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分配精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第四节
其他分配方法
r, s
平衡分配过程中应该满足交通流守恒的条件,用公式 可以表示为:
kWrs rs f k qrs
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之间应该满足如下的条件:
xa f krs ars ,k
r s k rs ck ta xa ars ,k a
a L
第四节
2.Dail算法:
非均衡分配方法
1)初始化,找有效路段和有效路径 a.计算从起点r到所有节点的最小阻抗,记为r(i); 计算从所有节点到终点s的最小阻抗,记为s(i); b.对每条路段(i,j)计算“路段似然值”
eb[ r ( j ) r (i ) t (i , j )] L(i, j ) 0
exp[bL(i j,s) / L (i,s)] L(i,j ) 0
步2:向前计算路段的权重 从r点开始,按s(i)的下降顺序依次考虑每个节点,计 算离开它的所有路段的权重,对节点i,它的权重为:
L(i, j ) w(i, j ) L(i, j ) w(m, i ) mI i 若i r 其它情况 j Oi
1-d
1
1-d
1
图a、b,三条路径的阻抗都是1,由Logit模型,这三条路径 被选中的概率均为1/3,它们分配的流量也相同。 但图b,当d很大,接近1时,1、2路径重叠路段很长,极限 情况下,认为合成一条路径。则它与路径3的选择概率各为1/2, 上面两条路径各为1/4。 模型反映不出图b的情况:1、2路径的相关性(重合路径)。
d (i, j ) s( j ) L(i j, s) 0 1 L (i, s) L(i j, s) J L ( i j , s ) 0 若s(i) s( j ) 其它情况
第四节
非均衡分配方法
若s(i) s( j ) 其他
3)计算各有效路段的似然值(取b=3.3):
第四节
非均衡分配方法
3)向后计算路段流量 从s点开始,按s(j)的上升顺序依次考虑每个节点j,计算 进入它的所有路段的流量。对路段(i,j)的流量为:
w(i, j ) qrs w(m, j ) m I j x(i, j ) x( j , m) w(i, j ) m w(m, j ) o j mI j 若j s
1.logit法
设某PA点对(r,s)之间每个出行者总是选择他认为阻抗最 小的路径k(称出行者主观判断的阻抗值为“感知阻抗”):
Pk Pr (Ck Cl ; l k )
rs
rs
rs
第四节
非均衡分配方法
rs rs
根据第六章关于效用的定义,用路径的感知阻抗的负 值来表示选择的效用:
U k Ck ck k
其它情况
i I j
可以证明,Dail算法产生的流量与Logit模型的 配流的结果完全一致,即Dail算法与Logit模型是等 价的。
r=0,s=6
①
2 r=2,s=4
2
r=2,s=5
②
2 r=3,s=3 2 r=5,s=2
2
r=4,s=4
③
2 r=4,s=2
j
i
1
0 ∞ ∞ ∞ ∞ ∞ ∞
2
在交通分配的实践中,出行者对阻抗的估计不仅是随 机变量,而且阻抗与交通量是相关的,是交通量的函数。 所以说,更有意义的应该是这种情况下的随机分配的研 究,即平衡随机分配方法的研究。
第四节
其他分配方法
非均衡方法特点: 简单、易理解; 缺乏理论依据,与实际分配存在一定差距
一、平衡分配方法
1、用户平衡分配模型及其求解算法
第四节
关于Dail算法的改进:
非均衡分配方法
有效路段:如果 s(i) s( j ),即只要路段(i,j)使出行者更靠 近终点,至少不更远离终点,路段(i,j)就定义为有效路段。 节省了计算时间。
步1:初始化,找出有效路段和有效路径
1)计算各节点到终点的最小阻抗s(i); 2)从起点出发,判别各个节点下游的有效路段,并计算该 路段的最小阻抗:
⑨
8
9
∞
∞
∞
∞
∞
∞
Fra Baidu bibliotek
∞
∞
∞
∞
∞
∞
∞
∞
0
∞
2
0
运用矩阵迭代法求最小阻抗
设Oi为离开节点i的路段另一端点的集合 设Ii为进入点i的路段的另一个端点的集合
