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辩证法:启蒙的倒退和神话的重现

合集下载

启蒙与神话的纠缠——论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的批判

启蒙与神话的纠缠——论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的批判

克 思 主义 意识 形 态批 判 走 向 了总体 性 的 “ 极 揭 露 ” 终 批 判 .他们 把 马克思 用 以对付 意识形 态基 础批 判 的方 式运 用 在对 理性 的批判 中 , 启蒙 用来对 付神 话 的“ 把 解神 话 ” 、 “ 祛魅 ” 的手段 反过 来用 以对 付启 蒙本 身 。这 样 ,启 蒙辩 《 证法 》 里便存 在着 “ 启蒙 的两 次反思 ” 。
制 和 自我 约 束 中 逐 渐 异 化 。
收 稿 日 期 :0 9 o — 8 2 o 一 7 0
作 者简 介 : 利涛 (9 9 )女 , 王 17 一 , 四川 泸 州人 , 四川 大 学博 士研 究 生 , 主要从 事大众 传媒 和 大众 文化研 究 。
3 O
二 、 贝 马 斯 印 象 式 的 评 价 哈
论哈贝马斯对《 启蒙辩证法》 的批判
王利 涛
( 四川大 学 文学与 新 闻学 院 ,四川 成都 606 ) 104
摘要 :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书中, 在《 一 哈贝马斯 把《 启蒙辩证法》 作为一个个 案来 分析主体哲学在现 代性批判 中何 以走 向
尴尬 , 为理论 范式 的转 型寻找依据 。 他认为《 启蒙辩证法》 仍然是在主体哲学 中批判工具理性 , 启蒙理性未 能实现 自我超越 。 对 此, 哈贝马斯 提出的解 决之道是创建从 主体哲学转 向主体 间性 的交往行 为理论 。 关键 词 : 启蒙辩证法 ; 主体哲学 ; 工具理性 ; 交往行 为理论 t 1 ̄ 类号 : 5 91 i 1 B1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6 8 (0 9 0 — 0 0 0 10 — 3 22 0 }3 0 3— 4
启 蒙 原本 是 神话 的对 立 面 。资产 阶 级启 蒙 运 动是 在

启蒙与神话纠缠的内在逻辑

启蒙与神话纠缠的内在逻辑

启蒙与神话纠缠的内在逻辑作者:刘振怡金石来源:《知与行》2018年第04期[摘要]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以下简称《启蒙》)一书中,对于启蒙和神话的关系做出了“神话就已经是启蒙,启蒙倒退回神话”的论断。

他们发现了启蒙与神话之间的内在关联——启蒙想要以科学知识替代神话想象,试图造就更为合乎人性的生存状态,但结果是启蒙造就了新的理性的神话,使人堕落到一种新的野蛮状态。

然而,这个结论是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对启蒙图景进行了抽象化和简化的基础上得出的。

《启蒙》通篇隐含地分析了神话与启蒙具有的某种相似性:在二者各自所处的时代中,都与特定的话语、知识与权力的生成及运行方式密切相关。

这也构成了启蒙与神话具有内在联系的依据。

但是,《启蒙》并未对这一“启蒙与神话相纠缠”的真正内在逻辑——话语、知识与权力的交织与转换梳理出来并予以细致地考察。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无疑先于福柯探讨了关于话语、知识与权力的问题,可是与福柯相比,他们却未能从微观视角出發对三者的内涵以及关系做深层的内在分析,进而也使得他们将启蒙与神话从形式化的层面上简单地等同了起来,没有系统地对神话启蒙对比做现实性、多维度的分析。

因此,我们需要借助福柯的微观政治学中关于话语、知识与权力的理论,进一步挖掘启蒙与神话相似性的深层逻辑。

同时,从福柯的视角出发,梳理《启蒙》中神话时代的话语、知识与权力生成与运行方式,在将之与福柯的理论内容相对比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启蒙》对启蒙的批判理论。

[关键词]启蒙;神话;话语;权力;知识[中图分类号]B565.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8)04-0117-06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以下简称《启蒙》)一书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性著作。

在此书中,作者观点鲜明地对启蒙与神话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对西方传统意义上的理性主义者所推崇的启蒙予以了严厉的批判。

在对“神话就已经是启蒙,启蒙倒退为神话”这一主题思想进行论述过程中,看到了话语、权力与知识构成了启蒙与神话之间的某种联系。

哈贝马斯视域中的《启蒙辩证法》

哈贝马斯视域中的《启蒙辩证法》

哈贝马斯视域中的《启蒙辩证法》杨丽【摘要】《启蒙辩证法》作为对启蒙理性进行批判的理论表达,已成为经典文本。

作为这一文本的效果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哈贝马斯认为《启蒙辩证法》对启蒙理性的批判只不过是一种总体性的意识形态批判,必然会陷入“施为性矛盾”,最终会瓦解社会批判的规范基础。

%Dialectics of Enlightenment as the theoretical expression of Habermas to criticize enlighten⁃ment reason has become a classic text. As part of the historical achievement of the book, Haberma believes that the critique of Dialectics of Enlightenment is just a general ideological one, resulting nec⁃essarily in a“performative contradiction”and the regulatory basis t o deconstruct social critiqueulti⁃mately.【期刊名称】《求是学刊》【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6页(P37-42)【关键词】哈贝马斯;《启蒙辩证法》;启蒙理性批判;交往合理性【作者】杨丽【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516.59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的阅读策略是把它放在西方现代社会及其意识形态转型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处境中,尤其是放在启蒙理性对现代社会的规范有效性的“问题史”上来加以把握。

因此,哈贝马斯一方面能同情地理解和透彻地感受到他的前辈学者对启蒙的激进的批判姿态,同时又从启蒙理性批判的效果史上,透彻地洞见到这一启蒙批判本身具有的内在的理论缺陷,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总体性的意识形态批判,是批判理论所附着其上的“意识哲学”的关键环节。

《启蒙辩证法》的遗产:启蒙理性的内在限度及其拯救

《启蒙辩证法》的遗产:启蒙理性的内在限度及其拯救

①[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 《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曹卫东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前言第5页。
②[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前言第3页。
《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曹卫东译,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711页。
从西方启蒙理性的实际进程来看,不管是在其神话阶段,还是在近代以来的哲 学和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启蒙与神话都在相互纠缠。启蒙由神话开启,而启蒙又 不断地堕入神话;进步与退化总是交错,每一个进步都包含着退步。可以看到,在 这些主要的启蒙阶段上,启蒙并没有将其根本目标实现出来,“彻底合理化的现代 世界只是在表面上实现了解神秘化;恶魔般的物化和沉闷的孤立等诅咒还是萦绕不 去”。③经由社会化大生产和文化工业的腐蚀,如同在人类的早期阶段人卑微地匍 匐在自然脚下一样,人再一次沦为卑微的存在物,在庞大的经济机器和社会统治机 器的体系中艰难维生。
<启蒙辩证法>的遗产:启蒙理性的内在限度及其拯救◆
识,并独断地将抽象概念和理论及其对应的现实世界的社会统治关系视为永恒普遍 的真理。概念和思想本来只是我们认识世界和事物的中介,但在这种哲学中却被具 体化和实体化,反倒成为先验地产生世界和创造秩序的绝对者和主宰者。正如有学 者所指出的那样:“如果说在神话的环节,人们是通过崇拜由特权者们所刻画出来 的自然本身而崇拜由这些特权者们所规定的社会秩序,那么在哲学的环节,人们就 是通过承认这些哲学概念的普遍性来认同既定的社会统治关系。”①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57页。
《启蒙辩证法》的遗产:启蒙理性的内在限度及其拯救命
种各样的功能”①为代价的统一;经历了充满危险、欺骗和狡诈的理性历险后,人 也再无法回到远古时内在自然和外在自然融为一体的混沌时光。换句话讲,奥德修 斯既没有寻到真正的自我和主体性,也再也回不到神话的家园。奥德修斯的狡诈正 是理性的人希冀走出神话宫殿的手段,但也正由于这狡诈,理性暴露出了它的局限 性,即后来体现在资本主义经济原则中的通过计算和工具而对他人劳动进行剥削。

启蒙理性的倒退

启蒙理性的倒退

启蒙理性的倒退摘要:霍克海默·阿多诺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以神话与启蒙的关系为内容,通过对启蒙精神历史的分析,对启蒙理性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启蒙理性帮助人们脱离了神话的掌控,它坚信能为人们带来自由和解放的同时,却又将人类带入了另一个神话中。

