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和地球仪(学案1)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知道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如经纬线、国家和地区等,培养学生运用地球仪进行地理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片,了解地球的椭圆形形状,认识地球的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特征。
2. 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学生学习地球仪的概念,了解地球仪在地理学习和导航等方面的应用。
3. 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学生学会识别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国家和地区等要素,掌握如何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探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了解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仪的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究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教师讲解地球的椭圆形形状,介绍地球的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特征。
3. 介绍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教师讲解地球仪的概念,阐述地球仪在地理学习和导航等方面的应用。
4. 认识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纬线、国家和地区等要素。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附: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认为学生在学习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方面掌握较好,但在识别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方面仍需加强。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1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14篇)《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1今日将正式进入地理学问的学习——从熟悉地球开头。
由于我没有学过地理,也没有教过地理,压力也很大。
没有太多现成的材料,只有重新开头。
对于备课,预备到什么样的程度为好呢?可以说人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上了这么多年的课,而且教材的内容始终没变,还不手到擒来,小菜一碟,走进教室就能侃起来。
还有的老师资源共享后便完整无缺的把现成课件带到课堂进行教学,即使有自己的思想,由于要跟着课件走,所以一堂课下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难有自己的特色,更不要说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要把一节课应付下来,每个老师都不难做到,难的是如何不重复自己昨天走过的路,对每个人来说是个挑战。
看了许多老师的备课案例、无疑对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培训。
备课、教案、学习、反思,我打算从自己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第三节课,可电脑不能用,连地球仪也没找到。
熟悉地球的过程是个简单的熟悉过程,因此我找了一些资料,从地方——地圆——地球,从古代传奇——张衡的推想——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将地理与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带同学跨越了人类历史的时空。
这节课的难点在下面的其次课时,关于经纬网的问题。
由于本节课的课件是两课时的内容,因此,下节课重点思索让同学怎么能坚固把握这个经纬网这个难点,这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工具与武器。
面对新的教学对象,新的教学模式,从岸边戏水到水中畅游,然而只有当我们潜在水下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水下的景色和埋伏的危机。
老师只有在二次备课中,才能将课堂上的`圆满、缺漏、灵感做个梳理,只有这样,才能改进提高。
教案不是剧本,我很观赏这句话。
在教学设计中,有些老师认为教案要越具体越好,甚至连同学的每一句话都写在上面(除非是课堂实录,不然实现你怎么知道同学是如何回答呢?)假如课堂上我们一成不变的让教案牵着自己的鼻子走,那么剧中的主角永久不行能是我们的同学。
虽然课后的反思或许不肯定能弥补过去的一堂课的圆满,但能让下一次走进课堂的你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自信。
高一《地球和地球仪》学案(高一用)
《地球和地球仪》【预习案·自主学习】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_____赤道_____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_____千米。
二、地球仪1、地球仪: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来表示地理事物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地球仪也叫_______地图。
2、地轴和两极:(1)地轴:地球_______的旋转轴。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____________的一点叫北极,另一点叫南极。
3、纬线和纬度:(1)赤道:同________________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地球上最大的圆)。
(2)纬线:①概念:同赤道_______的线;②特点:指示方向,除极点外都是圆,长度__________________(3)纬度:①概念: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注了度数。
②划分:以为起点,向南、北各作90,赤道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③判断:自南向北数值增大为,自北向南数值增大则是4、经线和经度:(1)经线:①概念:连接南北两极并同赤道________相交的线,又叫_______线。
②特点:指示方向;形状都是半圆,长度。