1 , j) 1 w(i② ③ 若L(i,j) q js rs w ( m , j ) m I j r=3,s=3 r=2,s=4 r=4,s=2 0.368 1 0 x(i, j ) 1 ⑤ w(i1 , j) ⑥ 若i r L(i, j ) ④ x ( j , m ) 其它情况 i I m w(i, j ) L(i, j ) w(m,ji) w ( m , j ) 其它情况 o W(i,j) j r=5,s=2 r=6,s=0 mI r=4,s=4 0 1 mI j 1 0.368 0.368 1 1 ⑦ ⑧ ⑨
这就是一个多项选择中挑选效用最大的选择枝的问题。
Pk
rs
exp( bcl )
rs l
exp( bc k )
rs
用这个模型求路径选择概率需要把点对(r,s)间所有 的路径都找出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
第四节
非均衡分配方法
1971年Dail发明了一个算法(STOCH算法),特点有: 1)假定出行者不是在起点r就决定选择哪条路径,而是 在出行过程的每个起点都做一次关于下一步选择哪条路段 的选择,即真正选择的不是路径,而是路段 2)出行者在一个节点处选择路段时,并不是以该节点为 起点的每条路段都是被选择的对象,只是那些所谓的“有 效路段”才可能被选择到。 有效路段的定义: 当路段(i,j)的上游端点i比下游端点j离起点r近, 而且i比j离终点s远,则称该路段为有效路段。 由有效路段组成的路径叫“有效路径”。
第四节
5.Probit方法
非均衡分配方法
相关性、正态分布 但是,当路径条数K较大时,使用解析方法或近似 方法都会因路径太多和计算量太大而变得十分困难。
四、阻抗可变的多路径分配方法
分配结果跟接近实际情况。 方法:增量加载分配法 迭代加权方法
第四节
总结:
非均衡分配方法
非平衡随机分配方法虽然能够进行随机分配,可是 是在感知路段阻抗被假设成是一个服从某已知参数分布 的随机变量,期望值和方差是给定的。所以说它是一个 非平衡随机分配算法。
2 0 ∞ ∞ ∞ ∞ ∞
3
∞ 2 0 ∞ ∞ ∞ ∞
4
2 ∞ ∞ 0 ∞ ∞ ∞
5
∞ 2 ∞ 1 0 ∞ ∞
6
∞ ∞ 2 ∞ 1 0 ∞
7
∞ ∞ ∞ 2 ∞ ∞ 0
8
∞ ∞ ∞ ∞ 2 ∞ 2
9
∞ ∞ ∞ ∞ ∞ 2 ∞
1
④ 1
⑦
2
⑤ 1
⑧
2
2 3 4 5 6 7
⑥
r=6,s=0 2
2 r=4,s=4
若r(i) r(j)且s(i ) s ( j ) 其它情况
2)向前计算路段的权重(假定参数b=1.0) 从r点开始,按r(i)上升顺序依次考虑每个节点,计算离 开r的所有路段的权重。对节点i,路段(i,j)的权重为:
L(i, j ) w(i, j ) L(i, j ) w(m, i ) mI i 若i r 其它情况 j Oi
f krs 0
很难对目标函数作出直观的物理解释,一般认为 它只是一种数学手段,借助于它来解平衡分配问题。 该数学规划模型奠定了研究交通分配问题的理 论基础。后来的许多分配模型等都是在此基础上 扩充得到的。 解是唯一的。
第四节
r
其他分配方法
t1=2+x1
s
t2=1+2x2
PA量为q=5,分别求该网络的模型解和均衡状 态的解。
3.改进的模型和算法
将Logit模型改为:
P ( r , s, k )
exp[bL(k ) / L ]
exp[bL(i) / L ]
i 1
m
模型参数b无量纲,与感知阻抗无关,仅与可供选择的路径数 有关。模拟发现,b的变化范围相当稳定,在3.00~4.00之间。 对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网,b=3.3。
0 1.368
⑥ ⑨
④
0
⑤
269
731
0
0
1.368
0
⑥
731
⑦
⑧
1.368 0.503
⑦
0
⑧
269
⑨
q19=1000
第四节
总结:
非均衡分配方法
Logit模型:1)寻找点对(r,s)间所有路径较困难;
Dail模型:在计算每对PA点的最小阻抗时,计算量较大, 尤其对于大型交通网络。
2 2)参数 b 较难标定。 6 D( )
r R
s S
k Wrs
径路的总阻抗和路段的阻抗之间应该满足如下的条件:
a L r R s S k Wrs
径路流量应该满足非负约束。
第四节
其他分配方法
Xa
Beckmann1956年提出
min:Z ( X ) t a ( )d s.t .