因此,如何揭穿这个神话就成为了霍克海默·阿多诺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启蒙理性;同一性;人的异化中图分类号:b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在《启蒙辩证法》中霍克海默·阿多诺明确指出随着人的主体理性不断地强化与膨胀,启蒙越来越暴露出其自身的缺失与弊端,并逐渐向神话倒退。

一、对启蒙理性的批判(一)启蒙理性的工具性人的主体理性不断强化,启蒙理性渐渐支配了精神本身。

这样,启蒙精神就变成了自我支配的工具。

因为启蒙理性并不是客观的,而只是服从于人类征服和掌控自然的欲望,变成了工具性的。

这种工具理性精神盲目地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以自然为代价,以工具的有效性和可控性来裁剪自然和人,排除了理性的差异与多样性,从而获得便于管理和统治的同一世界。

霍克海默·阿多诺说:“如同神话已经实现了启蒙一样,启蒙也一步步深深地卷入神话。

启蒙为了粉碎神话,吸取了神话中的一切东西,甚至把自己当作审判者陷入了神话的魔掌。

”[1]这充分表明启蒙精神退化为神话的原因与启蒙摧毁神话的原则是同出一辙的。

霍克海默·阿多诺认为,神话开启了启蒙的无尽里程,在这个不可避免的命运当中,理论观点不时地受到毁灭性的批评,而理论观点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信仰。

精神概念、真理概念乃至启蒙的概念都变成了唯灵论的巫术。

色诺芬尼认为启蒙理性的神话是人造出来的,是理性的狂妄和对自然的僭越,因而是一种神话的非理性表现,终究会导致新的专制和奴役。

如果一个人按照可支配性、操纵性来对待自然,那么,他必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启蒙理性和神话都是出于对自然的惊恐而萌生的控制、统治的欲望,因而必然造就一种奴役自然和自己的新式神话。

“启蒙辩证法”的现代性价值——读《启蒙辩证法》

“启蒙辩证法”的现代性价值——读《启蒙辩证法》

“启蒙辩证法”的现代性价值——读《启蒙辩证法》崔飞宇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说,“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但是,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也就是说,财富的积累会导致无产阶级权力的积累,而通过财富,权力的积累,无产阶级会越来越认识到他们所受到的压迫,他们会起身反抗这种制度。

在二战的背景下,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两人就试图去理解:为什么当压迫变得愈加明显的时候,大众没有起来反抗? 换句话说,在了解了法西斯和纳粹主义的诱惑后,工人们为什么不去反抗他的资本所有者,不反抗大公司,不反抗他们所供养的政党?为什么当时的人们要参与到他们自身的控制或压迫中?为什么他们要给那些使人们变得不那么自由和不那么有能力的人赋予了权力?尽管自由有可能性,但他们仍对统治的持续存在感兴趣?1 追根溯源,回到“启蒙”1.1何为“启蒙”?“启蒙的根本目标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

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

“启蒙的纲领是要唤醒世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替代幻想。

”但是,在启蒙中发生的是,启蒙为一种新的恐惧创造了条件。

从赫拉克利特到亚里士多德,古典理性主义宣扬通过理性把握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从而达到对自然的控制与操纵;的确,人们也做到了这一点,印刷术引起了学识的变化;火炮引起了战争的变化;指南针引起了金融、商业和航海的变化。

这些变化使得原本分散的世界走向联合,原本独立的人们开始走向紧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以“科技万能论”为核心的技术理性主义。

1.2“启蒙”的异化培根认为,知识中“存留着的”“许多东西”,其本身也仅仅是一种工具:无线电就是一种精致的印刷术,轰炸机是一种更有威力的火炮,遥控系统则是更为可靠的指南针。

的确,科技的潘多拉魔盒,在使得人类社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的同时,也孕育了深刻的文化危机。

科技,既创造了使人类走向美好的物质财富,也使得异化,物化成为统治人的巨大力量。

浅析《启蒙辩证法》中的启蒙思想

浅析《启蒙辩证法》中的启蒙思想

浅析《启蒙辩证法》中的启蒙思想摘要:启蒙是人类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全面性、多维性和辩证性,它所蕴含的实质反映着人类思想精神的独特质地。

本文《启蒙辩证法》的创作逻辑出发,对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逻辑进行全面地分析,用辩证的方法探索《启蒙辩证法》中神话与启蒙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蕴含的启蒙理性观,为当前时代启蒙思想提供启迪。

关键词:启蒙辩证法;神话;启蒙;理性一、《启蒙辩证法》的创作逻辑(一)理论逻辑1.基于异化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这个概念,深刻揭示了工人劳动成果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一社会现象背后下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并就四各方面提出对异化的分析,即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他的劳动行为本身相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关系相异化。

随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摒弃了费尔巴哈提出的“类本质”的概念,将“异化”理解为与人本身相对立的人类活动。

“但这里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

”马克思将人类活动和生产资料联系起来,提出劳动异化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精神生活领域的异化。

2.汲取卢卡奇物化理论《资本论》中提到商品拜物教,它是指“人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成了对他说来是客观的和对立的东西”。

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则是从其商品拜物教的分析中得出的,他认为商品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并让前者获得了物的性质。

要想彻底消除物化,实现它的唯一方法只能完全取决于无产阶级意识的成熟,自然地反思这种物化关系存在的不合理性,并且有意识地去批判这种社会规律。

就现实而言,无产阶级意识需要被唤醒,克服物化要求他们需要明白自己的立场,意识到人类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是占主体地位的,与资产阶级是天然的敌对关系,能够透过社会现象看到资产阶级剥削的本质,识破资产阶级的谎言。

简答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

简答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

简答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摘要:与一般认定启蒙观念追溯至近代不同,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把启蒙发源追溯至神话时代,他们认为,启蒙是反神话的产物,即启蒙脱离了神话,启蒙就是解神秘化和理性化。

基于此,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同时表达出,启蒙就是表现在神话之中并在其中确立自身。

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对启蒙表现出一种合理的反思与深刻的批判,对梦想是征服自然与把理性从神话的镣铐中解放出来的启蒙,由于其自身逻辑而走向了反面,走向自毁的历程作了深入剖析。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对启蒙的批判,在其表象是直指启蒙精神,但从本质来讲其针对是工业文明,甚至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史。

关键词:启蒙;启蒙辩证法;理性一、启蒙辩证法的社会背景及思想来源(一)社会背景霍克海默、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1962/1966的意大利版前言”中写道:“德文版的《启蒙辩证法》是一部断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准确地说是在1942年,我们就已经开始撰写这本书。

当时还处于国家社会主义的统治之下,按照我们原初的设想,他它应当成为一部社会理论和历史理论的导论。

”19世纪到20世界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及资本积累的阶段,在这个高速发展阶段中资本主义的矛盾也逐渐显示出来,生产条件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力,同时生产力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也愈演愈烈,生产关系的矛盾愈发严重,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人与社会的双重异化逐步显现。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所面对的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异化程度不断加深、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空前灾难以及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的悲惨局面,感受到的是人类在高度启蒙的基础上所犯下的滔天罪恶以及巨大灾难。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启蒙与灾难相伴生的双重境况下《启蒙辩证法》一书中对启蒙提出了历史性问题:“人类没有进入到真正的人性状态,反而陷入了深深的野蛮状态,其原因究竟何在?”(二)思想来源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对西方社会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中现代批判理论的起点,他们对现代社会的总判断是社会的异化,他们继承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同时将这一理论扩展到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现实条件下所产生的各种新异化形式之上,并将异化视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启蒙辩证法

启蒙辩证法

《启蒙辩证法》读书报告一、“辩证”的启蒙:新一轮的神话作者开篇就提到:“就进步的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其纲领是要唤醒世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替代幻想。

”而知识的本质“在于时间和劳动,在于对人类从未揭示过的特殊事物的发展,以此更好地服务和造福与人类生活”。

而时至今日,人们似乎在通往科学道路上逐渐远离了对事物意义本源的探求,他们用公式来代替概念,用规则和概率来代替原因和动机。

对启蒙后的理性世界而言,仿佛任何不能被还原为数字的都是幻象罢了。

“启蒙事先就把追根究底的数学世界与真理等同起来”,而“数学步骤变成了思维仪式……它把思想变成了物、变成了工具”。

但我们都必须认识到的是:认识事物不在于单纯的理解、分类和计算,而应该是在于对每一种事物的本质加以实实在在的确定。

于是,从感性和神话到理性和知识,从唯灵论的巫术到启蒙后的理性知识及保罗万象的工业技术,人的主体观念逐渐与所要认识的客体相分离,变得越来越独立。

在此一过程中,人们用启蒙使知识替代了幻象,但随后又成为了知识的奴仆(即上文所说的工具目的化,对事物的本质探求变成了对作为工具的公式、概率的盲目推敲)。

最终,科学和理性主义作为神话之后新的“普遍真理”使人开始对其顶礼膜拜,“被启蒙摧毁的神话,却是启蒙自身的产物。

”对自然的一种再现(神话)转向另一种再现(理性)的过程中,人类始终无法脱离自然,甚至越陷越深。

而在不断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逐渐学会了遵守现行秩序并接受了从属地位,最重要的是:人们将真理与管理思想等同了起来。

