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翻译思想简介

合集下载

第08讲 近代翻译文学倡导者梁启超

第08讲 近代翻译文学倡导者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 冰室主人”。笔名“饮冰” 冰室主人”。笔名“饮冰”、“曼殊主人”等,广东新会人。 曼殊主人” 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童年时期就显示 出众的才智,11岁中秀才,补博士弟子员,从此进人广州著 出众的才智,11岁中秀才,补博士弟子员,从此进人广州著 名的学海堂学习。16岁中举人。 名的学海堂学习。16岁中举人。 1890年,在广州万木草堂拜康有为为师,系统接受了康有为 1890年,在广州万木草堂拜康有为为师,系统接受了康有为 的改良主义思想体系,与其师倡导变法,世称“康梁” 的改良主义思想体系,与其师倡导变法,世称“康梁”。这 是梁启超从事改良主义事业的开端。 1894年,与麦孟华、夏曾佑等维新志士探讨外国文学,切磋 1894年,与麦孟华、夏曾佑等维新志士探讨外国文学,切磋 维新派的新学。自此对西学有了一定基础。 1895年,在北平协助康有为创办《中外纪闻》,成为主要撰 1895年,在北平协助康有为创办《中外纪闻》,成为主要撰 稿人。 1896年,在上海与黄遵宪、汪康年等创办《时务报》,成为 1896年,在上海与黄遵宪、汪康年等创办《时务报》,成为 主要撰稿人。《时务报》是维新派的重要报纸,影响很大。 主要撰稿人。《时务报》是维新派的重要报纸,影响很大。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连续发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连续发 表长篇巨著《变法通议》,轰动一时。 表长篇巨著《变法通议》,轰动一时。 其中第七章是《论译书》(载《时务报》 其中第七章是《论译书》(载《时务报》 1897<27,29,33>),全面论述了翻译西 1897<27,29,33>),全面论述了翻译西 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翻译人才, 如何从事翻译。

中国精神之父——梁启超

中国精神之父——梁启超

梁启超翻译策略的选择
4.译意不译词:
梁启超所节译的拜伦两首诗,用的就是中国 古典词曲中的曲牌,译文难免有些不准确,也是 用的意译,所谓“译意不译词”。
制作人:王苛苛 李运迎
贺甜甜 王妞 李锡岚 乔丽莉
如,饮冰室主人 相关事件:公车上书, 国会请愿,戊戌变法 评价:近代大思想家, 革新家
任公之翻译观
“学”通——此“学”即专门之
学。也就是说,翻译首先要求译文 表述的内容必须是正确的。
“文”通——指“译文”的文
字、文句和全文通顺流畅。
梁启超翻译策略的选择
1.采用“豪杰译”

所谓“豪杰译”是指日本明治初期的政治活 动家和新闻记者身份的翻译家的翻译,他们为 了强调小说的政治色彩和教化作用,经常在翻 译外国文学作品的时候,改变原作的主题、结 构和人物,或者任意增删内容,这种改编式的翻 译被时人称为“豪杰译”。
近代大思想家革新家任公之翻译观所谓豪杰译是指日本明治初期的政治活动家和新闻记者身份的翻译家的翻译他们为了强调小说的政治色彩和教化作用经常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时候改变原作的主题结构和人物或者任意增删内容这种改编式的翻译被时人称为豪杰译
中国精神之父
——鸿儒 梁启超
梁启超之小传
生卒年:1873~1929 又名:号任公,字卓
梁启超翻译策略的选择
2.采用白话文,沿用中国传统章回体格式:
梁启超翻译小说时,用的都是最易懂的白话 文与严复和林纾的古奥译文形成了鲜明对比, 因此具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同时,他还采用 了中国古典小说中开篇的词牌模式和全知全 能的叙述方式。
梁启超翻译策略的选择
3.语言有明显的汉文化倾向:
梁启超译小说语言的最大特色是完全的汉 文化倾向。小说语言文雅典丽,骈散相间,且 大量使用中国典故(如引《论语》、《孟《老 子》、《诗经》),作品中的诗词完全中国 化 了,魏晋的五言古诗体也随处可见。

从实用主义出发谈梁启超的翻译思想

从实用主义出发谈梁启超的翻译思想

从实用主义出发谈梁启超的翻译思想作者:赵闪闪来源:《卷宗》2018年第08期摘要: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作为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在中国近代历史做出了许多积极地贡献,同时也以翻译家的身份在中国的翻译史上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许多人对梁先生的认识只停留在他的政治生涯上,对于其翻译上的成就十分陌生。