k
0
f krs qrs
731
⑤
269
⑥
731
243 624 ④ 490 ⑤ 134 ⑦ 205 134 ⑧
528
⑥
⑦
0
⑧
269
⑨
661 339 ⑨
Dail算法和改进Dail算法分配的路段流量
第四节
非均衡分配方法
4.Logit模型存在的两个问题
假定各条路径相互独立,即每条路径感知走行时间随机变量 εk相互独立。 d 1-d d 1-d
其它情况
j Oi
用改进的算法算得的交通网络上各个路段的流量,与原算 法算出的流量有较大的差别,关键是新算法扩展了有效路径, 在所有的6条路径上都安排了流量。 改进算法的优点:节省计算时间,尤其对大型交通网络。
第四节
①
731
非均衡分配方法
③
0
269
②
269
0
731
①
376
②
133
③ 133
④
0
第四节
其他分配方法
求解算法 Beckmann1956年提出的上述数学规划模型沉睡了 20年之后,直到1975年才由LeBlanc等学者将FrankWolfe算法用于求解Beckmann模型,最终形成了目前 广泛应用的一种解法,通常称为F-W解法。 F-W要求模型的约束条件必须是线性的。该法是用 线性规划逐步逼近非线性规划的方法,在每步迭代 中,先找到一个目标函数的最速下降方向,然后再 找到一个最优步长,在最速方向上截取最优步长得 到下一步迭代的起点,重复迭代直到找到最优解。
r=0,s=6
r=2,s=5
r=4,s=4
①
j Oi
i
eb[ r ( j ) r (i ) t (i , j )] 0.368 1 L(i, j ) 2690 0 ② ④ 1 ⑤ ① ③ 其它情况
731 269 731
① ② ③ 若r(i) r(j)且s(i ) s ( j )
第四节
非均衡分配方法
三、阻抗不变多路径分配方法(随机分配法)
实际上:交通网络的复杂性 路段上交通状况的多变性 各个出行者主观判断的多样性 不同出行者所感知的最短路径将是不同的,随机的。 所有出行者所选择的“最短路径”不一定是一条,从而出 现多路径选择的现象。 阻抗为常数的多路径分配方法有:logit法和probit法。
第四节
非均衡分配方法
4.Logit模型存在的两个问题
随机变量(各路径感知阻抗误差εk)符合同一分布。
1 120
6
125
两种情况各路径被选择的概率都一样。 实际上,路径走行时间短,估计走行程时间误差也就越小, 即估计的越准确。路径走行时间越长,感知误差应该越大, 估计的越不准备。长短路径的感知阻抗误差应不同。 而Logit模型采用相同的分布,即感知误差也相同。
数学语言直接表达Wardrop用户平衡准则 rs 当交通网络达到平衡时,若有 f krs 0 ,必有 ta xa a,k urs, a 说明如果从r到s有两条及其以上的径路被选中,那么它们的走 行时间相等; rs 若有 f krs 0 ,必有 ta xa a,k urs ,说明如果某条从r到 s的径路流量等于零,那么该径路的走行时间一定超过被选中 的径路的走行行驶时间。
步3:向前计算路段流量 从r点开始,按s(i)的下降顺序依次考虑每个节点i,计算 进入它的所有路段流量,对路段(i,j),进入它的流量为:
第四节
非均衡分配方法
若i r
w(i, j ) q rs w(i, m) m O j x(i, j ) x(l , i ) w(i, j ) l w(i, m) I j mO j
第四节
其他分配方法
r, s
平衡分配过程中应该满足交通流守恒的条件,用公式 可以表示为:
kWrs rs f k qrs
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之间应该满足如下的条件:
xa f krs ars ,k
r s k rs ck ta xa ars ,k a
a L
第四节
2.Dail算法:
非均衡分配方法
1)初始化,找有效路段和有效路径 a.计算从起点r到所有节点的最小阻抗,记为r(i); 计算从所有节点到终点s的最小阻抗,记为s(i); b.对每条路段(i,j)计算“路段似然值”