(2)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3)经度:①概念: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
②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为0°,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80°,分别用E或W来表示。
③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增大为_____经,反之为_____经。
180以西是___经,以东是___经;0度以西是___经,以东是____经。
5、界限划分:①南北半球的划分以________为界。
五带划分以__________和_____为界,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
《地球与地球仪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仁爱版》
《地球与地球仪》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我们屡屡听到地球和地球仪这两个词,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吗?今日,我们就来进修一下地球和地球仪的差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干系。
二、知识点讲解1.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是我们生存的故里。
它是一个蓝色的球体,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地球有一个大气层,这个大气层能够保卫我们免受太阳的辐射损害,同时也能够维持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平衡。
2. 地球仪是一个模拟地球的球体模型,它可以援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外形、大小和地理位置。
地球仪通常由一个球体和一个支架组成,球体上标有地球的经纬线和国家、城市等地理信息。
3. 地球和地球仪之间的干系是,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而地球仪是地球的一个模型,可以援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地理信息和位置。
三、沉思问题1. 你知道地球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吗?为什么地球被称为蓝色星球?2. 你知道地球仪的作用是什么吗?你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地球仪?3. 你能够用地球仪找到你所在的位置吗?你知道经纬线的作用吗?四、拓展练习1.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地球的外形和特点。
2. 请你用地球仪找到中国的位置,并标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位置。
3. 请你用地球仪找到你所在的位置,并标出经纬线。
五、总结反思通过今日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和地球仪之间的干系,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而地球仪是地球的一个模型,可以援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地理信息和位置。
期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地球,保卫我们的故里。
第二课时一、导入1. 请同砚们回答:地球是什么?地球仪又是什么?2. 通过图片展示地球和地球仪的外形和结构,引导同砚沉思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别。
二、探究地球的外形和结构1. 讲解地球的外形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2. 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赤道、南北极、经纬线等重要塞理观点。
3. 谈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外形的影响。
三、熟识地球仪的作用和结构1. 引导同砚了解地球仪的作用:模拟地球的运动,援助人们更好地熟识地球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神秘地球”科普展览在校园科技节中拉开帷幕,同学们纷纷前往,学习地理知识,探究地球奥秘。
据此完成1~3题。
1.“探索认知”展区展示了人类对地球形状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现如今,人们认识地球形状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2.“实践感知”展区放置了一个地球真实的“素颜”模型(如图),由此可以看出地球是个()A.圆形B.椭圆形C.正球体D.不规则的球体3.在“互动体验”展区,同学们借助计算机工具,一起帮地球量“身材”,下列数据记录有误的是()A.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B.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C.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D.最大半径约6 371千米4.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简易地球仪的过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学具名称:简易地球仪。
准备材料:泡沫球、铁丝、胶布、彩笔等。
制作步骤:第一步,在泡沫球上用彩笔画出重要的经纬线和极点。
(如图1所示)(1)分别写出图中a、b、c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a,b,c。
第二步,将铁丝弯成半圆,所弯的半圆要比泡沫球略大些。
(如图2所示)(2)图中d是地轴,倾斜的地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大致为。
第三步,在泡沫球a、b两处各钻一个小孔,将d从泡沫球小孔中穿过,然后在a、b两处裹上胶布,这样既可以将泡沫球固定在d的中间,又可以转动泡沫球。
(如图3所示)(3)小明制作的这个简易地球仪半径只有10厘米。
请你用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实际大小。
(答出两点即可)能力提升5.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多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右图为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天宫”中看到的地球。