虽然他的翻译著作并不是很多,但他提出的翻译思想在当时社会十分具有创新性并且影响深远。

对于他的翻译思想,在当时有过很多争议,至今也仍有人持反对态度。

但是,对历史上人物的评价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尽量保持观点的客观性。

所以本文将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为主,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来系统的谈他的翻译思想,希望能够以此增加大家对梁先生的多元认识。

关键字:梁启超;翻译;思想;评价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少时就以神童在乡里出名,十七岁高中举人。

师从康有为,鼓吹维新变法。

近代的著名的学者,思想家,革命家,同时也是翻译评论家和翻译史家。

与之前的佛经翻译时期相比,许多学者对晚清时期的翻译抱有不满,认为这个时期的翻译太具有功利色彩,觉得这个时期的翻译家更多是为了自己的个人目的而非纯粹地想要发展翻译事业。

所以对这个时期翻译家的了解也没有那么深入。

因此,每当提起这个时期的翻译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严复,一提到翻译思想‘信、达、雅’便脱口而出,这无可厚非。

但是对于梁启超先生的认识也不应该缺失,因为单从翻译角度出发,梁启超与严复在当时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不相上下,只不过是影响的方面不同。

与其说梁启超的翻译思想比较功利,倒不如说他深入地思考了翻译的实用性作用,并将此作为一种实业试图去挽救当时的中国。

所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他的实用主义翻译思想。

一、提倡译政事之书的实用主义翻译思想(一)翻译政事之书的原因自鸦片战争开始,林则徐作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就提出了翻译和译才的重要性,他提倡翻译西书以了解西方的情况为主,基于当时中国的需要,翻译多为科技、地理类的书籍。

梁启超-翻译强国思想

梁启超-翻译强国思想

题目:论梁启超的翻译强国思想学校学院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班级 2009级MTI学生姓名冀菲菲学生学号21200114922010年3月1日摘要:梁启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政治的变化引发了思想的变化进而引发翻译思想的变化,梁启超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时候提出了变法图强、学习西方、救国图强的思想。

本文就其翻译强国思想提出的背景揭示其主要内涵及其与当时政治的关系。

关键词:梁启;翻译;强国;政治;文学引言: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常被誉为“维新志士”,凸显其在政治领域的地位;同时很多人也将他赞为“百科全书”似的学者,褒扬他的学识渊博。

诚然,梁启超在这两方面都是当之无愧的“急先锋”。

然而他在另外一个领域的成就,往往为人忽视,那就是他对翻译西学的提倡和对翻译的独到见解。

与同时期著作等身的严复与林纾相比,梁启超的确稍逊一筹,但在翻译理论和方法的贡献上,可与之平分秋色。

梁启超的翻译强国思想,翻译文体革命及翻译文学理论,翻译的语言价值以及其翻译方法与标准直到今天也有其特殊的借鉴意义。

(一)“翻译强国”提出的背景1.社会背景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封建制度更是长达两千年之久,自清朝以来,封建制度衰落,政治危机四伏。

在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在政治上,清政府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文化上,八股文、大兴文字狱;而在外交上,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这些情况进一步巩固,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因此在当时企图走军事强国之路是行不通的,因此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再次战败,军事强国之梦化为泡影,战争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

除此之外,面对民族和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始而震惊,继而奋起,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许多知识分子意识到中国的几次战败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的闭关锁国、中国的封建制度以及各类禁锢人们思想的愚民手段,因此,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失败后,明智的中国人如龚自珍、魏源、郑观应乃至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都意识到中国正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正面临着亘古未对之强敌,中国必须变革,必须向西方学习,才能够生存下去,开始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试析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

试析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

试析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摘要】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他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梁启超的重要性及研究背景,随后分析了他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以及他的翻译理论及其贡献。

在最后一部分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梁启超在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领域的综合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梁启超的思想对中国思想史的意义,同时展望了未来对他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全面理解和探讨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梁启超、政治思想、翻译理论、影响、贡献、关系、综合影响、研究方向1. 引言1.1 梁启超的重要性梁启超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政治思想融合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理论观点。

梁启超强调人民的力量和民主制度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他主张适度改良现行制度,为中国推进政治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翻译理论方面,梁启超也有着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了“信与达”的翻译原则,倡导对外国文明进行传播和交流。

梁启超的思想既注重理论体系构建,又关注实践应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发展轨迹,为今后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1.2 研究背景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和翻译理论家,对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于政治动荡和文化变革之中,人们对于国家前途和民族复兴的探讨日益增加。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成为了当时社会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也可以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对于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从翻译改写理论看梁启超的翻译思想兼评《十五小豪杰》的开题报告