那么人类不断去“再现”自然、崇拜由此产生的“真理”并且轻易的服从于各种形式相关统治的根本动机或原因何在?书中作者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恐惧。

要知道,“人是天生寻求安稳的动物”这句话是不完整的,并未将根源全盘托出。

恐惧,对未知之物的恐惧,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也是贪图安逸的本性之源。

为了把握不可知,更好地去操控自身的命运并且排除恐惧,才有了从古至今的人类历史。

启蒙与神话的纠缠-试析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的批判

启蒙与神话的纠缠-试析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的批判

启蒙与神话的纠缠——试析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的批判论文摘要: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一书中,哈贝马斯把《启蒙辩证法》作为一个个案来分析主体哲学在现代性批判中何以走向尴尬,为理论范式的转型寻找依据。

他认为《启蒙辩证法》仍然是在主体哲学中批判工具理性,启蒙理性未能实现自我超越。

对此,哈贝马斯提出的解决之道是创建从主体哲学转向主体间性的交往行为理论。

论文关键词:启蒙辩证法;主体哲学;工具理性;交往行为理论为反思主体哲学在现代性批判中存在的尴尬.为理论范式的转型寻找根据,哈贝马斯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一书中对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从启蒙内部批判启蒙理性怎样走向自我毁灭)做出了自己的批判。

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有过这样的评价:“《启蒙辩证法》中充满了悖论:它为理性的自我批判指明了道路。

但同时又怀疑。

‘在彻底异化的前提上。

我们是否还能把握住真理观念”。

哈贝马斯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对于这种具有“悖论”、“悲观”色彩的“启蒙辩证法”的批判主要围绕两个核心主题展开:一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为什么力图以激进的方式阐明启蒙:二是把尼采同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文化批判的不同路径进行比较,对启蒙再次进行具有反思性的怀疑。

一、神话与启蒙的纠缠“启蒙辩证法”原则来自黑格尔.本意是力图在主体内部克服主体性。

《启蒙辩证法》既从黑格尔哲学中汲取了启蒙自身具有内在缺陷的观念,又借用了黑格尔辨证法之名。

但是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观点存在很大的不同:在黑格尔体系中,启蒙与迷信的斗争是带有缺憾的进展.一种充满丰富性和内在张力的进展。

《启蒙辩证法》对理性的反思则是沉入理性内部,变成理性对自身的一种自我验证——启蒙理性的解放目标和伦理目标被其自身无情地吞噬。

再也无法将人类解放出来。

“启蒙理性不再是把自身表现为一种有待完成与提高的开放形态,而是呈现为一种无可救药的结构性衰竭与失败。

”这一点在启蒙与神话的关系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启蒙与神话纠缠的内在逻辑——从福柯的视角再看《启蒙辩证法》

