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探异常圈定、分类、评价及查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探异常圈定、分类、评价及查证

目录

●1/5万地球化学普查 (1)

1.异常圈定 (1)

1.1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 (1)

1.2异常浓度分级(带)方法 (3)

2.化探异常分类 (3)

2.1 找矿意义分类 (3)

2.2按采样介质分类 (4)

2.3按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划分 (4)

2.4按异常范围与强度(浓度)划分 (4)

3.化探异常优选及评价 (5)

3.1化探异常的特点 (5)

3.2异常优选与评价准则 (5)

3.3 化探异常本身的评价参数 (6)

3.4 化探异常的初步筛选 (8)

3.5优选化探异常的方法技术 (9)

3.6非找矿目的化探异常评价 (10)

3.7异常评价和查证工作程序 (10)

3.8异常评价与找矿效果 (12)

4.化探异常查证 (12)

4.1化探异常查证的目的 (12)

4.2化探异常查证方法 (13)

4.3化探异常查证须配快速分析 (1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13)

1.1原始资料 (13)

1.2成果报告 (14)

2.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14)

3.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14)

4.异常的解释推断 (14)

附录F 土壤测量地球化学异常登记卡 (16)

●1/5万地球化学普查

1.异常圈定

1.1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

地质情况较简单,元素呈单峰分布,或者可以看出分布中有一个单一的

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就可以在全测区内(剔除高值点)计算出一个统一的背景平均值及异常下限,单峰分布时其计算式为:

对数背景平均值:∑∑=f

fX

X L 对数标准离差:1)(22

--=∑∑n n

fX fX L L λ

对数异常下限:λ2+=L L X T

∑=57f ∑=9.83L fX ∑=53.1252L fX ∑=21.7039

)(2L fX 对数背景平均值: g g f fX

X L /lg 4719.157

9.83μ===∑∑

其反对数,即背景平均值 g g X /64.29μ= 对数标准离差:)/(lg 1909.056

5721.703953.1251)(22

g g n n fX fX L L μλ=-=--=

∑∑ 对数异常下限: )/(40.71)/(lg 8537.11909.024719.12g g g g X T L L μμλ==⨯+=+=

当1:5万化探普查区部署在异常区或矿区外围时,往往在频率分布中

有一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交迭而出现双峰,或频率分布曲线

呈不对称的正向偏斜,此时一般可利用众值m 。代替平均值,采用众值左方

的频率分布曲线推算右方和其对称的另一半曲线的方法求得背景值。其计

算式为: 众值:31212002)(f f f f f I X m ---+= 标准离差:21')('2

00

--=∑n X m f δ 异常下限:T=m 0+2δ’

若按对数正态分布的计算式为: 对数众值:3

1212002)(f f f f f I X m L L L ---+= 对数标准离差:21')(2

00--=∑n X m f L L λ=

式中:I —组距; X 0—众值所在组起点值; X —组中值; X 1—众值所在

组前一组组中值; f 1—众值所在组前一组频数; f 2—众值所在之组频数;

f 3—众值所在组后一组之频数; n ’—众值m 0左方样品总数。

2

1)()2()(002100220002101--⨯+-⨯⨯+-+-I x m f f I x m f x m m x m f

计算实例(仍以表12和表13数据为例)。

对数众值:

31212002)(f f f f f I X m L L L ---+=)/(lg 381.120

2212)221(19.020.1g g μ=--⨯-+= 对数标准离:1223.02

1)19.020.1381.121(219.020.1381.121)220.1381.1381.1()1.1381.1(222=--⨯+-⨯⨯+-+-=λ(1g μg /g ) T=1.381+2×0.1223=1.6256(1g μg /g )=42.2(μg /g )

或测区是在成矿区进行若干个1:5万普查化探图幅的联测,地质情况

较复杂,一般需要划分子区分别计算不同地质单元中的背景平均值和异常

下限。可以根据地质单元或地球化学单元(不同背景含量区)来划分子区,

同时还要考虑地貌单元及分析偏倚综合确定。

无论用何种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值在异常圈定时仅作为参考值。因为此

值的确定是否正确还应根据它是否能客观地反映本测区内的矿产和矿化的

分布特征而作适当修正。

1.2异常浓度分级(带)方法

一般可按异常下限值(T )的1、2、8倍(或1、2、4倍)划分三个浓

度级(带)。

2.化探异常分类

2.1 找矿意义分类 按异常所处的地质环境、找矿意义和工业研究程度分四类:

(1)甲类异常:矿异常,又可分为两个亚类:

甲1类异常:据以发现了矿或扩大已知矿床规模者。

甲2类异常:仅反映已知矿床者。

(2)乙类异常:推断的矿异常或对解决其他地质问题有意义的异常,又可分为三个亚类:

乙1类异常:反映已知矿化、矿体、矿床或对成矿有直接控制作用的地质体、地质构造,从异常特征分析还可能有新的重要发现者。

乙2类异常:反映了可能含矿、控矿或对找矿有其它指示作用的地质体、地质构造,经进一步物化探工作可能找到矿的异常。

乙3类异常:推断的矿致异常。

(3)丙类异常:性质不明异常。当进行较充分的物化探工作仍无法判明异常性质,或物化探工作不充分难以解释推断。

(4)丁类异常:无意义异常。有较充分资料认为目前对找矿无意义异常。

如地形、地貌或表生作用引起的干扰异常。

2.2按采样介质分类,有:岩石异常、土壤异常、水系沉积物异常、水化学异常等。

2.3按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划分:

(1)矿异常,按成矿作用的范围,可分为矿带异常、矿田异常、矿床异常、矿体异常等;根据异常相对于矿体的部位可分为矿上或前缘异常、近矿异常、矿下或尾部异常、侧向异常等;根据异常的形成又可分为原生异常、次生异常和同生异常、后生异常。

(2)构造异常:如断层、褶皱、断裂带、接触带引起的异常。

(3)岩体异常:各种侵入岩、喷溢形成的岩体所引起的异常。

(4)岩性异常:如地层或某种岩相建造引起的与岩性有关的异常。

(3)深部异常:主要由地壳构造及岩石结构引起的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