从翻译改写理论看梁启超的翻译思想兼评《十五小豪杰》的开题报告

从翻译改写理论看梁启超的翻译思想兼评《十五小豪杰》的开题报告概述:本篇开题报告主要从翻译改写理论的角度,对梁启超的翻译思想进行阐述,并以他的翻译代表作之一《十五小豪杰》为例进行评析。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翻译思想对于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翻译改写理论在探讨梁启超的翻译思想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翻译改写理论。

翻译改写理论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把作者原始的语言改写成翻译者的语言,以使目标语言的读者能够理解并接受原始语言文本。

改写是对原文的再创造,改写是汉字形式和语汇的转化,是对句子结构、逻辑结构、精神内涵等语言风格的重新塑造。

因为翻译的对象是一种文化形态,所以翻译的过程也涵盖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因此,翻译改写是一种高级文化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二、梁启超的翻译思想1. 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和美感梁启超在翻译过程中,非常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美感。

他认为,翻译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读者感受到原著中的美感。

因此,他在进行翻译时,不仅仅是直译或意译,而是要进行一定的变通和调整,以使译文更加顺畅、准确和美观。

2. 掌握原著的精神内涵梁启超认为,翻译的重点不仅仅是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原著的精神内涵。

他认为,只有深入理解原著的背景、思想和文化内涵,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3. 相信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梁启超相信文学翻译有创造性。

他认为,翻译不能仅仅是简单的转换语言,而是要有一定的自由度,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意境。

三、《十五小豪杰》的翻译评析《十五小豪杰》是梁启超的一部翻译代表作,该书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创作的,原名为《少年之日》,是一本以回忆夏目漱石在神户时代的朝鲜学校生活为主线,描写了他少年时代的成长过程的回忆录。

在翻译《十五小豪杰》的过程中,梁启超不仅仅是将原著简单的翻译成中文,而是进行一定的变通和调整,并重新塑造原著的语言风格。

他用流畅的文笔,鲜活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将夏目漱石的作品娓娓道来。

试析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

试析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

试析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龙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摘要: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新运动的领袖,最有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之一。

在对梁启超的译介活动进行分析评价的研究中,研究者多以其文学翻译作品为对象进行展开,并从翻译学的角度对其功利性提出了批判。

本文旨在从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出发揭示其译介活动中存在“功利性”与“经世思想”的必然性,并试图在清末这一本土语境中对梁启超的译介活动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起到的积极意义进行一个再评价。

关键词:梁启超;福泽谕吉;译介活动;功利性1 序言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新运动的领袖,最有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之一。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导、以日本维新为蓝图的变法运动在慈禧太后的干涉下以失败告终,亡命日本的梁启超以《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为据点,译介、吸收了大量海外作品。

从翻译学的角度来看,梁启超的译介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漏译、误译。

也正因如此,“梁启超式输入”一直处于众矢之的。

①翻译学的角度给我们研究梁启超的译介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学术视角的同时,也造成了思想史视角的缺失:梁启超虽译介了众多作品,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中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身份依然是启蒙思想家,我们无法脱离梁启超的启蒙思想家这一身份来把握和评价其译介活动。

本文拟在参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着手探讨梁启超译介活动中带有“功利性”和“经世思想”的必然性,同时站在清末这一本土语境的视角揭示梁启超的译介活动在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中起到的积极意义。

2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先进文明成为了清末思想语境中的主流方向。

而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分子首先直面的难关,则是语言上的障碍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层面创设了京师同文馆(1862)、上海广方言馆(1863)、广州同文馆(1863)等专门学校,致力于翻译人才的培养。

不仅如此,知识分子层面也开始意识到翻译的重要性,大力提倡翻译活动。

从布迪厄的“惯习”和“场域”理论看梁启超的翻译思想

从布迪厄的“惯习”和“场域”理论看梁启超的翻译思想

从布迪厄的“惯习”和“场域”理论看梁启超的翻译思想作者:温弘来源:《西部学刊》2023年第19期摘要:梁启超作为政治活动家和翻译家,他的翻译思想和活动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惯习”和“场域”对翻译现象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可以概括影响译者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对译者的翻译行为有更好的解释力。

梁启超写作翻译论著提出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采用“译意不译词”等方法翻译多部外国小说特别是政治小说,是受政治活动家“惯习”的影响,其目的是为了启蒙民众,实现救国图强。

梁启超处于晚清社会的“场域”里,在政治改良无法实现目的的情况下,提倡小说界革命,以期通过翻译政治小说的方法来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教化民众,重建社会政治秩序。

