保卫我们的土地》。

这部影片以直接抗战宣传为目的,注意艺术形式的通俗化,剧情尽可能地简明有力,叙述和表演的速度放慢,由此逐渐形成了抗战电影的一种艺术风格。

②其他作品抗日战争时期,于1938年初到1941年底三年多时间里国统区的电影工作者共拍摄了十几部正面的抗战宣传故事片,对动员全民族抗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中如《八百壮士》、《塞上风云》和《胜利进行曲》等影片,表现了人民的抗战精神,也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绩。

2.上海租界(1)发展状况①由于战争的破坏,大批优秀创作人员的流失及电影公司老板的投机性经营方针,使得“孤岛”的电影创作呈现出停滞、倒退的现象。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推荐,知识点汇编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推荐,知识点汇编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攻略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推荐虽然从09年开始,中传就不再提供参考书目,而改为考试大纲,而且这个大纲这几年来一直没变化。

但对大纲稍加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大纲所列出的知识点基本上是从以前所提供的参考书目中提取出来的。

因此,在复习时,可以参看一些以前提供的参考书,以系统地整理知识点。

(一)、《电影艺术基础》1、中国电影史推荐书目:(1)、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建议这两本书结合着看,并梳理出中国电影发展的脉络,掌握六代导演的创作情况及其代表作品,并结合世界电影史进行比较分析。

2、世界电影史推荐书目:(1)、王宜文《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游飞、蔡卫《世介电影理论思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建议分别按国别、年代进行梳理,掌握重要的电影运动/思潮/现象,以及著名导演及其代表作品。

3、电影理论推荐书目:(1)、游飞、蔡卫《世介电影理论思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2)、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胡克、张卫、胡智锋《当代电影理论文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建议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在复习某一电影理论时,阅读相关的理论阐释文章,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把握其核心观点。

(二)、《综合考试(艺术学)》推荐书目:(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以本书为主(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3)、张同道《艺术理论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建议将这三本书结着看,宏观把握艺术的本质、起源,以及艺术与道德、宗教、科学之间的关系,并掌握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的规律,掌握重要的艺术现象,了解重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中国电影史纲--2009

中国电影史纲--2009

第四代:吴贻弓、吴天明、张暖忻、谢飞、郑洞天
1970年代末——80年代 呼应社会思潮变革,与 世界电影接轨,电影关 照人性,回归艺术本体。 中年登上影坛,科班出 身。举起“电影语言现 代化”大旗。 崇尚巴赞美学,80年代 改革中国的真实影像。 向30年代第二代导演的现 实主义敬礼,又接续了第 三代导演壮志未酬的电影 本体探索,从而形成对60 年代以后世界各路电影形 态的演练。
1921,代为拍摄了最早3部 长片中的两部:《阎瑞生》、 《阎瑞生》 红粉骷髅》 《红粉骷髅》。 1923,独立拍成长片《荒 山得金》《莲花落》。 1926,脱离商务,改组为 “国光影片公司”。
1921,中国影戏研究社拍 出的《阎瑞生》(杨小仲 阎瑞生》 阎瑞生 编、任彭年导),是中国 第一部长故事片。
第五代: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
1980年代中期以后 对民族文化内容和电影形式 主体的双向突围,以新风貌 的中国现代电影直接与世界 对话。 借思想解放东风,乘计划体 制余荫,秉强烈社会责任感, 获得了按照自己想法拍电影 的快感。 形式在中国电影中第一次 形式 获得尊严,思想的东方式 呼喊让世界惊艳。 然想象中的个体化电影映 射着主体意识,造型主体 毕竟要让位于叙事主体。 黄土地美学不到4年就分 化了。
第一代:郑正秋、张石川
1910——30年代中期
奠定了电影作为舶 来艺术形式与中国 传统文明内容相结 合的基调。
文明戏演员、家 庭伦理剧、连台 本戏、“影戏说” 等本时期特征, 写照了第一代中 国导演探知电影 规律的历程。
第二代:孙瑜、蔡楚生、沈浮、费穆
1930年代中期——40年代 创建了电影反映现实生 活,同时又成为世俗大 众文化的传统。 大多具有教育背景,较 早参加进步文化运动。 专业意识使其借鉴好莱 坞为代表的西方经验, 自觉形成早期电影为市 场观众服务的通俗文化 定位。 作为进步知识分子,社 会意识使其反映劳苦大 众的声音。 民族危难时期这两种意 识还可以结合,后来为 何顾此失彼呢?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课后习题-第3章 战时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课后习题-第3章 战时