在空间站能观察到地球表面的()A.经线B.纬线C.地轴D.海洋6.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工具,地球仪上有很多点和线,根据图中的提示,猜猜“我”是谁。
(填字母和名称)(1)“我”是地球上始终对着北极星方向的一个点。
“我”是。
(2)人们都说“我”是南北两极的最近“通道”,可是“我”在地球中并不真实存在。
地球与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
有太大变化。
(3)根据月相的变化,可以推测地球是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过渡:我们现在凭借卫星可以明晰的了解地球形状的同时,也精准的测出了地球的大小。
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多大呢?1.展示地球大小示意图帮助记忆诗:庐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2.拓展:展示地球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6)小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过渡:为了方便同学们了解我们地球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拿生活中的事物来对比对比,你就能感受到我们地球母亲有多庞大。
3.展示对比地球与足球场的大小、飞机绕地飞行需要的时间。
相当于728亿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7000平方米)相当于客机沿赤道飞行50小时的距离(飞行速度800千米/时过渡:对于我们来说地球是十分庞大的,但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地球的大小算什么水平呢?4.播放不同星球与地球大小的对比。
展示太阳、月球的表面积,与地球进行对比。
太阳表面积大约是地球的11961倍;地球最大周长大约是月球的4倍二、地球仪过渡:通过数据和对比的方式,知道地球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过于庞大,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地球,根据地球的形状我们制作出了它的模型——“地球仪”1.展示地球仪示意图和真实地球图差异:①有地轴:一个假想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两极(指向北极星为北极,相反为南极)②有经纬线:连接两极为经线;与经线相垂直的为纬线。
过渡:为了进一步了解地球仪,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球仪吧!2.展示地球仪制作步骤,说明要求,四、课堂检测1.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体现了以下哪个地理原理是()A. 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B.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C. 地球是一个正球体D. 地球表面起伏大2.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如果要给地球缝制一件衣服需要衣料约()A. 6371平方千米B. 960万平方千米C. 5.1亿平方千米D. 6.1亿平方千米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阅读右图地球仪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作用;(2)培养学生使用地球仪的能力,能简单读取地球仪上的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掌握经纬网的构成及作用;(2)利用地球仪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及地球仪的构造;(2)地球仪上经纬网的构成及作用;(3)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地球仪上经纬度的划分及读取;(2)地球仪上距离、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 地球仪模型;2. 经纬网图;3. 教学PPT;4. 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2)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发学生对地球仪的好奇心。
2. 探究地球的形状:(2)讲解地球仪的构造及作用。
3. 学习经纬网:(1)讲解经纬网的构成及作用;(2)引导学生如何在地球仪上找到某个地点的经纬度。
4. 地球仪的使用:(1)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2)组织学生进行地球仪操作练习。
5. 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 观察地球仪,记录下家里、学校的位置及经纬度;2. 制作简易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及地球仪的构造有了初步了解,能熟练使用地球仪。
但在经纬度的划分及读取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经纬度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地球仪的历史和发展:向学生介绍地球仪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现代地球仪的特点。
2. 地球仪的应用领域:讲解地球仪在地理学、航海、航空、军事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重要性。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让学生回答关于地球仪和经纬网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
1·3·0地球与地球仪(导学案)最终版
为两个半球。
(3)经线指示___________方向。
(4)两条经线之间是不平行的。
二经度和纬度
三特殊的纬线
四特殊的经线
1.本初子午线:
2.经线圈
点拨例题
【例1】(2009·浙江杭州4月)读下面地球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1·3·0地球与地球仪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识记几组重要的数据;
2.说明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征,掌握重要的经纬分界线,学会利用经纬网判断方位。
【学习重点】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征;利用经纬网判断方位*。
导入
茫茫大海之上,有一艘船只撞上冰山,即将沉没,当船长发出求救信号不久,救援人员迅速赶到。救援人员是怎样在茫茫大海上找到失事船只的?