关键词:梁启超;惯习;场域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19-0173-04Translation Thoughts of Liang Qichao: From thePerspective of Pierre Bourdieu’s Sociological Concepts “Habitus” and “Field”Wen Hong(Sanquan College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Abstract: As a political activist and translator,Liang Qichao’s translation ideas and activities are of seminal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ranslation. Bourdie u’s sociological theories of “habitus” and “field” have a certain explanatory effect on translation phenomena, which can summarize various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at affect translators and have a better explanatory power on their translation behavior. Liang Qichao proposed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in his translation works and adopted methods such as “translating the meaning but not the words” to translate a number of foreign novels, especially political novels. This was influenced by t he “habitus” of political activists, with the aim of enlightening the people and achieving national salvation and strength. Liang Qichao was in the social “field”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in the situation where political improvement could not be realized, so he advocated the revolution in the world of novels, hoping to propagate the idea of bourgeois improvement, educate the people,and rebuild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order through th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novels.Keywords: Liang Qichao; habitus; field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翻译家。

梁启超翻译理论

梁启超翻译理论
梁启超翻译理论及翻译思想
参考文献<<外语研究>>2006年第三期
启超的 翻译之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
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等。中国近代史 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 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 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 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 集》。
制作人 制作人
王竹君 王竹君 纪晓萌 赵淑红 纪晓萌 肖 宇 赵淑红 金 千 肖 宇
金 千
2010-9-18
“然其惨淡经营之心力,亦可见矣。译成后,颇不自慊,以为不 能尽如原意也。顾吾以为译文家言者,宜勿徒求诸字句之间,惟以不 失其精神为第一义。不然,则诘屈为病,无复成其为文矣。”
“翻译本属至难之业,翻译诗歌尤属难中之难。本篇以中国 调译外国意,填谱选韵,在在窒碍,万不能尽如原意。”
——梁启超ຫໍສະໝຸດ “豪杰译” 采用白话文,沿用中国传统章回体格式 语言有明显的汉文化倾向 译意不译词
起伏的山峦望着马拉松- 马拉松望着茫茫的海波; 我独自在那里冥想一刻钟, 梦想希腊仍旧自由而欢乐; 因为,当我在波斯墓上站立, 我不能想象自己是个奴隶。 查良铮
梁启超翻译的策略——政治为先,应时而变
从主题到诗节的选择体现了重意识形态,轻 艺术审美的倾向
重效果效果轻学术的准确性
梁启超翻译的精神 文学感染力 语言文体 精神传达
摘要
经历了维新变法的失败后,梁启超开始转向文学,以翻译西方小 说为手段来引进西方的启蒙思想,抨击朝政,改造社会。他的翻译实践 有四个特色:取政治小说为译本,从日文转译西学,进行翻译的操控和改 写,通过新闻报报刊来发表译文。他的翻译理论以深厚的佛学为基础, 对今天的译学研究仍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他的翻译实践具有意识 形态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学习西方、追 求民主的心路历程。

《梁启超翻译理论》课件

《梁启超翻译理论》课件

翻译的理论基础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探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文化对翻译 的影响。
翻译的理论基础:源语言和目标语言
介绍翻译过程中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重要性和相互 关系。
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直译和意译
讨论和自由翻译
比较对等翻译和自由翻译的差 异,探讨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 应用。
《梁启超翻译理论》PPT 课件
梁启超翻译理论课程是关于翻译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本课程将带你深入探 讨翻译的概念、方法和技巧,以及梁启超的翻译理论的相关内容。
翻译的定义
翻译的概念和范围
探讨翻译的含义和涵盖的领域,从口译和笔译到文学翻译和专业翻译。
翻译的特点和目的
介绍翻译的独特特点以及为了传递信息和促进跨文化交流而进行翻译的目的。
文化因素的处理
介绍在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因 素的重要性和技巧。
翻译的误区和挑战
简单化和死板化的翻译 翻译中的难点和挑战
探讨避免简单化和死板化的翻译方式,以保持原 文的风格和意义。
指出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和挑战,并 提供应对策略。
梁启超的翻译理论
1
梁启超的翻译理论概述
介绍梁启超的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
2
梁启超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回顾梁启超在翻译领域的重要贡献,并讨论他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总结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强调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相互 关系,以提高翻译工作者的 能力和素养。
翻译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和创新能力
探讨翻译工作者需要具备的 职业素养和创新思维,以应 对未来的翻译挑战。
未来的翻译发展趋势
展望翻译领域的未来发展, 讨论新技术和趋势对翻译工 作者的影响。