第3章战时与战后(1937年~1949年)1.为什么说抗战时期中国电影呈现出复杂的局面?答:抗战的爆发结束了30年代电影的繁荣局面,中国的电影版图被破坏,开始变得支离破碎。

具体表现为:(1)上海于1937年11月沦陷,部分电影工作者撤到大后方的武汉和重庆,国民党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国营的电影厂,如中电、中制等。

(2)部分电影人退入上海租界或南下香港继续从事电影创作,此时的上海电影被称为“孤岛电影”。

(3)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区建立了傀儡电影机构,如东北的“满映”。

(4)解放区后来也开始建立起人民自己的电影事业。

综上,中国电影从此被战争分成了国民党统治区,上海“孤岛”,和沦陷区等不同部分。

由于战争形势下各地区环境的不同,各部分电影在思想和艺术面貌上都很不相同,中国电影出现了空前错综复杂的局面。

2.如何认识人民电影事业建立的历史意义?答:人民电影事业自诞生起便迅速发展。

1938年春陕甘宁边区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抗敌电影社”。

1938年夏天,袁牧之、吴印咸等人到延安,于1938年10月开始拍摄人民电影事业的第一部影片,反映根据地人民生活斗争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并成立了解放区的第一个电影制片组织“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

其历史意义主要有两方面:(1)抗战时期解放区人民电影事业的建立,预示着中国电影中一个新的历史传统的开创,特别是其所开创的一系列电影创作和管理原则,却极其深远地影响到新中国电影的发展道路。

(2)抗战胜利后,党及时组织力量接收了伪“满映”,并建立了东北电影制片厂,这是解放区建立的第一个较正规的电影制片厂。

它的成立为建立党领导下的正规电影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在这一阶段确定了为工农兵服务的创作方针,训练了不少电影干部,开始建立了一套电影生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往后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3.“影戏”电影观念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1)“影戏”电影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在叙事方式上采取戏剧式叙事方式。

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必念书目专业入门版

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必念书目专业入门版

一、中国电影电视史(26部)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进展史》(一、2),中国电影出版社李少白《影心探赜》,文化艺术出版社李少白《影史榷略》,文化艺术出版社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陆弘石、舒晓鸣《中国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李道新《中国电影批评史》,中国电影出版社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郦苏元、胡菊彬《中国无声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舒晓鸣《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1949-1999》,中国电影出版社孟犁野《心中国电影艺术史稿1949-1959》,中国电影出版社丁亚平《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1945-1949》,文化艺术出版社翟建农《红色旧事:1966-1976的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饶曙光、裴亚莉《新时期电影文化思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编《新时期电影10年》,重庆出版社任仲伦《新时期电影论》,上海文艺出版社倪震《改革与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北京出版社高小健《中国戏曲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郦苏元《中国电影理论史》,文化艺术出版社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大卫"鲍德威尔《香港电影的秘密》,海南出版社卢非易《1949-1994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远流出版社郭镇之《中国电视史》,文化艺术出版社钟艺兵、黄望南《中国电视艺术进展史》,浙江人民出版社陈飞宝、张敦材《台湾电视进展史》,海风出版社二、世界电影电视史(15部)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乌利希"格雷戈尔《世界电影史1960年以来》(第3卷上、下)中国电影出版社。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4~5章)【圣才出品】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4~5章)【圣才出品】

第4章“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年~1966年)1.“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答:“十七年”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得中国的电影战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总的发展特点可以概括为艰难曲折、大起大落。

“十七年”中国电影呈现出四起四落的发展轨迹,出现过四个蓬勃发展时期:(1)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大城市同时举行“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标志着建国初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大发展。