启蒙与神话纠缠的内在逻辑——从福柯的视角再看《启蒙辩证法》

㊀㊀2018年7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知㊀与㊀行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ul.,2018㊀总第33期㊀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CognitionandPractic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erialNo.33㊀No.4㊀基金成果传播㊀刘振怡,金石.启蒙与神话纠缠的内在逻辑 从福柯的视角再看‘启蒙辩证法“[J].知与行,2018,(4):117-122.[收稿日期]2018-05-23[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现代性视域下当代中国的文化认同研究 (17BZX064)[作者简介]刘振怡(1981-),女,黑龙江庆安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文化哲学研究㊂启蒙与神话纠缠的内在逻辑 从福柯的视角再看‘启蒙辩证法“刘振怡,金㊀石(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0)[摘㊀要]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以下简称‘启蒙“)一书中,对于启蒙和神话的关系做出了 神话就已经是启蒙,启蒙倒退回神话 的论断㊂他们发现了启蒙与神话之间的内在关联 启蒙想要以科学知识替代神话想象,试图造就更为合乎人性的生存状态,但结果是启蒙造就了新的理性的神话,使人堕落到一种新的野蛮状态㊂然而,这个结论是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对启蒙图景进行了抽象化和简化的基础上得出的㊂‘启蒙“通篇隐含地分析了神话与启蒙具有的某种相似性:在二者各自所处的时代中,都与特定的话语㊁知识与权力的生成及运行方式密切相关㊂这也构成了启蒙与神话具有内在联系的依据㊂但是,‘启蒙“并未对这一 启蒙与神话相纠缠 的真正内在逻辑 话语㊁知识与权力的交织与转换梳理出来并予以细致地考察㊂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无疑先于福柯探讨了关于话语㊁知识与权力的问题,可是与福柯相比,他们却未能从微观视角出发对三者的内涵以及关系做深层的内在分析,进而也使得他们将启蒙与神话从形式化的层面上简单地等同了起来,没有系统地对神话启蒙对比做现实性㊁多维度的分析㊂因此,我们需要借助福柯的微观政治学中关于话语㊁知识与权力的理论,进一步挖掘启蒙与神话相似性的深层逻辑㊂同时,从福柯的视角出发,梳理‘启蒙“中神话时代的话语㊁知识与权力生成与运行方式,在将之与福柯的理论内容相对比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启蒙“对启蒙的批判理论㊂[关键词]启蒙;神话;话语;权力;知识[中图分类号]B565.59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0-8284(2018)04-0117-06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以下简称‘启蒙“)一书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性著作㊂在此书中,作者观点鲜明地对启蒙与神话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对西方传统意义上的理性主义者所推崇的启蒙予以了严厉的批判㊂在对 神话就已经是启蒙,启蒙倒退为神话 这一主题思想进行论述过程中,看到了话语㊁权力与知识构成了启蒙与神话之间的某种联系㊂但是,‘启蒙“对启蒙和神话的关系分析带有抽象化与简单化的特征㊂霍克海默与阿多诺虽然先于福柯探讨了权力㊁知识与话语等问题,可是从宏观的视角出发,立足于将启蒙倒退为神话归结为技术与理性合谋完成了新的权力㊁知识与话语图景的他们,却并未能对他们得出 启蒙倒退为神话 结论的逻辑本身进行剖析㊂㊀㊀一㊁被忽略的 启蒙与神话相纠缠 的深层逻辑‘启蒙“的主题为我们所熟知:启蒙以消除神话为目的,以知识替代想象,使人们摆脱对自然的恐惧,成为主人㊂但启蒙却走向了它的反面 创造了新的理性的神话:当被启蒙所颂扬的科学摧毁了神话的世界观,并将自身地位提升至无以复加之时,科学最终登上了曾经被它所摧毁的神坛㊂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看来,这是因为启蒙与神话从内在逻辑上已经融为一体:神话已然是启蒙的产物,而启蒙最终又创造了新的神话㊂启蒙想要以科学的知识替代神话想象,意图创造更为理想的生存状态,但结果是启蒙造就了新的理性的神话,同时, 人类不是进入到真正合乎人性的状况,而是堕落到一种新的野蛮状态 [1]1㊂这便是为我们所熟知的 启蒙逻辑 ,哈贝马斯在其‘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从现代性是 一项未完成的设计 的立场出发,称之为 启蒙与神话的纠缠 [2]122㊂在‘启蒙“一书中,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发现了 启蒙与神话的纠缠 所代表的启蒙与神话间的联系表现为神话与启蒙具有某种相似性㊂‘启蒙“在论述启蒙与神话的关系过程中,围绕着神话时代的话语㊁知识与权力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并不惜笔墨就原始宗教中的巫术㊁符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实则勾勒出了一副话语㊁知识与权力自神话时代就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历史性图景 神话构筑的世界观是初民所能够掌握的知识,神话禁忌与原始宗教崇拜则代表了最初的秩序以及初民所敬畏的权力㊂这恰如今天科学所描绘出的关于世界的知识以及规范性㊁条令性的法律与制度所代表的早已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的权力㊂在摆脱了神话世界观与巫师所掌握的神权话语的今天,人类所面临的是同样不可撼动的科学权威以及深层的权力话语的控制㊂因此,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现代人类不曾变得比神话时代更为自主㊁更为自由或更为文明㊂‘启蒙“意在对这种相似性做细致地探讨,并试图表明,虽然神话所代表的想象的世界观转化成了科学的世界图景,权力由原始的神权统治转化为了秩序性的集权统治,知识的形式发生了改变,权力运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但不变的是尽管经历了启蒙,西方的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从未脱离过话语㊁权力与知识的内在制衡㊂在此基础上,启蒙与神话在形式上被等同了起来:神话就已经是启蒙,表现为神话就已是代表着对自然的把握与解释的知识㊁代表着对于行为的约束㊁代表着人渴望树立自主性;启蒙又倒退为神话,表现为知识取代神话获得无上神圣的地位㊁秩序性的集权统治取代神话式的叙述与说教㊁科技意图解放人类却反成为新的统治性力量扼杀人的自由㊂可以说,这便是‘启蒙“当中隐藏着的秘密:启蒙与神话都具有各自的话语㊁知识与权力的生成与运行的方式,而三者的交织与转换构成了启蒙与神话相互纠缠的内在逻辑,也构成了自神话时代就已经开始的对于人的禁锢㊂但是,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却仅仅将之视作启蒙与神话之间的外在相似性,未能够将之视作启蒙与神话之间的内在同构性㊂他们试图从宏观视角审视启蒙与神话间的关系,结果却将自神话时代以来的历史图景进行了抽象化㊁简单化处理㊂在对理性同一性进行批判的过程中,自身也未能摆脱理性同一性思维的运用㊂在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的宏观视角当中,理性思维被视为神话思维经由启蒙形成的变体,二者被对立统一了起来,分别为被视为神话与启蒙各自的精神内核;知识㊁权力与话语等则被他们视为启蒙与神话所共同拥有的特征,于是,启蒙成为神话的精神内涵,神话则成为启蒙无法逃避的梦魇,成为启蒙的起点与归宿㊂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对启蒙进行批判的过程当中,认为启蒙经由否定神话最终达到了对于自己的否定,而实际情况却是他们在对理性同一性的批判中,依旧在运用理性同一性思维对于启蒙的历史图景进行抽象与简化,这也最终导致‘启蒙“对于启蒙的批判陷入启蒙与神话相纠缠的泥潭㊂这有些类似于尼采力图克服虚无主义却最终成为 对虚无主义的最后一次卷入 一般,尼采企图在虚无主义内部瓦解虚无主义,最终成就了一种极端的虚无主义㊂而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意图在理性同一性思维框架内部批判理性同一性,其结果则是无法摆脱理论的内在缺陷与悖论㊂正是因为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始终未能从微观的视角审视启蒙与神话的各自特征与相互联系,未能将启蒙与神话相纠缠的逻辑系统地梳理出来并加以剖析,并进一步将神话与启蒙的相似性系统总结为话语㊁知识与权力的交织与转化这一内在深层逻辑㊂因此,‘启蒙“仅仅是形式性地得出 神话由启蒙精神创造,启蒙最终又归于神话 这种启蒙与神话相等同的直观诊断结论㊂但二者实则已经不能被放在等式的两端 科学时代的话语㊁知识与权力虽然依旧制衡人的思维与行动,三者间关系也依旧相互依存㊁制约与转化,但是已经与神话时代不同,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并未就三者的生成与运行方式以及相互关系的变化进行详细的论证,只是将启蒙与神话进行抽象与简化后在形式上相等同起来,势必产生了哈贝马斯所认为的 由于抽象和简化使得其论述的可信性成了问题 [2]127㊂为了更为清楚地挖掘‘启蒙“中关于启蒙与神话相纠缠的隐性逻辑,我们需要对话语㊁权力与知识的现实历史关联进行关注㊂福柯从微观视角出发所运用的考古学以及谱系学方法无疑将会是对于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的宏观视角出发的启蒙辩证法的良好补充㊂借由福柯的理论,我们将一窥知识㊁话语与权力间是如何相辅相成地构成一张巨大的㊁无处不在甚至深入到人的意识当中的巨大网络㊂同时,以福柯的理论为镜,从话语知识及权力的内涵以及三者间的关系出发,借之来反观‘启蒙“,我们将不难发现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是如何忽视掉了 启蒙与神话的纠缠 的内在逻辑,并在此意义上将启蒙与神话等同起来并产生了对于启蒙悲观的态度㊂㊀㊀二㊁福柯理论之镜 微观视域下的话语㊁权力与知识及三者关系福柯的 权力哲学 是以启蒙分析为背景的㊂他认为,在对启蒙和现代性问题的反思过程中,不应当 把社会或者文化的理性化过程当作一个整体,而是在几个领域中分析这样一个过程 [3]110-111㊂福柯运用考古学方法或谱系学方法对疯癫㊁疾病㊁犯罪㊁性等领域的考察过程中,逐步构建起了其独特的 微观政治学 ,并将讨论的核心放在了话语㊁权力与知识等问题上,其论述为我们重新审视启蒙提供了独到的理论视角㊂在此仅扼要地就福柯理论中的话语㊁知识与权力的概念内涵与关系做必要地分析,借之以窥探 启蒙与神话相纠缠 的内在逻辑㊂话语㊁知识与权力都是福柯理论当中的重要概念,对于三者的内涵以及关系的探讨更是构成了福柯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㊂在福柯看来,话语㊁权力与知识无论从其内涵和外延上看,都存在着依存㊁相互生成以及转化的关系㊂同时,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㊁复杂的联系㊂表现为三者间相互作用㊁相互依赖㊂福柯的 话语 既不同于语言学家索绪尔的 语言 或者 言语 概念,也不同于后来的本维尼斯特以及利科等在语言学上对于 话语 