梁启超翻译思想

梁启超翻译思想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 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 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 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 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的之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 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 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 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 1917年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 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 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 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 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 1926年初他发现尿中有血,到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诊断 出一个肾病变.1926年3月16日作肾切除手术时,因值班护 士将有病的肾标错了位置,导致好肾被误切除.以后尿中继 续有血.11月12日他已不能伏案工作了.于1929年一月十九 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京沪开追悼会,参加者甚众。
• 维新思想家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 (见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 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 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 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 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 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6年,梁启超在上海主编《时务报》,该报以 “变法图存”为宗旨。他连续发表著名的《变法通议》 《释革》等十余战斗檄文,深刻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猛烈抨击顽固派的守旧思想,大声疾呼变法自强,救亡图 存,对变法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梁启超作为一个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影响巨大的翻译家

梁启超作为一个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影响巨大的翻译家

梁启超作为一个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影响巨大的翻译家,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学者的关注,涌现了大批的研究成果,有学者借用当代译学理论来阐释梁启超的翻译思想和实践;也有学者从政治文化角度来研究政治文化对晚清翻译活动包括梁启超的翻译活动的影响。

但从“翻译的政治”这一命题、视域和维度对梁启超进行研究的文章却不多见。

本文旨在对梁启超翻译活动、思想和实践加以阐释,重新审视这位“鸿儒”的翻译主张及其目的,解读他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巨大贡献。

一、梁启超翻译的时代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战争的失败,使得国人在痛苦和屈辱中深刻反思,并逐渐觉醒,同时认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应对策略。

当时的译书机构把大量有关工程技术、军事武备和自然科学类的西方著作介绍到中国。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把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摆在每个人的面前。

梁启超慧眼独具,看中了翻译这一高效的工具,把兴西学与译西籍作为维新变法之重,救国之道。

他把译书的重要性和强国的政治思想结合起来,认为“译书为强国第一义”。

1896年,梁启超撰写了著名的《西学书目表》,反复强调翻译西书之急,认为国家存亡兴衰之关键在于输入西学;还列举出当时急需翻译的300多种书籍。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客居日本,他的政治抱负没有因“戊戌六君子”的喋血而改变,而是以更新、更有力的形式付诸行动,积极探寻救国救民之路。

日本的所见所闻,使他摆脱了“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和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学自我优越感”的限制,放眼世界,开始通过翻译和办报等方式,系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思想。

他是提倡翻译政治小说的第一人,为推动社会进步,改造社会思想,从而为迎来清末文学翻译的高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梁启超翻译的政治目的德国学者汉斯?弗米尔的功能学派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动,而行动皆有目的,所以翻译要受目的制约;译文好不好,视乎能否达到预定的目的”。

梁启超作为一个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影响巨大的翻译家

梁启超作为一个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影响巨大的翻译家

梁启超作为一个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影响巨大的翻译家,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学者的关注,涌现了大批的研究成果,有学者借用当代译学理论来阐释梁启超的翻译思想和实践;也有学者从政治文化角度来研究政治文化对晚清翻译活动包括梁启超的翻译活动的影响。

但从“翻译的政治”这一命题、视域和维度对梁启超进行研究的文章却不多见。

本文旨在对梁启超翻译活动、思想和实践加以阐释,重新审视这位“鸿儒”的翻译主张及其目的,解读他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巨大贡献。

一、梁启超翻译的时代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战争的失败,使得国人在痛苦和屈辱中深刻反思,并逐渐觉醒,同时认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应对策略。

当时的译书机构把大量有关工程技术、军事武备和自然科学类的西方著作介绍到中国。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把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摆在每个人的面前。

梁启超慧眼独具,看中了翻译这一高效的工具,把兴西学与译西籍作为维新变法之重,救国之道。

他把译书的重要性和强国的政治思想结合起来,认为“译书为强国第一义”。

1896年,梁启超撰写了著名的《西学书目表》,反复强调翻译西书之急,认为国家存亡兴衰之关键在于输入西学;还列举出当时急需翻译的300多种书籍。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客居日本,他的政治抱负没有因“戊戌六君子”的喋血而改变,而是以更新、更有力的形式付诸行动,积极探寻救国救民之路。

日本的所见所闻,使他摆脱了“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和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学自我优越感”的限制,放眼世界,开始通过翻译和办报等方式,系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思想。

他是提倡翻译政治小说的第一人,为推动社会进步,改造社会思想,从而为迎来清末文学翻译的高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梁启超翻译的政治目的德国学者汉斯?弗米尔的功能学派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动,而行动皆有目的,所以翻译要受目的制约;译文好不好,视乎能否达到预定的目的”。

梁启超的翻译思想

梁启超的翻译思想

本人承诺本文无抄袭、无造假、无一稿两用。

梁启超的翻译思想On the Translation Theory of Liang QichaoZhang Cuiling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张翠玲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100192摘要: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革命家和学者,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其翻译思想。