这一时期出了不少优秀影片,如《中华儿女》、《白毛女》、《钢铁战士》、《我这一辈子》等。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电影《武训传》提出严厉的批判,紧接着全国开展对《武训传》的批判及其后的文艺整风运动,使建国初期电影第一次蓬勃发展的局面很快结束。

(2)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6年10月至11月,文化部电影局在北京召开各制片厂厂长会议,重点讨论贯彻“双百”方针,改革电影体制的问题。

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各电影厂开始试行以导演为中心,自由组合、自由选题、自负盈亏的“三自一中心”的改革方案。

电影创作在逐步前进,到1956年前后产量赶上并超过50年的水平,艺术质量也有新的突破,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1957年的反右斗争及康生的“拔白旗”扼制了第二次电影创作发展的大好局面。

(3)1959年国庆十周年之际,中国电影进入第三次大发展,达到了50年代的最高峰。

1959年新片展览月是第三次发展的标志。

好影片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林则徐》、《林家铺子》、《风暴》、《青春之歌》等。

(4)从1961年6月到1963年12月间,一个电影创新高潮正在形成。

由于召开了新侨、广州两次会议,周总理和陈毅亲自出席讲话,宣传党的文艺政策。

1961年6月到1963年12月间掀起了一场电影艺术创新的热潮。

考研参考书目(1)

考研参考书目(1)

电影史:《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鸣著;《中国电影史》陆弘石、舒晓鸣著;《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著;《世界电影史》克里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电影理论:《影视美学》彭吉象著;《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著;《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著;电影批评:《电影批评》戴锦华著;《镜与世俗神话》戴锦华著;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don't know thatI love you.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can't see my love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ther.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特点,首先,中国电影与其所处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历史条件有着特别直接和紧密的联系。

其次,中国电影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审美心理传统的影响。

第三点,中国电影由于其产生过程中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其月中国的戏剧和文学保持了一种紧密的联系。

第四,与世界电影艺术和技术发展相比,中国电影的技术水平相对来说一直比较落后。

最后,在中国电影中,各个艺术创作部门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1932)上海许园的杂耍游乐场推出了西洋影戏,这时关于电影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记录。

中国电影有着独特的放映方式,这种茶楼戏院式的放映方式延续了很多年,直到一战后,美国的多集唱片输入中国,才有了专业的影院。

这种茶楼戏院式的放映方式,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好奇,并给电影的推广带来便利,但是同时,这种方式也是早期的电影一直处在停滞阶段,而且不利于电影的长期发展,并且会对从影带来不利的影响。

早期外国影片输入中国,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把这近代的色情文化和近代人的性的潜力,兑换成经济价值而博的巨利的”把腐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思想形象展示给中国观众,带来了相当恶劣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影人早期模仿的对象。

很多有识之士面对此种情况,充分认识到了电影的重要性,也就刺激了他们拍摄中国影片的愿望。

中国最初试拍的都是戏剧片,不仅因为戏剧片本身有很好的故事性,相对来说更加容易,也是因为戏剧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自电影的诞生,便于民族文艺有了不解之缘。

那个时期,商务印书馆是主要的电影出版机构,出品了很多的戏剧片,其中,为梅兰芳拍摄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张石川和郑正秋创办的明星影片公司,是旧中国出片最多,历史最长的电影公司,这种公司不仅自己拍摄影片,而且还承揽为小公司制作影片或是租赁场地,但是,公司并没有自己的院线,采取出售拷贝和出租分成的方式发行影片。

这种电影公司,是当时那个时期所特有的产物,虽然为早期的电影产业积累了资本,但是并没有自己发行公司,也就不能效仿好莱坞的垂直整合的模式,不能发行影片,使得在混乱的时期电影的收益得不到保证,并且在当时的内乱时期,混乱的局面也使得观众减少,并且不能保证票房,因此也就使得电影的再生产出现了危机。

影戏是3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人对电影的通用名称,直到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兴起之后才逐渐被电影一词所取代。

由此可见,中国电影在开始时期,和戏剧有着多么深刻的联系。

明星,天一,联华在30年代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力量,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郑正秋——“他不懂电影技术,有的是人生的阅历和舞台经验”。