的界定㊂按照索绪尔所做的语言与言语的区分,认为语言属于形式层面,其研究对象是语言系统,包括语法㊁词汇等,言语层次则是具体运用,其研究对象则是特定的个体的语言行为㊂而本维尼斯特与利科则认为语言的单位是词,而话语的单位是语句,由词构成语句,层次发生了由结构过渡到功能的变化,话语所表达出的是一种人生活于世界中传达的意义[4]㊂相比之下,福柯的 话语 既非语言符号,也不能够被语言学所规定,其 话语 概念具有多元复杂的内涵,可以是各个学科领域中的结构,也可以代表一种 同质性的秩序 或 权力的结构 ㊂而从外延上看,广义的话语是历史文化生活的所有形式和范畴,即 话语 从根本上代表着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而历史文化则是由一系列的 话语 组建而成;狭义的话语则接近于哈贝马斯的 语言的形式 ,即话语代表着 规则 ,某种一般性或特定性的 陈述 在其框架内进行[5]㊂在福柯看来,话语构成了知识的来源与理解世界的框架,话语也决定了可以言说的内容㊂由此,话语与知识和权力的关系表现为话语构成权力与知识的产生条件,同时权力与知识也建构话语㊂作为经验主义者的福柯认为知识既是由详尽的话语实践得来,而且必然与一定的话语实践相对应㊂话语构成知识的要素的总和,知识则是 由某种话语实践按其规则构成的 [6]203,即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获得的,知识在详尽的话语事件中产生,并且 由话语所提供的使用和适应性确定 [6]204;同时,知识在形成后也将会逐步成为某种话语的一部分,在话语实践之中发生作用㊂与此同时,知识将借助代表某种权威的知识团体得以传播㊂进而,新的知识造就了新的权威性的话语 达成某种特定话语实践的主体在形成的知识后也将作为特定的学科或特定语境背景下的 权威 ㊂已经形成的权威也必然由其所掌握的话语权或知识而来 这一过程包含着复杂的话语更迭㊂由此可见话语和知识之间的双重关系:知识既是由话语实践产生,在此基础之上知识本身亦会构成新的话语的元素,或者可以进一步说,知识在达成后会促成新的话语实践㊂同时,二者之间的关系渗透着权力的运作㊂权力同样是福柯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㊂福柯反对传统的权力观,并且极度反对将权力等同为暴力,他认为权力 作为一种行动方式 ,是一些行动校正另一些行动的行动方式,权力的实施就是 某类行为可以将另一类可能性行为结构化 ,即 某些人的行为作用于另一些人的行为 [3]132㊂并且,这种作为 校正 的行为是无处不在的,因为在福柯看来, 权力关系植根于整个社会之网 [3]134㊂权力与话语和知识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㊂在福柯经历了从考古学到谱系学的转变后,他在话语的谱系学研究中将话语和权力明确联系了起来㊂这时权力与话语的关系表现为权力对于话语的控制,即话语的产生或者传播受到权力的操控以及制约;同时,权力通过话语得以实施,即权力的运作离不开话语的作用㊂并且,二者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以知识为中介㊂福柯通过考察发现,在古希腊时期权力是与 真理话语 直接相联系的,即 话语 代表着权威行驶着向大众 宣告 真理的权力㊂但在公元6世纪后,伴随着 真理话语 不再由外在的权威给出,即真理不再受限于被谁所说,而是开始遵从于逻辑正确性与内容科学性㊂而话语与权力间的直接关系也发生了改变,转而使得权力以更为内在的形式同知识联系在一起㊂在他的早期著作‘疯癫与文明“中,福柯就详细地论述了权力是如何通过话语得到实现的㊂通过考察 疯癫 的概念衍变史,福柯向我们展示了疯癫是何以一步步在代表着理性的权威性话语当中被不断地区别与隔离,最终成为了被理性镇压和屈服的对立面㊂知识与权力也同样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㊂福柯不同意将知识与权力完全等同起来,但明确指出知识与权力是一种共生关系,福柯将知识称作是 权力知识 ,并就此表达出权力与知识之间的不可分割性,二者间相互作用的,彼此促进或抑制 权力可以对知识具有鼓励或限制作用,知识作为一种话语同样可以赋予人以权力,或者是对权力具有制衡作用㊂在这种关系中,知识会受到权力的操控,并表现为一种权威性话语的限定或制约㊂在其‘规训与惩罚“当中,福柯更进一步明确指出 权力制造知识 ㊂同样的,知识会为权力进行辩护,福柯曾对此做形象的比喻 知识是权力的眼睛 ,知识为权力开辟了其得以实施的边界和维度,同时也为权力披上了理性和合法性的外衣㊂二者关系表现为 权力关系造就了一种知识体系,知识则扩大和强化了这种权力的效应 [7]㊂与此同时,知识与权力的相互作用以话语为中介,也就是权力需要借助于话语形成知识,知识同样需要进入话语之中生成权力㊂至此已经可以看出,在福柯的眼中,话语㊁知识和权力在某种意义上是三位一体的:话语是框架与形式㊁知识是具体表达㊁权力则是实质内涵㊂并且,三者任一在自身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不断地为另外两者开辟新的场域,话语的产生与知识的生成以及权力的实施过程当中都在不断地促使着其交织而成的网络愈加严密以及巨大㊂在福柯的理论当中,当今西方社会在自身运行中的各个层面,包括学校㊁监狱㊁诊所等社会机构的运行,以及法律㊁规范㊁条例等社会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乃至于个体的思维㊁行动等无不在话语㊁权力与知识相互交织的网络之下运作㊂这张无形的大网已然变得日益隐秘化:实施管控的不再是统治者或者是政客,更多的是各种权威的机构㊁学科的权威以及由他们所论证合理的制度以及规范;由现代科学权威所提出的真理同法典一般让人萌生尊敬与畏惧;个体对于各类的制度㊁知识则早已经浑然接受并习以为常进行遵守㊂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福柯从微观视角出发,立足于 对特定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而不应当总是求助于普遍的理性化过程 [3]111,运用其考古学以及谱系学方法,对于话语㊁知识与权力的现实及历史予以了细致的考察,对三者的生成与运行以及相互关系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㊂而这恰是‘启蒙“所缺乏的视角,也是其理论的缺陷所在,以单一的宏观视角来抽象与简化启蒙图景,既未能够看到话语㊁知识与权力在历史中发生的变化,也未能够对三者在神话时代与现代的形态进行细致考察㊂㊀㊀三㊁再看‘启蒙“中的神话时代的话语㊁知识与权力之网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无疑发现并触摸到了由话语㊁知识与权力交织而成的网在神话时代的初级形态的边缘㊂然而,他们在对神话时代的话语㊁知识与权力的分析却并不像福柯一样是自觉进行的,他们未对三者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进行剖析,也未将三者在原始社会的形态与现代社会的特征以及相互联系上的差异相区别开来㊂因此,他们仅从宏观的视角出发,将启蒙与神话在形式上等同起来㊂若以福柯的理论为镜反观‘启蒙“,从其视角对‘启蒙“当中对话语㊁知识与权力的生成与运行方式以及相互联系进行考察,并将之与之前所提及福柯理论中的形态进行比对,将是对‘启蒙“宏观视角有益的㊁必要的补充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被启蒙精神所摧毁的神话本身已然是启蒙精神所造就的 神话就已经是启蒙,代表着秩序㊁统治与自我意识㊂即主体通过设想人神同形同性来对自然进行解释,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自然的恐惧㊂也就是说,人通过以一种神话性的原始思维来解释自然,在把握自然的基础上达成一种自我认同以及对泛灵论的超越: 神话试图对本原进行报道㊁命名和叙述,从而进行阐述㊁确定和解本原 神话早就在叙述中成为说教 [1]5㊂可见,神话作为一种原初的话语就已是知识与权力的源头㊂从对于世界进行把握的意义上,神话中所论及的诸神与英雄的故事便是人类早期的关于自然与历史知识,‘启蒙“在对于原始宗教崇拜的论述的过程中也已经指出: 信仰与知识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1]15;而在对行为和思想进行约束的意义上,神话禁忌与其所衍生的祭祀活动则代表了权力运行的原始方式㊂霍克海默与阿多诺认为, 早在语言进入历史的时候,祭祀和巫师们就成为它的大师 [1]15㊂在这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在‘启蒙“一书当中, 语言 被霍克海默与阿多诺认为是 认识自然的符号系统 以及 反映自然的图像 [1]13,在‘启蒙“当中,已然描绘出了初民在原始社会中科学尚未萌芽的情况下,初民依靠神话中的描述来认识自然㊂神话当中对于自然的解释㊁报道以及说明便是一种知识,这种知识无疑是通过巫师这一掌控话语权的角色得以产生和传播的㊂与此同时,巫师在其 传播知识 的过程中, 增加了专门的知识和扩大了权力 [1]16,可见,在神话时代,话语同样构成知识的来源,知识也同样构建新的话语,同时,二者间的相互作用渗透着权力的运作㊂因此,我们可以说,作为一种话语,神话在其所处时代已成就了一种权力,权力的掌控者是原始宗教祭祀或巫师㊂‘启蒙“对原始宗教崇拜所进行的论述中也清晰地表达出了话语与权力的关系:对于初民来说,由巫师道出的万物流溢自神灵以及其所实施的神圣仪式则成为了一种权力性话语表达㊂仪式中的种种特定的鼓声或动作,则成为了有着特殊意义代表权力的符号 已经具有固定形象的敬畏感变成了得到确立的特权统治的标志 [1]16㊂由祭司所传达的 神的旨意 更加是不可违背的㊁甚至是由衷被初民发自内心所接受的话语㊂巫师或祭司以神的名义说出的话语变成了对 神的旨意 的传达,代表着 神的意志 ,也形成了一种神话世界观㊂话语成为敬畏的对象,祭司也由此必然地成为神话时代至高无上的存在并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力㊂这种统治与服从的表现,也延伸到了原始文化中的风俗㊁习惯等各个层面上,起到对个体约束和限制的巨大作用,比如需要在生活中服从巫术中的各种禁忌㊁在狩猎中把自己打扮成野兽等㊂从神话时代开始,知识也已经成为与权力具有相同内涵的存在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在神话时代语言就已经 为其所确定的内容提供了统治条件 ,并完全同意培根关于 权力与知识是同义词 [1]2的说法 知识达成了技术与权力的共谋,代表着对自然的把握,代表着人妄图达到对自然的掌控,奢望以此达成所期望的自由㊂可以看出,自神话时代起认知就已经与权力相勾连,‘启蒙“中所论述的 神话就已经是启蒙的精神产物 即是论述人将自然作为对象采取认知性的接纳方式便带有着权力的因素,同时人对自然所思获得的知识的掌握生成了一种权力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也明确指出,从神话时代起,语言即已经 成为话语权力的工具 神话时代的知识所代表的,既是对自然的权力性掌控,也是对人的制约性的宣告㊂对于普通个体而言, 在征服世界的进程中,自我学会了遵守现行秩序和接受从属地位,但他很快就把真理与管理思想等同起来 [1]10㊂总之,话语㊁知识与权力自神话时期交织在一起,左右着人的思想与行为:神话中对自然的史诗式叙述便构成了原初的神话世界观与世界历史,神话中的禁忌与对于神的敬畏则构成了原初的统治秩序 神话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神话本身亦代表着秩序㊂神话时代初民关于世界想象式的理解以及原始宗教信仰所诞生的祭祀权力的交织已然是话语㊁权力与知识相互联系的雏形,后来由启蒙理性造就的科学知识及对应的世界图景以及技术理性造就的规范化秩序化的集权统治权力便是当前时代话语㊁知识和权力相关联的更为现代㊁更为隐秘的网络㊂相比之下,‘启蒙“当中所论述的神话时代的话语与知识是相对粗糙的㊁非理性的,神话时期的权力的表现则是直接的和自在的㊂神话时代的话语㊁知识与权力各自的生成与运行机制是自在的㊁表层的,相互关系是直接的㊂而在福柯的笔下,知识和话语在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断裂与变迁,权力机制的运行更为不易察觉,话语㊁知识与权力各自的生成与运行机制则是自为的㊁内在化,相互关系也变得更为紧密化和隐性化㊂列维-斯特劳斯就曾经指出,神话思维在文艺复兴之后退隐到了西方思想的幕后㊂这种神话思维与理性思维之间的联系即体现在话。