eb[ r ( j ) r (i ) t (i , j )] L(i, j ) 0
exp[bL(i j,s) / L (i,s)] L(i,j ) 0
步2:向前计算路段的权重 从r点开始,按s(i)的下降顺序依次考虑每个节点,计 算离开它的所有路段的权重,对节点i,它的权重为:
L(i, j ) w(i, j ) L(i, j ) w(m, i ) mI i 若i r 其它情况 j Oi
1-d
1
1-d
1
图a、b,三条路径的阻抗都是1,由Logit模型,这三条路径 被选中的概率均为1/3,它们分配的流量也相同。 但图b,当d很大,接近1时,1、2路径重叠路段很长,极限 情况下,认为合成一条路径。则它与路径3的选择概率各为1/2, 上面两条路径各为1/4。 模型反映不出图b的情况:1、2路径的相关性(重合路径)。
d (i, j ) s( j ) L(i j, s) 0 1 L (i, s) L(i j, s) J L ( i j , s ) 0 若s(i) s( j ) 其它情况
第四节
非均衡分配方法
若s(i) s( j ) 其他
3)计算各有效路段的似然值(取b=3.3):
第四节
非均衡分配方法
3)向后计算路段流量 从s点开始,按s(j)的上升顺序依次考虑每个节点j,计算 进入它的所有路段的流量。对路段(i,j)的流量为:
w(i, j ) qrs w(m, j ) m I j x(i, j ) x( j , m) w(i, j ) m w(m, j ) o j mI j 若j s
1.logit法
设某PA点对(r,s)之间每个出行者总是选择他认为阻抗最 小的路径k(称出行者主观判断的阻抗值为“感知阻抗”):
Pk Pr (Ck Cl ; l k )
rs
rs
rs
第四节
非均衡分配方法
rs rs
根据第六章关于效用的定义,用路径的感知阻抗的负 值来表示选择的效用:
U k Ck ck k
其它情况
i I j
可以证明,Dail算法产生的流量与Logit模型的 配流的结果完全一致,即Dail算法与Logit模型是等 价的。
r=0,s=6
①
2 r=2,s=4
2
r=2,s=5
②
2 r=3,s=3 2 r=5,s=2
2
r=4,s=4
③
2 r=4,s=2
j
i
1
0 ∞ ∞ ∞ ∞ ∞ ∞
2
在交通分配的实践中,出行者对阻抗的估计不仅是随 机变量,而且阻抗与交通量是相关的,是交通量的函数。 所以说,更有意义的应该是这种情况下的随机分配的研 究,即平衡随机分配方法的研究。
第四节
其他分配方法
非均衡方法特点: 简单、易理解; 缺乏理论依据,与实际分配存在一定差距
一、平衡分配方法
1、用户平衡分配模型及其求解算法
第四节
关于Dail算法的改进:
非均衡分配方法
有效路段:如果 s(i) s( j ),即只要路段(i,j)使出行者更靠 近终点,至少不更远离终点,路段(i,j)就定义为有效路段。 节省了计算时间。
步1:初始化,找出有效路段和有效路径
1)计算各节点到终点的最小阻抗s(i); 2)从起点出发,判别各个节点下游的有效路段,并计算该 路段的最小阻抗:
⑨
8
9
∞
∞
∞
∞
∞
∞
Fra Baidu bibliotek
∞
∞
∞
∞
∞
∞
∞
∞
0
∞
2
0
运用矩阵迭代法求最小阻抗
设Oi为离开节点i的路段另一端点的集合 设Ii为进入点i的路段的另一个端点的集合
1 , j) 1 w(i② ③ 若L(i,j) q js rs w ( m , j ) m I j r=3,s=3 r=2,s=4 r=4,s=2 0.368 1 0 x(i, j ) 1 ⑤ w(i1 , j) ⑥ 若i r L(i, j ) ④ x ( j , m ) 其它情况 i I m w(i, j ) L(i, j ) w(m,ji) w ( m , j ) 其它情况 o W(i,j) j r=5,s=2 r=6,s=0 mI r=4,s=4 0 1 mI j 1 0.368 0.368 1 1 ⑦ ⑧ ⑨