4.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并将地球分为、两半球(如下图)。
知识点4经线和经度
基础填空:
1.经线(亦称子午线):在地球仪上,连接______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2.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____方向;所有经线长度____;形状均为____。
3.经度的划分:由经线向东至经线为东经度,东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由经线向西至经线为西经度,西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西经经线向东源自东经经线为东半球;由西经经线向西至东经经线为西半球(如下图)。
思维探究:
1.地球仪上每两条对应的经线共同组成一个圆圈,我们称之为“经线圈”。如0°和180°可以组成经线圈,东经20°和西经160°可以组成经线圈,西经70°和东经110°也可以组成经线圈……请问规律是什么?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一、导入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故里,也是我们所在的星球。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却很少了解地球的奥秘。
地球仪是一种用来展示地球表面的球形模型,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地貌特征。
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
二、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 掌握地球仪的应用方法和基本功能;3. 培养对地球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三、重点难点1. 地球的结构和特点;2. 地球仪的应用方法;3. 地球的环境珍爱意义。
四、进修过程1. 地球的结构和特点地球是一个由岩石和金属构成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部分,由岩石和土壤组成,我们生活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地壳。
地壳底下是地幔,地幔是由熔融的岩石和金属组成的,地幔的温度很高。
地幔底下是地核,地核由铁和镍组成,温度更高,是地球内部的“熔炉”。
2. 地球仪的应用方法地球仪是一个模拟地球的球形模型,可以展示地球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地貌特征。
应用地球仪时,起首要找到北极点和南极点,这样才能正确查看地球的各个方向。
然后可以通过旋转地球仪来观察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等情况。
还可以应用地球仪上的标尺和比例尺来测量地球上不同地方的距离和比例。
3. 地球的环境珍爱意义地球是我们生存的故里,我们应该珍惜和珍爱地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地球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污染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应用塑料、勤俭能源、珍爱环境,为地球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拓展延伸1. 请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 你认为地球仪对我们了解地球有什么帮助?举例说明;3. 你认为珍爱地球环境为什么重要?你能提出一些实际行动吗?六、总结反思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了地球仪的应用方法和基本功能。
同时也加深了对地球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希望大家能够从小事做起,为珍爱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及地球仪的构造;(2)学会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经纬线等信息;(3)能够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运用地球仪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3)学会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的地理国情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及地球仪的构造;(2)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及查找地理位置、经纬线等信息;(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2. 教学难点:(1)地球仪的操作方法;(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地球仪使用说明书;3. PPT课件;4. 教学素材(地图、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发学生对地球仪的好奇心;(2)学生分享对地球仪的了解,教师总结;(3)提问:地球仪有什么作用?引出本节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地球仪使用说明书,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操作;(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及地球仪的构造;(2)教师示范地球仪的操作方法,学生跟随操作;(3)教师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演示。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操作练习,查找地理位置、经纬线等信息;(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1. 制作地球仪模型;2. 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3. 收集有关地球仪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这一工具,使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和自转公转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形状、大小、构造和自转等。
2.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并能使用地球仪定位和测量距离等。
3. 培养学生地理探究的兴趣,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球(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大小(3)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4)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地球仪(1)地球仪的构造原理(2)地球仪的使用方法(3)地球仪的地理信息三、教学过程1. 地球的基本知识1.1 地球的形状询问学生,地球的形状是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其成因。
地球的形状不是一个正圆,而是近似于一个椭球。
这是因为地球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向外的离心力和地球引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球近赤道处周长较大,面积也较大。
而赤道两极处周长较小,面积也较小,故地球形状呈扁球形。
而现在已经证明,地球的形状并不完全是一个扁球,而是由许多局部不规则的地形和海洋构成的复杂曲面。
这个曲面比扁球的形状更接近地球的实际形状,称为“地球的参考椭球面”。
1.2 地球的大小询问学生,地球的大小是多少?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大小及其量度方法。
地球的大小是指地球的直径或周长。
地球的直径等于赤道直径和极轴直径的平均值。
地球的赤道直径约为1.276万千米,极轴直径约为1.276万千米。
地球的周长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002万千米。
这些数据都可以通过磁测、测角、卫星测量等方法来准确获取。
1.3 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询问学生,地球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及其变化过程。