《启蒙辩证法》个人解读

《启蒙辩证法》个人解读

《启蒙辩证法》个人解读对《启蒙辩证法》及其内容和思想的研究颇多,有主要集中在对启蒙与神话、文化工业、工具理性三方面进行的研究。

我只从启蒙与神话和文化工业俩方面进行概括。

一、启蒙为何会从一个神话走向另一个神话(一)明确神话和启蒙的含义要了解“启蒙为何会从一个神话走向另一个神话”,首先需要对其所指内涵有清晰的认识。

在《启蒙辩证法》的“神话——启蒙——神话”的中,神话两次出现,但所指的内容是不同的。

简单来说,启蒙祛除“神话”,指的是神话传说,即以奥林匹斯诸神为代表的超自然力量的绝对统治。

启蒙成为一个新的“神话”,指人的理性理性的绝对统治。

两种神话虽然所指不同,但其都被成为神话,必然存在着内在的共通之处,即绝对的统治力量。

于是“神话一启蒙一神话”从内在来讲,是绝对统治——觉醒意识——绝对统治的过程。

就“启蒙”来说,霍克海姆和阿多诺所指的“启蒙”,具有两层意思。

就启蒙本身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有变化,分为早期的“启蒙”,后期的“启蒙”。

早起兴起的启蒙,即自启蒙运动时的启蒙,宣扬解放和自由精神,即人的自我意识(理性)的产生,理性或者自我意识使个人觉醒,开始对自己之外那些绝对支配力进行反叛。

帮助人们驱除蒙昧,成为独立的、自主的主体,成为真正的自由人。

通过启蒙,人们凭借理性的力量获得自我,注重外在客体和内在主体的双向提高。

阿多诺所说的“启蒙”属于后期,指人的理性或自我意识发展到极致,把所有东西都用理性物化。

启蒙运动发展到后来,物质层面的愿景实现了,但精神层面成为人的理性占绝对支配地位,试图将自然的一切都用理性加以阐释,崇尚技术决定论,使人完全被技术层面决定,使人变得更加异化。

人受制于理性,走向了启蒙的反面,使人回到了理性的神话。

(二)启蒙本身的弊端——与神话的关联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启蒙本身不是尽善尽美,而是包含有一种使自身向神话倒退的自我摧毁的特性,尽管启蒙倡导的理性为神话祛魅了,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消蚀了自身,成为一种新神话的牺牲品。

浅析启蒙辩证法中启蒙的概念——启蒙与神话交织

浅析启蒙辩证法中启蒙的概念——启蒙与神话交织

浅析启蒙辩证法中启蒙的概念——启蒙与神话交织王棚勋【期刊名称】《改革与开放》【年(卷),期】2018(000)001【摘要】本文选取《启蒙辩证法》第1章"启蒙的概念"中启蒙与神话部分进行论述分析,以期达到对启蒙理性的成长史"管中窥豹、滴水沧海"之效.在初读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的《启蒙辩证法》时,难免被它晦涩的论述及专业性的佐证所折磨,无力明晰作者的主旨路径趋向并困惑不堪.因为该书旁征博引和包罗万象的理论述说要求读者具有庞大而综合的知识储备,方能彻悟该书的真正意旨.笔者体悟到若"顽强"且坚持不懈地与该书在思维上勇敢地"纠缠""肉搏",久而久之,领悟的意境便柳暗花明,而后,就如同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般爱上《启蒙辩证法》这种对人性状态彻底全面地展示、剥离.著书的写作背景是作者目睹现代人性的全面瘫痪和异化及人被禁锢和宰制丧失自由的惨状后痛心疾首、极度悲观,继而转向对启蒙理性未兑现的承诺失望透顶、怒不可遏.幸运的是,《启蒙辩证法》犹如黑暗中划破长空、刺破苍穹的流星,对重建价值理性,恢复被合理性所侵蚀的人的灵魂与精神,达致真正的人性状态,对探寻人生终极目的和追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总页数】2页(P122-123)【作者】王棚勋【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启蒙神话与启蒙救赎:《启蒙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困境的阐释与反思 [J], 叶莉;代文勃2.启蒙与神话纠缠的内在逻辑——从福柯的视角再看《启蒙辩证法》 [J], 刘振怡;金石;;3.启蒙神话与启蒙救赎:《启蒙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困境的阐释与反思 [J], 叶莉;代文勃;4.一种积极的启蒙概念——论《启蒙辩证法》对启蒙的自我反思与救赎 [J], 张雨生5.一种积极的启蒙概念——论《启蒙辩证法》对启蒙的自我反思与救赎 [J], 张雨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启蒙精神的堕落与救赎——由《启蒙辩证法》说开去

启蒙精神的堕落与救赎——由《启蒙辩证法》说开去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启蒙精神的堕落与救赎——由《启蒙辩证法》说开去姓名:张晓庆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伦理学指导教师:曹孟勤20080526启蒙精神的堕落与救赎——由《启蒙辩证法》说开去作者:张晓庆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刘珂评一种对理性的误读——从柏拉图的回忆说反观《启蒙辩证法》的奥德修斯问题[学位论文]20082.陈然重读《启蒙辩证法》——论启蒙内涵与启蒙价值的多重性[学位论文]20103.孙玉良.Sun Yuliang尼采对《启蒙辩证法》的影响[期刊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6)4.周凡.ZHOU Fan神话的启蒙与启蒙的神话——关于一部"哲学断片"的若干断想[期刊论文]-河北学刊2007,27(6)5.李艳霞启蒙的自我毁灭[期刊论文]-理论界2011(1)6.赵千帆.ZHAO Qian-fan理性的自祭——《启蒙辩证法》在康德和黑格尔概念框架中的根源[期刊论文]-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3)7.韩辰锴对《启蒙辩证法》中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批判[学位论文]20068.谢永康.侯振武.XIE Yong-kang.HOU Zhen-wu实现启蒙自身的启蒙——形而上学批判视域下的启蒙辩证法[期刊论文]-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4)9.胡绪明.陈学明.Hu Xuming.Chen Xueming启蒙的逻辑与现代性的秘密——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文本学解读[期刊论文]-学海2007(5)10.邱根江.QIU Gen-jiang现代性:在神话与启蒙之间——论《启蒙辩证法》对现代性的规范与批判[期刊论文]-山东社会科学2010(7)本文链接:/Thesis_Y1330556.aspx。

《启蒙辩证法》个人解读

《启蒙辩证法》个人解读

《启蒙辩证法》个人解读王超一、研究综述对《启蒙辩证法》及其内容和思想的研究颇多,有主要集中在对启蒙与神话、文化工业、工具理性三方面进行的研究;另外还有诸多涉及其他知名学者对《启蒙辩证法》所含观点的分析之分析,如尼采、哈贝马斯等;还有一部分学者向上追溯,研究《启蒙辩证法》与黑格尔、康德思想的关系;还有文章是与现在联接,探讨其与现实的问题。

总之,本文注重的是对该著作内容和思想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启蒙与神话、文化工业、工具理性三方面。

包桂芹在《霍克海姆、阿多诺<启蒙辩证法>研究》中,着重分析启蒙的悲剧辩证法,探寻启蒙的渊源,启蒙的进步作用,启蒙又如何倒退为神话,以及启蒙意识形态的倒退,进而阐释了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工具的本质。

杜丽燕在《霍克海默式的启蒙圆圈:神话——启蒙——神话》中表达的观点,与其基本一致。

杨东东《启蒙、理性与神话——浅谈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对启蒙的批判》谈论了霍克海姆和阿多诺如何揭穿虚伪神话,并且就二者的局限性做了阐释,指出其忽视启蒙的进步作用,虽工具理性缺乏衡量标准,没有给出辨别启蒙倒退为神话的界限,也没有给出如何突破工具理性束缚的办法。

《神话的启蒙与启蒙的神话—关于一部“哲学断片”的若干断想》的作者周凡,从历史背景和作者心理角度分析霍克海姆和阿多诺出书缘由和理念,从著作的出版、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探讨启蒙与神话的关系时,关注了对黑格尔和康德理论的态度。