这就是一个多项选择中挑选效用最大的选择枝的问题。
Pk
rs
exp( bcl )
rs l
exp( bc k )
rs
用这个模型求路径选择概率需要把点对(r,s)间所有 的路径都找出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
第四节
非均衡分配方法
1971年Dail发明了一个算法(STOCH算法),特点有: 1)假定出行者不是在起点r就决定选择哪条路径,而是 在出行过程的每个起点都做一次关于下一步选择哪条路段 的选择,即真正选择的不是路径,而是路段 2)出行者在一个节点处选择路段时,并不是以该节点为 起点的每条路段都是被选择的对象,只是那些所谓的“有 效路段”才可能被选择到。 有效路段的定义: 当路段(i,j)的上游端点i比下游端点j离起点r近, 而且i比j离终点s远,则称该路段为有效路段。 由有效路段组成的路径叫“有效路径”。
第四节
5.Probit方法
非均衡分配方法
相关性、正态分布 但是,当路径条数K较大时,使用解析方法或近似 方法都会因路径太多和计算量太大而变得十分困难。
四、阻抗可变的多路径分配方法
分配结果跟接近实际情况。 方法:增量加载分配法 迭代加权方法
第四节
总结:
非均衡分配方法
非平衡随机分配方法虽然能够进行随机分配,可是 是在感知路段阻抗被假设成是一个服从某已知参数分布 的随机变量,期望值和方差是给定的。所以说它是一个 非平衡随机分配算法。
2 0 ∞ ∞ ∞ ∞ ∞
3
∞ 2 0 ∞ ∞ ∞ ∞
4
2 ∞ ∞ 0 ∞ ∞ ∞
5
∞ 2 ∞ 1 0 ∞ ∞
6
∞ ∞ 2 ∞ 1 0 ∞
7
∞ ∞ ∞ 2 ∞ ∞ 0
8
∞ ∞ ∞ ∞ 2 ∞ 2
9
∞ ∞ ∞ ∞ ∞ 2 ∞
1
④ 1
⑦
2
⑤ 1
⑧
2
2 3 4 5 6 7
⑥
r=6,s=0 2
2 r=4,s=4
若r(i) r(j)且s(i ) s ( j ) 其它情况
2)向前计算路段的权重(假定参数b=1.0) 从r点开始,按r(i)上升顺序依次考虑每个节点,计算离 开r的所有路段的权重。对节点i,路段(i,j)的权重为:
L(i, j ) w(i, j ) L(i, j ) w(m, i ) mI i 若i r 其它情况 j Oi
f krs 0
很难对目标函数作出直观的物理解释,一般认为 它只是一种数学手段,借助于它来解平衡分配问题。 该数学规划模型奠定了研究交通分配问题的理 论基础。后来的许多分配模型等都是在此基础上 扩充得到的。 解是唯一的。
第四节
r
其他分配方法
t1=2+x1
s
t2=1+2x2
PA量为q=5,分别求该网络的模型解和均衡状 态的解。
3.改进的模型和算法
将Logit模型改为:
P ( r , s, k )
exp[bL(k ) / L ]
exp[bL(i) / L ]
i 1
m
模型参数b无量纲,与感知阻抗无关,仅与可供选择的路径数 有关。模拟发现,b的变化范围相当稳定,在3.00~4.00之间。 对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网,b=3.3。
0 1.368
⑥ ⑨
④
0
⑤
269
731
0
0
1.368
0
⑥
731
⑦
⑧
1.368 0.503
⑦
0
⑧
269
⑨
q19=1000
第四节
总结:
非均衡分配方法
Logit模型:1)寻找点对(r,s)间所有路径较困难;
Dail模型:在计算每对PA点的最小阻抗时,计算量较大, 尤其对于大型交通网络。
2 2)参数 b 较难标定。 6 D( )
r R
s S
k Wrs
径路的总阻抗和路段的阻抗之间应该满足如下的条件:
a L r R s S k Wrs
径路流量应该满足非负约束。
第四节
其他分配方法
Xa
Beckmann1956年提出
min:Z ( X ) t a ( )d s.t .