一是翻译与救国,梁启超把翻译看作强国之路。

二是翻译的方法,梁启超针对当时社会上的翻译弊端提出了翻译方法和策略。

三是翻译与佛典,主要讨论梁启超对翻译文体、佛典翻译与一般文学的关系等的看法。

关键词:梁启超;翻译思想、佛典翻译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theory of Liang Qichao, one of the greatest revolutionaries and scholars in modern China. The first par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d a strong China.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methods of translation. In the third par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Sutra translation in China and its influence on China’s native literature in terms of style and vocabulary.Key words: Liang Qichao; translation theory; Sutra translation1. 引言提起梁启超,多数人会首先想到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其次会想到梁启超丰厚的学术著作。

试析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

试析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

试析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作者:龙蕾来源:《神州·中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新运动的领袖,最有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之一。

在对梁启超的译介活动进行分析评价的研究中,研究者多以其文学翻译作品为对象进行展开,并从翻译学的角度对其功利性提出了批判。

本文旨在从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出发揭示其译介活动中存在“功利性”与“经世思想”的必然性,并试图在清末这一本土语境中对梁启超的译介活动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起到的积极意义进行一个再评价。

关键词:梁启超;福泽谕吉;译介活动;功利性1 序言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新运动的领袖,最有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之一。

1898 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导、以日本维新为蓝图的变法运动在慈禧太后的干涉下以失败告终,亡命日本的梁启超以《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为据点,译介、吸收了大量海外作品。

从翻译学的角度来看,梁启超的译介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漏译、误译。

也正因如此,“梁启超式输入”一直处于众矢之的。

①翻译学的角度给我们研究梁启超的译介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学术视角的同时,也造成了思想史视角的缺失:梁启超虽译介了众多作品,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中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身份依然是启蒙思想家,我们无法脱离梁启超的启蒙思想家这一身份来把握和评价其译介活动。

本文拟在参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翻译理论着手探讨梁启超译介活动中带有“功利性”和“经世思想”的必然性,同时站在清末这一本土语境的视角揭示梁启超的译介活动在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中起到的积极意义。

2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先进文明成为了清末思想语境中的主流方向。

而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分子首先直面的难关,则是语言上的障碍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层面创设了京师同文馆(1862)、上海广方言馆(1863)、广州同文馆(1863)等专门学校,致力于翻译人才的培养。

梁启超翻译思想探析

梁启超翻译思想探析

梁启超翻译思想探析作者:李兆国来源:《职业时空》2009年第01期摘要:与同时期著作等身的严复与林纾相比,梁启超的确稍逊一筹,但在翻译理论和方法的贡献上,可与之平分秋色。

他提倡翻译西学,对翻译有独到见解。

梁启超的翻译强国思想、翻译文体革命及翻译文学理论、翻译的语言价值以及其翻译方法与标准直到今天也有其特殊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翻译;强国;文体;文学;理论;语言价值梁启超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为挽救民族危亡,主张仿效西法,变法维新,救国图强。

作为一名维新思想家,其兴西学、译西籍、变法图存的主张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意义。

而现代对于梁启超翻译思想的研究,或只论其一而忽略其他,或从其政治活动分析,将任公视为政治家、思想家和历史哲学家。

本文拟从翻译理论的角度,结合任公翻译活动和翻译论著,就其翻译强国思想、翻译文体革命、翻译文学理论、翻译的语言价值以及其翻译方法与标准加以论述。

一、“译书为强国第一要义”一翻译强国思想梁启超将兴西学与译西籍作为维新变法、救国之道。

他在《变法通义》中专辟一章,把译书提高到“强国第一要义”的地位。

他把“择当译之本”列于三义之首。

可以说是抓住了译事之本。

选择什么样的书来翻译,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翻译的动机和目的。

梁启超把翻译当作强国之道,目的在于推行维新变法。

他认为,以前的国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的大都是兵学著作,这无助于解决中国的强国大事。

“中国官局旧译之书,兵学几居其半”。

此择译不当,“当知西人之所强者兵,而所以强者不在兵”。

故当译之书:(一)“当以尽译西国章程之书,为第一要义。

西国各种之章程,类皆经数百年、数百人、数百事之阅历,而讲求损益,以渐进于美备者也”;(二)当译学校之教科书。

“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变法通议》),“学校为立国之本,则宜取其学堂定课之书”;(三)当译政法之书。