《对<启蒙辩证法>中批判理论的解读和反思》一方面对著作进行了阐述,同时反思《启蒙辩证法》的理论困境,梳理启蒙的源流,进而重新重视启蒙的积极作用。

指出霍克海姆和阿多诺对科学图景的理解是错误的,为“科学——技术系统”做辩护,理性的进步没有带来道德的进步,是神话毁灭的原因,指出霍、阿对理性的理解过于狭隘,理论基础不清晰等问题,将理性做了更全面的阐释。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中,李辉对文化工业的各个特性阐释,并对文化工业批判进行了反思,指出阿多诺理论存在的问题,诸如对流行文化的片面否定,忽视亚文化存在,艺术家创作的自由,以及文化中主流意识下暗含的反抗意识等。

《启蒙辩证法》与神话学传统

《启蒙辩证法》与神话学传统
作者简介:李 菲,天津人,(天津 300350) 南开大学哲学院博士生。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将启蒙辩证法概括为 “神话已然是启蒙,以及启蒙倒退为神话学”①。这两个 视角构成了 《启蒙辩证法》 两条相互缠绕的叙述线索,也暗示了理性批判的两个基本策略。一是从 理性主义内部出发,直面理性自身的问题并进行批判性反思,表明启蒙理性自身的悖谬。这一思路甚 至可以回溯到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等人的德国古典哲学基本观念,尽管他们最终强调一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的结 局。二是在理性主义的外部寻求非理性资源,通过比照,指出启蒙理性的缺陷及其后果,最终提升神 话的文化要素而与理性形成对抗。这会让人首先想起德国浪漫主义甚至更早的神话学传统,它出于对 缺乏生命力的知性文化的拒斥,以及对资产阶级社会功利性原则的厌恶,将超越的希望诉诸神话所表 达的乌托邦。 《启蒙辩证法》 同时包含着这两种批判的可能性,只是我们因工具理性批判而熟悉前 者,对后者却不甚明了,尤其是启蒙辩证法与历史上各种神话学之间的关联,仍缺乏正面研究。对 《启蒙辩证法》 来说,这种关联并非无足轻重。有学者指出, “遗留的神话残余中的超验观念、神话 中的乌托邦契机的超验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规定着深思理性的概念,规定着积极的启蒙理念这一 概念”②。可以说,《启蒙辩证法》 不仅承接了神话学传统的问题,而且吸收了其中某些元素,构成其
《启蒙辩证法》 与神话学传统
李 菲
【摘要】 在 《启蒙辩证法》 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了启蒙和神话相互包含、相互纠缠的辩证法。以往 的研究通常以启蒙理性为切入点,忽视了从神话来看待启蒙和理性的视角,也未注意到霍克海默和阿多诺 对于神话的关注,实际上与德国浪漫主义的神话学传统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回到这一传统,根据其对神 话与理性关系的不同理解,梳理浪漫主义神话学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其各阶段的具体内容,并探讨神话对于 理性批判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 “启蒙辩证法” 批判了浪漫主义思想, 揭示了神话与启蒙的辩证关系,也可以视为神话学传统的一种延续。 【关键词】 启蒙辩证法;神话;神话学;理性批判 中图分类号:B51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9)04-0035-09

基于《启蒙辩证法》重思启蒙

基于《启蒙辩证法》重思启蒙

作者: 张杨
作者机构: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出版物刊名: 荆楚学刊
页码: 44-48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6期
主题词:�启蒙辩证法》 启蒙与神话 理性 批判
摘要:启蒙辩证法的概念内涵在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的著作《启蒙辩证法》中其含义就是:启蒙通过自我的否定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二人所揭示的这个问题通过回顾西方启蒙思想产生之初及其演进的历程就可得到直接的体现。

然而《启蒙辩证法》在深刻揭示和批判启蒙与神话、统治之间关系的同时却忽略了蕴藏在启蒙理性之中自我救赎的力量,而唯有常持不怠的反思批判精神才能化解这场危机。

神话的启蒙与启蒙的神话——关于一部“哲学断片”的若干断想

神话的启蒙与启蒙的神话——关于一部“哲学断片”的若干断想

神话的启蒙与启蒙的神话——关于一部“哲学断片”的若干断想周凡【期刊名称】《河北学刊》【年(卷),期】2007()6【摘要】正式出版于1947年的《启蒙辩证法》是在1944年油印本的基础上增改而成。

作改动的地方不仅是书名及文题,也体现在对文字的润色和内容的调整上。

这些变动反映出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的有意疏离以及由意识形态批判向总体性"终极揭露"批判范式的转换。

在《启蒙辩证法》中,法西斯主义的"事实神话"是研究的起点,而叙述的起点则是"启蒙",同时,为了阐明启蒙的衰退,作者又回溯到历史上的神话。

所以,《启蒙辩证法》不仅存在着启蒙与神话的纠缠,而且存在着现实神话与历史神话的纠缠。

《启蒙辩证法》既从黑格尔那里汲取了关于启蒙自身具有内在缺陷的观念,又借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之名及其表现方式,但是,"启蒙辩证法"却与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根本不同。

启蒙理性不是把自身表现为一种有待完成与提高的开放形态,而是呈现出一种无可救药的结构性衰竭与失败。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启蒙理性的这种态度更戏剧化地表现在他们对康德道德学说所作的萨德化理解上。

因此,《启蒙辩证法》不仅是后黑格尔主义的,也是后康德主义的。

【总页数】7页(P45-51)【关键词】神话;启蒙;辩证法;后黑格主义;后康德主义【作者】周凡【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505【相关文献】1.废墟中的启蒙之思——评《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 [J], 曹秋月;石玉2.霍克海默式的启蒙圆圈:神话-启蒙-神话 [J], 杜丽燕3.浅析启蒙辩证法中启蒙的概念——启蒙与神话交织 [J], 王棚勋4.启蒙神话与启蒙救赎:《启蒙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困境的阐释与反思 [J], 叶莉;代文勃5.启蒙神话与启蒙救赎:《启蒙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困境的阐释与反思 [J], 叶莉;代文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蒙辩证法:启蒙的倒退和神话的重现摘要:霍克海默、阿多尔诺的《启蒙辩证法》以“文化工业”为其核心概念,集中体现了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在神话—启蒙—真理的启蒙历史结构中,阿多尔诺认为启蒙倒退为神话一开始就蕴含在以启蒙为中介的历史结构当中,文化工业和启蒙已经、也必然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即转化为神话、迷信和野蛮。

人们建立起来的理性也不过是神话的另一种重现。

只有从启蒙本身所蕴涵的内容出发,才能真正实现启蒙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启蒙;神话;文化工业;理性启蒙运动作为人类迈向现代社会的关键环节,一直是哲学理论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

法兰克福学派早期代表霍克海默与阿多尔诺的《启蒙辩证法》以神话与启蒙为核心,集中论述了以启蒙为目标的现代性如何依其本性辩证地转化为启蒙的反面,启蒙如何于自身中包含否定自身的本质环节而最终导致“启蒙的自我毁灭”这一启蒙的逻辑:“神话就是启蒙,而启蒙却倒退成了神话”。

因此,我们要从启蒙本身的含意出发,追求启蒙真正的价值和新的视域。

一、启蒙与启蒙运动“启蒙”这一概念是伴随着法国启蒙运动这一历史事件一同出现的,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法国大革命的新思维使启蒙完成了自己从理论到现实的转变,造就了本身的现代形式,同时启蒙也规定了现代社会的品格、方向和内容。

康德关于“启蒙”的经典定义是人必须永远具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1]启蒙对于自由、平等、博爱等的追求无可否认,但其和理性的最直接和最大程度的契合,是启蒙在近代最为突出的表现。

“启蒙的纲领是要唤醒世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替代幻想”[2]。

近代启蒙的事实也证明启蒙实现了这样的目标。

但问题是,在这些诉求得到满足之后,启蒙本身发生了翻转,这是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论证的重点。

他们通过将启蒙过程描述为不完整的,对启蒙运动的进步叙事提出了质疑。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的《启蒙辩证法》一书就是这种反思和批判的重要成就。

学界通常认为,“启蒙辩证法”这一思想对于启蒙来说是具有毁灭性的作用,其结局只能走向彻底抛弃启蒙这条“绝路”。

如哈贝马斯就曾说,“在霍克海默、阿多尔诺最悲观的著作《启蒙辩证法》当中,他们加入了“悲观”作家行列,把启蒙的自我毁灭过程加以概念化。

在霍克海默、阿多尔诺看来,康德意义上的“启蒙”就是唤醒人类通过独立地运用理性判断能力,克服自然的不完善、不成熟的状态。

在此基础上,他们把西方文明理性传统的“启蒙”内涵扩展为人类一般的进步思想,把人类从恐惧、迷信中解放出来并且确立其主权的进步观念,根本目标是使人类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