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收丰富的创作养料。

张石川更注重创作上的商业性,尤其特别善于利用情节的起伏控制观众的情绪,造成较强烈的剧场效果。

文明戏作为初期中国电影的主要艺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面貌。

影戏电影大多披着一层社会教化的外衣,并且创作原则上是以戏剧化冲突原则为基础的,作品中戏剧元素影响深远,但是如果没有很深的戏剧造诣,是不可能轻易获得成功的。

中国当时混乱的国内局势给市民电影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土壤,市民电影在艺术上并没有太多的追求,更多的是商业性上的娱乐,取材于文明戏,但是更多的是把文明戏中消极的因素带到了电影中来。

洪深是最早投入电影界的知识分子,他所创作的电影,在在艺术上吸收了国外电影的经验,表现了独到的艺术特色。

特别是在人物的心理刻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很具有代表性,田汉把电影看做“人类用机械造出来的梦”,强调电影是借胶片“宣泄现实世界被压榨之苦闷”,这种宣泄的主张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因素。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电影作者论的开始,在某些方面,电影就是展示一种思想,并且这种思想必须要引起观众们的共鸣。

电影在创始之初就注定要有他广阔宣扬的一方面,巨大的观众市场,再加上电影能够带给人的影响,使电影有了教化的功能。

知识分子电影从题材,主题,立意等方面,个人色彩要浓一些。

知识分子较好的接受了西方的先进电影理论,对早期中国电影的尝试有很多有意义的指导。

但是处在双半社会,他们逃脱不了商业规律的限制。

唯美派电影主要是由但杜宇,史东山等人拍摄的几部电影,影片并没有太多思想性的东西,更多的是强调电影“美的作用”,主要是在银幕造型性的绘画美方面,主张电影应提供形式美和感官享受,在布景,服装,画面的光线,构图方面做了极有意义的尝试。

第二章:30年代电影(1931——1937)30年代电影是指32年左翼电影运动到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的五六年。

由于九一八事变改变了国内局势,更改变了人们的心理状态,电影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出现了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外先进电影理论的传入,使这段时间成为中国电影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日军的侵华行为,使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厌恶那些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鸳鸯蝴蝶派电影,希望电影能够传达抗日救国的意念。

左翼电影的迅速兴起。

《姊妹花》、《渔光曲》直接反应了社会现实存在的尖锐矛盾,甚至有些人成1933年为“中国电影年”。

《神女》、《桃李劫》通过以同情的笔调深入描写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热情歌颂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

1935年华北事件和一二九运动,推动左翼电影重新转向高潮,出现了“国防电影”的新高潮。

此时的电影,慢慢摆脱了“影戏”电影的束缚,开始学习好莱坞式电影的创作经验。

较高成就的影片还有《马路天使》。

在默片末期,一些青年导演做出了很有意义的尝试,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使他们能够逐渐的摆脱影戏对电影的影戏,积极向外国学习,更加注重电影的视觉表现力。

中国的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转变,起步晚,时间长。

能够拍摄有声片的都是些老导演,他们旨在弥补默片语言手段的缺陷,不能够充分认识到声音的重要性。

逐渐的,声音被作为一种蒙太奇因素来看待。

1936年后,有声片完全取代默片。

至此,对有声片的探索更多的集中到了声画蒙太奇的结合。

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倾向由来已久,现实主义倾向,一方面能够为电影提供丰富的素材,并且使电影和生活能够有比较紧密的联系,从而得到广大观众们的认可。

另一方面,由于创作者自己的生活阅历以及思想深度等方面的不同,使作品也就带有了不同的价值倾向。

左翼电影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并将其作为电影创作的指导思想。

把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原则与革命文艺的倾向性原则结合起来,开创了中国电影的革命现实主义。

夏衍是中国革命电影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他不仅参与电影创作,而且在电影理论译介,电影批评,翻译苏联电影。

代表作《狂流》是左翼电影运动第一部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开始。

另外,代表影片还有《春蚕》、《上海24小时》、《压岁钱》。

田汉更注重引进积极浪漫主义。

他的作品大都选择直接的反帝反封建主题,特别是直接描写抗日各歌颂工人阶级。

《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民族生存》左翼电影创作直面人生和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开创了革命现实主义的精神传统。