地球的内部构造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
地壳:距离地面最近的地球的一部分,是由岩石和土壤等组成的,厚度比较薄,在陆地上平均约30~40公里,在海洋上平均约5~10公里。
地幔:地壳下面的一层,太阳和地球中心之间。
它由非常厚的硅酸盐岩石和熔岩组成,因为地壳的重量负荷在地幔之上,所以地幔是矿物的最大储藏所在。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学案__第1课时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4、知道纬线的特点、纬度的划分及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线的特点、纬度的划分以及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难点】1、纬线的特点以及维度的划分。
2、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纬度的大小与位置的关系【学法指导】1、依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本,并且在课本上做标记。
2、在合作探究时,要积极主动,多交流,多思考,多发言。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导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阅读课本P2图1.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葡萄牙航海家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的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地球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做。
二、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
是最大的纬线圈。
观察地球仪上的纬线或课本P6图1.62、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长度,最长;都指示方向。
3、纬度的划分:以作为0°纬线,向南、向北各分做。
赤道以北的纬度称为,用字母“”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为,用字母“”表示;(二)合作探究·研讨1、地球仪上能划多少条纬线?2、纬度从赤道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3、纬度相同的纬线有几条?怎样区分?4、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出现在哪个地区?5、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它们的度数各是多少?6、看课本P6阅读材料,赤道纪念碑位于哪儿?(三)拓展延伸·巩固1、看课本P7图1.8,看看地球上的南半球和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
赤道以北是,赤道以南是;也就是说,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地球和地球仪(一)(学案)
地球和地球仪(一)(初高中衔接教材学案) 编写人:于爱华审核人:刘培学张振臻使用时间: 2013.9.3 限时:45分钟班级姓名学号实际用时编号:131301★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划分;南纬度与北纬度、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划分。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自主预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形状:二、大小:地球仪一、地轴:地球自转的轴叫地轴。
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二、两极(N、S极):三、纬线和纬度:1、纬线:(1)概念:(2)特点:线圈形状、长度、关系、间隔、指示方向(3)特殊线:南北半球分界线,太阳直射范围(即热带与温带)的界线,极昼极夜范围(即温带与寒带)的界线,高中低纬度的界线。
2、纬度:(1)概念:(2)划分:纬度向增大为北纬,纬度向增大为南纬。
各分作。
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1)概念:(2)特点:线圈形状、长度、关系、间隔、指示方向(3)特殊线: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日界线几乎与经线重合。
2、经度:(1)概念:(2)划分:度数向增大为东经,向增大为西经,各分作。
【自我检测】1、登高才能望远,说明()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是圆的D、晨昏线影响2、毛泽东的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最吻合的地方是()A、89°W 89°SB、40°E 40°NC、10°E 0°D、100°E 51°N3、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西经的分界线C.中时区的中央经线 D.经过欧洲、非洲和南极洲★课内探究案★【探究提升】探究知识点地球仪1、经、纬线的特点及主要经、纬线。
2、东、西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例1】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A、正好相等B、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C、0°纬线稍长D、0°经线稍长【例2】某点北侧是热带,南侧是温带,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该点是()A、23°26′N,160°EB、23°26′S,160°EC、23°26′N,20°WD、23°26′S,20°W【当堂检测】 1-2题为 A层(基础) 3题为B层(拓展)1、有关经线和纬线长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B、所有纬线均不等长C、180°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D、45°纬线是赤道长度的一半2、下列关于纬线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纬线都自成圆圈B、纬线长度都相等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D、纬线都相互平行3、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180°经线为界,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度数都在减少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D、所有经线都是大小相等的圆,而所有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课后拓展案★(C层)若在160°E、28°S沿160°E向北发射导弹,射程为300千米,落弹点可能在()A、东半球低纬度地区B、西半球中纬度地区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D、北半球热带地区地球和地球仪(一)参考答案【自我检测】1.C 2.C 3.A【例1】 B 【例2】 B【当堂检测】1.A 2.B 3.C课后拓展案 A地球和地球仪(一)参考答案【自我检测】1.C 2.C 3.A【例1】 B 【例2】 B【当堂检测】1.A 2.B 3.C课后拓展案 A地球和地球仪(一)参考答案【自我检测】1.C 2.C 3.A【例1】 B 【例2】 B【当堂检测】1.A 2.B 3.C课后拓展案 A地球和地球仪(一)参考答案【自我检测】1.C 2.C 3.A【例1】 B 【例2】 B【当堂检测】1.A 2.B 3.C课后拓展案 A。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5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5篇〕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程度的进步,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WTT的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仅供参考,大家吧。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确实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教学方法:读图分析^p 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假如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