从生态翻译视角简析梁启超三个时期的翻译思想

从生态翻译视角简析梁启超三个时期的翻译思想

辽 宁 教 育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梁启 超 的早期 翻译 思想
从1 8 9 5 年“ 公车上书” 至1 8 9 8 年“ 戊戌 变 法 ” 结
束, 这期 间, 是梁启超从事改良运动 , 投 身救亡事业
的第 一 个 时期 。他抱 着 “ 启 发 民智 ” 的理 想 , 积极 倡 导学 习 日本 、 学 习西 方 , 并 提 出 了很 多翻 译 理论 , 形 成 了一套 相对 完 整 的翻译 思想 。
摘 要
谊 ,韩思宇
北京 邮 电大 学 ,北 京 1 0 0 8 7 6
梁启超是 清末最优 秀的学者之一, 他在翻译学的研 究中颇有建树。梁启超的翻译生涯可以划为三个阶 段, 即早期翻译研 究、 在 日本时期 的实践 以及 晚年对佛经的翻译。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去分析这三个阶段 , 可 以看到梁启超政 治生活的变迁以及他 的个人遭遇 , 都 显而易见地影响了他对翻译的理解和实际翻译 活动。
而这 整 个过 程 又体 现 出 了生 态翻 译 学 中译 者 对翻译 生 态环境 的适 应和 翻 译 生 态环 境 对译 者的 选择 , 突出了 译 者在 翻 译过 程 中的 中心 地位 。
关 键 词
生 态翻译 学 ; 梁 启超 ; 翻译 ; 政 治
生 态翻译学是一 门通过 生态途径来研究 翻译
合” “ 道法 自然” “ 以人为本” 等中国古代生态学的智
慧, 开 辟 了 翻译理 论 研究 的一 种新 方 式 。 生 态 翻 译 学 初 期 的 理 论 基 础 是 翻译 适 应 选 择 论 。它 以达 尔 文 进 化 论 中的 “ 适 应/ 选择 ” 学说 为 指
文, 即译者要“ 择善而从” ——为“ 求存 ” 而“ 择优 ” 。