但是,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

正是在启蒙运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中,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发现了启蒙的秘密:“神话即是启蒙,而启蒙却倒退成了神话”。

[3]二、对启蒙的批判在以前的神话里,各神各司其命,作为统治者下达各种懿旨,人作为执行者听从着神的领导,就此而言,人性和神性是互通有无的,神灵的虚幻世界显然成为了人类现实世界的一种暗喻,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一针见血地戳破了传统神话与现实统治之间内在联系的面纱——“启蒙的纲领是要唤醒世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替代幻想”。

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指出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达并没有带来他们所预想的人类的大踏步前进,反而给人类的文明生活带来了一系列致命的打击。

他们把人类文明退步的因素集中思考在对启蒙的辩证上。

在他们看来,启蒙正是由于自身的逻辑发展而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

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4]。

正是经历了中世纪宗教神学对于人的压抑之后,在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的同时,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

但是,这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理性逐渐成为了权威和标准,启蒙本身的批判意义消失,这样,启蒙运动将本身的人权概念重新幻化为原始古老的普遍概念的信仰。

“人始终在神话中确证自身”,这种概念的同一化结构,使启蒙历史成为一种抉择,更加坚定支配自然。

最终使启蒙回到它在最初发生的神话结构中去。

随着理性的滥用,启蒙走向自身的反面,成为异化、愚昧人自身的工具理性,一种变相的非理性。

所以必须要找出启蒙的世界发生如此异化的原因,并真正克服这种异化的世界、最终实现启蒙的道路。

正如霍克海默、阿多尔诺所说的,“启蒙精神就是克尔凯郭尔所赞颂的新教伦理,也是在赫拉克勒斯史诗中的神话权力的原生形象”。

[5]也就是说,世界万物的同一性的代价就是万物不能与其自身认同,启蒙理性消解了神话世界中的旧的不平等与不公正的代价就是使现存生活世界新的不平等与不公正常驻永存;人类只有依赖启蒙理性才能最终摆脱恐惧获得自由,启蒙理性神圣的“祛魅”使命,其结果竟是“神话把非生命与生命结合起来,启蒙则把生命与非生命结合起来”[6],一言以蔽之——“神话变成了启蒙,启蒙倒退为神话”——这就是启蒙的逻辑。

三、神话与启蒙马克思就曾说过:“任何奢华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在实际中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7]所以说,神话产生初期都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的,虽然不能完全真实的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形,但也是作为一种真实的历史存在的。

人类认识并改造自然是实践行动和神话产生之间存在着某种割舍不了的联系,古希腊神话亦是如此。

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认识程度的限制,导致人们无法与强大的自然的相抗争,神话刺激着人类了文化活动,孕育着启蒙思想。

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从神话和启蒙的关系入手,剖析了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逻辑和启蒙自身的辩证法。

神话见证了人类试图摆脱愚昧、无知,不断地自我觉醒、自我确证的过程。

神话世界是人按照自己的要求和目的重新创造的人和自然,这一世界也是现实世界的等级、力量、权力等关系的映射。

启蒙试图打破这样的世界,把人的世界还给人,使人们遵从自己的理性,克服对于外在的神、偶像的崇拜,追寻自由,树立不依赖他人、独立自主的精神。

启蒙与神话的相似之处就在于启蒙本身也发展成了一种信仰,神话是基于非理性的信仰,启蒙的神话则是一种基于理性的信仰,作为主体的人的理性精神的崛起,造成了人的理性至上的原则,从而理性本身代替上帝成为了人们重新树立起来的神、偶像。

在神话—启蒙—真理的启蒙历史结构中,阿多诺认为启蒙倒退为神话一开始就蕴含在以启蒙为中介的历史结构当中的,“神话即是启蒙”。

神话也是人类蒙昧状态的体现。

启蒙与神话在最初的同一并不全是和谐,而是蕴含着截然不同的认识方式。

这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与矛盾,必然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辩证地展示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阿多尔诺在前言中强调要从“思想史和现实的角度去理解启蒙和神话这两个概念”。

可以说从一开始启蒙就狂妄地企图把世界理解为“存在本质的纯粹形式”,对普遍的真理要求顶礼膜拜。

启蒙的发展,使“启蒙摧毁了神话”。

随着启蒙的外在压迫逐渐被挣脱,以及启蒙在历史进程中不断被阻挠,启蒙反而一往无前,成为带有破坏性的理性原则。

由于启蒙缺乏对自身进行反思,没有对自身的毁灭力量进行思考,在自身进步的同时,自身毁灭的力量也在增长。

最终实用工具化的启蒙理性失去了其扬弃的特征,进而也失去了同真理的联系。

启蒙成了巫术意义上的神话崇拜,启蒙倒退为神话,神话变成了启蒙。

启蒙自身包含的概念—精神概念、真理观念,仅仅成了一种对普遍概念的信仰。

启蒙变成既是确定的也是模糊的概念,而这种信仰则是对启蒙的盲目屈从。

四、文化工业的启蒙与理性在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中,阿多尔诺还详细地分析了娱乐启蒙的问题。

对于大众来说,文化工业就是一种娱乐工业。

这种娱乐性是与文化工业的商业性紧密地结合的。

在文化工业的作用下,娱乐本身已成为纯粹的娱乐。

文化工业的商业性彻底地吞噬掉了娱乐的解放性功能。

大众情愿在一种毫无意义的联想中得到轻松。

在此情况下,文化工业成为启蒙的使者,大众与文化工业达成一个同谋:文化工业源源不断地生产着大众的娱乐需求,大众也毫无顾忌地接受这种纯粹的娱乐。

娱乐成为一种逃避,大众也失去了最后一丝反抗的信念。

阿多尔诺认为文化工业的启蒙后果就是使人逐渐变得愚昧,变成平庸之辈,甘愿丧失自己的抵抗意识。

无论是对于科学知识、文化工业还是极权主义的批判,最终都归结为对于理性的批判。

理性是启蒙的一个核心概念,最初这一概念既包含了知性的内容,也熔铸了关于人生价值的追求。

这样一来,文化采取了工业化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文化产品也变成了标准化的商品,想象力和创造性被扼杀,利润成了追逐的唯一目标。

在今日的文化领域,大众传媒的作用非常突出,凭借着高科技的技术,人们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文化产品和资源的共享,使得文化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力空前扩大。

但同时,这样的一种方式也牺牲掉了很多个性的东西,某些标准和尺度被固定下来,成为了所有人的标准和尺度。

作为文化工业运作的整个文化领域,逐渐变成了同生产领域一样的标准化和机械化的流程,在这样的一种文化的消费乃至生产中,人们感受到的不再是作为独立的个人的创造的快感和乐趣,而是成为了对于时代、标准的亦步亦趋,人的感觉、人的消费、人的理念,都发生了异化,人们需要的不再是思考和创造,而是消费和虚假需求的满足,这并不是启蒙本身所要求的自由的本意,本欲确立的“主人精神“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概念的诸多含义,与启蒙学者的其他一些常用概念密切相关。

这些概念包括理性主义、演绎法、几何学方法、归纳法、经验主义、自然法、科学方法、批判、分类、常识。

几乎每一门启蒙学科都出现了关于理性概念及其含义的讨论,尤其是认识论、心理学、数学、宗教和科学……在所有这些现象和思想领域中,含义千变万化的理性始终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人们借此可以深入了解各种错综复杂的启蒙思想。

”[8]但是随着理性自身的演变,理性成为了一切的标准和尺度,变成了一个绝对主体的精神,体现在对于量化的形式逻辑和科学的机械模式的崇拜。

当理性唯一所指的是工具理性,理性就超越了自己的界限,对自然、对人做了僭越,与理性联系在一起的启蒙,也就逐渐走向了自反的逻辑。

虽然很多近代哲学家对于人的理性做了划分,如康德就认为人的理性只能达到对于现象界的认识,而本体界的东西,已经超出了人们的认识范围。

但是,“理性的狂妄”导致理性自身的界限划分在启蒙这里完全脱缰,在人的认知、人的文化、人的道德等各个领域取代了“上帝”的地位,成为了新的权力之王。

五、结语启蒙在路上。

对自身局限性的认识和批判,正是启蒙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无止境地、不经任何反省、没有任何反思地运用到人类社会,这样,必然遭遇它自己的否定的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