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说明了地球外表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
如今,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察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个球体〔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篇一:《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能力目标1、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2、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方法教法:讲解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引导法、分组讨论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
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
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始呢?(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
[讲授新课]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预习提纲自主学习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
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读P4图1.1“天圆地方”)1、读图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2、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变成了个什么样呢?(课本P2图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盘”3、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人们臆想中的大地是个什么样,并举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
4、请同学们沿着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结合课本P3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的介绍,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证明一个什么事实。
《地球和地球仪》学案1(中图版七年级上)
学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结构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球仪认识地球形状,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制作小地球仪培养动手能力,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快乐点击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读图1.1-1,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古代凭直觉臆断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体;20世纪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直觉臆断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卫星照确证(2)读图1.1-2,了解地球的大小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的模型为了便于学习地理和研究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如下面左图所示)3.经线和纬线(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为经线,它具有以下特点:(如上面中图所示)①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形状为半圆;②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两极点;③所有经线均指示南北方向;④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⑤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相交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具有以下特点:(如上面右图所示)①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不相同的纬线不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点;②所有的纬线均相互平行;③所有的纬线均指示东西方向;④任意一条纬线均可独立成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⑤任意两条相邻纬线的间隔相等。
经线和纬线的关系是垂直的。
4.经度和纬度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上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经度和纬度。
(1)经度经1884年国际会议协商,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起始线,称本初子午线。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第三节地球和地图第1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一、自主预习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① 、② 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图1-1(二)、地球仪1.地球仪的概念: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④ 而制作成的地球的模型,叫作地球仪。
2.地轴: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旋转,这个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作地轴。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⑤__ ___,与北极相反的另一点叫⑥__ ____。
4.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极距离⑦___ __的大圆圈,叫作赤道。
(三)经纬网1.纬线和经线纬线经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⑧__ ___的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考纲解读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理解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使用经纬网的主要作用。
培养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水平。
重点提示经线纬线的规律及度数的判断学会判读各种形式的经纬网掌握经纬网的应用地轴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纬度。
纬度是一个线面角,即纬线上一点与地心的连线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了区分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经度是一个二面角,即某经线与地心构成的平面和本初子午线与地心构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概念东西半球:以⑱___ 20°W 和60°E _为界,20°W 向东至160°E 为⑲___东半_球 20°W 向西至160°E 为⑳____西半球3.经纬网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作经纬网。