梁启超翻译思想简介

梁启超翻译思想简介

对翻译所做的贡献
• 梁启超对翻译理论和方法有重大贡献。 他提倡翻译西学,对翻译有独到见解。梁 启超的翻译强国思想、翻译文体革命及翻 译文学理论、翻译的语言价值以及其翻译 方法与标准直到今天也有其特殊的借鉴意 义。
(一)译书强国思想
• 梁启超将兴西学与译西籍作为维新变法、 救国之道。他在《变法通义》中专辟一章, 把译书提高到“强国第一要义”的地位。 他把“择当译之本”列于三义之首。可以 说是抓住了翻译之本。
绕。如此好河山,也应该有自由回照!我向那波斯军墓门凭 眺,难道我为奴为隶,今生便了?不信我为奴为隶,今生便了
!
翻译策略的选择
• • • • • 1.采用所谓“豪杰译” 2.采用白话文,沿用中国传统章回体格式 3.语言有明显的汉文化倾向 4.译意不译词 5.译名混乱
翻译的作品
《十五小豪杰》《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 》 《世界末日记》 《经国美谈》 《佳人奇遇》 《俄皇宫中之人鬼》 《卢梭学案》 《亚里士多德之政治学说》
《The Isles of Greece》 Lord Byron
【沉醉东风 】咳!希腊啊,希腊啊!你本是和平年代的爱娇,
你本是战争时代的天骄。
“ 撒藏波 ” 歌声高,女诗人热情好,更
有那 “ 德罗士 ” “ 、 菲波士 ” 荣光常照。此地是艺文旧垒,技术中
潮。即今在否,算除却太阳光线,万般没了。
【如梦忆桃源 】玛拉顿后啊,山容缥缈,玛拉顿前啊,海门环
(二)关于“翻译文体革命”思想
梁启超于翻译文体革命的目的,有一句 名言:“著译之业,将以播文明思想于国 民也,非为藏山不朽之名誉也。”
翻译活动的特点
他翻译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政治为先,应时而变 ” 其中的“变”不仅表现在翻译兴趣方面,还表现在翻 译特色和具体主张上。另外,他翻译活动中的爱国 ——其中救国的本质——远大的政治抱负是始终如 一的。也正是这一点,使他能够审时度势地改变翻 译的兴趣和策略,达到服务于政治之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Isles of Greece》 Lord Byron
【沉醉东风 】咳!希腊啊,希腊啊!你本是和平年代的爱娇,
你本是战争时代的天骄。
“ 撒藏波 ” 歌声高,女诗人热情好,更
有那 “ 德罗士 ” “ 、 菲波士 ” 荣光常照。此地是艺文旧垒,技术中
潮。即今在否,算除却太阳光线,万般没了。
【如梦忆桃源 】玛拉顿后啊,山容缥缈,玛拉顿前啊,海门环
翻译策略的选择
• • • • • 1.采用所谓“豪杰译” 2.采用白话文,沿用中国传统章回体格式 3.语言有明显的汉文化倾向 4.译意不译词 5.译名混乱
翻译的作品
《十五小豪杰》《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 》 《世界末日记》 《经国美谈》 《佳人奇遇》 《俄皇宫中之人鬼》 《卢梭学案》 《亚里士多德之政治学说》
对翻译所做的贡献
• 梁启超对翻译理论和方法有重大贡献。 他提倡翻译西学,对翻译有独到见解。梁 启超的翻译强国思想、翻译文体革命及翻 译文学理论、翻译的语言价值以及其翻译 方法与标准直到今天也有其特殊的借鉴意 义。
(一)译书强国思想
• 梁启超将兴西学与译西籍作为维新变法、 救国之道。他在《变法通义》中专辟一章, 把译书提高到“强国第一要义”的地位。 他把“择当译之本”列于三义之首。可以 说是抓住了翻译之本。
•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黄宗遵
• 平心而论,梁任公地位在当时确实不失为一个革 命家的代表。他是生在中国的封建制度被资本主 义冲破了的时候,他负戴着时代的使命,标榜自 由思想而与封建的残垒作战。在他那新兴气锐的 言论之前,差不多所有的旧思想、旧风气都好像 狂风中的败叶,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二十年前 的青少年——换句话说,就是当时有产阶级的子 弟——无论是赞成或反对,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 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他是资产阶级革 命时代的有力的代言者,他的功绩实不在章太炎 辈之下。 ——郭沫若
参加革命工作数十年,新四军之一; 思礼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生平履历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 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革维 新的道路,世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 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 “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 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 (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 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 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 影响。
The mountains look on Marathon --And Marathon looks on the sea; And musing there an hour alone, I dreamed that Greece might still be free; For standing on the Persians' grave, I could not deem myself a slave.
名人对梁启超的评价
• 梁启超一生有点像虎头蛇尾。他最辉煌的时期 是办《时务报》和《清议报》的几年。那时他 同康有为力主维新变法。他写的《变法通议》 在《时务报》上连载,立论锋利,条理分明, 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骈体、 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他是 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毛泽东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 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 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 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 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 1929年,肾变,因协和医院误割好肾 而去世。
The Isles of Greece, the Isles of Greece ! Where burning Sappho loved and sung, Where grew the arts of War and Peace, Where Delos rose, and Phoebus sprung ! Eternal summer gilds them yet, But all, except their Sun, is set.
翻译精彩实例
《佳人奇遇》
《哀希腊》
《哀希腊》原名《The Isles of Greece》,作者Lord
Byron这首诗节选自小说<<唐璜>>,实际上是一首歌词,由一 位呤游诗人在主人公的婚宴上弹唱。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 地,曾有过灿烂的历史,曾打败了强大的波斯侵略者,然而 后来却慢慢衰落了,十九世纪初当作者写下此诗时,希腊早已 沦亡在土耳其的铁蹄下,作者通过古今对比,将一腔悲愤付 诸笔端,号召人们觉醒争取民族独立。该诗在二十世纪初便 被传译至中国,在当时引起热烈反响,希腊经历的苦难,正 是近代史上饱受列强欺凌的中国的写照.
绕。如此好河山,也应该有自由回照!我向那波斯军墓门凭 眺,难道我为奴为隶,今生便了?不信我为奴为隶,今生便了
!
(二)关于“翻译文体革命”思想
梁启超于翻译文体革命的目的,有一句 名言:“著译之业,将以播文明思想于国 民也,非为藏山不朽之名誉也。”
翻译活动的特点
他翻译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政治为先,应时而变 ” 其中的“变”不仅表现在翻译兴趣方面,还表现在翻 译特色和具体主张上。另外,他翻译活动中的爱国 ——其中救国的本质——远大的政治抱负是始终如 一的。也正是这一点,使他能够审时度势地改变翻 译的兴趣和策略,达到服务于政治之介
梁启超(1873~ 1929)字卓如,号任 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八岁能为学,九岁能纵千言 有神童之称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 梁启超共用九个子女,思顺为作 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变法 家,著有《艺蘅馆词选》;思成为 著名建筑家;思永为考古学家; (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 思忠毕业于美弗吉利亚和西点军校, 国民党高官;思庄为图书管理学家; 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 思达从事经济学研究;思懿从事社会 活动,代表中国多次参加国际红十字 命”。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会议,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思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