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舆情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作者:杜先涛吕婷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年第01期
摘要:网络舆情研究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领域。
结合网络舆情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对说理教育、疏导教育、感染教育、冲突缓解教育等基本方法进行改进。
关键词: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1-0070-02
所谓网络舆情就是指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多数网民针对自己关心的或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某一焦点或热点问题所持有的、具有强烈倾向性的思想、观点和态度的总和。
截至到目前为止,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成为世界上一个庞大的网络群体。
网络上经常会出现一种针对网络信息产生不同意见、观点和情感,即网络舆情。
因此,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了解社会思想状况的“晴雨表”,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
(一)群体性
持有某种思想政治态度的人数达到一定的量。
属于一个群体的态度,否则不能认为是一种网络舆情。
(二)外显性和隐匿性
网民的利益诉求和所持价值观念是直接通过网络的信息来表达的,具有外显性;同时,网络舆情又是渗透于网络的任何一角落,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受众,具有隐匿性。
(三)多样性
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关注的社会焦点或热点问题不尽相同,这就是决定了人们基于对社会焦点或热点问题讨论而形成的网络舆情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四)可控性
利益主体、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决定了体现不同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价值观念必然在开放性的网络空间相互发生碰撞,彼此较量。
然而,网络舆情可以通过积极、健康的方式来引导、控制这些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和利益需求,具有可控性。
(五)开放性
网络是开放的,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对社会热点和事件进行评论,这就是网络舆情的开放性。
(六)冲突性
利益主体、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决定了体现不同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价值观念必然在开放性的网络空间相互发生碰撞,彼此较量。
二、网络舆情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宣传教育方法
这是由网络舆情的外显性决定的。
宣传教育就是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向人们灌输正确思想理论和先进思想的方法,是一种普遍灌输的方法。
也是一种形象灌输的方法。
网络舆情是网络时代人们心理反应新形式,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们时时刻刻都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
因此,应该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宣传教育方法,完善网上教育基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将大量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渗透于网络信息之中,以引导人们在网络舆情中学习党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疏导教育方法
这是由网络舆情的开放性决定的。
疏导教育是疏通和引导的结合。
所谓疏通,就是允许人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观点,把自己的思想充分表达出来;引导,就是教育者根据所反应的不同观点、思想进行分析,将健康积极的思想引向发展,将错误的消极地思想加以指正和驱除。
网络舆情是在一种开放环境下的舆论表达,是在人民内部反应的不同群体的思想,同时它又能够对人们的思想进行很好的引导。
网络舆情具有疏导教育的优势,应该很好的利用这一优势,发挥现有的功能。
(三)典型示范教育方法
典型教育方法是通过网络上典型的事件或人物进行示范,提高人们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在网络时代表现的相当突出,而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
网络信息具有即时性,更新比较快,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典型人物事迹会以最快的速度呈现在网页上,同时网络舆情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出来,反应出不同群体的思想和观点,具有多样性。
当前要想很好的实现网络媒体的作用,就应该很好的利用网络舆情的优势,树立正面典型,进行正面教育,形成良好的网络风气;同时也坚决抵制各种反面典型的影响,将一些恶劣的、反动的舆论言行消灭于萌芽。
(四)感染教育方法
感染教育方法又称为无意识教育,是网络群体在无意识和不自觉地情况下,受到一定网络舆情的感染或网络环境影响、熏陶、感化而接受教育的方法。
感染教育相对于说理教育具有形象、生动和自然的特点,具有很浓厚的情感色彩。
青少年是网民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且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很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激发情感。
他们更容易受到消极的、非理性的网络舆情的影响。
因此,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
网络舆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感染优势,寓理于网络信息之中,是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对网络信息保持亲和、积极兴奋的情绪,在受到感染的同时,比较自然的、潜移默化的接收某种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五)预防教育方法
网络信息的更换是即时的,相对于现实而言是超前的。
网络舆情就是在网络空间中,多数网民针对自己关心的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某一焦点或热点问题所持有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政治态度的总和,同样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当越来越多的网民就某一事件发表情绪化的意见、甚至有可能实施过激的行为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密切关注网络舆情提供的信号,即关注网络舆情背后所反映的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现实中的潜在问题和矛盾,把它们解决在发展的萌芽阶段,就可以避免那些具有爆发性、破坏性的危机事件的发生,这就是预防教育方法。
根据网络舆情的现状,可以催测出人们可能或即将出现的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向,而事先进行的教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准备就不会有最后的成功。
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
提前掌握网络舆情的动态,发现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偏差,即时进行网上舆情的引导和规范是相当必要的。
(六)冲突缓解方法
这是由网络舆情的冲突性特点决定的。
利益主体、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决定了体现不同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价值观念必然在开放性的网络空间相互发生碰撞,彼此较量。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根据网络舆情上反应的思想矛盾和行为激化的状态,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和宣泄渠道,缓解冲突产生的条件,减少和避免冲突造成的损失。
这也就是网络舆情应该采用的方法,即冲突缓解方法。
首先,强化积极因素,进行积极的网上宣传。
其次,根据网络舆情可瞅准矛盾的焦点。
通过舆情的疏导,进行焦点问题的分流;再次,对于网民普遍反映的问题,应该逐步的理顺网络情绪,慢慢增进网上的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