利用经纬网,人们能够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探究提升1. 小组讨论1(1)地球上什么范围能够看到北极星?(2)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有什么关系?(3)有哪些重要的经线和纬线?它们分别是什么界线?2. 侧视经纬网图 小组讨论2图12(1)图中横线(直线或弧线) ,竖线(直线或弧线)一般表示什么?虚线一般表示什么?(2)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的经(纬)度间隔有什么特征?利用图12甲,乙加以说明。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案
最早提出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一天毕达哥拉斯来到海边.眺望地平线那边驶来的帆船。
他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最初露出地平线的总是船桅的梢,然后才出现帆,最后出现整个船身(图1)。
经过思考,他断定大地的表面是圆形的。
过了170年后,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个为这种说法提出了证据。
他发现,当一个人向北方旅行时,天空上的各种星辰相对于地平线的高度就在改变(图2)。
他还发现,在发生月食的时候,月亮边缘呈圆弧形的
1、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地球和地球仪(学案1)
【考纲要求】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课前预习】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 1.看地图册填写
(了解)1..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长半径)6378 km ,极半径(短半径)6357 km ,
平均半径6371 km ,地球表面积 5.1 亿km 2
, 赤道周长 4万 KM
2.地球的形状: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二、地球仪(了解)
1. 概念:人们仿照地球的模型,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2. 地轴:在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它是假想的轴,通过,垂直于平面,连接地球 。
3. 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其中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端是地球的 , 另一端是地球的。
4. 赤道:环绕地球表面并与两极的圆圈。
赤道平面:通过地球的垂直于,并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A :________,为自转过程中
B 轴的北端指向。
B :________,自转的绕转轴。
C :____,自转运动的轨道面。
D :________、E:。
三、经线与纬线(重点)
[备注]东半球:20W 向东 160E为东半球,即20W以东和160E以西为东半球
西半球:20o W 向西 160o E为西半球,即20o W以西和160o E以东为西半球
五、经纬网作用(重点)
概念: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由和交织成的网。
纬线平行于赤道;纬线是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要点突破】
一、南北极点的判断方法:
(1) 根据极点处标注的N 或S 判断。
(2) 根据自转方向判断:若图中标明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中心为北极点; 若图中标明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中心为南极点。
(3) 根据图中标注的经度来判断:判断依据是东经度逐渐增大的方向, 西经度逐渐减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进而确定南北极。
[信息解读]经纬网图常有变化,很多时候还是局部经纬网图。
其中极地俯视A 图的判读,首先要判断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极点是南极点还是北极点),上图中根据经度的变化方向可判定为南极点俯视图,则A 在B 的西南方向;方格式的经纬网的判读,注意东西方向要选择劣弧段,如上图中C 在D 的东北方向而非西北方向。
二、 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在经纬网中,确定两点之间的方位可以执行“三步走”, 即依据经线定南北→依据纬线定东西→综合定方位。
1.方格状经纬网图
① 呈现特点:此类图中经线、纬线一般呈直线状态,交织成方格网状。
② 具体定位方法:
确定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
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确定东西方向:
同是东经度,则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两地经度数值之和小于180°,则东经度的在东,西经的在西。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两地经度数值之和大于180°,则东经度的西,西经的在东。
依据纬线的排列确定B 点在A 点南方
↓
依据经线的排列确定B 点在A 点东方
↓
综合分析B 点在A 点东南方向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①呈现特点:此类图中,纬线为弧线,经线为直线。
根据自转方向确定东西:与自转方向同向为东,背向为西。
根据极点确定南北:
②定位演示:如图可依据极点和B 、C 同经线确定C 位于B 的南方→依据自转方向和A 、B 两点同纬线确定B 在A 的东方→综合分析C 在A 的东南方。
【技巧指导】如何确定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A.图形定向(1)侧面图定向主要有两种类型 (2)极点定向图也有两种
B.
经度数变化定向:
由于东经度数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加,西经度数顺着地球
自转方向减小,所以东经度数逐渐增加的方向或西经度数逐渐减少的方向为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利用经纬网定位置:可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纬度、经度)。
如 北京(116o E 、40o
N ) (1)方格状经纬网图
① 东西经的判断----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经,
经度数值向东递减的为经;如图中B 点为,C 点为。
② 南北纬的判断-----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纬,
向北递减的为纬。
如图中A 点为,D 点为。
③ 度数的判定: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两条纬线之间的纬度间隔、
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一般都是相等的。
[练一练]1.
A ,
B ,
C , D
(2) 极地经纬网
①南北纬的判定:
在极地经纬网图上,各点所属的南、北
纬度应由图中极点来确定。
若极点为北极点,则以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范围内,各点纬度均为北纬度;相反,则为南纬度。
如图丙中E 点为30°N,图丁中F 点为30°S。
②东西经的判定:
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 ,如图丙中E 点为; 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是 ,如图丁中F 点为; [练一练]2.请写出丙、丁图中E 、F 点的地理坐标:E , F [练习]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
B 所属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
(2)图中C 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
(3)图中A 点在B 点的________方向。
A 点在C 点的________方向。
四、确定关于地心对称(对跖点)
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纬度相反,但度数相等;经度相对,组成一个闭合的经线圈,经度和为180°。
读图,找出关于地心对称的点,读出它们的地理坐标,并分析坐标间的关系。
A 和D :A (40°N,20°W) D (40°S,160°E), C 和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