k
0
f krs qrs
731
⑤
269
⑥
731
243 624 ④ 490 ⑤ 134 ⑦ 205 134 ⑧
528
⑥
⑦
0
⑧
269
⑨
661 339 ⑨
Dail算法和改进Dail算法分配的路段流量
第四节
非均衡分配方法
4.Logit模型存在的两个问题
假定各条路径相互独立,即每条路径感知走行时间随机变量 εk相互独立。 d 1-d d 1-d
其它情况
j Oi
用改进的算法算得的交通网络上各个路段的流量,与原算 法算出的流量有较大的差别,关键是新算法扩展了有效路径, 在所有的6条路径上都安排了流量。 改进算法的优点:节省计算时间,尤其对大型交通网络。
第四节
①
731
非均衡分配方法
③
0
269
②
269
0
731
①
376
②
133
③ 133
④
0
第四节
其他分配方法
求解算法 Beckmann1956年提出的上述数学规划模型沉睡了 20年之后,直到1975年才由LeBlanc等学者将FrankWolfe算法用于求解Beckmann模型,最终形成了目前 广泛应用的一种解法,通常称为F-W解法。 F-W要求模型的约束条件必须是线性的。该法是用 线性规划逐步逼近非线性规划的方法,在每步迭代 中,先找到一个目标函数的最速下降方向,然后再 找到一个最优步长,在最速方向上截取最优步长得 到下一步迭代的起点,重复迭代直到找到最优解。
r=0,s=6
r=2,s=5
r=4,s=4
①
j Oi
i
eb[ r ( j ) r (i ) t (i , j )] 0.368 1 L(i, j ) 2690 0 ② ④ 1 ⑤ ① ③ 其它情况
731 269 731
① ② ③ 若r(i) r(j)且s(i ) s ( j )
第四节
非均衡分配方法
三、阻抗不变多路径分配方法(随机分配法)
实际上:交通网络的复杂性 路段上交通状况的多变性 各个出行者主观判断的多样性 不同出行者所感知的最短路径将是不同的,随机的。 所有出行者所选择的“最短路径”不一定是一条,从而出 现多路径选择的现象。 阻抗为常数的多路径分配方法有:logit法和probit法。
第四节
非均衡分配方法
4.Logit模型存在的两个问题
随机变量(各路径感知阻抗误差εk)符合同一分布。
1 120
6
125
两种情况各路径被选择的概率都一样。 实际上,路径走行时间短,估计走行程时间误差也就越小, 即估计的越准确。路径走行时间越长,感知误差应该越大, 估计的越不准备。长短路径的感知阻抗误差应不同。 而Logit模型采用相同的分布,即感知误差也相同。
数学语言直接表达Wardrop用户平衡准则 rs 当交通网络达到平衡时,若有 f krs 0 ,必有 ta xa a,k urs, a 说明如果从r到s有两条及其以上的径路被选中,那么它们的走 行时间相等; rs 若有 f krs 0 ,必有 ta xa a,k urs ,说明如果某条从r到 s的径路流量等于零,那么该径路的走行时间一定超过被选中 的径路的走行行驶时间。
步3:向前计算路段流量 从r点开始,按s(i)的下降顺序依次考虑每个节点i,计算 进入它的所有路段流量,对路段(i,j),进入它的流量为:
第四节
非均衡分配方法
若i r
w(i, j ) q rs w(i, m) m O j x(i, j ) x(l , i ) w(i, j ) l w(i, m) I j mO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