在左翼电影运动影响下,郑正秋认识到“电影负有时代先驱的责任”。

但是其创作的影片,终究没有完全摆脱“影戏”的影响。

张石川的商业电影也延续旧“影戏”的电影倾向,艺术上全盘延续了影戏的基本方法。

蔡楚生更加注重中国电影的叙事传统,形成一种通俗幽默的叙事风格。

他讲究故事性和趣味性,同时又能注意尽量抛弃不必要的舞台化因素,电影化的叙述故事。

较之初期的影戏,蔡楚生更加注重用各种手段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30年代有些导演开始涉及靠叙事和造型的不同方,结合的综合效果尝试电影的民族文化意蕴。

吴永刚就是当中的一位。

其代表作《神女》作为中国无声片电影的高峰之作,有着精湛的艺术质量。

影片在真实朴素的叙事风格的基础上,比较注意把画面,镜头和蒙太奇的表现功能,抒情功能与再现功能,叙述功能结合起来,提供一种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叙事层面本身的韵味,是电影渗透着一种诗情。

30年代电影深受美国好莱坞电影和苏联蒙太奇电影理论的影响。

孙瑜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受过专电影教育的电影艺术家,早年曾在美国留学,专修电影和戏剧。

加入联华后,影片的创作有了新的认识。

他受文明戏和影戏电影影响较少,对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手法掌握熟练。

32年之前,他的作品有一种浓厚的小资产阶级思想,之后便投身到对反帝爱国主题电影的创作当中。

但是他的创作并不愿意把影片与社会现实太接近,他的作品常常透露着一种带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色彩的浪漫情趣,他的作品不带有揭露性,而是富有主观的理想和憧憬色彩。

他的作品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现实缺乏了解,直接影响了他作品的深刻性和现实性。

代表作品有《小玩意》《野草闲花》他最早的把好莱坞电影叙事和剪接技巧带到了中国,但是,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上,商业性远远大于艺术性。

沈西苓是左联的发起人之一,影片《女性的呐喊》《上海24小时》把镜头的蒙太奇构成作为一种叙事手法,同时又赋予某种隐喻和象征意义。

在其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影片《十字街头》中,很好的把苏联蒙太奇经验和好莱坞叙事剪接技巧融合在一起。

1929到1936年,中国电影进行了从无声到有声的尝试。

期间,最重要的推动力就是商业性。

声音之于影戏电影,更多的是体现在台词上。

《乡愁》是配音影片中声音艺术运用的比较成熟的一部影片。

并且,声音已经作为蒙太奇因素在叙事和情绪的表现等方面娴熟运用了。

配音片作为无声向有声电影的过渡时期的一种电影样式。

袁牧之的影片有意的力求按照电影镜头组接自由的特点,变换电影的结构形式,使电影的特殊叙事结构本身也成为一种表意手段。

他利用声音和画面的不同结合方式,对扩展画面空间感,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绪及增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许多不同方面做出了很多较成功的探索,并且很成功的运用环境音响。

代表影片《桃李劫》《都市风光》《马路天使》30年代的电影中,电影音乐和歌曲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歌曲作为电影音乐的一部分,在30年代许多电影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渔光曲》中的渔光曲,《马路天使》中的天涯歌女。

电影成为了一种传播歌曲的媒介。

第三章:战时与战后(1937——1949)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电影绝大多数是服务于民族战争的抗日宣传片。

1938年官营的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制)拍摄了第一部正面描写抗战的宣传故事片《保卫我们的土地》(史东山)。

由于租借当局迁就日本占领者,上海的电影人们仍不能直接进行抗日宣传,所以,大多数的创作都是以迎合市民观众为目的的商业电影。

这是中国电影史上又一个投机性商业电影生产的高峰。

沦陷区电影主要分为以长春和上海为中心的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他们的运行机制和创作面貌都不相同,日本人在长春建立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实质是日本侵略者的政治工具,并拍摄了宣扬日本侵略和麻醉人民的电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